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50
  • 897
  • 51
  • 20
  • 1
  • 1
  • Tagged with
  • 972
  • 972
  • 292
  • 258
  • 211
  • 208
  • 190
  • 173
  • 173
  • 169
  • 158
  • 141
  • 140
  • 135
  • 13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01

團結經濟與社會治理 / Solidarity economy and social governance

陳又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東孩子的書屋及水牛書店,分別代表非營利組織及社會企業,作為社會團結經濟組織中的兩種型態,組織當初如何做出型態選擇的決定,在決定後,對於社會問題治理的可行性有何不同,本文運用比較個案研究,發現兩個案選擇組織型態的過程受到組織的先決條件如財務能力、社群連結、歷史因素、領導人等的影響,本文也從組織服務項目如教育、社區服務及財務穩定性進行比較分析,發現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若擁有足夠的資金及人力,對其社會治理的可行性是肯定的,差別在於獲取資源的難易程度,非營利組織只是單純依賴政府補助,穩定性不高,因此必須取得個人、企業等的捐款,但募款活動宗旨、服務對象、總體形象等都會影響募款成果,因此非營利組織能利用特色回饋方式,如兩天一夜生活體驗活動,創造大眾募款誘因,也能利用企業化創造獨立的資金來源,以減少對於募款的依賴;社會企業雖然也能對外募款、運用政府補助款,但若要以偏向純企業的運作,就得在經營面下功夫,運用創新的營銷手法販售品質良好的產品,社會企業有穩定營收才能確保教育運作。不管組織型態為何,領導者若能建立社會網絡,降低獲取各種資源的成本,對於組織運作勢必有所幫助,針對組織型態的選擇並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本文只是希望能透過臺東孩子的書屋及水牛書店,進一步比較及分析並提供一個作為特別經營模式策略的參考。 / The Children’s Book House in Taitung a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Buffalo Bookstore in Taoyuan as a social enterprise represent two organization forms of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Why they choose respective form in the first place and how they might fare 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ir initial choice are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know. This research applies comparative case study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heir organizational choice. The factors include financial capacity, personal networks, leader’s preference, and so on. This study also points out how different forms of choice might be able to keep sustainable. As more literature on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has accumulated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provides two successful cases to illustrate their strategic reactions to problems they face respectively. It is expected that systematic surveys of such cases would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theory building in this field.
102

理性的預期和總體經濟模型之探討─台灣之實證分析

包佈訓, Bao, Bu-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的目的與動機。第三節:本文結構。 第二章:對先前文獻的介紹與評述。第一節:理性預期與自然失業率的關係。第二節 :在近代文獻上–理性預斯的總體模型介紹。第三節:對各種有關模型的評述。 第三章:在理性預期下,總體計量經濟模型的研究。第一節:傳統總體計量經濟方法 的困難。第二節:縮寫式的理性預期模型。第三節:鄒至莊教授的計量經濟模型。第 四節:在理性預期下,經濟政策的評估與最適計劃的爭論。 第四章:在理性預期下,台灣總體經濟模型的設立:第一節:模型的架構與假定。第 二節:估計的方法。第三節:估計的結果與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全文共分為五立,共約三萬五千字左右,利用理性預期的假設,印證台灣總體模型, 是否只有非預期的貨幣或財政變數才能影響實質經濟變數。
103

考慮進口投入的經濟政策之研究

周滌平, Zhou, D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目的乃在於探討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型開放經濟,其政府政策工具對維持經濟 安定和經濟成長的相對有效性。 我們採用「非貿易財模型」來建立基本模型架構,且為了簡化起見,政府的經濟政策 僅包括政府支出,貨幣供給量,貨物稅和進口原料的進口稅;得到和一般不考慮進口 資源的小型開放經濟之政策效果之探討不同的結論,不但採浮動匯率無法隔絕輸入性 通貨膨漲,各項政策的有效性亦得視貿易財部門和非貿易財部門其進口資源的投入產 出比率而定。 本論文所指的進口資源, 主要是指石油進口國所進口的大量不可替代的石油而言, 鑑 於對石油的依賴性短期內不可能改善, 故將此一特性放入模型中探討在不可或缺的石 油進口要求下, 小型開放經濟的政策的政策有效性。 全文共分四章, 除前言, 結論外, 主要架構和模型演申均放在第二和第三章, 共約四 萬伍仟字。
104

台日中區域經濟整合之機遇與策略研究 / The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 Taiwan, Japan and China

