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90
  • 1032
  • 128
  • 55
  • 26
  • 4
  • 3
  • 2
  • 2
  • 1
  • Tagged with
  • 1253
  • 548
  • 235
  • 204
  • 201
  • 178
  • 178
  • 167
  • 164
  • 156
  • 151
  • 148
  • 148
  • 145
  • 14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實體性在家族品牌應用之研究

張伊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認知實體性在社會學中已經是一個廣泛討論的概念,意謂著個人對群體成員一致性、協調性程度的認知,然而尚未有學者將此概念運用在家族品牌的分群中。因此,本研究檢視了實體性八個指標(互動、重要性、結果、目標、相似性、存續期間、大小、可透性)運用在家族品牌分類上的適切性。 本研究選取十五個世界前百大品牌作為研究標的,並收集學生與工作樣本共六十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在學生或工作樣本中,集群分析的結果皆顯示三群為最適合的集群個數,集群間差異較大且較能解釋。 其中,學生樣本的集群分析結果是顯著的,依照互動、目標、相似性、大小四項指標可以畫分為三群,且這三個集群的實體性有顯著的差異,以緊密型家族品牌的實體性為最高、其次為一般型家族品牌、鬆散型家族品牌。 / The concept about perceived entitativity is an established area in social cognition which means the degree of a collection of persons are perceived as being bonded together in a coherent unit. However, this concept has not yet been implemented to family brand evaluations.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using the eight entitativity measures (interaction, importance, outcomes, goals, similarity, duration, size and permeability) to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brands. Fifteen family brands are selected from Businessweek’s 100 top global brands 2006 and sixty-one valid samples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ree-cluster solution is the most stable solution and also the most interpretable in both student and job sampl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action, goals, similarity and size, family brands can be divided to three clusters in student sample and the entitativity ratings of the clusters is significant. The intimacy family brands is the highest in entitativity, followed by general family brands and loose family brands.
82

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

黃復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在2005年3月14日舉行之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此一涉及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法律,並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並立即予以實施。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開言即清楚闡明,其為將對臺政策付諸法律化,綜觀該法全文亦處處充滿政治語言。果如此,吾人只需以過去反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的聲明中加以文鬥即可。換言之,國人應從政治層面來解讀該法,所謂「政治解讀」包括檢視其內容是否具有政策之一貫性、是否以政治語言為主、是否有法律以外政治操作、重視中共領導人的相關發言等角度加以解讀,才能真正把握其對臺政策的重要精神,從而提出妥善的對策。因此,對中共而言,「反分裂國家法」是對臺政策法律化,一方面彰顯出胡錦濤所提「依法治國」的精神,另一方面則將中共有關對臺事務各機構的權責以法律律定之,也有「依法行政」的意涵。 據此,本論文以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兩岸關係發展影響為研究主軸,著重中華民國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以及中共在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上臺後,雙方對兩岸策略路線脈絡及作為之差異,並導致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原由、進程及意涵,以及該法制定後對兩岸政經軍心各方面之影響。最後針對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前後所對臺所施行之心理、輿論及法律「三戰」策略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相關政策及作為進行總結及政策建議,俾做為未來進行有關兩岸議題時能重新檢視或引用之論點。
83

臺灣捐贈家庭特性長期變遷分析 / 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Giving Households in Taiwan

安紫瑜, An, Tz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鑒於國內對私人捐贈缺乏長時間之分析,本文利用行政主計處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為基礎,對臺灣家庭的捐贈行為做統整。本文採用1994年至2010年間的公益慈善捐款,將國內捐贈情況作系統性的描述,並將捐贈與所得之間做連結。 本文透過所得高低分組排序後,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第一部分為捐贈與所得之間的關係,本文由資料中發現觀察捐贈與所得之間呈現U型曲線,表示高所得與低所得之家庭有較高的捐贈比例;第二部分為藉由資料分析捐贈家庭戶長與捐贈家庭的特性,教育程度、性別、行業、職業、年齡、婚姻狀況、住宅狀況,透過捐贈者的特性之分析。將有助於慈善單位依捐贈對象的特性訂定募款策略以及政府對捐贈政策之考量。
84

遷移轉型-搬家原因的變遷 /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 the changes to the reasons for residential relocation

