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南宋永嘉永康學派之經世致用論

夏健文, XIA,JIA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南宋的學術思想,乃朱子理學、象山心學、浙東學派三足鼎立的局勢。其中程朱理學與象山心學很早即受學界注意及研究;而浙東學派中的永嘉、永康學派,標榜著經世濟民、開物成務的經世致用之學卻鮮為學界重視與研究,甚至有視其為專重功利的異端之學。本論文乃盼望在南宋偏安,國家內憂外患的大時代環境下,學術界盛談理氣心性的理學氧氣中,對永嘉學派之薛季宣、陳傳良、葉適及永康學派之陳亮等四人的經世致用論,作一研究。以期看出此四人之思想內容及所呈現的價值意義。 本論文采「基源問題研究法」,即以經世致用統攝此四人學術思想之範疇,從經世致用之學所包含的五大方面,即道德持養、待人接物、政事、厚生、軍事五方面,呈現其經世理論,并探討有否躬行實踐其經世理論。在分論的基礎上,再進而對永嘉永康學派之形成背景、價值意義、思想異同、衰落與影響,作一綜合評論。由於采「先分論,后綜論」的程序,盼能使整體性的判斷立基於堅實的基礎。 經過本文之研究,發現永嘉永康學派除了是程朱學派格物論部分的具體實踐外,更欲結合道德持養與典章制度,使治世之體與治世之法本末一貫,其不專主一家之說,實事求是的論學態度,正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具體呈現;其所謀求的全是百姓的利益、國家的福祉,豈可以功利視之?其非但不是南宋學術界的異端之學,更是在當時環境下的異軍之學!
2

朱子理氣論在儒家形上體系中的定位問題

陳佳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朱子理氣論在儒家形上體系中的定位問題」,是欲從解析朱子的理氣、太極、〈仁說〉、格物諸論,以衡定其於儒家形上學體系中的地位,並展示其說的特色與價值。 首先,對於朱子的理氣關係是否會造成「二元論」的問題,本文以為他的理與氣的是渾然一體,是二分卻非造成二元而不交通。而且,本文以為儒家的道德哲學即隱含著理氣二層的結構。以此,本文亦反對明代以來以羅整庵為首的「去實體化」的唯氣論思潮。 接著,對於朱子的太極為中心的宇宙論,本論文以為朱子是在描述一「即存有即活動」的「生生之理」。以此,即對牟宗三先生以「只存有而不活動」來詮釋朱子的「理」提出質疑。對此,本文以為朱子之所以反對言「太極便是動靜」,是在強調不可以動靜來規定太極,並非以太極本身不可動靜。 進而,本研究即指出朱子以「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來詮釋太極的「陽動」、「陰靜」,且以其為「實理發出」至「實理內藏」,這實是在說太極之理的發用流行過程。而且,朱子把程伊川的「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形上學思維,應用於其太極宇宙論中,並詮釋為「體立而用行」、「先體而後用」,以及「由體達用」、「從微至著」,這即有一發用流行的意思,是以太極能呈用、顯現自身於萬事萬物之中而言。再者,朱子的「理一分殊」之說的「分」字,是有一「分出去」的動力義,即為太極之一理發用流行自身,而分殊為萬事萬物中各個太極的型態。所以,通過本文諸多論點,即能證明朱子是在強調有動力義的「生生之理」。而且,本文亦以為對於儒家哲學客觀面的生生義的掌握,是為朱子學於儒家形上體系中的最大貢獻。 在天人合一的問題方面,朱子的〈仁說〉思想實是把握了儒家哲學客觀面的「天道下貫為萬物之性」的型態,即符合於《易傳》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以及《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的義理,他的〈仁說〉即是為代表生生之理的天地之心,貫注成人心之「仁」的「天道下貫」的型態。但是,他卻不契於儒家哲學主觀面的逆覺本心的型態,故他無法走上孟子的「盡心、知性、知天」的型態,以及明道的「只心便是天」的主觀性道德形上學的進路。以此,他只能往客觀面的形上學路徑而行,而成就其「格物」工夫所開出的天人合一之境。 此即,他是從「即物窮理」的漸教工夫開始用功,再進入「豁然貫通」的心境,即可顯發一超越的形而上之知。如此,就能從窮格事事物物中的分殊之理,而漸漸地能默識「理一」之處的「統體之太極」。而且,從他詮釋孟子的「盡心、知性、知天」的話語中,可見出他的格物之功,著實能在「心靜理明」的心靈中,去貫通心、性、天,這就是朱子系統中的天人合一型態。
3

