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佛道經典中的行香文化 / Burning Incense in Buddhist and Taoist scriptures張梅雅, chang, mei-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人的感官主要可以產生視覺、嗅覺、聽覺、味覺及觸覺等五種作用,而這五種感官的對象有所不同,但卻構成我們對自然界建立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們感知這世界運作的窗戶,可見這些感官的存在對我們而言,有相當的重要性。在宗教儀式的進行中,藉由香這種物質的燃燒,可以刺激宗教信仰者的視覺及嗅覺兩方面功能——在視覺上,藉由香煙飄飄向上,以及凝聚成各種不特定形狀的景象,激發信仰者心嚮神仙世界的願望;加上在腦海中存想充滿雲煙霧氣世界的存在,更進一步在身體感官經驗的幫助下,確認了在信仰者心中神仙世界的存在,顯現了美麗的宗教世界。這種藉由香料在嗅覺上所引發的刺激作用,引發信仰者在宗教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之聯想與記憶,也可以是因為煙氣而產生相同之效果。目前對人類嗅覺作用的研究,傾向於認為氣味是可以被人記憶的,而且這樣的記憶可能會是人類許多反應的根源。所以有可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氣味卻左右了我們的反應。雖然目前對人類嗅覺作用的研究尚未達到可以完全解釋嗅覺、知覺與記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但是這種簡單的聯想卻是被承認的。
香料在人類的信仰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科學證據來說,這些燃燒的香料會在高溫下產生某些可以揮發的化學分子,給予儀式進行場域周圍之人的鼻子刺激,使這些人聞到與平時不同之氣味,感受到令人娛樂的香氣;在此同時,燒香同時也會產生細微的粒子懸浮在空氣中,造成視覺上煙氣瀰漫的感受,使身處其中的人們產生一種迥異於平時的感受。在這兩種雙重的感官作用下,兼以不同宗教教義與社會文化的灌輸與教導,營造出一種特別的宗教情緒,進而展現對香及其作用的認知,形塑出香在宗教儀式中的作用。
佛道經典及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香料種類相當繁多,這些香料的主要的功能有四項:一是做為潔淨宗教修行者的工具,包括外在形式的清淨與內在層次的神聖化;二是作為醫療之用,廣義地說,透過在宗教儀式中焚燒各種香,可以醫療人身上的不同病痛,甚至可以赦除人的罪過;三是被視為供養神佛的物件,藉由焚香的動作,以香的芬芳氣息來取悅神佛,使其降福,甚至有香可以作為神佛的食物等觀念的存在;四是作為神聖與人的中介物質,或是可以讓人更接近神聖的物質:透過香,人可以接觸到「神聖」,不論直接或間接。
|
2 |
行為治療中電擊與靜電按摩的交互運用對減低焦慮行為的效果劉燦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外國盛行已久的行為治療法中的正強化與懲罰的交相運用,在我國是否亦然可行,順便分析其效果是否亦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及治療與性別有無交互作用的存在。
因此本研究的假設是(1)電擊與靜電按摩交互運用,對減低焦慮行為無顯著的效果。(2)男女生在接受電擊與靜電按摩的交互處理後,其效果無顯著的差異。(3)電擊、靜電按摩與性別二個因素沒有交互作的存在。
研究的對象是以接受柯氏性格量表第六項測驗後,其結果有在一個標準差以上的,並徵得受試者同意後,方列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組,男女各20,共40名。再以隨機取樣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治療,控制不接受任何處理。實驗設計採用2×2多因設計。
四週以後,無論實驗組或控制組均須接受後測,再以前後測的差(gain score)做為分數,根據蓋瑞(garrett 1969)及林青山(民 63.)所列的統計方法,求出F值及t值,以回答三個假設。結果推翻了第一個假設,接受了第二及第三個假設,說明了用電擊及靜電按摩在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中,不分性別,都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
