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台灣耐隆纖維工業外銷市場拓展之研究王忠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為一海島型經濟,故外銷事業顯得特別重要。本省紡織品之輸出,自民國54年以來均居所有外銷商品之首位,且其出口金額近年已達外銷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為國家賺取鉅額外匯,裨益國計民生非淺。人纖工業、棉紡工業、毛棉工業為紡織工業之三大主幹,惟目前人纖工業之重要性已凌駕棉、毛紡織工業之上,蓋其佔紡織品外銷總值之比率已超過50%。人造纖維通常可以嫘縈、耐隆、多元酯及聚丙烯月青四大纖維代表,就本省而言,雖以嫘縈纖維之生產最早,但耐隆纖維在快速成長之下,目前已是四大纖維中外銷量值最鉅者,共民國54年之外銷金額為4,871千美元,迄民國60年激增至147,330千美元,總計6年之間外銷金額增加29.25倍。雖然本省耐隆纖維工業外銷擴展迄今已有豐碩的成果,卻隱藏著重要危機與問題。譬如多元酯纖維已構成後來居上之勢,蓋其用途已嚴重地侵犯了耐隆纖維之領域;其次,省產耐隆纖維製品之主要輸入地區,如北美及歐洲共同市場部份國家,皆已先後對我國實施非棉織品進口限額。而東南亞及非洲等開發中國家正積極發展人纖工業,阻礙本省耐隆纖維工業之持續快速成長至鉅,其他如日本實施耐隆減產計劃,導致本省耐隆絲供需失調等因素,亦造成不利之影響。則是探討如何突破此等難關,維繫本省耐隆纖維工業外銷長期繁榮於不墜,已屬刻不容緩之事。惟因業者囿於「生產導向」的觀念,對於行銷活動缺乏全盤性的規劃,且一般有關之探討因其範圍空泛,因此研究成果頗難實際應用。基於此種背景,本文研究之目的有五:
1.對台灣耐隆纖維工業之產銷現況與趨勢,作一通盤性的分析與探討,俾有助於瞭解拓展該業外銷市場之道;並藉此以彌補紡織業界對個別產品之產銷活動,缺乏專業性研究之差距。
2.剖析台灣耐隆纖維工業現有及將來可能拓展之外銷市場之產品類別、供需動向、消費習性、分配通路、競爭情況等事項,以為開發拓展之準據。
3.闡述台灣耐隆纖絲工業目前外銷市場主要競爭國家之產銷現況,並披露非棉織品輸美設限後,各該國家所採取的因應對策,藉供業者比較參酌。
4.說明台灣耐隆纖維工業將來拓展外銷市場時,可能遭遇的內外與外在的重大障礙。並尋求其解決之道,期能輔助業者突破難關。
5.根據分析研究結果,提供系統化之行銷策略,希冀幫助業者規劃拓展外銷市場之途徑與手段,維繫該業長期繁榮。
本文係以直接調查訪問方式取得初級資料,次級資料之蒐集則遍及有關耐隆纖維產銷之種種國內外資料與情報。本文之研究,則採「描述研究」(Descriptive Studies)方法,並運用統計方式分析產銷結構及成長趨勢。
根據研究分析之結果得知,將來本省耐隆纖維工業拓展外銷市場時,將遭遇的重大內在困難為:(1)耐隆絲供應不足,影響針織品外銷實績。(2)耐隆絲生產規摸不經濟,且產銷雙方不能密切配合,削弱外銷競爭潛力。(3)廠商資力薄弱,難望從事產品研究及廣泛的行銷活動,致外銷業務操之外商手中,難能主動、積極的拓展市場。外在困難則有:(1)多元酯纖維之崛起,耐隆纖維之用途備受侵蝕或取代。(2)開發中國家積極發展人纖工業,本省耐隆纖維製品外銷市場即將遭到激烈競爭之威脅。(3)本省耐隆製品之主要外銷地區或國家,紛紛採取進口限額措施,阻遏業界之拓展。(4)本省耐隆製品在歐洲共同市場未能享受優惠關稅待遇,喪失公平競爭之基礎。茲針對上述缺失與障礙,擬建議下列數端以資因應:(1)產品方面-(一)輔導生產耐隆纖維原料(包括基本原料己內醯胺及加工原料耐隆絲),並採適當保護措施,俾助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增強外銷潛力。(二)提高產製技術,織造高級品,藉以增高耐隆製品輸出受限地區之單位產品價值,並藉以避免開發中國家低級品之惡性競銷。