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7
  • 23
  • 4
  • 3
  • 1
  • Tagged with
  • 31
  • 31
  • 12
  • 10
  • 8
  • 8
  • 7
  • 7
  • 6
  • 6
  • 6
  • 6
  • 6
  • 6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併後整合之研究─以日本三家銀行為例 / Mergers and Post Merger Integration- The Cases of Three Japanese Banks

鄭妤品, Jeng, Yu Pi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金融業於80年代起,受到經濟自由化及國際化的影響,開始進行一連串銀行的合併行為,日本於二次大戰後至泡沫經濟的經濟起伏,使當時金融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紛紛進行合併,演變至今日三大巨型銀行稱霸國內的局面。 台灣及日本同屬海島型國家,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國內也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和日本泡沫經濟前期背景類似。再加上國內金融數位化的崛起,使金融產業大環境改變,產業內大型金融機構投資大筆金額於IT基礎建設,而小型金融機構則面臨失去利基的危機,而金管會也鼓勵我國金融機構因應環境改變進行整併,加速台灣金融產業的整併。 本論文針對日本銀行整併背景、目前日本三大巨型銀行(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整併過程及其併後整合的行動及策略進行研究,並以其各自合併後三年績效作為指標,探討兩個研究問題:(1)影響日本銀行合併之因素為何?(2)主併銀行在併後採取哪些整合策略與行動以達預期之目標? 透過綜合分析了解合併之決策行動及其績效的影響,給予台灣未來金融業計劃合併之銀行參考,有效處理併後整合的問題並穩健達成併後目標。 研究結果發現,合併主要動機為環境因素(經營危機)下,影響其餘合併動機(包括人事考量、拓展業務、拓展收益、與歐美大型金融機構競爭、子公司受威脅等),分別於2002年、2001年、2006年進行合併,希望達到預期目標(包括解決不良債權、增加營業淨利等)。而其併後整合與行動(包括組織結構調整、人事結構調整、資訊系統整合、業務整合、減少分行數、進行裁員、建立新組織文化、制定透明化人事評價考核等)影響其相關績效(包括ROA、ROE、國內分行數、國外分行數、行員人數等)。
2

台北區民營大型企業─人事管理之研究

魏瑞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企業機關由於業務的增加、組織的擴大、功能的分化,因此亟須大量的專門人才來達成企業預定的目標。尤其在企業面監職工知識水準的提高,工會或非正式團體相繼成立,工業民主化及政府保護勞工政策的實施等等環境下,人事管理在企業管理上的地位益形重要,所以人事管理應該是-值得研究的題材。 家庭企業在台灣中小型企業中佔有很大的比率,而其經營所有者往往誤認:「人事管理工作僅是負責打卡、考勤、登記人事資料而已,此乃是任何人都會做的事。」在他們的眼中,人事管理人員才能的高低,對於整個組織績效並無多大影響,此種輕「人事」的觀念,使得整個人事管理工作無法開展。就外人在台投資的多國性企業而言,一則他們沒有長住的打算,二則多少帶有「種族的優越感」,因此不願就「人事管理」工作多作投資,即使有些例外,也不免聘請精通外語的專家,充當人事的要員,如此人事管理工作當然亦無法推行。 由上可見整個台灣的人事管理工作尚處於童稚時期,當然談不上有何典章制度可循,所以筆者認為要想研究台灣企業的人事管理,朝著「大型企業的實際調查」應是比較可行的途徑;又由於筆者曾任職於美商「精密電子組件股份有限公司」(TRW Electronic Compoents Company)之人事單位,從事實務工作,達兩年八個月之久,益增本人從事「人事管理」的研究興趣。 本論文之撰寫分成七章十七節,其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把有關名詞加以界限,介紹研究方法及過程,並就人事機構及人事人員的組織與功能加以說明。 第二章:「職工進退」:按職工甄選方式,任用標準,與辭退的種類,辭退的原因加以探討與分析。 第三章:「職工發展」:分別就「職工考績」、「職工獎懲」、「職工訓練」的重要性及辦法加以論述。 第四章:「職工報酬」,把同工同酬的根據-「職位分類」,現行的薪資水準,核薪的標準;獎工制度的種類及其實施的方式加以探討。 第五章:「職工福利」,把職工福利的三個主要內容「工時與休假」、「職工與保險」、「福利措施」等法令規定及實施情形加以比較分析。 第六章:「人事管理的整合功能」,就人群關係在人事管理的新方術及勞資合作的主要途徑加以介紹。 第七章:「結論」,把此次調查結果,發現的問題及其原因加以說明,並試圖提出改善的建議策略。 本論文撰寫期間,承蒙雷師飛龍殷切指導,懇摯勉勵,永誌難忘。傳題宗懋垂詢關切,常加惕勵,衷心感激。又接受調查廠商的合作與愛妻錦蓮的從旁協助,使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也願借此深表敬意與謝忱。唯筆者不敏,文中難免有闕漏乖誤之處,敬祈師長前輩不吝指正。
3

