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5
  • 94
  • 5
  • 4
  • 1
  • Tagged with
  • 104
  • 104
  • 49
  • 36
  • 34
  • 33
  • 30
  • 29
  • 25
  • 23
  • 22
  • 21
  • 19
  • 18
  • 1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九年美國中立法之研究

梁英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大多數民眾認為出席巴黎和會的戰勝國,多是為私利打算,坐地分賦。英法等國於戰後一則藉故拒絕清償美國債務,再則大量花錢擴張軍備。美國許多人對英法等國,因而感到不滿,也因而企圖重返孤立主義。 「光榮的孤立」(splendor isolation),是美國傳統外交政策所標榜的口號,「避免捲入戰爭的漩渦」(keep us out of war),是美國民眾普遍的心理;受了上次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決不再參戰」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所以歐洲在危機日深的時候,美國奧論界乃有制定中立法的醞釀。一九三五年五月,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的野心暴露後,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美國艦隊的石敏斯上將(Admiral W•S•Sims)發表演說,提出不捲入戰爭的有效辦法,主張採取商人自行處理政策,一切危險均由商人自行負責,國家不加以保護。這個辦法發表後,頗得輿論界好評。日後歐洲局勢日益嚴重,義阿之戰又有爆發的可能,英義的對立更是尖銳化,於是美國國會乃於八月二十四日通過一九三五年中立法,通稱第一中立法,也就是以後三份中立法的前身。這些中立法無非想藉限制美國人民經濟活動,來達到「避戰」的目的。 美國中立立法與國際中立法有關,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又大,筆者希望從研究中,能對美國中立措施有所認識,故選擇本題從事研究。 本文第二章敘述美國中立政策的背景、中立國和交戰國間權利義務的爭執,以及奈伊委員會越權調查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別研究一九三五年第一中立法、一九三六年第二中立法、一九三七年第三中立法和一九三九年第四中立法,及其與國際法的關係,並且說明中立措施的動向、美國國會逐漸制定有利於同盟的法律,以及中立措施的失敗。 最後一章是結論,廣泛檢討各章會涉及的問題。 本論文寫作之所以能順利完成,主要是平日深受父母教誨,未敢怠忽。至於章節安排、資料取捨和文詞潤飾,指導教授陳院長治世均曾給予剴切深入的指點。其指導對筆者今後研究學問的方法,產生無法估計的影響,謹此誌謝。又蒙自本校政治研究畢業的徐正明學長及法律研究所廖建台同學代為校閱,提供寶貴意見,並誌謝忱。
22

立法院預算審議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Budget Approval System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R.O.C

