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
  • 44
  • Tagged with
  • 44
  • 44
  • 21
  • 18
  • 14
  • 13
  • 13
  • 12
  • 11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中共國防現代化政策之研究( 一九七五- 一九八三)

朱建和, ZHU, JIAN-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中國防現代化政策之研究」為題,探討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三年中共國 防現代化在政治體系運作過程中的演變,研究重點係置於中共現代化建軍政策的形成 、演變,並預估其執行成果與未來的動向。 第一章為導論,略述研究題目、研究動機、研究假設及研方法。第二章探討中共國防 現代化政策的緣起,略述此一政策的歷史背景及其內外環境。第三章探討中共軍事思 想的現代化。第四章探討中共軍隊的人事管理。第五章探討中共軍隊的正規化與專業 化。第六章探討中共武力結構的現代化。第七章探討中共國防工業現代化。第八章為 結論部份。
22

從中國的崛起探討對我國防政策之影響 / The Rise of China at Taiwan's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孫國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的成長,綜合國力逐漸提升,更因成長趨勢顯著,不但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並讓周邊國家及國際強權產生壓迫感,遂有「中國威脅論」的出現。自2003年下半年起,中國領導階層與主要分析家即開始提倡「和平崛起」概念為其未來數十年的戰略路線;因為中國領導人瞭解其快速提昇的全球經濟與安全事務影響力,已造成主要強權和亞洲各國的普遍憂慮後,正試圖以此概念向世界消毒。而「和平崛起」係中國研究歷史後,瞭解新力量崛起時可能產生的問題後所採行的國家戰略路線,希藉此向世界宣示其力求避免衝突的決心,本概念即係中國對「中國威脅論」的回應。 現代國家的國防安全已不是單純軍事範疇的問題,而是政府針對國家安全情勢需要,對政治、經濟、心理、軍事整體國力的統合運策施為,以確保國家安全的全面國務大政。承平時的「嚇阻」及戰爭時的「防衛」為推動國防政策的必要觀念;因此,外部的軍事威脅仍是影響各國國家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中國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的短期目標雖然還是在於以武力脅迫台灣,並準備可能的台海衝突,但長期而言,中國不僅有能力而且有野心去挑戰美國在亞洲區域內的霸權地位。比起美國近年超過3000億美元的軍事預算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的軍力雖略顯渺小,但其增長的速度卻十分快速。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官方的國防支出即以每年兩位數的成長率增加,中國的崛起以及伴隨而來的快速軍力擴張,已經成為影響海峽兩岸穩定與安全的最大變數。 國防建軍的理念,不在與敵人作量的競賽,而是建立一支高素質、高科技的精銳武力,以確實嚇阻敵人;因此,就現況而言,維持兩岸現況以及足夠的嚇阻力量,乃是降低兩岸動武機率的兩大要素。 /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advancement i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power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the world. China’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great powers are sensing the escalating pressures of “China Threat”.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03, China’s leadership and analysts have initiated the concept of “Peaceful Rise” as China’s future strategy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China is now attempting to chan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misconception toward China. The national defense is aimed to the need for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defense encompasses political, economical, psycholog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 rather than just for the military motive. To “deter” in the peace time and to “defense” in the war time are mayor concerns of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Consequently, exterior military threat remains the top issue in each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for the short-term goal is to coerce Taiwan and prepare for any possible cross-straits confrontation. China not only has the ability but also the ambition to challenge the U.S. hegemony role in the Asia. China’s military budget is rel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the U.S. military expenses in the last few years. However,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s very phenomenal in the past few years. Since the 1990s, China’s official documents reveal that its military expense grows in the rate of more than 10 percent. The rising China and its rapid military expansion become the most unpredictable variables for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in the Cross-Straits region. The ideal type of building military forces is to build a high-quality and high-tech forces rather than to compete with the enemy in terms of figures. Inferring Maintaining status quo and have the forces to deter China’s military inten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o reduce the military confront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23

