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5
  • 33
  • 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38
  • 38
  • 21
  • 12
  • 9
  • 9
  • 9
  • 9
  • 8
  • 8
  • 8
  • 7
  • 7
  • 7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社區發展協會與鄰里組織、政府單位互動關係對其社區功能影響性分析-以臺北市為例 /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fluenti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Government-A case study of Taipei city,Taiwan.

謝明峰, Hsieh, Min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研究者由實務工作所遭遇之問題出發,企圖了解社區發展協會之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為何?而該社區功能受哪些因素所影響(以社區類型、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互動關係、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互動關係來檢視)?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有何落差?經由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擬訂出本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一:學理上的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的社區功能是有相關的。 研究假設二:不同的社區類型會影響學理上之社區功能。 研究假設三:不同的社區類型會影響政策上之社區功能。 研究假設四: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越好,其學理上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五: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越好,其學理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六: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越好,其政策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七: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越好,其政策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進行,針對臺北市331家社區發展協會(以98年11月統計數為母群體),利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每年例行性辦理之補助說明會、臺北市社區發展工作評鑑輔導營及社區人才培訓活動發放問卷,本研究問卷共發放256份,其中回收187份,總計有效問卷161份,無效問卷26份,回收率為62%,惟本研究研究對象為社區發展協會,有效問卷中計有60份為重複填答,經剔除後本研究問卷共調查101家社區發展協會,其中理事長填答者共35份,總幹事填答者共38份,其他填答者28份(含理事、監事、會計、志工)。 經統計分析結果後發現未來在里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兩者組織發展情形,多數協會認為兩者仍應持續共存,且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良好的仍佔多數。而在與政府單位互動情形,整體而言,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是良好的,另在整體滿意度與政府發展方向上,協會對於政府之施政、政策認為是滿意的、發展方向也與政府方向是一致的。本研究發現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兩者是無完全相關;而不同的社區類型是會影響社區發展協會學理上與政策上之社區功能;另外當協會與里辦公的互動關係越好時,其政策上社區功能會發展的越好。 / This thesis is started from the problem which the researcher met in practice work. Th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policy is?And it is effected by what factors(Use the community type、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government to confer)?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in policy?According to these questions,this thesis have seven assumptions: Assumption 1: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related to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Assumption 2: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ssumption 3: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Assumption 4: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Assumption 5: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more is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Assumption 6: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is. Assumption 7: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 policy is. This thesis is a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The population is 331 community associations(On a basis of September 2009).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elivered 256 pieces. There are 161 pieces is applicable,26pieces are not in 187 recycled questionnaires. A Recycled ratio is 62%. Anyhow, we survey 101 community associations,there are 35 pieces answered by the organization president ,38 pieces answered by the organization manager,the others answered 28 pieces. This survey find out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will exit together in the fu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neighborhood office is good, and so is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government. In conclusion,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is satisfied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cy,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the same. This survey find that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is not related.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in policy. Besides 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12

漁船保險契約之比較研究

張慧玲, Zhang,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首就漁船保險之意義、特殊性、背景現況及現存問題予以闡明。 第二章漁船保險契約:就現行漁船保險契約,分述其法律性質、基本要素及種類,並 述及外國有關保險法令、國際慣例適用我國漁船保險之法律依據。 第三章漁船船舶規章及保險單條款之分析:本章共分八節,係針對影響保險契約雙方 當事人權益較大之契約內容,予以分析、評論並比較。 第四章英國協會船舶保險主要附加條款之介紹:旨在分析國際上常採用之英國倫救協 會制訂之船舶保險條款,並介紹一九八三年一月制定之船舶保險條款草案。 第五章結論:綜合比較與建議。
13