廖文正, Liaw , Wen-J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目的在探討我國立法院預算審議制度實務運作現況以及改革方向。以立法院審議九十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程序為經,相關審議法律規範為緯,分析探討預算審議制度、過程及結果。首先經由預算審議制度之理論及相關文獻進行探討,接著分析我國預算審議制度及實際運作情形,並以主要民主國家美國、日本及英國預算審議制度作探討與比較,最後依據對學者與專家深度訪談意見之彙總分析,提出檢討及強化立法院預算審議制度之建議。結果發現現行立法院預算審議制度之缺失:□委員會未建立資深專業制;□黨團協商存有組成門檻過低,無法反映各政黨在院會的代表性、延擱總預算案審議之時程、黨團協商紀錄只有結論而無過程致立法原意難以查考、黨團協商代表未貫徹利益迴避原則、黨團協商結論凌駕委員會之決定,致損害委員會之預算專業審查功能;□立法委員質詢偏離預算審查議題;□審查預算案未掌握審查重點及審查方式;□全院各委員會聯席會議審議預算功能不彰;□預算委員會委員游走各委員會參與預算審查之表決,影響專業預算審查;□預算審查之專業幕僚單位,有待強化;□預算書編製不夠詳實,預算資訊不夠公開與透明化,影響預算審議效率;□未能如期完成總預算案審議,影響預算執行進度。爰針對缺失提供下列建議:強化委員會專業預算審查機制,以強化其專業性及權威性;立法院預算審議要掌握預算重點;取消全院各委員會聯席會,以增加委員會審查時間;黨團協商機制之改進;強化專業的預算審查幕僚機構;預算編製內容應清晰詳實,預算資訊要公開透明;公開真實政府債務資訊,積極面對並處理。 /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urrent budget approval system and its possible reform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ROC. The budget approval system, process and outcom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2003 Government Budgetary and related regulations.The assessments and enhanc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budget approval system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of ROC were based on the in depth study of public budgeting theories and literatures on the ROC’s current budget approval system and practice ,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udget approval systems of USA ,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nterview with the scholars and budget professions.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budget approval system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of ROC were found out. First , the committees don’t build up the seniority professional system. Secondly , the negotiation among different parties has some defects : the low threshold of the negotiation results in unequal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parties ; the slow process of the negotiation delays the budget approval timetable ; it’s hard to trace the purposes of legislation since it only includes conclusions with no records of discussion process ; the negotiation representatives do not avoid the interests conflicts ;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negotiation can exceed the decisions made by the committees , damaging the professional function of the committee’s budget approval. Thirdly , the interpellations of the legislators are not related to the issues of the budget approval. Fourthly , the legislators do not dominate the main points and the methods of the budget approval. Fifthly , the function of the Joint Session of All Committees doesn’t perform well. Sixthly , the legislators of the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Committee engage in the budget approval votes of other committees , and it will influence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legislators. Seventhly , the professional staff department of the budget approval need to be expanded and enhanced. Eighthly , the budget approval process can be more effective if the budget books are more detailed 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is more public. Finally , the delay of the budget approval timetable will impact the execution gradation of the budget. Possible suggestion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 The professional mechanism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committees’ budget approva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Legislative Yuan should be able to catch up the key points of the budget in the process of the budget approval. The Joint Session of All Committees should be cancelled so that the committees can have enough time to proceed the budget approval. The mechanism of the negotiation among different partie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staff depart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budget approval should be expanded and its fun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he contents of the budget books should be clear and detailed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udget should be public. Finally ,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claim the real in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debts and handle it more aggressively.
23

美國眾議院常設委員會結構與立法過程之研究

李文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的主題為美國眾議院常設委員會結構與立法之過程,並論述常設委員會在1970年代後之重要變革、變革之原因、結構上之缺失與解決之方法。茲將本文結構上分為五章,分述如下:   (一)緒論   緒論將說明研究美國眾院常設委員會的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途徑、方法與限制。本文之研究途徑採制度(Instituion)與過程(Process)為主,行為(Behavior)與比較(Comparative)為輔的研究途徑,研究方法則採文獻蒐集法。藉由多種研究途徑之探究,及廣泛蒐集較新的資訊,希望能更清晰地描述眾院常設委員會的真實運作與現況。   (二)常設委員會的組成與結構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委員的甄選方法及其結構,茲分為四節。第一節簡述常設委員會在美國政治的發展歷程,並對常設委員會加以分類,以顯現不同類型委員會有不同的運作與發展。第二節探討的是組成委員會的第一步,即議員如何加入委員會,本節將探討與委員甄選的相關因素及自我選任(self-selection)現象。第三節探討委員會主席與小組委員會,討論的重點在於其職權與運作的限制。第四節探討與委員會權力具有密切相關的委員會幕僚,除論述其組織職權外,並討論與委員會幕僚相關的問題。   (三)常設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之地位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擁有的權力與探演的角色,茲分為五節。第一節探討管轄權與議案交付,探討的重點在論述管轄權對議案交付的重要性,及議案交付的方式與影響。第二節探討委員會的審查,重點集中於聽證會、逐條審查、審查報告與立法議案的擱置上。第三節討論的重點為程序委員會,由於程序委員會的特殊規則對法案能否在院會順利通過,具有重要之影響,因此本文作一節討論。第四節探討在院會程序中,與委員會權力行使相關之部分,包括法案經理人的角色、修正的程序與法案的重付審查。第五章探討委員會之立法監督,重點在其監督之方法、限制與改革之道。   (四)常設委員會的變革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權力與角色的變革、變革的歷史、相關的因素、委員會體系的缺失與學者的改革意見,茲將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委員會正向與負向的權力,及其扮演的三個角色藉由對權力與角色的分析,將有助於瞭解委員會在不同變革時期的權力與角色。第二節探討委員會在70年代的變革,本節將論述委員會在結構與立法過程上的改變,致使其自主權受到影響。第三節探討眾院常設委員會於90年代的變革,特別是第103屆(1993-94)與104屆(1995-96),眾院採取一些變革的措施,使委員會權力受到影響,也造成委員會趨向由政黨控制的形態。第四節則為探討委員會權力受影響的其他因素,包括預算程序、協商程序、工作小組的設立及規範的沒落。除了這些因素外,眾院常設委員會體系亦有自身的缺陷,使其雖能達成專業分工的目標,但卻缺乏協調統合的機制,難以有效地完成立法的工作。茲引述雷塞巴克(Rieselbach,1994)多數民主(Majoritaian Democracy)的模型,提出能符合專業且兼顧效率的解決方案。   (五)結論   本章主要是針對本文的研究心得加以說明,茲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發現,說明本文在各章所獲心得,包括委員會的結構、立法過程申領導者的介入、委員會自主權的縮減及多數民主模型下的眾院常設委員會。第二節為研究建議,本節重點說明眾院常設委員會在結構上的優缺點,希冀能對我國常設委員會的發展,有所助益。第三節為展望,本節說明後續研究之建議,期望能有更多人投入立法研究的工作。
24

