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3
  • 110
  • 26
  • 2
  • 1
  • Tagged with
  • 140
  • 140
  • 39
  • 30
  • 25
  • 22
  • 21
  • 21
  • 19
  • 18
  • 17
  • 17
  • 16
  • 15
  • 1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1

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 / Background Variables, Parenting Styles, Sibling Relationships,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oneliness

陳冠中, Chen, Kuan-C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一)性別、年級、出生序與高中生寂寞之關係;(二)父母管教方式與高中生寂寞之關係;(三)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關係;(四)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對高中生寂寞之預測力。 本研究使用調查研究法,並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等步驟歸納結論。研究對象為就讀於台北縣市之高中生,共施測104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906份。研究工具計有:(一)基本資料調查表;(二)寂寞量表;(三)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四)手足關係量表。使用之統計方法為:因素分析、描述統計、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並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年級的高中生,在整體寂寞及『寂寞無助』、『缺乏友伴』、『歸屬感弱』三個寂寞向度上均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的高中生,其寂寞程度具有顯著差異:高中男生整體寂寞較女生為高,並且較女生感到缺乏友伴。 三、不同出生序的高中生,在整體寂寞及三個寂寞向度上均無顯著差異。 四、父親管教方式不同,高中生之寂寞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在父親忽視冷漠管教方式下,高中子女最為寂寞。 五、母親管教方式不同,高中生之寂寞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大致在忽視冷漠管教方式下,高中子女之寂寞程度較開明權威、寬鬆放任管教方式為高;而母親若採用專制權威管教方式,高中子女將較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感到缺乏友伴以及缺乏歸屬感。 六、父母管教方式不同,高中生之寂寞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大致在父母均採用忽視冷漠管教方式下,高中子女之寂寞程度較均採用開明權威、專制權威管教方式為高;此外,若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高中子女之整體寂寞以及三個寂寞向度之得分,均較父母均採用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高。 七、四項手足關係均與高中生之寂寞顯著相關:手足間衝突越高、父母對手足越偏寵,則高中生寂寞程度越高;手足關係越親密、在手足間之相對地位越高,則高中生越不咸到寂寞。 八、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等變項,均能有效預測高中生之寂寞。對寂寞之解釋量分別為:整體寂寞-12.8%;寂寞無助-13.3%;缺乏友伴-14.3%;歸屬威弱-7.3%。 本研究針對上述發現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供父母及學校輔導人員參考。
112

