•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3
  • 31
  • 2
  • Tagged with
  • 33
  • 33
  • 33
  • 33
  • 33
  • 33
  • 15
  • 10
  • 10
  • 9
  • 9
  • 8
  • 8
  • 8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可轉換公司債之發行對公司財務績效之影響:CB與ECB有差異嗎?

李佳玲, Lee, Chi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資本市場的多元發展,近年來台灣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件數倍增,可轉換公司債之所以受到企業青睞,成為愈來愈受歡迎的籌資工具,必有它的獨特之處,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也是公司擴張海外市場的一大助力。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了解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以國內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簡稱CB)或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uro Convertible Bond;簡稱ECB)進行融資對其財務績效之影響,並驗證台灣企業發行ECB是否支持Merton(1987)之投資者認可假說。 本論文以1999至2003年間,96家僅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70家僅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11家同時發行國內與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為樣本,實證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1.公司發行CB或ECB後財務槓桿顯著上升,尤以CB為甚,顯示其財務 風險增加,降低公司財務彈性。若以市值衡量負債比率,則ECB發 行公司在發行前的負債比率較CB發行公司略高,但發行後二年顯著 下降較快。 2.僅發行CB或ECB之樣本公司發行後系統風險皆顯著上升,但同時發 行CB與ECB之樣本,在發行CB後系統風險顯著上升,發行ECB後系統 風險則無顯著變化。 3.在發行公司的績效表現方面,本論文以可轉換公司債發行後的α係 數變化情形為超額報酬之衡量指標,發現三組樣本結果皆顯示CB與 ECB發行後其股價績效表現不佳,前兩組樣本較為顯著。 4.以僅發行ECB組別的70家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結果顯示發行ECB確 實能增進公司之能見度;但在投資者認可假說方面,台灣市場ECB 的發行並不支持投資者認可假說。故雖然ECB的發行增加公司的能 見度,但財務彈性降低與系統風險增加可能使投資者對公司之未來 前景產生更高之不確定性。 / With divers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among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in Taiwan tend to issue convertible bond for financing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addition, Euro Convertible Bond (ECB) also facilitates firms to expand overseas markets and becomes popular. This study not only focuses on risk and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changes around convertible bond offerings, but also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B and ECB on research topics. It takes issuing companies that listed in Taiwan Stock Exchange or OTC as objects of study. Moreover, the study tests firm visibility as well as Merton’s investor recognition hypothesis of ECB. Picking 177 samples from Taiwan companies during 1999 and 2003, and I divide them into three groups. 96 firms in the first group only issue CB, 70 firms in the second group only issue ECB, and 11 firms in the final group issue both CB and ECB.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study points out several conclusions as follows. First, financial leverage increases after issuing CB or ECB, especially CB firms show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 and it reduces financial flexibility. Second, systematic risk of companies which only issuing CB or ECB reveal significant increase. However, the 11 firms in the third group show systematic risk that measured with beta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CB issuances, but doesn’t change evidently following ECB issuances. Third, I would like to view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of CB and ECB issuers. The finding shows that relative long-term excess return of three groups all decrease, and the former two groups appear significant drop. Finally, Merton’s investor recognition hypothesis isn’t supported by 70 ECB samples even though issuing ECB could promote firm visibility. This outcome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decrease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increase of systematic risk.
12

