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0
  • 49
  • 10
  • 1
  • 1
  • Tagged with
  • 61
  • 26
  • 22
  • 18
  • 18
  • 14
  • 14
  • 13
  • 12
  • 11
  • 11
  • 10
  • 10
  • 9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我國侵害植物新品種權刑罰化之研究─以非法輸入、輸出為例 / A study on the penalty of infringing plant variety - taking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as an example

郭一正, Kuo, Yi J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技術發展與貿易全球化,知識經濟無疑係各國市場競爭力之關鍵因素。因此,農業資源也同樣涵蓋在這一波變革之中。新品種制定即伴隨全球化使得在市場上帶有農業資源掠奪的色彩。也因此,若將農業智慧財產權依據公益與私益投射為光譜,在這個意義下,現階段在世界貿易架構下各國所採的植物新品種權也體現的係和諧化,而非統一化結果。 農業在我國發展過程中曾作為產業的領導,故直至今日我國農業無論在軟、硬體上均有厚實的基礎。也因此,作為保衛我國農業優勢的植物品種權,自然是再次推動台灣產業發展的跳板。然而,品種權內容在修法上大幅度放寬保護範圍,以與UPOV公約逐步接軌,卻完全廢除侵害品種權之刑罰。 比較分析日本或中國有關種苗管制,均因應農業經濟結構而有不同刑罰規範。縱使農業經濟有別於我國的中國,亦有刑罰化之討論。準此,侵害品種權之行為確實有刑罰化的討論空間。透過應罰行與虛罰性之兩階檢驗程序,侵害品種權之行為確實有如「國民經濟」法益保護。釋字580號解釋更從憲法角度詮釋農業經濟秩序,即係農業資源合理分配。也因此,侵害品種權之行為確實嚴重損害我國農民利益與農業發展,尤其非法輸出。如同營業秘密刑罰化,侵害品種權目的係避免農業經濟間諜。而在需罰性層次的檢驗,營業秘密刑罰化,更凸顯全球化貿易體系中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同理,作為農業智慧財產權之品種權亦然。因而,新品種非法輸出有需要藉由刑罰對於行為人社會損害性來達到預防之效果。 如上所述,本研究雖然認為侵害品種權之行為有刑罰之必要,但仍需兼國刑罰最後手段性,以及立法目的上維護農民利益與促進農業發展。故在修法建議上,除了行為上僅針對嚴重侵害我國農業資源合理分配之輸出、輸入。另外,必須行為人主觀上具有裨益他國之意圖,方以刑罰相繩。
32

共犯論における違法相対性

姚, 培培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2212号 / 法博第245号 / 新制||法||16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塩見 淳, 教授 髙山 佳奈子, 教授 安田 拓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3

配流刑の時代―清代配流刑の諸相をめぐって―

KIM, HANBARK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2921号 / 文博第867号 / 新制||文||70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中砂 明徳, 教授 髙嶋 航, 教授 鈴木 秀光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4

刑法学からの立法批判のあり方

上田, 正基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744号 / 法博第175号 / 新制||法||150(附属図書館) / 3169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髙山 佳奈子, 教授 塩見 淳, 教授 安田 拓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5

論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爭議與風險管理

陳春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就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所產生之法律爭議及企業經營者、使用他人智慧財產權者等應採行之風險管理措施作一研究。 懲罰性賠償金雖源自於英國,但在美國蓬勃發展,故本文首先就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內容及其發展過程中所衍生之爭論加以探討;其次,再將我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予以定位,並對目前之相關立法加以說明,最後再就該制度實施後所引發之法律爭議---是否違憲?是否造成民事法與刑事法體制之紊亂?過失行為得否課與懲罰性賠償金?懲罰性賠償金是否具可保性等問題加以討論。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雖基於保障消費者、智慧財產權所有者、投資大眾、防杜內部交易並確保公平競爭,而對於不法行為人課與懲罰性賠償金,來達到懲罰及嚇阻之效果,但此亦加重了企業經營者或其他個體之責任風險;因此,本文依循風險管理之步驟,逐一就我國現行懲罰性賠償金之立法提出損害防阻、損失抑制及風險理財等風險管理措施以資因應。
36

我國會計師懲戒制度之探討 / The Research of CPA Disciplinary System In R.O.C.