最後本研究並做了結果討論,與建議。
|
3 |
陸修靜與《陸先生道門科略》研究. / Study of Lu Xiu-jing and Lu Xian-sheng Dao-men ke-lue / 陸修靜與陸先生道門科略研究 / Lu Xiujing yu "Lu xian sheng dao men ke lüe" yan jiu. / Lu Xiujing yu Lu xian sheng dao men ke lüe yan jiuJanuary 2008 (has links)
鄒海寧. / "2008年9月". / "2008 nian 9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03-115).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Zou Haining.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陸修靜相關硏究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過往硏究的問題 --- p.6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對象與範圍 --- p.9 / Chapter 第二章 --- 陸修靜生平及著作 --- p.11 / Chapter 第一節 --- 陸修靜生平(406-477年) --- p.12 / Chapter 第二節 --- 陸修靜的著作 --- p.29 / Chapter 第三章 --- 《陸先生道門科略》 之背景及釋題 --- p.36 / Chapter 第一節 --- 《陸先生道門科略》的寫作背景 --- p.36 / Chapter 第二節 --- 《陸先生道門科略》結構分析 --- p.39 / Chapter 第四章 --- 《陸先生道門科略》 主題分析一:清約 --- p.45 / Chapter 第一節 --- 清約的來源 --- p.45 / Chapter 第二節 --- 「神不飲食,師不受錢」 --- p.49 / Chapter 第五章 --- 《陸先生道門科略》主題分析二 :三會日與靖室 --- p.54 / Chapter 第一節 --- 三會日與蔚會 --- p.54 / Chapter 第二節 --- 道籍與齎信 --- p.63 / Chapter 第三節 --- 靖室 --- p.69 / Chapter 第六章 --- 《陸先生道門科略》 主題分析三:授籙與設治 --- p.76 / Chapter 第一節 --- 授籙與科戒 --- p.76 / Chapter 第二節 --- 設治與署職 --- p.84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語 --- p.94 / Chapter 第一節 --- 「三洞弟子」 --- p.94 / Chapter 第二節 --- 早期靈寶經的影響 --- p.97 / Chapter 第三節 --- 天師道的傳統 --- p.100 / 參考書目 --- p.103
|
4 |
治道合一的危機:呂留良《四書講義》對清初儒學的衝擊 / The Impact of Lu Liou-liang’s Handouts of the Four Books ("Shisu jiangyi") toward the Zhu-zi Study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劉欣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治道合一的危機」為主要切入點,試圖重新開發呂留良思想在清初的地位與重要性。所謂「治道合一」,指的是清朝統治初期,康熙所帶出的治統與道統合一的現象,而危機的呈現,則來自於雍正時期,由呂留良思想與其著作《四書講義》間接引發的曾靜案,以「華夷論」與「正統論」所帶出的清廷統治合法性的問題,以及其後牽連而出的種種政治與學術的問題。
為了恰當地回應此問題,本文首先梳理呂留良的儒學思想與清初思想「由王反朱」的現象,了解清初朱子學復興下,以朱子學為官學的清廷與以「尊朱闢王」為主要思想核心的呂留良其實有著一致的理論走向,但呂氏思想卻在曾靜案後遭受到清廷的打擊,同樣的朱子學框架,其下卻呈現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這樣的情況便導向了本文第三章的問題,即是探討《四書講義》、《大義覺迷錄》與《駁四書講義》三本著作的核心理論之間的差異。
