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32
  • 132
  • 89
  • 85
  • 23
  • 11
  • 4
  • 3
  • 1
  • Tagged with
  • 347
  • 182
  • 96
  • 75
  • 56
  • 53
  • 51
  • 51
  • 51
  • 50
  • 50
  • 50
  • 44
  • 43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一次"在動詞性結構前的表義功能及影響因素 / Ideational functions of yi ci before verbal structur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interpretation

李家豪 January 2011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52

台灣閩南語中的分類詞 / Classifiers in Taiwan Southern Min

陳孟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閩南語(以下簡稱台語)的研究近年日益受到重視,但討論台語分類詞的文獻卻相當稀少。分類詞定義不清,是歷年文獻對台語分類詞看法不一或略而不談的主因。同樣地,由於台語分類詞的定位不明,也使得分類詞在台語教學中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   因此,本論文將以Her & Hsieh(2010)和Her(2012)所提出的分類詞與量詞的語法測試、集合論差異、和語意數值作為基礎,重新界定分類詞,並依此定義,重新審視歷年文獻所提出的台語分類詞或量詞語料。這些文獻和語料的來源涵蓋了教育部或教育局、國科會研究計畫、語言學者、資深台灣閩南語教師、及一手田野調查的資料。本論文將文獻依其對分類詞的定位分成三大類:量詞(未提及分類詞時)、分類詞視為量詞次類(如:個體量詞等)、分類詞。   本論文研究目的有四:首先,藉由明確的分類詞定義,重新檢視文獻中的分類詞或量詞語料,盡可能呈現出台灣閩南語的分類詞清單。其次,以這些此分類詞清單基礎,歸納出台灣閩南語分類詞的語意歸類系統。第三點,對比台灣閩南語和台灣華語的分類詞語意歸類系統。最後,將觀察到的兩方言差異提供給台語教學者作為分類詞教學上的參考依據。
53