在地主國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大型電力變壓器廠商為例

許孝義, Hsu, Hsiao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全世界來看,大型電力變壓器仍是個高度成長的產業,由於其資金以及技術門檻均高,台灣有能力製造大型變壓器的廠商僅4家,但是又因台灣市場規模過小,無法支撐該產業的成長,故廠商紛紛有了必須至海外開拓市場的壓力。而由於大型電力變壓器的特殊性,相關研究較少,故本研究主要針對那些因素影響大型電力變壓器廠商在地主國經營進行研究,同時希望提供給業者相關建議。在研究中,主要針對內、外部的影響因素來進行個案的探討。內部方面,透過文獻探討,本研究選擇了母公司策略、母公司資源,以及母公司管控三個要素來觀察;外部方面則是針對地主國市場特性的研究。觀察個案公司在內、外部的眾多因素影響之下,其子公司的策略構想、組織架構與運作流程,以及行銷組合上有何異同,並進一步觀察並比較其績效的良窳。 研究發現,母公司的策略是向海外發展子公司的主要因素,而子公司的策略構想則會受到當地市場機會的影響;在子公司的管控方面,為了便於整合與管控,子公司主要的組織設計以及流程會依循母公司的管理架構,但是又由於市場特殊性的不同,當有需要不同的在地人才或是其他資源時,則會進行微調,而此時母公司也會依照子公司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資源狀況提供所需的資源;而在子公司的行銷組合方面,則是主要受到當地市場特性所影響。
4

全球跨國製藥業暢銷產品傳播支援的成功關鍵之探討 / The keys to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s support for blockbusting products 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劉英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與過去相比,現今有更多的「超大型品牌」(MEGA BRAND)不再單純只是實驗室的努力成果,而是由研發、醫療、行銷及各種領域組成的跨領域團隊,透過精心協調規劃的方式,將「前景看好的分子」打造為「暢銷產品」(Blockbusting Products)。全球跨國製藥業中有多項產品具備相當高的潛力成為超大型品牌,並且能對其公司未來的業務做出重大貢獻。 行銷在打造超大型品牌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核心角色,其中又以有效的傳播支援最為重要。本研究主要是透過個案研究,找出什麼是將產品打造及維持成為超大型品牌或暢銷藥品的成功關鍵?為什麼成功?以及如何成功?或許可以提供行銷人員做為參考,其中並透過之前台灣全球跨國製藥業的活動範例,以推出超大型品牌的觀點概述支持品牌的關鍵傳播活動。 同時,希望針對超大型品牌成為暢銷藥品之關鍵傳播領域提供相關建議: • 問題準備 • 競爭對手策略 • 意見領袖支持 • 與第三方組織合作 • 與媒體合作 • 內部傳播 • 與經銷機構合作 / Today more so than ever, a ‘megabrand’ is not something that is just discovered in the lab, but something that is taken from a ‘promising molecule’ to ‘blockbuster product’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and planned efforts of cross-functional teams, including R&D, medical and marketing and functions. With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portfolio, there i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several products to be taken to megabrand status and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our business in the future. Marketing plays a critical and central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a megabrand and, within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upport is vital. This research thesis was through cases study to find out what are the keys to be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a megabrand? Why to be successful? And how to success? Maybe it can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key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used to support a br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unching a megabrand, through examples drawn from previous campaigns, many from within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in Taiwan In the same time, hope to offer guidance and advice on the critical communication areas for megabrands: • Issues preparedness • Competitor strategies • Opinion leader support • Working with third-party organisations • Working with the media •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 Working with agencies
5