周志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鑑於近些年來國內陸續發生博達、雅新、力霸、嘉食化等震驚社會之企業掏空弊案,簽證會計師多遭金管會證期局迅即援引證交法第37條予以懲處,再移請會計師懲戒委員會依會計師法相關規定再予以提付懲戒,二者時間先後及處分內容有無可能涉及競合問題;且懲戒罰與行政罰可否併罰及是否涉有一事不二罰之原則?會計師懲戒有無行政罰法之適用?此為研究動機一也,其次,我國目前之會計師懲戒機關所為之懲戒程序,及覆審程序是否符合正當的法律程序?此為研究動機二也,另與我國會計師執業關係較密切之中國大陸、美、日等國之會計師懲戒制度亦有瞭解與比較之必要,藉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效,此為研究動機三也。再次,對於國內同為專門職業之律師、醫師、建築師等行業之懲戒制度亦有參考比較之必要,俾擷取其優點供為會計師懲戒制度改進之參考,此為研究動機四也。 本論文研究係就國內外有關會計師懲戒制度之相關文獻(含專書、期刊、雜誌、論文)及法令的探索,及本人過去擔任會計師懲戒委員及覆審委員之心得經驗來分析比較○1我國與中國大陸、美、日等國之懲戒制度,○2國內律師、醫師、建築師等專門職業之懲戒制度。其次,係要探究我國會計師懲戒有無行政罰法之適用及會計師懲戒罰與行政罰併罰之問題,瞭解目前會計師懲戒有無違一事不二罰之情事。再次,分析我國會計師懲戒及覆審程序現況及存在之問題。 壹、基於以上之研究動機及方法,針對上述探討主題,提出如下建議事項 一、會計師懲戒有無行政罰適用之建議 建議釐清會計師法第61條6款應付懲戒情事各款之處罰性質,明 文區分為行政罰或懲戒罰,並依其性質訂定相關之處分原則。 二、會計師同一原因事實而受有行政罰及懲戒罰併罰之建議 對於會計師涉有會計師法第61條中具行政罰性質之應付懲戒情事 ,其經相關主管機關,己依相關法規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會計師予以 懲處後;再移付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懲戒時,懲戒委員會在懲戒決議時, 應慮及一事不二罰之原則,予以衡酌移送前已裁處行政處分之輕重及是 否含紀律處分之考量;再予合適之懲戒處分。 貳、會計師懲戒及覆審程序之建議 一、對會計師公會全聯會之建議 建議訂定完整之「會計師違反紀律移付懲戒作業辦法或要點」。 二、對經濟部商業司之建議 建議訂定「會計師辦理決算書表查核簽證或工商登記業務違失移付 懲戒之作業辦法或要點」。 三、對金管會證期局之建議 建議修訂「會計師辦理證券交易法相關業務違失違規移付懲戒及行 政處分作業要點」,取得法律授權依據,並修訂其條文內容,以符實際。 四、對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之建議 1.共同之建議事項 函請會計師就缺失情事,出具書面說明之通知書,應載明其缺失 之理由,俾令會計師事先有所因應。 2.對證交所之建議 建議證交所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在討論涉案會計師之缺失 時,增訂「應函知會計師列席說明」,藉維護涉案會計師之權益。 3.對櫃買中心之建議 建議櫃買中心之審查會議在審查會計師涉有違失情事時,參酌證 交所增列外部專業具經驗之社會人士參與審查,俾更具公平性。除此 ,亦應訂定審查委員之迴避規定。 五、對各區國稅局之建議 建議修訂「會計師代理所得稅事務違失移付作業要點」之有關移付 懲戒程序,增訂○1除1-2名地區會計師代表外,增加具會計、稅務專業 及經驗之外部會計、法律、財稅專業人士。○2增訂審查委員會決議表決 之方式,俾資明確。 六、對報請及核轉懲戒後提出答辯及到會陳述之建議 建議修正會計師懲戒委員會及懲戒覆審委員會組織及審議規則(以 下簡稱組織及審議規則)第9條第1項為:「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應將懲戒 事件通知被付懲戒會計師,命其於判決之次日起二十日內提出答辯或陳 述;如不依限提出答辯或到會陳述者,得逕行決議。」 七、有關得要求迴避程序方面之建議 建議「被付懲戒會計師對懲戒委員會及覆審委員會之委員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得申請迴避。○1有前項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2有前項以外 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處者。」 八、有關調查事實及證據程序方面之建議 建議:1.參採行政程序法第一章第六節「調查事實及證據」中之職權調 查之證據(第36條)、當事人申請調查證據(第37條)、要求當 事人提供文書(第40條)、選鑑定人(第 41 條)、實施勘驗(第 42條)及依調查結果認定事實(第43條)等規定,納入組織及審 議規則之增訂條文。 2.可考慮將會計師公會全聯會之「專業責任鑑定委員會」列為懲 戒及覆審委員會之專業鑑定人。 九、有關聽證程序方面之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對會計師懲戒之,擬建議之「除名」或停 止執業期間較長者(如一年以上)之處分,採「不公開言詞辯論」之聽證 方式,命被付懲戒會計師與移付單位,就事實法理作雙向溝通。 十、有關組織適法方面之建議 建議:1.修訂組織及審議規則,將懲戒及覆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改由委員 互選產生。 