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2
  • 168
  • 4
  • Tagged with
  • 172
  • 172
  • 172
  • 172
  • 68
  • 61
  • 53
  • 42
  • 40
  • 38
  • 29
  • 27
  • 25
  • 24
  • 2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之研究

黃榮龍, HUANG, RO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從代理理論的觀點,來探討股權結構和企業經營績效之間的關係。代理理 論主張企業資源的各方投入者,由於股權的提高,增加其與企業之間的利害關係, 從而會善盡職責,或執行決策管理,或執行決策控制、或加強監督諮詢的功能,以 提高企業績效,分享企業利益成果。而股權結構指企業股權分佈於董事會、管理當 局、機構投資者及其他成員的情形。 本研究根據上述目的,共建立了十二個假設,其中較重要者為董事會持股比率、管 理當局持股比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資本密度等和企業績效呈正相關。從上市 公司中篩選98個樣本,採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搜集78年及79年資料, 進行實證研究。 根據實證結果顯示,除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和企業績效之關係外,其餘都不獲支持 ,在本研究之資料期間內,樣本公司股權結構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係並非顯著。
12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之比較研究

劉德照, LIU,DE-Z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的情形和影響集團企業規劃程 度的因素,同時並利用統計檢定規劃程度高低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就研究內容共分成 兩部分,第一部分屬於理論與方獻的探討,第二部分屬於實證研究。在理論方面,首 先介紹集團企業的形成原因與影響,其次探討集團企業的成長策略型態,接著從策略 觀點說明集團企業如何從事整體財務規劃,以便使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並達成整體經 營的最大效益,接著進一步探討財務規劃的具體內涵及扮演的功能,提供財務經理協 助管理當局制定出一套有系統的財務計劃,以配合公司營運目標及策略方針。在文獻 方面,蒐集集團企業特性與經營績效之間相關的實證研究,以及有關財務規劃方面的 實證研究,做為本研究實證部分的基礎。在實證部分,本研究採用中華徽信所所收錄 的一百大集團企業為樣本,並選取規模相當的非集團企業為對照組,利用問卷調查與 人員訪問方式蒐集資料,然後透過統計分析檢定,期望獲致下列結果: 一.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的程度會高於非集團企業。 二.集團企業整體經營績效會優於非集團企業。 三.財務規劃程度愈高其經營績效也愈高。 四.規模大小與多角化程度會影響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的活動。
13

知識內容產業的成長策略-以商業周刊媒體集團為例

俞國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摘要 商業周刊(台灣)從1992年到2002年快速成長,從一本財經周刊,發展成雜誌叢書、編輯顧問入口網站、電子商務..等11個事業體的綜合媒體集團,創造台灣商周媒體奇蹟。 商業周刊本體(不含其他事業體)的經營績效,過去十年在營收方面,複合成長率高達30%,2000年起連續三年,稅前盈餘都超過一億元新台幣以上(不含其他事業體),成為台灣地區經營最傑出的平面媒體之一。 透過本研究發現,商周成長歷程中歷經三個階段: 1. 效率/價值階段 2. 整合資源階段 3. 品牌經營階段 由於經營者強調創新和務實並重,不斷增強更新核心資源、核心能耐,也使企業生命週期能適時破局回春,再創新格局,保持成長趨勢不中斷。 商周在每一階段的學習曲線中都包括錯誤教訓和成功經驗累積,企業就像有生命的有機體,不但要讓幼苗成為大樹,更要讓大樹變成一片森林,在商周個案中可看到,一個小型企業,在知識內容產業上,如何由小變大,蔚然成林,最後與國際媒體集團併購,準備進軍大中華華文內容市場完整生命週期。 / Executive Summary Business Weekly (Taiwan) has been rapidly growing since 1992. Starting from a financial weekly magazine, Business Weekly creates a Taiwan media miracle and grows to an integrated media group consisting of 11 business units, e.g. magazine, books, editing consulting portal, e-commerce.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its core business, Business Weekly enjoyed compound sales growth of 30% in the last 10 years. For the consecutive 3 years since year 2000, the profit before tax of core business was over NT$100 millions, which wa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best operated print media.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growth of Business Weekly has gone through 3 major stages: 1. Efficiency/value stage 2. Integration stage 3. Brand management stage Due to management focus of creativity and being practical, it continuously strengthens its core resources and capacity, sustains on the business life cycle, creat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maintain its growth trend. Business Weekly has learned from the failure and success at each phases of learning curve. A cooperation is just like a live organ. It does not only grow from a weed to a big tree but also expand from a tree to a forest. From the case of Business Weekly, we can learn how a small company grows in the content business, then moves toward the Chinese content market in Greater China through the merge with international media group and form a complete its product life cycle.
14

