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3
  • 109
  • 12
  • 4
  • Tagged with
  • 125
  • 125
  • 44
  • 38
  • 35
  • 32
  • 32
  • 28
  • 23
  • 22
  • 22
  • 21
  • 20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半導體業生產績效作業層面影響因素之實地實證研究

龔志忠, Kung, Chih-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晶圓代工產業而言:生產的彈性及穩定的高良率是競爭優勢之所在,為維持這兩項核心能力,企業必須持續改進製程以提高生產績效。Vadgama, Trybula (1996)曾對晶圓廠生產績效之改善提出建議方案:作者認為將模型工具與作業制成本制整合的管理方式,可辨認出對生產績效具有重大影響的生產區域,再以作業分析找出影響因素並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進而達到持續改善的目標。 本研究擬以個案公司作業制成本制為分析的基礎資訊系統,以「作業」的資訊進行生產績效影響因素的分析,期能分析出生產績效的影響因子,並找出其與生產績效之關係,管理當局即可根據策略目標,藉由持續改善影響因素來達成企業的生產績效目標。 本研究係以實地(Field)及實地實證(Field Empirical)研究的方式進行,以國內某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為研究對象。並透過實地對個案公司進行觀察、訪談及書面閱讀的方式,瞭解個案公司特色,以形成本研究的研究假說。 本研究將晶圓廠內影響生產績效的因素分為排程因素、派工因素及監控因素三大類。 (一)排程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就排程因素來看,生產需求影響生產計畫,因此產品複雜性、生產控制活動可能都是生產排程必須考量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亦可能進一步對生產績效造成影響。 (二)派工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就生產現場而言,原料投入時點、機台派工規則、機台運用狀況及批量大小等因素都會綜合影響生產效率與效果,因此若能有系統的將這些因素組織起來,再進一步探討其對生產績效的影響程度高低,將有助管理者決定改善的重點及資源的調配。 (三)監控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晶圓製造過程要求之精密度、潔淨度相當高,也使得製程中常有許多無法預期的變異發生,因此「檢查」、「重製」與「廢棄」可視為晶圓製造過程中的必要支出。 透過迴歸分析,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排程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排程因素之代理變數包括:製程技術、光罩層數、製程優先順序與製程配方種類數。 就成本、生產週期時間與良率而言:緊急批量制度之採用確實能達到縮短生產週期時間的效果,但是卻會增加該批量之生產成本且降低其良率表現。 就成本因素而言:製程技術愈複雜、光罩層數愈多、製程配方筆數愈多,生產成本自然較高。 就生產週期時間而言︰顯示光罩層數每多一層,約需多耗費一個工作天;製程技術複雜性與製程配方筆數並不會影響生產週期時間,這樣的訊息對於交期的評估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就良率而言︰愈新世代製程、製程配方筆數愈多,其良率表現愈差。 (二)派工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派工因素之代理變數包括:批量大小、批次待機時間、保養維護時間與當機時間。 就成本、生產週期時間與良率而言:保養維護時間愈短將可反應出較低的成本、較短的生產週期時間與較高的良率表現。 就成本而言︰批量愈接近滿批(25片),該批之總成本愈低,顯示控片、擋片等間接物料之支出,在ABC制度下獲得充分反應,相當值得生產單位進行併單、拆單時之參考︰「批次待機時間」之結論並不合理,經訪談廠方工程師後發現:樣本選取期間之產能利用率達100%,此時之待機時間相當短(每批次之平均值為0.98秒),此變數之具體影響必須進一步研究,才能得到驗證。 就良率而言︰愈接近滿批,良率表現愈佳,這應該也是控片、擋片制度採用之原因︰就「批次待機時間」而言,樣本期間之待機時間相當短,無法據以判斷對良率之影響︰而「當機時間」未達顯著水準,意味著無法解釋良率之變化。 (三)監控因素對生產績效之影響 監控因素之代理變數為晶圓重製片數。 晶圓重製決策將具體影響生產成本;晶圓重製與否無法據以解釋生產週期時間之長短;就良率而言︰重製與良率之間並未具有解釋關係。 根據實地實證研究結論,針對個案公司與後續研究者之建議如下所述: (一)對個案公司之建議 本研究所選定之影響變數可分為幾類,包括:產品特性相關,如製程技術複雜性與光罩層數;作業動因相關,如待機時間、保養維護時間、當機時間;生產管理相關:緊急批量、批量大小、機台設定次數、晶圓重製。 1.產品特性相關 若能以ABC為骨幹,結合作業分析與上述實證結果,在市場導向與目標成本概念下,組成跨功能之產品開發團隊,不僅能縮短開發時間,降低技術移轉造成之誤差,並在短期內提升新製程技術的生產績效,保有生產高複雜性產品組合所應具備之彈性。 就「獲利分析」而言,透過ABC成本資訊,依顧客獲利分析、產品獲利分析之結論,作為客戶篩選與產品技術組合比重之參考。 2.作業動因 在ABC系統下,應可建立作業動因分析的機制,據以評估待機時間、保養維護時間與當機時間之影響及效益,若能藉此導入品質成本之概念,將過去品質管理之相關措施,以預防性支出、鑑定性支出、內部失敗成本、外部失敗成本等方式將品質作業具體數字化,透過定期的覆核與檢視,不僅能評估品質保證暨可靠性政策之成本效益,亦能滿足管理者進行例外管理之需求。 3.生產管理制度 依此模式建立一套生產績效影響因素之分析模型,透過統計方法,分析各變數對績效表現之具體影響為何?並排定解決上述問題之優先順序,進行專案管理,若再加上ABC所提供之作業分析資訊,將能使問題的焦點明確至作業(Activity)層級,自然能兼具"Do The Right Things"及"Do The Things Right"之效。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依生產區域,進行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結果將更具管理價值。 2.透過實證模型發展出一套綜合生產績效指標,以滿足績效管理之需求。 3.以品質成本之概念,配合作業制成本制之作業屬性,分析預防性支出、鑑定性支出、內部失敗成本與外部失敗成本對生產績效表現之影響。
62

