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
企業特性與財稅所得額差異之關聯性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book-tax difference游晏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9年至2012年企業之財務報表中關於所得稅項目探討企業特性與財稅所得額差異之關聯性。實證結果顯示,應計項目較多的企業,其財稅所得額差異為正向關係。企業特性方面,獲利能力與銷貨成長率較高的企業,其財稅所得額差異較小,符合假說預期。另外,在控制產業特性後發現,電子業暫時性財稅所得額差異顯著高於非電子業,但電子業之投資抵減利益顯著高於其他產業,因而有較低之應納稅額。營建業之免稅財稅所得額差異顯著高於其他產業,符合我國稅法土地所得免稅之規定。最後,企業規模在永久性財稅所得額差異與暫時性財稅所得額差異都有不同的關係,在永久性差異中為負向關係,顯示出企業規模較大,較有資源進行降低應納所得稅的租稅規劃;反之,在暫時性差異中為正向關係,符合政治成本假說。應計調整項目愈多之企業,其財稅所得額差異具有正向之關係。 / Using a sample of Taiwan listed and OTC company,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book-taxable income from 2009 to 2012.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with more accruals tend to have greater book-tax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m characteristics, firms with greater profitability and sales growth rate tend to have smaller book-tax difference.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Further,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industry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nics companies have higher amount of temporary book-tax difference; however, they have greater investment tax credit than non-electronics companies, resulting in lower tax payables. In contras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have higher tax-exempt book-tax difference than other companie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vision of Taiwan’s tax law exempting capital gains on land transaction.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m size and permanent or temporary book-tax income difference are different. Large firms tend to have a negative permanent book-tax differ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large firms own more resources for tax planning to reduce the tax payables. On the contrary, large firms tend to a positive temporary book-tax income differenc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
|
132 |
房地合一所得稅實施對房地交易與土地增值稅的影響-以新北市為例陳弘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政府實施房地合一所得稅對土地增值稅實徵稅額的影響,爰以新北市為研究對象,蒐集2009至2016年土地增值稅實徵稅額資料,藉由長期追蹤資料(Panel data)方法來分析房地合一所得稅實施前後土地增值稅實徵稅額是否有差異。經由實證分析結果後,發現實施房地合一所得稅制對於土地增值稅實徵稅額統計上有顯著的影響,且針對公告土地現值調幅比率、土地持有期間、土地移轉筆數、土地移轉現值、土地漲價總數額、建築執照核准使用用途為住宅用之樓地板面積等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發現對於土地增值稅實徵稅額統計上有顯著的影響。係新北市土地增值稅稅收徵起金額多寡之決定因素;又經實證分析也發現,實施房地合一所得稅制及建築執照核准使用用途為住宅用之樓地板面積,對土地增值稅申報件數,也就是土地交易數量統計上有顯著的影響。
|
133 |
変わりゆくアジアの価値観 : 幸福・所得・格差 / カワリユク アジア ノ カチカン : コウフク ショトク カクサ / 変わりゆくアジアの価値観 : 幸福所得格差滝本 香菜子, Kanako Takimoto 21 March 2021 (has links)
