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85
  • 841
  • 43
  • 11
  • 1
  • Tagged with
  • 897
  • 897
  • 305
  • 238
  • 188
  • 174
  • 165
  • 160
  • 154
  • 145
  • 135
  • 130
  • 114
  • 113
  • 1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出版產業轉型策略之研究-以鳴嵐個案為例

韓佳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出版業在逐漸進入成熟的市場飽和階段後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方式,並以鳴嵐國際智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希望透過研究,探索出版產業之轉型策略。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針對出版業轉型及創新策略進行文獻探討,以奠立研究架構與實施步驟基礎。 (二)分析出版產業現況及產業結構,以利研究標的的掌握。 (三)探討個案公司訂定轉型策略之關鍵重要因素,以利整體績效呈現。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個案方法研究為主,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出版應結合文教,發展課程與講座 通路內除了販售書籍出版品以外,更以其為基礎,延伸發展出相關之活動、課程及講座等,以不同的呈現方式文化教育並將知識價值傳遞給消費者,重新培養民眾對閱讀及學習知識的興趣,使通路成為散播文化教育的平台。 2.透過異業結合,提高活動品牌價值 此文化教育通路透過與不同領域的知名產業結合,能藉以降低消費者對創新文化教育通路的道德危機成本及資訊搜尋成本,並藉由加乘雙方知名度,快速提升通路品牌形象與價值,為雙方帶來利益。 3.持續開拓國際市場,增加經濟規模 因各國對教育文化的需求會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漸增加,故在大陸市場逐漸成熟且建立知名度後,便能將此文化教育通路拓點至國際市場,增加經濟規模的同時也能接觸不同出版市場,豐富通路的多樣化。 4.重新定位為內容產業,並連結文創發展 挑選符合市場需求之優質書籍,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以建立良好且高規格的品牌形象,並在此同時,與文創產業連結,致力於促進文化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出版產業以及後續研究參考之用。
12

政府干預對產業合作網絡的影響

沈明展, SHEN, MING-C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為八章分別是緒論、相關文獻回顧、產業合作網絡分析架構、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政府干預產業合作網絡模式、結論與建議。前言除回顧文獻與展望理論外,簡約地敘述台灣產業發展歷史,使讀者對不同產業變化具全面性與概況性的了解。相關文獻回顧內容除討論『國家發展理論』與『網絡理論』相關文獻外,加入了『國家創新系統』觀點,以探討對產業自發性合作,具有深遠影響的議題,期藉由理論對話提供不一樣的視野,建立研究觀點與分析架構。分析架構一章,包括廠商在全球生產裡的各種策略,國家創新系統和自發性合作行為邏輯二者對促成產業網絡的影響。再者為建構不同產業合作網絡發展模式,四至六章策劃「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三部分。內容涵蓋各個產業在全球化衝擊下的生產/銷售議題、所採取因應策略-是傾向依賴政府扶植或自發性合作,及其發展出的合作網絡;兼顧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 以數位遊戲產業為例,在國家創新系統下廠商會基於技術和知識理由,透過不同網絡關係,在產業內部形成不同的集結或次級團體。而且不論是技術或知識的合作網絡,具有官方色彩的研發機構或被扶植廠商二者經常處於網絡核心位置,並扮演知識技術轉化者與媒介者關鍵角色。其次依據連結對象,本文發現網絡內次要集結比主要集結,其成員間更具有近似社會關係,例如大專院校彼此之間存在許多重複合作連結對象。整體而言,數位遊戲產業網絡內部的主要集結,其擁有的組成份子近似性低、異質性高,甚至包含國外公司與中華電信;如此看來,相較於國家創新系統有關政府資源投入與部門功能論述,這類由政府主導的網絡內部集結,對於數位遊戲產業因應全球發展議題的創新合作策略,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自行車產業從OEM 轉型為OBM 的經驗裡,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被視為成功的關鍵。自行車業的轉型經驗暗示後進者在全球生產網絡中,並非只能扮演旗艦廠商代工廠的宿命角色,後進者是有機會運用商業模式創新與區域治理,提升其全球生產網絡的位置,成為品牌廠商。而此過程端賴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產業發展初期,由於廠商缺乏規模、品牌故被動地納入全球生產網絡,此時政府應整合不同廠商,建立中衛體系改善廠商關係來做為發展合作網絡基礎,並和世界知名旗艦廠商談判,維繫該地區的全球連結,如引進外資、代工生產訂單和取得技術…。而當廠商轉型為OBM 時,政府應改變主導者角色,成為合作參與者之一,適時提供領域內的行政協助與公權力;讓龍頭廠商繼續地帶領合作網絡,面對全球競爭、維持品牌聲譽。 最後,本文透過調查與訪談,探索傳統工藝產業-鶯歌陶瓷業的合作網絡。研究發現鶯歌陶瓷產業浮現類似義大利Tuscany 陶瓷產業的發展軌跡。它們的合作網絡早已跨越到不同地區;主要合作對象多數不在鶯歌鎮內。因此「鶯歌」之於陶瓷產業,除了固有的技術工和原料土質的生產優勢外,產業空間聲譽與集體行銷合作效應其實大於傳統的生產網絡。當然,這和近年來政府資源,如觀光、文化活動與空間規劃的投入,促使其成為重要的行銷地點,繼而誘導在地行動組織的合作,有密切關係。如此可知,傳統工藝產業在面對全球發展議題,發展自發性網絡組織時,可能需要政府不同於以往的關注方式。既非利用扶植目標產業廠商來主導產業的合作網絡,亦非運用對外談判或外部壓力,重新調整廠商關係,促成彼此合作;而是透過在地網絡行動組織來主導發展議題,尋找發展走向。
13

