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33
  • 2097
  • 132
  • 42
  • 2
  • 2
  • 1
  • 1
  • 1
  • Tagged with
  • 2281
  • 972
  • 737
  • 585
  • 519
  • 385
  • 362
  • 358
  • 357
  • 356
  • 342
  • 299
  • 273
  • 249
  • 24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1

產序、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創造行為的關係

鄭金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產序、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創造行為的關係。整個研究分下列兩個部分來探討:(1)產序和社經地位(父母教育程序、職業聲望、經濟地位)對兒童創造行為的影響;(2)社經地位不同的父母對待不同產序子女的教養方式與兒童創造行為的關係。 本研究是根據木柵國中一年級學生278人在「家庭背景問卷」、「親子(父子和母子)關係問卷」、拓蘭斯語文和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上所填答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長子女、居中子女、幼子女在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上都沒有顯著差異。 (2)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子女在語文流暢、變通、總分及創造總分等顯著的高於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子女;父母職業聲望高的子女在語文流暢、變通、總分等顯著高於父母職業聲望低的子女;而經濟地位高和低的子女在語文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此外,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子女在圖形精密上顯著的高於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子女,而職業聲望、經濟地位的高低在圖形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上都沒有顯著差異。 (3)社經地位(父母教育程度、職業聲望、經濟地位)與子女產序在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上沒有顯著交互影響。 (4)除了教育程度高、職業聲望高的父親對待長子女,職業聲望低、經濟地位低的父親對待幼子女,經濟地位低的母親對待長子女的教養方式與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都沒有顯著相關外,其餘各種教養方式與創造思考都有或多或少的顯著相關:□積極的親子關係,如愛、獎勵(精神的和物質的)與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成正相關;而寬鬆與創造思考有正相關,也有負相關,寬鬆大抵與圖形創造各變項分數有正相關。□消極的親子關係,如忽視,與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都有負相關;而拒絕、懲罰(精神的和物質的)等與創造思考各變項分數有正相關,也有負相關。□保護大抵與圖形創造思考有正相關,和語文創造思考則有正相關,也有負相關。□命令也大抵與圖形創造有正相關,在語文創造則有正相關,也有負相關。 (5)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兒童創造思考的相關隨父母社經地位與子女產序而異。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的結果作了解釋和討論,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與建議,以作為家庭和學校教育人員的參考。
112

兩漢儒學研究

夏長樸, Xia, Chang-P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寫作的目的,主要在對兩漢的儒學能有一較具體而明確的瞭解。全文分上下二編,上編為﹁兩漢儒學的發展」,係對兩漢儒學作縱的剖析,寫作方式以史的敘述為主,對儒學在漢代獨尊的原因、經過,及儒學成為漢代官學後本身的演變情形,作提綱挈領的討論,學術上的關鍵事件,列為寫作時的重點。下編為「兩漢經學與人事」,對兩漢儒學作橫的解析,寫作時則著重面的擴展,就經學在人事上的應用情形,及其對當時政治、社會產生的影響,作深入的探討,儘量以個案為主體。
113

