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台指選擇權盤前交易量不平衡的資訊內涵洪彥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指選擇權契約自民國九十年底開始交易至今不過短短數年,成交量已迅速竄升至全球第三名。在如此大量的選擇權交易下,台指選擇權在台灣股市開盤前的交易是否隱含可以預測當日台股加權指數走勢的未公開資訊?或投資人僅是反映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後至當日開盤前所累積的已公開資訊?又或者是投資人僅依據雜訊 (noise)而交易?
本研究以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交易之台指選擇權契約做為研究標的,取每日開盤前15分鐘的交易資料、經計算處理後得到 ”選擇權交易量不平衡” (Option Volume Imbalance)為解釋變數,並嘗試加入虛擬變數與交互作用變數以提高模型解釋能力。檢驗結果顯示台指選擇權在開盤前的交易主要應是反映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後至當日所累積的已公開資訊、而並不具有能夠預測當日加權股價指數的未公開資訊。且台指選擇權對於台股加權指數報酬率的解釋能力並不因週一至週五不同的交易日而有所差異。
|
12 |
公司盈餘宣佈對個股選擇權之影響林耿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研究個股選擇權在盈餘宣告日附近的價量變化關係來探討公司盈餘發佈對投資人投資決策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在LIFFE掛牌之49家個股選擇權,資料期間為2003/01/01至2007/12/31共五年,蒐集到盈餘宣佈日樣本共636筆,透過研究公司盈餘宣告日附近,個股選擇權之隱含波動度、交易量、未平倉口數之變化情形來試圖找出投資人對盈餘宣告期間的投資決策。並進一步將公司盈餘宣告分類為正面消息與負面消息,觀察不同消息類型對投資人投資決策之影響。最後採用拔靴法,在不破壞原資料結構下來擴增研究樣本數至5000筆,來消除可能因為樣本不足所造成之統計誤差。
實證結果發現:一、隱含波動度在盈餘消息公布當天,因為消息已經揭露,隱含波動度會下降。並在之後逐漸下降到長期均衡狀態。而在消息分類下,好消息同樣因為消息已經確定,所以隱含波動度下降;但在壞消息卻不是如此,當壞消息出現時,由於有消息確定造成隱含波動度下降及槓桿效應使得隱含波動度增加兩種不同方向的影響。所以,隱含波動度走向端看此兩因素的影響大小而定。二、異常交易量確實存在於盈餘宣告前後幾天,且在盈餘宣告當天異常交易量達到最大,顯示市場上存在著資訊不對稱,造成當日交易頻繁,存在許多投機客在個股選擇權市場上進行交易。也發現在盈餘公告前幾天交易量有微幅上升的現象,顯示在LIFFE中,存在些許資訊外露的現象。三、未平倉口數在實際取得樣本的檢驗中顯著天數並不多,約略有出現在盈餘宣告前未平倉口數會增加,而在盈餘宣告日後投資人逐漸結束倉位的趨勢,但這趨勢並不明顯。在利用拔靴法擴大樣本後,盈餘宣告前異常未平倉口數增量顯著的天數增加,改進原有資料顯著天數過少的結果,確實達到修正因為樣本不足所造成之統計誤差,讓本研究的結果更具可信度,更能確實捕捉到盈餘宣告對個股選擇權造成的影響
|
13 |
寬頻網路投資案之成長價值評估-以實質選擇權觀點評估東森多媒體公司林建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後PC時代,網路整合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及有線電視 (Cable TV),形成所謂三C產業。有線電視業由於擁有普及的用戶網路以及寬頻技術日趨成熟,使其成為產業整合要角,其價值也受到重新的重視。顯然,有線電視的網路價值是諸多購併或投資案的討論重點。
有線電視業擁有現有的網路資產,如同握有一選擇的權利 ,可以在產業前景看好時增加寬頻投資,以獲取未來的商機 。顯然此類基礎投資往往金額龐大,回收期間偏長,如果用傳統NPV法評估,常產生過低或負的價值,影響決策者的判斷。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依上述的產業特性,嘗試以實質選擇權(Real Option)的觀念評估個案公司的寬頻網路價值 。透過簡單的Black & Scholes選擇權定價模型(B/S Model),將實務中的相關數據代入各變數,估算出此一網路建設的成長價值,除和NPV值比較外,並探討模型中各變數對此價值的影響,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提供決策者參考。為彌補B/S Model的理論限制,再以更寬放的二項式選擇權定價模型(Binomial Option Pricing Model)來驗算。此模型以電腦程式執行求解。
|
14 |
統一加拿大移民基金之評價與應証--複合選擇權評價模型之設計與應用蔡仲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內政治、社會與經濟的持續惡化,使得國人紛紛移居海外,其中加拿大所推出的「投資移民」方案,成為國人移居加國的首要選擇。