論羅近溪思想中良知心體的意義與地位 /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Liang-Chi Xin-Ti in Luo JinXi's Thought

林彥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良知心體是近溪學的核心,在他的思想體系裡舉足輕重,他的理解、規定與貫通,也表現了近溪學的特色。良知心體是本論文的主軸,也是探究其它概念時的線索,諸如學界至今尚未處理過的惡之根源的問題、本論文所詳細討論的近溪對於格物的詮釋、以及猶如良知心體的反面的光景問題等等。本論文仔細討論了近溪從知愛知敬、明明德、生生之心以及獨知,來論述良知,認為這是近溪學之核心與特色,亦是其義理主幹。
4

巫憶前身—論朱天文之文學志業

林維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一九九0年以站在天際線的巫女自居,到二00八年持續以《巫言》上達天聽的朱天文,整整二十年的時間,朱天文的中心信念始終沒變。這樣的信念來自於一九七六年胡蘭成為朱天文寫的一篇文章〈來寫朱天文〉,他以神姬(巫女)之舞盛讚朱天文的文學之美,不僅讓朱天文從此埋下風吹花開的成巫種子,也讓她捨棄過去的張學,朝向與胡蘭成志同道合的文學志業邁進。 這樣的文學志業,從一九七五年《今生今世》的石破天驚,到一九七六年曇花暑夜的永恆講學,再到一九七七年以三三集刊向遠在日本的蘭師致敬,朱天文渴望透過文學穿越時空、表達相親之情的成巫旅程就已展開。然而這樣的成巫旅程,卻在一九八一年胡蘭成過世後產生巨大變化。朱天文一改過去的青春旑旎、向陽生發,反而以張愛玲的「沈鬱頓挫」,表達自己馱負老靈魂的繾綣滄桑;進一步在這樣的文學裡,將三三的黃金歲月,以更為深刻、善感的方式記錄下來。此舉不僅具象化胡蘭成的〈女人論〉,也讓朱天文在不知不覺間,以美好的感情、豐富的心境,以及大量的格物,叛逃張愛玲的獨自起舞。 朱天文曾表示,自己是以〈女人論〉的三部曲《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與《巫言》,紀念與胡蘭成相處過的那段歲月。本文即透過朱天文的啟蒙前身,挖掘〈柴師父〉蘊含的成巫動機;〈肉身菩薩〉蘊含的成巫途徑;〈世紀末的華麗〉蘊含的成巫內涵,進一步以《荒人手記》充滿詩情的四字箴言,總結朱天文跨越時空、超越生死、滿溢熱情的成巫旅程。 志同道合的深情高歌,到《巫言》成為平靜直捷的上達天聽。其方式即為削去敘事情節,以離題格物進行鋪排書寫,此方式早在〈世紀末的華麗〉就已展開,也揭露朱天文叛逃張愛玲的決心。而其內容則為大量的知識、家事、政事等細節,透過這些與胡相親的「起誓/士」內容,也讓朱天文得以向星空版圖上的君父們悠悠對話。本文即藉由朱天文的自白回憶,以及胡、張的文本互文,耙梳朱天文完整的成巫歷程;同時對照三部曲的精神內涵,不僅一窺君父們的真實身份,也揭露三部曲的文字祭典,就是讓朱天文邁入神聖空間的永恆關鍵。

Page generated in 0.03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