同時,並應加緊中東、中南美洲、非洲等新市場之開發,惟為避免行銷力量分散而致效果不大,對此等新市場之開發宜先施予「區隔化」,然後選擇最具銷售潛量之市場行之;同時,應針對各而場區隔(Market Segment)的不同需要,慎選對應之產品輸銷。(2)分配通路方面—(二)宜以各耐隆纖維廠商之關係企業為單位,籌組獨立的紡織品貿易公司,並增設國外分支機構,便利推展國外行銷活動,統籌運用產品,價格,推廣策略。(二)鼓勵耐隆纖維廠商從事國外直接投資,俾助就地推銷或轉銷其他地區。(三)選用代理商,便利提供售後服務。(3)推廣方面—(一)籌組貿易訪問團體,加強人員推銷。(二)舉辦或參加國外專業性展示會,加深購買者的印象與信心。(三)順應各目標市場需要,善用新聞報導,改善產品意像,以利推銷。
|
22 |
台灣水泥工業經營之分析龍乃詒, Long, Nai-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分析台灣水泥工業經營的現況,並探索其面臨的問題。全文計分七章,各章要點簡述如次:
第一章: 證明問題,確定研究目的及進行方法。
第二章: 介紹台灣水泥工業的一般概況,包括其發展沿革,原料之供應及目前各水泥公司產能等。
第三章: 說明水泥生產及銷售概況,並討論銷售通路現狀及形成原因。
第四章: 分析水泥銷貨成本之結構比例,並選擇其中主要項目如石灰石、燃料、貨物稅、運驗及財務融通等問題深入探討。
第五章: 根據寡占市場產品定價的基本理論研究台灣民用水泥價格之訂定,復將中、日、韓三國民用水泥價格加以比較,並檢討影響外銷水泥價格的因素。
第六章: 以各種不同尺度分析水泥工業的財務狀況,衡量某經營效能,並評估某經濟效益。
第七章: 分述台灣水泥工業之回顧與前瞻。
|
23 |
臺灣區棉製衛生材料業外銷拓展之研究吳茂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綿製衛生材料以原棉製成,包括紗布、繃帶膠布。與脫脂棉等,為醫療機構所不可或缺之敷料。
本業在本省自民國初年開始發展以來,共有33家工廠先後設立。目前只餘14家,當中有仍繼續擴大者。亦有擬轉向他業發展者,在此變動參差甚大之情況下,其外銷成長卻相當神速,自57年起。每年均有百萬美元以上之外銷。惟其外銷品均屬低級品。各開發中國家均漸設廠自製,進口量將漸減少。而各先進國家之棉製衛生材料業因受成本偏高之限制,產量漸不數需要,因其生活水準較高,普遍採用高品級之衛生材料。我業者既不順應此趨勢,產製高級品,以為未來拓展舖路,反而一窩蜂式湧向織布業發展。而我織布業目前已呈供過於求之現象。衛生材料業者何以會捨本逐末?為尋找其癥結所在。本研究乃企求從外銷拓展方面加以探討,以提供業者改善其產銷實務之參攷。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沿就近代行銷學之觀念與國際貿易理論為依據,首先敘述本業之發展背景,並就其內外銷概況加以分析。其次,比較世界衛生材料主要出口國家之發展條件、外銷地區、產品類別、與行銷方法。最後就世界衛生材料之消費變動趨勢,與業者在外銷拓展上所遭遇到的問題,加以研究,並提出有效改進產銷系統之建議,俾有助於本業之長期發展。
本研究採用國際比較分析方式。就棉製衛生材料分類深究國際產銷趨向。成本利潤情況,行銷通道,市場佔有率變化等。由於國內外均缺乏完整系統之有關資料,筆者即儘可能採用調查方式,親至省內本業主要公司廠地作實地訪問,瞭解其業務情況,並獲得業主協助,提拱寶貴資料與經驗意見。雖未能因而作精確之計量分析,然據作趨勢判斷,似尚差強人意。
茲就研究所得。略述如下:
光復前,本省所需之衛生材料均賴進口。光復初期,本業仍在萌芽階段,基礎非常脆弱,全部生產不敷需要甚鉅,故仍依賴進口供應所需,其後經業者不斷努力改進,至民國45年時。脫脂棉、紗布、繃帶之品質始達國際標準,進口亦自動停止。其行銷有民間銷售、代軍方加工、 與外銷。外銷始自47年,而代軍方加工則於55年終止。其後之產量仍因外銷之展而增加。