台灣新興大型零售業對商品分配通路結構之影響

郭清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民國五十四年以前,台灣零售結構完全以小零售業為主,黏營業額在五十萬元者不到百分之一,但由於台灣經濟快速的成長,工業社會漸趨形成,高級住宅區的創立,消費型態的改變,生產技術的創新,零售經營管理的創新,行銷技術的應用等內外在因素,綜合促使台灣零售商業結構發生顯著的變化,零售業經營日趨大型化及企業化,謀取更大的利潤。因此最近六七年來,以歐美型態的大型零售業如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相繼出現,且日漸蓬勃發展,已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量,尤其大型零售業的產生,可能對台灣商品分配通路結構(CHANNEL DISTRIBUTION STRUCTURES)有莫大的影響作用,而其地位已被工商業界所矚目。因此本聞知主要目的乃在分析目前台灣大型零售業對商品分配通路結構之影響(包括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並將其出現的背景,經營管理之創新及將來發展前途與趨勢,作一扼要的探討。 本文共分三大部份,八大章; 第一部份大型零售業出現之背景原因分析,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範圍,第三節研究及收集資料的方法。第二章大型零售業出現之背景原因分析,第一節為零售業之定義。台灣零售業規模及特徵及大型零售業之定義、類型及規模,第二節大型零售業與小型零售業經營利弊之分析。第三節大型零售業出現之背景。第二部份大型零售業經營管理方法之創新。第三節大型零售業經營管理之創新,第一節經營方式,第二節進貨管理,第三節存貨管理,第四節私用品牌之使用,第五節廣告、促銷促進活動之創新。第四章大型零售業訂價策略之創新。第一節訂價策略。第二節大型零售業利潤分析。第三部份大型零售業對商品分配通路結構之影響包括通路結構觀念之概說,第五章大型零售業對生產者之影響。第六章大型零售業對批發中間商之影響,第一節批發中間商之詮釋,第二節批發商之功能研究,第二節台灣批發商業之特徵及規模,第四節新興大型零售業對批發商之影響。第七節大型零售業對小型零售商之影響。第一節緒言,第二節以住宅區為繁榮的商業區有莫大影響,第三節高級商店、專門店對超級市場的抵抗力強,影響較小,第四節零售店經營規模不同所受影響之差異分析。第五節零售店對策—比商品結構變化更佳策略是走向連鎖化,第八節台灣大型零售業將來發展之前途與趨勢,第一節百貨公司,第二節超級市場,第三節結語。 由於大型零售業尚在萌芽時期。以往乏人對這方面作系統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之資料均由個人實地訪問、調查與收集而來。因囿於資料的欠缺、業者的保密及時間短促,無法獲得完全的資料,實為撰寫本文最大的困難與遺憾。本文撰寫其間,承蒙洪師良浩,不辭煩瑣的剴切指點,吾師楊主任必立悉心斧正,又獲經濟部統計處供應最新工商普查資料,促使本文資料更新穎、更完整。以及經合會黃文治同學之鼎力相助,協助之恩,際此一併致謝。惟筆者學識淺漏,功力不深,謬誤之處良多,期冀先進碩彥,不吝賜教,毋任感懷。
6