企業併購最適支付方式契約設計

朱建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併購的成敗,基本上應視其併購的策略性目標是否達成,然而策略性的目標往往只能從收購後整體的營運績效或投資收益來進行評估。事實上,企業併購即是一種投資活動,投資後的環境變化事先即難以掌握,如何有效的預防企業併購的風險問題,尤為進行併購規劃時重要的課題。本文嘗試以「代理問題」來解釋企業併購完成後的「雙方道德風險問題」,希望利用支付方式的財務規劃,有效的對企業併購完成後的道德風險作防範。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利用訊息理論中的代理模型(principal-agent model),研究企業併購雙方在「資訊不對稱」下,利用「雙方道德風險模型」(double-sided moral hazard model)的建立,規劃最適的支付方式設計,並對模型最適支付方式契約特性與影響因素作分析。設定企業併購的買方公司(the bidder)為所有人角色,目標公司(the target)為代理人角色,並且雙方公司皆為「風險趨避」的態度,以期望效用極大作為決策依據。買方公司基於「風險分散(risk- sharing)」與「契約誘因(incentives)」的考量,設計一種最適的「簡單線性支付方式」契約型態,綜合部分現金與部分股票支付的「混合性支付方式」,進行併購投資的要約行動。 模型的結果,買方公司所提出的最適目標公司持股比例,為雙方的風險趨避係數、公司價值的變異風險,以及雙方努力投入的成本係數所決定。並且進一步求出最適的努力水準,與最適現金支付金額,設計最適的股票與現金支付比例,以作為企業併購支付方式財務規劃的建議。 分析最適支付契約的比較靜態結果。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1) 若買方公司風險趨避態度增加時,買方公司將提高目標公司持股比例的契約設計,增加契約誘因強度,以避免承擔過多企業併購的不確定風險;(2) 當公司價值估計變異風險增加(外在不確定風險增加),若買方公司的風險趨避係數大於目標公司的風險趨避係數時,買方公司將增加目標公司持股比例作為要約;(3) 若買方公司的努力成本增加時,買方公司愈不願意付出努力水準,傾向於提高誘因機制給目標公司增加目標公司的持股比例作要約。 修正訊息結構的假設,引入契約中加入「承諾付出一定努力」的條款,加入「買方承諾」條款時,雙方道德風險的最適契約設計可以簡化為單方道德風險模型。加入「雙方承諾」的條款時,模型則可簡化成以「完全訊息」沒有道德風險問題的方式來分析。比較三個方面的差異:(1) 誘因強度大小的比較:在單方道德風險下,最適目標公司持股比例契約,將大於雙方道德風險模型下設計的最適契約;雙方道德模型則需視彼此道德風險問題的抵換,誘因強度不一定大於完全訊息模型。(2) 比較靜態結果比較:就影響方向而言,風險趨避係數變動,對不同訊息設計影響方向皆相同;外生誤差風險變動時,單方道德風險的影響則確定為負;至於努力成本的影響方向則不變。就影響大小而言,雙方道德風險模型誘因強度敏感性則恆小於單方道德風險模型的影響;與完全訊息的敏感程度大小則不一定。(3) 雙方期望效用總和比較:在雙方道德風險模型下,最適契約符合契約雙方期望效用確定等值極大的條件。 修正風險趨避特性的假設,探討風險中立假設下,最適的簡單線性支付契約適用性的問題。可得在風險中立情況下,只有雙方道德風險模型,混合性支付方式線性契約的誘因機制仍存在。最後,利用「制度性的比較靜態分析」,歸納出企業併購雙方道德風險問題下,當外生變數變動時,「完全現金支付」與「混合性支付方式」的選擇取捨。
113

