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50
  • 897
  • 51
  • 20
  • 1
  • 1
  • Tagged with
  • 972
  • 972
  • 292
  • 258
  • 211
  • 208
  • 190
  • 173
  • 173
  • 169
  • 158
  • 141
  • 140
  • 135
  • 13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東南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

蔡達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南亞地區在地理上與中國大陸均關係最為密切,整個中南半島遠及一海之隔的菲律賓和印尼,各國政、經情勢的好壞,自歷史事實觀之,幾乎和中國大陸之政治變遷息息相關;歷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政權的轉換,主政者採取不同之對外政策的結果,也連帶使此地區產生不同的影響;元朝時採軍國主義作風,使得此區遍地烽火,民不聊生。繼元朝後的明朝採濟弱扶傾,已立立人,已達達人的王道主義,進而採取保護政策,使本區各國民生樂利,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直至清朝,由於政權腐敗,中國大陸本身淪為列強之次殖民地,此地區乃失去屏障,為西方諸列強乘隙而入,除泰國外無一倖免,全為列強所割據。由此可見,東南亞地區各國之前途實與中國大陸政權之好壞息息相關;只要在中國大陸上的政權是講仁義的王道政權,則本地區必能享受富足安定的日子,反之,則本地區必無一日安寧可言。 證之歷史,揆之現實,吾人極易發現,二次大戰後中南半島各國烽火連天,菲律賓、印尼二國也時有政權被威脅之苦,實不無道理。蓋二次大戰後,中共竊據中國大陸,在主張「暴力革命」,「槍桿子出政權」的中共政權心目中,本區各國剛自西方列強手中獲得獨立,一切都沒基礎,再加上地理上相近的因素;無疑是擴充其政權的好機會,要不是美國獨力負起捏衛本地區的責任,則東亞地區必成為另一個東歐,那是可以斷言的。 歐洲共同市場已顯現了一個最明顯的成功例子,透過經濟合作,促成西歐各國在政治、經濟上均成為足刻以與世界任一強國相抗衡的局面。因此,如能堅定本區各國立場,進而結合起來,必能為此地區帶來政治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自從政府遷臺後,無時無不以反攻大陸為第一職志,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關係如此密切,且身受中共之苦又如此之深,若能對此地區各國情況作個深入了解,再與之聯合起來,當必能在反共陣容的第一線上增加無比的力量;筆者撰寫有關東南亞經濟問題之動機亦即在此,希望能透過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之探討,增加對於東南亞各國實際問題之了解,以為來日之用。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前言 概述二次大戰後,區域經濟合作其所以興起之原因,以及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區域經濟合作同盟出現的情形。 第二章 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與效果 在理論上,以先進國家經濟結構為背景的區域經濟合作理論,並不適宜發展中國家;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區域經濟合作的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移效果時,經濟合作才能增加經濟福利。這種理論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透過進口替代工業及長期動態經濟發展的觀點,區域經濟合作對於發展中國家不失為突破瓶頸的一種解決辦法。 區域經濟合作的本質,就是在廢除某地理區域內幾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障礙,以促進彼此間更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而對於區外國家則維持著歧視的態度,因此其影響所及將為合作的國家帶來擴大規模,導入競爭、增加投資和改善貿易條件的效果。此外,本章也探討區域經濟合作產生的背景及其合作的形式。 第三章 東南亞國家的現狀分析 透過統計數字的探討,便可很清楚地看出阻礙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本區由於傳統出口物品在種類與地理上的高度集中性,導致本區貿易條件的長期不利,因而影響到各國的輸入能力,使貿易無法提供國內缺乏的資本財和原料,阻礙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各國為促進工業化而採取的進口替代政策,則又受到國內市場狹窄與資金的不足及生產與管理技術的落後,和資源的缺乏等各種不利因素的限制而無法順利推展;此外,過度的保護使得這必要的罪惡(Necessary Evil)變成無法忍受。因此,經濟結構上的不均衡,即國內資源無法轉換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不論是自行生產,抑或透過國際貿易來獲得——乃是本區國家今日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再加上各國共產黨的騷亂,幾乎半數的國家都在二次大戰後再遭遇過戰火的洗禮。在這情形下如何使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產生自救救人的力量,將是一個很值得 探討的問題。 第四章 東南亞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性 亞洲經濟合作的觀念發軔得很早,早於一九五○年「歐洲支付同盟」成立的前後,日本即提出組織「亞洲支付同盟」的計劃,然而由於韓戰、越戰的爆發,使本區重新陷入混亂狀態,此計劃乃宣告無疾而終。直至一九六一年方組成了東南亞洲協會,以後陸陸續續有各種組織出現,就中以RCD組織較有成效。由於本地區人口多且繁,而政治、經濟基礎均不穩定,再加上無合作經驗的結果無法堅定合作信心,且合作以後的利益不易公平分配等種種因素,使得本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能降至最低點。因此在這情形下,欲侈言採行全面自由貿易區與關稅同盟的辦法是不現實而不可行的;似宜採取漸近的方式,合作地區不妨由小而大,合作內容由狹而廣,如此則或許會有成效。 第五章 結論 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上是落後的,在政治上是不穩定的,在合作基礎上是沒經驗的;故本地區若一開始即欲全部結合起來實不可能,而若欲採局部漸近的方法,則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達到各國間利益的均等;因此,為了使國際分工容易推行,必須要自經濟發展階段大致相同的各個國家開始結合,再漸漸放大,如此才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全文由選擇題目開始至撰寫期間,深得李師登輝悉心指導,不時給予思想上的啟迪及資料的提供,方得以如期完成;吳師叔心、郭師華倫、曹師伯一,不時給予關懷與鼓勵;張師維亞、國際關係研究所陳召集人元在資料的搜集方面,提供許多極為實貴的意見;此皆所衷心感激者。國際關係研究所、外交部、經濟部、經合會及美國新聞處的提供資料,使筆者受惠良多。際此論文草成之時,謹申十二萬分的謝忱。惟達棠才疏學淺,初次嘗試論文寫作,疏漏錯訛之處必所難免,尚祈 師長先進,不吝賜教指正,俾日後得以有改正機會。
62