境外融資對公司營運績效之影響 - 以 ECB 為案例

陳韋霖, Chen We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外可轉換債券提供台灣企業能在台灣境外融資的管道,其正面的影響主要為能擴充企業融資管道、發行金額較大、資金成本較低、可增進發行企業海外的知名度與能見度,以及分散企業資金風險的好處。但另一方面,由於海外可轉換債券是以外國貨幣為計價單位,將會增加發行企業的外匯風險,而且海外可轉換債券的發行金額龐大,企業使用財務槓桿的程度大大提升,使得發行企業的財務風險大幅增加,此外,海外可轉換債券的發行成本亦是相對較高的。因此,以海外可轉換債券融資是否對所有的企業均有利、海外可轉換債券發行市場是否有著一個區隔性、對於可使用海外融資市場的企業是否相對產生了一種優勢,這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議題,而這是本文研究的動機所在。而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如下: 1. 海外可轉換債券與國內可轉換債券發行公司其發行動機有顯著的不同,特別是在公司預期未來國外依存度較高、資產擴充程度較大、公司規模較大、成長力較小與發行金額較大的情況下,相較發行國內可轉換債券而言,公司將會傾向選擇發行海外可轉換債券。 2. 相較於國內可轉換債券的宣告,在公司宣告發行海外可轉換債券時並無超額報酬,此顯示了使用海外可轉換債券融資有相對好處的企業,在公司宣告前已充分的使用了此一優勢。 3. 相較於國內可轉換債券發行公司的營運績效而言,在發行後海外可轉換 債券發行公司的營運績效顯著較佳,但此一結果並不能由發行企業的特性來解釋,反而是因融資來源的擴充使公司流動性增加所造成的。
13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發行實務- 以金控旗下子公司個案為例

張義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企,業透過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 之發行自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以漸成風氣。國內金融機構藉由ECB之發行籌資則集中於近二年,尤其自金控公司核准設立以來,受金控法之規範,金控公司因合併而產生之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問題,限期於三年內須處理完成,否則屆期須辦理註銷股本。本文即以復華金控旗下子公司復華證金為求於法定期限內解決交叉持股問題,以其持有母公司復華金控股票為轉換標的,發行一億美元之海外可交換公司債(EEB)為例,探討整個債券發行過程中及比較截至2004年底,相關金控公司所發行ECB之債券持有人執行轉換比率,發現以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且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壓力之大小與其有效完成債券轉換總金額之達成率呈現高度正相關。而以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但毋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之債券轉換情形,其有效完成債券轉換總金額之達成率呈偏低狀況。且以發行海外可交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之債券轉換情形亦同受債券發行公司有否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壓力之影響。
14

我國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行性之研究

謝明玲, XIE, MI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介紹可轉換公司債的特質,概述資本結構理論,及與可轉換公司債的關係 。並且,敘述美日發展沿革背景及現況,及就我國債券市場所具功能予以評估,探討 是否有助於可轉換公司債的發行,如有不足之處,應如何配合。最後,並擬以台電公 司發行轉換公司債作個案研究,以瞭解可轉換公司債對企業理財、營運活動之影響。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基本認識;第三章可轉換公 司債與資本結構、資金成本之關係;第四章美日發展可轉換公司債情形及我國債券市 場現況;第五章個案實證研究;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5

我國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研究

王彧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內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宣告事件對發行公司股價所產生的影響。研究期間為民國79年1月1日至88年12月31日,經搜集相關資料後共取得98個樣本,其中,依產業別劃分,則高科技產業及傳統產業分別為31個及67個;若依發行時間劃分,則86年底以前為62個,87年初以後為36個。本研究以發行宣告日前第21日至發行宣告日前第110日為市場模式之估計期,而以發行宣告日前第20日至發行宣告日後第20日為事件期,採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可轉換公司債之發行宣告效果。除此之外,再分別針對發行公司所屬之產業別以及發行時間進行探討,經實證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1.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宣告事件對發行公司股價會帶來顯著正的異常報酬,但由於我國股市屬於半強勢效率,宣告效果通常在事件日前即已提早反映在股價上。 2. 高科技產業適合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且對股價具有顯著正面的影響。而傳統產業卻無法和高科技產業比擬,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能對該公司的股價帶來不利的影響。故高科技產業相較於傳統產業較適合發行可轉換公司債。 3. 將可轉換公司債依照發行時間先後順序,以86年底為分界,則可看出87年以後發行之可轉換公司債較先前所發行的可轉債,在條款內容設計上有許多的金融創新,不僅較能吸引投資人的認購,同時對發行公司亦有所保障,因而對公司的股價具有正面的影響。 最後,本研究以研究結論,分別針對上市公司、投資者、及後續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議,期盼這些建議對其在從事相關決策或學術研究時能有所助益。
16

從預期轉換期間觀點探討宣告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台灣的實證分析 /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s of convertible bonds annoucements and issues on the stock prices from time to expected conversion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aiwan