半導體相關產業協會經營策略之探討以SEMI與GSA的比較為例

俞艾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透過兩個半導體相關的產業協會,GSA (former FSA (Fabless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now 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 『全球半導體聯盟』,以及SEMI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協會』的成立及發展,來探討在半導體產業發展及產業區塊由歐美往亞洲地區移動的過程中,兩產業協會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經營策略之探討與比較。企盼透過半導體產業成長及產業演變的過程中,透過深入剖析兩產業協會GSA以及 SEMI,如何扮演起產業與學界和政府部門間的橋樑,以及如何透過扮演溝通協調的角色,以提供其中立且有效的運作機制,進而促進廠商間技術的交流,並隨著半導體的產業脈動由歐美轉進亞洲地區,推進其組織及服務的國際化及全球性。 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約略才半個世紀左右,兩個產業協會GSA以及SEMI也伴隨著其所代表產業族群的崛起,分別於1994年以及1970年於美國加州成立,透過正式設立組織進而提供各項會員服務,以成為其所代表產業族群的喉舌。同時隨著半導體產業區塊由歐美移往亞洲地區的過程中,此二組織又是如何進行其國際化的佈局及全球化的策略,進而配合其會員的國際化,滿足並達成服務會員全球化的目標等,都將在本研究中對兩組織的經營策略有相關的整理及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期望透過半導體IC設計產業與半導體設備及材料業產業兩產業特性不同的探討,來剖析隨此兩產業發展所應運而生的兩個產業協會GSA以及SEMI,由兩組織其成立的時間、國際化的時程、國際化的策略、會務的運作模式以及其所提供的會務重點和產品特性、提供其會員廠商的半導體產業研究方向的異同等等,以不同的角度比較此二組織之經營策略。 最終期盼透過本研究的分析及整理,來解讀兩組織的經營策略及運作模式,以及如何透過其國際化的推行策略,來拓展及全球據點,以成為一國際性的產業協會而非地區性的組織,進而能提供給其他產業協會運作及組織欲國際化時之參考。
14

我國推動微型保險之商品與行銷相關監理措施研究─以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原則為中心

洪薇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經濟進步,但貧窮問題仍為我國政府關注之焦點。低收入族群面臨更高的生、老、病、死及財產減損等風險,然而,由於商業保險公司之營利取向及保險費過於昂貴等因素,這些最需要保障之人卻往往無法獲得保險保障。 為此,我國金管會於2005年,於提高國人保險保障方案中將「協助低收入民眾購買人身保險保障事宜」列為主要政策,而為使低收入族群能以相對低廉、可負擔的保費獲得基本保障並提高企業參與低收入市場之意願,微型保險─由各種不同機構針對低收入戶族群所提供的保險,其經營必須遵循一般公認之保險原則,為一相當可行之方案。惟於觀察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之保險核心原則、微型保險監理議題及其他國家推行現況後,發現我國現行商業保險之監理措施對於微型保險之適用有所牴觸,而有修正之必要。 因此,本文基於假設微型保險之發展具備可行性且以商業保險模式推行的前提下,從微型保險性質、制度與經營等層面出發,了解微型保險監理之核心,再進一步參考他國實施概況及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對微型保險之監理修正,探討於我國推動微型保險時,可能面臨之商品及行銷相關監理法規之議題,並以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保險核心原則為中心,輔以各國微型保險商品及行銷監理經驗,提出修法方向與建議,使微型保險之推行更為順利。
15

中國基督教兩會的政治性與宗教性(一九五○年至二○○○年) /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sity of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 and China Christian Council

蘇瑞華, Su, Re-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與中國基督教協會)因為是隸屬於中共管轄的愛國宗教團體,必須直接面對中共的宗教意識型態、中共宗教政策、中共宗教事務當局等,因此必定會受制於中共一定程度的宰制與影響,這是中國兩會必須面對的「政治性」層面。然,中國兩會就性質而言是屬於教會的,勢必會推動各項有利於宣教發展的教務工作,以達成上帝的託付。中國兩會不希望完全被中共宰制,所以兩者關係不會是單一的零合關係,而是對立、合作、妥協等複雜關係,這是中國兩會必須面對的「宗教性」層面。 筆者從「兩會與政府關係」、「兩會的宗旨與神學變遷」、「兩會與家庭教會關係」、「兩會與信徒關係」、「兩會與海外教會關係」等五層面來分析,並縱貫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就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兩會雖須受限於無神論中共一定程度的宰制,但畢竟環境與時代愈趨開放,中國兩會的自我認知、方向、功能都隨之調整,五十年代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發展已顯著不同。在此錯縱複雜的關係中,兩會的企圖與目標就是「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中,不斷地增強兩會的宗教自主性」。 關鍵詞: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丁光訓、宗教自主性、三自原則(自傳、自治、自養)
16