作為反對方的清廷,一方面透過《大義覺迷錄》申明其政權合法性,經由援引儒家思想,將南宋以來重視以血緣、種族為判準的正統論述,轉回以儒家道德為主的觀點,由此建立清朝的政權合法性,迴避滿清外族身分所帶來的疑義;而另一方面,則是在政權合法性之外,經由朱軾等人奉諭所做的《駁四書講義》將目光落在論述政權合法與否的根源思想:儒家思想之上,試圖架空同樣以朱子學為尊的《四書講義》,藉由引入理學式的性命辯駁,將呂留良的朱子學推到異端的一方。
《駁四書講義》在理學的大框架下,與《四書講義》進行心性問題的辯駁,這個看似純為儒學內部理論爭議的現象,卻因為《駁四書講義》身兼學術與政治的特殊性質而引人注意,這也便是第四章所關心的問題:《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的差異之間,其實反映了清代官方在「治道合一」的前提下,綰合政治與學術的策略。
而透過追問《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的差異意義,本文看到了在治統與道統的緊張關係下所產生的「危機」,在此危機中,《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兩者的理論差異便象徵了「治道合一」的內在緊張,而呂留良《四書講義》的意義,便是在清廷以治統合併道統的統治策略下,仍然高舉著朱子學中的道統精神,保有儒學批判意義的重要作品。
|
5 |
選擇權靜態避險複製之研究吳艷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衍生自Black-Scholes選擇權評價公式之動態避險策略,礙於現實世界當中連續避險之不可行,兼之以交易成本之考量,使其在實務運用上困難重重。尤其是在股價波動劇烈之際,動態避險根本無法順利進行。本論文所探討之選擇權靜態複製方式,便是希望克服動態避險連續交易及交易成本之困難。任一選擇權之靜態複製組合乃由同標的之其它選擇權所構成。其於建構完成之後,不需再有其它後續之調整動作,便可複製標的資產於未來一段時間,以及標的資產在某些價位之下的價值,因之稱為"靜態"複製組合
就理論而言,欲達成完全複製之目的需使用無限多個選擇權來進行複製。但本文將說明即使是在只使用少數選擇權的情況之下,亦可達成很不錯之複複製效果。本文探討之對象分標準選擇權與新奇選擇權,新奇選擇權以界限選擇權為主,再延伸至執行價可重設之選擇權。我們將詳細地說明如何建構這些選擇權之靜態複製組合,並以案例說明其複製效果。
動態避險針對的為選擇權之Delta風險;而靜態複製則試圖對Gamma風險進行規避。嚴格而言,靜態複製組合只有在標的資產波動度及無險利率等因素均維持不變之下才可說是靜態的。因而本文亦探討在前述因素變動之下,靜態複製之效果將受到何種程度之影響。
除了在避險交易上的功用之外,靜態複製之概念亦可廣泛地應用到評價與新商品的設計方面。在臺灣金融市場走向國際化、自由化的過程當中,這些都是臺灣金融業者應極力加強與貯備實力的。而在這方面,靜態複製或許可為其一大助力。
論 文 摘 要 I
目 錄 II
表 目 次 IV
圖 目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4
第二章、 選擇權基本理論探討 6
第一節、 選擇權評價模型 6
一、 Black - Scholes 選擇權評價模型 (Black - 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 6
二、 二項式選擇權評價模型 (Binomial Option Pricing Model) 9
第二節、 選擇權風險因子之探討 13
第三節、 動態複製之原理以及其在實務上難以克服的困難 18
一、 動態複製(Dynamic Hedging) 18
二、 實務運用上難以克服的困難 19
第四節、 靜態複製及其於實務上的運用 23
一、 靜態複製之原理 23
二、 於實務上的運用 25
第三章、 標準選擇權之靜態複製 27
第一節、 靜態避險組合之建構:BINOMIAL WORLD 27
第二節、 靜態複製組合之建構:REAL WORLD 34
一、 靜態複製組合建構方式一 37
二、 靜態複製組合建構方式二 40
三、 靜態複製組合建構方式三 44
第三節、 理論上之靜態複製與動態複製之比較 48
一、 蒙地卡羅模擬法介紹 48
二、 模擬結果與分析 50
第四節、 S&P 500股價指數選擇權動態避險與靜態避險之比較 61
第四章、 新奇選擇權之靜態複製 69
