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
  • 25
  • 5
  • 1
  • Tagged with
  • 31
  • 31
  • 18
  • 10
  • 10
  • 8
  • 8
  • 8
  • 8
  • 8
  • 8
  • 7
  • 7
  • 7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WTO協定間法律適用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overlaps between provisions in WTO agreements

張南薰, Chang,Nan 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於WTO協定間條文與條文間之適用關係,依據小組所建立的原則,即基於WTO協定係屬一體承諾之性質,WTO協定下之義務應屬累積的義務,會員在任何時點均應遵守所有的義務,除非有形式上的衝突存在。然而,整個WTO協定包括了馬爾喀什建立WTO協定、商品貿易多邊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智財權等不同部門的協定,到決議文、瞭解書等,有多達六十多種不同的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是在不同時期及不同背景下,經由不同的談判者所協商而成,而談判者在談判當時,對於各項法律文件間之關係未必有所認知並進一步地為適當的安排,因此未預見的重複、漏洞或衝突,即有可能產生。對於WTO協定條文間錯綜複雜的關係,WTO實務在若干案件中雖有所著墨,但對於何時應屬累積適用及何時構成法律衝突而具有排除適用之效果,並無一致性的判斷標準存在,因此本文即希望透過將WTO協定間法律適用關係之類型化,進而歸納出應屬累積適用關係及排除適用關係的條文,並尋求體系化及一致性的的判斷標準。 / Because of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s brought about a 'single WTO package' at a very late stage of the negotiations, the WTO system itself has not clearly regulated the issue of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visions in GATT 1994 and other Annex 1A Agreements or provisions in different Agreements. The only linkages set out in WTO law are one general rule of prevalence, in case of conflict (the General Interpretative Note to Annex 1A) and several cross-references in individual Agreements. The authors submit that panels and the Appellate Body have so far identified fou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visions of the WTO Agreements, 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conflict, express derogation, confirming, and complementarity. These relationships have different legal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visions concerned. Although it is not excluded that over time mor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will be identified and developed, it is useful to take stock of the case law setting out the possible linkages. While not purporting to be exhaustive, the present work is an attempt to analyze the cases that appear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for clarifying th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12

中國救樓政策之研究 / China real estate policy under financial crisis

彭千瑛, Peng, Qian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的價格持續飆漲,造成房價收入比差距日漸拉大。這讓以中低收入為主體的中國,大部分的人民負擔不起高額的房價。有許多原因推升了房地產價格,除了國內外游資外,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都是高房價的幕後推手,造成了房地產供需結構嚴重的不平衡,這是政府極需解決的大難題。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產生大幅度的波動,在此震盪下,政府正好有了為房地產市場重新整頓的契機,因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救樓政策。 本文第一部分先介紹房地產市場的概念及作用,再來簡單回顧與房地產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存的主要問題。而最後一部分是研究中國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所推出的四兆擴大內需新政,其中主要焦點是針對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部分,目的是希望透過檢視政府出台的救樓政策,剖析對房地產業的影響,並探討政策落實執行的問題,最後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
13

臺灣地區壽險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適用勞基法相關問題之分析

謝憲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七十六年我國對美開放壽險市場,並且取消國內壽險公司設立限制,保險市場正式走向自由化及國際化,由於壽險公司以出售人身保險為主,而人身保險之產品隨著顧客的需求而產生。因而,如何瞭解顧客之需要,及提升人員專業知識以為消費者做妥善之規劃,是壽險業者在面對國際化及自由化之餘所必須體認的。 壽險業是屬於專業人力及勞力密集之行業;由於壽險公司是以出售保險契約為主,而保險契約具有認知不對等、保險交易代價不對等、保險交易議價能力不對等之特質,因此壽險業是具有專門性、特殊性及公共性的服務業。舉凡核保、銷售、理賠、投資……等均需相當專業的人才。除此之外,業務的拓展更必須靠大量的人力來運作,面對如此龐大之人力,大多數的壽險業者均將人力資源運用之良窳視為營運成敗之關鍵因素。 在市場開放之後,由於壽險業者間競爭增加,以及社會結構的改變及社會變遷之影響,使得大眾對於保險產品有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壽險業者為擴大其發展空間,必須提升服務之品質及經營之效率,這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及適切的人力資源運用有密切的關係。 在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正式將壽險業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內,壽險業這個性質特殊的行業如何面對與調整公司的經營方針,在壽險業納入勞基法的規範之內,對於原本壽險業的人力資源運用產生許多的衝擊,在過去壽險業的人力資源運用管理上偏向於內勤人員為主要,然而對於外勤人員而言,宛如在是屬於另一個制度下的人。今日,壽險業納入勞基法的規範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對壽險公司而言,可以有一個重新檢討經營政策的機會及重新整理外勤業務員的管理制度,將外勤業務員納入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對於壽險公司不啻為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 本研究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及勞基法適用上的相關問題提出筆者的建議,對於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是依照管理活動的分類包括有規劃、任用及控制三方面提出。至於勞基法適用上則以業務員身份認定、工資問題、工時問題、退休及資遣問題及職業災害認定等問題以政府、企業以及業務員三個方面提出。 整體而言,壽險業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內之後,對於壽險公司的體質有做一次改良的機會,只是在納入之前,是否應先審視勞基法是否真的合適於個人服務為導向的壽險業?在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下,勞資雙方皆可以盡情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但如果在一個不甚合理的規則下,雙方各唱各的調,難以取得共鳴的點,這樣的遊戲規則又有何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 第三節 研究內容………………………………………………………..2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2 第五節 研究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力資源之規畫…………………………………………………5 第二節 人力資源之任用……………………………………………….17 第三節 人力資源之績效評估………………………………………….28 第三章 壽險業的產業分析 第一節 保險的定義…………………………………………………….34 第二節 壽險業的產業分析…………………………………………….38 第三節 壽險業的經營分析…………………………………………….45 第四節 壽險業的人力結構分析……………………………………….61 第四章 壽險業人力資源運用的相關勞動問題 第一節 業務員身份認定……………………………………………….66 第二節 勞基法適用上的相關問題..………………………………….75 第五章 個案公司分析 第一節 個案(一)……………………………………………………...85 第二節 個案(二)……………………………………………………...89 第三節 個案(三)……………………………………………………...93 第四節 個案(四)……………………………………………………….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1 第二節 建議…………………………………………………………..108 參考書目…………………………………………………….116 附錄………………………………………………………….120
14