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

邱標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各國,不論是經濟高度發展或正在開發中的國家,中小企業在單位數字上,均佔全體企業的極大多數,而且是構成一國基層經濟的核心。然而,由於中小企業規模的「小」,因此,其對一國政治上,經濟上與社會上所作的貢獻,常被忽視或低估,而往往被認為是國家工業化中,不可避免的落後的一環。直到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各國基於政治的,經濟的及社會的原因,始察覺中小企業對於鞏固及平衡國家業化的重要性,由是開始重視中小企業現代化與生長問題。各國政府乃紛紛制定法案或建立機構,加強實施輔導,對其加以保護,使其獲得更佳的成長環境,以加速其經營合理化與現代化。 我國政府播遷來台之後,積極實施民生主義經濟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亦極為注意。行政院長嚴家淦於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在立法院所作施政報告中即特別強調:「我們在協助生產投資的運動中,不但要振興大型工業,並且要扶植中小企業,達到資金大眾化,避免資本過於集中,從而實現國父民生主義「均富」的目標」。基於此一指導原則,行政院即陸續頒佈各項行政命令,並在經合會之下正式設置中小企業輔導機構,積極展開對台灣中小企業的輔導工作。由此可知,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輔導,始終具有正確不移的指導原則。 事實上,台灣經濟的成長,已經到了必須向外發展的新階段,為了改善經濟結構,加速國家經濟的發展,加強對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的合理化與現代化實施有計劃的輔導,已是當前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筆者有鑑於此,乃觸發研究的動機。本文的研究,係採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方式,並間舉各國實際輔導措施,作對照性的探討研究。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一萬言,第一章緒論,闡述中小企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國父民生主義思想與中小企業發展的關係。第二章,從台灣的經濟結構與台灣中小企業的現況,說明台灣中小企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的關係。第三章,敘述我國實施中小企業輔導工作的沿革。第四章,介紹台灣中小企業的輔導機構。第五章,分就輔導對象、輔導目的、財務輔導、經營管理輔導、技術輔導、巿場推廣輔導及合作組織之促成等項,對台灣現行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內容,加以論述,並介紹其工作成果。第六章結論,檢討現制的缺點,及提供個人的改進建議。 本文於撰寫過程中,承蒙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處趙處長既昌於百忙之中給予墾切指導與校正;張師明誠的關切與鼓勵;家兄兆煤多方代為蒐集資料;以及輔導處趙萃年、陳照、張鈞,台灣合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郭炳瑞,一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黃谷波等諸位先生,提供實貴的資料和意見,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特此致謝。惟筆者才疏學淺,加以資料蒐集不易,內容恐難盡如理想,謬誤之處必多,至盼諸位師長,先進多予指正。
63

