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4
  • 31
  • 4
  • 3
  • Tagged with
  • 38
  • 38
  • 20
  • 13
  • 10
  • 10
  • 9
  • 9
  • 8
  • 8
  • 8
  • 7
  • 7
  • 7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設備供應商實施工業4.0轉型之研究 -以A公司為例 / A Research of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4.0 transformation by equipment suppliers -Case study of Company A

潘佳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業4.0自從被工業大國的德國提出後,不僅啟發製造業生產觀念的改變,更促進業者積極落實,並且如火如荼地在美、日、中國等製造業國家蔓延發展,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而台灣也提出”生產力4.0計畫”。因此,製造業生產之源的設備供應商更需積極投入工業4.0的發展。有鑑於此,設備供應商業者如何為其製造業客戶發展工業4.0,進而建立推動的策略與模式,進而利於設備供應商整體績效的提昇,即是本研究的主軸。 本研究不僅針對工業4.0進行文獻探討,並從個案公司營運現況、產業結構、工業4.0狀況等三方向進行分析,以其萃取其重要的關鍵要素,而期益於個案公司為其客戶推動工業4.0與推動策略與模式的建立,並利於設備供應商產業推動工業4.0研究領域之發展。
2

PCB乾燥設備之策略行銷分析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pcb dry machine

葉步章, Yeh, Stanl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為電子產品之載體,截至目前為止尚無可以在市場取代印刷電路板地位之應用出現, 消費性電子產品未來朝向輕薄化發展,例如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物聯網應用等等,汽車也朝向高度電子化發展,各種安全感知以及自動化駕駛需求,車用電子也是未來應用領域,這些新技術發展皆須要使用印刷電路板。 台灣印刷電路板最早始於1969年美商安培公司來台設廠生產,發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由於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涵蓋複雜的工藝與流程,因此需要使用許多製程設備,早期設備皆為國外進口,後來因台灣工業技術提升以及精密機械供應鏈日趨完善,在印刷電路板的製程設備,進口設備廠商,逐漸被台灣廠商所取代,其中乾燥製程設備為印刷電路板製作流程不可或缺並難以取代的需求,2000年隨著台灣印刷電路板廠大舉西進移往中國大陸,台灣印刷電路板製程設備製造商隨之擴展版圖,迄今十餘年除了台廠之間的競爭逐漸也面臨到中國當地廠商的競爭。 本研究以策略行銷4C架構來探討印刷電路板乾燥製程設備商個案A公司的現有策略,並以降低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買者資訊搜尋成本、買者道德危機成本、買者專屬陷入成本等交換成本為目標,擬定個案公司A未來的策略。 /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as the carrier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here is no substitute in the market to replace its position of what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pplications can deliver so far. The trend of 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 tend to be light and thin such as wearable devices, smart home, internet of thing applications and etc. Printed circuit board is also getting widely used in cars as demand driven from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utomation, various security awareness and self-driving needs. 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drive the needs of essential us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of Taiwan was first built in 1969, American companies- Ampex came to Taiwan to set up production manufactures and has over 40 years of history as of now. Since the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requires complex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of specific equipment where they can only be imported from overseas. Later on as Taiwan's industrial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and supply chain of precision machineries have improved, the previously imported process equipment use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Taiwanese manufactured ones. Since year of 2000,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moved to Mainland China, Taiwan manufacturers are able to extend the production across the region but in a meanwhile they are gradually facing a stronger competition from the Chinese manufacturers in the last 10 years. In this study, we are using 4C architecture of strategic marketing to explore the cas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drying process equipment manufacturer – A company existing strategy. In order to develop a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mpany, my study is striving to achieve the exchange cost effectiveness, reducing cost of utility, cost of information search, cost of moral hazard and cost of asset specify.
3