中文電子資源合作編目規範之研究 / A study of cooperative cataloging specifications in Chinese electronic resources

曾秋香, Tseng, Chiou Sha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腦網際網路的日益蓬勃發展,帶動各種資訊媒體的不斷興起。面對網路資源的豐富化與多樣化,如何有系統的組織與整理多元出版形式的電子資源,以達到有效的書目控制,是圖書館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本研究旨在研究圖書館對圖書資訊組織的規範,是否也能適用在網路資源的組織。採用個案研究法,探討OCLC對網路資源編目所推動CORC系統所依循的規範內容;再用實驗研究法,實地利用現行的中文編目規範在政治大學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上編一百筆中文網路資源,以瞭解其適用性。   本研究發現OCLC的CORC研究計畫,含有許多特色:提供圖書館有效組織並控制網路資源組織的工具;可提供多種建檔格式及多種顯示及輸出格式;可同時截取多筆書目自動編目;提供Pathfinder的功能;提供全球圖書館共同分享合作編目的成果等。在實驗研究時,發現利用現有的編目規範整理中文網路資源是可行;電子資源的館藏發展政策是很重要;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需具備連結與維護URL的功能、應注意使用該網路資源的配備等。   根據研究結果對中文網路資源作業規範提出幾個結論:作業規範是合作編目的基本要素;現有編目規範可適用;訂定網路資源的評選原則;網路資源書目著錄有許多特色;中文網路資源應著錄的欄位等。同時提出幾個建議:成立常設機構探討與研訂電子資源的編目規範;各圖書館應成立一個電子資源工作小組;開發自動編目的自動化系統;開發可以容納併存多種建檔、顯示與輸出的metadata;促進華文網路資源合作編目的組織機制等。
63

成就動機、作業重要性、與兩人合作結果對合作關係的情緒影響 / The effe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ask importance and task outcome on individuals' emotion