2.修法明確排除具民意代表身分之人士出任懲戒及覆審委員。 十一、有關懲戒委員會會議表決方式之建議 建議:1.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對於「除名」剥奪會計師工作權之處分 決議,將其同意門檻提高至以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出席委 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 2.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負責審查懲戒事件之委員,即不能參與懲 戒或覆審委員會之該懲戒事件之表決。 3.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懲戒委員會或覆審委員,如有迴避事由者 ,則不計入應出席人數之計算。 4.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在委員會之評議意見有三說以上,均未 達通過門檻時,以最不利於被付懲戒人之恴見,順次併入次不 利於被付懲戒人之意見至達過半數為止。 十二、會計師懲戒處分透明度之建議 建議將「會計師違反會計師法事件應予懲戒處分參考原則」公開透 明化。 十三、程序外接觸之禁止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中增訂:「懲戒及覆審委員在懲戒及覆審程序 中,除基於職務上必要外,不得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懲戒及 覆審程序外之接觸。懲戒及覆審委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懲 戒及覆審程序外之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並對其他當 事人公開。前項接觸非以書面接觸為之者,應作成書面紀錄,載明接觸 對象、時間、地點及內容」。 十四、守密之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中增訂:「懲戒及覆審委員和兼辦秘書工作之 相關人員,均應簽訂保密書。委員違反保密協議者,得經懲戒及覆審委 員會予以解任,兼辦秘書工作之人員違反者,得予解任兼任工作並予以 一定之懲處」。 十五、覆審迴避程序之建議 建議於組織及審議規則第6條第1項自行迴避方面之規定,增列一 款:「曾參與前審之討論及決議之委員」。 十六、有關覆審階段之請求閱覽、抄錄、影印或攝影卷內之文書程序之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對於懲戒委員會處分之證據資料,被 付懲戒會計師得請求閱覽、抄錄或影印之覆審委員會非有正當理由不得 拒絶」。 十七、有關覆審階段之調查事實及證據程序之建議 建議:1.參酌我國訴願法第67條至第69條規定,於組織及審議規則中 增訂有關調查事實及證據程序之條文,另在懲戒程序階段建議 參酌行政程序法第36條至43條增訂之事項,如不在上項建議 範圍時,建議亦納入覆審程序之適用範圍。 2.可考慮將會計師公會全聯會「專業責任鑑定委員會」列為懲戒 覆審委員會之專業鑑定人。 十八、覆審階段之聽證程序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對會計師原懲戒處分,如為「除名」或「 停業」期間較長(如一年以上)者;採「不公開言詞辯論」之聽證方式, 命申請覆審之會計師與原懲戒委員會,就事實、法理作雙向辯論溝通。 十九、會計師懲戒處分暫停執行之建議 建議組織及審議規則增訂:「凡屬覆審階段或行政訴訟階段之懲戒 案件,予以暫停執行,待全案終局確定後,再予執行」。 參、其他建議事項 一、懲戒及覆審委員人選之建議 建議:1.增加會計師擔任懲戒及覆審委員名額。 2.保留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之會計師出任懲戒委員之名額。 二、對懲戒處分方式之建議 建議修正會計師法第62條第一項,增訂:「○1限制執行業務範圍, ○2命接受額外一定時數之教育進修或同業評鑑」,第二項增訂:「會計師 懲戒處分內容其性質不相牴觸者,得合併為一懲戒處分」。 三、有關會計師懲戒處分從重、從輕、減輕之建議 建議在組織及審議規則中增訂: 1.會計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從重懲戒 ○1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應予懲戒行為者。 ○2在兩年內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同一性質應予懲戒的行為者。 ○3對投訴人、舉報人、證人等有關人員打擊報復者。 ○4違規行為發生後編造、隠匿、銷毀證據者。 2.會計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從輕、減輕懲戒 ○1初次違規並且情節輕微者。 ○2主動報告其違規行為者。 ○3主動配合查處其違規行為者。 ○4自覺糾正違規行為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減輕不良後果者。 四、懲戒裁處權時效訂定之建議 建議修正會計師法,增訂會計師懲戒之裁處權之時效。 五、對會計師懲戒停業處分期間監管之建議 建議金管會訂定「會計師懲戒停止執業期間之監管辦法或作業要點 」。
37