珠寶產業演變與商業模式研究

范珮雯, Fan, Pe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珠寶黃金產業在台灣市場中,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之下中小型的珠寶銀樓產業的挑戰隨著時代演變,前期面對外商進入市場的競爭,近期面對新興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以及資訊透明化影響,文中以市場調查及消費者趨勢分析以找尋未來發展脈絡。 本研究探討的個案外商公司,在進入台灣市場的過程中如何在品牌及行銷的溝通調整,通路發展策略調整以及商品設計符合本地市場喜好,在這些過程中可以看到品牌在地溝通以及深入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在競爭的市場找到策略合作夥伴,並且利用擁有的優勢資源,規劃拓展市場的資源策略、競爭策略。研究主要採用個案研究法,透過訪問市場相關人員的訪談中蒐集相關資訊,並彙整產業相關資料及報告,加以整合分析,並同步探討外部環境變化,如何因應進行調整迎合市場。 藉由本研究之相關分析、探討,希冀能在台灣黃金珠寶產業發展的脈絡軌跡中作為未來經營規劃參考。
14

賽夏族的產業變遷與適應—以南庄鄉蓬萊村賽夏族為例

林維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在研究蓬萊村賽夏族部落產業從日據時代迄今的變遷與適應,除了建立「部落產業誌」及「各項產業變遷史」之外,更以之為材料分析歸納出影響產業變遷的內外部因素,並如何影響、影響的層面與程度又是如何。由於自日據以來,臺灣原住民的發展便深受國家統治機關的左右,因此評估「政府的原住民施政」究竟對蓬萊賽夏部落產業發展帶來如何的影響,是本文的論述重點。 蓬萊村的賽夏族聚落在日據中期確立基本樣貌,因殖民政府的統治政策及自然條件限制的原因,賽夏族人難以持續日據以前就有的「採樟製腦」業,也非保持傳統完全自給自足的「山田燒墾」、「狩獵」、「採集」並存生業,而是發展成「旱作燒墾」以及「水稻定耕」並存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雖仍維持自給自足,但小規模、低度的商品經濟也同時存在。 民國40年代因「煤礦業」、「林業」興盛的緣故,市場經濟體系侵入日深,產業結構開始變遷。「勞動力商品化」導致「生計農業」衰退,雖引進「經濟作物」種植,但也因族人對「農業市場」的不熟悉以及農業的收益普遍偏低,而難以穩定發展。因此,直到民國70年代中期,從事「林工」賺取貨幣一直都是族人最主要的生產活動。 7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伐植林業」式微,加上政府開始輔導部落經濟農業,使部落勞力逐漸回流農產業,目前農業生產的項目主要包括高冷蔬菜、香菇、花卉以及一些流行的特用作物,如「明日葉」、「冬蟲」等。民國80年因政府推廣「山地民宿」副業,部份族人開始投入民宿經營。此外,受平地人經營鱒魚養殖及餐飲、小木屋等休閒觀光業的影響,少數較具條件(有足夠的資金、土地等)的族人於是投入此產業。因此,目前部落以「經濟農業」、「民宿」以及「餐飲觀光業」等三大類產業為主。 