台灣產品外銷通路的研究

李吉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希望初步的了解本省產品外銷時所經過的途徑。為了從各個角度了解起見,筆者把本省外銷的產品概分為四大類,即工業品、農產加工品、農產品及手工藝品。全文分為導論、理論探討、實地調查、現況分析及結論諸部分。若就編制而言,可分為: 第一篇緒論。確定所欲研究的目的,研究進行的步驟與方法。 第二篇外銷通路的型態。根據國際經濟學、市場學的理論,研究通路的一般類型及選擇因素,並實地調查產品外銷所採行的通路,因而發現本省產品外銷的通路只有一條,即直援外銷,透過外國經銷商輸銷國外。 第三篇分析通路。對產品採行各通路的背景加以分析。 第四篇為結論及建議。對本省產品外銷通路的現狀,指出問題所在並提出建議。 台灣產品外銷通路的研究,國內尚未多見,筆者依據國際經濟學及市場學理論觀點初步探索。在實地搜集資料中,曾向有關廠商調查訪問,並參證政府外匯紀錄,同業公會案卷,整理分析,歷時一年又半,在資料難求下,勉強成篇,尚望來日能夠進一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
64

密契爾(W.C. MITCHELL)經濟思想之研究─密氏經濟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洪吉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四章,其主要內容如次: 「臺」-為「緒言」-揭示本文係專門探討密氏經濟思想這形成及其發展,並指出:對此一問題之研究,係從以下二大層面著手:一為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一為密氏之生平及其學術生活。 「貳」-為「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指出一八九○年以來,西方經濟學界有三大思想潮流(指社會政策、經濟歷史、經濟理論新研究方法等之研究),互相激盪,影響所及,引起美國經濟學重建運動;美國此種重建之經濟學與古典學派經濟學之最大不同點,在於哲學基礎之不同:前者視「變遷」(Becoming)為常態,係由黑格爾、馬克斯、 達爾文、斯寶塞、皮爾士、傑姆斯、杜威等人發展而來,而後者則視「不變」( Being)為常態,係由牛頓、洛克、李德等人發展而來;重建學者之時代使命,在研究時代現實經濟社會問題,從而設法解決之;彼辛尼爾、加尼斯、老凱因斯、傑文斯等人所發展下來之形式主義經濟學,則為此輩重建學者所反對,而思以「文化經濟學」替代之;至於所謂文化經濟學,主要在於說明:財貨之製造與勞務之提供,構成人類種種綜錯複雜之關係,而經濟學之最根本任務,即在面對此等關係,一一研究其種種結構與各項功能;且經濟學一旦以此種特定「人類關係之領域」為其研究對象,是即變為一種文化科學或社會關係學。 