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2
  • 42
  • 2
  • 2
  • Tagged with
  • 46
  • 46
  • 21
  • 20
  • 18
  • 14
  • 14
  • 11
  • 10
  • 10
  • 9
  • 9
  • 8
  • 8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出版產業轉型策略之研究-以鳴嵐個案為例

韓佳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出版業在逐漸進入成熟的市場飽和階段後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方式,並以鳴嵐國際智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希望透過研究,探索出版產業之轉型策略。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針對出版業轉型及創新策略進行文獻探討,以奠立研究架構與實施步驟基礎。 (二)分析出版產業現況及產業結構,以利研究標的的掌握。 (三)探討個案公司訂定轉型策略之關鍵重要因素,以利整體績效呈現。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個案方法研究為主,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出版應結合文教,發展課程與講座 通路內除了販售書籍出版品以外,更以其為基礎,延伸發展出相關之活動、課程及講座等,以不同的呈現方式文化教育並將知識價值傳遞給消費者,重新培養民眾對閱讀及學習知識的興趣,使通路成為散播文化教育的平台。 2.透過異業結合,提高活動品牌價值 此文化教育通路透過與不同領域的知名產業結合,能藉以降低消費者對創新文化教育通路的道德危機成本及資訊搜尋成本,並藉由加乘雙方知名度,快速提升通路品牌形象與價值,為雙方帶來利益。 3.持續開拓國際市場,增加經濟規模 因各國對教育文化的需求會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漸增加,故在大陸市場逐漸成熟且建立知名度後,便能將此文化教育通路拓點至國際市場,增加經濟規模的同時也能接觸不同出版市場,豐富通路的多樣化。 4.重新定位為內容產業,並連結文創發展 挑選符合市場需求之優質書籍,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以建立良好且高規格的品牌形象,並在此同時,與文創產業連結,致力於促進文化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出版產業以及後續研究參考之用。
2

兩岸出版交流政策之研究-臺灣的觀點 / Research on cross-strait exchange policies on the printing industry-Taiwan’s perspectives

林麗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圖書出版產業式微是全球共同現象,面對這樣的產業趨勢,惟有『把餅做大』才是維持產業經營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臺灣出版市場可供做大的空間實在有限,要『把餅做大』就只能「走出去」。 臺灣出版品要走出去,最適合的地區就是中國大陸:因為大陸 13 億人口,是全球最大華文圖書市場之所在,且兩岸同文同種,兩岸出版品間雖存有正簡體字的差異,但相較於華文書籍要進入歐美或其他國外圖書市場所必須克服的文化與文字隔閡,顯然大陸仍是臺灣出版品最適合開拓的市場。 只是事涉「兩岸」,問題就會因兩岸間的體制及意識型態而變得複雜,再加上圖書具有文化傳遞、思想散佈等特性,這正挑動了兩岸間最敏感的神經,所以兩岸彼此互訂了許多不合時宜的法令加以牽制,使得這條圖書出版交流之路走來格外艱辛。 然而,兩岸情勢在近年來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僅互動更加頻繁,連攸關兩岸經貿的ECFA協議都已簽訂並展現初步具體成果;在這樣的氛圍下,兩岸出版是否有更進一步交流與合作的空間?本研究即以兩岸出版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的交流經驗為基礎,探討兩岸出版政策對出版交流所造成之阻礙,並從臺灣的觀點出發,在兩岸互動關係改變之際,為兩岸出版的競合找出一個可行的模式。具體目的為: (一)探討兩岸現行出版政策對出版交流所造成之阻礙。 (二)對大陸出版品來臺銷售、發行與展覽等交流之相關辦法提出修正建議。 (三)對政府如何協助業者在大陸進行出版交流提出具體建議。
3