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發展之研究

唐齊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所編制最接近的一年,亦即一九九七二年資料顯示,自由世界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六十個國家,我國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居於第二十五位;對外貿易出口金額亦居於第二十五位,進口金額則居於第二十七位。若與亞洲開發中國家相比較,則無論每人平均生產毛額及每人平均貿易額,我國均高居第一位。此種經濟力的統計比較,正足顯示我國開發的程度及其在國際間經濟貿易方面的地位。 創造此種經濟發展上優異的地位,除了全國國民孜孜不倦,勤奮努力的精神所致外,政府諸般措施的配合與有效的指導,更是達成今日經濟高度發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能發揮的作用,經濟學家見仁見智,不盡一致,但大體上都承認,在開發中國家,有效率的政府對於資源的運用,可以發揮其指導匡範的功能。雖然,經濟學家對於諸多條件缺欠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實施經濟計劃,能有多少的實效表示懷疑,但也不完全排斥政府對於總供需趨勢作適當的預測,而釐訂一定經濟建設計劃的意義。因為,至少,政府可以由此更清楚的了解經濟發展的動向,而確定財經金融政策,並且可以積極的運用政府的投資,來創造或改進整個投資環境。 在筆者認為,經濟建設計劃,對於一個決心進行經濟開發,而資源貧乏的國家來說,是一條達成經濟快速發展的最佳途徑。而經濟建設計劃有效的擬訂與推動,則和經濟設計機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國自民國四十二年起,成立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即以連續執行經建四年計劃的方式,積極從事經濟發展工作,其間設計機構歷經改組,經建計劃也進入第六期的第二年。如果仔細的分析與觀察,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的歷次改組,正代表了我國以經濟發展的各個不同的階段。我們可說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的發展史,也正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史,要談經濟發展,便不能不注意經濟設計機構的發展。 鑑於以上我國經濟設計機構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連關性,乃觸發筆者對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研究的動機。 本文共分六章,逾十二萬言。第一章為「緒論」,在闡明經濟設計機構設置的理由及經濟建設計劃的意義、發展的歷史、類型及主要內容。第二章為「中央設計機構之組織與職能」,逐節討論設計機構的組織與職能的一般理論,以為我國設計機構比較研究的基礎。第三章為「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發展沿革」,係討論我國實施經建計劃的原因,及經設會以前各期設計機構的成立背景、組織與任務。第四章為「我國現行經濟設計機構的組織與職能」係就我國現行經濟設計機構-經設會的現況加以說明。首先述及經設會的成立經過、地位及與其他機關間之關係。繼之就其組織及職能加以詳論。第五章為「我國各期四年經建計劃的擬訂與推動」係就各期四年經建計劃,詳述其主要目的及內容。由此以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過程。第六章「結論」,先就經建成果以檢討各期四年計劃之成效。再就研究所得,提出對於目前我國經濟設計機構的期望。 筆者資質駑鈍,學識譾陋,初涉研究工作,雖兢兢業業,殫心竭智,仍不免有力不從心之感,益以有關資料奇缺,蒐集匪易,致眼高手低,撰寫工作倍覺艱辛 ,幸蒙杜師文田於百忙中予以殷切之指導修正,前經合會諸賢達的懇切指導,並賜予各種資料,使筆者受惠良多,謹此致最誠摯之謝意。惟筆者才疏學淺,闕漏舛錯,必不能免,幸祈諸位師長嚴予教正,藉匡不逮。
114