委員會影響力的決定因素:第六屆立法院的分析 / Determinants of the committee influence: analysis of the sixth legislative yuan

張哲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第六屆立法院所有通過一讀的法律提案的審查情形,藉此了解究竟各個常設委員會在法案審查過程中的影響力大小有何不同?而此一影響力大小又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從總體的角度觀察發現,對於所有通過一讀的法律提案,委員會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有38.2%的法案是在委員會即遭到擱置,而無法進入後續的審查階段。即使是在院會的審查過程中,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尊重,有超過一半的法案是完全按照委員會的決議來通過。 不過,如果從各個不同的委員會來觀察,則發現到,如果委員會流動率不同,以及所屬類型不同,那麼對於法案審查過程中的影響力便會有所差異。除了委員會自身條件不同,可能對於委員會在法案審查過程中的影響力有所差異之外,委員會所經手的法案特性不同,也會有所影響。 綜合言之,本研究基本上證實了委員會類別、委員會流動率、提案部門、新聞曝光度、政黨競爭型法案、法案修正幅度、法案版本數皆是可能決定委員會影響力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向,都符合本研究的理論預期。 至於,特殊利益型法案對於委員會影響力的影響,雖然結果顯示會讓委員會影響力比較大,不過並未達到統計上顯著的水準。在法案修正幅度對於委員會影響力的影響上,結果顯示大規模修正案與小規模修正案,相較於新制定案來說,會讓委員會影響力比較小,這些結果與本研究的預期不同。
25

