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醫療保健支出對台灣縣市失業率影響之實證研究 / The effects of medical expenditure on unemployment rate in Taiwan簡庭芳, Chien,Ting-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當一縣市的醫療保健支出較相鄰縣市完善時,是否會提升該縣市之就業率。國外已有文獻探討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影響,但是,針對台灣各縣市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效果,目前尚無學者加以論述。本研究利用台灣各縣市政府 2000 年至 2010 年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研究此一課題。
除地方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外,本文並納入其他可能影響失業率的因素,進行實證。而衡量失業率時,除針對地方整體失業率外,並依性別、教育程度及年齡細分各個不同群組的失業率,以進一步瞭解這些因素對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年齡層失業率的影響是否一致。實證方程式分為 A、B 兩組,以固定效果模型估計,總共十八種迴歸方程式,以捕捉台灣各縣市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影響效果之全貌。
本文之主要的研究發現為台灣各縣市的醫療保健支出會影響失業率,且為負向影響,地方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增加可降低該地區失業率,亦即台灣各縣市實證結果符合本研究之假設。並且,在 A 組中,男性的邊際效果較女性大,表示醫療保健支出對男性的失業率影響較大。而 B 組只有女性失業率受到醫療保健支出占歲出比率之效果為顯著,男性不顯著。在年齡組失業率中,A、B 兩組醫療保健支出對青少年、中壯年和中高年失業率之影響皆為顯著。其中,對青少年失業率之影響又較中壯年和中高年顯著,而且影響的邊際效果也比較大。在教育程度失業率中,A、B 兩組皆只有對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的影響顯著,對國中及以下者和高中(職)者失業率皆不顯著。
|
12 |
醫師工作量對其醫療行為之影響: 以產科醫師為例 / The Impact of Physicians' Workload on Their Behavior - A Study from Obstetrician in Taiwan林宜蓁, Lin, Y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婦產科醫師乃為目前人力短缺情形最為嚴重之科別,本研究首先欲觀察臺灣婦產科是否因為人力萎縮,使得產科醫師工作量提高?進一步討論產科醫師工作負荷量之增加,是否會偏向選擇較療程較簡易之醫療服務,即以剖腹接生方式取代自然接生。本研究利用健保資料庫之「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篩選2006年至2010年醫師接生之案件,發現從2006年至2009年,產科醫師平均接生次數有增加之趨勢。若以之衡量醫師工作量,產科醫師其工作負荷量確實有因人力減少而增加。另外,以固定效果模型估計結果皆發現,醫師工作量對剖腹產機率有正向顯著之影響,表示工作負荷量之增加確實會提高產科醫師採取剖腹接生之機率。支持本文對於工作負荷量增加會偏向選擇較簡單之醫療行為之預測。
|
13 |
大眾捷運系統對辦公大樓租金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Metro System on Office Rents林欣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都市規模不斷擴大,為解決龐大繁重的都市交通運輸問題,大眾捷運系統因應而生。捷運系統不但會改變原有的都市空間結構,不動產的區位條件與市場供需結構也隨之改變,進而資本化於不動產價格中,國外文獻即發現捷運系統對於不動產價格確實有正向影響,且不動產價格隨與車站距離增加而遞減;國內相關捷運系統相關之不動產市場研究,對於住宅領域之研究較為具體,不同類型之不動產產品如辦公大樓間仍未見討論。
本研究針對國內缺乏之捷運系統資本化效果對辦公大樓租金之影響進行分析,以台北市2005年至2014年之辦公大樓租金追蹤資料(panel data),採用二元固定效果模型分析區域特定固定效果及時間特定固定效果對於辦公大樓租金的影響。然而,礙於固定效果模型未能處理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動之變數,本研究進一步以普通最小平方法分析區域固定效果之截距項,將辦公大樓總供給面積、面臨路寬及至市中心距離等不隨時間變動之因素納入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出台北捷運系統對於辦公大樓租金亦有正向之提升效果,而距離捷運車站越遠之辦公大樓租金將隨距離而下降,同時,除了至最近捷運站之距離該項變數外,實證結果亦顯示辦公大樓租金受大樓總供給面積、空置面積、屋齡平方項、至市中心距離等因素影響。
|
14 |
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之決定性因素實證林俊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取固定效果( fixed effect ) panel data模型,分析影響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 FDI )的決定性因素,共分為三個面向進行實證,第一個面向係按FDI投資區域之不同,而分為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進行估計;第二個面向則按FDI投資產業之不同,分為三大產業進行分析;第三個面向係以FDI之來源地區為依據,共分為八個主要FDI來源地區探討其決定性因素。