張正中, Chang, Morri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上市公司宣告發行與正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對於股價報酬率的影響,並配合預期轉換期間觀點的介紹,探討可轉換公司債內含的債卷與權益性質是否影響發行的股價表現. 本研究取樣民國79年至87年2月在臺灣證卷交易所上市的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為研究對象,共有69個樣本,分別針對宣告日與發行日前後20個交易日進行異常報酬分析,並且以異常報酬為應變數,預期轉換期間和其他控制變數為自變數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1.臺灣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普遍為權益型的可轉換公司債,轉換 期間較短,權益性質較強,因此宣告時股價表現與權益型證卷較類似 ,股價有負面反應.2.預期轉換期間的長短和發行時異常報酬有顯著正向關係,表示預期轉 期間愈長,權益性質愈強,發行時股價表現榆.3.股價報酬率波動度和發行時異常報酬有顯著負向關係,表示股價波動度愈大,內含選擇權的價值愈高,權益性質愈強,發行時股價表現愈差. / The research will analysis the impacts of average and cumulative abcdrmal returns of the underlying stocks of the convertible bonds ann-ouncements and issues by means of events study and GARCH model. And then, we introduce time to expected conversion, we can divide samples into bond-like and equity-like convertible bonds, and through the 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is,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abcdrmal returns because ofbond and equity characteristics embeded in the convertible bonds can thenbe determined. Our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 a convertible bonds set from TaiwanStock Exchange from 1990.4 to 1998.2,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s that:1.The convertible bonds issued in Taiwan is usually equity-like, time to expected conversion is very short and equity characterisitcs is very strong, the underlying stock prices is smiliar to equity securities at the announcements of a new issuance and have a negative abcdrmal returns. 2.Time to expected conversion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to two-day period abcdrmal returns at the issuance day, this results shows that when this time is longer and is easier to converse, the convertible bonds is more equity-lik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underlying stocks is larger. 3. The volatility of underlying stocks is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 to two-day period abcdrmal returns at the issuance day, this results shows that when this volatility of returns is larger and it can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options embeded in the bonds, the convertible bonds is more equity-lik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underlying stocks is larger.
17

認股權證與可轉換公司債之比較研究 / Warrants and Convertible Bonds

邱臙珍, Chiou, Ian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因股票市場的熱絡交易而帶動公司及個人的理財風氣,投資標的種類不多及籌碼太少,一直是資本及股票市場正常發展的障礙之一,而證券主管機關亦深知,欲減少國內金融市場的投機色彩及暴漲暴跌的特性,唯有從增加供給面著手。因此,自民國七十八年起,主管機關即積極推介新的金融商品,首先推出的就是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國內首宗正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是遠東紡織,之後有很多上市公司跟進,而推出後上市公司及投資人的反應均不錯,所以擬推出認股權證(Warrants)此一新產品。所謂認股權證是一種有價證券,其持有者有權在預定行使期間內,按認股契約所規定行使價格,向認股權證發行公司認購一定數量股票;而可轉換公司債是指在約定之一定期間內,以約定轉換條件,得轉換為可轉換公司債發行公司之普通股股票的一種公司債。認股權證如果與公司債搭配發行,與可轉換公司債同樣都賦予債權人轉變為股東之選擇權,兼具有公司債及股票性質。在國外的金融市場,可轉換公司債與認股權證是頗為流行且發展已臻成熟的產品,能提供更多公司籌措資金的管道及投資者的機會,但國內至今尚未推出認股權證,所以在我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的熱潮正方興未艾之時,盼能參照國內外可轉換公司債及國外認股權證的法令規定,使國內認股權證能早日實施,況且此兩種新金融商品之投資性質很類似,相信此兩種商品在國內推出,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其正面的貢獻,因而引發本研究的動機。我國學術界近年來,亦有不少人士投入在認股權證及可轉換公司債的相關題材上進行研究,但這些研究多偏重在敘述與整理方面,而在評價模式及相關法律問題方面較為缺乏,因此本研究將著重此兩種產品在理論訂價模型與實務法律問題方面做深入探討。本人採用 Black & Scholes選擇權評價模式為基礎,再就其稀釋效果加以調整,則 Black & Scholes模型便可用來評價認股權證與可轉換公司債。國內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的相關法令規章則見諸於公司法、證券交易法、上市發行公司申請募集與發行轉換公司債處理準則內,本研究將詳細分析之。至於發行認股權證之相關法律問題是我們探討的重點,目前雖然證交法有認股權證的修正草案,但對於發行公司、投資人的權益尚未臻全,因而為了順利推動此類商品,宜更深入訂定管理辦法,並與可轉換公司債的法令關係比較,使兩種產品的市場受到保護並能欣欣向榮。
18