職場年齡歧視之研究

林煥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年齡歧視,這個由來甚久的社會問題於我國少被討論,但事實上,其為一項相當重要的就業歧視類型。其影響範圍甚廣,不單是中高齡者會受到年齡歧視而遭致解雇或因其年齡無法再度進入勞動市場,年輕勞動者亦將因企業人事主管對年輕人的一些刻板印象,例如:經驗不足、不可靠、抗壓性低等,而無法獲得較佳的勞動條件;且年齡歧視所影響者係為就業與職業的所有過程,包括:求職、應徵、就職、晉升、解雇等,甚至職業訓練的有無亦為年齡歧視之影響範圍,因此,對勞動者而言,這個不分性別、種族、國籍的歧視類型對其之傷害可能伴隨著勞動者年齡之成長而無所不在,故本文除檢視年齡歧視之定義、內容、特質外,於文內亦將時時強調年齡歧視這個社會問題之重要性,以凸顯其在目前台灣社會中不被重視之現實狀況。 如同上述,職場年齡歧視一如其他類型的就業歧視,將對處於勞動市場中之勞動者、已就業而身處工作環境中之受雇者造成對經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之雙重影響。近年來,隨著高齡化之趨勢,於先進諸國中該項議題漸漸浮上檯面,成為建立未來新型態的勞動社會不可不注意的一個面向。美國係為最早針對年齡歧視問題進行立法規範國家,而歐盟於2000年則通過一項弭平所有型態的就業歧視之架構指令,其中並要求歐盟各會員國進行立法以規範年齡歧視,未來歐盟各國之立法以及實施經驗顯可為我國因應年齡歧視問題之借鏡。鄰國日本雖為年齡歧視立法之後進國,但其政府亦已觀察到社會中年齡層分配不均可能造成的世代間分化問題,並積極處理,我國實應隨時注意上述先進國家對於該議題之思考方向以及因應政策,不應自外於國際潮流而使本國勞動者在這個只求經濟成長的社會中更落入就業不安全、生活無保障的境地。
26

立法院第七十九至八十四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

林妙津, LIN,MIAO-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民國七十五年底選出的增額立法委員,在其作期內(民76年至78年,79∼84會期) ,對於最受社會大眾及傳播媒體矚目之施政總質詢的質詢內容,並且討論不同問政背景是否造成質詢內容的差異。 本研究運用的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析立法院公報中有關增額立委施政總質詢的問政內容,描述其概況,建構因果或相互關係,並試提解釋分析,經過頻數分析及交叉分析,所得的結果為: 一、增額立委最關心的大類目議題(前三名)是一般政務、國家體制、內政。 二、增額立委最關心的次類目(前十名)是大陸政策、國會問題、農業問題、治安社會風氣秩序、組織編制、法制、認同自決問題、外與匯率、股市問題及外交行政政策。 三、各會期質詢議題重點集中在該會期中的重要時事、與論焦點及兩黨抗爭問題。 四、增額立委問政背景中,黨籍對質詢議題影響最大,國民黨籍立委注重一般政務,民進黨則將國家體制視為質詢火力。省籍、學歷、選區對質詢議題亦有影響,但影響力不若黨籍那麼明顯。年齡、性別則對質詢議題沒什么影響。 五、參與委員會對其質詢議題影響大小,因其所參與的委員會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體而言,參與邊政、教育委員會的立委與其質詢議題最為密切,而參與交通、預算及法制委員會之立委,與其質詢議題關係不大。
27

立法委員連任因素之探討-以第四屆立法委員為例

吳宜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立法委員連任為研究主軸,旨在探討SNTV選舉制度下,立法委員的連任表現情形-連任與否、勝選幅度。研究首先針對第四屆區域立委於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之連任表現進行探討,並且檢視政黨、個人、地方派系、選區等四大因素與立法委員連任表現的關係,以發掘影響立法委員連任表現的重要因素。最後,分別運用二元洛基模型,建立起「立法委員連任模型」,比較各類自變數對立法委員連任與否的影響程度,並對現任立法委員於次屆的連任與否進行預測;以及運用OLS線性迴歸模型,建立起「立法委員勝選幅度模型」,探究四大類變數,各能為立法委員於次屆連任帶來多少實質選票。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在「立法委員連任模型」抑或「立法委員勝選幅度模型」中都顯示:政黨、個人、地方派系、選區等四大因素中,以政黨因素、個人表現因素,對第四屆區域立委於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之連任表現影響,最為關鍵;更精確的說,政黨提名,以及相較於同選區其他立委下,立法委員於任內之立法工作、選區服務、新聞曝光度等三項個人表現,共同為影響立法委員連任與否及勝選幅度大小之重要變數。
28