提前適用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五號之上市櫃公司特性與盈餘管理之研究

黃建勳, Huang,Chien-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2004年7月發佈財務會計準則第35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並對會計年度結束日在2005年12月31日(含)以後之財務報表適用之,但得提前適用。35號公報規定企業資產發生減損時,須對資產認列減損損失,以反映企業資產之真實價值。然而,資產減損之認列可能對企業之會計盈餘、資產之帳面價值造成衝擊,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係找出提前適用35號公報公司其公司特性,藉此瞭解其提前採用之動機與目的,並且檢視提前適用35號公報之公司是否同時進行盈餘管理之行為。 實證結果顯示:(1)提前適用35號公報公司,其公司特性為有著較低之負債比率、資產報酬率與股利支付率,且公司規模較大。此外,過去年度之公司特性並非影響公司是否提前適用35號公報之決定因素。(2) 提前適用35號公報公司確實有從事使淨利下降之盈餘管理之行為。 / In July 2004,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n Taiwan issued Statement No.35,“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This accounting standard was effective for financial year ending after December 31, 2005, with early application encouraged. To reflect the true value of assets statement No.35 requires firm should recognize assets impairment loss when assets have impaired. However, assets impairment recognized may impact a firm’s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book value of long-term assets of the fir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ain firm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adop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weather early adopters have earning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 firms that early adopting statement No.35 are those with lower debt to asset ratio, return on asset ratio, dividend payout ratio and which are small sized. Besides, firm’s characteristics in past years are not determinant of early adop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2) Early adopter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indeed use earnings management to lower the net income.
15

工作時間基準除外之適用-論我國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

劉夢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勞動基準法自民國73年公佈施行後,於民國85年通過第一次修正,其中對於工作時間規制作了相當的調整,而其中最具突破性者應屬該法第84條之1,該法係針對工時基準除外適用的規定,即可不受相關工作時間規制之限,得排除同法第30條、第32條、第36條、第37條及第49條規定之限制,將契約約定之工時內容交由勞資雙方議定,而內容之核備准否則由當地主管機關權責。 該法第84條之1施行於今,隨著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及多元化,歷經10餘年的考驗後,期間所核定之工作者已達60餘類,就其所核定者予以分析可知多屬從事服務業之工作者,然就其核定原則、如何約定、核備標準等,應如何拿捏其分際,卻無法從該條文或相關官方文獻中探知。 企業為因應競爭環境的需求,傳統的工時制度的確已不符現實的需要,致使該項條文於今越趨受重視。然該條文是否能切實符合各行業內具特殊性質工作之需求,以達「彈性」之效,為檢視並檢討該制之成效,故筆者先藉由國際勞工組織、歐洲聯盟、德國、日本及美國等深具指標性的組織及法制先進之國就「工時基準除外適用」之制,作為其比較、分類之依據,再就我國於該制中的各程序步驟、適用原則、效力及影響逐一深入解析,並提出檢討及建議。
16

涉外侵權行為準據法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laws of tort for foreign civil matters