台灣上市櫃公司發行私募可轉債之動機及其宣告效果 / The motivation and announcement effect of Taiwan listed and OTC companies issuing convertible bonds privately

陳仲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我國上市櫃公司發行私募可轉換公司債之發行動機及其宣告效果,研究樣本包括發行日介於2006年至2010年之上市櫃公司。 「私募」與「公開發行」同樣為公司募集資金的方式之一,但私募發行是指發行公司向特定人士發行有價證券來募集資金。因此私募可轉債代表企業洽特定人士發行私募可轉債。 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企業在私募可轉債程序中的三個重要日期:股東大會決議日、定價日、發行日,皆存在著正的累積異常報酬;這代表市場認同公司的融資決策,也預期未來會有監督之效益,因此反應在股價上。 本研究也發現,私募可轉債發行公司之長期獲利能力,在發行日前有衰退之跡象,但在發行日後有好轉的趨勢;這顯示了私募可轉債之發行公司大多獲利能力較差,可能與我國募集資金之制度有關,而且在私募認購人引進公司之後,公司之資源較能分配至獲利較高的投資活動上,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監督之效益。
19

資本市場融資順位與企業財務特性之關係 : 台灣資訊電子業之探討

柯琳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一方面由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日益蓬勃,另一方面則因台灣企業日趨大型化、國際化,相對於過去大都趨於現金增資、盈餘及資本公積轉增資等權益型態融資,現階段則更傾向多種融資管道及融資工具的交互運用,可轉換公司債市場發行者日益增加。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當公司選擇於國內融資,選擇現金增資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企業,兩者的財務特性是否具有差異;探討當公司選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則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與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之企業,兩者的財務特性是否具有差異;探討台灣資訊電子業其從事籌資活動時之融資偏好概況。 本研究分別以Multinomial Logit模型以及Nested Logit模型分析民國89至93年間上市上櫃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或現金增資之資訊電子業公司,探究發行公司是否具備某種財務特性,而影響其融資選擇。研究結果發現: 1. 以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時,選擇發行現金增資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的融資選擇上,資產總額取對數值(表公司規模)、銷貨成長率(表成長性)愈小者,資產報酬率(表獲利能力)、負債比率(表財務風險)、營業利潤率標準差(表營運風險)、自由現金流量比率(表代理問題)愈高者,愈傾向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選擇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的融資選擇上,資產總額取對數值(表公司規模)、銷貨成長率(表成長性)、營業利潤率標準差(表營運風險)、自由現金流量比率(表代理問題)愈小者,負債比率(表財務風險)、資產報酬率(表獲利能力)愈高者,愈傾向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 2. 以Nested Logit模型分析時,選擇發行現金增資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的融資選擇上,資產總額取對數值(表公司規模)及負債比率(表財務風險)愈高者,銷貨成長率(表成長性)、資產報酬率(表獲利能力)、營業利潤率標準差(表營運風險)、自由現金流量比率(表代理問題)愈低者,愈傾向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選擇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的融資選擇上,資產總額取對數值(表公司規模)、銷貨成長率(表成長性)、營業利潤率標準差(表營運風險)、資產報酬率(表獲利能力)愈小者,負債比率(表財務風險)、自由現金流量比率(表代理問題)愈高者,愈傾向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 3. 經由Hausman Test檢定其融資選擇之間的IIA條件之後,發現此三項融資選擇之間無任何相關性,因此可知其適用之模型為Multinomial Logit Model。 4. 對於台灣的資訊電子產業而言,就其財務特性中之公司規模、成長性、獲利能力、財務風險、營運風險以及自由現金流量比率看來,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均應至少屬其融資時的前二位選擇。 5. 影響企業傾向選擇發行海外可轉債的機率程度由大致小排列為:公司規模、獲利能力、財務風險、營運風險、成長性、自由現金流量比率。 /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tend to finance with other instruments except for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Therefore, my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if there exists differences in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anies who finance with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or convertible bonds, and if there exists differences in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anies who finance with European convertible bonds or domestic convertible bonds. Besides, I try to fi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ng behavior in the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ain empirical results show: 1. The financing behavior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is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It means that three financing instruments,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European convertible bond, and domestic convertible bond, are in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2. As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issuing European convertible bonds is probably the first two choices when discussing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 size, growth, profitability, financial risk, operational risk and the ratio free cash flow. 3.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that causes companies to issue European convertible bonds instead of domestic convertible bonds is firm size. And the least influential factor that causes companies to issue European convertible bonds instead of domestic convertible bonds is the ratio of free cash flow.
20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融資及金融衝擊對台灣上市電子公司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之研究