國會功能運作之研究(從法制規範與實務操作談起) / The Research of the Cogress Function

洪莎嫚, Hung, Sha-M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立法院常被譏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但隨著國內民主政治的快速發展,立法院已成為我國當前最重要的政治舞台,不管是各政黨或是政治人物,對於在立法院合議制度下,所形成的權力分享與利益分配,都有莫大的關注與興趣。再者,立法院職權之行使攸關人民生活財產的維護,在民主化的過程裡,代表民意的立法院,更背負著民眾的高度期待。因此,研究立法院之監督功能,對立法與行政之間的互動關係做一明確的界定與釐清,將有助於了解我國民主政治的建立與實踐民主化的進程。 本研究旨在探討立法院之監督功能,也因此擬先介紹民主國家國會監督概念,針對「監督」一詞,加以界定並分析其理論基礎。再針對各國憲政發展之比較,來了解何以要研究我國立法院監督功能,並從我國民主發展過程中,探討立法院扮演監督功能的意義與角色,最後試圖從法制規範層次與實務操作層次上,找尋出我國立法院所具有的監督效果,以達到探究其監督功能之目的。 從萬年國會到國會全面改選,乃至目前歷經六次修憲以來,我國國會體制逐漸落實立法院真正成為全國最高立法機關之制度設計,不過立法權如何有效落實其監督制衡行政權的功能,除了從靜態的憲法條文賦予的職權來分析,還必須透過動態的立法權行使過程加以探討。因此,本文先從民主憲政原理中的監督背景及其概念,假設我國在國會全面改選後,雖然行政部門過去的主導力量甚強,但立法權仍能發揮其監督行政權之功能,以立法院所行使的職權是否具有監督功能來分析,並觀察出立法院非制度面部分,具有的實際監督功能之機制,最後做出結論與提出建議。 本文分成六個部分。第一章緒論,介紹本論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概念界定、研究架構設定、文獻回顧、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國會監督功能之理論基礎,從形成國會的民主概念破題,來介紹國會監督功能之背景、意義、基礎、技術,以了解民主國家之國會監督功能;第三章我國立法院監督功能之介紹,從我國立法院形成之背景,來介紹立法院監督功能之背景、意義、基礎、技術,以呼應第二章;第四章法制規範層次之監督功能分析,是以監督對象為基礎來分析立法院的監督功能,文中將監督對象分成對人如同意權、彈劾權等;對機關如預算權的監督;對政策如法案權,再放置到四個重要民主政治概念(權力分立、代議政治、有限政府、權力制衡)中來檢驗,以了解其法源依據、規範作用及實質影響;第五章實務操作層次之監督功能分析,將提出具有實際運作而無法在法制層次探討如議事杯葛、政黨協商等非正式制度面之監督功能,從實務操作層次中,去探討其實質影響。第六章結論,提出研究過程中所得到之發現,及希冀提供後進研究者之建議。
29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與國會政治 / Citizen Congress Watch and the Legislative Politics