從共創理論看數位出版商業模式

林奇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下,台灣圖書出版產業是否也將面臨如報紙產業般的淘汰賽?現有出版業者該如何因應數位化環境的來臨?根據台灣出版業者表示,目前電子書銷售佔出版社營收比不到1%,導致出版業者對於電子出版仍持觀望態度。 另外,網路書店雖有多家業者投入,但至今仍以紙本圖書銷售為主,一些以電子書為主的網路書店,都尚未見到成功的案例。台灣數位出版遲遲未能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究竟面臨那些問題與瓶頸呢? 在網路時代,讀者從被動、單獨閱讀者轉為主動、社群化閱讀者,在數位環境下,作者不需要透過出版社,即可透過數位平台自主出版。此是否代表新的出版商業模式即將誕生?而作者與讀者是否可以享有更大的主控權與利益分享權? 本研究主要探討, 1.在Web3.0環境下,哪一種出版商業模式,可以滿足作者需求? 2.在Web3.0環境下,哪一種出版商業模式,可以滿足讀者新體驗? 3.在Web 3.0環境下,出版商與通路商,功能與角色的變遷? 4.在Web3.0環境下,可促成那些新的商機? 本研究在論文後續修訂中,增添103年補充資訊。
4

傳統出版業電子書平臺策略之研究(以某公司為例) / The Study and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Publishing E-Book Platforms: A Case Study

林宥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出版業就要面臨一次嚴厲的革命,能及時有警惕與危機應變才是當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在看完各界的文獻與實況分析之後,對這產業的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本論文以作者40年的出版工作經驗與觀察為主,輔以豐富的個案,這些出版商都是作者40年來的真實客戶,且是世界著名的出版業,輔以全球出版業產業研究資料與分析。探討將來出版發展電子書的各項競爭條件,論文架構採用對真實電子書出版的實況發展與科技閱讀器的進展。逐一分析面臨國際競爭下的策略步驟。 首先要了解國際的出版轉型,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利用這些經驗才可以一步一腳印穩穩前進。 本論文以4個全球著名的個案為前提。先了解同業的運作與複雜的發展背景,時至今日,這些時空背景領導出版轉型輾轉前進者都大有來頭,深深影響各層面的未來。 產業與資金、人力的結構,配合科技的進步,手機App下載或是平台的發展閱讀器的跟進,排版軟體的現況及發展趨勢,並以這幾家個案的運作模式與發展歷程,進行個案分析,臺灣的出版業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以避免及縮短摸索的成本。
5

圖書出版業隨需出版策略之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f Books on Demand Strategy in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徐立軒, Hsu, Li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書本是推動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一大利器,人們透過書本的知識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現今的社會主要書本來源大多數皆由出版社主導編輯、出版及發行。因此本論文以不同的角度來討論幾個議題: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會希望可以擺脫出版社的控制並自行出版;出版社對通路的庫存量可以控制數量的需求;讀者可以自行決定閱讀內容,作出屬於自己的一本書。綜合以上的不同角度的出版需求議題,我們稱為隨需出版。 本論文首先分析出版業的總體環境,接下來透過次級資料收集及訪談方式,從作者、庫存及客製的需求角度來討論隨需出版。我們發現到從作者出版的需求,在美國及台灣都有業者提供相關的服務;從庫存的需求,我們透過訪問秀威資訊,他們利用印刷技術,讓庫存上升的量風險下降;從客製的需求,我們透過訪問旗標資訊,了解他們如何滿足對於大型企業客戶的需求出版。 另外我們也思考如何從單一讀者的需求,可以從建立出版平台,讀者依據自己想要的內容決定出版的書籍。因此本論文提出了以讀者為導向的隨需出版的觀念,讓讀者可以自行選擇想要內容來編輯書籍的出版模式,並且提出在老師編輯教材及個人研究方面的可能應用。 總之我們發現除了以讀者為導向的隨需出版仍需要深入研究外,其他種類需求仍不斷進步。雖然目前還沒有業者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未來讀者想要依據自己想要閱讀材料的需求日漸抬頭,相信我們所提出來的構想,一定會被實現。 / Books wer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helping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People enhance their capacity through reading books. Nowadays, the provision of books was most dominated by the Press in terms of editing, publishing and issue. Therefore, this paper adopts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o discus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From the author's perspective, they wish to get rid of the control of the Press and publish on their own. Press, however, control the number of demand on the inventory of the market. Readers, on the other hand, wish to decide to what to read from the book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n publishing demand issues is so called “Book on-demand publishing”.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followed through secondary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views from authors, inventory, and customized on-demand publishing. We visited the Show-We information company which took advantages of state of art print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s as the result from the increase of inventory; from the demand for customized, We visited the Flag publishing company. We understood how they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customers for publishing. In addition, we also thought about how to establish a publishing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a single reader’s demand. In other words, the readers publish their own books based on the content they want to read. This thesis proposed the reader-oriented concept of demand publishing. Readers could select the desired content to be codifies in published form. We also propos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demand publishing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 sum, we found that in-depth study in addition to on-demand publishing of reader-oriented and other types of customers-oriented is necessary. Although there is no industry engaged in such work, the need for readers-oriented publishing is rising. In the near future, we believe that our proposal could contribute the demand publishing.
6