本研究は、経済発展の段階が異なるアジアの7カ国(日本・韓国・中国・マレーシア・タイ・ベトナム・ミャンマー)を対象に幸福の価値観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する。分析方法は、順序プロビット回帰分析およびRIF分析を用いる。具体的なリサーチクエスチョンの1点目は、「同地域の国際比較における幸福のパラドクスの有無」である。2点目は、「個人の特徴からみたアジア特有の幸福要因は存在するのか、またそれらに男女差はあるのか」である。3点目は、「国別に女性の幸福は異なるのか」についてである。 / This paper examines what makes us happy in Asian countries; Japan, Korea, China, Malaysia, Thailand, Vietnam and Myanmar, which whe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estimating Ordered Probit and Recentered Influence Function regressions. We mainl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1) Is the Happiness Paradox observed in Asian countries?; 2) Are there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in Asian countries? Moreover, are the components of happiness the same for men and women? and 3) Do the components of women’s happiness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 博士(政策科学)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Policy and Management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
134 |
所得稅申報制度變動對已婚婦女勞動供給之影響 / Effect on Married Woman's Labor Supply of Change in Individual Income Tax Filing Method in Taiwan吳君泰, Jun-Tai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婦女的勞動供給行為,一直是勞動經濟學的主要課題。就長期趨勢來看,女性勞動供給有不斷增加的情形,其中尤以有偶婦女為然,她們對各國的經濟發展實功不可沒。另外,因應景氣變化的短期波動,有偶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呈現了可觀的多變性。由於,這些異於其它勞動力的特性,吸引了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興趣,並設法探討影響有偶婦女勞動行為的決定因素。
在影響有偶婦女勞動行為的決定因素中,所得稅是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子。一般認為高稅率會打擊個人的工作意願,特別是在採行合併申報制的國家,所得稅常被稱為對婚姻的懲罰。註一我國在78年度以前所申報的個人綜合所得稅都是採行夫妻合併申報制度來申報,而在78年12月30日修法通過納稅義務人在申報79年度以後的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准許納稅義務人之配偶得就其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負,再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報繳,以減輕薪資所得者稅負及避免現行稅制對夫妻形成婚前婚後稅負不同之不合理現象。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此項稅制改革對有偶婦女勞動供給是否有上述立法理由的實證效果,以彌補目前國內研究所得稅對婦女勞動供給影響的文獻所未及的課題(如單驥,1988;梁正德,198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的限制
傳統的勞動供給理論,主要是透過個體經濟學〝極大化個人效用函數〞之分析模式,來引申個人的勞動供給函數。由於該理論僅將勞動者的時間配置分成工作和休閒兩種型態,所以對於擁有繁重家務工作的已婚婦女來說,該理論是不適合來分析已婚婦女的勞動行為。註二
因此,本研究沿用Gustafsson(1992)中的新古典勞動供給模型,來修改上述傳統的勞動供給理論,並加入所得稅因素於預算限制之中,藉由極大化修正後的個人效用函數,以求得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函數。然後將實證資料代入本研究所設定的實證模式中,進行驗證分析。
在實證資料方面,因為本研究探討租稅改革對已婚婦女勞動供給的影響,所以我們利用租稅改革前後各兩年(78至80年)的人力運用調查資料(由行政院主計處於每年5月所舉辦)以估計已婚婦女勞動供給函數。在操作方法上,我們分成4部份,首先我們分別設算租稅改革前後的婦女稅後薪資,接著運用Heckman的二階段分析法,針對前述的實證資料作必須的調整,以克服所謂的樣本選擇偏誤問題(Heckman 1980),再來將經過上述調整後婦女的稅後薪資,配合相關的變數,針對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做一般性迴歸分析與勞動參與率的logit分析,並且檢定78、79年的已婚婦女勞動供給線性迴歸式是否有結構性變動,最後進行78、79兩年的交叉預測分析。
研究結果,獲致下列幾點發現:
(一)、稅改前後儘管設算的平均邊際稅率已大幅降低,但影響已婚婦女勞動供給的因素仍呈現一致的結果:
1、就未滿6歲子女數(CH6)一項而言,它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會妨礙已婚婦女外出工作。
2、就已婚婦女的工作身份是雇主(B2)、自營作業者(S2)或受私人雇用者(P2)三項而言,它們均正面、顯著地影響已婚婦女的勞動工時,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表示已婚婦女的工時均較受僱於公營事業者為長。
3、就稅後工資一項而言,它的增加將顯著地增加已婚婦女本身的勞動工時。但是增加的工作時數(即稅後工資項的係數)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這表示雖然平均邊際稅率降低了,但稅後工資的邊際效果也在降低,因此最終的勞動工時變量有可能會呈現穩定的態勢。
(二)、78、79兩年的勞動供給與勞動參與的交叉預測分析:
不論是勞動供給(時數)或是勞動參與(%),兩者在分開計稅制度下的數值幾乎都比在合併計稅制度下的數值要高,而且兩數值差距的變動趨勢也會隨著已婚婦女不同的分類而有不同的變動方向。如以未滿6歲子女數為分類標準,則隨子女數增加,變動趨勢是逐漸上升的;若是改以年齡為分類標準,則變動趨勢是先上升後下降,符合生命週期的特性;如果換成以教育年限來區分,則變動趨勢大體上呈現上升的現象,符合一般的預期。
就整體樣本來看,則有下列的重要結果:
(一)、分開計稅的新制的確有增加已婚婦女的勞動工時與勞動參與率的政策效果。其中在勞動工時方面:年齡介於30到35歲、教育年限為18年、有1個未滿6歲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自營作業者的已婚婦女對78年租稅改革(稅制由合併課稅變成分開課稅)的反應為最大(ΔW=6.699、eC=4.08、ΔLC=27.33),至於對78年租稅改革反應最小的則為年齡介於25到30歲、教育年限為6年、沒有未滿6歲的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私人雇用的已婚婦女(ΔW=0.092、eC=0.46、ΔLC=0.042)。而對79年租稅改革(稅制由分開課稅變成合併課稅)之反應最大者為年齡介於25到30歲、教育年限16年、有3個未滿6歲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私人雇用的已婚婦女(ΔW= -1.809、eC=1.66、ΔLC=-3)。至於稅改反應最小者則是年齡介於35到40歲、未受教育、無未滿6歲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自營作業者的已婚婦女(ΔW= -0.007、eC=0.48、ΔLC=-0.003)。在勞動參與率方面:其中以年齡介於35到40歲、教育年限6年、有4個未滿6歲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自營作業者的已婚婦女對78年租稅改改革的反應最大(勞動參與率由0.2936上升到0.6240,增加了33%)。而反應最小的,則大致是教育年限為18年、受雇於政府機關的已婚婦女,其勞動參與率幾乎不變。對79年租稅改改革反應最大的則是年齡介於30到35歲、教育年限6年、有4個未滿6歲子女、主要工作身份為私人雇用者的已婚婦女 (勞動參與率由0.6606下降到0.5682,減少了9%)。至於反應最小的,則與78年的結果大致相同,也是教育年限為18年、受雇於政府機關的已婚婦女。由於78年的平均邊際稅率大於79年的平均邊際稅率及78年的稅後工資邊際效果大於79年的稅後工資邊際效果可看出,一旦在78年適用會減輕稅負的新制時,它所造成的減稅效果是明顯大於79年的減稅效果。
(二)、但就政策效果的大小來看,此與Gustafsson (1992)的研究結果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深究其原因,乃是瑞典採行的是已婚婦女獨立計算其所得稅負,而非我國僅允許薪資所得一項可分開計稅而已。因此,就提升我國已婚婦女勞動供給時數、勞動參與率的租稅工具來看,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所得稅申報制度變動對已婚婦女勞動供給之影響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的限制…1
第三節 本文分析架構……………2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4
第三章 理論模型與實證設定………17
第一節 理論模型…………………17
第二節 實證模式設定……………17
第四章 實證資料與結果說明………21
第一節 資料的說明與限制………21
第二節 實證結果說明……………26
第三節 交叉預測分析結果………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5
參考文獻……………………………58
|
135 |
總體經濟因素與房貸負擔能力關係之研究 ─ 以台北地區家戶為例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economic Factors and Housing AffordabilityA Case Study of Taipei Area蘇盈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北市房價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也使得民眾的購屋負擔相對沉重。其中房貸金額屬未來現金流出部分,是否有足夠能力償還貸款將直接影響生活品質。本研究旨在了解總體經濟因素對台北地區家戶房貸負擔能力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家戶房貸負擔能力在面對相同因素下,是否會因所得的差異而有不同影響。
本研究採用Gan and Hill (2009) 提出的負擔風險法 (affordability at risk) 為基礎,藉由應還本付息金額與可負擔還本付息金額等資料計算出家戶單位房貸負擔風險。樣本期間為2009年至2014年,並將台北市全體家戶依所得區分為五等分位,再進一步比較各項經濟變數在不同年度及不同所得下與家戶房貸負擔風險之關係。
經實證結果得到以下四點結論: (1) 台北市整體家戶房貸負擔風險在樣本期間主要受「房價指數」、「經濟成長率」、「貸款利率」與「建物面積」影響。 (2) 當家戶單位所得越高,其房貸負擔越不容易受經濟變數影響。 (3) 銀行核貸條件顯著影響所得較低者之房貸負擔。 (4) 第三所得分位之房貸負擔風險相對其他分位數高。本研究亦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 縮短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資料更新時間,使實價登錄價格得以更即時反應。 (2) 續辦理政策性優惠房貸,依區域房價差異彈性調整申貸額度,(3) 針對確實換屋者有條件調整其適用利率,調整購屋補貼息。以期改善未來購屋者之房貸負擔,緩解台北市家戶房貸壓力。 / Housing price in Taiwan has risen for the past decade; Taipei City even reached historical high record in 2014. The burden of the mortgage, which is part of future cash out, becomes more stressful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For household units, the solvency of mortgage could directly impact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use macroeconomic factor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household mortgage affordability in Taipei metropolitan. This study would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household mortgage affordability under the same macroeconomic factors.
