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21
  • 821
  • 100
  • 46
  • 13
  • 4
  • 1
  • Tagged with
  • 985
  • 694
  • 351
  • 224
  • 194
  • 159
  • 157
  • 151
  • 142
  • 137
  • 131
  • 131
  • 130
  • 129
  • 12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認知風險、市場風險與會計所決定的風險之關連性研究

徐仁滄, XU, REN-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約有五萬字,內分五章十六節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 本章主要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假設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文獻評述與理論探討 本章主要介紹市場模式的風險衡量、市場風險與會計變數關連性之文獻探討,認知風 險的觀念、及發展出本研究的架構。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資料搜集 本章說明了本研究所使用的變數、資料收集的方法及分析資料所使用的技術與分析與 步驟。 第四章:資料驗證與結果 本章首先驗證會計變數與認知風險之關連性,其次再針對上項結果檢驗其對個別受測 者是否具有一致性,最後再檢驗認知風險是否可用來代表市場風險。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本章提出了本研究結論,並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12

綜合證券商風險資產之評估-Value at Risk 的應用

蔡明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金融環境的國際化與自由化,資本移動迅速,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發展,雖然使得金融市場更加活絡,相對劇烈的變化也增加了許多風險。尤其全世界金融風暴與金融事件頻傳,對於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已經變得相當重要。 風險管理的工具眾多,本論文主要對Value-at-Risk這個最受歡迎的風險管理工具進行研究,VaR是指「在未來一定期間之內,我可在多少百分比的信賴區間內確定公司投資部位的最大損失額不會超過多少。」 本文首先討論VaR的模型,從參數化的均等加權移動平均、指數加權移動平均、Delta-Gamma法,到無母數的歷史模擬法、蒙地卡羅模擬法、壓力測試法。 接著利用程式設計,對券商自營部門和權證/避險部門,每月實際發生的投資組合做VaR計算。除了計算不同部門、不同投資組合、使用不同VaR模型的風險值,也從實際的風險值裡,討論券商在權證/避險的過程,對風險控管的運用。 最後利用BIS、IOSCO的報告和建議,對券商和主管機關做了幾點建議。
13

考量違約風險、基差風險以及道德風險下之巨災債券價格封閉解:Muteki Ltd.地震債券之實證 / A Closed-Form Pricing Formula for Catastrophe Bonds with Default Risk, Basis Risk and Moral Hazard: Evidence from Muteki Ltd. Earthquake Bond

李峻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貢獻在於推導出考慮違約風險、基差風險以及道德風險下之巨災債券價格封閉解,透過敏感度分析來了解各個參數之變化對於巨災債券價格之影響,並依據市場上實際發行之Muteki地震債券的價格資訊以及實際損失資料來進行參數估計,以了解債券投資人對於災害發生的頻率以及損失的預期。本研究從敏感度分析的結果,驗證了在考慮違約風險、基差風險以及道德風險之下,巨災債券價格會隨著這些風險的提高而降低。另外也發現,在巨災發生到達率、巨災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幅度、資產利率彈性等,會與巨災債券價格之變動呈現反向關係;然而在理賠門檻值的設定,以及巨災事件造成損失值達到理賠門檻後,投資人能領回之本金比例方面,則會與巨災債券價格之變動呈正向關係。最後,本文採用市場上實際發行之Muteki地震債券價格資訊,校估巨災事件發生頻率與預期損失,結果發現債券投資人對於災害發生頻率之預期遠高於債券發行方所提供的災害發生頻率,因此投資人只願意用較低的價格來購買此張地震債券以獲取較高的風險溢酬,也回應了一般而言巨災債券評等較低的現象。 /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article is deriving the closed-form formula for catastrophe bonds with default risk, basis risk and moral hazard. We also calibrate parameters with the market information of Muteki catastrophe bond and the loss data from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we check the results with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default risk, basis risk, and moral hazard will drive down the catastrophe bond prices. We also discover that the loss frequency, loss severity, and interest rate elasticity of asset a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price of catastrophe bond; the setting of the trigger and the portion of the principal that investors can get back when the forgiveness trigger has been pulled ar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price of catastrophe bond. Eventually, we adopt the issuant information and the market price of the Muteki earthquake bond to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of loss frequency and loss severity with our closed-form formula. We find that investors’ expectation of the seismic frequency are higher than issuers’, so investors only want to buy the catastrophe bonds with lower price, and to enhance the risk premium.
14