東南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

蔡達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南亞地區在地理上與中國大陸均關係最為密切,整個中南半島遠及一海之隔的菲律賓和印尼,各國政、經情勢的好壞,自歷史事實觀之,幾乎和中國大陸之政治變遷息息相關;歷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政權的轉換,主政者採取不同之對外政策的結果,也連帶使此地區產生不同的影響;元朝時採軍國主義作風,使得此區遍地烽火,民不聊生。繼元朝後的明朝採濟弱扶傾,已立立人,已達達人的王道主義,進而採取保護政策,使本區各國民生樂利,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直至清朝,由於政權腐敗,中國大陸本身淪為列強之次殖民地,此地區乃失去屏障,為西方諸列強乘隙而入,除泰國外無一倖免,全為列強所割據。由此可見,東南亞地區各國之前途實與中國大陸政權之好壞息息相關;只要在中國大陸上的政權是講仁義的王道政權,則本地區必能享受富足安定的日子,反之,則本地區必無一日安寧可言。 證之歷史,揆之現實,吾人極易發現,二次大戰後中南半島各國烽火連天,菲律賓、印尼二國也時有政權被威脅之苦,實不無道理。蓋二次大戰後,中共竊據中國大陸,在主張「暴力革命」,「槍桿子出政權」的中共政權心目中,本區各國剛自西方列強手中獲得獨立,一切都沒基礎,再加上地理上相近的因素;無疑是擴充其政權的好機會,要不是美國獨力負起捏衛本地區的責任,則東亞地區必成為另一個東歐,那是可以斷言的。 歐洲共同市場已顯現了一個最明顯的成功例子,透過經濟合作,促成西歐各國在政治、經濟上均成為足刻以與世界任一強國相抗衡的局面。因此,如能堅定本區各國立場,進而結合起來,必能為此地區帶來政治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自從政府遷臺後,無時無不以反攻大陸為第一職志,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關係如此密切,且身受中共之苦又如此之深,若能對此地區各國情況作個深入了解,再與之聯合起來,當必能在反共陣容的第一線上增加無比的力量;筆者撰寫有關東南亞經濟問題之動機亦即在此,希望能透過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之探討,增加對於東南亞各國實際問題之了解,以為來日之用。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前言 概述二次大戰後,區域經濟合作其所以興起之原因,以及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區域經濟合作同盟出現的情形。 第二章 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與效果 在理論上,以先進國家經濟結構為背景的區域經濟合作理論,並不適宜發展中國家;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區域經濟合作的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移效果時,經濟合作才能增加經濟福利。這種理論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透過進口替代工業及長期動態經濟發展的觀點,區域經濟合作對於發展中國家不失為突破瓶頸的一種解決辦法。 區域經濟合作的本質,就是在廢除某地理區域內幾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障礙,以促進彼此間更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而對於區外國家則維持著歧視的態度,因此其影響所及將為合作的國家帶來擴大規模,導入競爭、增加投資和改善貿易條件的效果。此外,本章也探討區域經濟合作產生的背景及其合作的形式。 第三章 東南亞國家的現狀分析 透過統計數字的探討,便可很清楚地看出阻礙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本區由於傳統出口物品在種類與地理上的高度集中性,導致本區貿易條件的長期不利,因而影響到各國的輸入能力,使貿易無法提供國內缺乏的資本財和原料,阻礙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各國為促進工業化而採取的進口替代政策,則又受到國內市場狹窄與資金的不足及生產與管理技術的落後,和資源的缺乏等各種不利因素的限制而無法順利推展;此外,過度的保護使得這必要的罪惡(Necessary Evil)變成無法忍受。因此,經濟結構上的不均衡,即國內資源無法轉換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不論是自行生產,抑或透過國際貿易來獲得——乃是本區國家今日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再加上各國共產黨的騷亂,幾乎半數的國家都在二次大戰後再遭遇過戰火的洗禮。在這情形下如何使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產生自救救人的力量,將是一個很值得 探討的問題。 第四章 東南亞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性 亞洲經濟合作的觀念發軔得很早,早於一九五○年「歐洲支付同盟」成立的前後,日本即提出組織「亞洲支付同盟」的計劃,然而由於韓戰、越戰的爆發,使本區重新陷入混亂狀態,此計劃乃宣告無疾而終。直至一九六一年方組成了東南亞洲協會,以後陸陸續續有各種組織出現,就中以RCD組織較有成效。由於本地區人口多且繁,而政治、經濟基礎均不穩定,再加上無合作經驗的結果無法堅定合作信心,且合作以後的利益不易公平分配等種種因素,使得本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降至最低點。因此在這情形下,欲侈言採行全面自由貿易區與關稅同盟的辦法是不現實而不可行的;似宜採取漸近的方式,合作地區不妨由小而大,合作內容由狹而廣,如此則或許會有成效。 第五章 結論 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上是落後的,在政治上是不穩定的,在合作基礎上是沒經驗的;故本地區若一開始即欲全部結合起來實不可能,而若欲採局部漸近的方法,則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達到各國間利益的均等;因此,為了使國際分工容易推行,必須要自經濟發展階段大致相同的各個國家開始結合,再漸漸放大,如此才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全文由選擇題目開始至撰寫期間,深得李師登輝悉心指導,不時給予思想上的啟迪及資料的提供,方得以如期完成;吳師叔心、郭師華倫、曹師伯一,不時給予關懷與鼓勵;張師維亞、國際關係研究所陳召集人元在資料的搜集方面,提供許多極為實貴的意見;此皆所衷心感激者。國際關係研究所、外交部、經濟部、經合會及美國新聞處的提供資料,使筆者受惠良多。際此論文草成之時,謹申十二萬分的謝忱。惟達棠才疏學淺,初次嘗試論文寫作,疏漏錯訛之處必所難免,尚祈 師長先進,不吝賜教指正,俾日後得以有改正機會。
115

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之研析(一九四九∼一九七0)

