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
清代蒙古邊防之研究呂能通, LU, NENG-T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圖從邊防的角度來探討清代於內外蒙古地區設防的原因、經過及其影響,以
期了解帝俄侵略我國的史實和外蒙古獨立的原因,藉以提供未來大陸光復後,重建蒙
古參考的方向.研究方法之採用,主要為歷史文獻的分析的工作,並運用社會科學的
理論來建立變項、旨標,再從歷史的角度以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來探求各
指標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全文計一冊,約九萬餘言,共分六章二十一節,下再分若干小節.
第一章緒論,以文章之命題、意義與範圍及蒙古內屬經過,及蒙古在清代戰略上之地
位等作為論文之說明.
第二章探討清代蒙古邊防之原因與目的.
第三章說明清代蒙古邊防設施.
第四章分析清代蒙古邊防演變過程.
第五章檢討清代蒙古邊防的得失.
第六章是以積極開發蒙古、建設蒙古,並建立良好的邊防基礎,作為國家安全的保障
以為結論.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則冀望於方析清代在蒙古地區的邊防狀況,檢討其得失,以為日
後光復大陸後,邊防建設之參考,並以帝俄以武力侵奪我蒙古地區,加以詳述,以了
解其梗概,而促進國人對蒙古地區的重視和關懷.
|
202 |
暴力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黃德福, Huang, De-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闡述當代暴力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澄清暴力的義涵;並說明進行本論文之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說明政治參與的角色及其義涵;並分析社會變遷與政治參與的關係,以及
政治參與與暴力的關係。
第三章 說明政治制度化的角色及其義涵;並分析社會變遷與政治制度化的關係,
以及政治制度化與暴力的關係。
第四章 進一步分析政治參與政治制度化兩者間的差距,與暴力的關係。
第五章 綜合本論文之研究發現,並檢討方法論上的得失,以為總結。
#2810308
#2810308
|
203 |
羅家倫的大學教育主張及其貢獻許惠美, Xu, Hu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一冊,分八章,約九萬字左右。第一章諸論;第二章羅家倫的生平;第三章
重要教育著述與教育主張之根據:第四章以民族為中心的大學教育主張;第五章羅
家倫的大學教育實際措施(一)中央政治學校時期;第六章羅家的大學育實際措施
(二)清華大學時期;第七章羅家倫的大學教育實際措施(三)中央大學時期;第
八章結論。
本論文在闡明羅氏的大學教育主張及其貢獻。羅氏主持大學教育,時當民國十六年
至民國三十年。其間遭遇北伐、九一八事變與對日抗戰。在民族爭生存的存亡絕續
關頭中,羅氏站在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崗伅上,先後主持中央政治學校教務,肩任清
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提出以民族為中心的大學教育主張,為國家作育人才,為
青年擇師。在大學教育史上,羅氏的精神是不會死亡的。
#2810793
|
204 |
「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研究李定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05 |
台北市家庭電器產品消費行為研究龔月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對家用電器產品的消費市場作一系統性分析。以便能為廠商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作為其行銷決策上的參考。由於家用電器產品所涉及的範圈頗廣,故吾之研究項目只限於電視機。電水箱、洗衣機、冷氣機等大宗產品。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為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範圍、資料蒐集與研究方法作一簡單的介紹。
第二章「抽樣方法」,乃是有系統地將本文如何抽取樣本作一明晰的介紹。
第三章「社會因素對於消費行為的影響」,乃是就影響購買家用電器產品的社會因素如所得、職業、教育等加以分析,並利用相關表,求出各別的社會因素與家用電器產品消費的相關程度。
第四章「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此乃就消費者購買家用電器產品及寵顧特別品牌的因素加以分析,並就消費者對於主要電器產商的一般印象加以說明。
第五章「台北市家用電器產品之銷售慨況」,此乃就電器產品之普及率、主要品廠之市場佔有率、消費者之購買習慣、未來市場之預測等作一分析與說明。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簡述以上各章分析結果,就廠商之產銷概況與困難作一介紹,並論今後家用電器業住產銷上所應改進之方針與方法。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簡述以上各章分析結果,就廠商之產銷概況與困難作一介紹,並論今嘔家用電器業在產銷上所應改進之方針與方法。
|
206 |
非洲團結組織發展之研究楊宗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際茲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之今日,非洲獨立國家之興起,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已形成一種舉足輕重之力量。而當前非洲大陸情勢之演變,則以非洲團結組織發展之傾向,最為世人所關注。本文即針對此一重要課題,加以研究部析。
全文共有五章十四節,在研究方法上則採取「敘述與分析並重」之原則,從敘述中明瞭問題之縱切面,從分析中窺探問題之橫切面,期將非洲團結組織之成立及其發展之經過作一扼要而深入之探討。
本文曾於民國五十五年仲夏參加亞洲基金會所舉辦之非洲問題論文比賽獲獎,嗣承徐家驥教授抽暇指導,得以擴充篇幅及充實內容,始告順利完成,謹向徐師敬表謝忱。再本文復蒙衣索匹亞記者蓋達丘(Getacno Pisia)及行政院新聞局駐馬拉威,金巿剛果,象牙海岸等新聞參事處惠予提供資料,併此致謝。
非洲團結組織仍在繼續發展,嗣後當隨時注意增補闕遺。目前討論非洲國家或非洲區域組織之專著雖與日俱增,但有關本問題之論著尚不多見,尤以非洲團結組織歷屆高層會議及部長理事會議之正式紀錄仍欠齊備,研究上頗感困難,失漏之處自所不免,誠祈學人選進予以指正,是所感禱。
|
207 |