胡昌亞, Hu, Chang-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在兩人合作狀況下,當個人相對工作貢獻較合作夥伴多時,其在得知合作結果前後,是否會有不同的情緒強度與理由?研究者首先以60名受訪者為對象進行探索研究,以了解可能影響個體合作經驗的因素,並根據探索研究的結果設計正式研究問卷。正式研究中則以情境實驗法對15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分別在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之前(階段一)與之後(階段二),測量受試者的情緒強度與理由。階段一為完全受試者間實驗設計(2 × 2),探討作業重要性(高、低)與個人成就動機(高、低),對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前情緒強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前的情緒,並不因為成就動機高低或是作業重要性高低而有所差異。階段二為完全受試者間實驗設計(2 × 2 × 2),探討作業重要性(高、低)、個人成就動機(高、低)與合作結果(成功、失敗)三變項,對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後情緒強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得知合作結果之後的情緒,會受到作業重要性、合作結果及此二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而有不同。作業重要性高組的負向情緒強度比重要性低組強;合作結果失敗組的負向情緒強度比成功組強;當合作結果成功時,作業重要性高組與重要性低組的情緒差異不大,但是當合作結果失敗時,作業重要性高組的負向情緒比重要性低組的負向情緒更強。 此外,研究者也以描述性的方式,呈現全體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前的情緒理由、成功組與失敗組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後的情緒理由、受試者情緒變化的動態歷程以及在合作之後受試者可能的行為傾向。研究者最後檢討本研究的限制,以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並討論本研究在工商實務上可能的應用。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in a cooperative dyad when one's contribution to the task is more than his /her partner. Whether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differed after he/she knew the cooperative outcome was examined. Researcher first interviewed 60 subjects to gather the possibl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cooperative experiences. The formal research design is base on the result of pre-experirnent interview. In the experiment, a story which described a cooperative condition of two people was used as the simulative task. 15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experiment. Researcher measured their emotion intensity before (stage 1) and after (stage 2) they knew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ve task. A 2 (task importance : high or low) × 2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igh or low ) between subject desig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n stage 1.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did not affect by these two variables. A 2 (task importance : high or low) × 2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igh or low ) × 2 (cooperative outcome: success or failure) between subject desig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n stage 2.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ask importance, cooperative outcome, the interaction of task importance and cooperative outcome affected subjects' emotion intensity. Researcher also narrated the reasons of each kind of emotion, the possible dynamic process of individuals' emotion shift, and the possibl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individuals. Researcher discussed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64

GSM行動電話營運成本分析--結合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與IDEFO功能模式 / Operating cost analysis of GSM service provider--combination of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nd IDEF0 function modeling

王潤邑, Wang, J.Y. Trist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信業務的營運成本分析,首重各項業務耗用資源的合理分攤,而傳統的財務會計制度,並無法滿足此項需求,因此本文擬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 (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來作為各項成本分攤的基礎。而有鑑於電信事業規模龐大而複雜,常造成營運流程分析的困難,本文擬採用IDEFO圖形作為分析的工具。IDEFO目前已成為美國聯邦標準FIPS 183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 Publications 183),其最大的優點是適合用來描述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又因為IDEFO的圖形呈現皆以作業為中心,有助於我們結構化地描述以作業為中心的活動。 本文嘗試利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與IDEFO功能模式(Function Modeling)去分析GSM行動電話業者的營運成本。綜合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本文所提出的營運成本分析架構,確實能提供行動電話業者一套連貫而完整的分析架構,以分析實例來說,電信業者可藉由本架構分析出整個作業的成本,並能將這些成本追蹤到相關的費用會計科目,使得分析出的數據能更具成本攸關性,對於所分析出的每通平均發話成本而言,也比傳統財務會計的計算方式更加合理。
65