林猛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日兩國近在比鄰,唇齒相依,休戚做關。安危與共;在歷史的淵源上,兩國關係極為密切。尤其戰後,我中華民國在蔣總領導下對日本採取以德報怨的寬大政策,支持日本的傳統政治制度,放棄賠償與駐罩軍佔領的權利,使日本得免於遭受瓜分之厄運。這都是日本所以能在戰後迅速復興而躍昇為經濟大國,今日並具有政治大國抱負的基本原因。 惟自一九四九年中共根據大陸後。在日本國內,竟有不少不識大體的人,存著對中共友好與打開對中國大陸貿易市場的幻想。日本政府因而以「政經分離」作為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即根據中日和平條約,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的外交關係,保持友好,而與中共則在「政經分離」原則下,謀求民間經濟、文化 和人事的交流。 日本政府當局非不知中共對日貿易活動,為中共開展對日工作的主要環結之一。二十年來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的拓展,使中共不時以貿易當作政治滲透的手段,陰謀離間華日和日美的關係,分化日本自由民主黨,以達成赤化日本的最終目的。 然而日本不欲放棄大陸市場,其理由安在?二十年來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演變的情況如何?中共隱藏在對日貿易旗幟下的政治陰謀是否得逞?日本「政經分離」政策是否面臨嚴重的和考驗而破滅?今後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的發展方向如何?……這一連串的疑問,皆引發筆者探討的興趣,相信亦為國人所深切關懷者,撰寫本文的動機即在此。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綜論日本與中共貿易的演變過程。劃分為五個時期,針對每第一個不同的時期。對日本與中共貿易演變的背景及原因。作一概述。 第二章日本與中共貿易研析。從二十年來日本與中共貿易額的變化情況及貿易商品構成中,測知雙方貿易關係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日本與中共貿易動向。茲就日本與中共互設貿易聯絡處問題,日本對「吉出書簡」的論爭、中共的「商展」攻勢,日共與中共分裂及中共「文化大革命」對日本與中共貿易的影響等重要問題,作重點式的剖析。 第四章日本中共「友好貿易」和「綜合貿易」比較。目前日本與中共貿易是透過兩大巨輪的方式進行,一是「友好貿易」,其組成的日本友好商社,皆需經過中共核準如能加入,受中共一手控制,友好貿易額的比率逐年在增加中。另一是半官方性質的「備記錄貿易」,其前身為「日中綜合貿易」,如今其地位不但日漸低落,而且政治意味日趨濃厚,殊堪注意 。 第五章著重於日本與中共貿易基本性格的探討。旨在說明雙方究竟採取何種貿易政策?以及日本與中共貿易在雙方關係上所佔的地位如何?以便從中窺知中共貿易政策和貿易活動的手段,進而探究中共於貿易活動中所包含的政治意圖,對日本產生甚麼影響? 第六章日本與中共貿易的展望。就本文前述各章節做一個總結,以探究日本與中共貿易在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並提管見。 本文的一章至第五章就論事時間,起於一九四五年戰後的日本,迄一九七○年止。最後一章日本與中共貿易展望,部份援引目前所獲知的有關資料。 撰寫此一貫穿二十餘年來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問題,因牽涉範圍極廣,問題複雜,本想選擇其中一個重要階段加入深入的論述,但缺點是無法窺知日本與中共貿易的全貌,而作罷。為了對全盤問題有一概略的瞭解,筆者曾經花費很長的時期摸索這一問題,嗣後在搜集資料方面又遇到困難,因中共封鎖經濟統計數字,對外貿易實際情況亦極少透露。既使有零碎的發表,亦因中共慣於誇大宜傳而失去真確性。加以涉及的日文資料不少,筆者的日語文程度不很高明,所以在資料的應用,分析與比較方面,皆倍感艱雞。 本文所引資料,大部份取材於國際關係研究所圖書的藏書及剪報室的剪報。在撰定的過程中,深得沈師觀鼎的大力指導。不時給與思想上的啟迪及資料書籍的提供;本所吳主任叔心師的關懷與勉勵,給與莫大的信心;國際關係研究所張棟材和朱少先兩痊老師在重要章節的安排及資料的搜集上,提供極為寶貴的意見;以及本所日本留華研究生野口五十六君,在日言語的翻譯上,多方給與協助及指正,此皆深表感激者,在此一併謹致最高的謝意。 本文因受資料零碎,蒐集不全的限制,加以筆者才學淺陋,又係初次從事論文寫作,觀點舛誤及文章缺漏之處,必定在所難免,祈望各位師長與先進不吝賜教指正,俾日後有所改進。
116