「憎い」と「憎らしい」に関する考察

石黒, 利江子 17 February 2012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4

宗教詞彙在二十世紀末俄語中的實用性 / Actualization of Russian Confessional vocabulary in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蔡宗羽, Tsai, Tsung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語詞彙組成中快速變化的問題長久以來就受語言學家關注。在二十世紀末,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國家法律、社會文化生活等領域激烈變動之故,俄語詞彙問題的變化之研究,特別具有意義。社會因素影響語言整體狀態,及其運用之特性。許多語言學家都指出,最重要的改變表現在語言的詞彙語義體系上:很多語言過程由於過度快速變化,學者們甚至來不及分析及理解。 目前已存在很多關於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義體系狀態研究之學術文獻:О.П. Ермакова、Е.А. Земская、Ю.Н. Караулов、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Г.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等學者在研究中都提到新時期詞彙發展的共同問題;Н.С. Валгина、Е.А. Земская、О.В. Загоровская、И.А. Стернин等人則在著作中研究二十世紀末詞彙積極發展的過程。此外,個別詞彙的來源和主題的共同性也受到學者們注意。例如В.М. Китайгородская完整描寫經濟類詞彙,Л.П. Крысин則投入於外來詞彙之研究;Г.А. Заварзина的研究範圍為社會政治類詞彙;Е.В. Горчакова則有許多和電腦語彙相關之論述。 於此同時,近期以來尚未出現與社會意義相關詞彙的整體研究。這首先是無論在主題或時間上受限的詞彙。本研究之現實意義就在於從俄語詞彙組成的分層中,挑出至今尚未受到全面研究的宗教詞彙這一層面做為分析對象。宗教詞彙這一層面長期以來因為超語言因素而處於詞彙語義體系之邊緣,但也為這些超語言因素,使得二十世紀末宗教詞彙積極發展。 研究的新要點可作為研究客體的不足性,研究客體的社會意義會獲得大幅成長。 由於研究對象尚未受到充足研究,因此本論文學術創新之處就在於表現重要之社會意義。 論文研究目的在分析二十世紀末語言當中宗教詞彙的狀態,並賦予它詞彙語義特性。該目的之訂立,有助於以下完成以下課題: 1) 總體描述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主要發展過程; 2) 從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義體系變化的語境中,判斷詞彙積極發展過程之特點; 3) 描述構成宗教詞彙之名稱的詞彙語義特性; 4) 展現宗教詞彙在積極與消極語彙中的重新分配; 5) 從詞語語義結構和語言單位個別意義之語義結構等層面,分析繼之而來之詞彙的語義變化。 本論文研究對象為以下辭典中挑選出來的宗教詞彙: 1. Г. 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編,《二十世紀末俄語詳解辭典:語言變化》(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онца ХХ в. Языковые изменения / Под ред. Г.Н.Скляревской. РАН. Институт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 СПб.: Фолио-Пресс, 1998.) 2. Г. Н. Скляревская編,《當代俄語詳解辭典。二十世紀末之語言變化》(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Языковые изменения конца ХХ столетия / Под ред. Г.Н.Скляревской. – М.: Астрель Аст, 2001.) 選擇這些辭典做為論文實際分析語料,係因它們在記錄詞彙單位時,考量了二十世紀末俄語發展的過程。 除了上述語料依據外,在分析語料,或描寫詞彙單位意義的語義變化時,論文作者將觸及其他辭典。 為解決本論文所訂立之課題,將依循以下之研究方法: 1)語言學紀錄法:觀察、對比、總結等方法的運用,有助於研究層面(其中包含數量層面)之總體描繪;突顯語言積極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質量變化;進行語料之分類,以解決論文訂立之課題。 2)對比分析法:此方法有助於思考二十世紀末俄語中宗教詞彙之快速變化過程,以及個別詞語在詞彙語義結構上的變化。 