鐵路地下化場站開發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高雄站為例

曾偉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九年完成台灣環島鐵路之初期路網起,鐵路的興建與地方都市的發展有著複雜的依存關係,在都市發展空間的結構上,鐵路車站已成為人潮往來聚集的重要地標,也漸漸形塑成為都市空間「門戶」的意象。在都市發展的歷程中,火車站也見證台灣城鎮的發展更替,尤其在都市化人口急遽增加的城市中,鐵路車站已成為都市蓬勃發展的催化劑與原動力。當車站周邊既有的街廓無法容納或滿足進出車站旅客的需求時,相關消費、就業、住宅等生活機能的用地需求即便以鐵路車站為核心,向四周蔓延擴散。當都市擴散的力量因鐵路軌道場站的區位切割產生前後站不同發展走向時,人潮聚集的效應多順勢集中到前站地區,而都市繁華的發展主力也因此在前站集中與擴展,形成鐵路車站前、後站都市發展不均的情形。另外軌道路線與街廓、道路系統以平交道交錯區隔的潛在危險與等待遲延的時間成本,也往往讓民眾怨聲載道。   為解決上述都市發展不均、潛在危險以及時間成本等問題,交通主管單位開始構思規劃鐵路立體化的可行性評估,而鐵路立體化方式分為高架化及地下化,目前台北縣、市(已通車營運)以及本研究範圍(高雄市)均採地下化方式施工,故本研究配合規劃階段資料與實際營運的調查分析,探討鐵路地下化工程對政府財政、都市發展所產生的相關問題,以了解重大交通建設與經營,必須配合整體都市發展與完善的土地使用規劃機制建立之重要性,作為永續經營車站的重要觀念。   由於鐵路地下化工程是政府重大交通建設計畫中,投資金額十分龐大的興建計畫,短短十餘公里隧道段及車站新建工程,其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此外,新穎車站面積多較舊式車站龐大數倍;且平面軌道路線移入地面下之後,其營運維護成本一年高達上億元。為避免整體興建、營運、維護成本造成國家財政負擔,必須在場站開發與經營方面,於公有建築物耐用年限內完成財務自償之目標。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文獻針對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進行實質性成本效益之研究與探討,故本研究利用現地調查與訪談方式,配合該建設規劃階段相關資料之蒐集,以獲取第一手資料進行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實質面成本分析與預測。另一方面,再利用現地調查與訪談等方式,進行高雄都會區整體商業發展現況與未來商場開發計畫之調查與分析,據以瞭解整體開發市場之供需情況,作為本研究進行開發效益評估之重要參考依據。   惟其開發效益評估方面,首先必須面對鐵路用地變更為車站特定區使用之「增值利益回饋」與「外部衝擊內部化」等議題。由於鐵路車站的再生與再發展,仍基於維持大眾運輸機能與改善場站環境品質之前題下,進行場站更新與開發計畫,因此對於土地使用強度增加所衍生的新增旅次與活動人口之回饋機制,是否適用現有相關用地變更回饋之法令規定?誠有疑義。故本研究引用區域計畫法第十五條之三規定,以「開發影響費計徵機制」為基礎,建立一套適用鐵路用地變更都市計畫之回饋機制,並冀望未來修正「都市計畫法」或訂定「都市計畫審議規範」時,除了提供作為參考依據之外,亦能建立明確之法源依據。   此外,有關開發效益評估方面必須建立在依法有據的前題之下進行開發計畫,然而耗資數百億的建設計畫,卻沒有任何法令依據足資規範、監督及管理,且鐵路法已二十餘年未隨時局變化進行修正,導致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後,萬華、板橋等車站一直無法由鐵路局進行招商暨開發計畫。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由相關主管機關積極研擬「鐵路立體化建設條例」或修正「鐵路法」,作為整體建設與開發計畫之法源依據。但由於法令研修時程與審議期程十分冗長,因此建議在法規面的修正同時,亦須進行一系列場站開發相關問題之探討與研擬解決方案,藉由雙管齊下的效率化作業模式,冀望在法規面修正完成同時,亦能順利進行場站開發計畫,讓整體計畫在最短期限內達成財務自償之目標。   整體而言,本研究的時間切入點位在已完工通車之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與即將施工之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之間,希望藉由案例的回顧與分析,歸納相關明顯缺失與急待解決問題,作為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及場站開發計畫能順利推動與經營之重要依據,並且避免相同的錯誤再度發生。除了前述法令規定之擬定或修正、用地變更回饋機制、整體成本效益分析等關鍵性的問題之外,由於整體建設計畫在不同規劃作業之時間點所涉及的公部門包括:決策、主管、主計、施工、規劃、營運管理、開發團隊以及地方政府等行政單位,在缺乏整體規劃作業機制建立的規範架構之下,產生行政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各自為政、各取所需的情況發生,造成計畫階段整體規劃構想與完工通車現況落差甚大。   最後本研究認為,經由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之案例分析與經驗借鏡,進一步深入探討即將動工興建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必須面臨之相關問題,其中最具關鍵性議題包括:回饋機制的建立、成本效益的嚴謹評估、規劃作業機制的建立等。為此,本研究引用「開發影響費」與「財務決策分析」等理論與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再依據分析過程中歸納關鍵性因素,配合現階段行政部門規劃作業模式,設計專屬鐵路立體化建設暨場站開發計畫之規劃作業機制,作為各級行政部門任務整合及橫向意見交流之參考依據。
66