國內股票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個案分析 / The market risk management of domestic equity fund, Analysis Study for specific mutual fund company

丘慶龍, Chiu, Chin 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鑒於基金已成為國人主要投資工具,挑選基金當然是尋找投資績效優良的標的,但是除了績效以外,基金公司對於投資的風險管理,能否對基金的管理有所助益,本文探討投信公司可否藉由導入風險管理系統,設計相關規章,針對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研擬相關控管作業,管控基金風險進而能有效的創造公司管理績效,另外,對於管理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的前五大投信公司,其對於基金的風險管理究竟是透過工具或是導入系統還是有其獨到之處,均為本文探討的重點。 本文在研究之方法上,採用個案研究、質性研究法及實證分析,透過對於個案公司的探討及國內股票型基金管理規模前五大基金公司,進行深度訪談與觀察比較,並以投信投顧公會委由邱顯比及李存修教授所公布之基金風險評比資料實證探討,輔以文獻探討,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本研究的次級資料來源包括法令、投信投顧公會、期刊雜誌、論文、理財網站及政府主管機關網站等。以及個案公司研討,研討其對於國內股票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借由訪談及個案公司導入風險管理系統,佐以訪談對象與個案公司風險相關資料實證,尋找其對市場風險管理的異同點,期能對於國內投信公司在風險管理上有一些建樹,尤其在台灣如此淺盤的市場,面對境外基金的強龍壓境,大量吸走了投資人的金錢,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協定後,能否藉此風險管理的提升投信業界之風險管理並與境外基金相抗衡,進而讓台灣的基金信託業務可以走出台灣,替台灣甚至更多人做好基金管理的相關業務,提升業界管理水準。 本研究的目的是投信事業公司基金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建構之探討,研究動機為基金公司導入風險管理系統對於風險管控是否有正面的助益,透過文獻探討及次級資料蒐集後訂定研究架構。經過產業分析及國內股票型基金前五大投信風險主管的深度訪談後,確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的主要成因,並希望藉由本文的研究,對於投信業界之風險管理,能有管理及設計上的助益。
15

風土條件資本化及風土資本建構創意經濟價值鏈

陳育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趨勢之發展下造成經濟趨於一體性,使得各國間之區域疆界模糊化,在全球經濟市場在變化快速而不定之現象下,更加速了訊息交流而逐漸減少了文化多樣性而趨於高同質性。因此,挖掘在地性之特殊風格並將其發揚,成為各級組織在世界經濟體全球化之中尋求差異化之要務。 其中,「風土條件」的演進發展,從中國古代的三才論、風土觀;到日本風土論的人間哲學,以及在文化/ 自然財及社區資產等諸多實踐,結合產業、旅遊成為消費經濟誘因;同時在地球另一端的歐洲,Terroir 此一概念,從最早帶鄙夷之義的「土性」,隨著葡萄的繁盛開展,成為不畏新世界葡萄酒產區大量崛起競爭的最佳籌碼,甚至成為國際葡萄酒經濟的共同準則,並轉化為眾多傳奇食材、精品不凡身 世之象徵。 以上種種脈絡顯示了風土條件不再僅作為一種農業思維或人文哲思,而是早已透過先進國家不斷挖掘論述及多方實踐,深化為擁有絕對或相對優勢的經濟利器,與全球化下之地方城鄉多元發展緊密結合。簡言之,風土條件早已變為風土資本。 因此,若政府政策或企業組織能運用在地特殊之風土資本,並在全球化促使各類產品及服務均質之現象下,反而能藉區域界限模糊、資訊快速傳遞等全球化之便,掌握當地風土特色尋求差異化以進行全球在地化之具體實踐。 由此可知,某一地區所獨有之「風土條件」即促使該地區具特殊性之關鍵要素,將造成無可取代之差異化競爭條件。本研究將先透過對「風土條件」(Terroir)一詞作詮釋,並藉由分析個案以歸納出具體條件,進一步試圖將風土條件資本化並建構創意經濟價值鏈。
16