「參」-為「密契爾之生平及其學術生活」-密氏一生可分為五個時代:(1)少年時代:家庭遭遇及父母之教導,養成其堅忍之性格、及讀書之習慣;中學時與其姑祖母之神學辯論,已預兆其愛好「事實」之癖性;入芝大前之準備,及此後之就學情形,實備極艱苦。(2)芝大時代:賴富林、范伯倫兩氏指導密氏經濟學之思考路線;杜威形成其心理學理論方面之認識,並灌輸其對社會哲學之體驗;魯比示密氏以嚴整之科學楷模;希爾則第一次使密氏從事實際之研究觀察。而更重要者,則在此段期間,密氏已完全確立其造福人群之人生觀,認為欲造福人群,根據之圖,在刻苦從事科學知識之研究,但研究工作,非一般有外務者所能勝任,因而終生以科學研究自許,並認定一切理論,應以解決問題為尚。(3)探求時代:芝大畢業後,密氏為求「適性」,而調整工作環境,三年四易,始而為賴富林之助手;繼而服務於美國人口普查;局再又教學於芝大;且又為前鋒論壇報寫社評;最後乃應米勒先生(其就學芝大時,教經濟史之老師)之聘,以十年時光,安身立命於加大。(4)加大時代:為密氏一生之黃金時期,非特其個人之生活,而且其科學生涯,皆以此一歷程,為最大關鍵。就其科學生涯言,由早年受賴氏之影響、批評「貨幣數量學說」,會第一度轉向於研究美國綠幣史;以後進而研究「貨幣制度之演變及其對人類行為之影響」,可作為其第二度之轉向;最後,逐開始從事探討「價格一再重複調整之現象」,而此項最後轉變,逐引導彼樓息於「商業循環」之理論建造,以作為其探討「貨幣經濟理論」之一種「導論」(A Vorarbeit of a Theory of Money Economy)(即以建造一項「現代貨幣經濟理論」為其最高目標)。而此項導論之研究,不斷發展卒至成為其終生工作。就其個人生活言,不僅情趣高昂,而且亦得一良妻-絲巴拉鳩.密契爾。結婚後,經一年海外游歷回美國定居於紐約,應希格先生之聘,開始哥大生涯。(5)哥大時代:為密氏一生德業最盛時期,不僅於哥大主講「商業循環」、與「經濟理論類型」,啟迪學生至大,且於第一次大戰前,即積極參與二項偉大事業之建造,一是共同創立「新社會研究學院」,以為「新觀念,確立一戰□崗位」,二是一手創立「國民經濟研究所」(簡稱NB)。NB之成立一般均公認為密氏之偉大傑作,且實際上,誠可謂「密氏之化身及其生命之延長」,尤於在其領導NB二十五期間,無論於國民所得之研究,於NB時間序列方法之發明,於商業循環考查之擴大,以及於其他相關論題之分析上,俱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此外,彼為政府編制指數、與「戰時物價史」,並假NB之組織與人才,為公家從事各種社會趨勢之研究,與國民經濟計劃之草擬,亦均功在國家。 「肆」-為「總結」-首先揭示密氏之「單純而偉大之一貫性」(態彼德會以「單純之性格」贊之;斐特烈.C.密爾斯極言其一生工作之「一貫性」;而多夫曼則稱之為「偉大」)其次,歸納指出:密氏對於經濟學之研究,不僅認為應富於「經驗」性質,且應富於「數量」性質;不反應重視「制度」,且應重視「事實」;不僅應具有「目的性」,且應具有「實用性」;而經濟學之最高型態,應屬「功能福利經濟學」。
65