陳詩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涉外侵權行為準據法之選法,係依侵權行為地、法庭地、侵權行為地及法庭地併用來決定。以侵權行為地來選法,係指以行為事實發生地法來決定該侵權行為之成立及效力。適用行為地法的優點,是其結果對於判決結果可預測其可能性,避免法庭的選擇及法律的適用有一致性;缺點是侵權行為地常與當事人無實質上牽連關係,做為裁判當事人權利義務之準據法,不足以保護當事人權利。把所有侵權行為類型,一律以事實發生地法為準據法恐有不妥。例如製造者責任、名譽或信用的侵害、不正競爭等等侵權類型,應選擇與該類型侵權行為特徵相應的法律為準據法較為妥適。 美國於1960年代以後多已不再採行為地法,取而代之的是最重要牽連關係理論。法院選擇某一法律關係的準據法時,要綜合分析與該法律關係有關的各種因素,從質與量的角度將主客觀連結因素進行權衡,尋找或確定那一國家或法域與案件之事實和當事人有最重要牽連關係。最重要牽連關係理論優點在於選法規則具彈性、法制正規化;而缺點在於最重要關係標準過於抽象,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選擇法律若無一定的判斷標準,易流於形式及恣意。 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現行條文第九條就因侵權行為而生之債,原則上採侵權行為地法。有關涉外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我國法律及侵權行為地法均認為構成侵權行為者,不論行為地或結果發生地其一發生在我國,始得適用我國法律為請求損害賠償。惟採侵權行為地法,有時會發生不合理之結果。因此,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修正草案爰參考奧地利國際私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德國民法施行法第四十一條等立法例之精神,酌採最重要牽連關係理論,於但書規定另有關係最切之法律者,依該法律,以濟其窮。 我國的學者將分別適用法律(dépeçage)譯成「法律適用之分割方法」,美國學者認為就各個議題分別探討的選法分析方式對於解決現代的複雜法律訴訟具有重要性。分別適用法律制度的目的在於法律產生真衝突的情況下,分析出各個不同的特定議題,並適用有真正利益的法域法律。美國聯邦法院未曾使用過分別適用法律,各州的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對於分別適用法律亦僅止於解釋何謂分別適用法律而已。分別適用法律恐會導致不符法律目的,然部分學者仍認為考量相關州的政策、保護正當的期待利益、特定法律領域的基本政策、結果的確定性、可預測性及統一性及適用法律便宜性等,似可採分別適用法律來解決法律之適用。我國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38號及96年度台上字第1804號判決,擬嘗試跳脫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參考外國分別適用法律的(dépeçage)的法律制度,以突破傳統的準據法選法理論。 我國的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修正討論中,並沒有提到分別適用法律的問題。修正草案在有關消滅時效部分的議題,將分別適用法律特別提出討論,嘗試著要獨立規定準據法選擇的方式。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修正條文草案第35條規定,請求權之消滅時效,依該請求權所由發生之法律關係所應適用之法律。其理由在於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因各國關於其法律效果之規定不同,國際私法上有認定其為實體問題者,亦有以之為程序問題者。消滅時效規定於我國實體法,因此認定其為實體問題。由於消滅時效係針對特定之請求權而發生,而請求權又為法律關係效力之一部分,故應依其請求權所由發生之法律關係定其準據法。 立法者若認為消滅時效的問題有獨立認定準據法的必要性,應採用分別適用法律的方法,在各種法律關係中抽離出來,獨立認定其應適用的準據法為宜。在廣泛承認分別適用法律制度之前,我國或許可以考慮對於涉外侵權行為分為責任的成立及損害賠償的部分,分別規定應適用的準據法;前者依照我國原本的準據法選擇方式,後者之損害賠償認定的方式,則依照受害人常居所地或是本國法為標準。 / The law of selecting of the traditional tort applicable law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and use the dec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spot of tort, spot of court, spot of tort and court. Selected the law by the tort, it is to determine establishment and effect of this tort by behavioral spot law of fact. Person who covered by behavior advantage of law, it is result that can predict possibility of the judgment, avoid the suitable to apply having consistency of choice and law of the court. The shortcoming is that the tort has not often involved the relation with the party in fact, as the applicable laws of party'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judgment, it is non- enough to protect party's right. All tort types, it is probably improper to regard spot law of the fact as the applicable law without exception. Manufacturer responsibility, reputation or infringement, person who compete for type of infringing of credit, it is comparatively proper for applicable law to choose the law of the tort with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with this type. It no longer adopted behavior law already after 1960 in U.S, the substitute is most important to involve relation theory. When the court chooses the applicable law of a certain legal relation, various factors of want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be related to this legal relation, will link the factor to weigh subj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in term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will look for or confirm the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 of involving in the facts and parties of that land of country or legal field and case. Involve and concern theory advantage lying in selecting the regulation to be elastic, legal system regularization the most importantly. And the shortcoming lies in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 standard is too abstract, the judge, while hearing a case, if do not have certain judging standard to choose law, it is apt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and wilfulness. The civil law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in our country is covered by article 9 of current clause and its debt cause of tort, adopt the law of tort spot in principle. About th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of tort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the person who forms tort for our country's law and tort, whether no matter the behavior or consequence one in the spot happens in our country, can begin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law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ask for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Only person who adopt the law of tort, the unreasonable result takes place sometimes. So,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civil law suitable to apply law revision draft consult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Austrian, 48th item 1, Germany civil law, article 41 legislative spirit of example, and adopt the relation theory, the persons who stipulate the law cut in the proviso most that there are relations besides the most importantly, depend on this law,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flict. Will the scholar of our country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difference (dépeçage) translate into ' the method of cutting apart that the law is applicable to ', what the American scholar is thought each topic to probe into separately selects law to analyze the way has importance in solving the modern complicated lawsuit. Differentiate applicable law of system produce situation that analyze each different particular conflict topics, is applicable to the law with real interests. American federal court has not used the differentiate the applicable law, the appellate court of every state and the Supreme Court also only explaining what it is mean. Differentiating the applicable law will probably result in not according with the legal purpose, but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consider the policies of the relevant states, it suit to protect the proper expectation interests, basic policy, determinacy of the result, predictability, unity and applicable law in the particular legal field, can adopt, differentiate applicable law solve to suitable to apply law. The judgment of No. 1804 and No. 1838 of the Supreme Judicial Court of our country, is adjudicated on the platform try to take off our country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civil law suitable to apply law, consult foreign country differentiate the applicable law (dépeçage), for being which break through traditional select law theory. The amendments of Law Gov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to Civil Matter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of our country has not referr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difference. The draft is in the topic about the fulfillment of prescription, will differentiate the applicable law and especially propose discussing, the attempt should stipulate the way in which the applicable law choose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35th regulation of clause draft of law's revision, ask for the fulfillment of prescription of right, in accordance with asking for the law that right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by the legal relation happening. Its reason lies in asking for the fulfillment of prescription of right, because various countries are about stipulat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legal results, assert it is entity's question. There are persons who regards it as procedure question on th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The fulfillment of prescription and stipulate in the substantive law of our country, so assert it is entity's question. The fulfillment of prescription takes place to particular request, and a part of legal relation, so should be made its applicable law by the legal relation of request. If legislators think the question of eliminating prescription assert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ble law independently, should adopt the way of differentiating the applicable law, release in various legal relations before coming out, assert the applicable law that it should be applicable independently. Before acknowledging differentiating the system of applicable law extensively, perhaps our country can consider that is divided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ponsibility and part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the tort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should part regulation applicable law, the former choose the way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original applicable law, the way asserted in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of the latter, often the spot of dwelling or this national law is a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victim.
17

