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6
  • 16
  • Tagged with
  • 16
  • 16
  • 8
  • 8
  • 7
  • 6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產統制

林蘭芳, LIN, LAN-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礦產統制(1936-1949 ) 資源委員會是抗戰時期舉辦國防工業,充實抗戰力量最重要工作有二:一是舉辦工、 礦、電各業以應政府抗戰之需;一是運銷事宜。所謂的出口礦產即鎢、銻、錫、汞等 特種礦產。 抗戰期間,中國因為財政的匱乏,軍需的不足,亟需各前提的國際社會並不能真正伸 出援手。中國要以本國所特有國的借款。在中國所蘊藏的資料中,鎢、銻藏量高居世 界第一的藏量則較不重要,但因它們都是有關軍需工業的重要資料下,以換取中國所 需的軍火及各項工業產品。 中國戰時輸出特礦,一則提昇本身的抗戰力,一則幫助之虞。所以資源委員會特統制 特種礦產,自有其不可磨滅的 本文的討論,除前言,結論外,分為四章。 第一章,探討統制特種礦產的原因。先由中國既有的資源基礎,再由中國財政,運需 兩方面,分析統制特礦的主要觀念。 第二章,討論中國和各國借款的簽訂以及統制機關的確認特種礦產為抵押品的各國借 款;第二神職人員敘述中國為因應償還之歷史。 第三章,討論特礦統制工作的推展。以生產,運輸,推廣。 第四章,檢討資源委員會統制特種礦產的成效。 本文所使用的資料,以庋藏於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以及國為主,其次為資源委員會出版 的月刊、季刊、公報。 第一節由統制法規之頒布與各地之反應談起,第二∼四節, 則以價格為討論之中心,分述資委會統制活動中產收,運輸,銷售三種業務的推展情 形及其所遭遇之困難。 第五章,檢討資委會統制特種礦產之成效,並探究影響資委會統制成效的最大的環境 因素。
12

戰時財政之研究

徐英萍, XI, YING-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由戰時經濟環境的特色,引伸戰時財政的意義及四大目標。並介紹一般性及 非常性財政工具的種類。其中又以租稅政策、公債政策、通貨政策及經濟統制最湩要 。 第三章 探討租稅政策、公債政策、通貨政策及經濟統制實行的方法,作為戰時財政 工具的優缺點,以及四項政策的比較。 第四章 介紹二次大戰期間各參戰國戰時財政實例。以德、日、英、美、蘇五個國家 為代表,並介紹以色列及韓國這兩個處於準戰時期國家的財政特色。 第五章 我國抗戰時期財政。 第六章 結語與建議。
13

國民參政會之研究

吳永芳, Wu, Yong-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言:說明研究動機及章節要綱。 第一章:國民參政會成立的背景及其發展:第一節為國民參政會成立的背景,敘述其 由抗戰孕育而成。第二節為國民參政會成立後及其發展鄉,敘述歷屆概況對討論其性 質。 第二章:國民參政員出身背景分析:調查歷屆參政員的出身背景,並以表說明,而後 以分析表說明歷屆參政員性別、年齡、學歷、黨派等項的變化。 第三章:國民參政員職權的行使:以分析歷屆參政員行使提議權的情形為主,並探討 行使審議、詢問、調查權的情形。 第四章:結論:綜述參政會歷程、參政員出身背景和其行使職權間的關係,及其對參 政會的影響。
14

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幹部訓練:以中央訓練團為中心的探討(1938~1945)

馮啟宏, Feng, Eric C.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央訓練團」成立於民國二十八年,直到民國三十六年抗戰勝利後才宣告結束,其除了在重慶浮圖關設置總團部外,新疆、蘭州、武漢等地亦設有分團。而在中央訓練團成立的整整快十年期間,共開辦了三十幾個訓練班及軍官總隊,這其中除了較為人熟知的「台灣行政人員訓練班」,尚有縣政幹部、新聞幹部、音樂幹部、留日學生、人事、衛生、檔案、交通、譯電及史政人員訓練班,此外還有替「三民主義青年團」代訓的「青年幹部訓練班」,社會部主辦的「社會人員訓練班」等等。不過,中央訓練團所創立的訓練班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舉辦過三十一期的「黨政工作人員訓練班」及非常受到外界矚目,被視為仕途終南捷徑、取得“天子門生”資格的「高級黨政人員訓練班」。據統計,整個抗戰時期受過中央訓練團重慶總團部及各地分團訓練的幹部員額,就高達十萬多人。但非常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受訓人數如此地多、又號稱戰時國民黨專門培養其“骨幹核心份子”“中堅幹部”的中央訓練團,至今居然沒有一篇論文及專著作過相關的研究。事實上,不僅「中央訓練團」這類國民黨用來訓練幹部的機構長期為人所忽視,甚至連國民黨─標榜“以黨領政”、“訓政”中國長達二十年之政黨─的「幹部政策」包括幹部來源、培養途徑、銓選考核方式等等主題,都很少有學者作過深入探討。這對整個抗戰史或國民黨黨史的研究,無疑是個重大缺憾。因此,透過「中央訓練團」來探討戰時國民黨如何在「救亡圖存」的危局中訓練幹部,並藉由比較、評估其成效來一窺國民黨的幹部政策,正是撰寫本論文的主要動機及目的所在。
15

抗戰時期中共的文藝政策

林宸生, LIN, ZHE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主要內容,是敘述從民國十五年左翼文藝工作者提出「革命文學」口號起, 到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止。其間中共利用左翼文藝工作者以為其政治運動的傳 聲筒;經過了「整風」運動,左翼文藝工作者甚而成為其政治鬥爭的工具的經過,進 而用以凸顯中共對知識子防範和疑懼的心理。其主要的提綱如下: 第一章:諸論 第二章:上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時期(1926-1936) 第二節:「革命文學」的主張 第二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第三節:「兩個口號」之爭 第三章:武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1937-1941) 第一節: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及其活動。 第二節:「文藝下鄉」運動 第四章:延安「文藝座談會」時期(1942-1943) 第一節:延安「整風」運動的背景 第二節: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第三節:「野百合花」事件 第五章:重慶「統一戰線」時期(1944-1945) 第一節:建立「工農兵」文藝政策 第二節:「工農兵」文藝活動 第六章:結論
16

新縣制之研究

張俊顯, Zhang, Zun-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廿八年九月十九日,國民政府頒布「縣各級組織綱要」,通令後方各省自廿九年 度起實施,這是抗戰時期,政府在內政方面的一大改革措施,也是我國地方自治史上 的一件大事。一般稱之為新縣制。 抗戰期間,政府採取了抗戰建國並行的方針,新縣制適逢其會,肩負了一部分抗戰建 國的任務。自其實施以還,各界頌揚與批評之文字不少,惟作有系統之研究者,尚不 多見。本論文系就新縣制始末,作一嘗試性之探討。全文共一冊,約一萬字,分為八 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分析其產生之原因,第三章嘗試性之探討。全文共一冊, 約十一萬字,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分析其產生之原因,第三章敘述其制 訂之經過,第四章敘述其主要之內容,第五章探討其實施之梗概,第六章檢討其優劣 得失,第七章就它與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之異同,作一簡單之比較,第八 章為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