3)成份分析法:該方法有助於深入瞭解詞語語義,及義素層面語義的變化。 以上各種方法之運用,目的在概述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發展之相關研究文獻,並描繪與宗教詞彙相關之較典型的語義轉變。 論文實際意義。研究成果:可運用於各種當代俄語課程之講授中;可做為編纂詞典的基礎;可做為教授外國學生當代俄語的教材。 論文架構。依據研究目的及課題,將論文分為序論、兩章、結論、參考文獻等部份。 第一章-《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語言過程之論述》。 俄語詞彙是系統結構性的組成,以自身成份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為特性。詞彙語義系統的特性之一在於其成份的變動性,及超語言學和語言原因。在不同時期中,詞彙系統的變動性是不同的。然而,詞彙語義系統保存了自己的穩定性。Н.Я. Шведова論證了語言穩定性的條件,她認為,詞彙系統的安定性「被保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在任何形式或語義構詞過程、在內部和外部群組移動、及外部壓力推進的影響下,都不會改變……」 當代學者,如Костомаров.В.Г, Швейцер.М.В., Скляревская則證實了語言穩定性所有條件已遭毀壞。他們指出,二十世紀末語言中積極動態發展的首要原因是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科學等超語言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導致本論文研究時期俄語的快速發展變化。其中包含︰ 1)根據學者們的說法,大量進入俄語的外來詞場帶有無法控制特性; 2)該時期俄語詞彙成份的擴展,亦即大量的新字、新詞等,都反映了新的社會生活 現實; 3)很多反映蘇聯現實及不符合當代生活型態的概念,因此移轉至詞彙系統的外圍; 4)很多詞彙單位不再具備意識型態,社會對其之評價標準也因此產生變化; 5)重新評價和社會經濟、社會政治重組相關的詞彙層面之意義; 6)賦予先前不具現實意義的詞素新意義; 7)有效率地利用從不同範疇的字擴充標準語-是極其具有專業性的範疇。積極擴充 不同領域之社會標準語。其中包含狹隘的專業語彙、某地域專用詞彙,以及某社 會階層使用的語彙。 這些語言過程將被寫在第一節《二十世紀末俄語詞彙的主要語言過程》之中。 第二節《二十世紀末語言詞彙單位的現實化》之內容描述如下。語言符號的現實化過程對不同時期語言詞彙整體的組成狀態有很大影響。在本論文研究的時期裡,這個過程具有特別意義,此時期大量的詞從由消極詞彙變成積極詞彙,從小眾範圍到大眾使用,有著本質上的轉變。而現實化過程的理論意義不只於此過程尚未得到語言學家足夠的理論描述,還在於本論文之研究對象之社會意義在當代現代社會生活明顯增強。 第二章-《宗教詞彙中的詞彙語義特性》分為兩節。第一節《宗教詞彙的基本主題群組》連結主題共同性,把研究詞層作稱名分類。例如︰ 1)世界宗教(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 2)教會的附屬品和祭祀的東西(祈禱書、十字架、聖像、聖骨……等); 3)教會場所(教堂、大教堂、小教堂……等); 4)神職人員的稱呼(牧首、僧侶、見習修士、男修道院院長……等); 5)神和聖徒的名稱(基督、上帝、救世主……等); 6)宗教節日(復活節、謝肉節、復活節前後的節日、開齋期……等); 7)宗教道德和品行相關詞彙(慈悲心、怡然自得的……等)。 第二節《宗教詞彙在語義上的語義變異》將分析與研究詞層相關的稱名意義之改變。首先研究現實生活中積極增加或減少自身意義的多義詞。以「宗教」(религия)這個已擴展意義的詞為例。起初辭典裡只紀錄了這個字的一個意義︰「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神秘概念的總和」。С.А. Кузнецов編輯的大俄文詳解字典對宗教一字下了兩個註解︰1.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精神概念的總和;2.這或那個信仰、宗教。在《俄文詳解字典︰八萬單字及成語用法》中寫到宗教(религия)一字的三個意義︰1.社會意識的形式之一;把超自然力量或生物(神、靈魂)聚集在信仰上,使之成為崇拜的對象的精神概念的總和;2.社會意識的趨向之一;3.堅定不移的信念、絕對忠貞、及任何想法、理由道德准則、價值的構成。 本節中還將分析在詞彙結構中發生各種不同的發展及變異的名稱意義。 例如,單詞歷經了非意識型態化的過程。在字典的紀錄中,意識形態的義素在具體化詞裡表現出來︰「充滿神秘主義的」、「與宗教力量相關的」、「在宗教神秘中的概念」……等。例如以下這些詞︰基督教(христианство)、聖徒(святой)、天使(ангел)、聖像(икона)。詞的結構一旦改變,也會失去了否定評價的義素。這些改變在許多方面取決於超語言因素-即看待宗教實質的現代觀點及面對宗教的新態度。 結尾處將有本篇論文的結論。 論文參考文獻分為語料、研究相關之語言學專書及文章。
55

