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4
  • 34
  • 11
  • Tagged with
  • 45
  • 45
  • 18
  • 15
  • 13
  • 11
  • 11
  • 9
  • 9
  • 9
  • 9
  • 8
  • 8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委託行政契約の統制―ドイツ廃棄物法制を素材として―

鈴木, 崇弘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0854号 / 法博第211号 / 新制||法||16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髙木 光, 教授 仲野 武志, 教授 原田 大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2

日本殖民主義下的滿洲國法制 / The Legal System of Manchukuo under Japanese Colonialism

吳欣哲, Wu, Hsin-c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這是一篇法制史論文,主旨在以宏觀角度來研究日本殖民政策與傀儡政權「滿洲國」法制之間的關係。 在「九.一八」事件之後、滿洲國成立之前,日本方面曾就滿洲何去何從有過爭論,日本最後確定了「滿洲建國」之方針。透過滿洲國中央政府體制之設計、「日系」官吏掌握樞要,日本建立起對滿洲國「內面指導」的體制,實質上操控滿洲國法令之制定。 滿洲國成立之初,日本對地方各省的實質控制程度尚淺。日本先與地方勢力妥協,進而仿效明治維新「廢藩置縣」之經驗,以制度設計及政治運作為手段,漸進地達到中央集權的目標。而在基層地方行政組織方面,日本原本師法統治台灣、關東州、朝鮮之故智,採傳統中國的「保甲制度」;惟滿洲國後期則改採類似日本近代法的「街村制度」。總之,日滿當局相當成功地將國家權力深入地方基層。 日本人相當重視滿洲國的司法建設,致力於司法機關之改組與增設、司法人員換血及日系人員之引進、在地司法人員之培養與考選...等等。為了塑造滿洲國「獨立國」的假象及整合權力機制,1937年日本撤廢在滿洲國的「治外法權」,惟在滿日人的實質地位並未受太大影響。 在鞏固政權及維護治安的要求下,滿洲國的刑事法制究竟呈現何種面貌?其與「全體主義」(totalitarianism)時代思潮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日滿當局如何在滿洲國建立起近代化的治安體系,也是本文關心之所在。除了法制面的論述之外,本文將分析滿洲國刑事司法的實際運作、對當地人民帶來何種影響。 日本拓殖政策,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了民商經濟法制?這個問題將分為三部分回答。第一部分探討滿洲國民商法典之制定及其與日本法之關係。自始至終未完成立法的親屬、繼承法,本部分亦對其延遲的原因及其立法「要綱」加以分析。第二部分乃以日本移民滿洲政策與滿洲國土地法制間之關係為主題,研究日滿當局藉由何種制度設計來便利日人取得土地,並探討此種制度對當地華人造成的影響。第三部分則以「特殊會社」為中心,論述「計畫經濟」、「統制經濟」下的滿洲國經濟法制,及其實際的運作成效。 本文認為,滿洲國法制,不能單純地視為日本攫取殖民利益的工具。它的某些部分,吸納了當時日本學者、政治人物的改革理想,故有一定的進步性、實驗性。而在實踐上,日本殖民統治者,尤其是司法部門,在滿洲國奉行了相當程度的「形式法治主義」。因此,滿洲國法制及其運作,雖不脫「殖民地體制」之本質,卻仍具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
43

企業併購法制之經濟分析 / Economic Analysi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Law

張勝春, Arthur,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伴隨著世界歷史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企業為核心的市場體系處於一個大的結構性調整。企業能否順利調整到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服務,成為了全球各大公司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在此轉捩點,各個勵精圖治的企業家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擴大經營規模,世界500大的公司都是靠收購和合併發展起來,國際企業經常以併購的方式進行企業水平、垂直整合,以利於從事專業經營,提升經營效率,為因應企業全球化趨勢,有關企業併購法制之完備及明確,勢所必需。 企業收購合併為一法律上饒富興味之課題,這不只因為合併具有多種的形態,更因為合併涉及企業間複雜的權利義務關係,使得多種面向的法律領域都與之產生牽連。 本論文之結構安排如下: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篇論文之研究動機、背景、以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為法律經濟分析概述,介紹法律經濟分析的內涵、背景、發展以及與傳統法學研究上之差異,並說明為何選取以法律經濟分析之方式作為研究主軸。第三章法律經濟分析的經濟理論基礎,主要對法律經濟分析中經常運用到個體經濟學的最大化、效益、供需理論及賽局理論進行分析與闡述。第四章為企業併購概述。第五章台灣企業併購現況。第六章為企業併購法制之經濟分析檢視各種現行法之可行性,並建議以經濟觀點構築之法制作為解決方案。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主要目的以一種法律經濟分析的不同視角,從企業併購的經濟學基礎、法律制度的供需狀況、效率等方面論證對企業併購法制進行法律規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系統地檢視企業併購於現行法中所扮演之功能分析是否符合經濟學中效率的觀念,並且分析於現行企業併購法制發生違反效率的情況。 /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turned toward history, something that culminated in the 1990s, and this phenomenon was evident in law as well. However, until recently, law and economics, the most influential post-World War II jurisprudential movement, was a-historical in i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agenda.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all attention to economic analysi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law, its methodological causes, and the nature of it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sub-fields of law and of economic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undoubtedly among the most significant macro-economic phenomena of the industrialized West during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e size of acquisitions is constantly rising, with no sign of this phenomenon being part of a passing tre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verse and complex aspects of acquisition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model that defines acquisition law's central policy goals and suggests criteria to be follow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these goals.
44

国家による自由の秩序の実現 -国家と社会の二元論、基本権の客観的価値秩序の側面から、内容形成の領域まで-

篠原, 永明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023号 / 法博第156号 / 新制||法||147(附属図書館) / 30881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毛利 透, 教授 大石 眞, 教授 土井 真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5

多重代表訴訟制度のあり方--必要性と制度設計--

髙橋, 陽一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028号 / 法博第161号 / 新制||法||147(附属図書館) / 30886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前田 雅弘, 教授 洲崎 博史, 教授 北村 雅史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