我國大學圖書館建築與設備之調查研究

尹玫君, Yin, Mei-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方法是搜集、閱讀有關資料,訪問圖書館有關人員,編製「我國大學 圖書館建築與設備調查表」統計分析結果。本文約六萬餘字,共分五章,第一章為 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資料來源,專有名詞詮釋。第 二章計分三節探討圖書館的意義發展及功能。第三章大學圖書館的建築與設備;討 論大學圖書館的計劃與原則、大學圖書館的設備。第四章我國大學圖書館建築與設 備之調查計劃與實施,首先說明調查計劃,其次為調查實施、調查結果說明。第五 章結論與建議,將結論與建議分別加以說明。 #2810796
4

工業品創新的採用及擴散行為之研究-電傳打字設備之實例

郭嘉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理論上,找出對於工業品採用者之創新性具有影響作用之因素及其影響方向,並探討採用者往採用程序中情報蒐集的來源及所重視的情報內容。 實務上:為企業界提供工業品在台灣擴散的實況及採用者之採用行為,作為工業品行銷者釐定行銷計劃、行銷策略之參考。 二、研究方法及設計: 本研究檢視以往有關創新採用、擴散之研究文獻,建立組織採用工業品創新及蒐集情報模式,提出假設,以電傳打字設備為實例產品,以台北市進出口商為母體抽取樣本240家,利用人員訪問方式蒐集原始資料 (Primary data) 並由國際電信局、台北市進出口商同業公會提供現有資料 (secondary data)。然後以交叉分析及卡方法 (Ohi-Square) 測定影響組織創新性各種可能因素之顯著性,以百分比表示情報夾源及情報內容因素對採用者在各採用程序階段的重要性,並配合圖形作為說明的基礎。 在研究設計上,將採用程序分為知道、評估、採用三階段;採用者依採用先後分為早期採用者、晚期採者、末採用者三類;影響組織採用的因素分為組織因素及決策者個人因素,前者包括了組織對於創新的需要、基本特徵、成長經驗、任務性質、任務歧異性、放開性六類,每一類各目包含了若干因素;後者則包括決策者的人口特徵、四海胸襟、從事專業的歷史在組織內部的狀況四類,每一類各自包含了若干因素。並將情報來源分為通路內、通路外、系統內三類。情報內容則採取兩種分類方法:第一種分為產品木身性質、其他公司使用效果兩類;第二種分為經濟性、效能性、其他三類。 三、研究結果: (一)關於擴散曲線方面:電傳打字設備在台北市進出口商間之擴散若繼繼完成,莫非累積擴散曲線成一鐘形型態,累積擴散曲線成s-形型態。 (二)與組織創新性有關之組織因素方面: 1. 與組織創新性達高度顯著相關(1%水準)的因素計有: 正相關:對外聯絡費用、規模、成立歷史、經營進出口業務的歷史。 不規則關係:營業性質、經營產品性質。 2. 與組織創新性具有相當顯著相關(5%水準)的因素計有: 正相關:對未來業務之期望、是否為外國公司之附屬機構、業績成長率、開放性。 負相關:出口通路直接程度。 (三)與組織創新性有關之決策者個人因素方面: 1. 與組織創新性達高度顯著正相關(1%水準)的因素有:教育程度。 2. 與組織創新性達相當顯著正相關(5%水準)的因素有:年齡。 (四)有關採用者在採用程序中蒐集情報來源方面: 1. 各種情報來源的重要性隨採用程序階段的不同而不同;在知道階段,以「通路內情報」來源最重要,在評估階段,則以「通路外情報」來源最重要。 2. 在同一採用程序階段中,各種情報來源之重要性隨採用者類別不同而不同,早期採用者較重視通路內的情報來源,晚期採用者較重視系統內的情報來源。 (五)有關各類採用者在採用程序中重視的情報內容方面: 1. 採用者所重視的情報內容似乎與採用程序階段無關。 2. 在同一的採用程序階段中,不同類別的採用者所重視的情報內容只有稍微的不同。 四、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對如何有效規劃工業品新產品之行銷策略提出建議: (一)採取高價策略。 (二)在上市及成長期間以展示 (exhibit)報章雜誌廣告以擴大潛在採用者的認識,而以直接郵寄或人員訪問提供大量情報。在成熟階段則以人員推銷為主。 (三)強調產品效能性的優越、採用後所得到的相對利益。 (四)盡量造成拉動 (pull) 的需求力量。 (五)尋找推銷對象,應泌具有下列特徵之機構為優先: 1. 合夥企業。 2. 外國公司之附屬機構。 3. 規模較大。 4. 成立歷史悠久。 5. 在某一行業中經營歷史長。 6. 能由新產品獲得較大的利益。 7. 行銷任務較歧異,但不過於複雜。 8. 業績成長率略有增加(30-60%)。 9. 相對獲利能力高於或低於同行的一般水準。 10. 較開放。 (六)尋找推銷的對象,應以具有下列特徵的決策者優先: 1. 年齡五十一歲以上。 2. 教育程度高。 3. 從事該行業的歷史長。 4. 在組織內服務年資長。 5. 個性偏向於四海胸襟。
5