民間銷售之對象,主要為各公私立醫療機構與少數加工業者,多係直接銷售,銷售通路較短,然資金週轉較不靈活; 而外銷多係靠進口商在各當地醫院低價得標,或由外國駐台貿易機構採購。經手之中間商人數較多,惟資金週轉靈活。外銷利潤率平均約較內銷低3至5%,此可能即為國外進口商之利潤。
脫脂棉值小體大,負荷不起高運費,遠洋地區之外銷難於拓展,歷年來均以東南亞為主要市場,57年後輸泰之數即佔90%以上,紗布之外銷偏佈30餘國與地區,59年以銷往奈及利亞者為最多,值833,707,56美元,佔20.45%,其餘依次為意大利、新加坡、與泰國等。繃帶雖能負荷高運費,但非洲地區口之市場尚為英、日等國所掌握,歐美兩洲對品質要求較高,故仍以亞洲為主要市場。59年以銷往菲律賓為最多,計達64,115.08美元,佔46.62%,次為科威特與伊朗等。
伸縮繃帶之產製始自47年。膠布則始自48年。50年起,膠布已能自給自足。其後因供過於求。故管制進口。伸縮繃帶之質地欠佳,消費者較喜用舶來品。紗布墊自51年後,始有廠商產製。但其衛生程度不可靠,各醫療機構仍多由護士自製。這三種產品,因品質未達國際標準,鮮少外銷。
英國之棉製衛生材料業因受其紡織業發達之影響,發展基早,產品種類較多,1963年共出口5,267,308鎊,當中急救包值1,08l,930鎊。膠布值784,209鎊,兩者所佔之比率較大。英外銷均經由各地之分廠或分行直接脫售。信譽良好,而以英國協與愛爾蘭為主要市場。
日本之工資上漲幅度較諸先進國家為低。在衛生材料之生產上佔有比較成本利益。因採一貫作業,品質佳,成本低,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成為我業者之勁敵,1969年前,其出口以膠布為主,1970年起則以脫脂棉、紗布、與繃帶為主。其外銷多由駐在各地之日本商社直接與各地經銷商接洽,交易簡捷,且各商社財力雄厚,能合理解決索賠問題,易於取得各進口商之信賴,又因其價格較歐美業者為低,外銷較易拓廣。
美國之塗浸藥物繃帶、紗布、與棉墊等輸出,近年來都維持在九百多萬美元左右,增長率僅約7%。1970年以銷往加拿大為最多,值1,945,796.00美元,佔19%,次為日本、委內瑞拉、與荷蘭等。急救包與急救袋之外銷呈現呆滯狀態,以1965年之輸出為最多,值268,444.00美元,亦以加拿大為最大市場。其外銷多經由各國之分行與代理商脫售,部份得利於外援法案,規定回美國採購所致。
棉製衛生材料之消費量,隨國民所得與人口之增加而上昇,顯示本業仍有發展餘地。但因其僅供醫療或部份加工業用,需求量有限,加以台灣地小,人口不多。故本業之發展端賴外銷市場之拓展。
本業自開始外銷以來,外銷額年有增長。惟在外銷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值得業者檢討,為求進一步拓展外銷,筆者於分析國際產銷情況後,特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1) 更新機器設備:應汰除陳舊之機器設備。以免因機械不良而影響品質。如漂白不一、斷線、與布邊破裂等缺點。
(2) 產品高級化:各業者之產品均在兩項左右,且均屬初級品,易受國際市場變動之影響。而各先進國對高級品之衛生材料進口需求正在增加中,我業者為順應此種需要。應設法引進新技術與新設備,產製高級品,以為未來拓展鋪路。
(3) 加強廠內品管:衛生材料品質之優劣,可由其外觀以肉眼斷定之,故可制定品質外觀標準,由廠內員工嚴格執行,對於未達標準之產品,一律不予打包出口,同時應穩定員工情緒,以減少人為因素所造成之缺失。
(4) 放寬工廠管理員之資格規定:依規定業者應聘雇一名藥劑師為工廠管理員,但目前藥劑師供不應求,薪支亦高,各廠雖依規定聘有藥劑師。然彼僅掛牌而未從事實際管理。故當局似可放寬規定,以藥劑生代之,即可收實際管理之效,亦可減輕業者之負擔。
(5) 改善出口檢驗:公家機構之出口檢驗,抽樣過少,缺少代表性,且其化驗流於形式化,常費時誤事,為爭取出口時效與減輕業者之負擔,並確保品質之提高,似可改善其出口檢驗之方式,以杜流弊。