制度派理論による会計制度の形成と変遷過程の分析-企業会計制度と税務会計制度を中心に-

姜, 周亨 24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甲第19257号 / 経博第522号 / 新制||経||274(附属図書館) / 32259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藤井 秀樹, 教授 徳賀 芳弘, 教授 澤邉 紀生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8

以男女平等角度論國際婚姻法之修正

張沐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六○年後,世界各國紛紛針制定或修正既有國際私法之內容,國際私法的理論發展蓬勃,相形之下,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於民國四十二年制定後,迄今從未修正,在內容上頗與世界潮流、國際條約相背離。從而我國學者紛紛對之提出應予以修正之建議,至於本論文則選擇國際婚姻法中違反男女平等原則之部分,加以討論,並提出修正建議。 以下則簡述本論文各章之內容: 本論文之第二章,首先約略介紹西方及我國男女之間的地位,由此一介紹可知,自古迄今,女性長期處於一受歧視及不平等待遇的地位,然而,追求男女平等之腳步,從未停歇。特別是男性與女性無論是在身體或生理,在外觀上雖有明顯的不同,然而在近代法思想中,男女間的平等即為正義之實現的觀點,更激勵女性追求自我地位提昇的信心。 至於男女之間何以必須平等,其法理基礎為何,學者間或有自人類共通性出發,認為人之個性,不問其為自然的或是社會的性格,均因人而異,但從男女均屬於「人」之觀點而言,即具有共通性,男女既同為人類之一份子,就應不分性別一律擁有永恆及本質之人性及其為人之尊嚴,因此,基於此共通性,男女應為平等;亦有從社會需要之角度出發,認為男女平等之根據應建立在社會需要之上,亦即,女性也為組成人類社會不可或缺之構成員,在促進全人類幸福的同時,也應顧慮女性之幸福,男女不平等之狀態易引起社會罪行(如夫之暴行),為阻止此罪行之發生,基於社會之需要,男女應平等。而人類共通性說尚可分為:1、能力平等說;2、綜合能力平等說;3、社會慾望平等說;4、永久的人類平等說。至於社會需要說則可分為:1、社會任務平等說;2、社會罪行救濟平等說;3、宗教平等說;4、自然科學的法則平等說;5、自然法之平等說;6、近代法的平等說;7、民主主義之平等說。 惟男女平等之根據,應從人類共通性與社會需要性兩方面求之,換言之,男女應為平等,除自人類之共通性說明外,尚須從人類社會需要之觀點予以說明,因為男女間縱有事實上之差異,仍可要求待遇上之平等,男女平等之意義,並非指兩性間之全面平等,而是指男女間某一面之平等也。是以,所謂的男女平等,乃是在男女能力事實上平等之部分,使其在社會待遇及社會關係上予以平等;而生來無法平等之部分,則應另予不同之社會待遇及社會關係,始合於正義之要求。至於男女必須平等的理由,乃是因為男女各個人均為有其自我目的之尊嚴存在,此個人為自我目的之生存,為發展人類社會全體幸福的必要,加上以男女同屬人類及在能力、慾望上具有共通性之觀點,故男女必須平等。因此,男女平等之觀念,不在於男女自然事實之平等,而在於社會上之平等,非全面性之平等,而係限定範圍內之平等,同時,男女平等,並非係事實,而係基於規範所要求,為一種理想,至少係人類社會所努力之永恆目標。 本此,二十世紀後,平等之概念由注重形式平等,轉而注重實質平等,對於經濟上、生理上、心理上之弱者,給予保護,使之能與常人齊,此為人民公權的重要演變,亦為近代憲法與現代憲法間的重要區別,至於我國憲法第七條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及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六項規定:「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再再揭示男女間實質平等的要求。至於應如何判斷是否違反男女平等原則,大法官解釋第三百六十五號之解釋理由書中所提出之標準為:「因性別而為之差別規定僅於特殊例外之情形,方為憲法之所許,而此種特殊例外之情形,必須基於男女生理上之差異或因此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上之不同,始足相當。」以上在第三章中有所說明。 第三章的另一重點為男女平等原則在國際私法上的實踐,由於準據法之指定,乃是就一般、抽象之法律關係決定其應適用之法律,與實質法係決定具體、個別之權利義務關係,有所不同,從而應如何實踐男女平等原則,即成問題,對此,本論文首先介紹德國學說之演進。 德國於一九四九年制定的基本法中,在第三條第二項明定男女平等之原則,並規定抵觸男女平等要求之條文,自一九五三年四月一日以後,失其效力,從而一九八六年修正前之德國民法施行法中,夫之本國法的規定,是否違反基本法之要求,而有修正之必要,即引發爭議。當時,多數學者及實務見解認為,夫之本國法主義並無違反兩性平等原則,理由在於男女平等原則所要求者,乃男女的實質平等,而非指形式平等,至於國際私法僅只不過是對於個別法律關係,指示應依何種法律秩序的法律,是以,於具體的情形下,與男女間是否符合實質平等,並無直接關係。