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7
  • 44
  • 33
  • 4
  • 2
  • 1
  • Tagged with
  • 84
  • 84
  • 23
  • 22
  • 22
  • 19
  • 18
  • 16
  • 14
  • 14
  • 12
  • 11
  • 11
  • 11
  • 1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中共土改小說研究(1946-1978) /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 Reform Novels from 1946 to 1978 in China

劉文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選擇寫作於1946年至1978年正面描寫中共土地改革運動,且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指導方針的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由於土改小說數量眾多,因此本論文將以長篇土改小說作為主要分析對象,尤其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和《暴風驟雨》兩部公認為土改小說扛鼎之作的作品,並參酌具有代表意義的短篇小說和少數溢出意識形態之外的異質性作品做為對比,一方面可比較出不同作家之間的審美差異,另一方面藉由這些異質文本及其寫作者的遭遇,看出文學話語如何在不斷改造與批判的過程中逐漸純潔化,直到合乎黨的要求。 第一章導論。說明主要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說明中共土改運動的文學、政治背景,藉由重新建構土改時期的時代環境,以便於和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文本分析互相對照。 第三章進入實際上的小說文本分析。以文本細讀的方式歸結出土改小說幾個重要的主題。首先探討土改小說中政治動員的功能,也就是號召農民「翻身」對於中國傳統鄉村倫理的衝擊。其次,聚焦於「階級」。最後一節則探討土改小說反封建的主題書寫。 第四章主要針對土改小說的人物形象進行探討。土改小說有著相當鮮明的政策指導色彩,在塑造人物上便是以階級理論為依據,以階級成分為標準來決定人物的品性的優劣和思想覺悟的高低,這樣的描寫手法表現在人物塑造上便是二元對立與類型化的特徵。本章將以土改小說中的地主、知識分子、農村幹部、農村群眾等人物形象為代表分別討論之。 第五章試圖歸納出中共土改小說主要的敘事特徵。中共土改小說既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受到特定的歷史環境的影響之下的產物,其文本有著大致相仿的敘事脈絡,大抵可以歸納出鮮明的意識形態、線性的敘事時間與進化史觀,以及中共土改小說對於暴力情節的敘事策略等,並一一探討之。 第六章歸結上述各章的論述,總結全文,並指出中共土改小說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寫作原則,因此政治宣傳與教化的氣味濃厚,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實踐品,有著人物類型化、敘事單純化和歷史平面化的特徵。
12

家庭傳播形態與青少年的政治知識與興趣之關聯性研究

張慧心, ZHANG, HUI-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國內青少年,是否會因為家庭傳播形態的不同,而在政治人物 知識、政治事件知識、和政治興趣方面,也有所差異。而在審視「家庭傳播形態」和 青少年「政治知識」、「政治興趣」之間的關聯性時,有幾個變項,如「就讀高中、 高職或五專」、「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學業成績」、「性別」等,筆者認為也 不妨一併考慮,因此本研究也將這幾個變項納入統計。 二、研究文獻: 本章分兩章,第一節敘述「家庭傳播形態」。研究的由來、過程和內容。第二節引述 五篇國內外相關研究的重要論文。茲將其中較重要的兩篇論文概述如後: (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大傳研究中心的傳播大師-菲(CHAFFEE) 如麥克里德(MC LEOD),在一九七三年,研究生活在四種類型的家庭傳播形態下的青少年,是否在政 治知識、政治興趣、政治參與程度上也有所差異?結果發現,多元型家庭的子女,政 治知識程度最高,政治興趣最濃厚,政治參與程度也較高。 (二)國內政治大學聞研究所吳建國在民國七十年,研究國中生是否會因為家庭傳播 形態不同,而在政治知識、興趣和接觸傳播媒體的頻率,是否也有不同,結果發現, 概念取向(多元、一致型)家庭的子女,政治知識較豐富,政治與趣較濃厚,也較常 接觸大眾傳播媒介。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全台灣一百一十六所公私立高中、高職、五專 的青少年,最後得到的有效問卷是四千八百一十份。 (二)研究問卷:本研究問卷主要分自變項「家庭傳播形態量表」、和應變項「政治 人物知識」、「政治事件知識」、「政治興趣」幾個部份。其中「家庭傳播形態量表 」是依據查菲和麥克里德等人所設計的量表為本,再依國情和國人說話的語氣,修飾 而成。至於「政治知識」方面,則依據國內較引人注意的新聞事件為題。 四、研究發現摘要: 結果發現:受訪的青少年,的確會因為家庭傳播形態的不同,而在政治人物知識、政 治事件知識和政治興趣方面,也呈現差異,以上均符合本研究假設。不過納入前述幾 個變項之後,本研究假設僅獲得部份支持。
13

