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地下經濟與經濟成長的三個議題 / Three issues of underground economics吳啟新, Wu, Chi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世界各國政府來說,地下經濟是一個扭曲社會資源與稅收的嚴重問題。為了深究地下經濟與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總體經濟變數(例如:經濟成長、失業、稅收)之間複雜且與傳統觀念不一致的關係,本論文試圖架構包含地下經濟主要項目(如貪污、逃稅與犯罪)的總體經濟模型,藉以分析其對於總體變數的影響效果。第二章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於,考慮逃稅行為的存在下,分析減稅政策的動態效果,試圖探討透過減稅擴大稅基以抵消稅收的損失所可能達到的程度為何?在本論文第三章中,將轉換貪污對經濟成長具有「強烈負面」效應的論點,進而討論透過考量貪污因為影響政府投資的有效生產力,進一步分析貪污對經濟成長所造成的正向影響。於第四章中我們建構個體基礎的總體理論模型,說明了為何在實證結果中,不同國家的犯罪率與失業率以及失業率與經濟成長之關係有可能為正向循環或是負向循環。
|
42 |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經濟新聞運作之分析 : <<以經濟日報>>為個案硏究 =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reporting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reform : a case study of Economic Daily趙怡, 01 January 1998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3 |
聚集經濟對經濟成長之影響-全球之實證分析 /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曹書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了不同國家在不同所得的情況下,該國國內人口聚集的差異程度對於該國經濟成長是否帶來了不同的影響。在橫斷面的分析部分採用了普通最小平方法,在長期追蹤資料的部分則是採用了系統性動差法去估計。本文利用了都市化人口比例來衡量人口集中在都市的程度以及等級規模係數來衡量都市間人口多寡的差異程度。而本文的實證結果支持了Williamson假說:人口聚集只有在一國的開發程度達到某一個門檻之前才會對經濟產生助益,而這一個門檻根據本文的估計為人均所得為7100美元的時候。而另外本文的結果也得到了愈貧窮的國家,都市間人口發展愈不均衡的話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
44 |
臺灣綜合證券商成本特性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Cost Properties of Integrated Securities Firms in Taiwan曾莉雅, Tseng,Li 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7年至2011年綜合證券商時間序列與橫斷面型態的資料,建立超越對數成本函數,並帶入要素份額方程式,建構一個三要素投入(勞動、資本與其他投入)與三產出(經紀業務、承銷與自營業務、其他收入業務)的聯立估計模型;然後利用三階段最小平方法對前述聯立模型進行估計,探討臺灣綜合證券商之成本特性,是否具有規模經濟與多樣化經濟特性。
研究結果發現,在規模經濟方面,產品別與射線規模經濟指標之估計值皆具有1%統計顯著性,代表不論是就整各產業或是個別產品而言,皆存在規模經濟的特性,尚未達最適生產規模;而在任兩種業務間多樣化經濟方面,結果顯示,經紀業務與其他業務具弱成本互補性,即兩者在生產上具有多樣化經濟,而經紀業務與承銷、自營業務,以及承銷、自營業務與其他業務之間,可能具有多樣化經濟。因此,建議臺灣綜合證券商在經紀業務手續費不斷降低的情形下,可提供高附加價值之服務,以擴大產出水準或進行再一次的合併。主管機關應在許可的範圍內,逐步放寬交易上的限制,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
|
45 |
大陸經濟改革的內容和宣傳策略研究(1992-1996)--以「人民日報」社論內容為例游承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開始經濟改革計劃至今,改革開放造就經濟成長榮景,相應也對中國的傳媒造成衝擊。在改革的進程中,被中共稱為「黨在政治上、理論上和思想上領導戰鬥的武器」的新聞傳播媒體,隨著改革範圍的擴大,及改革程度的深化,導致模式結構、傳播內容和傳播手段,發生不同規範的變化。報業不僅品種增多、層次多樣,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報紙最終也進入市場。新聞傳播媒體的功能,由單一的宣傳工具角色,朝向多元化、多功能、企業化方向發展。
因應改革開放各發展階段,中共掌控的新聞媒體,在指導思想、宣傳主題、方針、報導尺度和宣傳策略上,也有諸多指示和規範。
新聞傳播事業在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談話,強調加速經改步伐後,受到政府規範和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是否改變傳媒在極權社會的功能角色是研究關注點。因此本研究以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談話至1996年底為研究起訖點,運用內容分析法,探討人民日報社論經濟改革的宣傳內容與宣傳策略。希冀能藉由黨報社論內容與策略分析,檢視中共黨報在深化改革浪潮下,媒介屬性與宣傳理論的變革程度,以體現目前大陸傳播媒體的本質,和宣傳理論基礎。
研究結果發現:(一)論述主題,主要為鄧小平所倡導的經濟改革理念、政策和方針;(二)所引述主要的消息來源,最多為政府(黨中央)人士、組織和會議;(三)宣傳口號,最多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宣傳技巧,最常運用「訴諸權威」;(五);訴求方式,多採利益訴求;(六)言論立場,多為正面肯定經濟改革。