母親教導對孩子選擇衝突解決的影響

王琳, Wang,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人際互動中,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常常發生的事,而衝突解決的策略是要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由於在孩子社會行為學習的過程中,母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著重於了解母親教導的衝突解決策略及所使用的內容,是如何透過孩子的知覺而對其選擇衝突解決策略有所影響。在分別對三年級及六年級的孩子及其家長施測後,分析的結果顯示出:不同年級的孩子所選用的衝突解決策略有所不同。其不同在於三年級的孩子較六年級的孩子常使用行動權力及分離退讓的策略,較少使用語言權力的策略。母親在教導協商輪流、行動權力、語言權力時,對二個年級孩子的教導沒有任何的差異。只有在教導分離退讓及尋求幫助的策略時,較多的母親會教導三年級的孩子使用這二種策略。母親教導的策略對孩子選擇衝突解決策略的影響有二:(1)孩子正確的知覺到母親教導過的策略,形成一個與教導策略相對應的『母親希望我在衝突時使用此策略』的信念,而會選擇相對應的衝突解決策略。(2)孩子會主動的解釋母親教導的策略。母親教導策略時,所使用的內容對孩子的知覺有所影響,其影響在於當母親以對方心理感受為內容教導孩子尋求幫助的策略時,孩子較能正確的知覺到母親的教導。當母親以雙方關係為內容教導不同年級孩子相同的策略時,不同年級的孩子會知覺到不同的策略。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詮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衝突 9 第二節 母親教導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1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1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6 第三節 施測程序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1 第一節 母親教導孩子衝突解決的策略 62 第二節 孩子對母親教導的認知 76 第三節 孩子衝突解決策略 98 第四節 總結 108 第五章 討論 121 第一節 孩子衝突解決策略的選擇及其發展趨勢 121 第二節 母親教導對孩子選擇衝突解決策略的影響 125 第三節 檢討及建議 152 參考文獻 157 附錄 附錄3-1 量表形式的確定 165 附錄3-2 孩子衝突解決量表 169 附錄3-3 母親在開放性問卷中反應的衝突解決策略 179 附錄3-4 母親對結構性問卷反應的衝突解決策略 185 附錄3-5 母親教導衝突解決量 189 附錄3-6 量表之再測信度 199 附錄4-1 交互作用事後考驗 205 表-附-4-1 影響孩子知覺到母親教導尋求幫助策略 的迴歸分析 205 附錄4-2 相關的交叉次數分配表 207 表-附-4-2-1 孩子在衝突中選擇的策略與孩子認為母 親希望他使用策略間的次數分配 207 表-附-4-2-2 孩子在衝突中所選擇的策略與母親希望 他使用策略間的次數分配 207 表-附-4-2-3 母親希望孩子使用的策略與孩子認為母 親希望他使用策略間的次數分配 207 圖 表 目 錄 表4-1 母親教導孩子要使用五種策略的考驗 63 表4-2 母親教導孩子不要使用五種策略的百分比及考驗 65 表4-3 母親教導孩子要使用五種策略時所告知的內容 67 表4-4 母親教導孩子不要使用五種策略時所告知的內容 71 表4-5 孩子知覺到母親所教導五種解決策略的百分比及卡方考驗 77 表4-6 孩子知覺到母親教導不要使用五種策略的百分比及卡方考驗 78 表4-7 孩子知覺到母親教導要使用策略的迴歸分析 82 表4-8 孩子知覺到母親教導不要使用策略的迴歸分析 85 表4-9 孩子知覺到母親教導策略的重要預測變項 88 表4-10 孩子知覺到母親希望他選擇解決策略的百分比 89 表4-11 影響孩子知覺到母親希望他使用解決策略的預測變項 91 表4-12 孩子認為母親希望他使用策略的重要預測變 97 表4-13 孩子在衝突中使用五種策略的百分比及卡方考驗 98 表4-14 孩子衝突時選擇解決策略分配 100 表4-15 孩子在突時選擇策略的回歸分析 104 表4-16 影響孩子使用衝突解決策略的總表 107 圖3-1 研究架構圖 42 圖4-1 協商輪流策略之圖示 109 圖4-2 語言權力策略之圖示 111 圖4-3 行動權力策略之圖示 112 圖4-4 分離退讓策略之圖示 114 圖4-5 尋求幫助策略之圖示 116 / Child conflicted with peers frequent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will be worse if one didn't have proper way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Since the proper strategies were learned, it will be very interested to know how mothers' teaching influenced it. There were two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1) To find out if the strategies that mother taught will influence children to select their strategies when they conflicted with their peers. The strategies , which this research focus on were: compromise, physical assertive, verbal assertive, withdraw and seeking for help. (2)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ducing reasoning mother gave while teaching the strategies. The inducing reasoning were the outcomes of the strategies, which included concern about others' feeling, concern about the ongo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teacher reaction orientation. 326 boys and 306 girls of third and sixth graders and their mothers particip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graders selec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Compare to sixth graders, there were more third graders selecting physical assertive and withdrawal strategies, while less third graders selecting verbal assertive strategies. The different choice made by two graders was not caused by the strategy mother taught differently. Mother taught all the children with the same strategies. However, the strategies mother taught impacted to children in two ways. (1) Children perceived the strategies what mother taught them, and formed a correspond belief. (2) Children will reconstruct all the strategies what mother taught and formed a new belief. No matter how the belief was formed, children will select a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belief. Besides, the reason mother gave while teaching determined if children could perceive the strategies correctly. When mother gave the reasons of considering other's feeling, while teaching seeking help strategy, more children will perceive the strategy correctly. When mother gave the reasons of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s, while teaching children did not seek help in conflict,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will perceive the strategies differently.
114

多媒體使用者介面之評估與實證研究 /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f Multimedia User Interface