台灣地區大型購物中心定位之研究 / The Study of Shopping Mall Positioning in Taiwan

陳立中, Chen, Li-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政府政策之引導下,使得商業不動產與零售業結合之購物中心開發案,在幾年之內開發數十座大型購物中心,台灣地區是目前全世界大型購物中心發展最快速的地區,這個經驗是全世界過去所沒有的。本研究為探索性、計質法之研究,研究之目的在回答:一、開發商對大型購物中心區位選擇對定位之影響為何? 二、大型購物中心之發展過程對其定位之決策有何影響? 三、開發商對大型購物中心購物與娛樂兩種主要功能之定位決策考慮為何? 希望藉由本研究,能對大型購物中心之開發業者在進行定位時,提供一些較深入的建議與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章節結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大型購物中心定位之定義 7 一、大型購物中心之定義 7 二、購物中心之定位 9 第二節 實證研究文獻探討 12 一、以消費者重視程度區分 12 二、以適合台灣本土之特性區分 14 三、以世界之發展趨勢區分 16 四、以吸引客戶之原因區分 17 第三節 台灣購物中心產業發展之特性 18 第四節 台灣地區大型購物中心的開發 20 第五節 專家意見 24 第六節 文獻探討結論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 30 第二節 研究變數與衡量方式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深度訪談之問題設定 34 第五節 分析架構 35 第四章 個案探討 36 第一節 京華城(Core Pacific City) 36 第二節 台茂購物中心(TAIMALL) 40 第三節 月眉育樂世界(Discovery World) 45 第四節 天保山購物中心 50 第五章 命題發展 55 第一節 個案分析 55 第二節 命題發展 60 一、 區位選擇對購物中心之定位之影響 60 二、 發展過程對購物中心之定位之影響 63 三、 開發團隊對購物中心定位之影響 6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1 第三節 研究建議 72 一、 對開發商的建議 72 二、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中文部份: 75 英文部份: 76 附件一 京華城購物中心—參考資料 77 附件二 台茂開發案—參考資料 79 附件三 月眉育樂世界—參考資料 81 附件四 日本天保山購物中心—參考資料 83 / Due to government’s policy, the projects that combine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and retail functions are developed rapidly within these couple years. Taiwan is the most rapid area for the shopping center development,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cannot find in the world. This is an exploratory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purposes are to answer: 1.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location to positioning of the shopping center developers? 2.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positioning decision due to development process? 3. What are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merchandise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to the shopping center developer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s some advance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shopping center developers.
7

大型活動建立城市形象之行銷探討-以高雄世運會為例 / Reshape Metropolitan Image through Mega Events Marketing –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Games 2009 in Kaohsiung

張恩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下的城市競爭越趨激烈,舉辦大型活動(mega event)行銷城市的策略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之一,一般認為大型活動能為城市在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公共建設、觀光旅遊等方面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過去;城市舉辦大型活動原為國與國或地區之間的商貿交流為主,爾後演變為因應城市發展特色的大型活動產生,1960年代前;運動賽事的舉辦是為了展示國力,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透過完善的體育活動結合商業模式下,帶動經濟繁榮提升城市競爭力,遂成為許多國家爭辦大型運動賽事的原因之一。 國內外相關大型活動的研究多偏於經濟與產業之分析,本研究以行銷角度切入,運用Kotler學者所提出城市行銷的四大構面分別為;基礎建設行銷、形象行銷、吸引力行銷、民眾行銷,來發掘城市行銷元素的組合,進而透過行銷工具的使用來拓展城市的能見度與形象的呈現,有效的吸引外來的觀光遊客與投資等,並提供本地居民良好的生活(含居住、教育與娛樂等)與就業(工作)環境,啟發居民對本區的榮譽心與凝聚力。 城市行銷的目的在於改變一個城市給予人的形象,因此一個城市可以透過硬體建設、文化塑造、利用既有自然資源等方式去改變形象,重新建立一種可以為城市帶來進步的新形象,其過程也並非短時間可完成。城市行銷的目標在於人,在於改變人對於一個城市的定位與形象,因此城市行銷策略必須以人為中心出發,同時結合城市空間及建設的載體去傳遞城市的形象;當城市在舉辦大型活動時,回歸到城市資源能力的整合與核心價值來檢驗其行銷要素的焦點,從中發掘城市行銷的定位,進而有助於規劃城市品牌的長期經營策略。 本篇論文以2009高雄世運的舉辦來建立高雄城市形象為例,並運用「大型活動的策略架構」結合Kotler「城市行銷」理論,評析以大型活動作為行銷城市最有利的事件方案,以短期具有時效性的活動來行銷高雄的城市特色。
8