圖書出版業通路勁能滿意水準之研究

蔡勝華, CAI, SHENG-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感於國內圖書出版業蓬勃發展,在大型書店,如時報廣場等的推動上,國內興起一片 讀書風氣。只可惜囿於國內市場地域較小,市場分配不均,未能有大型中間商出現, 居間做資調配的工作,致使書本單價過高,佈點不完全,實為國人之憾。 故本文以出版社為調查對象,調查其與書報商間的各項往來,並詢問其滿意程度,出 版社最重視的功能項目為何。 本論文以台北市出版社為抽樣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抽樣400 家,回函經過統 計分析後,發現出版社所重視者為書報主的實體分配功能,其他諸如風險承擔等則未 受重視。 本研究可為圖書出版界各業者參考,藉以明白彼此間所期待的功能,祈能令其更密切 的合作。
7

台灣出版社進行電子書出版現況初探:創新傳布理論之運用

邱秋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屬於網路技術應用的電子出版,甫從早期應用於學術教育場合的實驗產品步入商業生產的前期。現階段電子書的生產,已經開始結合軟硬體、內容、銷售通路以及通訊等環節。擅長提供內容的傳統出版社在這一波網路電子書的產業整合中,有什麼樣的想法與作法?基於為傳統出版業的發展歷程與趨勢留下紀錄的想法,本研究希望對出版社投入電子書生產的現況做一番探討。   因應網路發展而興起的網路電子書可以說是一種創新事物,本研究主要根據創新傳布(Diffusion on Innovation)理論的相關文獻及Flanagin(2000)對於企業採納創新設立網站的因素探討為推導架構,整理發展出理論架構,並據以發展出操作架構。Flanagin認為企業採納創新的動機包括三項主要因素,包括組織的特性、創新所帶來的預期利益及組織間的社會壓力。社會壓力的作用對於創新採納的影響,最明顯的是發生在創新傳布的早期階段。   研究結果發現,出版社性質對決定出版電子書有正面影響;出版社年齡對是否出版電子書的影響並不明顯;經濟實力(出版社規模)對決定出版電子書也有正面影響;科技相關經驗較豐富者,對決定出版電子書也有正面影響。三種相關特質中,影響程度最高的是組織型態,其次是營業性質,最低的是出版內容。   出版社對於電子書發展的規劃究竟應該做到什麼程度仍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感,有些出版社在電子書產業的分工上還在尋找定位。受訪者關切市場接受度、開發新通路及相關軟硬體發展的成熟度上,更甚於生產技術的掌握與設備成本的問題,版權取得方面的顧慮相對更少。顯示現階段電子書出版的問題重點多不在出版社可以著力的地方。從個人對電子書資訊的接觸頻率來看,主動積極的態度對是否出版電子書並無明顥影響。而且就整體來看,會積極主動蒐集電子書相關資訊者只占總數三成多,要期待電子書的出版突破創新者與早期使用者之間的鴻溝,似乎仍有一段路需要努力。   在現階段,制度上的壓力對決定出版電子書的影響並不明顯。除為取得日後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個想法對於出版電子書有稍微比較明顯的影響外,其餘怕被淘汰、等待成功案例出現、同業壓力等各項因素僅顯示極微的正面影響。而高知名度及領袖地位對電子書出版的影響也不大。至於預期趨勢方面,出版社對於電子書是否可能成為市場主流、是否可能造成閱讀革命,普遍並沒有把握,現階段還看不出這兩者對電子書出版的決定是否有影響。
8