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政策、調整、與開發的國際法研究

余國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要旨在對國際經濟法提出概念的和實證的研究,就目前所有情報尚無一位國際法學家對國際經濟法曾作過如本論文之討論,雖然對於個別問題,他們已有令人欽仰的成就。曾經創用國際經濟法一名之國際法學家,倫敦國際關係研究導師supervisor 在其所著國際經濟法之領域與標準(The Province and,Standard of the The International Cionmio Yaw)一文中,限於對關稅暨資易公約怎麼法律分析,而對國際經濟法之概念,殊令滿意之說明或誠以國際經濟浩若瀚海,國際法學家甚難把握重心,面作有系統之國際法研究,因此本論文之有章乃就國際經濟法之概念及範圍作一說明,該章共分六節,第一、二兩節旨在說明國際經濟法之需要。三四兩節是說明國際經濟法之趨何,也是一般國際法之趨向,第五節則是確定國際經濟法之範圍,最後討論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秩序的關係。全章均係一概念的介紹,特別是指出國際經濟法的範圍是在就國際經濟政策,國際經濟調整,和國際經濟開發,作國際法的研究,換言之,上述王者是國際經濟法努力的方向。從來研究國際經濟法者,均未能指出其重心,而本論文則特別標明重心之所在,此乃本文所以採用副題之原因也。 範圍既經確定,第二、三、四章即就各項作專題的討論,故弟二章討論國際經濟政策與國際經濟法,第三章討論國際經濟調整與國際經濟法,第四章討論國際經濟開發與國際經濟法。 國家之國際貿易政策不對自由或干涉,究竟揉用何種政策,傳統之國際法規則是由國家自由裁量,除非有條約義務,戰後的餘悸,往往導致國家採用嚴格的干涉政策,甚至演變為經濟戰,救國家的國際經濟政策確有以條約加以限制的必要,以維持國際和平時安全。哈瓦那憲章的重要成就即在於此,對於國家的國際商業政策,加以廣泛的規範。故本文第二章計論國際經濟政策與國際經濟法中,純粹替哈瓦那憲章作一分析,而側重於經濟政策方面,普遍最惠國條款及條件之例外萬是全章的重心,在說明最惠國條款適用之例外情形中,華入了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優勇制度和汙太威協定,歐洲無同巿場和七國自由貿易區刀是這方面的最新發展發煤鋼集團乃是共同巿場之初步,帝國優惠側是七國自由資易屬的簡接導因,故本章均在適當地住加以論列,除此之外以則全係哈瓦那憲章之規則。因此第二章包括十三節,第一節是分析國家可能有的國際經濟政策。二至四節是對哈瓦那憲章作一般介紹。五至七節是分析最惠國條款及共適用之例外。八至十一節是其他有關政策之規範,包括量的限制,津貼制度和國營貿易,國際商品協定和國際壟斷,煤鋼集團原是一種國際襲斷,但它也是歐洲共同巿場之初步故十二節討論歐洲共同巿場與七國自由貿易區。第十三節則是一個結論,對關稅及貿易公約組織加以討論,以不辭哈自那憲章之整個原則,究能執行到何種程度。 第三章是說明國際調整與國際經濟法。所謂國際調整,乃指國際收吏的恢復均衡問題,在國際全本位制度之下,學者何來以為有一種機能的自動作用,可使國際收支趨何平衡。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事實,證明國際全本位制度並無此種自動作用,而是依賴各國中央銀行間的不成文法的合作。不過國際全本位下的調即作用,無論是自動的或人為的,其結果之良好該是為人所羨慕的,故國際經濟法在國際調整方面的設計每次,國際全本位制度為藍本,如果該一調節作用出於人為的合作心則國際經濟法正欲使此種合作建立在一個條約每基礎上,從務約為基礎的此方面合作,歷史上的發展曾有多種形式,而國際貨弊基金是此發展的終點。故第三章之分析於說明國際調整之意義後,即以全本位制度的分析為始(第三節)以國際貨幣基金之分析為終(第六節)第三節介紹國際貨幣合作之經驗第四節介紹國汪算銀行,第五節介紹收支協定歐洲改支同盟。為此均係了解國際貸幣基之歷史因素。 在討論國際經濟的調整問題時,已透露國際貿易結構上的均衡對於國際調整的重要。第四章之討論國際經濟開發實即是第三章的延長,不過國際經濟開發已為今日國際間的一個獨立問題,其受到國際政治家的重視,正如同一問題成為國家對內經濟政第上極受重視一般。唯國際經濟開發所包含問題更為複雜,故第四章於說明國際經濟開發之意義(第一即)及重要(第二節),在第三節中便介紹經濟暨社會理事會第十屆會期上所討論關於國際經濟開發的各問題。 無論如何複雜,國際經濟開發的基本問題乃在公私利害的如何調和。即投資者的利益和國家政策的需要如何互相配合?對方投資者的利益,安全尤為重要。國家的極端氏族主義每使外國人不願冒險。國此如何保護外國人投資乃為國際經濟法上亟待解決者。本文只提出二點(第四節)後:即國家沒收外國人財產是石達反國際法,或國際法對此有無限的問題,及國家對外國人折負國際責任的問題。 對於國家為經濟開發之故而採的岩干措施,國際法有如何規定,則為第五節所討論者,即國際貿易憲章曾對開發國家所予的特殊待遇。 國際開發有賴國際組織的援助或是不成問題的。而這方面,國際經濟法對於健全國際經濟關係將有更積極的貢獻。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是第一次的試驗國際財務公司及國際開發協會也已發展或將發展為具體的事實,故第四章之最後兩節即在說明此等國際組織。 本文既為國際經濟法故一方面均就每一問題之傳統法規加以分給,以與條約規定相比較,他方面避免對組織加必冗長的敘述,以免成為國際經濟組織是討論。唯若干組織,及組織之若干持性,於國際經濟法,甚至一般國際法有重要影響者,則仍加介紹。例如投要權,國際組織之超國家性或國際性,及國際組織對於國際經濟法之執行等,此均散見於名節。
66