本研究以統一加拿大投資移民開發公司所推出的「統一加拿大移民基金」為研究個案。研究方法乃是採用Geske的複合選擇權評價模型,加以修正後應用之。研究的目的有三:(1)一是為該移民基金進行評價,找出影響該基金價值的變數及影響程度;(2)為投資人的購買行為進行區隔;(3)辨認出在認購移民基金時所必須考慮的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以下五點結論:(1)統一加拿大移民基金在本質上為一個「歐式複合選擇買權」,投資的最大損失僅為認購時所繳交的手續費新台幣75,000元;(2)統一加拿大移民基金兼具「投資」與「移民」雙重功能;(3)若投資人認為該移民基金之複合選擇權的價值僅為期初所繳交的手續費時,代表投資人認為在期末時,轉換股票的方案被執行的機率與審查時程及預期贖回時程均成反向關係;(4)股價年報酬率標準差對統一加拿大移民基金之複合選擇權的影響為正相關(5)認購統一移民基金的投資人可以區隔為「單純移民者」及「移民兼顧投資者」兩類,其投資行為可以藉由影響移民基金之變數確切區分開。
|
15 |
亞式組合式選擇權之評價與分析_以基金連動債與匯率連結組合式商品為例楊子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平均式選擇權可以依計算方式分為算術平均及幾何平均兩種,不同於幾何平均式選擇權,算術平均式選擇權之評價並沒有封閉的公式解。此外,平均式選擇權也可依照摽的資產分為亞式選擇權與組合式選擇權,在過去的研究中較少將兩者類型同時考慮。因此,本論文結合現有的亞式選擇權及組合式選擇權之評價方式,推導出利用對數常態分配作為近似分配的亞式組合式選擇權近似封閉解。在本論文中再將此評價公式的結果與另一種近似封閉解作近似結果比較,證明出此推導結果能更精確且有效率的計算出平均式選擇權價格,並能利用此模型公式於平均式連動債券的評價與避險之中,最後再針對兩種連動債券的評價結果作發行商及投資人的策略分析。
|
16 |
多元數位選擇權-天天對獎郭雅芸, Kuo, Ya-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現今市場上的新金融商品種類仍不能滿足各種避險者的需要,鑒於台灣目前仍沒有數位選擇權(digital option)的相關產品,且數位選擇權能為避險者減低避險成本的特性是值得被重視的,因此本論文對於另一個新奇選擇權:C-Brick進行較詳細的討論與實證分析。C-Brick是數位選擇權的一種,C-Brick有兩個標的資產,是一個多元數位選擇權,它能提供給擁有兩檔標的股票的投資者較低成本的避險管道。
本文將對C-Brick的價格行為、特質做進一步的研究,討論股價、波動度、相關係數等與C-Brick價格的關係。另外對delta做更詳細的分析。
在實證分析方面,利用建構避險部位的方式對C-Brick進行避險績效的分析,以聯電與台積電、南亞與台塑、合發與台積電為例子進行分析。為了探討避險績效之優劣本文將股價走勢分為上升、盤整、下降等三類探討股價變動對於避險績效的影響。同時也探討波動度對避險績效之關係。
最後,我們將C-Brick做較不同的變化:同時發行數個不同到期日、不同履約價的C-Brick,這樣除了讓這項商品更具吸引力外,我們也對此發行方法在避險考量上,做了可行與否的討論。
|
17 |
從2004年之台灣322事件看衍生性商品--以台指選擇權市場為例林姿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為了解2004年「台灣322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推測當時投資人對於市場的看法。第二個研究目的,則是了解選擇權市場對於此類事件的反應情形,以作為投資人日後投資策略應用的參考。第三個研究目的,即是探討2004年3月23日當天,台指買權與台指賣權價格變動方向相對應台灣加權量股價指數變動方向兩者間的關係,實際觀察到的互動與理論提出的關係不相符背後可能的原因。
而所謂的「台灣322事件」是指2004年3月22日當天台灣加權量股價指數下跌了6.67%,同時台指選擇權市場方面,四月份到期各履約價格的買權價格都下跌,四月份到期各履約價格的賣權價格都上漲,呈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至於3月23日當天所觀察到台指選擇權價格變動和理論不合的背後原因,本研究推測為投資人提高對台股指數未來的預期報酬率,故利用蒙地卡羅模擬法,模擬出3月22日及3月23日對應台股指數在依據理論模型下應有的價格,也模擬出投資人預期報酬率提高後3月23日會產生的價格。在整體市場投資人期望報酬率改變為65.13%下,比較模擬結果顯示,3月23日各履約價台指買權合約的價格的確都比3月22日的價格來得高,且各履約價台指賣權合約的價格也都比3月22日的價格還要低,這樣的結果和實際在3月23日當天所觀察到的結果相去不遠。
|
18 |
違約風險下四種新奇選擇權的評價 / Pricing four kinds of the vulnerable exotic options林殿一, Lin, Tie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推導違約風險下四種新奇選擇權的評價模型及其避險比率,依序為數據選擇權、寬它選擇權、互換選擇權,極值選擇權。並比較無違約風險與違約風險下的評價模型之差異。假若違約風險不存在時,違約風險下各種類型選擇權的評價模型皆會縮減成為無違約風險下所對應的評價模型。避險比率亦為如此。數值範例則印證違約風險下選擇權的價值較無違約風險選擇權的價值低。本論文完成目前尚無任何學術研究於違約風險下四種新奇選擇權的評價模型及避險比率。這是一個重要貢獻。