第一節、 界限選擇權 (BARRIER OPTION) 69
一、 界限選擇權簡介 69
二、 界限選擇權之風險因子 71
三、 靜態避險組合之建構:Binomial World 74
四、 靜態避險組合之建構:Real World 76
第二節、 重設型選擇權(RESET OPTION) 86
一、 重設型選擇權基本概念 86
二、 重設型選擇權之評價方式 87
三、 重設型選擇權之靜態避險 88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 92
第一節、 標準選擇權之敏感性分析 92
一、 對標的資產價格波動度之敏感性分析 92
二、 對利率之敏感度分析 96
第二節、 界限選擇權之敏感性分析 99
一、 對標的資產波動度之敏感性分析 99
二、 對利率之敏感性分析 100
第六章、 結論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3
一、 靜態複製組合建構方式與複製效果 103
二、 對標的資產波動度與無險利率之敏感性 105
第二節、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06
附錄一:靜態避險之數學模式 107
附錄二:其它標準選擇權靜態複製之例子 110
附 表 114
參考文獻 135
|
6 |
《入菩薩行論》〈靜慮品〉土登卻札注疏譯注 /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ditation Chapter" of "A Guide to the Bodhisattva's Way of Life" Explained by Tub bsTan Chos Grags黃奕彥, Hwang, Yih Yan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靜慮品〉在整部《入菩薩行論》當中所佔之篇幅最多的一品,全品內容
中前半段主要在說明如何捨離靜慮的逆品,即捨離塵世間的憒鬧,遠離對
內世間--親友等有情及外世間--利養恭敬等,而棲止於空閑寂靜之處;並
袪除對內心對於女人及利養恭敬的貪愛執著。待身心散亂因緣皆消除,已
堪任修習靜慮,後半部份便正式討論靜慮的修習。這一部份主要討論修習
靜慮之善所緣--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由於自他平等為自他相換的基礎,
是故先說自他平等,接下來就以較多的篇幅說明自他相換,自他相換之道
理,與較自己卑劣、平等、高勝三種有情相換而分別對相換前的我修嫉妒
、競爭、傲慢,及在相換之後如何以溫和及嚴厲的方式提醒自己時時刻刻
不要妄起自我愛執的念頭。
|
7 |
政府支出、公有財與匯率的動態調整張文□, ZHANG, MI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一個日趨開放的經濟體系,而言,在朝向國際整合的路途中,無疑的政府的決策
居於主導的地位,經濟決策者必需正確評估總體政策的效果,尤其要了解政府支出與
私人支出間的互動關係,方能正確引導經濟發展。
本論文即試圖分析政府行為與私人行為的相關性,尤其注重政府融通、公有財提供對
私人部門生產與消費的互補替代性,在完全預見的概念下,分析各種政府融通政策的
可能影響,希望能夠對於實際政策運作的可能性給予一個理論性的描述,從其間我們
可以發現政府支出對私人部門的效果,取決於公有財提供的型態,再則政府債券的發
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性,必須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現象。政
府支出對匯率的影響方向,同時取決於公有財邊際利益的大小。
論文內容包含五章: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其研究方向,第二章基本
模型,建立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推論其個體基礎及其均衡條件,第三章靜態穩定
均衡分析,利用完全預見特性,說明政策干擾的長期效果,第四章傳遞動態分析,探
討各種融通政策效果,第五章結論,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
8 |
醫療機構預算之研究張中民, ZHANG, ZHONG-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約計一冊,約五萬餘字,分七章二十一節。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