江澤民時期中共軍事思想

房彼得, Fang, Bi 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軍事思想發展之歷史軌跡已歷經三代領導人,分別為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及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三者依序反映出各時期之相異背景與時代特徵。 江澤民主政期間一面遵循鄧小平理論政策,一面強調「一個中心三個著眼」,逐漸形成「打得贏、不變質」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其重要決策諸如: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堅持「科技強軍」政策、提出「兩個武裝」號召、以「三步走」和「跨越式」為發展戰略、加速新型武器裝備與軍事人才之建設、積極於共軍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要求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推進「中國軍事變革」等。 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成為建設國防和軍隊的基本理論與指導思想,因而確立江澤民軍事思想於中共現代軍事思想之地位,並為現階段胡錦濤時期之國防現代化與信息化發展奠定根基。
24

國防資源釋商政策之研究—以國有民營案為例 / A Study on the Policy of the Defense Resources Privatization— An Illustration of GOCO

姜震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我國國防報告書指出,國防部近年基於我國「國防法」之立法精神,結合行政院「擴大內需」與「激勵市場」之政策指導,逐步推展各項「國防資源釋商」規劃及相關作為,藉以將國防資源挹注國內市場,提升我國科技及工業水準。 依現階段我國國防資源釋商規劃,除了增加國防預算投注國內金額比例,期達成有效提高民間參與國防建設之意願與能力,促進國家產業及經發展等目的,並且逐步落實一般性軍需全部向國內採購,現有武器裝備之非核心維持能量,亦逐步規劃釋出民間承接;新武器裝備需求,民間能自製者,則不向外採購,軍方得不建立能量;運用「減少軍中自辦業務」、「降低國外採購金額」及「擴大釋商預算規模」等3原則,進行國防資源配置調整,以擴大國內釋商規模。 以「國有民營」計畫為例,國防部自民國88年進入實驗規劃階段,並於民國90年11月依「國防法」第22條授權制定完成「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管理辦法」,業經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審核通過,於民國91年3月1日施行,據以加速國有民營個案推動。國防部現已完成軍備局第302經理品生產工廠轉型,成為軍方國有民營成功首例,未來可針對機敏性低且軍民通用性高之國防科技工業機構,逐依執行成效檢討辦理委託民營;本研究旨在探討國防資源釋商政策─國有民營案執行成效,並提出未來策略規劃精進建議。 / The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indicates that the MND has been prosecuting various privatization plans of national defense resources. These plans are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ct and are to cooperate with the Executive Yuan's policy to expand domestic needs and to stimulating market. It also aims to inject capital to the domestic markets and to improve domestic technology levels. MND will reduce military engagement and foreign procurement expenditure to expand privatization budget. The capital injection into domestic market is intended to encourage non-military industries to participate in defense developments and to promote domestic economics. General military necessities will continuously be purchased from domestic supplier and the maintainance of the subordinate military components will be taken over by non-military industries. The future purchase of new weapons and equipment which can be domestically manufactured will be exclusive to non-military suppliers in Taiwan. Take the Government-Owned Company-Operated project (GOCO) for example. MND has initiated the test-run phase of the project since 1999. In November 2001, MND promulgated the draft of “Regulation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by Private Entities”, according to Article 22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ct. The draft has been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Executive Yuan and took effect on March 1 2001 to boost the promotion of GOCO system. MND has completed the privatization of Military Necessity Factory No. 302, which is the first success of GOCO. MND will keep privatiz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of low confidentiality and high common utilities.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se the policy of defense resources privatization, by virtue of the case study of GOCO, and to offer suggestions for policy formulation in the future.
25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產統制