知識經濟下我國職業訓練政策之初探

黃玲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力資源的充分有效運用,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台灣地區由於缺乏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經濟發展,特別需要致力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的潮流下,科技創新進步快速,知識週轉的速度加快,勞工更需要藉由職業訓練,不斷的提升技能,對於職業訓練工作更是需要特別重視。 本論文期能藉由相關學理之探討,說明知識經濟時代職業訓練的重要,另外輔以先進國家成功的範例,檢討我國有關政策、立法及執行等缺失,進而就我國職業訓練之建制提出因應對策與建議。本論文之發現如下: 本論文期能藉由相關學理之探討,說明知識經濟時代職業訓練的重要,另外輔以先進國家成功的範例,檢討我國有關政策、立法及執行等缺失,進而就我國職業訓練之建制提出因應對策與建議。本論文之發現如下: 一、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日本充分有效的運用人力資源,才能從二次大戰後快速的重建成長起來。美國自1990年以來展現非凡的經濟實力,也驗證了高素質人力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二、美國和日本推展職業訓練多年且成效卓著,在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美國和日本職業訓練政策方向,由「職業訓練」擴大到「職業能力開發」或「勞動力投資」,均強調勞工生涯發展導向,要能因應勞工不同階段的需求,施予職業訓練,並重視終身學習。在政策的制訂方面,美國和日本均強調「彈性」及「多元」,以因應快速變動的外在環境。同時兩國對經濟、科技等外在環境的變動,均能適時因應,制訂合宜的法令及推動改善相關措施。在職業訓練的實施方面,美國和日本均日趨重視企業訓練,並採取補助措施。 三、我國推動經濟發展,特別需要加強職業訓練。然而政府在職業訓練政策、立法及執行未能因應知識經濟做適時之調整。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職業訓練之職能未能明確劃分。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應致力提升勞工的就業能力、勞動的移動能力、學習新知識的機會與能力。
67

中共對東協經濟安全政策與作為

王台民, Wang,Ta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展及區域主義的興起,國家間經濟互賴關係增加,利益關係趨於複雜,經濟安全風險增大。東協挾著龐大的幅員與人口、豐富的資源、加上重要的地理位置,已成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區域性整合組織,為各國極力爭取合作與結盟的對象,也是中共週邊安全的重點地區之一。中共在國家自身利益的考量下,極力從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建設,並尋求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合作環境,以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以經濟實力為手段來獲取政治及外交上的國家利益與安全。因之,中共對東協從經濟領域開始合作,隨著雙方經貿交流的增加,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合作也逐步展開,形成一種全面的合作關係,相互依賴的程度也逐漸加深,這種發展除了國際環境的促進之外,中共的長遠國家利益考量更是其中的關鍵。本研究主在分析中共對東協的經濟安全政策與作為,了解中共如何經由一個整合的地區經濟作為依托,在全球競爭中成為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共國家經濟安全作為也延伸至國家利益-生存、發展與增加國際地位等政治、外交方面。
68