ITSを用いた大型貨物車交通マネジメントに関する研究

鈴木, 彰一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工学) / 乙第13007号 / 論工博第4132号 / 新制||工||1649(附属図書館) / 32935 / (主査)教授 谷口 栄一, 教授 藤井 聡, 准教授 宇野 伸宏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9

我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溝通滿足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

劉乃銘, LIU,NA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 系針對吾國三大會計師事務所( 勤業, 資誠, 安侯 )之審計人員為 對象, 探討溝通滿足與工作滿足之關系, 并比較不同性別, 服務年資, 職位和學歷, 在溝通滿足與工作滿足上的差異, 進而分析溝通滿足各構面對整體工作滿足之預測力 。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 研究對象為三大會計師事務所135 位審計人員, 包含經理, 副理, 資深審計人員, 助理審計員, 研究工具為編譯的溝通滿足與工作滿足問卷, 統 計方法采用項目分析, 積差相關, 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 玆將研究的敘述如下: 一. 了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溝通滿足對工作滿足之整體關系。 二. 比較不同性別, 年資, 職位與學歷在溝通滿足上之差異。 三. 比較不同性別, 年資, 職位與學歷在工作滿足上之差異。 四. 了解會計師事務所現存溝通障礙為何。 研究結果或可提供事務所管理當局, 如何提升溝通品質, 協調組織氣后與調整人事政 策等方面之訊息。
10