形態論と統語論の相互作用 ―日本語と朝鮮語の対照言語学的研究―

塚本, 秀樹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文学) / 乙第13391号 / 論文博第653号 / 新制||文||70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言語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定延 利之, 准教授 千田 俊太郎, 准教授 CATT Adam Alvah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6

日本語複合動詞における後項動詞とロシア語動詞接頭辞との対応関係について―語彙的複合動詞を構成する「~こむ」「~でる」「~だす」「~たつ」「~たてる」の場合―

ABRAHIMOVICH, Yuliya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1170号 / 人博第842号 / 新制||人||202(附属図書館) / 29||人博||842(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齋藤 治之, 教授 服部 文昭, 教授 河崎 靖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57

含動物詞彙俄漢成語之對比研究

顏伊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學習外國語時總會遇到不同方面的困難,一般而言,可分為二方面:第一,在語音、詞法、句法、詞彙學等領域上,母語和外國語之間結構類型的區別;第二,掌握母語外的另一語言時,由於兩個民族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等的不同,造成兩種語言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並且以不同的角度來解析外部世界,產生不同的世界圖像。特別是成語,它是語言世界的詞彙平面中最富活力和表現力的單位之一,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特點,也就是說在成語中保留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思維。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歷史、生活風俗、民族文化、藝術、文學等背景知識之基礎,然而,這往往是學習語言者缺乏的。因此,本論文選擇含有動物詞彙的成語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的主要目的包括:研究及對比俄、漢語中含動物詞彙之成語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以及藉由比較其形象與意義上的異同,進而提供適當的翻譯。為了達到此目的,在本文中提出並回答下列學術研究的任務: -探索俄、漢語動物詞彙的文化意涵; -評定俄、漢語中含動物詞彙的成語之語義; -給予含動物詞彙俄語成語適當的漢語相對應翻譯,並提供四種翻譯策略。 究竟「動物詞彙的文化意涵」為何?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何謂「文化意涵」。根據國情語言學的奠基著作 «語言與文化-作為外語的俄語教學中的語言國情學»(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文化意涵指的就是詞彙的內涵意義(коннотация),藉著「聯想」(ассоциация)來表現出對某種客觀事物自然的情感和評價。阿赫馬諾娃(О.С.Ахманова)曾如此定義:「內涵意義是在詞彙的基本意義之外所添加的內容,修飾不同程度的情緒,用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評價…」在國情語言學的領域裡,這些感情與評價被歸入文化的層面,扮演文化大使之角色。所以,內涵意義在國情語言學中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的課題,本論文也需要借助它來探討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在各語言中,常常會利用動物本身所固有之形象,來描寫人的性格特徵。這是因為動物有著鮮明的外表與習性,對於詞彙的內涵意義之發展,具有很豐富的可能性。因為人與動物相依共存,接觸頻繁,因此,在人類的語言中必然存在大量反映動物名稱的詞彙,存在著大量以動物為喻體的比喻性短語,並依據動物的外貌、顏色、習性等特徵賦予它們特定的情感和喻義。在言語交談時,這些動物性特質雖隱藏在語言背後,卻始終穩定地存在著,並成為語義之形象表達的主導思想。俄漢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地域、風俗習慣、居住環境及心理狀態,縱使,在現實環境裡擁有同一種動物,但進入語言系統後,卻可能產生相同或相異的感情色彩與評價。 於此,必須特別強調地是,對某一個民族文化的語言環境越「本土的」(природный)動物詞彙,總是能夠比「外國的」(экзотический)動物詞彙轉造出更多的成語。如牛、羊、狼、貓、狐狸、熊、豬、狗等這些與俄國民族較親近的動物,出現在俄語成語的比例較高,且其來源多與民族風俗、日常習慣有密切的關係。而蝗蟲、駱駝、多頭蛇、龍、鯨魚、鱷魚、扁角鹿、孔雀、烏龜(акрида, верблюд, гидра, дракон, кит, крокодил, лань, пава, павли, черепаха…)等這類較少見的、異國的、甚至不存在於世上的動物,則在俄語成語中出現的比例較低,僅見於文獻中。 一個詞的語義包括詞的詞彙概念(лексичечкое понятие)和詞彙背景(лексичечкий фон)兩方面。詞彙概念指某一事物特徵的總合,藉助此特徵,人們確定是否可用某一詞彙來指稱該事物。詞彙背景指與詞有關的背景知識(фоновые знания)之總合。一般字典對詞彙的解釋通常只就其詞彙概念進行描述,所以,在另一種語言中,常可找到等值的詞彙概念,但卻不容易找到完全等值的詞彙背景。據估計,約有一半俄語詞與其他語言中的詞彙背景不完全相同。綜上所述得出一個結論,相當多數的常用對應詞所表示的詞彙背景是不完全等值的,也因此可說不完全等值的詞在語言中居多數。既然在俄、漢語的對應詞中,真正的等值詞只佔少數,那麼當進行跨文化言語交際時,想要有效地達成交際目的,獲得正確的理解,並非易事,這受約於交際者的語言水平和文化知識。所以,翻譯在不同民族的交際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橋樑,能幫助不同民族溝通思想、交流文化,可以說它扮演著「文化移植」的角色。因此,譯者的任務是避免發生對原文的理解錯誤,應盡可能充分傳遞語義,並格外注意兩種文化的差異,力爭尋求適當的翻譯。 帶有動物詞彙的成語是以動物形象為基礎出現的,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這些動物的形象有時完全地相符,有時只有部分相符,甚至有時是完全地背道而馳。因此,在翻譯時必須考慮文化因素。舉例來說,由於貓的瞳孔是在黑暗中放大,處於暗處,依然能看得清楚,所以,俄國人就用「貓眼」來形容一個人擁有好的視力(глаза как у кошки);而中國人察覺老鷹能從高空中發現獵物,並且迅速、準確地俯衝捕捉,因此,用「鷹眼」來表示好視力、好眼力。翻譯時,如果把глаза как у кошки直譯成貓眼,就可能出現不完全的理解。 在語言之間的分歧多數反映出民族間的差別,而引起這些差別的原因,往往和自然條件、文化、歷史、宗教、世界觀和其他的傳統有關。當然,動物稱名的規則也根據這些因素而有不同。動物詞彙的象徵意義多少取決於牠們所處的地域對於牠們的主觀看法。因此,在俄語、漢語的成語系統結構中,少見動物詞彙出現全面性地完全準確的相符。也就是說,不應該期待一定可找到完全相對應的俄漢成語。所以,在做俄漢成語對比時,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方法:一、形象與意義相同或近似的成語;二、形象不同,但意義基本相近的成語;三、形象相同或相似,但意義不同的成語;四、形象、意義皆無相應的成語。本論文並依據形象和意義的關係,綜合出四種含動物詞彙之俄語成語譯成漢語的譯法: (1)當含動物詞彙之俄語成語,在漢語中找到動物形象相同或相近,而喻意也相似的成語時,可採用「對應法」,例如: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代罪羔羊。 (2)當含動物詞彙之俄語成語,在漢語中找不到動物形象相同或相近,而喻意也相近的成語,但卻可找到動物形象相異,而喻意相近的成語時,即採「借用法」,例如:бросить щуку в реку(把狗魚拋到河裡)-縱虎歸山。 (3)當含動物詞彙之俄語成語,在漢語中存在著動物形象相同或相近,但卻含有不同或相反喻意的成語時,就用「意譯」法,例如:птичий язык就不能譯為「鳥語」,而應譯為「雜亂無章的言語」。 (4)當含動物詞彙之俄語成語,在漢語中找不到相對應或可借用的成語時,就採用「直譯法」,例如:ощетиниться как ёж-狂怒如刺蝟;但是,假若直譯時可能讓人無法理解,或可能造成誤解,也可使用「意譯法」,例如:божья коровка(上帝的母牛)-好好先生,或者「直譯+意譯法」,例如:биться как рыба об лёд-如魚撞冰,拼命掙扎。
58