圍與限制及論文結構。第二章簡介醫院預算概念,包括醫院預算之意義、功能、條件
、組織、型態,並將靜態預算與彈性預算作比較。第三章說明醫院預算編製規劃,營
運規劃及標準之建立。第四章分住院收入、門診收入、收入減項探討收入預算之規劃
與控制。第五章分人事費用、非人事費用探討費用預算之規劃與控制。第六章說明醫
院預算電腦化系統之結構,功能及應用。第七章為全文之總結,並提出若干建議。
|
9 |
從身體觀論虛靜工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為核心黃崇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主旨乃在於透過對吾人身體中心氣結構的探討,以完全不同的詮釋角度來理解所謂『虛靜』工夫的真實義涵。由於這個主體牽涉甚廣,是故學者擇以先秦的氣化思想為探討的起源點,以促使整個的論述發展能夠較接近原始的觀點而窺其堂奧,所以本文基於這種研究動機及方向,茲分章節論述程序如下: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中國傳統的身體觀
第三章:氣質變化與感通
第四章:從「氣質變化」論「致虛」的工夫
第五章:從「感通」論「守靜」的工夫
第六章:結論
附錄:天帝教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初探
其中第二章的主旨除了在於表現出先秦的身體觀的看法完全迥異於西方傳統的身體,以呈現對身體的概念有另一層的視野之外,並藉由對心、氣、身一體三相結構的分析來鋪展出傳統學者如何看待身體與自然、人文、超越間的關係,以做為虛靜工夫研究的開端。且在這三類範疇的討論中,筆者以詮釋學的立場主題式地以身—氣結構來描述身體與自然間的聯繫;以身—身結構來描述身體與人文間的建構;以身—神結構來描述身體與超越間的躍昇。期能藉此成功建構出內外相應的雙三角論述平面。
第三章便是針對第二章的論述進行橫向分析以找出其合法性基礎,而這個基礎便是「氣」的理論。在氣的理論中,身體與它者並非那麼的絕對二分,反倒是在氣的角度下,人與萬物都是由「氣」(道)所化,萬物皆備於我,所以沒有絕對的它者存在。因此,身體與自然、人文、超越界,只要性體呈顯而達到氣質的變化,便可解釋如容格所研究的共時性概念的感通。至於,感通的程度及類型如何,則取決於心的意向及煉心工夫的深淺而定。
因此,第四章根據心、氣、形一體三相的立場,認為身體要與萬物回復感通,必須經歷氣質變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出現,便是「虛」的工夫的實踐。是故,本章必須針對身體所涵攝存藏內容進行遮撥式的探討,以促使增進文本詮釋中的動態了解,並且嘗試性的與「空」「仁」的工夫做比對,以彰顯出「虛」的工夫的外延特質,構成一較完整的說明。
同樣地,在第五章中,「靜」的工夫與「虛」的工夫表現出相似的論述形式與領域,然而其中最大的差異,乃在於「虛」的工夫實踐主要表現出摭撥式的心靈實踐,因而產生內在的氣質變化;而「靜」的工夫,雖然也是在心—氣的結構下進行活動,然而卻表現一種應物而不動心的凝然外照涵攝活動。換言之,「虛」乃強調在〝感〞的部分;「靜」則強調在〝通〞的層面。當然,在「虛」、「靜」工夫的文獻探討之後,可能會在文本中顯出部分的糾葛。因此,筆者將在四、五章中的第二節,針對這二者間的糾葛重疊,做一個身體實踐式的觀照,幫助學者能從較鮮活的動態觀點,掌握到「虛」、「靜」之間的辯證關係,同時藉此亦可從中看出本體、道體與虛靜工夫的臍帶關係。最後,在第六章做一總結。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問題提出 1
二、文獻檢討 5
三、研究方法 12
四、基本論點 16
五、章節發展 20
第二章 中國傳統身體觀
第一節 身體結構與慾望 23
壹、身與心 23
貳、精、氣、神 26
參、欲望 30
第二節 身體與自然 34
壹、人體血氣與外氣 34
貳、自然 36
參、身體中的自然、自然中的身體 39
第三節 身體與人文建構 43
壹、做為身、心一體的「禮」 43
貳、踐仁知天的身體擴充 46
參、人文建構的實踐空間—三合院建築 48
第四節 身體與超越 53
壹、魂魄與物化 53
貳、存思內神的身體內在超越 56
參、虛無大道 61
小結 65
第三章 變化氣質與感通
第一節 變化氣質 67
壹、與天地同氣 67
貳、涵養正氣、化氣成性 69
參、化氣成□ 72
第二節 感通的可能性原理及類型 77