並且,優先適用夫之本國法的結果,未必將對夫有利,而對妻不利,因若夫之本國法的規定,較妻之本國法的規定有利時,則在適用結果上,對妻而言,其將可得到較自身本國法有利之結果。從而,究竟對哪個當事人有利或不利,必須依具體被適用之準據法的內容定之,其內容並無法預見。此外,因不存在較夫之本國法為佳的立法方式,是以,國際私法上採行夫之本國法的規定,並不違反男女平等之原則。 惟採違憲說者認為,在婚姻及親子關係中,選擇夫妻中之一方的本國法作為準據法,決非一純粹而技術性,對當事人而言不具重要性者。理由如下:在以特定人的屬人法為優先的決定上,與其法律之具體內容無涉,由以下三個觀點,此一決定乃是有利於該當事人:一、人對於國籍或常居所之變更有著某種程度的自由,故可選擇其屬人法。二、相對於其他法律秩序言,無論是誰,均會對其固有之屬人法感到較為適合自己。三、一般而言,人對其固有之屬人法多認為理所當然,易言之,乃較為了解,於行動上或多或少以之為基準,從而在連結點之選擇上,男女平等並非不值得考量者。況且,若不肯定基本法所定之平等原則得於國際私法上直接適用,則將會導致實質法的正義與國際私法的正義產生根本上相違的結果,所謂父的優先,於實質法上為「實質法之家長地位」,於國際私法上則為「父之本國法之抵觸規則的適用(即使此一適用乃是對其不利)」。即基本法所要求之男女平等,並無排除抵觸規則之意思,而是追求實質法上與抵觸規則上的平等。是以,國際私法中夫之本國法的規定,有違男女平等原則,而應予修正之。 自一九八○年代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數次認定國際私法中優先適用父或夫之本國法之規定,係違反基本法所明定之男女平等原則,而德國於一九八六年時修正其民法施行法,廢除夫之本國法的規定,而改採符合兩性平等之新立法方式。 至於日本就國際私法中夫之本國法主義是否有違男女平等原則的問題,係由學者溜池良夫首先加以提出,其認為男女平等原則所要求者為男女間之實質平等,故在實體法領域及抵觸法領域中,均須符合此一要求。蓋憲法中實質平等之要求,在實質法領域乃是追求在具體、個別的權利義務上的平等;而在抵觸法領域則是就一般、抽象的法律關係決定其準據法時,必須符合平等之要求,從而在準據法的決定上,應自具體個案中所適用之實質法的內容中抽離,且須排除使兩性之間的任何一方獲得實質上有利的情形,方能達到抵觸法之平等。是以,國際私法上夫之本國法的採用,實有違憲法上男女平等原則,而有修正之必要,故日本則於一九八九年通過法例之修正,刪除夫之本國法的規定,而改採符合兩性平等之新立法方式。 而我國學者對此一問題,或有以國籍觀點出發,認為夫之本國法較妻之本國法的優先適用,對妻並不公平;抑或有以衝突正義與實體正義的觀點出發,論述夫之本國法的不妥之處,在結論上,學者均認為夫之本國法主義有修正之必要。對此,本文以為,誠如學者所說,優先適用夫之本國法的結果,究竟對夫或妻有利或不利,須端賴實質法上的規定,無法在準據法指定的階段事先預知,但是在抵觸法上適用個人之屬人法,在種種意義上,仍對本人較為有利,而對他方的當事人較為不利,此點在採行夫之本國法主義並採變更主義時最為明顯,因夫得以其意志而任意變更國籍,選擇對其保護最有利之國家,進而影響夫妻間婚姻關係之準據法,而侵害妻之利益。是以,在婚姻關係係以夫妻為共同生活體的架構下,國際私法上授與夫之本國法優先的地位,乃是承認家父長制之國內實質法投影至國際私法上,即便在實質法上係符合男女平等,但此一使一方國籍優先於他方的立法方式,於現今追求男女平等的社會上,仍無從合理化其存在。並且,男女平等所要求者為男女間之實質平等,而所謂實質平等,乃要求立法者在立法上若以性別為差別規定,必須是基於男女生理上之差異或因此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上之不同,方可為之,而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準據法的指定上,以性別為區分,使夫之本國法優先的規定,斷難認為係符合所謂基於男女生理上之差異或因此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上之不同的要求,是以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中夫之本國法的規定,實有檢討、修正之必要。 又由於國際私法上夫之本國法主義的採用,有背於男女平等之要求,從而應如何修正此一規定,使之符合兩性平等,成為國際私法之學者研究之重心。經多方討論後,最後發展出階段連結之方式及擴大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適用範圍,使之得以適用於身分關係上的兩大概念。在階段連結上,由Rivière、Lewandowski、Tarwid三案所建立之Rivière-Lewandowski-Tarwid基準認為,就婚姻而生之法律關係,於 一、夫妻有共同國籍時,依其共同本國法。 二、無共同國籍時,依其共同住所地法。 三、無共同國籍亦無共同住所時,依法庭地法。 而學者Kegel則認為婚姻身分上效力準據法之指定,應依以下六個階段定之: 一、夫妻之共同本國法。 二、夫妻婚姻關係存續中之最後共同本國法,但以配偶之一方仍為該國國民為限。 三、依夫妻之共同常居所地法。 四、夫妻婚姻關係存續中之最後共同常居所地法,但以配偶之一方仍居住在該地為限。 五、夫妻之共同居所地法。 六、夫妻婚姻存續中之最後共同居所地法。 