英格蘭19世紀中晚期足球形象的演進 / The Processing Images of Football in the Mid and Late 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馮奕達, Feng, Neof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呈現足球的公共形象在19世紀中晚期英格蘭地區的演進,以及此形象的演進如何促成現代足球(特別是協會足球)成形與流行,就是本論文的主要目的。   目前學界對於現代足球起源與成形有兩種主要看法:出身社會中上層的公學、大學師生,在19世紀中葉透過制定成文規則,「馴化」並保存此前社會上原有的民俗足球,最後促成統一足球規則的努力──此為其一;修正派學者則認為,早在公學、大學師生投入前,19世紀中葉以前的英格蘭社會中早已存在有組織、有規則的足球,而早期學者過分誇大了社會中上層對於現代足球帶來的影響。然而,現有史料尚不足以證明上述足球活動實際如何進行、組織,也無法顯示各種以「足球」為名的運動間是否有因果關係。   人們呈現過去的方式,足以暗示了他們希望別人,甚至是自己應該如何看待目前的現實。足球的規則,以及人們希望足球所能承載的價值、作用,都會隨著時間改變。除了用規則的出現與演變來追溯現代足球的起源,由制定規則的群體來判斷現代足球受到哪一階級影響較深以外,從時人對於足球的「印象」、「觀感」,也就是他們所相信的東西著手,或許更能推演出「現代足球」的「概念」源起於何時。   《英格蘭19世紀中晚期足球形象的演進》即以此為目標,利用19世紀《倫敦時報》的讀者投書,以及其他運動報紙和嚴肅期刊文章,試圖重建足球在19世紀中晚期英格蘭輿論中的公共形象,繼而回應、調和學界已有的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章〈斷裂或延續:現代足球起源問題〉呈現公學觀點與修正派學者的主張與其優劣擅場,並提出以足球的當代「形象」做為解決起源問題的可能方式。第二章〈公學地位競爭與足球議題上升的能見度(1858-63)〉直接回到上述學術論爭所指向的關鍵時代,透過當時媒體上有關「統一足球規則」的爭論來證明當時公學、大學師生與社會中上層人士對提高現代足球運動地位的影響。第三章〈從惡名昭彰到男子氣概:19世紀末輿論中足球形象的演進〉,則綜觀整個19世紀,在長時段中呈現足球形象在英格蘭輿論中的轉折,進一步突顯現代足球概念成形的時間。   透過足球形象的轉變與形塑,以及時人對於足球發展歷程的看法,我們得以了解19世紀中晚期的英格蘭人為何投身一種新興的運動,從而接近他們所追求的價值,並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的所作所為。 關鍵詞:現代足球 協會足球 《倫敦時報》讀者投書
17

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與幼兒園課程品質評估之研究 / A study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龔芮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自我評量的觀點,瞭解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與我國課程品質之評估,包括「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教保活動課程部分」、「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課程與教學規劃部分」、「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三議題。進而比較其指標內涵,同時採調查法的方式,便利取樣選取公立幼兒園10所,共11位教師,使用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以瞭解其在台灣之適用性,並請現場老師給予相關的回饋與建議。 研究結果如下: 壹、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特色有四: 一、課程認證標準具發展合宜實務理論依據。 二、課程認證標準與時俱進。 三、課程認證標準組織架構具體明確且指標具彈性。 四、認證標準確實可提升班級課程品質。 貳、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與我國幼兒園課程品質評估之比較: 一、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指標內涵強調幼兒本位。 二、我國「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教保活動課程部分」強調合法性。 三、我國「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課程與教學規劃部分」定義課程原則。 四、我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是我國目前課程規劃重要依據。 五、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含括領域指標具體完整值得效法。 参、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之適用性: 一、現場教師肯定美國「NAEYC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並具以下啟示: (一) 幫助教師課程規劃。 (二) 拓展視野放眼國際。 (三) 瞭解班級課程品質。 二、方案評鑑標準(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確定美國「NAEYC 幼兒園課程認證標準」在台灣之適用性。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借鏡觀點,提供對未來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建議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美國幼教協會NAEYC、課程認證標準、課程品質評估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Include " Preschool Care-taking Activities of Kindergarten Basic Evaluation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la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Form",and" Curriculum Outlines for Preschool Care-tak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also received to 11 teacher’s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aiwan.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characteristics: 1. Based on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2. Change with time. 3. Organization is clear and specific and the indicators are flexible. 4. Indee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quality of class. B.Compare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1.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emphasize child-centered. 2. Preschool Care-taking Activities of Kindergarten Basic Evaluationin emphasize the legitimacy. 3.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la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Form define curriculum principle. 4. Curriculum Outlines for Preschool Care-taking Activities is important basis for curriculum planning at present. 5. The fields and indicators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re specific and complete and worth our emulation. C. The applicability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 1.Teachers affirm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get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 a.Help teachers planning curriculum. b. Expand the horizons and looking to international. c.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quality of class. 2.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make sure the applicability of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aiwan. Key words: NAEYC, accredit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18