毛瑋祺, Mao, Wei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Clark(1986)、Attias-Donfut(2004)、Kulu and Milewski(2007)和Reed, Andrzejewski and White(2005)認為在不同生命階段中,搬家者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搬家,然而回顧國內遷移或搬家相關文獻,鮮少有研究者以生命歷程的微觀視角探討生命階段與搬家原因間的關係。 對於台灣民眾生命歷程和搬家行為間的種種現象,目前尚無一套完整且具說服力的相關論述,有鑑於此,本研究試圖以生命歷程觀點探討國人搬家原因的樣貌及變遷情形、補充國內以生命歷程探討搬家原因相關研究之不足,並提供一初探型資訊用以後續建立屬於台灣的在地化論述。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得知,隨時代變遷,國人的生命歷程產生顯著改變(遲婚、遲育、高教擴張),在此前提下,本文以民國68-96年國內遷徙調查分析搬家者的生命歷程與搬家原因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不同性別、教育程度與婚姻狀態的搬家者除了擁有不同生命歷程外,其不同生命階段的搬家原因也有所差異,更重要的是,即便不同世代的搬家者身處相同生命階段,搬家者的搬家原因會因時代變遷而有所分歧。
85

低收入戶女性單親家庭的困境與突破之探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實驗方案參與者為例

李玉齡, Li, Y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低收入戶女性單親家庭落入貧窮的過程與困境,以及其對於未來脫離貧窮的想法,本研究以參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脫貧實驗方案的低收入戶女性單親家庭為研究對象作一探索性研究,一則以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其基本特質、面臨問題,以及社會支持與資源,一則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進一步探究其落入貧窮的原因以及對於未來脫離貧窮的想法。 本研究結果發現,低收入戶女性單親家庭面臨的問題包括經濟狀況多困難、子女教養困擾大、社會活動參與少等問題,而在社會支持與社會福利資源方面則普遍覺得不足。在因應貧窮方式方面,主要以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為其經濟上的因應貧窮方式,以抱持過一天算一天的人生觀為其精神上的因應貧窮方式。另樣本中預計脫貧時間以3至6年與7至9年者居多,主要脫貧方式為儲蓄並妥善理財。在單親後的困境方面包括經濟陷入困境、子女養育困難、身心健康受損、缺乏福利資訊等,而女性單親家庭致貧原因則包括家計負擔者勞動力喪失、人力資本少、子女負擔重、工作收入低,以及社會支持少。在對未來脫離貧窮的想法方面,多數受訪者希以努力工作來改善現況,也有受訪者持有倚仗子女、理財儲蓄、走一步算一步,以及慢慢完成目標等想法。因此,低收入戶女性單親家庭基於其資源有限性,而在遭逢單親及貧窮困境時需要更多的協助,以使其早日脫離貧窮。
86

運用專家系統輔助審計人員評估內控風險之研究--以應收帳款抽樣樣本量為例

洪嘉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對會計師事務所產生極大的衝擊。國內多家大型事務所已體認列資訊科技對其產生的影響,紛紛開始電腦化,利用電腦來幫助查核人員進行查核工作。專家系統是資訊科技的一項應用,該系統可將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建構於電腦上,並以類似專家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某一特定問題領域提供建議或答案,並能解釋推論的結果。 本研究嘗試將專家系統與審計工作的專業技術相結合,以查核風險之評估為對象,運用專家系統建構外殼1st-Class,發展應收帳款抽樣樣本量評定雛型系統,俾瞭解審計專家從事此項評估工作所涉及的知識與經驗及其決策過程,並評估專家系統應用於查核風險評估之可行性。經由研究探討,本論文所得的結論如下: 1.運用專家系統之觀念與技術於查核風險的評估是可行的, 2.領域專家的選擇,除考慮其是否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外,亦應重視其是否有協助系統開發的熱忱, 3.使用專家系統建構外殼來開發專家系統僅需建構知識庫,不但易學易用,且開發速度十分快,適合作為開發雛型系統的工具,及 4.運用人際溝通方式來進行知識擷取十分耗費時間,是否可運用其他方法來加速知識擷取,值得進一步研究。 /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PA firms. Many of the large CPA firms in Taiwan have recognized such an impact, and begun computerizing their audit works. An expert system is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a computer-based system that uses knowledge, facts and reasoning techniques to solve problems that normally require the abilities of human experts. In this research, we attempt to combine expert systems with audit proficiency,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audit risk assessment. An expert system shell, Ist-Class, is used to construct aprototype expert system which can help auditors in deciding the sample siz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o be examined. The prototype system manifests how an audit expert uses his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decision process in the above evaluation process. We als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expert system in audit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our research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1.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t systems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 audit risk assessment is feasible, 2. When choosing a domain expert, the emphasis is not only on the expert'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ut also on his willingness to provide assistance throughout the project, 3. An expert system shell is easy to learn and use, therefore, aconvenient research tool for similar projects, and 4. It is time-consuming to acquire an expert's knowledge through interviews. Future research may consider other method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87