著作權法刑事責任之研究 / 以重製權與散布權為中心

馮達發, Feng,Da-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首先簡介我國著作權法之現行制度以及司法審判實務之見解。開場者,係我國目前正進行中之著作權法修正草案及相關討論。接著,為便於後續著作權刑罰必要性之檢討,乃說明我國著作權法關於著作權內容之必要。在此部份中首要說明的是,依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著作」須符合那些要件,方屬我國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從而著作人享有該「著作權」?一般認為,「著作」應符合原創性、客觀化、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以及非不得為著作權標的之著作。 在說明著作權要件後,接著要介紹者是著作權之內容。依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著作權包含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等兩個派生權利。就著作人格權而言,內涵包含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以及同一性保持權。而著作財產權則包含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編輯權、出租權等。其中,重製、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改作、公開發表等之定義,明文於著作權法第三條第一項諸款。 於著作權要件及內容之後,本文簡介著作權法中之刑罰規定。此部份主要是體系化介紹關於著作權法所規範之刑罰規定,並檢討我國審判實務之見解。此部份主要是配合後續關於著作權侵害行為之態樣之探討,進而討論我國現行著作權侵害刑罰之刑度是否妥適?另外,此部份亦將對於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做一簡介。依我國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諸如行為人「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時,即不構成侵害著作權等。 在說明完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以及司法審判實務見解之後,本文進行檢討前述我國著作權法司法審判實務之見解,探討我國司法審判實務在論斷著作權侵害犯罪時,是否亦嚴格貫徹刑事體系相關原則,例如罪刑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等等。 接著檢討我國著作權法刑罰規定,此討論將以著作權侵害之刑罰為核心,其餘部份非本文之範圍。首先討論的是,著作權之侵害行為,究有無科以刑罰之必要?按我國法律體系下,行為人責任可為三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而依一般見解認為,責任之輕重者,以刑事責任為最重,民事責任為最輕,行政責任則居其間。在我國此種法律責任體系下,侵害著作權之行為,惡性有達科以刑罰之必要嗎?再者,科予行為人刑罰所表彰者,乃行為人之反社會性,然在著作權侵害之情形,特別是在我國民情下,行為人有表彰反社會性嗎?從而,應科予行為人刑罰? 依學者通說認為,著作權屬於財產權之一種,但此種財產權與一般財產權最大之不同,係在於一般財產權之客體往往為所有人所「獨有」,然而,就著作權而言,著作人之著作內容往往僅某小部份為其所「獨有」,從而著作權,特別是著作財產權,是否須與一般財產權作相同程度之保護? 從著作權立法政策觀之,著作權之現實目標在於保障著作權人之經濟利益,於此種前提下,有效遏止一般人為著作權侵害之行為,當係首要目標,至於是否科予刑罰恐非主要目標,而科以刑罰應僅在希望達成恫嚇之效果。準此以言,取締、處罰之有效性以及訴追之便利性方屬著作權法立法政策所追求者。 在有效性而言,透過行政機關之行政行為,科以行政罰實屬上策。至於被懲處之行為人,則可透過行政爭訟予以救濟。在便利性而言,所涉者往往為著作權侵害之舉證問題。因而,關於著作權之侵害,只要能解決有效性及便利性,似無科以重刑之必要。 最後,本文提出對我國著作權制度之建言,並重新審視三二六行政院版。末了,將以對我國著作權制度應有之立法政策提出建言,以代結語。
38

分析師預測與市場反應之關聯性研究

莊秩瑋, Chuang Chih-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是應用過去探討盈餘反應係數(ERC)的研究模型,驗證公司與分析師預測值間正負預測誤差的方向性與幅度對於市場反應之影響;並且在公司持續一致存在正/負向誤差的情況之下,探討市場對於此種趨勢的反應,並進一步以實證結果分析影響經理人員進行盈餘管理的可能原因。主要的研究問題有三: (1)當公司超出分析師預測時,市場獎勵公司的程度,是否更甚於當公司未達分析師預測時,市場懲罰公司的程度? (2)在控制未預期盈餘(unexpected earnings)的幅度之下,當公司超出分析師預測時,市場獎勵公司的程度,是否更甚於當公司未達分析師預測時,市場懲罰公司的程度? (3)當公司存在持續一致報導正/負向預測誤差趨勢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公司的此種趨勢給與的獎勵或懲罰的性質及程度為何? 本研究係以在台灣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民國77年至民國90年共計14年。