林蘭芳, LIN, LAN-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礦產統制(1936-1949 ) 資源委員會是抗戰時期舉辦國防工業,充實抗戰力量最重要工作有二:一是舉辦工、 礦、電各業以應政府抗戰之需;一是運銷事宜。所謂的出口礦產即鎢、銻、錫、汞等 特種礦產。 抗戰期間,中國因為財政的匱乏,軍需的不足,亟需各前提的國際社會並不能真正伸 出援手。中國要以本國所特有國的借款。在中國所蘊藏的資料中,鎢、銻藏量高居世 界第一的藏量則較不重要,但因它們都是有關軍需工業的重要資料下,以換取中國所 需的軍火及各項工業產品。 中國戰時輸出特礦,一則提昇本身的抗戰力,一則幫助之虞。所以資源委員會特統制 特種礦產,自有其不可磨滅的 本文的討論,除前言,結論外,分為四章。 第一章,探討統制特種礦產的原因。先由中國既有的資源基礎,再由中國財政,運需 兩方面,分析統制特礦的主要觀念。 第二章,討論中國和各國借款的簽訂以及統制機關的確認特種礦產為抵押品的各國借 款;第二神職人員敘述中國為因應償還之歷史。 第三章,討論特礦統制工作的推展。以生產,運輸,推廣。 第四章,檢討資源委員會統制特種礦產的成效。 本文所使用的資料,以庋藏於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以及國為主,其次為資源委員會出版 的月刊、季刊、公報。 第一節由統制法規之頒布與各地之反應談起,第二∼四節, 則以價格為討論之中心,分述資委會統制活動中產收,運輸,銷售三種業務的推展情 形及其所遭遇之困難。 第五章,檢討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之成效,並探究影響資委會統制成效的最大的環境 因素。
26

國防軍品在國內採購制度之研究-軍品實驗訂貨探討

萬英豪, Wan, Ying-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發展國防工業」計劃,以期提高國內廠商技術水準並求達 到軍品自給自足之境。如此,不僅可節省大量外匯;又不虞軍品處處受制。故前後 曾頒布了各種辦法,以利實施。 本研究即擬探討國防軍品在國內採購制度的各種問題,以消除軍民合力發展國防工 業之障礙,加速建立獨立自主之國防工業。 全文分七章,此研究以「解決問題」為主旨,分別由民營廠商的承製態度及軍方的 組織、制度做探討分析,並用卡方檢定求出影響推展軍品實驗訂貨計劃的各種變, 如宣導程度、承辦人的專業程度、承製之訂貨量、優惠之條件、技術的輔導、政府 各部門的法令......等等,最後再根據這些變數,擬訂數個可行方案,分別列出其 利弊,以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有所幫助。 #2810595 #2810595
27

後冷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

吳子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名稱:後冷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      頁數:160 校系(所)組別: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國際安全與戰略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92學年度第1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生:吳子敬      指導教授:朱新民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國際情勢進入後冷戰時期,由於蘇聯全球性的軍事威脅消失,西方國家普遍要求削減國防經費,希望享受和平紅利之際。在正常思維下,中共起始於80年代初之國防現代化受到外部軍事威脅減輕、內部經濟全面開放格局的影響,應該延遲或趨緩。令人質疑的是,中共國防經費自1989年起卻持續每年呈百分比兩位數字大幅成長,凸顯中共有加速國防現代化之現象。鑑於冷戰時期中共威脅亞太安全及我國國防安全之歷史經驗,因此中共違反國際普遍的趨勢,持續國防現代化究竟有那些意圖、作為及變化,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     本論文之研究重點,主要透過1985年中共建構之國防發展戰略體系架構,藉由上而下之層次分析法,瞭解中共持續國防現代化真正的意圖、國防戰略構想、常規軍事武力整建的過程與成效。並試圖對其整體軍力及未來發展趨勢作一評估與預判,以及對亞太地區、台海安全可能潛在的威脅。   通過本論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共90年代國防現代化的建設佈局,投入的重心不再是放在大規模傳統戰爭的準備上,而是放在高技術局部戰爭和小型軍事衝突快速反應能力的建構上。後冷戰中共軍力整建最具特色的部份:一是陸航兵力、海空軍境外投射兵力的整建,讓中共已經具有局部取戰略攻勢之能力;二是二砲M族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成軍與部署,加大中共的威懾戰力。初步達成中共國防所應具備保衛國家利益、適應戰爭需要等兩項基基本任務之軍力結構轉型,同時也在綜合國力的提升上作出一定的貢獻。就實力的對比角度言,中共的軍力優勢未來與亞太地區周邊國家的軍力比較,如果差距越來越大,相對安全威脅之程度也愈來愈大。
28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兼論我國建軍規劃 / From Pivot to Asia and Rebalancing strategy to Taiwan’s Force Planning