台灣上市公司外匯換算風險與經濟風險之衡量及分析

林榮慶, Lin, Jung -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外投資與全球佈局是當前企業型態轉型的趨勢方向,其目標是分散營運風險與降低成本,以提升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使公司營運能穩定向上成長。但伴隨而來的是匯率變動造成公司價值變化的風險,因此企業在衡量外匯風險的程度以進行避險的策略上已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本研究以1994~2003年為樣本期間,台灣上市公司符合研究條件的54家公司為研究對象,並以公司財務報表上的資料來衡量換算風險和經濟風險,再利用其衡量指標探討對公司價值的影響以及找出決定經濟風險程度的主要因素,其實證的結果如下: 一、大部分公司如果錯估了本身的外匯風險暴露,而只對其顯而易見的匯兌淨利進行避險,忽略了潛在的換算風險與經濟風險,此可能導致公司在外匯上的風險程度提高。 二、整體的市場狀況來看,換算風險與經濟風險衡量指標對於解釋股價報酬率在當期而言都是不顯著的,而只有少數產業其指標在當期為顯著;以經濟風險佔營業收入淨額的比率解釋股價報酬率在大部分的產業中皆有遞延一期或二期的顯著效果,這說明投資人以此評估公司價值時可能會有訂價錯誤的現象,也說明了台灣股市在匯率變動的影響上反應效率不佳。 三、在經濟風險程度的決定因素方面,國外子公司淨營收比率和現金流量比率對公司經濟風險程度有顯著的影響,而其係數皆為正,在影響的方向為當國外子公司淨營收比率和現金流量比率越高的公司,其經濟風險程度越高;然而,國外子公司資產總額和總風險則均不顯著。
17

人壽保險公司之風險及清償能力評估:檢視利率變動型年金 / Risk and Solvency Assessment of the Life Insurer: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est-Sensitive Annuity Policies

郭俊良, Kuo, Chun 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保險公司之雙率風險發酵,除了高預定利率保單,使得保險公司承擔利率風險,造成保險公司高額的利差損外。自2007年修法,提升保險業國外投資限額不得超過保險業資金45%,當年度國外投資佔31.21%。2014年修改保險法第146條之4,增設「投資於國內市場之外幣計價股權或債券憑證之投資金額可以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之規定,當年度國外投資部位增加至50.27%。至2016年底壽險業國外投資部位已達12.59兆元,占全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62.71%。 然而,利差交易能帶來收益的前提是匯市波動必須平穩,因為利差交易得承擔匯率波動風險,如果匯率大幅波動,匯差損失可能侵蝕利差收益。2017年前四個月新台幣驟升約6.8%,影響壽險業淨匯兌損失837億元,外匯準備金水位從441億元降至231億元。匯率的變動使得壽險業面臨極大的匯損壓力,一再地顯示檢視匯率風險的重要性。 本研究建構隨機資產負債管理模型,提供公司內部模型之參考。以市場統計資訊及市場保險公司之經驗資料建構模型,嘗試複製市場實際狀況,藉此模擬未來時點之公允價值,最後以風險指標評估保險公司之清償能力,得到以下結論: (1)財務槓桿比例愈高時,違約機率及幅度愈高,建議控制在約15倍左右。 (2)匯率風險增加時,違約機率及幅度增加,應建立適當避險策略。 (3)躉繳型利變型年金在沒有宣告利率保證下,違約風險較傳統型年金低。
18