台灣高中生英文寫作中連接詞使用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in Compositions by Taiwanese Senior-high-school Students

洪孟芬, Hung, Meng-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在職碩士班 碩士論文提要 論文名稱:台灣高中生英文寫作中連接詞使用之研究 指導教授:尤雪瑛博士 研究生:洪孟芬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高中生在英文寫作中如何使用連接詞,並對學生使用連接詞的誤用現象加以分析,以期了解學生使用連接詞的原則。本研究採用Halliday and Hasan的連接詞分類法,並對中、英文的連接詞加以對比分析,從中發現中英文連接詞的相異及相同點,及可能造成學生混淆的問題。本研究以兩階段驗證假設。第一階段以192篇的學生作文為分析樣本,第二階段以問卷從中發現學生使用連接詞的困難。 本研究採用質的分析方法,分析內容涵蓋:在學生作文中(一) 連接詞的誤用狀況(二)影響學生使用連接詞的因素。 本研究結果如下:學生在使用連接詞時,會受到本身母語的影響,造成某些連接詞的使用錯誤。而中、英語連接詞本身的複雜性,易造成學生的使用困難。 本研究最後提出在英語教學上的建議:在課堂上教導連接詞時,應加強語意方面的探討,並訓練學生正確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 compositions written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Its purpose is to discus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using conjunctions, to discover common errors made by students, to find out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students’ errors, and to provide teachers implications of how to reduce learners’ errors in English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this study, Halliday & Hasan’s taxonomy of English conjunctions and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junctions are provided as the basis. Those potential problems in using English conjunctions for Chinese ESL learners are predicted and tested. There are two stages of verification precedure. The predictions are first verified with a data corpus totaled 192 written text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Bai-ling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Then, a questionnaire is used to reexamine and confirm most of the predic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junction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aiwa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receive certain influence from their first language--Chinese. Consequently, the outcome is regarded as capable of rendering valuable implications for ESL teachers and learners as well as researchers.
59