關鍵詞:違約風險、新奇選擇權、數據選擇權、寬它選擇權、互換選擇權、極值選擇權。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tic pricing formula and the hedging ratio of four kinds of exotic options with correlated credit risk. They are Digital options, Quanto Options, Exchange Options and Extreme-value Option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compare the discrepancy of the models under the condition whether the default risk exists. Finding that if there is no default risk, all models that we derive will reduce to the corresponding models with no default risks, and so do the hedging ratio. Numerical examples certify that the value of the vulnerable options will b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options. All above that finished has not been done by existing researches and it is a chief contribution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xotic Options, Credit Risk, Digital Options, Quanto Options, Exchange Options, Extreme-value Options, Default Risk.
|
19 |
兩種匯率連動金融商品之研究姜一銘, Jiang, 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Reiner(1992)說明投資人對他國投資股票時,除了關心外國股價風險外,也關切匯率變動的風險,所以他提出了匯率連動選擇權,來規避匯率風險。另外,對於規避股價風險方面,Bouaziz, Briys and Crouhy(1994;以下簡稱BBC(1994))為了防止商品受人為操縱或其他原因而產生不合理的股價風險,提出遠期生效亞洲選擇權。以及Gray及Whaley(1999)提出了重設型賣權,它不但具有一般賣權的基本特徵,也能使投資人於購買股票時,同時買進一個重設型賣權。它不但可規避股價下跌的風險,在股價上升時,因賣權的重設使得保險的底值(Floor)向上提昇而鎖住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
本論文分別結合上述兩種選擇權的特徵(規避匯率風險與股價風險)而設計出兩種新金融商品,分別是:「匯率連動遠期生效亞洲選擇權」與「匯率連動重設型賣權」。它們的優點為:(1)可提供投資人同時對外國股價風險及匯率風險進行避險。(2)同時,評價模型的簡單化(類似Black-Scholes模型)以及避險操作的簡易性,使發行券商(或銀行)可獲得風險控管,因此可降低避險損失,提昇利潤。
|
20 |
路徑相依及報償修改型利率連動債券之設計及分析陳彥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希望藉由對於連動債券的分析,使得投資人可以更加了解投資連動債券所會面臨的報酬與風險;另外也提供國內發行商設計連動債券所需注意的部分,以及分析發行商發行連動債券所會面臨到的風險與可行的避險方式。
由於現在國內發行商也可以自行設計連動債券並且發行,因此各家無不摩拳擦掌準備發行連動債券。所以如果發行商想要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推出比競爭對手更吸引投資人的產品。大部分的連動債券所連動的選擇權屬於傳統的選擇權,由於傳統的選擇權可能會因為波動度過大而使其價值較高,進而降低了連動債券的參與率或保息率;新奇選擇權的出現則使得連動債券的設計出現了更多的變化,而且由於新奇選擇權有多種不同的特性,因此能夠比傳統的選擇權更能夠達到投資人的需求。因此本論文針對目前市場上搭配新奇選擇權的連動債券進行分析,使投資人了解投資這種連動債券的報酬與風險;也使發行商能夠了解設計這種連動債券所需注意的要點,並且分析可能的風險與可行的避險方式,確保發行商的獲利。
結構性債券的發行商在進行結構性債券的設計時,不但要兼顧到產品是否能
夠吸引投資人的目光,最主要仍然是要考慮到發行該產品可獲得的利潤與後續的避險方式與可行性,兩者缺一不可。
|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