台灣觀光資源開發之研究

張軍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類的生活,除了物質上的食、衣、住、行、四大需要以外,還有精神上的育、樂兩大需要,而開發觀光資源,發展旅遊事業,正是人類拓展精神生活領域的文明產物;本世紀以來,由於科學進步,工業發達,經濟繁榮,國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加以交通工具日新月異,乃使「觀光事業」漸趨發展,復以觀光資源的開發,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多元性的功能,所以此一事業,不僅在目前正方與未艾,展望將來,亦必隨著時代進步而更為發展,有著光明的遠景。 臺灣觀光資源的開發,自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遵照總統指示辦理以來,經政府與民間各界通力合作發展,已初具規模,但與理想,尚有距離,有待全國上下繼續努力。 本文係參酌各項有關理論,徵引學者專家闠見,用直接,間接法集臺灣觀光資源之各种資料,加以整理分析,檢討其開發利用現況之優缺點,並比較研究各先進國家開發觀光資源之措施,綜合研究,提出開發構想及改進建議,備供政府與民間有關單位今後開發觀光資源,發展觀光事業,繁榮經濟,富裕民生之參考。 本文計分六章十八節,玆將其要點分別摘記如後: 一、第一章為「緒論」;首先泛論臺灣觀光資源開發的意義與重要性,其次敘明觀光資源開發的基本概念,分別述「觀光」、「資源」、「觀光溯源」的意義與開發的要旨。並將觀光資源分為天然與人文兩大類,限定研究範圍,以為依據,然後說明觀光資源開發的原則。 二、第二章為「臺灣觀光資源布現況」;包挌三大部份:第一節係針對資源開發,必須資源本身具有開發的價值及有利條件,列述臺灣觀光資源開發所具備的優越條件為適中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氣候、出色的觀光特質、壯觀的景物、稀世的國寶、豐富的文化藝術、及治安良好、經濟繁榮、物美價廉,社會安定等奠定開發有利的基礎。 第二節分就一般風景區、主要海濱浴場、著名溫泉區、主要風景道路、及國家公園區等五項,依北部、中部、南部三個主要觀光地區,列述自然觀光資源的概況。 第三節分就歷史文物、各种建築、 民俗節慶、學術文藝、手工藝及特產品、產業觀光、傳統美德等項,敘述人文觀光資源的概況。 三、第三章為「臺灣觀光資源開發現況之檢討」;係就第二章所述現況,揭發問題,從(一)制定觀光開發的立法與組織機構、(二)自然觀光資源方面、(三)人文觀光資源方面、(四)其他相關措施等四大項加以研討、並舉各國觀光發展實例相互比較,提出部份改進意見。 四、第四章為「臺灣觀光資源開發之效果分析」;詳述觀光資源的開發,具備有形、無形的功能與項獻,有形的經濟效果在增加外匯收入,平稀國際收支,提高國民所得,充裕政府稅收,擴大就業機會;無形的效果包括加強政治號召,宏揚教育、文化,增強國民健康與社會進步等;因此,為了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富強康樂的模範省,今后必須把開發觀光資源,發展觀光事業列為政府的重要施政之一。 五、第五章為「臺灣觀光資源開發之構想」;包括四大部份;其一係融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取其精華,斟酌當前的情況,依臺灣自然與人文觀光資源的分布與特性組合及交通路線的性格,提出甲種(長程)、乙種(中程)、丙種(短程)等三種觀光路線構想,並提出各觀光地區觀光路線整建之意見。其二係依據觀光路線之構想,按觀光據點之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觀光資源之分布及充分的土地開發空間等條件,就北部、中部、南部三個主要觀光區域,選定臺北市觀光目標區、鳥來、石門水庫、日月潭、 阿里山、中部橫貫公路、 恆春及墾丁等觀光據點,提出開發建議,利用其本身優越的條件,優先開發,投資發展。其三為國家公園系統的初步構想,亦係綜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主張與意見,加以整理分析,並提出建議,以為將來開發建設之參考。其四為國際觀光旅游人數及對經濟影響之預測;係根據交通部觀光事業局依歷年來臺旅客觀光市場、 旅客人數,消費情形及將來主要觀光據點依規劃建設完成後,發揮其潛力等等之調查統計資料,除去非經濟因素而分析得到的預測數字,予以重點敘述,加重觀光開發之重要性。 六、最后一章為「結論與建議」;乃綜合全文論述要點,針對當前開發措施上之弱點,分就自然與人文觀光資源兩方面,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俾供參考改進,至於臻善,使觀光資源為「一雙為我們生金雞蛋的母雞」,並為后代子孫留下最優厚的文化遺產。 本論文承蒙洪師孟節,交通部觀光事業局游規劃師漢廷悉心指導,衷心銘感。興大教授來師玉璋對本文之撰寫啟示良多;本所林師英彥及其他諸位師長、學長、同學(師大石再添教授、臺大許敏川同學)及觀光事業局、中華觀光開發公司、經合會、林務局、農復會、省交通處觀光組、各縣市政府等有關機關長官、助負責人在撰寫期間熱心惠賜寶貴資料與意見,俾益甚多,此外,楊慶生同學於課餘之暇,撥冗協謄寫,校正漏誤,使本論文得順利完成,謹此一併致最誠墾之謝意!
19