大陸上市公司現金增資與盈餘管理和績效關連性之分析

施佩吟, Shih, Pe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為大陸上市公司於現金增資時,須符合證監會相關的財務績效規定,本論文根據Healy (1985)的模式計算淨應計項目,並根據Modified Jones Model (1991)中有關不受影響的估計期間及受影響的事件期概念,進行比較分析以推論大陸上市公司在現金增資前是否會進行盈餘管理,而在現金增資後是否會產生淨應計項目的降低及業績衰退現象。本研究樣本係選取在大陸深圳及上海交易所掛牌之上市公司,由於本研究對公司的財務資料需要從現金增資前三年、現金增資當年及現金增資後兩年為期共六年的時間(期間假設為-3,-2,-1,0,1,2),故選定於1996年至2000年間辦理現金增資的公司做為觀察的樣本,故實際的的樣本期間是從1993至今,總計共九年的時間。論文之實證結果如下: (一)盈餘管理部份 1.現金增資前盈餘增加源自於操控流動資產的應計項目、營業外淨利,而以流動負債項目來提高盈餘的情形並不顯著。 2.公司於現金增資前後之稅後盈餘、來自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和流動應計項目變動方向相反或變動幅度較小。 3.但現金增資前之短期應計項目與現金增資後之盈餘並沒有顯著的負向關係。 (二)績效衡量部分 1.公司增資後之營業淨利變動數/期初總資產、每股營業收入變動數和資產週轉率變動數可發現上市公司於現金增資後的財務績效平均有明顯衰退的現象。 2.營業淨利變動數/前一年度銷貨收入,因以銷貨收入作為平減數使公司間變異過大,但整體來說現金增資後的營業淨利變動數仍會降低。 3.每股資本支出變動數結果並未發現如預期衰退的現象,故推論公司並不會因增資而改變長期生產設備添購政策 。 (三)各群組分析部分 1.在96年∼98年公司財務狀況較99年∼00年佳,較少使用盈餘管理的工具去提高盈餘,且現金增資後經營績效衰退情況較少發生。 2.在96年∼98年公司多以應收帳款、存貨來提高盈餘,99年∼00年公司則多利用短期投資來提高盈餘。 3.較有誘因盈餘管理的公司,現金增資前會有明顯從事盈餘管理的跡象,現金增資前後應計項目和營業外淨利亦有異常的變動,且現金增資後的績效將有較大的衰退情形。 4.依本研究設計屬(特許)的公司群組實證結果並不未如預期推論。 / This study examines two major issues, potential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hanges in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s amo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study collects nine years data staring from 1993. The empirical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parts in the followings. The first part explain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with respect to earnings management. First, the earning management behaviors significantly relates to accruals resulting from current assets and non-operating gains rather than accruals from current liabilities. Second, the after-tax net income,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and current items of accruals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s. Third, the short-term accruals prior to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s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earnings subsequent to the event as predicted in the hypothesis. The second part of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 to operating performa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decrease subsequent to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s in all measure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owever, the event of seasoned offering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cision capital expenditures.
15