陳珮, Chen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二:一為探討多媒體軟體使用者介面的螢幕標示效果 與使用者反應時間之間的關係,另一為探討多媒體軟體使用者介面的螢幕 標示效果與使用者主觀態度之間的關係。實驗中根據物件文字標示與表徵 圖文字標示兩個變數,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其中實驗組具備物件文字標 示與表徵圖文字標示,而控制組則不具備物件文字標示與表徵圖文字標示 。本實證研究中,對二百零三位大學商學院一、二年級生進行測試,包括 線上雛型系統軟體測試與使用者主觀評估問卷兩部份。其中線上雛型系統 軟體測試的主要收集資料為使用者反應時間,而使用者主觀評估問卷則收 集系統內記憶性問題及使用者主觀態度等資料。研究進行方法如下:.依 學生隨機安排在電腦教室內上機,由預先安裝好的軟體來決定實驗組與控 制組。.首先系統將顯示中文之遊戲說明,以及各功能鍵所代表之意義, 使用者按滑鼠鍵即可進入遊戲。.於遊戲結束後,系統以自動方式展示一 段與先前系統不同的示範,在實驗組中,系統提供的是不具圖件文字標示 ╱表徵圖文字標示的展示,而在控制組中,系統提供的是具備圖件文字標 示╱表徵圖文字標示的展示。 .自動展示停止之後,使用者始填答問 卷。 .進行問卷評估與線上資料收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在使 用者反應時間方面,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確實有顯著差異 (P = 0.01), 而在使用者性別與使用者年級方面, 使用者反應時間的差異性則並不明 顯 ( P of GRADE = 0.3348, P of GENDER = 0.2975)。至於主觀評 估問卷方面,大部分受測者皆肯定螢幕上圖件文字標示與表徵圖文字標示 存在的必要性,認為確實對系統進行有幫助,其中又以對於表徵圖文字標 示表示肯定者較多。
115

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

洪郁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各項重大公共政策、公共建設的實施,使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相對於政府財政拮据情形,民間資本不斷累積,公部門遂逐漸有引進民間資金的意願,欲藉著結合公有土地與民間資金、技術、經營管理能力進行土地開發,來達到提昇全民利益的目的,於是「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形成。公私部門以訂定契約的方式,將雙方擁有的資源結合。在此過程中,雙方必須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合營的目的。但不論目的為何,皆需考量成本,過去從成本觀點探討土地開發方式的研究多侷限在以財務分析方式評估,而事實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因雙方交易行為而產生的交易成本對於開發過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本研究試圖從交易成本理論來探討目前相關法令規定與實際運作中設定地上權、BOT模式、合作興建、委託開發這幾種「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如下:   (一)目前國內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相關法令規定、案例之整理、歸納。   (二)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比較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   (三)降低四種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交易成本的方法。
116

不同管教方式之父母比較行為對子女能力影響之研究 / The impact of parental comparison from 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on children's general ability

王正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TEPS資料庫第二、三波追蹤樣本為資料來源,使用多元迴歸分析中的OLS(ordinal least squares)最小平方法,分析不同管教方式之父母比較行為如何影響子女之綜合能力。刪除作答不全的缺失值後,共計取得有效樣本為2,595人。 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管教方式若以雙向度作為分類,以高反應(74.6%)與高要求(69.2%)者居多,綜合兩大面向後,有52.40%的父母採取開明權威型的管教方式,有22.20%的父母為專制權威型,有16.90%的父母為寬鬆放任型,有8.50%的父母是忽視冷漠型。此外,父母最常把子女與其同班同學(45.5%)進行比較,其次依序為鄰居小孩、同事或朋友小孩(42.0%)、同年齡的親戚(37.0%)、兄弟姊妹(26.9%),父母最少拿自己小時候(18.8%)與子女相比。 經由多元迴歸分析之後得知,無論是開明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或忽視冷漠型的父母,凡拿子女與其「同班同學」比較者,子女的綜合能力越高,達到統計顯著水準;但是當父母持專制權威的管教方式時,無論有無加入控制變項(子女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有與「同班同學」和「父母小時候」比較者,其綜合能力顯著越高,但與「同年齡親戚」比較者,其綜合能力顯著越低。 / The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style, parental comparison,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on children’s general abilit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the core panel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wave. Total number of the students from high school reduced to 2,595 people after listwise deletion.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by using ordinal least squares i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4.6% high-respective parents, and 69.2% high-demanding ones. Mixed with the two dimensions, demanding and responsive, there were 52.40% authoritative parents, 22.20% authoritarian ones, 16.90% indulgent ones, and 8.50% neglectful ones. Besides, parents compared their children with their classmates (45.5%), neighbors (42.0%), cousins (37.0%), siblings (26.9%), and parents’ childhood (18.8%). After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in the following ways. First, no matter what the parenting style was, children who were compared with classma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bility. Whether adding the control variables like children’ gende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monthly income or not, when parents were authoritarian, children compared with classmates and parents’ childhoo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bility. Meanwhile, if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cousins, then they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bility. Keywords: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renting style, social comparison, general ability
117