家庭傳播形態與青年傳播行為之關聯性

錢莉華, GIAN, L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播研究過去一直偏重於效果的研究,因此常將傳播行為本身當作自變項,而以效果 為依變項,尋找在受界身上產生的認知、態度或行為的改變,而在把傳播行為本身當 作依變項的研究上。卻相當的缺乏。由於這種傳播研究的不均衡現象,很容易的就會 高估了傳播的效果,因此,將傳播行為當作依變項,而去尋求影響它的因素,可以使 得我們對傳播效果有便深入的認識。 過去研究傳播行為,除了使用性別、年齡、智商、社經地位為其預測變項之外,學者 們也一致認為,社會關係可能是最值得去探討的範疇,而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卻以查 菲等人(CHAFFEE ET AL.)的“家庭傳播形態”(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 研究最為著名,他們把家庭傳播形態,分為“多元型”、“放任型”、“一致型”、 “保護型”四種,在他們的研究中,以及其它後續的研究中,都顯示這四種傳播類型 ,與青少年的傳播行為具有關聯性。 本研究即藉著問卷法,收集台北地區青少年家庭傳播型態與其傳播行為之資料,據以 驗證兩者的關聯。 經資料回收,加以統計分析後發現,家庭傳播型態影響青少年傳播行為的假設,得到 了部份的支持,換句話說,不同家庭傳播形態的青少年,在若干的傳播行為上的表現 ,確實有所不同。這些不同,主要出現在以下幾方面:媒介使用量、媒介內容偏好、 以及媒介使用動機。 由於本研究發現家庭傳播型態不同,則青少年的傳播行為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若是 為人父母者試著去調整親子溝通的方式,可能可以使得他們的子女,表現出一些父母 比較期盼看見的傳播行為。因此,這項研究的結果,對為人父母者,特別具有意義。
14

台灣舉辦農業保險之研究

吳福榮, Wu, Fu-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簡單介紹農業保險之意義、種類、特性及其困難並說明美日實施農業保險情形,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第二章對農業保險之業務技術、組織形態及經營方式作理論上的探討,以為本省舉辦農業保險之根據與參考。第三章係分析本省農作物及家畜災害因素,以說明農業災害的嚴重性。第四章為太省實施家畜保險業務之研究,論述實施家畜保險之必要、經過及檢討,並指出擴大貿施之途徑。第五章為台灣舉辦農作物保險之可能性,闡述本省舉辦農作物保險之必要性及可能性並為業務技術,經營方式宜採之途徑作一研究。第六章為對台灣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若干建議。首先指陳舉辦農業保險應有的基礎工作,繼之對農業保險立法方面、組織形態方面及資金籌措方面,略陳管見,以供有關單位參考。第十章為結論。
15

蔬菜種苗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農友種苗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the Vegetable Seed Industry—Giving A Case Study on KNOWN-YOU SEED CO., LTD.

蕭聿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地處亞熱帶,可種植熱帶、亞熱帶及溫帶作物,生物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並且臺灣的農業技術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過去,為臺灣賺取豐厚的外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科技時代的來臨,使臺灣農業各項的「第一」頭銜,也面臨到許多的困境和競爭。原本國際上知名的種苗公司,都位處溫帶的已開發國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種苗業發展的早,當地人民生活水準、所得高,對於高品質的蔬菜水果有需求。而高品質、優良的種子、種苗,是生產高品質蔬菜水果的重要條件,也因此帶動產業中種苗公司的發展。不若國際上知名的蔬菜種子公司歷史悠久、規模大,地處臺灣的農友種苗公司卻仍能在國際掙爭取一片天。 為此,本研究應用策略形態分析法(司徒達賢,2005)作為主要的分析工具,進行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分析,藉此找出公司成功背後的道理,以及競爭優勢所在。試圖藉由分析該公司的策略,瞭解臺灣的農企業,是如何透過獨特的策略作為,運用僅有的能力和資源,取得在國際上有發光發熱的機會。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歸納整理種苗產業價值鏈,並瞭解相關的經營流程。 二、運用策略形態分析法,作為事業策略分析架構,增加策略形態分析法應用至農企業策略經營分析的個案。 三、瞭解個案公司的策略成功的道理所在,「策略形態」、「策略前提」與組織和功能政策是如何互相配合,找出競爭優勢來源。最後,根據訪談內容,試圖描述未來可能策略方向,與其策略前提。 本研究發現,農友種苗公司生於臺灣,內需市場規模不若歐、美、日國家大,可以支持公司的成長。但是透過公司在策略上的定位、運作,避開與大公司直接衝突,仍然有辦法可以在國際上與其他公司一較高下。以下綜合整理出個案公司在策略上獨特的作法: 一、 市場與產品的選擇—利基市場。 二、 提供最「合適」的品質,而非最「完美」的品質。 三、 掌握關鍵客戶。 四、 研發的規模經濟來自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 五、 提早掌握關鍵的利益關係人。 此外,在第五章第二節,根據訪談內容以及研究者的創意,本研究針對未來農友種苗公司,提出幾個策略構想,以事業策略形態說明之,並且根據以上策略形態,試圖提出有待驗證的環境前提和條件前提。
16