中華民國(或台灣)國際法地位爭議之研究羅智強, Lo, Chih-Ch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華民國是否是一個主權國家?這一點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並無爭議,但隨著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建立、「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或臺灣) 同時存在為兩個政治實體,形成分治狀態。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年承認中華民國之國家大體上仍占多數;惟自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及一九七九年與美國斷交後,與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之國家逐漸減少 ,截至二○○四年十月止,與中華民國有正式邦交的國家為二十六國。隨著國際情勢丕變,承認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目大幅減少,於是中華民國究竟在國際法上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如何,遂成為一項爭議問題。
雖然,傳統上對中華民國(或臺灣)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論述的研究並不缺乏,但筆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卻發現不同的研究者往往針對同一個歷史事實,會對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如何,作出截然不同的主張。而且這樣的主張,往往都帶為著一定的意識形態立場,也就是為特定目標(「統」、「獨」或其他的立場)而服務的。
筆者發現部分對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的研究,是採取先假定再解釋的研究方法,以主張中華民國(或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研究者為例,若干論者並不以對於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懷疑作為出發點,而是先肯定「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再探問「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主權獨立如何可能?」接著再兵分二路,一方面正面論證,目前的臺灣如何符合一個國家的條件;另一方面,對於相反見解進行反駁(否證) 。
唯筆者認為,理論上,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若要訴之國際法法理,將之視為法律問題的話,在「有」相關「國際法」規範的前提下,國際法的規範內容為何,應是一個「客觀問題」或有「客觀標準」,依此「客觀標準」將中華民國(或臺灣)現狀套入後藉以判斷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則亦應會產生一個與「國家認同」此一主觀認知無涉(或至多間接、非主要相涉)的「標準答案」才是,若依其主觀的國家認同想像,作為論述中華民國(或臺灣)「國際法地位」的前提,這樣的「預斷 」很可能會對研究造成「限縮」的效果,甚至使研究結論增加不周延的可能性。
倘若「國際法」事實上並未對類似中華民國(或臺灣)現狀處境,有所謂可資周延、精確適用的完整「規範」存在,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即不能用假定「已有完整規範的國際法」作為論述前提,將其所假定的「國際法」,作為認知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的論據,至多只能說,其所建立的論述,目的在於說服國際社會,採取其見解,以創設新的「國際法」。然而,國際法的創造,是否能僅憑「法理分析」這樣的論述即足為之,筆者認為,這恐怕會是個「(國際)政治問題」成分較重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了。
因此,如何切割意識形態與國際法法理,來討論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國際法地位,便成為筆者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筆者提出這個已有相當多的人研究過的「老問題」的緣故。筆者打算用二種方式來詮釋這個研究問題。一方面:即基本上,筆者並不先假定中華民國(或臺灣)是或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並在方法上先大致歸納不同主張者的說法,然後儘量用「超出於統╱獨」、「兩岸」的角度,純從國際法法理以及邏輯分析的角度,綜合對各方主張進行筆者自己的分析判斷 ;二方面,根據這些「超然的」的分析判斷,仍回到「預設目標式 」的研究方法中,提出一些在面對本研究主題,可以考慮採用的解釋方法與態度,並提出建議。
|
208 |
唐詩鶴意象研究黃喬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古以來,得道成仙便是許多王公貴族、騷人墨客心中的渴盼,歷經秦皇、漢武的追求,到了唐代,此股風潮亦未曾稍歇,甚且波瀾益闊,蔚為一股時代的風潮。而鶴古稱仙禽、仙客等,是得道成仙之人不可或缺的仙人坐騎,且鶴的形象優美典雅,時而起舞,更是詩詞繪畫中的絕好題材,因而興起筆者對鶴的興趣。
在收錄近五萬首詩歌,二千二百餘人的《全唐詩》中有鶴出現的詩作就有二千三百首左右,專詠鶴的詩作為123首,鶴所得到的唐人關注,是其它鳥類所無法比擬的,詩歌數量與創作詩人之眾多,與唐之前詩歌的零星創作相比,更是十分驚人。「唐代詠鶴詩一方面藉鶴的高飛長鳴,表現出唐代讀書人對富貴功名的追求,一方面也給予鶴高潔不群的形象,表達出詩人的道德操守和生活態度,反映出唐詩人對鶴的不同看法」,但鶴鳥的意象因為眾多詩人投入創作,而使鶴的意象呈現多種不同的面貌,因此本擬從唐詩的鶴意象窺探唐人社會形態的真貌,觀察唐文化的主色調,而這也是詩歌研究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意象、詠鶴詩、高潔、功名、別離、仙家、隱逸
|
209 |
國家與台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吳婉韻, Wu Wan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我國而言,國家早期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且以著強硬的手段介入產業發展的過程,使紡織產業能取得競爭優勢,進而蓬勃發展。但在二十一世紀中,全球化的呼聲貫徹雲霄。全球化下我國整體經濟環境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是否依然能有效地掌握產業政策,執行其政策工具呢?