臺灣磁碟陣列儲存設備製造商經營策略研究---以A公司為例 / A case study on operations strategies for Taiwan's disk array equipment company

姜顯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資訊數位化及網路頻寬普及化,企業在提供 7 * 24 服務平台環境同時,對數據資料的儲存效率和安全性要求愈來愈高。以往儲存媒體就包括了磁碟、磁帶、光碟片(Compact Disc;CD)、數位多功能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可重讀寫磁光碟機(Magneto-Optical Disk Drive;MO)、光纖儲存設備、網路儲存系統、磁碟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儲存系統…等數十種類產品,但如何增加儲存媒體的存取速度,並防止數據資料因儲存媒體故障而遺失,一直是資訊使用者的困擾。而磁碟陣列儲存系統的產生及其技術的發展正可解決以上的問題。尤其是最近這十年來國內外企業經過一些天災人禍的洗禮後對數位資料的保存更是重視,如1999年台灣的921大地震及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在災區的大部分的企業並沒把公司的應收帳款與客戶資料利用儲存媒體或磁碟陣列儲存系統作異地備援的防範措施,造成有些企業在災後都面臨倒閉的命運,根據統計911事件後因而倒閉的公司有三分之一之多,而在南大樓有3,700位員工的摩根史坦利公司卻能很快的恢復營運就是拜資料保護得當之賜。在事件發生幾年後,再根據專業調查機構Gartner Group研究報告顯示,企業對儲存機制的重視可從2004年起企業花在儲存設備與服務的預算將佔整體企業IT預算的50%以上得知,尤其是對磁碟陣列儲存系統投資。而「磁碟陣列」,就是把多顆硬碟組合在一起由一個控制器來統一操控,使電腦的主系統把全部硬碟看成是一顆虛擬的大硬碟機來使用,主要功能增加磁碟的儲存總量、提高安全性、增加執行效率、增加儲存設備可運用時間及支援線上維護能力。 在整個磁碟陣列儲存產業中,磁碟陣列控制卡/器是最主要的核心技術之一,它的應用是磁碟陣列控制卡/器的一端負責連接著主機(Host),另一端連接著硬碟。台灣幾家重要廠商都有能力研發出磁碟陣列控制卡/器,但它是屬於少量多樣的產業,不像成熟的個人電腦與筆電產業動不動以100K在估需求量。像臺灣甚至有些廠商所生產的磁碟陣列介面卡,一年賣50K的量就可在全球某一機種佔超過60%以上市佔率。但台灣整個陣列磁碟儲存產值市佔率還不到全球的5%。因此本研究以競爭策略的學術理論作基礎,再結合國內龍頭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及兩岸近來的敵對態勢已緩和對相關業者是利多的前提下(多一個將可成為規模經濟的大市場供經營)。希望從總體環境、產業環境、Porter五力分析、產業的機會與威脅,作經營策略的探討,以期台灣廠商能在如EMC、 IBM、 HPQ 及LSI Logic 等世界大廠環伺的產業環境中佔一席之地。 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 磁碟陣列儲存市場高階產品需求已趨近飽合有轉向中低階趨勢,對臺灣相關業者是機會也是威脅。在產業經營競爭過程中採價格戰非長遠之計,作產品差異化與特殊應用加值才能當領頭羊。原因是此產業是屬於技術密集的產品服務業。 二、 該產業是少量多樣的應用產業,勢必要採代工與品牌經營雙軌經營方式。這樣才能讓業者在相關零組件的量與製程能力提昇以利成本降低,並以產品垂直整合至儲存軟體,才能掌握使用者端應用面的真正需求與問題。 三、 目前A公司的品牌行銷能量還有待提昇,所以對於基本的市場行銷活動還是要持續投資,如全球性重要的應用展與媒體行銷廣告等讓產品應用可曝光的活動。相較於全球性知名品牌的行銷預算,至少編占營收的3%是有其必要性。
6