我國資訊電子業研發部門特質對經營績效之影響

黃曉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環境,由已傳統技術的競爭轉變成創意、智慧的競爭,企業惟有穩固技術根基並強化研發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並長期生存,研發人員為研究發展活動之重要投入因子,研發人員之素質更是研發成果及公司經營成果之關鍵,其對公司生產力之提升及產品、製程的開發均有相當之貢獻,藉由創意的產生,可開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增加營業收入及顧客滿意度;藉由改良製程及技術,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減少費用、提高產品良率,本研究認為研發人員之素質愈好,經營績效愈佳,因此擬探討研發人員之特質對經營績效是否有顯著之影響。 本研究經由回收問卷之分析,獲悉資訊電子業研發人員組成特質之現況,以實證模型探討企業研發人員之組成特質與企業獲利及研發生產力間之關聯,並同時考量影響企業獲利及生產力之其他因素對經營績效之影響。在組成特質指標的選取上,以研發人力密集度、研發人員教育程度、內部服務年資、產業服務年資及男性研發人員比例作為人力素質之衡量變數;並以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當年度及次年度之專利權核准比率作為經營成果之衡量指標,目的在了解研發人力之特質對企業獲利能力及研發活動生產力之影響。 本研究以我國上市(櫃)資訊電子業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顯示,無論以企業獲利能力或研發活動生產力來衡量經營績效,皆與研發人力密集度與研發人員平均內部服務年資呈顯著正相關,支持本研究之假說。研發人員之平均產業服務年資則多與經營績效呈顯著負相關,其可能原因在於產業年資乃由年齡設算而來,在資訊電子業中,研發工作之緊湊程度隨著科技日進之速度而升高,因此年齡較大者,較難適任,才會造成產業服務年資與經營績效間呈負相關之情況。 本研究結果可供資訊電子業於制定研發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時之參考,在科技競爭激列的二十一世紀,我國資訊電子業在研發人員的人事政策上,除應提高研發人員之比例外,亦應注重研發人員之素質,以強化研究發展之成果,並進一步提升公司之經營績效。 /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of 21 century has changed its style from a competition on technology in tradition to a competi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The only way for an enterprise to maintain its capability to compete and survive for a long time is to strengthen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apability. The quality of researchers is the key point in the achievement of R&D. It also ha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ivity of a compa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ith their creativity, researchers introduce new products into markets and increase both sales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By improv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they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decreas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the rate of defective product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ributes of researchers of enterprise and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 or R&D productivity with regression model.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profi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ar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their influence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R&D human capital intensity, researchers’ education level, internal experience, industrial experience and proportion of male researchers are chose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gross profit ratio, operating income ratio and patent ratio of both the current year and the next year are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researchers’ attributes have on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 and R&D productivity. The sample of this study i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companies listed on TSE and ROSE in Taiwan.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posed in this study since either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 or R&D productivity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R&D human capital intensity and researchers’ internal experience. However,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verage industrial experienc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industrial experience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caused by the inappropriateness for an elder to be a researcher.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companies as they make decis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6

銀行業經營績效之研究

黃湞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與金融環境的變化,整個金融體系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其中新銀行的開放對整個金融體系的衝擊最大,整個銀行業的競爭情況更為激烈。本研究試圖透過實證分析來了解究竟開放新銀行這十幾年來,新舊銀行彼此在經營績效上的差異到底如何,又在哪些指標上有明顯的差異。除了比較短期財務性指標,再進一步分析長期財務性指標,作一更客觀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採用因素分析方法萃取出財務性指標,作為衡量銀行間經營績效差異的方法,除綜合考量全體銀行績效比較分析外,並依據銀行成立時間的先後做為劃分標準,將銀行的經營型態劃分為新銀行與舊銀行兩大類,並研究兩者經營績效上的差異。本研究的研究範圍,是以90年底在台灣地區營業已滿三年的銀行為樣本,包括15家新銀行與17家舊銀行,共計32家銀行。研究期間自88年年初至90年年底,以每年的年資料進行研究。 實證結果如下:一、新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與舊銀行的短期經營績效並沒有明顯差異。新銀行的加入的確為銀行業造成重大的衝擊,舊銀行無不積極提升競爭力,使得舊銀行與新銀行短期經營績效的差距由負轉正,但新舊銀行短期經營績效差異不大。二、舊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與新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並沒有明顯差異。舊銀行因新銀行加入競爭,雖致力提升經營績效,但因成立時間較早,受限於過去的經營方式,無法在短時間完全改變,使得舊銀行經營績效雖逐年改善,長期而言,新銀行經營績效仍略高於舊銀行,不過新舊銀行的長期經營績效差異不大。三、在全體樣本銀行的經營績效表現上,只有中信銀與台新銀的經營績效表現較好,其餘銀行的經營績效表現較不穩定。
17

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風險管理

劉明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機構是以金融商品交易為主要經營項目,受到金融商品市場風險影響甚鉅,其獲利績效風險更直接受到金融市場風險所左右,本研究期以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受金融市場風險影響評估為目標,援引VaR模式,建立衡量經營績效風險值方法,以提供整體風險管理之參考。
18

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經營績效之研究

張陳寶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2001年台灣國際觀光旅舘資料,本研究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方法評估個別國際觀光旅舘之經營績效;然後,以複迴歸模型評估國際觀光旅舘經營績效差異之原因。由經營效率評估結果發現:(一)在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下,台灣國際觀光旅舘之整體技術效率平均值介於79.02 %與89.41 %之間,亦即台灣國際觀光旅舘在投入資源運用上仍存有改善的空間;同時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可節省10.59 %-20.98 %之資源使用量;(二)規模效率平均值近乎於1,顯示:造成技術無效率之主要原因在於資源浪費。複迴歸模型實證結果顯示:(一)技術效率與獲利率具正向關係,意指技術效率愈高者,更能有效運用投入要素,以降低成本,獲得較高之利潤;(二)總營業收入與獲利率具負向關係,意謂市場競爭壓力,將促使國際觀光旅舘,改善其本身獲利能力,以存活於市場;(三)業務集中度與獲利率具負向關係,意即國際觀光旅舘將業務分散於客房部門及餐飲部門,以多樣化經營。因此,可提升國際觀光旅舘獲利能力;(四) 加入國際觀光旅舘連鎖集團,一方面可分享其國際商譽與管理風險,另一方面則為符合加入標準,而使得經營成本上升。因此,需視產出變數之選擇而定;(五)新加入國際觀光旅舘之獲利率,低於既有之國際觀光旅舘。因此,新加入國際觀光旅舘,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逐漸改善其獲利能力;(六)位於台北市之國際觀光旅舘,因係外國觀光旅客、商務必經之地,故需求較高,使得進入該市場之國際觀光旅舘,獲利能力較高。
19