創造圖書出版產業三贏之供應鏈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策略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張雪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圖書出版產業資金與技術的進入門檻低,出版社多是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模式,近年,台灣圖書出版產業不斷出現的問題有:每年新書出版品過多;在書店通路陳列空間有限下,圖書的生命週期縮短;資訊交換不透通,上中下游都在重複建檔工作,形成資源浪費;帳款回收問題,部分出版社「以書養書」的惡性循環;圖書產業資訊化程度差異大,實際銷售資訊不易取得,形成出版社盲目出版新書與無法掌握暢銷書再版時機與數量;中游發行商與下游書店通路大量進出貨與節節高升的退書率;在2007年,相繼發生凌域事件、出版聯盟和發行聯誼會與金石堂連鎖書店的爭議事件等,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圖書產業供應鏈出現了問題。其中尤以退書率的攀升問題最為嚴重。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台灣圖書產業高階主管與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台灣圖書產業供應鏈中造成退書率攀高的問題與困境。並以從事圖書發行有二十八年經驗的A公司為案例,探討供應鏈協同機制的CPFR模型。本研究聚焦於A公司跨企業流程模式中的新書出版作業流程、再版書出版作業流程與補書、退書和調書作業流程等三大部分。A公司資訊平台應用系統架構建置也一併討論,包括圖書產業協同作業入口網站系統、圖書產業協同作業網路服務系統、協同出版規劃、預測和補貨系統和圖書產業協同系統PICS。該資訊平台主要進行A公司體系內上中下游的資源整合,降低圖書退書率與提高經營績效。 本研究之結論綜合如下:一、CPFR可以是解決台灣圖書產業供應鏈高退書率問題的解決方案,二、CPFR的推動與圖書產業資訊交換依賴A公司建置完善的資訊平台與系統達成,三、CPFR協同機制建立了A公司體系成員的競爭優勢和提升企業經營績效,部分A公司體系內出版業者之市場佔有率也因此增加。 最後,提出本研究對台灣圖書出版產業供應鏈降低退書率的作法,人才培育、國家政策推動等建議。對個案公司:利潤模式估算與營運模式複製等建議。以及未來可能的研究議題。
9

從行銷通路看台灣童書出版之發展

楊金都, Yang, K.T.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者緣自1978年投入職場以來,長年從事出版行銷工作的背景和對童書情有獨鍾的偏愛心懷,在久經實務操作和用心觀察之後,撰述本研究。 本研究嘗試對台灣童書出版行銷通路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現況加以描述;對童書出版業的產業特質,加以剖析;並就數十年來蔚為主流的行銷管道:經銷,郵銷,和直銷等三種通路的特質,4P組合方式,成本結構,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和其面對的主要難題等要項,加以分析、討論,並對通路的未來發展趨勢,概廓描繪。 本研究同時以天衛文化為個案,介紹其公司緣起,願景,組織,行銷通路運作網絡的結構和淵源,經營狀況和特色,瞭解其面對的問題和因應措施並提出建言,以供參考。 本研究的結論是對台灣童書出版產業全面、長期的發展,寄予厚望,除了市場、消費者、出版業者、通路業者都亟待觀念與技術的提昇、突破之外,也寄語政府當局妥當扮演適切的角色,不宜缺席。 本研究的綜合建議是: 一、童書的行銷通路,亟待競合重組的改造。 二、行銷通路的發展必須走向多元整合,追求綜效。 三、產業秩序與道德規範尚待塑造。 四、兒童教育理念的提升推廣,資訊化的加強是業界當前要務。 五、童書出版應以兒童為中心,要正視孩子的需求和影響力。 以上,為本研究記要,謹供閱者參考指正。
10