我國證券商之風險管理機制

蕭仁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國內外金融環境面臨巨幅的變化,包括金融日趨自由化與國際化,使業務競爭更加激烈。國際金融市場的整合與金融商品不斷創新、利率自由化及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促使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及證券市場緊密結合,更加劇金融市場價格之波動。科技之進步與資訊之發達、財務工程理論的發展以及各國逐步開放金融管制的影響下,導致大量之新金融商品產生。更隨著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創新與快速成長,金融機構所持有之資產亦日趨複雜與多元化,風險因而隨之增加。因此,國際相關金融監理或權威機構,如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三十法人團體(G-30)、美國證管會(SEC)均陸續發布有關風險管理之規範。 為推動國內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證券主管機關近年來持續開放各項新金融商品業務,包括認購(售)權證、期貨指數、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新台幣利率衍生性商品、債券遠期買賣、策略性交易借券、衍生性結構型商品、利率期貨、外國有價證券及外國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等,不僅提供市場更多元化的投資管道,亦增加證券商業務商機和擴大業務經營空間,惟證券商經營上之風險亦相對隨著增加。又渠等商品種類的多樣性,對其商品價格定價模式、財務會計認列方式及風險衡量的控管等,直接衝擊著證券商以內部稽核及靜態財務數據為基礎之傳統式風險管理方式。因此,面對金融市場之新環境,國內證券商如僅維持現有風險控管方式,將無法適應未來發展之步調,亦無法在國際競爭之市場中與其他金融機構溝通。 我國證券主管機關相當重視證券商風險管理制度之落實執行,在政府目前的改革中,證券商風險管理亦是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小祖資本市場工作小組的重點項目之一。因此,主管機關於前(92)年7月指示櫃檯買賣中心,邀集臺灣證券交易所及券商公會共同成立「建立證券商整體風險管理機制」專案小組,研商制訂「證券商風險管理實務守則」。並於前(93)年10月6日核定公告實施。 雖經由訂定結合動態與靜態風險管理機制兼具之「證券商風險管理機制實務守則」,鼓勵證券商遵循參考,不僅可藉以提昇證券商風險管理執行能力,並能有可供遵循之法令規定,而使證券商風險管理工作之推動更臻順利,進而落實證券商之風險管理機制,以增加競爭優勢,並促進證券市場健全發展。惟目前證券商風險管理執行良窳並無一套公正客觀之評等制度,以對執行績效良好之證券商實施獎勵措施,又目前雖已公告「證券商風險管理機制實務守則」,鼓勵證券商遵循參考,惟其相關規範內容之執行細節,如使用內部模型方法標準、回溯測試及壓力測試,尚無類似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委員會及國外金融監理機構所訂新資本協定與相關執行細節,故本研究主要建議證券主管機關可視監理需要,參考建立證券商風險管理評等制度之可行性暨訂定證券商使用內部模型法進行風險衡量之相關作業細則。 另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銀行之自有資本適足比率規定,有關其持有部位市場風險之資本計提,已允許銀行使用內部模型法或標準法計算,此種計算方法符合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委員會所公布之自有資本適足比率規範;而IOSCO亦於1998年發布證券商使用風險值模型衡量市場風險之相關規範。另日本內閣府令所修正之證券商第二次自有資本適足比率規範中,亦允許證券商可採用標準法或內部模型法擇一計提市場風險。 反觀目前我國證券商有關自有資本適足比率之計算,仍採用標準法。惟以標準法衡量風險尚未考量證券商所持有資產風險暴露之時間變異,亦未考量不同金融商品部位間相關係數風險互抵之分散效果。在國際金融監理機構對金融機構自有資本適足率之計算方式已向Barsel規定靠攏之際,為與國際規範接軌,檢討我國證券商現行之自有資本適足率規範,確有其必要性。爰此,建議證券主管酌參Barsel、日本證券商自有資本適足率及我國銀行業之相關規範,適時修正證券商自有資本適足規定。
20