戰後台日經濟發展史─以日本旅客結構變化為例

杉本房代, Fusayo Sugimot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台日本旅客結構變化為研究對象。由於台灣與日本在歷史上及經濟上有深厚的關係,因此來台旅客中,以日本旅客的占有率最高。本文先探討台灣與日本兩地之經濟狀況及觀光市場,並對兩者之共通點與相異點加以探討,進而分析來台日本旅客的Outbound與Inbound的狀況。 以日本的經濟狀況來看,GDP、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均逐年增加。從觀光市場來探討,發現戰後初期以來日旅客較多,但1964年日本政府開放出國自由化之後,日本出國旅客開始增加並超越來日旅客人數。台灣方面,從經濟狀況來看,戰後在中國與共產黨持續內戰時期,經濟情勢較為混亂。但內戰結束後,GDP及平均每人國民所得開始逐年增加。在觀光市場方面,1979以前受到政府禁止出國影響,此時觀光市場主要以吸引旅客來台灣中心,但1979年旅客出國開放自由化後,出國人數急遽增加且超越來台旅客人數。由來台日本旅客來看,雖旅客來台的目的、平均年齡均隨著不同年代有所變化,但是近年來台日本旅客有逐漸減少之趨勢,針對台灣的觀光市場需要如何改變現在出國旅客超越來台旅客的現狀而蓬勃發展,本研究亦提出相關建議。
69

美學經濟下的企業價值創造之研究

胡哲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中國、印度憑藉著廣大的人口和低廉的工資,台灣原來世界製造工廠的地位已被取代,面臨轉型的壓力,許多廠商為了繼續享有低廉工資,紛紛西進,而工作者也被迫隨著公司的腳步前進大陸;但危機即是轉機,目前也是台灣有了最好的機會,能開始進入「美學經濟」的範籌,這是一個帶領台灣離開低毛利製造業的最好楔機。 但要從代工製造之思考模式轉換成以風格、創意為主的「美學經濟」,並非一觸可及的,從生活消費與工作生產兩端都迫切需要在短時間內豐厚自己的文化感受能力;個人需有獨特的審美觀、過著講究風格的生活,才能將美感和創意的能量在工作中表現出來;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要滿足現今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必須要能提供具有設計感與創新的服務和產品,甚至是以難以讓顧客忘懷的一場消費體驗,才能在這場經濟轉型中勝出。 台灣如何塑造一個美學的環境、如何把美感變成商品價值,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本研究選出了對於推廣美學上有獨特貢獻的公司,它們提出有別於一般業界的經營方式,是結合「產業知識」、「高質美感」、「深度體驗」的創新事業模式,而藉由分析它們的經營手法,可以了解在這場經濟轉型中,企業的商品和服務要能結合「符號價值」和「體驗價值」,才能感動消費者的心靈,進而在廣大的「商品海」中脫穎而出。
70

公開發行公司掏空公司資產之經濟犯罪追訴與防制對策

楊欣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範圍限定在公開發行公司,此乃因公開發行公司擁有許多投資大眾為股東,基於公益理由本應受到較嚴密監控,且目前政府規範上,相對而言,也已有一套較完善的制度可作為討論,故本文以公開發行公司之掏空公司資產行為作為探討主題。以下本文第壹章將先說明撰寫本文之動機、方法及架構,藉以對於本文之雛型先作粗略之描寫。 第貳章部分,由於公開發行公司掏空公司資產係經濟犯罪的類型之一,而經濟犯罪有其行為上的特殊性,故首先必須了解「經濟犯罪」之內涵為何。 第參章部分,係深入探討公開發行公司掏空資產之意涵及犯罪的態樣,並依各種掏空公司態樣輔以曾發生過的重大案例加以說明,藉以詳細說明實際可能發生之情形。 第肆章部分,係提出目前我國法令等各方面對掏空公司案件防制上的缺失,以作為後續討論對於掏空公司案件防制的基礎。 第伍章部分,就前開可能的各類型掏空公司資產犯罪,提出目前我國在刑事、民事及行政方面所課予的責任。 第陸章部分,在瞭解前述掏空公司資產犯罪產生之原因及現行防制制度上之缺失後,針對這些漏洞,提出更佳的防制對策,即兼具內外的公司治理制度。 最後,提出本文之研究結論,並提出防制公開發行公司掏空公司資產犯罪發生的建議方向,俾作為改善之道。

Page generated in 0.02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