陳俐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總統歐巴馬自2009年上任後,立即著手將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同時提出「亞太再平衡」政策指導方針,逐步實現以美國利益為依歸的全球戰略重新布局。2012年美國公布國防戰略指導原則《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優先任務》,列出21世紀的國防任務優先順序,文件中提及「戰略再平衡」亦即要發展「空海整體戰」,以反制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為主要關鍵任務之一,由此可見,美國仍將中共視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競爭對手。 回顧美國公開宣稱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以來,先後於2010年1月、2011年9月及2015年12月三次對臺軍售,總價值高達140.75億美元。臺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防衛中共所建構反介入的第一道防線,對美國當然存在重要的軍事意義。就美國「亞太再平衡」與戰略替代方案中,華美共同利益或美方缺漏不足之處,應積極尋求雙方更緊密之軍事合作,以因應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對其亞太利益威脅,同時兼顧減輕美軍的防衛負擔及信守對盟邦的安全承諾。 在傳統戰爭中,臺灣面對中共之勝算極低,但我國絕無鬆懈建軍備戰之理由,而建構一個「財力可負擔、戰力可信賴」的國防,亦是國軍當前的重大挑戰。研究發現,在結合美國「亞太再平衡」策略中,我國應朝1.強化國家利益經營對美關係;2.結合區域安全發展國防武力;3.加強整合國防資源及推動國防自主等面向努力。在無立即危安的情況下,國防建設宜結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即「以經濟建構國防、以國防支援經濟」,把軍事投資轉型為具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策略,並著重在前瞻先進與軍民兩用的科研上,促進武器更新,減少偏重消費性質的武器彈藥採購,以提升國防自主能力,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創造國防的多元價值。 / Since President Obama took over the oval office in 2009, immediate actions are taken to pivot U.S. global strategy emphasis to Asia Pacific area and “Rebalancing” policy was introduced. The idea was to realize the re-plotting of global strategy which is centered on U.S. interest. The priorities of defense mission for U.S. in 21st century was clearly listed in 2012 defense strategy guidance “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When the document talked about “Strategy rebalancing”, it actually talked about Air-Sea battle(ASB), which is one of the critical mission in countering China’s A2AD measures. Hence we can see that U.S. still sees China as her primary competition in Asia Pacific area. Since the proclamation of “Pivot to Asia” strategy, U.S. has granted Taiwan’s arms sales requests in Jan 2010, Sept 2011, and Dec 2015 for a total worth of 14.075 B USD. Taiwan no doubt has great military meaning to U.S. for which is considered as U.S.’s first line of defense in Asia Pacific area when dealing with China. As for the strategic alternative and U.S.’s “Rebalancing” policy, closer military cooper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to fulfill the mutual interest of Taiwan and U.S. or the missing link in U.S. strategy. So is to cope with the threat that inflicted by China’s anti-access / area denial" (A2 / AD), ease U.S. defense burden, and comply the security promise to allies. In conventional warfare, the odd is against Taiwan greatly when confronting China. However, that is not the reason to go easy on force building and enhancing combat readiness. Certainly, it is a big challenge to Taiwan’s arms forces when comes to constructing “financial affordable, force creditable” national defense. The study has shown, when integrate with U.S. “Rebalancing” policy, Taiwan should work toward 1. emphasize national interest and nourish the relationship with U.S.; 2. develop defense capability to cope with reg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3. increase defense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promote “self-reliant defen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ithout immediate danger,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need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at means “use economy to build national defense, and use national defense to sup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Military investmen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dded value. The focus should be fore sighting and advance science research that can be applied on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domain. We should stimulate weapon innovation instead of weapon or munitions procurement which is plain consuming nature. Hence, self-reliant defense capability can be improved, domestic industries development can be driven, and multiple values of national defense can be created.
29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大陸、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分析