連接詞對台灣高職生英文閱讀理解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Logical Conjunctions o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李馥光, Lee,Fu k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連接詞對台灣高職生英文閱讀理解的影響,分別從以下兩方面來探討:一、連接詞是否對閱讀理解有幫助?二、那些類的連接詞較簡單?哪些類較困難? 總共有七十五位高職生參與本實驗研究,他們共接受了「有」、「無」連接詞兩種版本的閱讀測驗,以及一個克漏字測驗,所收集的資料更進一步分為高低程度來探討,並加以統計的方式分析。 結果顯示連接詞在英文閱讀理解上的確有正面的影響,然而,高程度組在整篇文章的文意的理解上受益較大,相反地,低程度組則在細節的了解上所獲得的幫助較多,此發現說明了高程度的學生所採取的閱讀方式為「由上往下」,而低程度的學生則採取「由下往上」的方式。本研究也發現了在連接詞本身的理解上,由簡單到困難的順序為:遞增類(additive)、時間類(temporal)、轉折類(adversative)、 因果類(causal),此順序沒有高低程度的不同,表示語言本身句型結構的難易與相對的認知困難度才是決定此順序的關鍵。同時,越簡單的連接詞,如:遞增類,高低程度學生的表現差異越大,而最困難的連接詞:因果類,高低程度學生的表現並無不同。最後,錯誤分析發現了高程度的學生對自己選擇的答案較有自信,而低程度的學生則傾向用遞增類來取代其他類的連接詞。 / This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ogical conjunctions on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It mainly discusses whether logical conjunctions play a facilitating role as well as determines what types of logical relations are more challenging and what types are easier. This study adopted an experimental design. A total of 75 EF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y received two versio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texts with / without logical conjunctions first and then a cloze test.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high and low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effects of conjunctions and the sequence of comprehension difficulty among the four types of relations. Logical conjunctions are facilitating in EF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y are beneficial to the high group in overall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s while they are more helpful to the low grou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higher achievers adopt a more top-down approach in reading whereas lower achievers adopt a more bottom-up approach. As for the sequence of comprehension difficulty, the results revealed an ascending difficulty order: additive, temporal, adversative, and causal conjunctions. The fact that no different order was found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groups suggests that linguistic complexity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difficulty are more likely the causes of this order instead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lso, it is found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becoming widened as the difficulty level is decreasing. For example, the high group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the low group in additive conjunctions, but it performed as poorly as the low group did in causal ones. Finally, error analysis also discovered that higher achievers are more confident and capable in choosing their own answers while lower achievers tend to substitute additive conjunctions for the other ones.
60

歐陽脩詩詞比較研究

秦泉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陽脩集官僚、學者、詩人於一身,身兼政治領袖與文化領袖,又是宋代第一個詩詞兼擅的作家,比較其詩詞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觀察其詩詞關係,更深入了解這位大文豪的精神風貌,也藉此觀察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狀態,有助於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詞的士大夫化和雅化過程。 我們分別從主題、意象、章法和修辭進行比較,發現歐陽脩的詩與詞在主體形象的突出方面有深刻的關聯性,其詩詞有許多重要的共同意象,這個發現不僅使我們更了解歐陽脩多情的性格,也幫助我們更進一步證明北宋前期詩詞互動的現象確實存在,我們也發現歐陽脩在表現方法上有他個人一貫的特殊偏好,如擅用層層深入的結構安排來深化詩詞情感,及在文字風格上同樣呈現平淡意遠的特色。 歐陽脩的詩與詞又有著異趣而互補的現象:詩詞在各類主題的比重及呈現的細膩度和情調不同,詩的意象比較豐富,詞的意象比較細膩,詩開頭取景狀闊,詞則著力描寫細緻而具動感的場景,詞的顏色較詩艷麗等等。歐陽脩詩詞的相異處,體現了詩和詞作為不同文類的體性要求,如何影響及規範作家的創作活動。 歐陽脩對詞雖強調娛樂功能,所以多遣興之作,但在不經意間流露其個人學識襟抱於詞中,提高詞的抒懷價值。他將自己擅長的詩文作法引入詞,也許不像蘇軾是有意識的,但就詞史流變來看,確實是某種回歸,既而影響文人詞的成立。他以政治領袖及文化領袖的身分喜愛創作小詞,並提高詞的格調,讓文人作詞的束縛減少,影響所及使更多有才華的讀書人投入詞的行列,他帶動文人作詞的風氣,文人將學識修養寫入詞中使詞雅化,形成與柳永為代表的俗詞格調絕然不同的文人詞,後來蘇軾對詞的革新成果豐富,不得不追溯到歐陽脩的開創傳承之功。

Page generated in 0.02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