部落產業的發展與變遷除了深受「政府施政」影響外,「平地商人」對於引進市場經濟體系,新作物、新技術甚至新產業,也有不小的貢獻;「現代社會關係網絡」則開拓族人的人際關係,有助於現代產業的發展;「組織或參與社團」反映出部份族人積極思考部落產業發展方向,並企圖表達自身需求與心聲,不再只是依賴缺乏效率與成效的政府輔導,而主動尋求社會各界資源的協助;而「部落內部人際網絡」不僅對於部落現代產業的發展少有正面助益,其引發的「破壞性輿論壓力」,反而壓抑個人發展產業的積極動機。 「政府的施政」除了對部落產業帶來正面、積極的意義外,其所潛藏的「行政障礙」或執行過程的缺失,也同時對部落產業的發展帶來負面要件。這些負面要件可歸納為「法令規章不健全」、「設計規劃威權化」、「執行體系不健全」、「執行方式僵化且不當」以及「營運組織不健全」等五大問題。這些問題的交互影響下,使部落產業的發展往往不如政府規劃輔導預期,也限制了族人發展產業的期望。
15

古董藝術品的價值創造與產業分析-以中國古董銀幣為例 / Research on value creation and business structure of antique trading market

林憲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收藏的領域裡,很多人以為藝術品,古董物件本身是主角,人,只不過是階段性的保存者(Collector),甚而只是暫時的保管人(Keeper),但若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人卻是左右市場最重要的因素,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言,「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中國古董銀幣這個市場交易非常熱絡,但研究卻是非常的稀少,也可以說有些神秘,連一般錢幣市場都如此,更遑論「市場那看不見的手」。 中國古董銀幣的品種,品類一直沒有很完整的記錄,一直到90年代才有比較系統性的價格目錄,及品種記錄,但由於90年代前的交易記錄有限, 無較系統性的分析研究,價比,與影響價格因素,因此一份完整的中國古董銀幣的品種,品類價格表是市場消費者迫切需要的。 中國古董銀幣的世界經過一百多年的傳遞收藏,影響價值的因素也乏人探討,僅能以有限拍賣成交價或買賣雙方依各自喜好與經驗來判斷價值,故分析其古董銀幣的價值性,藝術性的價值形成也是本次研究的範圍。 此外,臺灣做為過去五十年來,中國古董銀幣最大收藏區域,同時也是超越所有華人社會,保存中華文化最力者,如何運用此有利的底蘊,開創出屬於銀幣的文化創意產業? 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與建議:1.價格的定價:依市場狀況、實際成交價、藝術性、話題性、稀少度 ,價比性完成的價格參考目錄,作為未來市場買賣的參考數值。 2.未來收藏方向的改變:以中國古董銀幣形成價值的藝術、歷史、材料、面額、心理、投資等六大因素,歸納未來收藏的方向。 3.錢幣市場的創業利基:綜合本次的市場分析與研究,建議結合「拍賣公司與鑑定公司」的新創文化創意產業在台北。
16

後金融海嘯DRAM產業趨勢分析之研究 / The trend analysis research of the DRAM industry after the Financial Tsunami.