吳巨盟, Chu-Meng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展開「世紀之旅」後,一九九五年下半年中共一連串的軍事演習、對台實施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到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這一段期間內中共對台政策特別的強硬,有別於中共一再重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政策,引起了國內對於國家安全的討論與關切,也引發筆者對於探討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興趣。 在國際關係中,「安全」(security)是一個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個基本的價值。隨著國際政治學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核子武器的出現與冷戰的爆發,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許多學者開始將安全問題從國際政治研究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次領域(sub-field)做專門研究,這就是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y) 。此階段,安全研究的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即國家軍事力量的穩定,因此國家安全就是防務或國防的代名詞,保障國家安全是遂成為國家最重要的職責。 冷戰結束後,「安全」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不再局限於軍事領域,而是逐步延伸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境領域,所以學者將其稱為「綜合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對於安全之研究雖然有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區域安全(Regional Security)、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全球安全(Global Security)、共同安全(Common Security)、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等若干不同的層次,但一般的安全研究仍是以國家為中心,探討國家面臨威脅時,以國家層次的安全,整合各層次的安全關係,了解威脅安全的因素,並謀求解除威脅之道。 據此,國家安全的定義為:「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我國國情特殊,長久以來在中共的敵對威脅下生存、發展,雖然沒有形之於正式文書的「國家安全政策」,但是我國憑藉「反共」與「發展」的策略,以堅定的意志,不僅確保了國家安全,也維持了經濟穩定的成長,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蹟。冷戰時期的來臨,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將影響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兩岸互動關係日益密切,在表象上敵對意識漸次模糊,而又無法保證中共不以武力進犯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整體的國家安全政策,實為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值得重視。無疑地,以現階段而言,中共可能以武力侵犯台澎金馬的行動,是「危害我們國家生存最直接、最嚴重之威脅。」 。換言之,「確保台澎金馬及諸外島安全,與爭取國人生存發展的國際空間」 就成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為的首要目標。 不可諱言的,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的變遷必將影響我國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面對中共武力的威脅,我國對於國家安全的問題應該投入更多的關心和努力。本研究之目的即針對後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作一評析,將從我國國家安全之環境因素、我國安全威脅對國家安全之衝擊與影響,及主要的政策與作為加以研究,以作為我國修訂國家安全政策的參考與依據,並希望能進一步尋求我國長治久安之道,此為本文的最大目的所在。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國家安全概論 第一節 國家安全研究與國家安全的意義…………………7 第二節 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與來源……………………..11 第三節 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15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議題…………………………..18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環境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國際安全環境……………………….23 第二節 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31 第三節 後冷戰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43 第四節 後冷戰時期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61 第四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來源 第一節 中共武力犯台……………………………………..67 第二節 國土分裂:台灣獨立………………………………77 第三節 區域衝突:南海主權衝突…………………………85 第四節 我國安全威脅的評估……………………………..106 第五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國際保障 第一節 聯合國對中華民國安全的保障……..…………..137 第二節 美國對台海的安全保障.……..…………………154 第三節 美日安保條約與台海安全………………………172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國際保障的評估…………..185 第六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政策 第一節 大陸政策…………………………………………187 第二節 外交政策…………………………………………200 第三節 國防政策…………………………………………211 第四節 經濟政策…………………………………………223 第七章 本文結論………………………………………..235 參考書目…………………………………………………..239
30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與全民國防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reservist military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and all-out defense

陳建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階段我國國防戰略目標為「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區域穩定」,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並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使任何想侵犯台灣的軍事行為不敢輕舉妄動,然而,當戰事不可避免時,國防及戰爭並非單純的軍事行動與軍人的責任,全國軍民無人能置身事外。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自民國55年成立至今,所屬輔導幹部均秉持著犧牲、奉獻的精神經營各地方,協助政府推動全民國防政策及整合全民防衛動員力量,期達全民參與、全民信賴及總體防衛的全民防衛動員體系,具體實踐全民國防政策。此外,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所推展的「組織、宣傳、安全、服務」之後備軍人四大工作,均在實際參與各項工作中累積相當的經驗。因此,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如何有效整合全民總體力量,支援全民防衛動員,達成全民國防的最終目標,成為為本研究的重點。 我國全民國防制度是一個能凝聚全民共識、保衛國土安全的機制,後備軍人輔導組亦是機制中的一環,是國軍整體戰力的樞紐,更是國家生存發展的關鍵,所以對於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與全民國防的研究,有其絕對的重要性。

Page generated in 0.01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