以模組化對應機械設備業少量多樣客製化的策略─以S公司為例 / Modular design as a strategy for small amount but variety types of production in autom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 Take S company as an example.

王年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全球化使得企業進入高度競爭時代,為因應環境快速變遷與少量多樣化的產業趨勢,企業不再以傳統大量生產的模式作為競爭獲利的優勢,企業需升級成為獨具特色的客製化製造服務業,才能迎合趨勢,貼近市場需求,並降低經營風險,以更具彈性與機動性的競爭條件,脫穎而出。 個案研究是以印刷電路版科技產業自動化的設備供應商為研究對象,在面臨客製化少量多樣且快速變遷的產業趨勢衝擊下,企業遭遇生產瓶頸與營運壓力,研究分析以模組化的策略來解決此產業環境變遷的問題,透過個案分析與文獻探討模組化的研究,藉由資料收集和訪談與整理,釐清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問題,然後分析出可執行的策略方案。 研究中並分析個案公司陸續針對功能性機構,開始執行模組化的設計與生產概念後,產生的效益與核心技術、成本、產品與品牌價值等主要競爭優勢,關鍵在於必須持續更大量地運用模組化,企業模組化策略的整個活動仍需持續不斷推行,建議企業如何持續改善與創新,讓模組化的研發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技術之ㄧ,並使這種管理精神發展成為活化企業文化的元素,以具備達到永續經營與因應環境變遷的能力。 關鍵字:機械設備業、少量多樣客製化、模組化 / Since the WTO was established in 1995,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highly competitive global era, in response to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with a small amount of a variety of industry trends, companies are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mass production model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profit, and the need to upgrad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ustomized manufacturing services, in order to reduce business risk, and close to the market needs to be more flexibility and mobility of competitive conditions, come to the fore. Case study is bas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chnology industry automation equipment suppliers for the study, a small amount of customization in the face of diverse and rapidly changing under the impact of industry trends, companies face production bottlenecks and operating press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modular strateg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indus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module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data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to clarify the problems faced by business, and then analyze the executable modular approach.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the case companies hav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s, started with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concept, the benefits and core technology, cost, product and brand value of the other maj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key is still in a lot more to be continued use of modular, modular strategy for the entire enterprise still continue ongoing activities, and recommends how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and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ular core technology business, and let the spiri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nagement activ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a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with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ability. Key words: machine suppliers, Small Lot but Variety Types of Production, Modular Design
7