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

邱標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各國,不論是經濟高度發展或正在開發中的國家,中小企業在單位數字上,均佔全體企業的極大多數,而且是構成一國基層經濟的核心。然而,由於中小企業規模的「小」,因此,其對一國政治上,經濟上與社會上所作的貢獻,常被忽視或低估,而往往被認為是國家工業化中,不可避免的落後的一環。直到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各國基於政治的,經濟的及社會的原因,始察覺中小企業對於鞏固及平衡國家業化的重要性,由是開始重視中小企業現代化與生長問題。各國政府乃紛紛制定法案或建立機構,加強實施輔導,對其加以保護,使其獲得更佳的成長環境,以加速其經營合理化與現代化。 我國政府播遷來台之後,積極實施民生主義經濟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亦極為注意。行政院長嚴家淦於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在立法院所作施政報告中即特別強調:「我們在協助生產投資的運動中,不但要振興大型工業,並且要扶植中小企業,達到資金大眾化,避免資本過於集中,從而實現國父民生主義「均富」的目標」。基於此一指導原則,行政院即陸續頒佈各項行政命令,並在經合會之下正式設置中小企業輔導機構,積極展開對台灣中小企業的輔導工作。由此可知,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輔導,始終具有正確不移的指導原則。 事實上,台灣經濟的成長,已經到了必須向外發展的新階段,為了改善經濟結構,加速國家經濟的發展,加強對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的合理化與現代化實施有計劃的輔導,已是當前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筆者有鑑於此,乃觸發研究的動機。本文的研究,係採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方式,並間舉各國實際輔導措施,作對照性的探討研究。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一萬言,第一章緒論,闡述中小企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國父民生主義思想與中小企業發展的關係。第二章,從台灣的經濟結構與台灣中小企業的現況,說明台灣中小企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的關係。第三章,敘述我國實施中小企業輔導工作的沿革。第四章,介紹台灣中小企業的輔導機構。第五章,分就輔導對象、輔導目的、財務輔導、經營管理輔導、技術輔導、巿場推廣輔導及合作組織之促成等項,對台灣現行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內容,加以論述,並介紹其工作成果。第六章結論,檢討現制的缺點,及提供個人的改進建議。 本文於撰寫過程中,承蒙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處趙處長既昌於百忙之中給予墾切指導與校正;張師明誠的關切與鼓勵;家兄兆煤多方代為蒐集資料;以及輔導處趙萃年、陳照、張鈞,台灣合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郭炳瑞,一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黃谷波等諸位先生,提供實貴的資料和意見,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特此致謝。惟筆者才疏學淺,加以資料蒐集不易,內容恐難盡如理想,謬誤之處必多,至盼諸位師長,先進多予指正。
117

台灣產品外銷通路的研究

李吉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希望初步的了解本省產品外銷時所經過的途徑。為了從各個角度了解起見,筆者把本省外銷的產品概分為四大類,即工業品、農產加工品、農產品及手工藝品。全文分為導論、理論探討、實地調查、現況分析及結論諸部分。若就編制而言,可分為: 第一篇緒論。確定所欲研究的目的,研究進行的步驟與方法。 第二篇外銷通路的型態。根據國際經濟學、市場學的理論,研究通路的一般類型及選擇因素,並實地調查產品外銷所採行的通路,因而發現本省產品外銷的通路只有一條,即直援外銷,透過外國經銷商輸銷國外。 第三篇分析通路。對產品採行各通路的背景加以分析。 第四篇為結論及建議。對本省產品外銷通路的現狀,指出問題所在並提出建議。 台灣產品外銷通路的研究,國內尚未多見,筆者依據國際經濟學及市場學理論觀點初步探索。在實地搜集資料中,曾向有關廠商調查訪問,並參證政府外匯紀錄,同業公會案卷,整理分析,歷時一年又半,在資料難求下,勉強成篇,尚望來日能夠進一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
118