組織文化、組織變革與銀行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一特定商業銀行為例

陳正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文化為組織成員所分享的組織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會影響員工在組織中的行為與決策方向(司徒達賢)。所以組織文化可說明組織的經營理念,該理念會影響組織的決策方向。在台灣,一般生產企業比較注重組織文化,因為生產企業所生產製造出來的產品,不僅代表該企業的品質,也代表該企業的組織文化,但在金融服務業,因為沒有實體的產品,也沒有實物可做比較,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的評價可能只是憑感覺或人際關係,因此組織文化常被忽略,尤其長久以來所有金融機構幾乎都是公營,其組織文化可說大同小異,差異性不大,因此大家都比較不重視,但自民國80年政府開放16家新的民營銀行設立後,頓時,台灣金融市場呈現戰國紛亂時代,銀行不再是獨占事業,也不再是一本萬利的行業,金融市場上競爭之激烈情況已到短兵相接,兵戎相見的地步,十多年來,互相廝殺的結果,成敗已見分曉。優勝劣敗雖是兵家常事,檢討起來,優勝者自有其獲勝之道,但分析其原因,根本上仍與組織文化有關,好的組織文化會帶給員工好的經營理念,激發員工的信心,所以會給銀行帶來好的業績,因此好的經營績效是必須建立在好的組織文化上,是必須建立的正確觀念。 當前組織管理正面臨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競爭力的提升不僅是價格問題,管理者面對市場競爭力的時候,應該面對並思考如何幫助組織回應,以提升組織效能,因此如何做好管理創新及有效率的組織變革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不論在任何企業,尤其在金融服務業「時間就是金錢」的競爭壓力下,是現代管理者應有的體認。 台灣的金融機構長久以來一直沿襲著公務人員的官僚式文化和一成不變的僵化組織結構,在80年代有了新銀行的成立加入戰局後,逐漸改變了守舊的官僚文化也打破了傳統保守的組織結構,開始了有效率有彈性的組織變革,這一改變對其營運績效有重大的影響,有些新的銀行已超越原有的老銀行,這結果頗值得大家深思。 研究是對某些現象的觀察與體會,也是興趣的表達,三十年的金融生涯一直秉持著學習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職務更動與工作,三十多年前的環境與現在是大不相同,金融從業人員的飯碗從以前的「金飯碗」到現在連塑膠都不如的易碎「陶瓷碗」,或許是當初始料所未及的轉變吧!但是看看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大銀行都會被新銀行所合併,真不知是幸或不幸。因此希望能用理性、科學、證據、客觀的推理,並利用研究之歸納法由實際的經營績效來分析,希望能提供給金融同業人員有新的思維和參考。
20

分行通路規劃對我國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績效之探討

劉怡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隨著金控公司充斥、國內購併風潮流行,傳統銀行存放款利潤日益微薄的情況下,國內銀行業者也開始警覺到富裕客群是目前利潤及未來生存的重要依靠。加上近年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之腳步加快,國內主管機關頒布多項法規,其目的亦為國內金融機構或外商銀行在台分行提供良好發展之財富管理業務平台。 金融市場如今以合併為趨勢,因此銀行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必須有優異的表現,才能衝分發揮企業合併的綜效。而分行是服務大眾市場的核心單位,台灣目前的分行數太多,且過於集中某些區域,這些分行當初設立目的與重點發展業務和現今業務面大不相同,許多分行在一九九0年代設立時,還是以舊式公營行庫過時的程序為主在營運,因此,如何在客層經營面滿足各類客戶需求與銀行收益面進行類似利潤改善是分行營運目前重要的課題。 本文將以財富管理業務經營績效為優先考量,在分行通路設置時,營運策略的訂定、分行經營之持續獲利,滿足多數分行客群的需求為探討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