我國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制度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self-employment in Taiwan

陳靖玟, Chen, Ching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顯示,當年度自營作業人口約為一百三十三萬餘人,約占我國就業人口百分之十三的比例,高出歐美國家許多,由於國人普遍存在「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文化心態,故自營作業者為我國勞工就業時重要的選項之一。過去,自營作業者一直被當作衡量國家經濟發展落後的指標,這類人口不論是在勞動條件或社會保障方面,向來較不受重視,然而隨著貿易自由化與產業結構轉變的衝擊,農林漁牧業能吸納的就業人口逐漸減少,勞動市場所提供的正職工作也持續減少,在失業率攀升的壓力下,先進國家開始重視自營作業者吸納失業人口、調節勞動市場供需的功能,為了鼓勵失業或一般受僱勞工開創自己的就業機會,近年來歐洲國家已經逐步改善自營作業者的社會安全保障,以降低勞工投入自營作業的風險。 有鑑於自營作業者對我國就業市場之重要性,以及國際間積極改善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條件的趨勢,本研究遂以建構我國完善的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障制度為目的,分別從勞工保險、職災保險與就業保險三方面,分析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所存在之問題與缺失,再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的方式,瞭解自營作業者參加勞工保險的經驗與實務上所面臨的問題,更進一步透過訪談瞭解自營作業者對於本身失業風險的認知以及參加就業保險的意願。此外,本研究也透過比較研究的方式,進而瞭解其他國家對於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障所採取的作法,以作為我國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政策調整方向之參考。 研究發現,我國自營作業者在勞工保險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勞工保險所主張的「申報主義」制度,並未一體適用於自營作業者;二、自營作業者投保資格審查責任未作明確劃分;三、自營作業者投保薪資調整的作法可能產生公平性的疑慮;在職災保險方面,目前自營作業者參加職災保險存在著職災保險給付與第三人不法行為損害賠償兼得之問題;在就業保險方面,研究發現自營作業者同樣存在著失業的風險,風險可能來自於景氣影響、同業之間的競爭或是從業地點變動等因素,加上自營作業者普遍具有教育程度偏低和中高齡的特徵,在學歷與年齡的雙重限制下,自營作業者一旦退出自營作業部門,就可能因為轉業困難而導致長期失業,甚至被迫退出勞動市場。 最後,本研究針對目前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險制度相關問題,分別提出以下建議,包括勞工保險的投保資格審查作業應明確授權由職業工會行使;輔導自營作業者辦理營業登記,以實際所得作為投保薪資調整依據;勞工保險條例應增列保險人代位權之規定;將自營作業者納入就業保險之保障對象;以營業登記之註銷或繳回相關執業證照,作為自營作業者失業之認定標準。
67