密契爾(W.C. MITCHELL)經濟思想之研究─密氏經濟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洪吉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四章,其主要內容如次: 「臺」-為「緒言」-揭示本文係專門探討密氏經濟思想這形成及其發展,並指出:對此一問題之研究,係從以下二大層面著手:一為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一為密氏之生平及其學術生活。 「貳」-為「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指出一八九○年以來,西方經濟學界有三大思想潮流(指社會政策、經濟歷史、經濟理論新研究方法等之研究),互相激盪,影響所及,引起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美國此種重建之經濟學與古典學派經濟學之最大不同點,在於哲學基礎之不同:前者視「變遷」(Becoming)為常態,係由黑格爾、馬克斯、 達爾文、斯寶塞、皮爾士、傑姆斯、杜威等人發展而來,而後者則視「不變」( Being)為常態,係由牛頓、洛克、李德等人發展而來;重建學者之時代使命,在研究時代現實經濟社會問題,從而設法解決之;彼辛尼爾、加尼斯、老凱因斯、傑文斯等人所發展下來之形式主義經濟學,則為此輩重建學者所反對,而思以「文化經濟學」替代之;至於所謂文化經濟學,主要在於說明:財貨之製造與勞務之提供,構成人類種種綜錯複雜之關係,而經濟學之最根本任務,即在面對此等關係,一一研究其種種結構與各項功能;且經濟學一旦以此種特定「人類關係之領域」為其研究對象,是即變為一種文化科學或社會關係學。 「參」-為「密契爾之生平及其學術生活」-密氏一生可分為五個時代:(1)少年時代:家庭遭遇及父母之教導,養成其堅忍之性格、及讀書之習慣;中學時與其姑祖母之神學辯論,已預兆其愛好「事實」之癖性;入芝大前之準備,及此後之就學情形,實備極艱苦。(2)芝大時代:賴富林、范伯倫兩氏指導密氏經濟學之思考路線;杜威形成其心理學理論方面之認識,並灌輸其對社會哲學之體驗;魯比示密氏以嚴整之科學楷模;希爾則第一次使密氏從事實際之研究觀察。而更重要者,則在此段期間,密氏已完全確立其造福人群之人生觀,認為欲造福人群,根據之圖,在刻苦從事科學知識之研究,但研究工作,非一般有外務者所能勝任,因而終生以科學研究自許,並認定一切理論,應以解決問題為尚。(3)探求時代:芝大畢業後,密氏為求「適性」,而調整工作環境,三年四易,始而為賴富林之助手;繼而服務於美國人口普查;局再又教學於芝大;且又為前鋒論壇報寫社評;最後乃應米勒先生(其就學芝大時,教經濟史之老師)之聘,以十年時光,安身立命於加大。(4)加大時代:為密氏一生之黃金時期,非特其個人之生活,而且其科學生涯,皆以此一歷程,為最大關鍵。就其科學生涯言,由早年受賴氏之影響、批評「貨幣數量學說」,會第一度轉向於研究美國綠幣史;以後進而研究「貨幣制度之演變及其對人類行為之影響」,可作為其第二度之轉向;最後,逐開始從事探討「價格一再重複調整之現象」,而此項最後轉變,逐引導彼樓息於「商業循環」之理論建造,以作為其探討「貨幣經濟理論」之一種「導論」(A Vorarbeit of a Theory of Money Economy)(即以建造一項「現代貨幣經濟理論」為其最高目標)。而此項導論之研究,不斷發展卒至成為其終生工作。就其個人生活言,不僅情趣高昂,而且亦得一良妻-絲巴拉鳩.密契爾。結婚後,經一年海外游歷回美國定居於紐約,應希格先生之聘,開始哥大生涯。(5)哥大時代:為密氏一生德業最盛時期,不僅於哥大主講「商業循環」、與「經濟理論類型」,啟迪學生至大,且於第一次大戰前,即積極參與二項偉大事業之建造,一是共同創立「新社會研究學院」,以為「新觀念,確立一戰□崗位」,二是一手創立「國民經濟研究所」(簡稱NB)。NB之成立一般均公認為密氏之偉大傑作,且實際上,誠可謂「密氏之化身及其生命之延長」,尤於在其領導NB二十五期間,無論於國民所得之研究,於NB時間序列方法之發明,於商業循環考查之擴大,以及於其他相關論題之分析上,俱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此外,彼為政府編制指數、與「戰時物價史」,並假NB之組織與人才,為公家從事各種社會趨勢之研究,與國民經濟計劃之草擬,亦均功在國家。 「肆」-為「總結」-首先揭示密氏之「單純而偉大之一貫性」(態彼德會以「單純之性格」贊之;斐特烈.C.密爾斯極言其一生工作之「一貫性」;而多夫曼則稱之為「偉大」)其次,歸納指出:密氏對於經濟學之研究,不僅認為應富於「經驗」性質,且應富於「數量」性質;不反應重視「制度」,且應重視「事實」;不僅應具有「目的性」,且應具有「實用性」;而經濟學之最高型態,應屬「功能福利經濟學」。
119