(6) 健全外銷通路:在富有市場開拓價值之商業要地設立聯絡處,以便就地行銷,爭取經銷商之信任,同時可收集各地之行情資料,供業者參攷。或徵求可靠之代理商以推展業務。
(7) 產品包裝與品牌:消費者對棉製衛生材料之包裝與品牌甚為重視。故業者應設計適合國外市場之包裝與品牌。藉收廣告之效果,與增加市場佔有率。
(8) 應妥善處理商業糾紛:對客戶所提之索賠與抱怨,無論程度如何,均應誠懇適時加以妥當處理及公正仲裁,並應自我檢討,及與客戶多加連繫,增加互相了解。針對問題所在,提出適當之解決方法並防止其再發生。
(9) 資金融通:鼓勵辦埋外匯銀行,准出口商以承兌交單或付款交單出口單據與本票為抵押,先予以貼現,以利資金週轉與外銷之拓展。
|
24 |
匯率波動對最適外銷退稅之影響黃雅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近年來東南亞金融風暴,各國匯率紛紛走貶,大陸維持匯率固定下,對出口產生不利影響。當出口形勢艱難時,採取貨幣貶值是提振出口競爭力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但由於人民幣貶值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嚴重衝擊,而中共今年初以來也多次重申人民幣不貶值承諾,在出口競爭力衰退,人民幣確又不能貶值的情況下,提高出口退稅就成為中國大陸最佳的選擇。因此大陸自去年始至今年初數度提高外銷退稅率,以鼓勵出口。
中共多次且大幅提昇出口退稅率,期望紓緩出口壓力,同時化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因此我們質疑,提高外銷退稅率以振出口是否真的有效?若是從全國福利極大的角度出發,在金融風暴(各國匯率走貶)的影響下,為達成出口擴張並捍衛人民幣而數度大幅調高出口退稅率是否合宜?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乃嘗試建構一理論模型以探討以上所提之問題。
|
25 |
我國營業稅外銷零稅率制度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export zero-rate system on Taiwan's VAT楊秋美, Yang, C. M.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加值稅(Value Added Tax) 自一九五四年法國開始採行以來迄今世界已逾五十個國家實施加值稅,已成為各國賦稅改制的一種趨勢。我國自民國七十五年四月一日開始實施營業加值稅。為降低本國產品之成本,進而增強其國際市場之競爭能力,採行加值稅的國家,對外銷及類似外銷適用零稅率。自民國七十六年至民國八十二年,零稅率銷售額佔營業稅總銷售額比率,均達18%以上,歷年應退稅額和應實繳稅額之比率,均逾25%,可知外銷零稅率制度在營業稅中地位之重要。
跨國交易課徵租稅的原則有目的地原則和宗主國原則之分。目的地原則下租稅課徵係以消費地或目的地為準,而宗主國原則係依據商品及勞務的生產地或來源地,由生產國課徵租稅。外銷適用零稅率即依據目的地原則而來。為探討我國外銷零稅率制度適用範圍之合理性,對其他國家零稅率制度之認識,可作為研討與改進我國制度之參考,本文就英國、荷蘭及韓國等國家,探討其零稅率適用範圍及對外銷之處理方法,並與我國之外銷零稅率制度作一比較與評估,以瞭解外銷零稅率制度發展的趨勢及我國外銷零稅制度之優劣,期能使我國營業稅外銷零稅率制度更符合本國實際需要和國際潮流。
|
26 |