檢視大陸新聞界和學界對「黨的新聞事業」所形成既定新聞原則和規範、新聞輿論監督機制和新聞法規等因素,現階段中共經濟開放,仍採取「政左經右」改革方式,可以理解中共的新聞媒介,特別是黨報系統,其宣傳的意旨,即是鼓吹黨中央既定的經改理念、政策和方針,以提昇經濟現代化,和穩定經濟發展環境。傳媒角色,現階段仍以「喉舌」為主。與以往的政治宣傳相較,經濟改革宣傳的內容是趨向多元發展,宣傳策略上,堅持正面宣傳,以引導正確輿論,顯少採取公然侮辱,與大肆批判技巧。另就新聞媒介應發揮的輿論監督功能而論,目前在中共專制政權體制下,傳媒仍扮演「正面宣傳」政府政策的「喉舌」角色,多元化的輿論監督和媒介體制改革,則有待時日。
|
46 |
我國各縣市地方經濟競爭力之研究洪于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因應全球化潮流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本研究期望藉由對經濟成長與競爭力意義之探討,了解地方經濟與地方競爭力彼此間之互動關係,進而建構一完整可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條件也就是地方經濟競爭力的指標系統。本文目的為檢視台灣地區23縣市各項經濟發展要素條件完備程度,進行地方經濟競爭力優劣勢的分析,使得地方政府施政時能清楚洞察轄區縣市經濟競爭力之優劣勢,並召集產、官、學界參考評估結果擬定可行的經濟政策,以改革弊端吸引外資投入,留住在地廠商外移腳步。
經實證結果發現:1.地方經濟競爭力提升即為地方經濟成長。2. 各群集以群集一表現最優而群集四表現最差;單就縣市而言則國內最富經濟競爭力之地區為台北市,澎湖縣與台東縣的經濟競爭力最為落後。3.地方政府可藉經濟競爭力指標評估結果由時間序列觀測國內各縣市經濟發展趨勢、走向,以及由空間向度觀測縣市經濟競爭力之優劣勢條件。4.知識與技術創新發展環境為地方經濟競爭力之重要影響因素。5.影響地方經濟競爭力構面指標群的選用需依從所欲檢測地方經濟競爭力之反應項目。
|
47 |
正在進行中的革命?-探索知識經濟對台灣企業的影響藍仙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經濟在近年來成為研究的熱潮,諸多的學說之中,認為目前的社會處於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特徵表現為:知識被作為資本用於發展經濟,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型的產品大大增加,製造業通過增加知識含量而軟化;諮詢業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製造業工人”減少,“知識工人”強勁增長;軟體的發展、網路的產生、虛擬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社會的新特徵。
對於當前台灣的產業,知識經濟的發展對他們的經營是否有改變或影響,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論即探討中小企業比例居高的台灣,在知識經濟衝擊下,產業的實務狀況與現象。
本篇論文從理論的分析當中,就實務面進行深入的探討,論證「知識經濟」與舊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何差異,釐清知識經濟的本質並提出知識經濟所產生的迷思。再由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觀點,以勞動價值理論來解釋知識經濟下所產生的現象。藉由實務的論證,理解目前產業界,對於知識經濟的認知為何,同時也試圖釐清知識經濟對產業的影響為何?在激烈的競爭情況下,技術與創新是否是影響的關鍵?本文也希望藉由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觀點,解構知識經濟的本質,並以田野調查的實證,點出知識經濟的迷思。
|
48 |
經濟危機:以越南市場為例梁碧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經濟體在發展時,會因為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資本分配的失衡,或是資本配置的重心不同而引發不同的經濟危機產生,使得經濟體的運作失去效率。而經濟危機發生的成因很多,本研究針對以戰爭、全球工業化以及資本家投資等為主要的討論方向,造成匯率、利率以及金融體系的問題,造成經濟體物價高漲,投資降低,產出下降,最後會使得經濟體陷入成長的停滯或是衰退。本研究以2008年越南的高通膨為研究的對象,探討此次越南的經濟危機,將會對正在成長的新興市場造成什麼樣的衝擊。並提供提出一個可供參考的準則,讓未來希望投資於成長型的新興市場,一個評估的模式及依據。
|
49 |
勞動逃漏稅、失業率與經濟成長 / Tax Evasion of Labor Incomes, Unemployment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俞秋詠, Yu, Chau W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結合勞動市場資訊不對稱與逃漏稅行為於一模型中,將勞動市場資訊
不對稱現象設立為模型的第一階段,而模型的第二階段則設定為勞動者逃漏
稅之決定,再以倒推法先後得出最適逃漏稅比例與均衡失業率。接著,我們
將分別以資訊不對稱、金融發展程度等變數檢視逃漏稅與失業率如何與經濟成
長產生連結;另外,更將透過比較靜態分析,探討在各外生變數變動下,如何
影響經濟體系之稅率、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據本研究的數值模擬以及比較靜
態分析結果發現,金融發展程度越好的國家,低能力勞動者會產生較大的意願
至廠商就業,而在均衡分離型就業契約下,失業率必須上升,以驅使低能力勞
動者無法進入廠商就業,最後,帶來經濟成長率的上升;反之對於金融發展程
度較差國家而言,此時低能力勞動者沒有意願至廠商就業,帶來了失業率下降
與經濟成長率下降的現象。
|
50 |
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的關係--戰後台灣地區個案研究莊士勳, ZHUANG, SHI-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