廖育嶒, Liao, Yu C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公民團體監督立法院的行動並不罕見,早在1989年就有公民團體發起立委評鑑的活動,然而學界未曾對此做過系統性的研究。2007年公督盟正式成立後,自第七屆起,公督盟每會期結束後定期公布立委評鑑,引發民眾與不少朝野立委的重視,但也引起名列待觀察名單立委的反彈。本文有兩個層次的研究問題,首先,公督盟究竟如何做評鑑以及他們怎麼看立委評鑑這件事,本文除了分析公督盟的檔案資料外,也深度訪談其成員。公督盟做評鑑的目的希望為選民篩選出好立委,淘汰劣立委,也希望透過監督推動立法院更加透明開放。公督盟實際上在評鑑過程相當嚴謹,卻一直受到國民黨立委的抵制。然而,解決資源有限與強化質化評鑑是公督盟未來急迫的目標。   其次,什麼樣特質的立委較為關心立委評鑑?立委又是如何去看立委評鑑?為了解答本研究問題,本文使用質化的深入訪談以及量化的調查研究兩者混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在質化分析上,作者發現:國民黨立委普遍對公督盟持有敵意,民進黨立委則較為友善;此外,立委不分藍綠對評鑑指標過於量化表示不滿;同時,個人形象以及連任考量是影響立委關心評鑑的主因,因為選舉時可以加以宣傳政績;不過,立委評鑑看似使許多立委對立法問政較為積極認真,但不少立委卻是以做業績方式應付評鑑,諸如增加提案量、質詢次數以及高出席率等。而在量化分析上,統計模型顯示,區域立委、民進黨籍、重視立法問政、高教育程度以及女性的立委較為關心評鑑;而民進黨籍立委以及女性立委則較積極提供評鑑資料給公督盟;最後,立委關心評鑑的程度與其評鑑成績表現有正相關關係。總結來說,這些發現均說明了公督盟對立委的問政行為多少產生影響力,後續效應值得學界繼續追蹤研究。 / The NGO’s activities of supervision on the Legislative Yuan is not rare in Taiwan. As early as 1989, there were campaigns called “legislator-evaluation (hereafter ‘LE’)” held by a few NGOs. However, there are scarce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it. In 2007, many NGOs allied into an alliance called “Citizen Congress Watch, CCW”. Since the 7th term, the reports of LE were regularly published by CCW after the end of each session. The reports of LE not only attracted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ors’ attentions, but also received serious criticism from legislators listed on the ‘watch-list’. This thesis has two levels of research questions: First level question is how the CCW conducts and treats the LE. I analyzed the archives and interviewed with the members of CCW to understand how and why they conducted the LE. The purposes of CCW are not only to filter out excellent legislators and to eliminate infamous legislators through LE for the electorate,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gislative Yuan to more transparency by supervision.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LE is rigorous, but the CCW still confronts the KMT legislators’ boycotts. However,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 it’s CCW’s urgent problem to solve and to reinforce the qualitative indicators.  The second level questions intend to discer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gislator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LE, and how the legislators regard the LE. I combined the method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survey on legislators and their assistants. From the in-depth interview, I have several findings: First, because of suspicion on the CCW’s stand towards to the DPP, the KMT legislators are hostile to the CCW; in contrast, the DPP legislators are friendly to it. However, both the KMT and the DPP legislators are unsatisfied with the ways of conducting LE because it overly weights o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 addition, the reasons legislators care about the LE is mainly due to their values on personal image and re-election considerations. Last, it seems that legislators had become mo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because of the LE. Actually many legislators purposefully cope with it by “upping grades”—the number of proposals, interrogations, and the attendance rates were magnified or boasted by the legislators. Also, my hypothses are verified. From the statistic model, it shows that district legislators, the DPP legislators, those who emphasize on legislative affairs rather than constituency service, and the female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LE. Besides, the DPP and the female legislators are more willing to offer documents for LE to the CCW. In addi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s of legislators’ concern and their grades of LE. In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CCW has more or less influence on legislators’ legislative behaviors. It worths conducting follow-up studies in the future.
30

從西德下院選舉制度論我國立法委員選舉之改革

謝侑道, XIE, YU-D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壹冊,約六萬餘言,內容分五章十二節。 第一章:本章分三節,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以及研究範圍 與架構。 第二章:本章分兩節,首先介紹當今民主國家主要的選舉制度,並對其中最廣為民主 先進國家所採用的兩種制度--比較多數代表制與比例代表制--做邏輯推理與實際 經驗兩個角度的分析,以探索西德混合選舉制的理論背景;並企圖從政黨與選舉兩者 交互影響的結果,來說明選舉制度、政黨體系與政治穩定三者間的互動關係。 第三章:本章分三節,從產生背景、運作方式與政治影響三方面來介紹西德的混合選 舉制,以作為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改革的「他山之石」。 第四章:本章分三節,先對我國現行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內涵做一說明與優劣評估, 並進而對我國若採行混合選舉制後所可能產生之效果與難題做一分析,以評斷西德的 選舉制度是否能適用於政治轉變中的我國。 第五章:針對前幾章之分析做一總結,並對各種改革方案的評估結果做一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3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