壹、氣質變化中「心」的作用 77
貳、感通與性體 80
參、感通的可能性原理 85
肆、感通的類型 88
小結 90
第四章 從「氣質變化」論「致虛」的工夫
第一節 「虛」在文本中的諸言說 93
壹、對「人文造作」反動的「虛」義 93
貳、認知活動中去成心的「虛」義 95
參、身體主體消解的「虛」義 98
肆、存有意義上的「虛」義 101
第二節 從損之又損談「致虛」的實踐歷程 105
壹、血氣之欲的調制 105
貳、五行之氣的歸元 107
參、自我的消損 110
肆、神化於道 112
第三節 「虛」與「無」、「空」、「誠」的比較 116
壹、從氣化系統下透視「虛」與「無」的幾種面向 116
貳、氣化之「虛」與緣生之「空」的工夫對比 120
參、從身體主體的活動看待「虛」、「誠」的同異問題 124
小結 127
第五章 從「感通」論「守靜」的工夫
第一節 「靜」在文本中的諸言說 129
壹、「靜」為本、「動」為末的作用義上的觀照 129
貳、用心若鏡的工夫義上的考察 132
參、歸根靜篤的超越義上的透視 135
第二節 從無欲守中談「靜」力外推的歷程透視 138
壹、守靜自愛的主體自觀 138
貳、定靜安慮的自我走出 141
參、有限主體到無限精神的涵融合一 144
第三節 「靜」與「敬」、「定」之外延比較 148
壹、宋明理學:「靜」與「敬」的辨析 148
貳、從《大學》角度鋪陳「靜」與「定」的異同 152
參、內靜外敬的策略 155
小結 159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身體與虛靜工夫 161
第二節 檢討與前瞻 168
附錄 天帝教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初探
一、文獻檢討 171
二、虛無大道 178
三、自然無為 183
四、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187
參考文獻
壹、專書部分 i
貳、論文、期刊部分 v
參、西文著作 x
|
10 |
戈爾巴秋夫1985-1991與李登輝1988-2000寧靜革命之比較研究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quil revolution under Gorbachev(1985-1991) and Lee Teng Hui(1988-2000)張嘉恩, Chang, Chia 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世紀末,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捲全世界,在1974至1990年間全世界約莫有三十個國家由非民主政治體制轉型到民主政治體制。此波民主化浪潮始於南歐國家。次一波則發生於拉丁美洲國家與中美洲國家。再者為東歐國家。最近一波則發生於非洲與前蘇聯國家。最後,亞洲地區亦於1970年代迄今,開展民主轉型進程。於此其中,俄羅斯與台灣皆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自威權政體轉型至民主國家。
戈爾巴秋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在1985年4月蘇共中央全會上毅然提出了「改造」(Perestroika)的新戰略及其基本原則。起初,戈爾巴秋夫改造之主要目的在克服蘇聯經濟停滯不前的現象,稍後,戈爾巴秋夫發覺,僅在經濟領域內進行改造,很難收到預期效果。因而,戈爾巴秋夫決定同時進行政治改革,此舉開啟俄羅斯進行民主轉型之先河。
在台灣,1986年時,執政的國民黨,面臨國外民主化浪潮與國內黨外運動要求更多政治權力的雙重壓力下,始對國家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造。時至李登輝主政,順然延續此波政治自由化之態勢,並進而開啟台灣民主化進程。
本文選擇俄羅斯與台灣兩國作為比較與研究之目的,著眼於俄羅斯與台灣的歷史發展軌跡中,從執政黨創立、政黨型態、國家肇建、國家機器之運作以及最終邁向民主化的種種背景、情境與模式皆具備著相當程度上相似,進而,試圖探討民主轉型在俄羅斯與台灣開展之動因、民主化途徑模式、及主政者之策略運用,並分析在戈爾巴秋夫與李登輝主政下,俄羅斯與台灣寧靜革命之肇發。
關鍵詞:第三波民主化、寧靜革命、俄羅斯、台灣、李登輝、戈爾巴秋夫
|
Page generated in 0.01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