王耀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即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仍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由2008年9月全球股市大崩盤接開序幕,全球股市發生如骨牌般連環暴跌的慘況。道瓊工業指數重挫504點,Nasdaq指數大跌81點,全球股市在美國金融風暴襲擊下應聲倒地。亞洲股市亦紛紛大跌,台股指數當日暴跌295.86點,風暴亦襲捲歐洲國家,冰島瀕臨破產。台灣自然也遭受此波金融風暴的衝擊,股市自9月由6052.45點下跌至10月的4579.62點,不但一個多月內台股指數摜破5000點,跌幅高達24.33% 。 自2007年第一季起,全球DRAM產業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由於產能過剩的問題嚴重,再加上金融海嘯的衝擊市場、韓元劇貶造成韓商殺價求現,導致DRAM價格在兩年內暴跌85%,包括美、日、德、韓和台灣的DRAM廠商,全部陷入巨額虧損、營運現金流出的困局。除了韓國三星電子外,佔有全球70%市場的其它DRAM廠商,都因大幅舉債來擴充產能,而面臨營運現金用罄的窘境。 台灣DRAM產業擁有先進12吋晶圓廠,產能佔全球40%,整體產業影響力巨大,然卻分散為多家公司,導致財務體質較弱,而全球產能過剩問題,更使得台灣DRAM業者困境更加險峻。就長遠考量,DRAM產業的競爭力取決於技術、製造成本、產能及財務實力,目前僅三星擁有全面競爭條件。美、日廠商雖有關鍵技術,但缺乏產能、成本效率及研發所需的龐大資金支持,因此台灣與美、日聯盟,彼此截長補短,有長期互利共生的基礎。過去退出DRAM產業的德儀(TI)、IBM、東芝、日立等世界級公司,每一家也都有自主技術!由此可見,技術自主能力當然重要,但在今日DRAM競爭舞台上,成本優勢、財務實力、經濟規模等因素同樣關鍵,台灣業界能自一片荒蕪中成長壯大,至今國際大廠爭相來台尋求結盟伙伴,自有其競爭條件和能力。 半導體產業之發展現已邁入12吋晶圓之製造,一座全新12吋之晶圓廠投資金額動輒需要新台幣500億以上來建構廠房,購買生產之製造設備,及各種測試儀器,以及製造技術之研發合作。晶圓設備具有下列幾種特性: (1)設備商須具備前瞻製造,技術能力,需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及完整系統整合 方案。 (2)設備商須與其客戶不斷合作, 協助客戶研發新製程,跨入下一世代製程技 術之領域。 (3)對於主要客戶提供客製化之服務,共同合作開發新世代之設備,以提升其 生產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其獲利。 (4)提供整廠零配件售後服務之平台及軟硬體之整合方案。 由於晶圓製造產業為投資金額高,技術門檻高及高利潤,也間接影響人員素質、技術之研發、智財權之保護及資訊整合的要求 ,遠高於其他中下游產業。設備商如何因應世界整體大環境之劇烈變動及2008年金融海嘯之衝擊,市場供給與需求之不確定性景氣之循環,3C產業之變化、升級,製造技術之演進,DRAM同業之實力消長策略合作及聯盟均值得做深入之研究探討解析。由於本人服務於半導體設備商管理單位逾15年,對此產業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藉由實務經驗與理論結合,整理出對此產業有益的資料與趨勢分析,以供實務上的應用及將來前輩先進的參考。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 對於DRAM產業現況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有助於了解影響DRAM價格 漲跌之因素及探討在不同時期DRAM產業模式變遷的因素及相關的競爭優 勢。 二、IC產業位於整個資訊電子產業的最上游,將透過此研究影響半導體相關 產業間共生關係,並透過此關係了解對IC產業的影響,以及日本2011年 311地震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之衝擊。
17

跨產業服務創新個案研究

林聖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的服務業蓬勃發展,民國98年服務業產值佔國民國民生產毛額之比重逾七成,服務業人口佔全國總就業人口比例也接近六成,服務業日趨競爭;隨著台灣經濟環境的進步,國人的所得與生活水準逐漸上升,加上周休二日制度的實施,國人開始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交互影響之下,國內服務業者不斷採取服務創新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服務業中脫穎而出,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希望能透過跨產業之服務創新個案研究,來探討服務創新之本質與企業運用服務創新之緣由與影響,找出跨產業服務創新之共通性,最後將研究方法與結果,提供有志於採取服務創新以提升競爭力之企業參考。 本文對書店產業的誠品書店、KTV產業的錢櫃與好樂迪集團、餐飲業的王品集團與婚紗產業等進行個案研究,首先將這四個產業之特性以產業消費特性架構進行分類,接著利用次級資料分析個別所採用的服務創新,最後發現服務創新中的服務觀念是最普遍被採取的模式。而在企業採取服務創新之後,不僅會對所屬產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並且能夠發揮所屬產業特性上之優勢並彌補劣勢,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幫助其海外市場的經營,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18