在分區估計方面,透過一般化最小平方法(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 )進行估計,得到的結果顯示,東部地區係以市場區位來吸引FDI前來投資,例如市場商機與較高的對外開放程度;而中西部地區則以生產區位來吸引FDI,如低廉的勞動成本、地方基礎建設水準,換言之,兩地區之間在影響FDI的因素上完全不同,另一方面,針對固定效果的觀察發現,地理位置位在東部地區的省市,固定效果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因此東部地區的確比中西部地區具有較佳的條件以吸引FDI。
若按FDI所投資的三大產業進行實證,以探討FDI之決定性因素,其估計結果顯示,第一產業( 農、林、漁、牧業 ) FDI的影響因素為對外開放程度,具有負面排擠FDI的效果,而第二產業( 製造業、建築業等 ) FDI的影響因素則為市場規模、工資率、高品質勞動力供應與對外開放程度,除工資率為負面影響外,其他因素皆為正向效果,第三產業( 服務業 )因樣本期間中國大陸尚未放寬外資的進入限制,故僅有基礎建設與高品質勞動力供應是影響FDI的決定性因素。
在中國大陸不同來源國FDI之決定性因素方面,實證結果發現,中國大陸高速的經濟成長率會吸引美國、新加坡、台灣的廠商前來投資,低廉的工資水準則形成對美國、南韓、新加坡以及台灣的吸引力,而中國大陸若加強研發能力,可促使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增加直接投資,但廠商過度集中所導致的高度競爭環境,卻會排擠掉英國、香港的FDI,本研究也考慮高品質勞動供應的影響,以香港、台灣廠商較注重高品質勞動力是否充分供應,另一方面,對外開放程度的高低對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的廠商具有正面效果,對德國廠商則有負面影響。
隨著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後,中國政府對外資的政策勢必更加開放,在中國大陸龐大市場與廉價生產要素的誘惑下,預期會有更多外國資金投入中國大陸,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對我國而言,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所導致的全球經濟整合以及產業分工趨勢,我國必須採取正面的態度來思考中國大陸問題,善用本身所具備的充沛資金與研發能力,以及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的優勢,積極進入大陸市場,一方面應用其廉價勞動力,一方面搶佔大陸市場佔有率,將中國大陸做為我國經濟實力的延伸,我國廠商方能在國際競爭潮流下取得生存利基,進而從中國市場打入全球市場,則我國未來的經濟前景必將大有可為!
|
15 |
台灣各縣市地方社會福利支出對人口遷移之影響康琪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文章之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台灣地區人口遷移受到各縣市的社會福利支出的影響究竟如何。本文將利用台灣23個縣市別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涵蓋期間為1995年至2005年。採雙因子固定效果模型(two-way fixed-effect model)分析社會福利支出對於人口遷移,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貢獻。於本研究中,將回顧現有文獻中,關於人口遷移之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且特別著重在以福利遷移(Welfare Migration)為研究主體之相關文獻。此外,本文也將清楚地介紹與說明,近幾年來台灣社會福利體制的發展,以及各縣市會福利支出水準與人口遷移間關係之現況。最後,為了進一步探討社會福利支出,對於男性與女性遷移者所產生之影響是否一致,本研究將建立三種實證模型。試圖更全面的探析台灣各縣市的社會福利支出,對於跨縣市的人口遷移之完整影響效果如何。本文主要的發現為,若某一地區每人可享之社會福利的程度高於鄰近的縣市,會吸引較多人口移入該地區。此外,女性移民較男性移民,受到社會福利支出之效果較為顯著。 / This study undertakes a study of cross-regional migra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1995 to 2005 period, particularly the effect of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on migration decisions. The local places include the 23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aiwan. Using data set from Taiwan-Fukien demographic fact book Republic of China and Expenditure conducted by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The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is that movers would choose to the places with higher welfare to maximum their utilit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from two-way fixed effect model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influence migration decisions, especially for females.