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至1990)

翁良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目的是經由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找出其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條件,以此討論該產業快速發展在戰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意義進而試圖說明戰後新興開發中國家擺脫依賴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者所謂的邊陲困境的可能。 論及可能成為戰後台灣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之資本,可舉出如次幾項:戰前已存在的小型電子電器類資本在戰後重組,經由政府「外向型」經濟發展政策的鼓勵由商轉工,復與日本電器廠商取得技術上的運繫,而以本地市場進行資本累積。另一方面,1950年代以降,美國將台灣納入其防衛體系的一環及1960年代台灣的外資導入政策使得美國以台灣為其電子產業的跨國生產基地,由於技術及市場皆從屬於日,美兩國,因而以此為源流所形成的本地電子資本呈現出弱小及從屬的特性。 戰後台灣當局的科技政策,初期以基礎科學研究為發展重心,未必能有效地與電子產業發展取得連繫,不過,此種情形直到1973年工研院的成立出現轉機,工研院成立所具有的意義在於國家權力跨足原有的指導位置更進一步積極地將學術研發與資本活動聯結在一起,而形成另一個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之資本系統。 1980年後成立的聯華電子係出於1975由政府主導的積體電路發展計畫,以其在技術上自立,適逢1980年代後期亞洲形正逐漸形成積體電路生產中心而快速進行資本累積;另一方面,1985年工研院角色亦由「協助產業」轉變為「創造產業」後並於1987年成立台積公司,適切地與全球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的設計與製造趨勢結合得到相當的發展。不過台灣當局於1980年起所推行的電腦工業發展計畫,也使本地電腦業者能“及時”加入1980年代後由美國電腦廠商主導的個人電腦世界市場,並將日本製的個人電腦排除在以美國為首的生產聯盟之外,同時也使台灣電腦產業得到充份的發展。 總的來說,台灣於1960年代所推行的外資導入政策對生產性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基礎科學研究人才的造就,及至1970年代以降工研院擴散到產業界的人才及基於跨國分工考量而回國的人才,共同建構了台灣內部支持產業發展的「技術人力」。本稿所強調之「新興產業」即在表現戰後台灣依其特殊環境所產生的技術人力為動力,加上世界市場的支持及國家權力積極干涉(即政府的獎勵政策)而快速得到發展,作為本文之緒論,以台灣為例「擁有技術的人力」堪稱為開發中國家擺脫依賴困境的主要原因。
88

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中國家角色之研究-中德法制之比較 /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the labor dispute system

王金豐, Wang, Chin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壹章 緒論     解釋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為何,並說明本文之研究範圍及所使用之研究方法。   第貳章 國家與勞資關係     勞資爭議制度為勞資關係制度的一環,故本文以研究國家與勞資關係為起始。本章之內容即在研究國家在勞資關係中的角色,及勞資關係內的兩大原則一勞資自治原則與國家中立原則。   第參章 國家與勞資事議     本章內容在說明勞資事議的意義、分類、起因、本賀與解決之道,並說明國家介人勞資事議的目的、合法性、方式及其得失。   第肆章 德國勞資事議處理制度中之國家角色     德國的勞資關係向以和諧著稱,其勞資關係制度則以勞資自治為主要的制度特色,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亦然,國家在勞資事議制度中所扮演的只是輔助性的角色。該國制度有何值得我國學習之處?此為本章研究之重點。   第伍章 我國勞資事議處理制度中之國家角色     我國的勞資事議處理制度賦予國家相當大的裁量權,得以強制爭議雙方進人法定的事議處理程序,而制度運作的結果卻使國家的立場遭受很大的質疑,對於勞資事議之解決也未能收到弘效,顯示我國勞資事議處理制度中的國家角色有加以修正之必要。   第陸章 中德法制之比較     以兩國政治、經濟、社會及勞資關係制度之比較為前提,進一步分析兩國勞資事議處理制度中的國家角色,以解釋兩國國情對制度設計及制度運作的影響。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在研究兩國制度的背景及優缺點之後,為國家在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中尋找一個合法且妥當的定位。
89