林香吟, Kogin Haya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今,臨區域性或世界性經濟整合風潮下,與台灣經濟發展密切之兩個鄰邦厥為中國大陸與日本。過去,日本學者提出雁行理論從詮釋台灣經濟奇蹟的發展模式與產業變遷歷程。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國民所得總量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台灣經濟停滯於亞洲四小龍之末,又有經濟轉型瓶頸危機。因此,台灣須一方面保持與日本之傳統經貿關係,另方面,也需加強與中國大陸之經濟合作,以維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然而,不論台灣與中國大陸或日本之經濟合作,其實是一種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動態關係。 在客觀環境上,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自由貿易是目前左右全球經濟發展的兩股潮流。近年來,台灣薪資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以及產業升級瓶頸難以突破等問題,皆導致台灣經濟減速或失去動能等現象。基本上,台灣目前所處時代潮流,外有世界性或區域性經濟整合風潮,內有產業結構轉型瓶頸有待突破。因此,就外環境衝擊研究,本文擬對區域經濟整合做觀察與描述性探討,並在區域經濟整合基礎上,本文提出「兩岸經濟轉型理論」(或稱兩翅理論,以隱喻兩岸經濟之起飛)以為消解內部轉型困境之方,或為台灣產業轉型提供建言,並擬就兩岸目前既有或未來進一步的經濟合作做出理論性探討。在產業合作與未來展望上,本文提出以台灣服務業結合大陸經濟發展,以進軍全球市場。 / Today, under the regional or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al tre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losely dedicated by two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past, Japanese scholars has advocated from the flying geese paradigm for interpreting on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to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model.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national income in China has overtaken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while Taiwan's economic stagnation causes the bottom of Four Asian Tigers. There are bottleneck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crisis. Taiwan shoul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Japan. On the other hand, Taiwan should strengthen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However, regardless of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or Taiwan with Japan, their relationship becomes coopetition (a kind of both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Since Taiwan is an island-based econom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free trade is currently on the board. In recent years,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wage growth rate are far behind Four Asian Tigers and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se are all leading to Taiwan's economic slowdown or loss of kinetic energy. Basically, in the current trend in which Taiwan and outside global or regional economy, there ar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bottlenecks to be breakthroug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 observe and describe based on the proposal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ory" (also known as Liang Chi theory, the metaphor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takeoff ) that digests the internal party difficulties in transition, o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aiwan'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nds to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s of two sides (Japan and Mainland China) for the further economic cooperation. O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we propose to combine service industry (financ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so on) of Taiwan’s experience learnt from Japan, and the vast developing space in Mainland China’s service market, there is a chance to enter the global service market.
105

<<資本論>>視角下的勞動經濟學:主流經濟學批判 / Reconstructing labor economics in light of Marx's Capital: a critique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毛翊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什麼今天我們仍然需要《資本論》?應該如何讀它?台灣是個左翼思想長期受到壓抑的社會,思考這兩個問題的人並不多,但筆者認為要瞭解世界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始終是個無法迴避的思想者。此篇論文是筆者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試著重訪《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的洞見、駁斥被當作意識形態工具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前者和後者互為彼此的手段和目的,只有藉由將主流理論的缺陷呈現出來,才能讓人認知到對《資本論》的需要,只有透過《資本論》這套不同的理論框架,才能襯托出主流經濟學整體世界觀上的偏誤。主流經濟學對勞動市場的想像,不但壟斷了學術話語權,更矇蔽了一般人的認知,最糟糕的是,這套理論強烈傾向維持市場自律的保守立場,禁錮了勞動者的思想、馴服了勞工運動的反抗力量。筆者將在此篇論文裡,隨著《資本論》經濟範疇的展開,亦步亦趨地解構主流經濟學理論的哲學基礎、分析方法和結論,將這套理論的錯誤和意識形態幽靈赤裸裸地呈現出來,最後,試著建立一套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替代性分析框架,以理解諸如提高工資運動等現實議題的意義,在理論上重新找回勞動階級自我解放的前途。
106

中共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五二;關於農村與工商業所有制的政策分析

李守正, LI,SHOU-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歷史研究及文件分析為基礎,用以述明下列兩項主題: 一、陳述中共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內,其財政經濟政策與制度的建立、調整 (轉變 ) 和影響;基本上,中共的財經政策以中央集權為根本發展方向,而在面對政經環境的 改變下在策略上有不同的調整與轉變。本文以當時政經環境、政權領導者的認知與政 策暨相關聯民間部門反應之互動影響為研究焦點。 二、探討中共對待農、工、商部門在土地與工商業所有制政策的變化;中共在恢復時 期的所有制政策以發展集體所有 (農村) 與國營 (工商業) 為要,筆者嘗試探討其制 定政策之基礎,執行的過程及其與民間部門的互動影響。 關於中共的財經政策方面,集中管理財經工作是財經政策的目標,這其中並涵及對政 權權力的分配與制度的集中管理,這是共產主義制度之必然與實行計劃經濟之必要發 展方向。中共集中管理的財經政策 (制度) 常因為完成財政稅收的目標而調整,形成 權力的收–放、寬–鬆之現象,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關於政策的基本發展脈絡,在 政權鞏固後,中共立即實行『統一財經工作』,而在韓戰時財政支出大幅增加,遂有 放權地方分享財政收入以利稅收工作進行之舉,在韓戰趨於平穩之際,中共中央即又 將財政大權收回中央掌理,這其間,中共亦逐步建立集中管理財經工作,包括貨幣管 理、經濟核算、預算決算、基本建設進行諸方面。 關於所有制方面,所有制政策表現在農村土地的擁有型態與工商產業之經營管理與控 制的所有型態。農村土地從土改後的個體所有轉向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集體所有發展, 這其中包括有鞏固政權的策略、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爭論而涵及毛澤東和劉少奇 的路線鬥爭等變數。在工商業所有制方面包括過渡時期理論、經濟政策,決策環境的 討論,其轉變的脈絡是『統一財經工作』後工商蕭條,『七屆三中全會』逐步恢復, 韓戰期間工商業的發展到『五反』後視資產階級為主要對立階級,這樣的發展結果是 將工商業逐步納入國營與中共政權的管理控制底下,做為其實行計劃經濟的基礎。 上述財經政策與所有制變化的討論,是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07