大陸創業板對台灣創投影響之研究

劉素玫, SuMei 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中國大陸若開辦創業板,對台灣影響最深的就是台灣的創投事業。由於台灣創投投資大陸初創事業必須要有資金回收的機制,除了最後賣掉公司資產,就是幫助公司掛牌上市,故本論文欲探討大陸創業板的開辦對台灣創投的影響為何,以及大陸證券市場,大陸當地的企業,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制度的健全與否,或如何才能減少風險,吸引台灣創投前往投資。 首先,先就風險投資的意義,風險投資的特徵,風險投資的投資階段,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台灣與大陸的風險投資業的描述。接著,就大陸創業板之相關文獻探討,如大陸創業板的意義與特徵,大陸創業板的相關制度,大陸創業板的相關法規,大陸創業板與香港創業板的比較分析,大陸創業板會遇到的問題之描述。 接著,欲探討台灣創投對投資大陸意願可從以下五個構面觀之:大陸企業的發展潛力,資金退出機制完善與否,大陸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創投事業相關法規的健全與否,採取策略聯盟的可性,分別分析之,並利用問卷的方式針對不同構面下,設計相關的題目,並驗證所設的假說是否合理。 在統計分析的部分,分別作了相關性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詳細內容請見研究方法,並有合理的結論。 最後,本篇論文分別針對資金退出機制,大陸證券市場,以及大陸創業板交易制度分別給予建議,完成本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題…………………………………3 第三節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風險投資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風險投資定義…………………………………………………………5 第二節 風險投資機構的特徵…………………………………………………7 第三節 風險投資的投資階段…………………………………………………9 第四節 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12 第五節 台灣與大陸的風險投資業…………………………………………..19 第三章 大陸創業板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陸創業板的意義與特徵…………………………………………..36 第二節 大陸創業板的相關制度……………………………………………..39 第三節 大陸創業板的相關法規……………………………………………..48 第四節 大陸主板,創業板與香港創業板的比較分析……………………..54 第五節 大陸創業板會遇到的問題…………………………………………..59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62 第二節 研究假設……………………………………………………………..6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72 第四節 變數的操作型定義…………………………………………………..75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樣本描述……………………………………………………………..78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8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4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8 附錄 ………………………………………………………………………………..114 參考文獻……………………………………………………………………………118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