台灣大型出版社之數位出版策略與發展模式 / Digital-publishing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major publishers in Taiwan

林立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7年美國亞馬遜正式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第一年就提供30萬本電子書目供讀者付費下載閱讀,到了2010年增加到將近100萬本,在銷售量上,暢銷書的電子書版本銷量已經超過紙本精裝書,開啟了E(電子)P(紙本)同步的出版銷售模式。此外還有蘋果公司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廣大的使用者族群吸引軟體開發者與內容提供者的注目。   臺灣的出版產業界成立台灣數位出版聯盟,行政院通過數位出版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計畫,試圖朝著數位出版的方向轉型,其中遠流與城邦兩間大型出版社積極投入數位出版的開發,然而為數眾多的小型出版社卻抱持保留或拒斥數位出版發展的態度,使得臺灣目前形成空有電子書硬體,而電子書目缺乏的現況。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解釋出版社投入數位出版的原因與發展的模式,面對內容缺乏的現況,多數的出版社尚未投入,率先投入的出版社是如何建立起數位出版的發展模式。   以遠流與城邦兩間出版社為主要研究對象,投入數位出版的目標是與電信業者、資訊業者競爭,競爭數位出版產業鏈當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中介位置,然而出版社投入數位出版之後,必須與電信業者、資訊業者有所區隔,差異在於出版社的定位是以「內容」的經營為主,而且收益也是直接來自於內容的銷售,因此必須思考內容在數位時代的銷售機制如何建立,如何突顯內容在數位時代的價值。本研究以新制度學派的組織理論探討組織面臨的環境變遷,組織如何發展應對策略,並進一步影響其他組織的態度,塑造有利的環境。目前數位出版這項議題無論是從市場層面或技術層面都無法合理解釋出版社的動態,對於數位出版的未來眾說紛紜,本研究從觀察台灣出版產業的現況開始,試圖為數位出版找到在地的意義與推動出版社投入開發的原因。 / In 2007, the U.S. Amazon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e-book reader, Kindle. In the first year, Amazon provided 300,000 volumes of electronic books for readers to pay for download. Until 2010, Amazon had provided nearly 1 million volumes of electronic books for readers, and the sales volume of best-selling books in electronic versions outnumbered their counterparts in hardcover versions, creating a selling model of simultaneous E (electronic) P (paper) publica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pple's Tablet PC iPad. The majority of user groups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s of software developers and content providers. Taiwan's publishing industry established Taiwan Digital-Publishing Forum, and the Executive Yuan implem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for the digital-publishing industry, trying to make a transition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digital-publishing. Two of the major publishers, Yuan-Liou Publisher and the Cite Publishers, we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publishing. However many small publishers held back or rejected in terms of developing the digital- publishing, resulting in a situation that Taiwan has had plenty of e-book hardwares with little electronic book content. This study i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the publishers engaged in digital- publishing and adopted certain development patterns.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how the first-involved publishers built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digital-publishing in face of the lack of content and few publishers engaged in the field. The two publishing houses, Yuan-Liou Publisher and the Cite Publishers, serve as the main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The objective of investing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s to compete with the IT industry and to occupy an intermediary posi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readers in the value chain of communication industry . However the publishers investing in digital-publishing must make distinction from IT industry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difference is in publisher’s content-based business model; the benefits are directly from content sales. So have to think about how to establish the marketing mechanisms of content in the digital age. Following the concerns of the neo-institutional school, this study explor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confronted by the organizations, how the organizations developed strategies, and the further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of other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create an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 by. Presently, this issue are unable to reasonably explain the publishers’ movement.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Taiwan’s publishing industry, trying to find local significances of digital-publishers and to give the reasons of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 .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