本文對論及國家角色的兩個重要理論: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論作一說明,並藉由討論國家介入產業發展之理論,說明國家介入產業政策之理由與必要性。國家一旦選擇介入產業發展,就必須動用特定政策工具以達成政策目的,因此本文對政策工具之分類多所著墨,以瞭解國家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運用。
本文的研究問題是:國家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所扮演之角色及其使用之政策工具為何?又全球化對產業政策產生何種影響與衝擊?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台灣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又為何?國家已制定哪些政策與工具以因應之,國家未來應該如何修正紡織產業政策以因應全球化趨勢的挑戰?
本研究採用歷史結構分析途徑,政治經濟學途徑,並採用文獻分析方法。針對台灣五十多年來的紡織產業政策作一說明,將之分為五個時期,並嘗試釐清每個時期中所使用的政策工具。
本研究所得之結論為:
1.台灣的紡織產業政策由萌芽期逐漸邁入轉型期。
2.紡織產業不同階段所著重之政策工具不盡相同。
3.我國國家早期所扮演的干預角色,有助紡織業發展。
4.全球化使台灣紡織業出現各國競爭、供需失調、區域貿易保護與加入世貿之問題。
5.以SWOT分析說明紡織產業政策應加強之處:鼓勵行銷、電子化與兩岸分工。
6.全球化下政策工具轉為健全產業環境,國家角色轉為輔導產業發展。
|
210 |
簡媜的自傳體散文研究許瑞秋, Rachel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章旨及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主要說明簡媜的散文在文壇及學術界所獲得的迴響,從整理別人的評論中,說明研究動機,以及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並整理前人對簡媜散文的研究成果,再來是對「自傳體散文」的定義做簡要的說明。
第二章、 簡媜的斷代史
作家的生長背景和創作內容、作品風格息息相關,了解作者的生命經驗有助於對文本的解讀。本章將簡媜的生活經歷分成「童年的歡樂與傷悲」、「求學的孤寂與愛戀」、「在文壇嶄露頭角」、「結婚生子的體悟與轉變」四部份,從中了解鄉土經驗對她的影響,也認識到文學如何伴她度過高中的孤寂歲月,種下她與「文」共舞的契機,還看到簡媜在台北盆地的見聞與歷練,發現她對創作的熱愛,對文學的執著,同時看到一個文壇才女在結婚生子後,如何兼顧創作事業與家庭生活,也看到結婚生子的體驗讓簡媜的人生觀有所轉變。
第三章、 簡媜的文學創作觀
鄭明娳說:「每個夠格的創作者都有他先驗的文學理論在,但他本身並不很清楚他的文學體系是怎麼樣,他有他的文學觀、人生觀及思想,這是作者創作的原點」 。簡媜每本散文專著的出版,都標示散文創作的里程碑,為散文開創新風貌。
簡媜為自己的每一本書寫序,在序文中說明本書的創作歷程和思想主題,也表示她對文學創作的觀點。此外,整理她在演講、座談或訪談中的內容,歸納她的文學理念。 本章擬分「文學高於一切」、「最自由的文體──散文」、「以『書』為單位的創作」和「求新求變的精神」四部份來詳加探討。
第四章、 簡媜自傳體散文的主題
「自傳體散文」是一種自我省思追尋的文體,所處理的重點不是生活點滴或事件本身,也不會完整記載作者的生活經驗,而且所呈現的內容未必都是寫實的,因此,讀者很難透過文本了解作者真實的生活面貌。但是,網集簡媜的作品,細尋她在文中經常表現的主題,可了解簡媜的生命基調和情感思想。本章以「懷鄉戀土」、「親人圖像」、「人間情緣」、「生活美學」和「幻滅與完成」等小節來分析簡媜自傳體散文的主題意識。
第五章、 簡媜自傳體散文的書寫策略
簡媜具有強烈的創作意志,她是個高度自覺的作者,依照擬定的創作計畫,一一完成她想建構的散文星圖。從《水問》到《天涯海角》,乃至近期在報章雜誌發表的散文,可窺得簡媜的書寫策略。她先以散文建構個人斷代史,再擴展到對女性集體命運的思索,然後再以女性的觀點詮釋先祖渡海墾拓的歷史、抗日史和近代台灣社會的變遷史。本章將簡媜的書寫策略分成「建構自己的斷代史」、「勾繪時代女性的圖像」和「介入歷史書寫」三部分來討論。
第六章、 結論
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說明簡媜自傳體散文的特色與研究意義,並提出本論文的研究侷限。
|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