而此二基準成為各國在制定或修正國際私法時的重要參考,故本文在其後討論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十二條至第十五條之修正時,亦有參考此二基準,而提出修正建議。 至於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得以適用於婚姻關係上,多見於夫妻財產制準據法的選擇,因夫妻財產制本身即具有財產性質,本於尊重當事人得以其自由意思處分其財產的概念,故多數國家的立法上,允許於符合一定要件下,當事人得以合意選擇其準據法。 以上為第三章之內容。 自第四章起至第六章,本文依序介紹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中,關於婚姻之身分上效力、財產上效力,及離婚之原因與效力之準據法,以及奧、瑞、德、日等國之條文規定,並以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修正草案之內容為準,討論應如何修正婚姻之身分上效力、財產上效力,及離婚之原因與效力準據法中之夫之本國法主義。 由於夫之本國法主義有違男女平等,而為修正此一問題所發展出之階段連接方式,係將夫妻視為一婚姻的共同體,以夫妻間之共同法律作為連繫因素,例如共同國籍、共同住所、共同常居所……等。至於其理由為,在婚姻制度下,夫與妻並非一個個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組成一不可分的婚姻生活體,從而在衡量婚姻關係的準據法時,不得僅以夫妻個人之屬人法為考量,而必須依從兩人所共同之單一準據法,而此一方式係符合兩性平等之要求,且不至於產生夫妻之間何者優先的不公平現象,故本文亦從之。是以在婚姻之身分上效力之準據法,建議為如下之修正: 婚姻之效力,依夫妻共同之本國法;無共同之本國法者,依共同常居所地法;無共同之常居所地法者,依其他與夫妻婚姻生活關係最密切之地的法律。 之所以在第一階段採行夫妻之共同本國法而非共同之住所地為婚姻身分上效力之準據法,主要理由有三,一為參考大陸法系各國之立法例及國際私法公約之內容,多以共同本國法為第一階段所應適用之法律;二為以作為一連繫因素的觀點而言,國籍具有之高度固定性的優點,實難予以抹滅,蓋一般而言,國籍之變更較住所困難,在避免當事人規避法律適用的觀點言,以國籍作為連繫因素較妥,特別是在具有強行性質的身分關係事項上。並且,因國籍之有無,在認定較為方便,不似住所之有無,須探求當事人主觀之意思,以國籍為身分關係之連繫因素,較為明確;三為因婚姻之身分效力係結婚後立刻發生,且對夫妻雙方影響極深,對當事人而言,法律關係之盡早確定,著實重要,而國籍的固定性與明確性,正符合當事人之要求。若以住所地法作為身分效力之準據法,因住所會因當事人之意思而變動,導致身分效力須適用新的法律,使婚姻之法律關係陷於不確定之狀態,比較二者,應採本國法主義為佳。 又本條文並不採德、奧之立法例,於第二階段以最後共同本國法為婚姻身分上效力之準據法,而是採日本之立法方式,主要理由為,採取最後共同本國法、最後共同住所地法或最後共同常居所地法之規定,將使準據法之指定過於複雜。再者,國籍之變動並非易事,可使配偶之一方藉由變動其國籍而影響他方配偶權利的情形大幅降低。並且,準據法之指定在於尋求一與當事人關係最為密切的法律,就變更國籍之配偶言,應可認為其已不願受舊法律秩序的拘束,若在準據法指定上仍要求須依最後之共同本國法,對變更國籍之一方而言,其利益與正當權利之保護,實有不周。基於以上觀點,本文認為在立法上無須以最後共同之連繫因素作為身分效力之準據法。 在第二階段上,本文認為應以共同常居所地法作為婚姻身分上效力應適用之法律,因常居所能客觀的反應當事人與某處社會之結合,使連繫因素的運用上,更為個別化、柔軟化及彈性化,以其作為屬人法之連繫因素,可獲得個別之妥當性。且常居所為一事實概念,在認定上,以當事人持續在某地居住一段期間為已足,不以當事人視其為常居所之主觀意思為必要,此一無須探究當事人主觀意思之優點,較以住所地法為連繫因素為佳。 而第三階段上,本文認為應以與夫妻關係最密切之法律作為準據法,而非適用法庭地法,以避免招致「一有疑問,即依法庭地法之思想」的批評。 最後,就婚姻身分上效力準據法是否允許當事人以合意之方式選擇其準據法,本文採否定之態度,因在實質法上認為身分關係具強行性質,不容許當事人隨意選擇,若身分效力準據法之指定上卻允許當事人以合意方式選擇其應適用之法律,實難自圓其說,並且參考各國之立法例,採肯定見解者少之又少,基於以上兩點,本文以為應採否定見解,並不允許當事人以合意方式選擇其身分效力之準據法。 而關於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與婚姻之身分上效力之準據法同,採階段連接之方式,以共同本國法、共同常居所地法、及與夫妻關係最密切之法的順序,為應適用法律之順序。但與婚姻身分上效力之準據法不同的是,係允許當事人得以合意之方式,選擇一方之本國法或常居所地法,為其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而此一準據法之選擇,應以書面為之。又為保護與夫妻交易之第三人,並規定夫妻財產制適用外國法者,除於中華民國登記者外,關於在中華民國所為有關夫妻財產之法律行為,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而此一不得對抗之行為,依中華民國法律。 