親子知覺之教養方式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庫為例 /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in relation to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Evidence from the Taiwan Youth Project

詹欣怡, Chan, Hsi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使用「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2000年國三樣本第一波學生和家長問卷的資料,探討親子知覺教養方式的差異性,同時了解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與國中生偏差行為之關係,並以子女知覺的教養方式為中介變項。   本研究之分析方法為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研究結果顯示:一、最常出現的教養方式為監督教養,最少出現的教養方式則為嚴厲教養;而國中生偏差行為的發生情形不高;二、親子雙方的教養知覺有顯著差異;三、本研究提出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與偏差行為之結構關係模式皆獲得支持,(一)親子知覺監督教養的程度愈高,子女發生偏差行為的情形愈低,而子女知覺的監督教養也具有中介效果;(二)子女知覺嚴厲教養的程度愈高,其發生偏差行為的情形也愈高,而父母知覺的嚴厲教養則完全透過子女知覺的嚴厲教養之中介效果,而影響子女的偏差行為;(三)母子知覺引導式教養的程度愈高,子女發生偏差行為的情形愈低,同時子女知覺的引導式教養也具有中介效果,然而父子部分則皆無顯著影響;(四)親子知覺的一致性教養皆對偏差行為沒有顯著的預測力。據此,本研究提出相關討論與建議。 /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erceptions and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Adolescent perception of parenting styles also played a role of mediated variable. The data come from questionnaires filled out by ninth-grad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from the Taiwan Youth Project in 2000.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OVA of paired sample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The frequency of deviant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low. 2. The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frequency of harsh disciplines was the lowest.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were significant. 4.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1) Whe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perceived more monitoring, the adolescents had less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deviant behavior. Adolescent perception of monitoring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mediating role. (2) When adolescents perceived more harsh disciplines, they had more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deviant behavior.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dolescent perception of harsh disciplines, parental perception of harsh disciplin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3) When mothers and adolescents perceived more inductive reasoning, the adolescents had less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deviant behavior. Adolescent perception of inductive reasoning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mediating role. However, patern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inductive reason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4)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consistenc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s. This study also propose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118

画像隠蔽技術を即時型動画像並列復号方式に適応した場合における画質復元能力に関する検討

本庄, 勝, Honjo, Masaru, 山里, 敬也, Yamazato, Takaya, 岡田, 啓, Okada, Hiraku, 片山, 正昭, Katayama, Masaaki, 小川, 明, Ogawa, Akira 12 19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19

マルチキャリヤCDMA方式における送信増幅器の非線形性の影響

村松, 宏基, 原田, 政明, 山里, 敬也, 岡田, 啓, 片山, 正昭 01 March 2002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20

自動車産業におけるアジア大の分業構造の変化と展望 : 東日本大震災を越えて

TANAKA, Takenori, 田中, 武憲 03 1900 (has link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Hitoshi HIRAKAWA (平川 均)

Page generated in 0.01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