|
16 |
跨業經營對銀行獲利與風險影響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Nonbank Businesses on the Profitability and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賴憶如, Lai, Yi-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金融控股公司法」公布實施起,本國銀行業即可在不同法源基礎下,從事直接兼營、轉投資子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三種跨業經營模式。然而,跨業經營是否有助於銀行提升獲利與降低風險,以及哪一種跨業經營模式較適合本國銀行業,均為本文所關切的議題。此外,在不同資產規模下,銀行的跨業經營、業務多角化,以及國際化策略是否應有所差別?本文利用1999至2006年國內25家上市櫃銀行之追蹤資料,在控制總體環境變數影響後,以適合處理追蹤資料的固定效果模型,針對跨業經營對本國銀行業獲利與風險影響進行廻歸分析,實證結果顯示,一、不論從獲利面或風險面來看,只有直接兼營之跨業經營模式享有範疇經濟效益,且此範疇經濟效益存在顯著之規模效果;二、轉投資子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之跨業經營模式不但未能提升銀行獲利,其承擔之經營風險反而會提高;三、若依資產規模將銀行分類,大型銀行適合於機構內部直接兼營非銀行業務與落實業務多角化策略,轉投資子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之跨業經營模式為獲利呈現高度波動性的主因,而跨業與國際化經營對小型銀行的獲利與風險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本文建議,銀行應將跨業經營的重心放在直接兼營之跨業經營模式,而小型銀行不應一昧地盲從大型銀行之跨業與國際化經營腳步。
|
17 |
股權結構對股價之影響─以台灣TFT-LCD產業為例 /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Stock Price:An Evidence from the TFT-LCD Industry in Taiwan范惠緣, Fan, Hueu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所有權與經營權日益分離因而引發代理問題,由於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著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而引發監督等代理成本。本研究探討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支持「利益收斂假說」或是「利益衝突假說」,並探討公司內部人、機構法人是否能發揮監督功效,而提升公司價值,反應在股價是否為正向關係。而公司內部人若能適當監督產生正面效益,能使公司價值提升。機構法人為理性投資者,由於有專業團隊蒐集資訊進行投資分析,因此機構法人持股比例的高低具參考價值,對於公司股價具有影響力,故機構法人持股可視為另一股監督力量。
本研究採用2001年至2007年台灣TFT-LCD產業的追蹤資料,搭配固定效果模型,以股價為公司價值之代理變數,並將股權結構視為其他資訊之代理變數,來探討股權結構對於股價是否具有顯著解釋力。根據實證結果顯示,機構投資持股與公司價值呈顯著且正向關係,結果支持「效率監督假說」。其次,內部人持股比例對股價的造成的影響呈顯著且正向關係,研究結果與「利益收斂假說」吻合。並發現投信持股比例雖低,但其對股價的影響力較外資及內部人來的大。 /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control has led to concerns on agency problems.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owner and the management team has resulted in various agency costs, including supervision-related expenses, etc.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tr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value,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est Hypothesis o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Hypothesis should be supported. We also try to probe whether the insiders of a company or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able to fully play their supervisory roles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and whether these role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any’s stock price. The supervisory functions of a company’s insiders, when properly fulfilled, will create positive effects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Being rational investor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conduct investment analysis through a professional team. The shareholding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refore, is indicative and influential to the company’s stock pric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reckoned as another force of supervision.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the panel data of the TFT-LCD industry in Taiwan over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07, supported by the fixed effect model. Stock prices are used as the proxy variables of the corporate valu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is reckoned as the proxy variable for other information. The analysis i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 interpretation effect on the stock pric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reholding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rporate value, which supports the Efficient Monitoring Hypothesis. Further, the ratio of insiders’ shareholding also ha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tock price.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refore agree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est Hypothesi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whilst the ratio of shareholding by the SITE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er, its influence on stock price is greater than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siders.