研究方法分別使用Pooled regression與Annual regression兩種迴歸模式分別對樣本觀察值進行複迴歸。共計三個迴歸模型,六個迴歸結果。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是否超過分析師預測方面,當公司超過分析師預測時所得到的市場獎勵程度,並不一定大於當公司未能達到分析師預測時所得到市場懲罰的程度。因此就此部分之結論而言,公司為了得到市場獎勵而從事盈餘管理與公司為了逃避市場懲罰因素而從事盈餘管理,兩種行為之動機程度並無明顯差別。 二、倘若在控制未預期盈餘的幅度的情況之下,當公司超過分析師預測時所得到的市場獎勵程度,則是顯著的大於當公司未能達到分析師預測時所得到市場懲罰的程度。因此就本研究此部分之結論而言,公司為了得到市場獎勵的盈餘管理動機程度甚於避免受到市場懲罰之盈餘管理動機程度。 三、在是否存在持續一致報導正/負向預測誤差趨勢方面,可區分為兩部分說明: (1)對於有持續一致未達分析師預測趨勢的公司而言: 持續一致未達的未預期盈餘部分(系統因子),市場會對該系統化部分之行為失去信心而給予其懲罰。 然而,非一致性未達的未預期盈餘部分(非系統因子),相較於其他沒有持續一致未達分析師預測趨勢之公司,市場則不一定會對該部分之行為失去信心而給予其超額懲罰。意即因非系統未達之部分所得到的市場懲罰,並不一定大於沒有持續一致未達分析師預測趨勢之公司。 (2)對於有持續一致超出分析師預測之趨勢的公司而言: 持續一致超出的未預期盈餘部分(系統因子),市場不一定會將該系統化部分之行為視為經理人員從事盈餘管理之結果而給予懲罰。 然而,非一致性超出的未預期盈餘部分(非系統因子),相較於其他未能持續一致超出分析師預測之公司,市場則亦不一定予以實質肯定並給予其超額獎勵。意即因非系統超出之部分所得到的市場獎勵,並不一定大於未能持續一致超出分析師預測的公司。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market rewards(penalizes)firms for beating(missing)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the market response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ecast errors. In addition, we examine whether the sensitivity of stock prices to positive or negative forecast errors is affected by the firms’ history of consistently beating or missing analysts’ forecast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ree issues: (1) is there a differential market response to the level of unexpected earnings for firms that beat analysts’ forecasts versus those that do not? (2) does the market respond to whether firms beat or miss analysts’ forecasts independent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ecast error? (3) whether the market gives rewards or penalties for firms with a historical tendency to report positive / negative forecast err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arnings multiple applied to positive unexpected earnings is not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or negative unexpected earnings. However, we fi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ecast error, the market penalty for missing forecast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absolute terms than the response to beating forecasts. Finally we find that for the firms that consistently beat analysts’ forecasts, the market doesn’t give penalties to the systematic component of the forecast error, and doesn’t give excess rewards to the unsystematic component. But for the firms that consistently miss analysts’ forecasts, the market gives penalties to the systematic component of the forecast error, and doesn’t give excess penalties to the unsystematic component.
39