中國大陸經濟開放區之研究

慈道中, CI,DAO-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二、三十年世界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日本發展超過美 國、西歐;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速度超過所有開發中的國家,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 的地區。同時亞太地區的資源、市場、資金、勞力等方面也擁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因之,世界經濟學家紛紛預測廿一世紀前期亞洲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 中心。縱觀北起日本、南韓,經中華民國台灣,以至香港、新加坡等國20年來均有長 足進步與發展。唯獨面臨太平洋的中國大陸沿海,北起大連南至海南島,在一千八百 多公里的沿海地區,看不到經濟的起步和發展。中共深受這種客觀情勢的壓迫感,面 臨極大刺激和挑戰! 因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宣布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 設後即指出:國際經濟發展已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 性,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閉關自守狀態已被相互依賴所取代,世界經濟已成為一個整 體,誰也不能孤立於世界之外來發展經濟。所以經濟改革後,鄧小平說過:要使經濟 快速發展,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唯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能閉關自守。一九 七九年中共終於放棄封閉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的經濟。 如上所述,在經濟舞台已移向亞太地區的同時,中央也做了大幅度的挑整以作為因應 之道;而這個因應之道就是在大陸的沿海地區發展出幾個開放程度大小不等的“經濟 開放區”;利用這些開放特區來達成幾個目的:ヾ發展國內經濟。ゝ以經濟特區作為 試驗資本主義的場所以作為推動全面經濟改革之參考依據。ゞ作為對港、澳、台灣的 經貿統戰。本論文內容係針對大陸近年來所開放的幾個特區來寫作,除了對其經濟、 政治上的作用進行探討之外;其重點仍偏重於支持經濟特區運作得以順暢的各種優惠 措施之討論,此乃因為“優惠措施”實係經濟特區有別於國內市場的主要特徵,而優 惠措施愈完善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另外本論文也擬探討與特區相關的各種地 理環境及人文背景,俾使本論文能與實際情況相吻合而不是僅侷限於理論之層次。
108

中共現階段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之研究(一九八五∼八六年)

李圭澤, LI, GUI-Z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計一冊、七章、十九節,約十萬字。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係闡釋本論文之研究方法、目的及資料來源之限制。第二章係探 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經濟模式的轉化,分別就其涵義、中共改革派之意見以及 經濟模式的轉化進行分析。 第三章係探討城市經濟改革的直接背景,分別就農村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及經濟特區 建立以至於「十二屆三中全會」之發展背景的描述。 第四章簡單敘述城市經濟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擴大企業自主權、計劃管理體制改革 、商業流通體制改革三項。 第五章深入探討一九八五年五月以後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內容:價格體制改革及 工資改革,此亦為本論文之核心。 第六章探討當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困擾,希望就政策路線之衝突、經濟環境及其癥 結問題作進一步的研析。 第七章為結論,本章根據前面各章之探討,對中共現階段城市改革之前途加以評估。
109

現階段中共對外經濟開放政策之研究

金丁均, JIN, DING-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全文共十一萬餘字,分為七章二十三節。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導論。介紹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資料來源與限制。 第二章:中共對外經濟政策的特性。探討中共經濟理論,其政策的演變與特性。 第三章:中共對外經濟開放政策的背景。從意識型態、經濟制度和經濟策略角度來探 討其背景。 第四章:中共對外經濟開放政策的主要措施。分別探討中共對開放地區的做法,其目 的與效果。 第五章:中共經濟發展策略與對外經濟開放政策。從經濟面分析其策略的重點原則、 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做法和限制。 第六章:中共意識型態與對外經濟開放政策。從政治面分析其政策的內涵、意識型態 與經濟政策的關係,以及其政策的副作用。 第七章:結論。
110

銀行廠商理論之研究

楊旭平, Yang, Xu-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壹冊,約為三萬餘字。概分為六章。除首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 方法、限制與結構外,大抵可摘要如下: 第二章:吾人首先分析銀行在總體經濟體系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則假定銀行負債面外生決定下,銀行廠商如何將資金在各種資產中作最適配 置,包括準備金,並論及利率管制與存款保險。 第四章:則假定銀行資產面外生決定下,銀行廠商如何有效搭配存款負債或業主權益 來取得資金,並論及利率管制與存款保險。 第五章:考慮理性的銀行廠商在作決策時,應同時兼顧資產分派,負責管理以及最適 規模等諸因素,而建立較為完整的銀行廠商模型。尤其,將實質資源成本納入模型中 。 末章:則對本文所探討的模型作一總結,並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