以台灣廠商觀點研究資訊科技產業中臺灣和俄國廠商間的企業關係

古麗雅, R. Gulfia Fakhretdinov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台灣廠商觀點研究資訊科技產業中臺灣和俄國廠商間的企業關係
19

群聚觀點下的產業空間分布之研究--以電子產業為例

陳玟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於聚集現象的討論,在1980年代以後,有了不同於早期區域經濟中對聚集的陳述。產業群聚即為此波對於中小企業空間聚集現象的解讀中,被廣泛討論的概念之一,相較於經濟地理學界的「工業地域」理論以特殊地域的經驗研究為導向的研究方式,九0年代以後,產業群聚在強調區域或國家層級的政策操作可行性上,逐漸發展出更能一般化的研究概念,即特定地域上產業群聚的辨識與培育。為了更全面性地了解產業在地理空間的集散分布,是否受到廠商之間生產關係強弱的影響,本研究選擇產業群聚理論作為分析依據,以電子產業為分析對象,採用Ellison與Glaeser兩位教授於1994年發表的新指標,衡量個別及上下游產業間的地理集中程度,並利用產業關聯表的投入產出流量作為產業間生產關係強弱的依據以進行研究。茲將研究發現整理如下: (一)不同類別電子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不同,以資訊類元件最為集中,在分佈區位上,此兩類電子產業都集中分佈於北部區域的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或高雄縣的楠梓區。 (二)不同類別電子產業與上下游廠商地理集中程度亦不相同,僅有部分資訊類元件及部分資訊類成品可以達到高度集中門檻。 (三)在「地理鄰近性」與「強烈的購買/銷售關係」之前提條件下,本研究界定出兩組電子產業群聚:半導體產業群聚與資訊電子產業群聚,並展現出前者以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為核心、以及後者以桃園縣龜山鄉、蘆竹鄉、中壢市、平鎮市為核心,分別延伸出之地理空間輪廓。 (四)上下游產業的連結關係強弱不能完全解釋產業間彼此靠近及形成群聚的必要性。 (五)「與國外生產網絡的聯結」以及「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將是「強烈的購買銷售聯繫關係」之外,促成群聚成形的其他原因。
20

法規限制, 產業結構與企業策略: 電療產業之探討

林金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 文 摘 要 由於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已成全球趨勢,對醫療器材之需求日趨增加,但醫療器材產業不同於一般消費性產品產業,因為牽涉到人民的生命福祉,各國政府對醫療器材均訂有各種規範標準,舉凡產品之生產、規格、用途、操作說明、標示、廣告、銷售等等均在管制之列。但因歐美各國及台灣,法規標準的寛嚴並不一致,因此產業的發展亦不相同,本論文即以電療產業為例,探討不同的法規限制,如何影響產業結構,而企業又會採取何種最適之競爭策略,以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 經過本研究之分析後發現,法規若對產品的使用與銷售,設立嚴格的限制,則企業會以整合上下游供應鏈、創造經濟規模、降低營運成本為企業經營策略,所採取的方式為透過不斷的購併,擴大巿場占有率,以設立進入障礙,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若法規對產品之限制相對不嚴格的情況下,企業則會創新產品,採取產品差異化與區隔化的競爭策略。 相較於國外,我國的電療產品,由於法規對可使用的範圍管制更為嚴格,加上健保的不給付,使產品在國內銷售層層受限,而缺少國內的銷售經驗,無法了解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創新能力因而無法提昇,影響所及,台灣電療業者,在外銷巿場亦淪為低價競爭。本研究以波特的國家競爭鑽石模型分析了台灣電療產業發展的有利及不利條件,亦對台灣電療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