跨國企業移轉計價-動態最適化模型 / Multinational Firm Transfer Pricing Under Dynamic Optimization

謝孟釗, Hsieh,Meng-C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現有移轉計價之規範未有明確的罰則(Penalty),因而衍生許多稅負規避的問題。本文採用動態最適化(Dynamic Optimization)的模型來觀察跨國企業移轉計價的行為,在面臨懲罰與兩國稅差時企業會如何利用移轉價格及數量來進行獲利移轉以規避稅負,進而分析政府調降稅率以降低稅差並吸引獲利移轉的稅率政策對企業移轉計價的影響,最後再探討罰則在法規制定上的必要性。結果顯示,預料到的稅率政策在長期能有效減少企業從事移轉價格操弄(Transfer Price Manipulation),但在短期﹝除了宣告那一刻之外﹞反而更助長移轉價格操弄的發生,特別是當政策宣告至執行之期間過長時更為嚴重。此外,由先前的文獻可知無罰則下的最適移轉價格為一邊界解(Boundary Solution),本文也證明了此邊界解亦可能出現於有罰則的情況下。然而,罰則的存在創造了內部解(Interior Solution)的可能性,此內部解較邊界解更趨近於常規交易價格,因此我們仍建議政府制定罰則。 / This paper employs a dynamic optimization model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in a multinational firm (MNF) faced with a threat of a penalty. We analyze the impact on transfer pricing that arises from the unanticipated and anticipated permanent taxation policy of home country and host country. Anticipated taxation policy for reducing tax differentials can reduce transfer price manipulation in the long term. However, except for the moment of announcement, such reduction of transfer price manipulation does not occur in the short term,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a large time lag of policy. We also show that the boundary solution is possible even though transfer price penalty exists and suggest that governments impose penalty which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ior solution.
40