東南亞國家協會與區域主義

邱智淵, GIU, ZH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簡稱「東 協」。成立於一九六七年,迄今正好二十一年。它是亞洲區域主義下的產物。經過多 年來的努力,東協不僅成為經濟上欣欣向榮的地區,而且被讚為第三世界國從事區域 合作的典範。 本文的研究動機便在探討這個曾經動盪不安的地區,如何透過六個會員國(印尼、馬 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之間的合作,對內追求現代化,對外以集體 力量,追求現代化。其次,最近兩年我國商人前往東協地區投資金額日益增多;但是 ,一般人士卻對東協這個組織較陌生,本文便在探討這個組織的外交與經濟合作,以 增加本國人士對東協動向的了解。 本文共分七章,二十六節,約十萬字。 探討的時間限制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七年。 第一章:前言。描述東南亞概況。本文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各國外交政策。介紹六個會員國的外交政策,尤其著重其在一九七○年外交 政策的轉變,對區域主義的態度。 第三章:東南亞區域組織的歷史。介紹一九四五年以後,東南亞區域組織的發展,以 及東協的組織特色。 第四章:東協與區協安全。東協在處理其區域安全的態度。同時,討論八十年代的三 大問題,柬埔寨問題、非核區問題及菲國美軍基地問題。 第五章:東協的對外關係。介紹東協與其對話夥伴的關係,與中共、蘇聯的關係。另 外是東協在新國際經濟秩序中的表現及太平洋共同體的態度。 第六章:東協的經濟合作。介紹東協經濟的發展,合作的情況,以及「自由貿易」的 構想。 第七章:結論。以區域整合理論的來檢討東協區域整合的情形及缺點。並探討東協發 展的兩大關鍵:戰略觀點及對經濟合作的認知。
19

非營利事業行銷之應用--臺北市國民消費協會之實例

張廣福, Zhang, Guang-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乃將行銷的概念及規劃的方法,應用在非營利事業上,并以臺北市國民消費協會 為例,分析目前的環境趨勢,研究一般消費者之特性及其如何得知本協會又如何達成 其向本協會申請和加入之決定,并確認市場需求,以建立市場區隔,且分析檢討本協 會資源之來源及運用之方向,以作為臺北市國民消費協會拓展業務,設計行銷組合之 參考。
20

一個女性經驗的家庭計畫:臺灣家庭計畫早期的發展(1954-1964)

趙育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關於臺灣家庭計劃發展的觀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視家庭計畫為一成功的「臺灣經驗」,一種則從女性史的角度,強調家庭計畫是政府對於女性身體的控制與壓迫。本文則試著從第三種觀點出發,回到歷史原本的脈絡中,引領讀者從臺灣家庭計畫最初的前十年開始看起,首先使讀者了解到臺灣實施家庭計畫的緣由及其背景,而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第一個推動家庭計畫的機構:中國家庭計畫協會成立了,在本文中將呈現家庭計畫協會的創辦人──舒子寬女士及其他工作者,他們是在怎樣的動機之下加入家庭計畫的推展並成為開拓者,他們在此特殊的時空背景之下,如何獲得各方的資助而得以順利推動,而他們推動的方法又為何?藉由這些面向的探討,以呈現臺灣家庭計畫發展中的女性經驗。 本文相對於過去研究的突破如下:在資料的運用上,本文的寫作運用了過去研究者所未曾使用的農復會檔案,並和家庭計畫的工作者舒子寬女士進行口述訪談,以補充過去研究所未探討到的問題;在新的發現上,本文試圖呈現家庭計畫中的女性經驗,並試圖提出一新的主張:臺灣家庭計畫最初的推動者,基於自身的女性經驗,以試圖改善母性健康為出發點而推動家庭計畫。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