This study uses affordability at risk published by Gan and Hill (2009), calculating household mortgage affordable risk by actual mortgage amount and affordable mortgage amount. Given different income segmentation, this study woul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mortgage affordable risk and macroeconomic factors under study perio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housing price", "economic growth rate", " interest rate" and "building area"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ousehold's mortgage affordable risk. The conditions of mortgage affect the mortgage affordable risk of lower income group more than upper income group. The more income the household have, the less significant variables they are affected. Furthermore, the third-income household takes the highest risk of mortgage affordability while the government developed policies in order to curb the housing price.
|
136 |
利率政策對所得分配不均的關係 / Interest Rate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張鈺英, Chang, Yu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研究旨在探討利率政策對所得分佈不均的關係,利用 Azzimonti, De Francisco, and Quadrini (2014) 的模型加以延伸擴展,並加入土地或資產的價格變動,從而進一步探討中央銀行的低利率政策對企業主與受薪階層的影響。
模型假設簡單將市場參與者分成2大類,分別是企業家與受薪的勞工,藉由此2大類分別的終生效用函數對利率的變動來說明利率政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Joseph E. Stiglitz (2015b) 提及在低利率政策之下將導致信用的膨脹,進而使土地或資產的價值提高,而土地或資產之價格不斷上漲為造成所得分佈不均之重要原因之一,故本篇論文將土地價格變動納入模型加以延伸,並觀察台灣近幾年之現況。
此篇研究發現,在中央銀行的低利率政策之下,有產階層的企業家之財富條件將會愈來愈好,而與之相對的受薪階層的勞工之財富條件將會愈來愈差;而台灣近幾年之數據亦顯示當利率降低之際,代表所得分佈不均的GINI指數隨之上升,與本篇之研究結果相符。 /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to testify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est rate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 We develop a model based on Azzimonti, De Francisco, and Quadrini (2014) and expand the model by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the land or asset price so 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ow interest rate on the welfare of entrepreneurs and workers, respectively.
The model simply divides the agents into two groups, entrepreneurs and workers, and uses their lifetime utility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on income inequality. Joseph E. Stiglitz (2015b) mentioned that low interest rate would expand the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drive up the land or asset price. The continuous upward trend of land or asset pri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 causing income inequality. 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and or asset price on the sensibility of income inequality toward interest rate, this thesis is abl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of Taiwan’s empirical observation in recent years.
We find out that with low interest rate policy, entrepreneurs’ wealth condition is doing better and better while the workers’ wealth is getting worse. Taiwan’s data in the recent years also shows that once the central bank lowering the interest rate GINI index, which represent the income inequality distribution, will rise immediately. This situation is in accord with the thesis.
|
137 |