產業策略聯盟研究--以台灣環保設備產業為例

江誠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環保工業是一種綜合性的科技應用工業,其範疇涵蓋化工、土木、機械、電機等,且大都附屬於各種工業之加工製程中,基於此一特性,再加上製程技術持續進步,因此,環保設備業者與其他產業業者進行策略聯盟,以達到提升核心技術,或增進組織學習之策略目標實為環保設備產業一重要議題。國內環保設備廠商對研發投入較少,研製技術層次仍低,且由於國內單一產品市場小,競爭激烈,難達到技術重覆使用及量產經濟規模,因此如何藉由策略聯盟之方式,提高技術能力,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是一重要的策略性作法,尤其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去除貿易障礙,國外廠商進入國內市場的門檻更低,國產環保設備廠商對策略聯盟議題之思考,有助於突破目前的經營困境。本研究針對國產環保設備策略聯盟的實際案例,包括共同檢驗聯盟、意見策略聯盟、技術研發聯盟、共同製造聯盟、國際合作聯盟、異業合作聯盟、行銷聯盟及共同標準聯盟八種類型的策略聯盟個案,分別就聯盟形成的背景、聯盟成員、聯盟目標、聯盟動機、聯盟運作機制,以及聯盟的活動與成效等構面來說明。 本研究從台灣環保設備產業策略聯盟個案中歸納出四個關鍵成功因素:居中地位、利益共享、義利共生及參與程度。八種聯盟其中以技術研發聯盟的成效最低。技術研發聯盟是由經濟部技術處提供經費誘因,促使研發機構如工研院環安中心協助產業界開發環保應用技術,然而,工研院環安中心對環保設備公會並未提供相對的誘因,致使環保設備公會在參與程度上不若其他類型的聯盟,並且兩者間也缺乏義氣相挺的條件,導致技術研發聯盟發展並不如預期。八種類型的聯盟中,以共同標準聯盟的成功機率最高,該聯盟的關鍵成功因素包含環保設備公會理事長在工業局、技術處、研發機構及產業間的居中地位,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性誘導,使得聯盟成員皆能認同共同標準聯盟建立產業共同標準的目標,且對環保產業發展以及國產環保設備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皆有益處,因此利益共享程度高,再加上,參與的成員大都能夠認同環保設備公會的作法,義利相挺的程度也高;最後則是公會理事長積極地運作,並掌握以共同標準聯盟為核心,進而可發展其他如行銷聯盟、共同製造、共同推廣的作法,長期來講更能夠朝向與國際認證體系接軌的目標前進,提高國產環保設備的國際接受度,在此理念下公會理事長高度的參與,使得共同標準聯盟能夠非常地成功。 本研究亦歸納出策略聯盟的運作機制模型與動態發展模型,使產業的策略聯盟有一套一般化的描述體系,以供其他產業引為參考。目前國內工業總會屬下共有143個公會,皆欲推動產業策略聯盟以促進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方案,本研究以十大新興產業之環保設備產業為例,提出產業推動策略聯盟的作法,將可作為工總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樣版。
8

我國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之廠商競爭策略研究

許雲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數位電視繼電黑白視機問世之後,成為傳播技術的一大突破,數位電視已成為二十一世紀資訊社會中影響最深遠且廣泛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產品。數位電視所能帶來高畫質影音及互動服務等新式功能,震撼全人類的生活模式,隨著全球數位電視的陸續開播,數位電視時代很快就會全面來臨。 數位電視主要分為數位電視市場(電視機數位化)與電腦電視市場(利用電腦收看數位電視)兩大類別。無論是哪一種類別的應用,為了使電視具備數位化的能力、讓電腦具備收看數位電視能力,每一台電視或是電腦必須內建或是連接一個「數位電視接收器」,來接收、解碼與解壓縮數位電視訊號,讓電視或是電腦播出,由此可見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的地位與商機,除了電視應用的廣大市場之外,電腦應用市場更是潛力無窮。台灣在全球數位電視產業快速發展的大浪潮下,本著優異的技術創新與生產運籌能力,以及完整的產業結構等優勢,有機會在數位電視接收設備領域,成為國際競賽中之領先者。 本研究係透過個案研究法,依據產業外部環境與廠商的內部資源為切入點,分析廠商的競爭策略,找尋建立競爭優勢的方法與策略,作為數位電視接收設備廠商日後策略制定與經營決策之參考,並提供產業界未來發展之建議。本研究結論發現如下: 一. 競爭策略與內部環境之關聯性: 1. 產品技術創新、較佳的決策效率、與較佳的客戶回應能力,是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最重要的組織能力、競爭優勢來源。 2. 人力資源與品牌商譽是數位電視接收設備產業最重要的資產。 3. 擁有龐大資源的公司傾向採行全球策略,或是多角化策略與垂直策略聯盟;資源稀少的公司則無此策略。 4. 採行廣泛差異化與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重視無形資產的累積與價值;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公司則否。 5. 採行廣泛差異化與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必須具備優異的專業技術能力,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不必然。 6. 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有變成卡在中間的危險。 二. 競爭策略與外部環境之關聯性: 7. 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對抗替代品威脅的能力較強;另兩種策略並無法對抗替代品威脅。 8. 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對抗新進入者威脅的能力較強;另兩種策略並無法對抗新進入者威脅。 9. 選擇搭售為其銷售管道的公司,重視與互補品供應廠商之關係;只選擇零售市場的公司則否。 10.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及供應商關係建立,對於數位電視接收設備廠商的重要性更高。 三.競爭策略與功能策略的關聯性: 11.採行廣泛差異化與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傾向採取技術領先策略;採行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傾向採取技術追隨策略。 12.採行廣泛差異化策略的公司,傾向發展廣泛的產品線;採行集中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則傾向發展較窄的產品線;採行最佳價值提供者策略的公司居中。
9