觀看.意識形態廣告

崔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過了一個世紀。 成立於1987年的意識形態廣告公司,在台灣廣告中被看作一個異數。在廣告創意獎與業務量上,都有傲人的成績。過去,對於意識形態廣告的研究或則將之視為洪水猛獸,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或則以片面的廣告效果來看待,並未解答,究竟意識形態廣告是甚麼?包含了哪些元素? 在此研究中,我選擇了四則中興百貨廣告與四則司迪麥口香糖的廣告,以分鏡表式的方式,進行文本分析。結果發現意識形態廣告具有幾個特質:(一)又繁複、又單純。意識形態廣告的複雜處在於各種執行要素的精緻,呈現豐富的視覺結果;但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廣告也奉行了最單純的廣告概念:一次把一件事講清楚,選定了一個概念,便以各種方式窮盡之。(二)又思考、又感覺。一般認為,意識形態廣告採用的是「感覺策略」,通篇無涉產品品質的描述;然而,邊緣執行面的諸多元素卻又包圍了中央,在最後以文字總結,提出的簡短的話語中,包藏著使人會進一步思索的概念。(三)又閃避、又直接。意識形態廣告通常在結尾處,才出現文案旁白為影片定調,之前好看的影像堆疊,產生了空隙,讓人們有解讀的空間,但也漸漸鋪陳一個通道。(四)又快、又慢。意識形態廣告藉由短秒數、與相對長秒數的鏡頭交換;穩定的攝影機位置、緩慢誇張的舞台劇肢體效果、適時的溶接矇騙鏡頭的轉變,合成了一種又快、又慢的韻律,把重複的片段畫面加以組合,增加了訊息的密度、但延緩了壓迫感。 當產品所要強調的特質並不具體,或具體的特質不適合推銷產品時,找到一個態度、議題類型、來替代產品,在廣告中與消費者對話,拿視覺、聽覺等執行元素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進一步吸引其思考、參與廣告運作,是「意識形態廣告」模式可以奏效的一個起點。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起點 第二節 有一家廣告公司叫做意識形態廣告公司 第三節 「意識形態廣告」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意識形態廣告相關文獻回顧 第二節 廣告創意策略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訪談 第二節 文本分析法 第四章 影片分析 第五章 分析結果與發現 第一節 廣告內容 第二節 廣告形式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限制 第二節 回答研究問題 第三節 風格恐懼 第四節 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17

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策略形態、行銷作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 Strategic Typology,Market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 of CATV Channel Business

朱俊樺, Chu,Chin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Miles and Snow與Porter之分類,針對有線電視頻道業者進行研究,主要研究重點為:   1.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與績效的關係。   2.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與行銷作為的關係。   3.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行銷作為與績效的關係。   4. 以台灣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為例,驗證上述三者關係,並瞭解目前業界行銷作為的實施情形、有效性與未來的計畫。   將回收之問卷經過統計分析之後發現:   1. 擴張者在銷售額成長率及市場成長率上績效較其他二者為佳,獲利率則不顯著。   2. 各策略型態業者在大部份的行銷作為上有顯著差異,分別是:節目頻道數、製作技術複雜度、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自製節目比例、向前垂直整合程度、廣告費用、促銷費用、公共關係費用及客戶服務。   3. 在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行銷研究支出水準上,不論任一策略型態皆與績效成正相關。   4. 擴張者配合較高的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價格水準、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5. 差異化防衛者配合較高的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向前垂直整合程度、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6. 低成本防衛者配合較高的向前垂直整合程度、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18

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七年毛澤東思想之研究 /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o Tse-tung's Thoughts,1949-1957