作業風險管理之建構實務研究-以本土產物保險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practice - Take example from a local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y

張鳴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先針對目前國內產物保險公司有關作業險管理尚未有完整之監理規範或管理實務,但是,因作業風險所導致之損失金額卻與日俱增,實為不可忽視之風險,故藉由探討產物保險公司建構作業風險管理機制,同時分析其中理論與實務之運作,盼能有助於國內產物保險公司在未來不論是主管機關的監理制度,或是與全世界風險管理趨勢的結合上,提供具有參考性之建議及方向作為研究的目的設定。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及探討,對於國內外金融機構作業風險管理執行情況,可知作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之關係應是互補的概念,不能單以內部控制取代作業風險控管,而唯有作業風險與內部控制相互充實,才能更能提昇作業風險管理之功能及能力。另對於產物保險相關之作業風險損失事件之收集彙整,瞭解作業風險損失可能產生重大的財務損失,或是影響公司之正常業務營運,由於作業風險與產險公司日常營運活動息息相關,且作業風險管理並非一全新之風險管理觀念,面對產險市場瞬息萬變,主管機關監理強度趨於嚴格,包括頒布保險業之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內容規範即可看出作業風險以結構化之管理,已成為潮流。如何透過管理流程,及輔以各項管理工具,與現行之內控、法令遵循等機制加以整合,將過去的被動轉換為主動的管理,不論是發生頻率低、損失幅度高的事件,或是發生頻率高、損失幅度低的事件,皆應平等重視。 個案研究則以作業風險管理之理論為基礎,逐一探討研究之標竿保險公司作業風險管理執行情形,可以得到下列四個結論:(一)落實風險管理之企業文化是關鍵成功因素、(二)作業風險管理專責單位或人員的建立應是有必要性、(三)建立完整之作業風險管理架構、(四)作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是互補的、(五)無缺失不代表無風險。本研究最後提出以下建議:(一)師法目前Basel II銀行之作業風險管理經驗、(二)積極專業人才培訓是作業風險管理之成功要件、 (三)保險業者應儘速建立內、外部損失資料庫、(四)應設置隸屬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五)法令遵循自行評估之調整。以作為未來台灣產險業如何建制作業風險管理機制及有效控管作業風險之參考。 / Despite of the increasing exposure and loss due to operational risk to Taiwanese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 intergrated coorporate self-regulation or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with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herefore, through seriously study,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mechnisms on how to implement a thorough corporat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and a balanced operational poin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 hope that this paper could give our local non-life financial institutes, regulators, and compliances some aspects on the regulatory governence development. Numerous articles and literature review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businss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garding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s stated that interal control a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have substitutional effect. Therefore, only if both interal control a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simutaneously develop, will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s functionality and ability be most effective. Massive information on opertaional risk loss event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ompiled to study its impact to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loss it may bring to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the effect on daily business operation. Driven by legal changes and forever-changing business market, the local goverment have becoming tougher on regulatory governance, including promulgate the code of 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guildance, which we would see that structured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is the newfound trend. The intergration of current compliance, internal control and other mechanisms through management process in order for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corresponds to a much wider trend of “responsive” or “active”, not “passive” management is what we ought to act on. Also, we should treat low-frequency, high-magnitude events and high-frequency, how-magnitude events equally. This paper came up with five conclusions 1. implementing the enterprise culture of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success. 2. developing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 team is an ought to do 3. implementing thorough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structure 4. substitutional effect among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5. no merit does not mean no risk. At last, this conceptual paper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 tak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experiences by Basel II as a model 2. cultivate ORM professionals actively is the key to success 3. develop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 loss database 4. The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should be subordinate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 5. adjustment of compliance’s interal accessment.
68

我國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的勞動條件與權益之探討 / A Study on Labor Conditions and Rights of Informal Sector Workers in Taiwan