陳思勻, Chen , Szu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為了避免公司價值的變動受到匯率及利率風險的影響,一般而言均會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避險,而台灣企業在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逐漸成熟的這段期間中,也逐漸加入這股使用浪潮中,但是,究竟什麼才是決定企業是否避險的重要因素呢?什麼才是企業在取捨不同衍生性金融商品作為避險工具時的考量呢? 在此一研究領域中,存在許多國內外文獻進行探討,由於國內文獻大多著重於研究公司是否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重要決定因子,探討與何種理論相符,較少文獻針對公司在面臨外匯風險及利率風險後,如何選擇衍生性金融商品作為避險工具的議題加以研究,有鑑於此,本文著重於研究期貨、選擇權、遠期外匯、交換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使用與公司特徵間的關係,探討是否與公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或利率風險相關?此外,2001年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逐漸成為國內企業重要的融資工具,尤以上市電子公司最為重要,因此,本文的另一重點為探討「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對企業避險行為及避險工具選擇之影響,並以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研究樣本。最後,本文研究期間為1995年第1季∼2002年第2季,藉以觀察1997年下半年發生的東亞金融風暴及2001年中央銀行連續調降利率政策對企業避險行為及避險工具選擇之影響。 實證結果發現公司規模、長期負債比率、內部人持股比率、流動比率及外銷比率為台灣上市電子業公司是否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的重要決定因素。在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之交易成本具經濟規模型態及涉外風險多樣化的推論下,實證結果發現公司規模及外銷比率與選擇權、遠期外匯、交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使用呈顯著正相關。此外,實證結果顯示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規避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伴隨的外匯及利率風險,將傾向使用適合不確定性交易的選擇權及交換這兩種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避險。由於長期負債對利率的敏感度較短期負債為高,所以長期負債的比率越高時,公司將會使用利率交換作為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 東亞金融風暴後,台灣上市電子公司決定是否從事避險時,除考量公司規模外,更注重長期負債比率,以降低因東亞外匯市場大幅波動提高的財務危機成本。此外,外銷比率和公司避險決策呈十分顯著的正向關係,而且根據實證結果,避險工具含括選擇權、遠期外匯及交換,意味著國際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在東亞金融風暴發生後意識到同時控管外匯風險及利率風險的重要。至於台灣上市電子公司規避外匯風險的工具,也因東亞金融風暴產生重要的衝擊,實證結果發現台灣上市電子公司在規避匯率風險時,將一部份從遠期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使用轉為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使用,原因可能為在國內外情勢未明的情況下,國內上市電子公司貿然使用遠期外匯避險,反而可能使公司暴露於更大的匯率風險中,因此,公司將會使用較具彈性的選擇權作為避險工具。2001年中央銀行連續調降利率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和公司避險與否呈現顯著正相關,至於規避風險的種類,經由實證結果發現為利率風險。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