劉祖光, Liu, Tsu K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意識形態途徑,研究中共建國後毛澤東探索後革命時期理論與實踐 統一的過程。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方法;第二章論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三 年中共內政外交情勢與毛澤東之態度;第三章論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五年 底一五計畫及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之初期實踐經驗,置重點於工業化 產生的問題,農業合作化的超速完成,以及毛澤東在這些實踐經驗中的地 位及其反省;第四章論一九五六年以後蘇共二十大及波蘭、匈牙利事件如 何促使中共公開反省蘇聯模式,即毛澤東提出「論十大關係」的過程及其 意義,並由此導出中共為另尋發展模式,必須借重本國 識精英,因此才 有由毛澤東提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寬鬆政策;但由於知識精英出發 點與毛澤東不同,終使雙百失控,導致反右鬥爭,使毛澤東帶領中共走向 極「左」思潮。綜觀建國後至一九五七年,中共及毛澤東所面對的客觀情 境,實為後革命時期的必然發展,包括城鄉分離、工農剪刀差危機、知識 精英與群眾對立等;毛澤東通過個人認知結構(本文以民族主義、民粹主 義、實踐性格及矛盾世界觀概括),企圖找出能指導後革命時期的理論, 但由於後革命時期客觀情境之本質,及毛本人認知框架之限制,終使毛走 上以革命手段企圖達成後革命任務的極「左」思潮。
19

作物の根系の計量形態学的解析

巽, 二郎, 吉田, 重方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一般研究(C) 課題番号:026600124 研究代表者:巽 二郎 研究期間:1990-1991年度
20

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看性交易的合法性 / Karl Marx 's theory of ideology to see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stitution

王晨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源自近年來台灣討論各種「性」產業的相關討論,及主流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對性工作者的各種評價性言論而來,啟發了筆者想探討,究竟對台灣社會而言,「性」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台灣社會對於「性」的評價是否因為行為者的身分地位而有所差異。本研究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描述及評論,來探究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下,「性」究竟以何種面貌被看待,尤其在什麼勞動力及商品都可以被販賣的今天,獨獨「性」不可被販賣的理由是什麼?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可以合法地允許勞動力剝削,從生產線上的工人到服務業裡的店員、服務生,甚至是24小時的幫傭、看護,不管遭遇剝削的情形多嚴重,充其量只是雇主因此受罰,或給予勞工們適當的賠償,絕不會因為「剝削」而成為禁止該職業或商品的理由,然而,反對性交易或性工作者,便係以此做為反對的理由。但從上述各種職業的現況看來,剝削似乎不是禁止性交易的主要理由,因此,「性」究竟有什麼樣的個殊性,使得性交易被禁止,被認為是一種剝削呢?本文即以此問題意識出發,企圖透過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詮釋,找出該問題的蛛絲馬跡,以釐清性交易被禁止的真正原因。 本研究在第一章先較詳盡地介紹筆者的問題發想、問題意識,並說明何以用馬克思在意識形態上所講述的觀點討論性交易這個議題,並闡釋從何種角度連結性交易與馬克斯意識形態理論的關係,並說明本研究主要研究的範圍,係聚焦在台灣過去對於性交易的評斷與論述上。此外,本文係以馬克思對於意識形態的闡述與思考,來看待性交易的問題,檢視究竟前開論述是否符合馬克思所述的意識形態要件。第二章則提到意識形態一詞的起源及發展歷史,探討意識形態最早是如何被使用,及哲學家們在提到意識形態時,對其評價為何?接著再闡述馬克思係在何種脈絡下提到意識形態,並爬梳了解馬克思識如何建構意識形態在他學說中的地位與批判,又是如何看待意識形態在各種社會議題和思想討論上的地位。 第三章則回到台灣對於性交易的論述,因現況下台灣的性交易仍是非法,雖有合法化的討論,但主流論述多半反對之,因此筆者先回顧國內外反對性交易的理由,接著爬梳從台灣廢娼以來,針對不應該使性交易合法的理由又係那些,並初步分析這些理由背後代表著的究係是何種考量,藉此回歸思考到性或性工作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而這樣的論述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本文第四章便順著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脈絡,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去看待台灣在談論性交易時,是否對性有種特別的、神聖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台灣的性工作者又是被何種角度看待,而在這樣的觀點下,是否存在著如馬克思所說的「拜物」特徵,使性被神秘化了。因此,在徹底剖析性被神秘化、神聖化的內涵後,要如何用唯物的觀點看待性,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最後,本研究仍是希望性交易或其他相類的性工作,能以抽離意識形態後的態度來討論,即回歸雇傭勞動及一般服務業的角度觀之,從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唯物觀點來思考所有的勞動關係,在這個意義下,性工作及性交易也就能正常地看待它,最起碼以一般勞務工作的角度看待。誠然,不管非法或合法化底下,性工作或性交易都會有其問題存在,但去除掉性的神秘面紗後,性交易或其他性工作所產生的問題,就可以用一般正常的管制措施去規範它,如此一來性工作者的權益亦將得到保障,而非僅係用單純用意識形態的神秘面紗來反對性交易,使性工作者在現行娼嫖皆罰的制度下,只能更躲藏於黑暗之中,然而檯面下的問題卻始終層出不窮。

Page generated in 0.01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