空調システムのモデルベースによる検証と最適化に関する研究 / クウチョウ システム ノ モデル ベース ニ ヨル ケンショウ ト サイテキカ ニ カンスル ケンキュウ

宮田, 征門 24 March 2008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3777号 / 工博第2881号 / 新制||工||1426(附属図書館) / 25993 / UT51-2008-C693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吉田 治典, 教授 竹脇 出, 教授 鉾井 修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10

半導體產業設備產能使用效率影響因素之實地實證研究 /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quipment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ctory--Field Empirical Study

李惠娟, Lee, Shar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發展是支撐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尤以半導體產品的製造與代工備受矚目。近年來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發展呈現成長狀態,連帶引發半導體製造廠之產能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如何作好產能管理,使能盡量符合顧客需求,便成為管理當局關注的議題。 半導體製造廠的產能管理著重在機台設備面,此與本產業之多數製程係仰賴精密機台之功能有關。為了探討如何充份利用設備產能,故本研究從成本動因的角度,探討可能影響機台設備產能的因素。 由於半導體相關產品種類繁多,功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接受顧客訂製時亦呈現多樣化現象。當半導體產品之設計不同時,將衍生複雜性之問題,可能對機台設備效率發生影響,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一即在探討產品複雜性對設備效率之影響為何。 此外,為求品質方面的優異、加快研發產品的問世速度,以及排程上的適切,許多相關作業活動和作業型態因應而生,使整體生產作業之複雜性提高,而生產作業複雜性是否成為影響設備效率之因素,即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二欲探討的內容。 在半導體製造廠之幾近全自動化的生產作業環境中,機台設備除了具有製程上的能力外,其自動化的運作方式是否會對效率面發生影響,亦為本研究有興趣的主題;由於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設計有助生產周期縮短及浪費現象減少,為增加效率之來源,即為效率動因的定義,因此形成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三探討的內容,即效率動因(機台的自動化運作時間)對設備效率之影響。 本研究透過田野研究及文獻探討形成三項主要假設: 1.產品複雜性與設備效率存在負相關: 當產品之製程技術等級愈高,表示產品愈複雜,導致設備效率愈差。 2.生產作業複雜性與設備效率存在負相關: 當品質各項作業、研發相關作業和小批量作業數量愈多,影響正常生產愈大,使生產情況愈複雜,導致設備效率愈差。 3.效率動因與設備效率存在正相關: 當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時間愈多,表示各項操作作業愈單純,可使設備效率愈好。 本研究採取田野(Field)及田野實證(Field Empirical)研究方式。為了使學術界對半導體製造產業有更多瞭解,因此本研究先從事田野研究,由筆者在民國88年9月至民國89年6月,每週親自至個案公司1-3天,以觀察、閱讀公司內部資料和訪談的方式進行對此產業的瞭解。接著以個案公司之民國89年1-3月的機台設備日資料為樣本,進行設備綜合效率(OEE)之實證迴歸分析,並佐以DEA敏感性分析結果以為驗證。 設備綜合效率(OEE)之實證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生產作業複雜性對設備效率確實有負向影響,且自動化效率動因對設備效率有正向影響。在(DEA)敏感性分析結果方面,生產作業複雜性對設備效率確實有負向影響,且自動化效率動因對設備效率有正向影響。 此項研究結果的隱含意義在於: 一、概括而論,由品質作業、研發作業和批量水準構成的生產作業複雜性確實對機台設備效率有負向影響,因此管理當局應著重於品質鑑定作業、品質內部失敗作業、研發相關作業和未滿載批次作業之管理。 二、由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時間構成的效率動因對機台設備具有正向影響,因此在實務運作上,各相關部門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考慮此點,而當機台設備運作異常時,設備工程師等人員應充分展現支援的能力,使之盡速恢復自動化運作狀態。 由於OEE及DEA兩個迴歸模型所驗證的結果大致上相同,故本研究之結果應具可信度。 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實務界的建議為: 1.建議實務界可繼續針對各種功能性不同的機台設備群組作效率影響因素分析,有助管理與控制導致不同設備效率損失的影響因素,且可利用DEA方法以彌補OEE效率評估之缺失,俾能取得更有意義的參照結果。 2.DEA的實證結果顯示品質作業中的事前維修保養作業似有助設備效率之提升,與OEE之實證研究結果不同,建議管理當局可以告知製造部人員關於DEA的實證結果,則製造部人員應更能體認到品質的預防作業之重要性,同時亦建議個案公司可繼續進行事前維修保養作業對設備效率之影響研究。 3.未滿載批次之批量水準對設備效率有不利影響,建議個案公司儘量避免,利用併貨方式處理之。但若真的無法併貨時,則亦應考慮各機台設備之產能利用狀況,盡量分配給負擔較輕的機台進行製造作業,以減少瓶項機台的發生機率。 本研究對學術界的建議為: 1.對各種不同功能性的設備而言,若能取得影響其效率的產品複雜性因素,則可幫助實務界進行產品設計和設備產能分配之決策,本研究未達成此目的,建議後續研究者可繼續為之。 2.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本研究採用之效率動因觀念,積極地找出會使設備效率提升的因素為何,作為引導員工行為的依據。 3.不論學術界或實務界欲採用DEA方法來評估生產效率時,皆應謹慎選擇投入和產出項目,否則容易得到錯誤的引導。 /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foundry,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s that win Taiwan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upgrade the rank of Taiwan’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as brought about shortage of supply. Therefore, how to manage production capacity effectively and to meet market needs has become a critical management issue. The focus of capacity management in fab is o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because it is the equipment that makes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work. In order to study how to fully utilize equipment,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searching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equipment efficiency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which is often measured by OEE. Those factors are designed as product complexity, process complexity, and efficiency drivers. Based 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is study comes out three hypotheses as follows: 1. Product complexity nega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2. Process complexity nega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3. Efficiency driver posi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Efficiency driver is not clear for me here) The research proceeds with two methods: field study and field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former, observation, document reading and interview techniques are adopted one to three days a week, from September 1999 to June 2000. As to the latter, daily data from on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b are collected. The sample size is 4382. Two analyses are done: one is specified by OEE and the other is by DEA, which is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both analyses indicate that process complexity and efficiency driver empirically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equipment efficienc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pport two hypotheses of this stud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 In general, process complexity in terms of quality, R&D and batching activities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equipment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should make efforts on managing the monitor and test, internal failure, R&D and batching activities. 2. The auto-operation status can help enhance equipment efficiency, and thu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signing all the relevant activities. Besides,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if any out-of-order status are confronted, all supporting personnel, such as equipment engineers, should tr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get equipment repaired and restored to work automatically. Results from sensitivity analysis arrive at roughly the same conclusion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should be reliable and valid, and the findings can be possibly good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in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future researchers.)

Page generated in 0.03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