網際網路與家庭網路間的整合服務通訊閘 / Integrated Services Gateway between Internet and HomeNet

劉建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寬頻網路的逐漸普及,透過網路科技不僅讓生活更加方便,還能進一步的讓家庭娛樂更加多元化。目前家庭網路的服務主要包括了昇陽微電腦公司所提出的Jini、微軟提出的UPnP,除此還有HAVi等,由於家庭網路技術多元,很容易造成家庭網路的紊亂,本研究提出一個家庭服務整合平台的概念,除了將家庭的智慧型家電整合控制外,還讓外部的服務提供廠商,透過網路將服務傳送到家庭內部。家庭通訊閘是家庭連外網路的主要門戶,透過一個統一的門戶能夠輕易的作到網路安全的控管,並且能將內外服務整合,將家庭服務整合平台架構在家庭通訊閘中,就能整合通訊閘的優點,作到包括安全控管與服務整合的集中系統,本研究出了將提出一系統架構,也會根據此架構實作一簡單雛形,來證明此理論的可行性。
90

居家修繕產業營運模式之創新研究-以T公司社區便利店為例 /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home improvement industry - a case study of company T

張栢青, Chang, Jas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居家修繕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在1996年大型連鎖居家修繕量販店興起前,市占率長期以來皆由散落於住宅區間的傳統水電行所佔有。大型連鎖居家修繕量販店透過其大規模的採購以及龐大的門市面積,在成本上以及產品多元性上取得相對優勢而發展快速,不僅帶起國內DIY消費之風氣,也迅速取得居家修繕市場近10%之市佔率。然而,基於以下因素,大型連鎖居家修繕量販店之業態在2006年以後便面臨成長瓶頸。 (1) 國內能源價格上漲 (2) 消費者便利性要求提升 (3) 急修需求的產業特性 國內汽油價格的上漲導致消費者在長距離的移動上成本提升,而大型連鎖居家修繕量販店的店址通常位於郊區,因此在時間成本以及移動成本上皆無法滿足消費者日漸提高的便利性要求,而此產業特有之急修需求亦無法透過距離較遠的大型量販店滿足。因此,消費者仍需選擇價格透明度低、服務品質不一致的傳統水電行。有鑑於此,本研究個案公司結合大型連鎖的品牌力量以及深入社區的水電行模式,發展出居家修繕社區便利店的新業態。本研究結論乃根據學理以及內外部環境分析,對於此類業態提出以下建議: (1) 提升知名度。透過母公司行銷資源,提升社區便利店之知名度,方可達成就近提供安心、高品質服務給消費者之目的。 (2) 透過加盟方式快速展店。因加盟方式所需之資金投入較低,固可達成快速展店的目的,而店數的規模是此業態能否確實傳達便利性價值之重要前提。 (3) 給予社區便利店商品價格彈性。傳統水電行在價格上可自行喊價、削價,而社區便利店必須遵守總公司規範,因此在價格上無法佔有優勢。若給予社區便利店一定比例的價格彈性,則有助於其促銷活動的規劃,增加其競爭力。 / The market value of home improvement industry in Taiwan is more than 100 billion NT$, while most of which is occupied by traditional stores until the rise of hypermarkets in 1996. Upon entering the market, the hypermarket chains, with their large scale procurement and wide product ranges, quickly took over 10% market shares and brought up the fad of DIY shopping. However, the hypermarket chains have encountered bottleneck for further growth since 2006 because of following reasons, (1). The price rising trend of energies (especially in oils). (2). The increasing of customers’ needs for convenience. (3). The needs of quick responses and immediate services. The rising price of oils has cost consumers more money on driving to suburban areas where hypermarkets are usually located. Hypermarkets are therefore found to be incapable of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convenience and quick services. Thus, consumers have to choose traditional stores for home improvement needs despite the poor services and asymmetric price information. A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both consumers and hypermarket chains are suffered, company T has consolidated the advantages of hypermarket brand and traditional stores and developed a new business model, home improvement CVS, that allows consumers to buy from a trustworthy brand in their neighborhoo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company T and gav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business model. (1). Input marketing resources to enhance consumers’ recognition of home improvement CVS as to deliver trustworthy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s. (2). Expand through franchise to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stores. (3). To compete with traditional stores, allow each CVS to have certain pricing flexibility for promotion activities.

Page generated in 0.02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