允許當事人得以合意選擇其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的主要理由為:一、夫妻財產制雖為因婚姻而生的效力之一,但其具有財產法之性質,基於當事人有自由形成其財產關係之權利,應允許當事人得以合意選擇其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二、以客觀之基準所決定之準據法,對婚姻關係而言,未必是最為密切之法律,而當事人對於何法律與其關係最為密切,知之最深,從而允許當事人合意選擇其準據法。此外,於階段連結之最後一階,若是以與當事人最密切關連之法,作為應適用之法律時,就何方為最密切關連之法,在實際判斷上並非容易,倘允許當事人選擇其準據法,則可避免最密切關連之法適用的可能性,以達法院判決之一致。三、就夫妻財產制應採變更主義或不變更主義,學說上迭有爭論,在各國立法上亦各有擅場,若本於尊重當事人之意思,在立法上允許其以合意選擇應適用之法律時,則可克服變更主義與不變更主義之缺點。四、由於英美法系之各國就夫妻財產制準據法的選擇,係採取容許之態度,倘若大陸法系之國家亦能同意夫妻得以選擇其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則就夫妻財產事件,將可達到國際判決同一之目標。五、一九七八年海牙關於夫妻財產制準據法公約及大陸法系之各國多承認當事人得就其夫妻財產準據法加以選擇,是以,應肯認夫妻得選擇其財產制之準據法。 又關於當事人法選擇之對象,基於立法政策與考量因素……等之不同,各國在立法上亦不盡相同,然其共同點則為,限於與夫妻間具相關連性之法秩序,方得作為夫妻選擇其財產制之準據法的對象。此點,本文亦與贊同,從而當事人法選擇之對象,應採量的限制,限於夫妻一方之本國法或住所地法。 此外,因現行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對於與夫妻交易之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未設任何規定,從而對第三人而言,其必須先知悉夫妻結婚時夫之本國法為何,再瞭解該國法律關於夫妻財產制之實質法內容,方能充分保護自己的權益,然而,此等調查義務對第三人而言,實過於繁重且不可能,故參考一九七八年海牙關於夫妻財產制準據法公約第九條、德國民法施行法第十六條及日本法例第十五條……等國之規定,而設保護第三人之條文。於夫妻財產制適用外國法者,除於中華民國登記者外,關於在中華民國所為有關夫妻財產之法律行為,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而此一不得對抗之行為,應依中華民國法律處理之。 最後,關於離婚之原因與效力之準據法的指定,亦應以夫妻共同之本國法,共同之常居所地法,與夫妻婚姻生活關係最切之法的順序為之。需注意的是,大陸法系之各國基於離婚自由之目的,於離婚準據法上,多設有特別規定,以便於當事人得於婚姻已發生破綻時,終止婚姻關係,避免加深當事人與其家屬之痛苦,是以修正草案中,定有內國人條項,規定夫妻之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且在中華民國有住所者,就離婚之準據法,應適用中華民國法律。 惟本文並不認為有設此特別規定之必要,因蓋對於具我國國籍且於我國設有住所之配偶言,我國法或許與之關係最為密切,但對他方配偶言,則未必如此,故遽以我國法作為離婚之準據法,對他方配偶利益與正當期待之保護,實有不足。並且,此一內國法優先適用之規定,實違反國際私法上內外國法平等之基本理念。再者,日本學者針對法例第十七條但書之規定,多有批評,我國參考此一立法方式,並非妥當。從而本文以為,雖各國基於離婚自由之目的,設有許多離婚之特別規定,但基於目前禁止離婚之國家為數不多,且避免跛行婚發生,及內外國法律平等理念之要求……等理由,本文以為並無設置離婚特別規定之必要。況且,倘若適用外國法之結果導致當事人無法離婚或離婚條件過於嚴苛而有違我國公序良俗時,尚可依公序良俗條款排除外國法之適用,故草案第五十三條第二項,應刪除之。 綜上,本論文建議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十二條至第十五條,應為以下之修正: (婚姻之身分上效力準據法) 婚姻之效力,依夫妻共同之本國法;無共同之本國法者,依共同常居所地法;無共同之常居所地法者,依其他與夫妻婚姻生活關係最密切之地的法律。 (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 夫妻財產制,準用前條之規定。但夫妻得合意選擇夫妻一方之本國法或常居所地法,為其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 (合意選擇準據法之方式) 夫妻合意選擇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時,應以書面為之。 (第三人保護) 夫妻財產制適用外國法者,除於中華民國登記者外,關於在中華民國所為有關夫妻財產之法律行為,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前項不得對抗之行為,依中華民國法律。 (離婚準據法) 離婚及其效力,依夫妻共同之本國法;其國籍不同者,依共同之常居所地法;無共同之常居所時,依其他與夫妻婚姻生活關係最切之國之法。
19