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政策、調整、與開發的國際法研究

余國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要旨在對國際經濟法提出概念的和實證的研究,就目前所有情報尚無一位國際法學家對國際經濟法曾作過如本論文之討論,雖然對於個別問題,他們已有令人欽仰的成就。曾經創用國際經濟法一名之國際法學家,倫敦國際關係研究導師supervisor 在其所著國際經濟法之領域與標準(The Province and,Standard of the The International Cionmio Yaw)一文中,限於對關稅暨資易公約怎麼法律分析,而對國際經濟法之概念,殊令滿意之說明或誠以國際經濟浩若瀚海,國際法學家甚難把握重心,面作有系統之國際法研究,因此本論文之有章乃就國際經濟法之概念及範圍作一說明,該章共分六節,第一、二兩節旨在說明國際經濟法之需要。三四兩節是說明國際經濟法之趨何,也是一般國際法之趨向,第五節則是確定國際經濟法之範圍,最後討論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秩序的關係。全章均係一概念的介紹,特別是指出國際經濟法的範圍是在就國際經濟政策,國際經濟調整,和國際經濟開發,作國際法的研究,換言之,上述王者是國際經濟法努力的方向。從來研究國際經濟法者,均未能指出其重心,而本論文則特別標明重心之所在,此乃本文所以採用副題之原因也。 範圍既經確定,第二、三、四章即就各項作專題的討論,故弟二章討論國際經濟政策與國際經濟法,第三章討論國際經濟調整與國際經濟法,第四章討論國際經濟開發與國際經濟法。 國家之國際貿易政策不對自由或干涉,究竟揉用何種政策,傳統之國際法規則是由國家自由裁量,除非有條約義務,戰後的餘悸,往往導致國家採用嚴格的干涉政策,甚至演變為經濟戰,救國家的國際經濟政策確有以條約加以限制的必要,以維持國際和平時安全。哈瓦那憲章的重要成就即在於此,對於國家的國際商業政策,加以廣泛的規範。故本文第二章計論國際經濟政策與國際經濟法中,純粹替哈瓦那憲章作一分析,而側重於經濟政策方面,普遍最惠國條款及條件之例外萬是全章的重心,在說明最惠國條款適用之例外情形中,華入了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優勇制度和汙太威協定,歐洲無同巿場和七國自由貿易區刀是這方面的最新發展發煤鋼集團乃是共同巿場之初步,帝國優惠側是七國自由資易屬的簡接導因,故本章均在適當地住加以論列,除此之外以則全係哈瓦那憲章之規則。因此第二章包括十三節,第一節是分析國家可能有的國際經濟政策。二至四節是對哈瓦那憲章作一般介紹。五至七節是分析最惠國條款及共適用之例外。八至十一節是其他有關政策之規範,包括量的限制,津貼制度和國營貿易,國際商品協定和國際壟斷,煤鋼集團原是一種國際襲斷,但它也是歐洲共同巿場之初步故十二節討論歐洲共同巿場與七國自由貿易區。第十三節則是一個結論,對關稅及貿易公約組織加以討論,以不辭哈自那憲章之整個原則,究能執行到何種程度。 第三章是說明國際調整與國際經濟法。所謂國際調整,乃指國際收吏的恢復均衡問題,在國際全本位制度之下,學者何來以為有一種機能的自動作用,可使國際收支趨何平衡。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事實,證明國際全本位制度並無此種自動作用,而是依賴各國中央銀行間的不成文法的合作。不過國際全本位下的調即作用,無論是自動的或人為的,其結果之良好該是為人所羨慕的,故國際經濟法在國際調整方面的設計每次,國際全本位制度為藍本,如果該一調節作用出於人為的合作心則國際經濟法正欲使此種合作建立在一個條約每基礎上,從務約為基礎的此方面合作,歷史上的發展曾有多種形式,而國際貨弊基金是此發展的終點。故第三章之分析於說明國際調整之意義後,即以全本位制度的分析為始(第三節)以國際貨幣基金之分析為終(第六節)第三節介紹國際貨幣合作之經驗第四節介紹國汪算銀行,第五節介紹收支協定歐洲改支同盟。為此均係了解國際貸幣基之歷史因素。 在討論國際經濟的調整問題時,已透露國際貿易結構上的均衡對於國際調整的重要。第四章之討論國際經濟開發實即是第三章的延長,不過國際經濟開發已為今日國際間的一個獨立問題,其受到國際政治家的重視,正如同一問題成為國家對內經濟政第上極受重視一般。唯國際經濟開發所包含問題更為複雜,故第四章於說明國際經濟開發之意義(第一即)及重要(第二節),在第三節中便介紹經濟暨社會理事會第十屆會期上所討論關於國際經濟開發的各問題。 無論如何複雜,國際經濟開發的基本問題乃在公私利害的如何調和。即投資者的利益和國家政策的需要如何互相配合?對方投資者的利益,安全尤為重要。國家的極端氏族主義每使外國人不願冒險。國此如何保護外國人投資乃為國際經濟法上亟待解決者。本文只提出二點(第四節)後:即國家沒收外國人財產是石達反國際法,或國際法對此有無限的問題,及國家對外國人折負國際責任的問題。 對於國家為經濟開發之故而採的岩干措施,國際法有如何規定,則為第五節所討論者,即國際貿易憲章曾對開發國家所予的特殊待遇。 國際開發有賴國際組織的援助或是不成問題的。而這方面,國際經濟法對於健全國際經濟關係將有更積極的貢獻。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是第一次的試驗國際財務公司及國際開發協會也已發展或將發展為具體的事實,故第四章之最後兩節即在說明此等國際組織。 本文既為國際經濟法故一方面均就每一問題之傳統法規加以分給,以與條約規定相比較,他方面避免對組織加必冗長的敘述,以免成為國際經濟組織是討論。唯若干組織,及組織之若干持性,於國際經濟法,甚至一般國際法有重要影響者,則仍加介紹。例如投要權,國際組織之超國家性或國際性,及國際組織對於國際經濟法之執行等,此均散見於名節。
120