租稅政策對公司儲蓄之影響李雅晶, LI,YA-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形成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其財源不外來自國民儲蓄、固定資本消耗準備及國外
借入。但觀國民儲蓄占資本形成財源之比率,由民國四十年代平均約56.33%、到七十
五年高達184.98% ,顯而易見其地位已日形重要。一般說來,國民儲蓄可分為公共部
門儲蓄和私人儲蓄:前者為政府儲蓄與公營事業儲蓄;後者包含家庭及民間非營利機
構儲蓄與民營公司儲蓄( 以下簡稱個人儲蓄與公司儲蓄 )。
關於租稅對個人儲蓄之衝擊,學者多著重於利息所得稅的探討,並以利率對儲蓄之影
響效果分析對象。他們主張消費的替代彈性大於所得彈性時,利息所得課稅將降低個
人儲蓄,反之亦然。
至於租稅是否會影響公司儲蓄?由於各個學者所抱持的觀念與設定前題不同,致其結
論亦有差距。以公司所得稅而言,有人認為此稅只會降低股利發放,對公司儲蓄無影
響;另有人主張此稅比例分派於股利和公司儲蓄。此外公司稅後利潤若採股利方式發
放與股東,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以保留盈餘方式,則只待資本利得實現時才課以
資本利得稅。因此該項租稅差異,可能影響股利發放率,而間接使公司儲蓄產生增減
變動。
當租稅差異造成公司儲蓄扭曲時,如果家計單位能透視公司面紗,而將個人儲蓄做反
向調整,則私人儲蓄仍保持原狀,資本形成未受影響。反之,若私人儲蓄確因此而波
動,則此租稅差異即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本文之目的,乃著眼於個人所得稅岐視股利發放,所導致公司儲蓄、私人儲蓄的扭曲
。全文共分五部份。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架構。第二章為相關理論與
文獻之回顧。第三章筆者嘗試建立一個公司儲蓄決策模型,并利用臺灣上市公司之資
料以為實證研究。第四章則探究我國家計單位是否真能透視公司面紗。第五章為結記
與建議。
|
138 |
論貨幣供給政策與名目工資指數內生化對盯住名目國民所得目標之相對優越性黃國賢, HUANG,GUO-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政策當局之目標,期使實際之實質產出水準,與充份訊息下Walrasian 均衡之實質
產出水準兩者之離差,所構成之二次損失函數達到極小。當實際之實質產出等于充分
訊息之實質產出水準,由于完全排除干擾項對此二次損失函數之衝擊, Turnovsky
(1987) 稱此特性為“完全安定性” (Perfect Stabilization)。
Bean(1983),Brandley and Jansen(1989)提出:當政策當局能夠成功地盯住名目國民
所得,可以達成完全安定性。然而,該二文中并未提出,應以何種政策方式盯住名目
國民所得目標標
本文補充Bean(1983),Brandley and Jansen(1989)的主張,并討論不同的干擾項發生
時間,政府所采行之盯住名目國民所得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本文得到:
(1)當干擾項發生在期初,政府與私人部門皆可在決策之前觀察到,不管盯住特定
水準之名目國民所得,或只干擾其波動,必然可達成完全安定性。
(2)當干擾發生在政府決策之后,與私人決策之前,則政府所采行之盯住政策,只
能以政策干擾名目國民所得之波動,而無法如Brandley and Jansen 將名目國民所得
目標盯住于特定水準。
(3)當政府與私人部門皆無法觀察到干擾項,則政府采行之盯住政策,只能以政策
干擾名目國民所得之波動,無法如Brandley and Jansen,盯住在一特定水準之名目國
民所得目標。而且,不論以何種型式之盯住策略,皆可達成完全安定性。
|
139 |
關稅與最適外資所得稅邱淑君, GIU,SHU-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討論外資所得稅的問題。現今世界中有些國家為了保證其國內產業(尤
其是幼稚產業)因此對其進口財課征關稅。然而這樣不僅使消費者須付高價而消費。
并且造成生產面的資源配置扭曲,而使國內福利水準降低。
在面對此種兩難的政策下,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今另行其他次任的政策以補救國內福
利水準降低的情形;其中--政策亦即是本文所討論的主題:對外資所得的課稅,如
此可便資源扭曲的情形較為改善。
本論文第二節將設立一基本模型,第三節將討論外資所得稅稅率之決定,而第四節為
結論。
事實上,國際貿易理論中最佳貿易的情形品國際自由的貿易下受任何政策的干擾;因
此若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 適外資所得稅稅率似乎應為零。然而在面對關稅的干擾下
,最適稅率不在保持中文,而應隨著關稅而有所變化,以明使國內的福利損失情形不
致達過惡化。以上便是論文主要探討的大致內容。
|
140 |
所稅對已婚婦女勞動供給的影響--大家庭與小家庭之比較分析陳吒忠, Chen, Zun-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分析架構,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其次為以往文獻之介紹,第三章為
理論模型之建立與分析,第四章為實證資料與結果之說明,第五章結論。
回顧以往有關已婚婦女勞動供給之研究,鮮少有人從大小不同家庭的結構角度,來探
討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差異;而依我國國情顯示,折衷式家庭在我國現行的家庭結構
當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大小家庭別可能對婦女的工作意願有不同的影響。因此,
本文將嘗試從大小家庭結構別的角度來探討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行為。
在模型的建立方面,我們將新古典的家計模型予以修正,加入大家庭所特有的影響變
數與所得稅的因素,重新建立一個追求效用極大的家計分析模型,並據以導出已婚婦
女的勞動供給函數。
在實證方面,我們利用行政院主計處於民國七十五年五月所舉辦的「勞動力暨人力運
用調查」資料,從中篩選有關於大家庭中最年輕一對夫婦的相關資料與小家庭的資料
,作為分析比較的基礎;在計量方法上,我們先利用J. HECKMAN的二階段分析法,將
前述資料稍作調整,再運用一般的迴歸分析來作差異比較。
本文之研究目的,不僅是為對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行為,有更進一步之認識,更試圖
藉由所得稅層面對大小家庭婦女勞動供給的探討,來瞭解所得稅是否能在大小家庭結
構的變化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這個研究結果,或許對日後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
建立有實際參考的價值。
|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