論有價證券處分行為之準據法

伍偉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律衝突係國際私法之主要研究對象,凡涉外法律關係所應適用之法律,必與兩個以上之國家法律發生牽連,究應適用何國法律以為解決,此乃國際私法所欲研究之課題,因此,尋求妥適之準據法,應為國際私法學研究重心之一。而不同之法律關係,例如:結婚之方式、夫妻財產、監護、遺囑、侵權行為、契約等等,在尋求連結因素(Connecting Factors, Points of Contact)之際,均有其各自考量,或與主體(Subject)有關,或與客體(Object)有關,或與行為(Action)有關,或與當事人之意思有關。 就有價證券處分行為之準據法而言,因跨國金融業務之蓬勃發展、有價證券之無實體化發行、集中保管及帳簿劃撥交易之普及運用,或有價證券之實體權利證書由集中保管機構統一保管,交易時不必實際移轉有價證券權利證書之實體,甚至發行人發行有價證券,並不發行實體證書,有價證券係直接在網際網路上,以虛擬之數字交易,直至有價證券賣出變現,並且投資人至金融機構或提款機提領現金之那一刻,該財產始轉變為有形之實體鈔票,此致傳統與「客體」及「行為」有關之「物之所在地」或「權利成立地」連結因素,面臨空前挑戰,從而在國際金融需求下,不得不有所調整,以尋求更為妥適之準據法。本論文即在說明有價證券處分行為之傳統準據法為何?其有何缺失?在現代有價證券之交易架構下,哪些有價證券不宜再適用傳統之準據法,而宜採取如何之新準據法? 本論文於第一章敘述所欲解決之問題、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後,即依下列順序鋪陳分析,以求獲致研究成果。 本論文之第二章,擬先敘述有價證券處分行為之傳統準據法,包括有價證券之概念、處分行為之意義、有價證券處分行為傳統之準據法為何,以及在實務上,傳統之準據法有何窒礙難行之處,並藉此釐清需重新探詢其準據法之有價證券有哪些,或符合何種特徵之有價證券,係有必要重新檢討並特別另行規定其準據法者,復接續於第三章中,說明當代跨國有價證券之交易架構,以及可能做為新準據法有哪些,以便後面各章之論述,能針對不再適合適用傳統準據法之有價證券,提出新準據法之立法論。 在理解具有何種特徵之有價證券,始有特別規定其處分行為準據法之必要後,本論文於第四章開始探究應如何獲致妥適之準據法?在探討何為妥適之準據法前,其先決問題,係究竟應以何種原則或態度,來找尋妥適之準據法?申言之,即究竟應採行剛性或彈性之選法規則?因此本論文擬於此章中,將特別說明時下流行之彈性或開放性選法規則,似無法全面適用於所有國際私法領域,其中特別注重預見可能性,以保障交易安全之案件,尤需適用剛性選法規則,而需單一而固定之準據法,基於同一原理,反致理論亦不適用於有價證券之處分行為。此際準據法之規定,並非實現實體法規之價值判斷與利益衡量,而係金融政策之工具或手段,因此亦需附帶論述國際私法之工具論,並彰顯「選法規則實體法化」之論點有時而窮。 承接本論文第四章,在理解為達金融政策及交易安全之目的,致有價證券之處分行為,需單一而固定之準據法,並排除反致之適用後,本論文第五章開始尋找究竟採用何準據法較為適合?首先應觀察相關學說、先進國家立法例及國際公約,俾明瞭國際走勢趨向。 分析國際趨勢及相關學說後,本論文於第六章檢討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草案條文,並於第七章總結論點,並提出能與國際接軌,且符合我國法制之立法論供參。
20

私法關係的合憲控制—間接影響說的再構成

王耀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簡單來說:憲法—是否及如何,適用或影響—私法關係?亦即,私法關係是否應該受到合憲控制?如果是,應該限於什麼範圍,受到什麼程度的合憲控制?而民事法院的法官又應該如何操作合憲控制?對此,目前為止的相關文獻固然已經大致確立了以間接影響說為主軸的通說論述,然而,仍然留有「理論基礎」、「射程範圍」、「操作方法」及「操作示範」等問題尚未解決。 著眼於以上的問題意識,本文首先針對「理論基礎」的問題,回顧關於私法關係合憲控制的重要理論,釐清其中一些曖昧不明的說法,並且嘗試對於「憲法是否適用或影響私法關係?」這個根本的問題,尋找一個比較站得住腳的立論基礎,也替之後的討論勾勒出一個基本輪廓。其次針對「射程範圍」的問題,本文嘗試界定私法關係合憲控制的射程範圍,包括憲法規定的範圍,以及媒介規範的範圍,目的在於劃定私法關係合憲控制的外部界限。接著針對「操作方法」的問題,本文設法提出一個可供民事法院操作的合憲控制方法,目的在於把討論至今的抽象理論進一步加以具體化,並且建立私法關係合憲控制的內部流程。最後針對「操作示範」的問題,本文以再興社區訴關愛之家案為例,進行私法關係合憲控制的操作示範,希望能夠作為我國實務將來在處理案例時的參考。在結論上,本文雖然仍以多數意見所採取的間接影響說為基調,但是希望透過對於理論基礎的明確化、射程範圍的細緻化及操作方法的具體化,能夠重新構成間接影響說的理論及實務。 關鍵詞:基本權第三人效力、基本權保護義務、合憲性解釋、間接適用說、關愛之家案。

Page generated in 0.08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