知識經濟下我國職業訓練政策之初探

黃玲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力資源的充分有效運用,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台灣地區由於缺乏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經濟發展,特別需要致力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的潮流下,科技創新進步快速,知識週轉的速度加快,勞工更需要藉由職業訓練,不斷的提升技能,對於職業訓練工作更是需要特別重視。 本論文期能藉由相關學理之探討,說明知識經濟時代職業訓練的重要,另外輔以先進國家成功的範例,檢討我國有關政策、立法及執行等缺失,進而就我國職業訓練之建制提出因應對策與建議。本論文之發現如下: 本論文期能藉由相關學理之探討,說明知識經濟時代職業訓練的重要,另外輔以先進國家成功的範例,檢討我國有關政策、立法及執行等缺失,進而就我國職業訓練之建制提出因應對策與建議。本論文之發現如下: 一、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日本充分有效的運用人力資源,才能從二次大戰後快速的重建成長起來。美國自1990年以來展現非凡的經濟實力,也驗證了高素質人力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二、美國和日本推展職業訓練多年且成效卓著,在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美國和日本職業訓練政策方向,由「職業訓練」擴大到「職業能力開發」或「勞動力投資」,均強調勞工生涯發展導向,要能因應勞工不同階段的需求,施予職業訓練,並重視終身學習。在政策的制訂方面,美國和日本均強調「彈性」及「多元」,以因應快速變動的外在環境。同時兩國對經濟、科技等外在環境的變動,均能適時因應,制訂合宜的法令及推動改善相關措施。在職業訓練的實施方面,美國和日本均日趨重視企業訓練,並採取補助措施。 三、我國推動經濟發展,特別需要加強職業訓練。然而政府在職業訓練政策、立法及執行未能因應知識經濟做適時之調整。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職業訓練之職能未能明確劃分。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應致力提升勞工的就業能力、勞動的移動能力、學習新知識的機會與能力。

Page generated in 0.02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