第三代行動通訊之服務與定價模式探討 / Services & Pricing Models of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高慧雯, Kao, Hu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電信自由化的趨勢,行動通訊市場的蓬勃發展在各國皆然。 我國交通部目前也積極規劃第三代行動通訊執照的釋出,意味著新技術與新的行動服務的誕生。第三代行動通訊主要結合機動性(Mobility)與網際網路 (Internet),以創造高速資料無線傳輸 (high-speed data)環境,從而打破行動通訊使用上之侷限性。由於第三代行動通訊將持續出現更多不同的經營模式,本研究推導預料電信產業結構將可能重整,消費大眾的通訊使用習慣也有重大改變,行銷策略中的的服務與定價模式將成為行動系統業者成敗間非常重要的議題。 本研究以國內行動通訊系統業者與世界兩大行動通訊系統業者-日本NTT DoCoMo與Vodafone 作為研究對象,採文獻探討、個案資料蒐集與訪談為研究方法,探討行動通訊產業裡實務做法與國際化趨勢下,業者間合作模式之關連性。由文獻探討第二代行動通訊的發展,歸納出業者常採用的模式,包括新產品「滲透性定價法」、「捆綁式定價」。在第三代行動通訊的封包網路特性下,QoS機制進而影響、發展出更多樣的定價模式。新技術的出現,為第三代行動通訊誕生的重要關鍵詞,包括IPv6,對應出Mobile IP;串流的技術與MP4媒體的播放技術;WAP2.0將成為3G的新規範;GPS的技術與定位服務的關聯;語音辨識的技術與Voice Portal的發展;而藍芽更是終端發展的關鍵詞因素等等。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將影響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形貌之關鍵詞因素定義為相關電信產業的新技術的出現與市場刺激對無線數據傳輸、多媒體服務需求的影響。業者會因本身條件的限制,如財力、技術能力、技術與市場經驗的取得、人才與企業多電信相關事業體間共同價值單元的共享等因素考量下,選擇多角化、垂直整合或進一步與其他企業合作等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模式。此外,根據本身的優勢或既成的事實,優先發展對自己比較有競爭力的客戶群。在服務設計與定價模式方面,則以爭取留住有價顧客為前提。 最後若要繼續保有經營上領先優勢,業者必須在服務上有所差異化,以CRM 機制提高服務品質,以符合顧客滿意的高附加價值服務。研究結果與結論包括: 1.在搶先時機以期快速滲透市場、取得領先地位、技術與專業分工、經濟規模、競爭力的考量下,行動通訊業者得採策略聯盟或其他合作方式,選擇國際或國內的主要結盟夥伴。對於目前競爭態勢落後的業者,則以發展關鍵詞少數地位,仍可在策略聯盟之時找到好的談判位置。內容與應用服務供應商的角色也愈形重要。 2.網路效應朝向「網內有網」與「網外有網」的趨勢發展。「網內有網」的現象為同地理區內相異品牌間的系統業者,以差異化定位自己網路服務的特色下,往「網內網」的定價與新服務包裝設計的趨勢,藉此以增加網路凝聚力與網路效應效果。「網外有網」的現象則是不同標準的網路競爭之結果。 3.第三代行動通訊的服務仍以語音為主,但數據服務為獲利的來源。除了數據服務會刺激語音市場的成長,同時ARPU的增加主要來自多樣化的數據加值服務、行動商務與Wireless Internet的新模式,以行動娛樂(Mobile Internet)的應用服務最被看好。系統業者以大型整合者(Large Bundler)角色經營行動系統網路,收益模式來自「客戶權」的經營,朝「系統經營權」與「加值服務的經營權」發展。成功的系統業者將主導各式新的行動服務的推出,刺激新需求,擴大市場。 4.在定價模式方面,由於全球WAP推出的失利與日本NTT DoCoMo成功經驗的兩個迥異結果下,全球系統業者的定價模式會朝「學習曲線定價法」,以平價模式(flat rate) 讓消費市場接受新服務,業者經營上以規模經濟尋求成本與客戶數的平衡。 同時在價格調整上仍跟隨領導品牌的價格,以逐漸下降(decline)的價格曲線配合新服務的推出。為能達到服務網路最佳利用率,以及服務內容不同,頻寬利用率不同的緣故,QoS 定價會是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型態的新的定價模式。本研究也提出朝使用族群的偏好,搭售不同服務內容,再交叉配合使用者對不同服務方案的需求彈性,以配合「網內網」的凝聚。 5.最早採用行動通訊服務的使用者(Early adaptor)往往是對網路服務需求最膺切、使用量大且忠誠度最高的用戶,業者需早日建構CRM機制,發展以顧客為中心的工作流程,以留住有價顧客。CRM的範圍包括能整合前台與後台的企業運作機制,如客戶資料庫、客服中心、網站,動態互動的隨選平台服務終端客戶。行動通訊網路價值的提升,在於顧客ARPU的增加,同時CRM 須考慮到整合 Wireless Portal 的功能發揮,以建立單一的窗口面對消費者。建立品牌、整合具有關鍵詞性的服務、幫助使用者降低搜尋成本以及品管成本,且運用一對一行銷的技術來維持顧客關係並開發新的產品服務,使服務差異化,達套牢顧客的最終目的。  6.第三代行動通訊的服務業者的成功關鍵詞因素在於扮演好的中介者機制,配合QoS的機制、不同方案的定價包裝以及網管技術來發揮頻寬的利用率,提升營運效率與更佳的顧客服務。新進業者會以語音服務為主,配套以數據、影像服務,行銷重點在爭取門號數;既有業者,可憑藉既有網路優勢,包裝網路外部性的行銷組合,行銷重點在發展加值服務,並以品牌擴大網路效應。掌握Access的業者比較有機會提供整合的語音多媒體通訊服務,顧客資料的擁有,與顧客在整合的平台上建立關係、各種管理的機制的發揮為業者價值所在。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