從中國外銷瓷看英格蘭貴族的消費文化 (1688-1730) / From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to reflect the consumer culture of English aristocracy (1688-1730)賴芊曄, Lai, Chien Y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17至18世紀之際的全球貿易擴張和英格蘭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的變動之下,英格蘭社會頻繁的階層垂直流動,推升了英格蘭貴族「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消費形態,在外在行為上展現個人的品味和自我認同,以區隔並排除他人的晉升。於此,集實用品、商品、收藏品和奢侈品於一身的「中國外銷瓷」即符合了英格蘭貴族此種需求,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對於中國貿易之路的逐漸掌控,也推升了英格蘭貴族對中國外銷瓷的狂熱購買,這種消費文化遂成為逐漸上升的中間階層既批判又仿效的對象。此時期亦是當代知識份子辯論奢侈、奢侈品和其承載意義的高峰期,大量出現的文本顯示出社會對此議題的重視,和對不斷擴張的全球貿易和英格蘭社會瀰漫的奢侈風氣的回應。本文試圖以英格蘭貴族對中國外銷瓷的狂熱為中心,探討這個外來的奢侈品,讓英格蘭貴族得以運用「炫耀性消費」來彰顯自身的財富、地位和品味,並幫助其塑造出有別於中、下階層的消費文化,以與中、下階層產生區隔,甚而影響了整個英格蘭社會的餐桌禮儀、飲食習慣和消費品味。
關鍵詞:炫耀性消費、中國外銷瓷、奢侈
|
27 |
預錄式光碟產業之銷售策略研究-以S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n Compact Disc Industry of Sales Strategy-A Case of S Company劉漢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光碟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已趨於成熟,在1990年代光碟產業進入台灣之後,工廠大量發展與生產,台灣的光碟產業曾經占全球的七成,使得台灣光碟產業有豐厚的營收成果。近年光碟片產業在Sony和Philip共同制定標準之後,產品的應用範圍更廣,而專利問題對國內的光碟廠商影響巨大,造成生產成本增加,進而影響廠商利潤,且光碟產業的競爭特性以及進入門檻較低,因此各個廠商對光碟市場的價格競爭越趨激烈,營收也逐漸下滑,且大環境變遷快速,國內光碟產商面臨轉型,隨著市場的需求降低,造成目前市場供過於求的情形,如何在價格競爭以及市場萎縮的狀況下,正確的掌握客戶需求,依據客戶的消費傾向,探討銷售政策。
本研究主要針對S公司的光碟銷售客戶資料進行分析,根據S公司的內銷與外銷客戶的銷售表現,擬訂相關的銷售策略:
一、討論S公司內部的內銷與外銷的銷售情形比較。
二、分析內銷的客戶的消費傾向,並進行客群分類。
三、分析外銷客戶的的消費模式,並進行客群分類。
四、根據不同的客戶分群,制訂客群的銷售策略。
|
28 |
中韓兩國進口稅沖退制度之研究──以兩國有關外銷退稅制度法規內容為主──金勝南, JIN,SHENG-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經濟發展中國家,為求保證本國幼稚工業之發展,而採行高度保護關稅,故進口
貨物之稅負偏重,內銷價格自相當高昂。外銷退稅之施行,將加工式製造成品輸出時
所需原料或中間品所負擔之稅捐等退還,因而減輕外銷廠商之生產成本,藉以增加對
外競爭能力,對外銷廠商而言,實佔有重要之地位。
在第二資次世界大戰后之初期,中、韓兩國均為相當貧窮落後的國家,但由於兩國政
府之積極開發其經濟,引入各種制度,遂使其短短三十五年間之經濟成就,由低度開
發而一躍進入開了中國家。在中、韓兩國經濟方面,其發展十分相似,兩國之境內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必須大力拓展對外貿易,始能維持兩國經濟之快速發展。故
兩國均採用外銷退稅制度來鼓勵輸出廠商而擴增對外貿易。