丁于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就業者樣態趨向多元化,除了傳統受僱於私人企業及公部門的就業者,還有一群人選擇投入自營作業,成為自營作業者或無酬家屬工作者;他們是屬於「非正式部門」就業的類型。非正式部門是與傳統正式部門相對應的概念,在我國就業人口中佔有一定的比例;這些勞動者的工作特性與一般受僱者不同,他們的工作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難以區分工作報酬結構,更要承擔所有工作風險。因此與受僱者相比,其勞動條件與勞動權益有較為不足之可能。故本研究著重於我國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勞動條件與勞動權益探討,藉由相關文獻回顧與整理,瞭解非正式部門的形成背景、定義、概念、所遭遇的問題;再透過我國現有法規與深度訪談,瞭解實務上勞動條件與權益之情況。勞動條件包括工作時間概況、賺取收入報酬之手段、工作安全衛生與職業災害補償等議題。勞動權益則從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參與工會組織、相關就業保障及老年保障等面向著手。 經由文獻探討與訪談結果歸納,研究發現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營業收入不穩定,易產生工作時間過長現象;整體缺乏職業災害預防觀念,且加入職業工會意願較低。勞動權益部分,就業不穩定的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缺乏發聲管道,就業安全保障不足。故針對研究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強營業登記,建立良好就業環境。 二、鼓勵非正式部門就業者加入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保險,並輔導職業工會提供就 業安全、工作安全衛生等課程訓練。 三、將非正式部門就業者納入就業保險及擴大其他勞動政策適用範圍。 四、針對特定族群制訂政策,以滿足各年齡層就業者需求。
69

用戶端作業環境管理系統之設計

石旭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存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多著重於單一作業環境的維護。當作業環境數量增加時,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變得困難而且耗時。而缺少維護作業環境日誌以及容量管理的能力,使得現存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的能力受到限制,無法對作業環境進行更進一步的維護與管理。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設計一套新的解決方案–COEMS(Cli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來解決現今多個作業環境的維護所存在的問題。COEMS結合現有的作業環境維護技術、網路儲存技術、裝置虛擬化技術的優點,將多個用戶端的作業環境集中於伺服器來進行管理與維護,克服傳統技術在維護多個作業環境上的困難,使得在網路環境中,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的工作變得可行;並且利用Volume Management技術以及Copy-On-Write技術,來維護多台電腦的作業環境的日誌與資料分享,使得作業環境的維護比傳統技術更簡單更有效率。 / Many traditional techniques for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concentrate on maintaining single computer separately. When there are many computers for maintaining, such way of maintenance becomes complex and costs lots of time. Because of the inability to log operating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manage volumes, these techniques are too limited to further maintain and manage operating environment. We propose a newly designed solution – Cli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EM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maintaining multiple operating environments. 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network storage and virtualization techniques, COEMS manages multiple clients’ operating environments centrally in a server, solves the traditional maintenance problems and makes maintaining multiple computers via network feasible. Meanwhile COEMS uses Volume Management and Copy-On-Write techniques to maintain the log and share data from multiple computer operating environments, and makes the maintenance also easier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techniques.
70

台灣銀行業作業風險的新挑戰-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因應

高秀嘉, Kao, Hsiu C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銀行業最常見的作業風險事件多集中於少數幾項類型:內部詐欺;外部詐欺;客戶、產品與營業行為;運送與作業流程之管理。從銀行業的角度來看,各項法條的意義雖很重要,實務上如何執行才能滿足新法規的要求以減降作業風險才是銀行管理人員最關心的事項。本研究針對幾項銀行在推動作業風險管理體制過程中主要面對的挑戰,從新巴賽爾資本協定中作業風險的角度,試圖分析並且提出因應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新版個人資料保護法後作業風險管理的建議,包括落實作業風險的管理工具與運作模式進行探討。具體目的包括探討目前台灣銀行業作業風險所面臨的法規挑戰、探討台灣銀行業如何落實作業風險管理、並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提供台灣銀行業者後續經營的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1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