|
18 |
中國大陸各省市地區房地產指數之影響因素江一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針對中國大陸各省市地區2000年至2007年之房地產指數進行分析,利用雙因子固定效果模型(two factor fixed effects model)探討中國大陸各省市地區房地產指數之重要影響變數,以及這些變數對於房地產指數影響程度之強弱。本文首先將文獻之檢閱做整理介紹,先概述至今國內外討論房地產價格指數文章之重要觀點,了解這些文章作者的研究時間與空間範圍、所使用分析方法、各學者之論點及其變數設定,希望在最後能與本研究之結論相互比較,觀察文獻與本研究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
由於本論文重視各地區變數之影響,故本研究將使用具地域性之各省市數據資料作為變數,經由資料蒐集,將合適之變數(能夠量化及具有地域性之數據)納入研究考量,參閱文獻資料加上能夠取得之數據資料為考量,本文將討論下列變數:各省市地區居民收入、各省市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各省市地區城市建設面積、各省市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指數、各省市地區交通情況、各地區外資投入金額、各省市地區人口數量、各省市地區人口縝密度、各省市地區衛生機構數以及各省市地區進出口總額等十個變數,對於中國大陸各省市地區房地產指數之關係,觀察其影響程度,了解各地區差異,期能提高對各地房地產價格波動之預測與預警水準,並為政府施政提供方向,當政府需要實施宏觀調控,將能夠較為明確的掌握調控之基本要素。
|
19 |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因素之研究 / Determinants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林淑靜, Lin, Shu-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過30年的經濟改革,中國已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門地區。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UNCTAD)的報告中也指出,中國在2007年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金額第二高的國家。然而,隨著中國總體國力大增,近幾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腳步也加緊了起來。外資的流入不但促進了中國的經濟成長,也給中國企業學習如何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相較於中國吸引外資方面(Inward FDI)的研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FDI)的議題較少引起研究者注意。然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於全球經濟有其重要性,研究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因素更具有理論與實質意義,因為中國既投資於未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同時在已開發國家中投資,這是一般後進國家少有的特質。因此,本研究將利用2003-2007年中國各省市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搭配固定效果模型(fixed effect model)的估計,希望透過本研究分析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
實證結果發現,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中,顯著的變數有各省市國內生產毛額、各省市每人國內生產毛額、各省市職工平均工資、各省市國有企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以及工業總產值佔國內生產毛額比。而其餘的變數如各省市貿易開放程度、匯率與借款利率皆不顯著,反映了其皆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時所考量的決定因素。不過,整體來說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逐年成長的趨勢。
|
20 |
大陸西部大開發政策對西部地區經濟成長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Mainland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y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estern region鄭美珍, Cheng, Me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8年鄧小平南巡,中國大陸在經濟上採取改革開放政策以後,開始一連串的經濟制度改革,由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逐漸走向市場經濟。使得中國大陸有充裕資金、技術長足進步、經濟快速成長、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生產總值和人均所得皆大幅提升。但就總體整個大陸因區域經濟結構與政策等因素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快速,西部地區發展停滯落後,內部各區經濟發展仍存在極大差異。因此,自江澤民在1999年6月9日「中央扶貧開發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概念,中國大陸就陸續提出多項區域發展政策,期能撫平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差距。而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迄今將屆10年,經濟建設與發展成果豐碩,並將進入第2階段,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方針是否真正提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且解決東西部區域經濟差距問題?此外,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開始蔓延,外部市場需求萎縮情況下,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幅超越東部地區,但隨著中國大陸整體經濟成長,東、西部地區、城鄉差距仍然懸殊,西部地區要脫離落後狀態應該發展的方向究竟為何?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以1997年至2009年西部地區各項有關經濟成長追蹤資料,搭配固定效果模型的估計,分析影響大陸西部地區經濟成長的趨勢及決定因素為何,並以估計之結果檢視「西部大開發」政策是否為西部地區發展所需,並確實提升西部地區經濟成長。
根據實證結果顯示,影響西部地區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因素有七:就業、工資率、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投資總額、能源消費量、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及金融危機。其他的變數如貿易開放程度及時間趨勢等,皆未有顯著影響。 / Since Xiaoping Deng’s Southern tour in 1978, China has adopted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 policy, there are series of economic reforms, changed from the central planning economy to the market economy gradually, which resulted in capital abundance, advance in technology,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living standard enhanced, both GDP and per capita incom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mainland China. But overall due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 policy and some other facto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coast and the lagging behind of the West, has cre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enc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ch region. Therefore, since Zemin Jiang launched the "The W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Cent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June 9, 1999, Mainland Chain has a number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to solve the unbalanced gap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velopment Policy has been over 10 years, there are fruitful result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going to enter Phase 2. Has the approaches of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y really enhanc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 Has it solved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 In ad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preading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and the shrinkage of external demand, the West's GDP growth is lower than the East. But following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overall,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is still huge. What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est to escape from the lagging ?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ill base on the relevant tracking data of 1997-2009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e West and the estimate of fixed-effect model, to analyze what are the the economic growth trends and decisive factors of the West ? And use the estimate results to check whether "The West development policy” is right for the development ? Has it actually enhanc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West ?
According to experience, there are seven decisiv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West: Employment, Wage rate, Fix Asset Investment, Amou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Energy Consumption, The Beneficial Policies of West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Crisis.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trade openness and time trends, also has significant impact.
|
Page generated in 0.0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