本論文係以中、韓兩國現行外銷退稅制度為範圍,探討兩國目前施行之有關外銷退稅
法規,而分析、比較其法規之內容,導引出兩國外銷退稅制度上之差異。
本論文分為共計六章,各章內容要點如次:
第一章為「緒言」,本章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及方法。
第二章「外銷退稅制度之理論及其淵源;本章說明外銷制度之意義、理論根據、淵源
及法令依據。
第三章為「中華民國之外銷退稅制度」;本章第一節說明中華民國外銷退稅制度之實
施背景、沿革、法令依據及歷次修正之經濟,第二節闡術現行外銷品沖退原料稅捐辦
法之主要內容。
第四章為「韓國之外銷退稅制度」;本章一節說明韓國外銷退稅制度之實施背景、目
的、法令依據及歷次修正之經過,第二節闡術有關現行外銷退稅制度法規之主要內容
。
第五章為「中、韓兩國制度上差異」;本章依據第三、第四章內容,分析、比較兩國
制度之差異。
第六章為「結論」;本章說明中華民國將取外銷退稅制度之主要理由探討韓國外銷退
稅制度之改善方案。
|
29 |
台灣塑膠衣著外銷拓展之研究莊正民, Zhuang, Zheng-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內容大概如次: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限
制。第二章為衵灣塑膠衣著製造業概況分析,介紹本業之發展展背景,目前台灣塑膠
衣著製造廠家的規模分析與生產概況,及分析廠商經營上所面臨的困難。第三章為台
灣塑膠衣著製造業的外銷產品結構與外銷市場結構,說明台灣塑膠衣著外銷的概況,
及所面臨的競爭情形。第四章為台灣塑膠衣著製造業當前國際行銷策略之分析,檢討
當前廠商外銷時所採用的產品、價格、通路、推廣等策略,發掘問題之所在,並提出
改進的辦法。五章為結論與建議,乃依據分析之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作為政
府與業者的參考。
|
30 |
我國外銷企業資訊需求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Demands of Export Firms in Taiwan蔡裕江, Tsai,Yuh-Ch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為一海島型經濟國家,在實體資源缺乏的自然環境下,經濟成長有賴
於對外貿易的貢獻,在這資訊洪流泛濫的時代裡,外銷企業如何蒐尋資訊
、需要何種類型的資訊、資訊供應商及外貿輔導機構在企業蒐集資訊的過
程中各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本研究的探討重點。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
,研究範圍界定在企業高階主管(董事長、總經理等)對資訊需求的認知
,共有五個個案,產業別橫跨紡織業、成衣製造業、資訊電子業與通訊電
子業。研究結論可分資訊的需求與供給兩方面來談。在資訊的需求面,研
究發現我國外銷企業對資訊的需求,受到企業本身策略形態、所屬產業、
外銷地區產業生命週期階段、資訊專屬性、資訊蒐集成本與決策者成熟度
的影響。在資訊的供給面,研究發現個別企業、資訊供應商與外貿輔導機
構對資訊蒐集工作的分工,可以資訊專屬性與蒐尋之成本兩大構面做為劃
分的依據;而對於外貿輔導機構,本研究亦建議其在資訊蒐集的功能,應
以產業為劃分單位,並以產業特性為選擇標準,且應配合政府產業升級政
策所蒐集之資訊要具有前瞻性,以及進行對企業的資訊需求教育,除讓企
業了解外貿輔導機構所提供之資訊服務外,亦擴大企業獲取資訊的管道,
增加決策的正確性與預測未來趨勢的能力。
|
Page generated in 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