論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計算-─從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之專利修法談起 / Damages calculation in patent infringement-perspectives of patent refo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李柏靜, Lee, Po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專利法制現代化,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均進行專利修法,並修訂損害賠償計算。本文試圖以三者修法目的為思考評析損害賠償計算之修訂,並類型化分析三者相關規範。本文探討美國司法實務所發展的分攤法則及整體市場價值法則,而在建立更有效率之專利制度的目標下,美國專利法第284條並不適合納入上述法則。本文歸納美國專利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之三種認定故意的標準。第一,傳統的故意侵害論,Underwater Devices案「充分注意之確切義務」之標準為故意侵害設立了一個較低的門檻,比較類似過失。第二,Seagate案的故意侵害論,為客觀的輕率。第三,專利改革的故意侵害論,三種故意樣態下之客觀的輕率;但可能因此限制法官的裁量權。中國大陸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建設創新型國家之知識產權戰略目標下,第三次專利法修正將於2009年施行。新專利法第65條將現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的定額賠償提高到專利法層次,且提高法定額度。從訴訟成本考量,由法院定額不失為較經濟的方法;然而,此方法亦有可能會有因非根據證據而落入主觀判斷賠償數額的缺點。新專利法第65條並明訂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惟其計量方法仍不明確。雖然新專利法沒有納入懲罰性損害賠償,於提高法定賠償額度與加重其他相關民事與行政責任之配套修改下,新專利法有提高侵權人金錢負擔的效果,應有較大的嚇阻功能,進而鼓勵創新。台灣在因應國內科技政策與國際規範發展,及配合智慧財產法院設立的背景下,提出專利法修正草案,其中建議現行專利法第85條新增「以相當於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權利金數額為其損害」規定。然而,針對權利金的合理性及是否以合理權利金作為補償底限,修正草案並沒有明確規定。此外,修正草案建議刪除懲罰性損害賠償,以回歸我國民事損害賠償制度。台灣專利侵害民事訴訟的成本與賠償金額並不高,也沒有敗訴方負擔對方律師費用的規定,在專利侵害全面除罪化之後,懲罰性損害賠償對侵害人可能形成一種「實質上額外的風險」,而非「僅是一種商業上的成本」,因而有其一定的功能意義。以專利法促進產業發展的目的考量,若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實可考慮繼續保留現行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 / For modernization of patent law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are undergoing patent reform, each amending its damages provision. This thesis categorized forms of damages calculation in three countries, and tried to analyze its amend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reform in each country.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pecifying the apportionment rule and entire market value rule in Section 284, 35 United State Code. In addition, three standards of willful infringement with enhanced damages were concluded. First, the traditional willfulness doctrine in Underwater Devices case is the affirmative duty of due care which sets a lower threshold of willing infringement that is more akin to negligence. Second, willfulness in Seagate case requires at least an objective recklessness. Third, willfulness in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9 requires an objective recklessness in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 such proposal may restrict the discretion of the court. With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capacity of innovation and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e third amendment to Patent Ac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comes in effect in 2009. Article 65 in the new Chinese Patent Act codifies the statutory damages in the range of RMB 10,000 to 1,000,000,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range of RMB 5,000 to 500,000 provid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tigation costs, statutory damages award may be a more economic approach but subjective judgment could have implication caused by lack of factual evidence for damages calculation. Article 65 also codifies that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shall include reasonable cost for ceasing patent infringement by the right holder, however, how to measure the reasonable cost is not clear. Although the new Chinese Patent Act does not include punitive damages, the maximum statutory damages, other related civil lia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penalty are increased. Such amendments may increase the pecuniary burden of the infringer and expect to lead to more deterrent effect on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encourage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change, n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change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aiwanese Patent Act is ongoing. The proposed bill adds “equivalent amount of royalty for implementing the patent invention as damages” into Article 85 of current Taiwanese Patent Act. However, it is not clearly codified that a reasonable royalty must be justified and such royalty calculation is to set a floor for damages award. The proposed bill abandons punitive damages for willful infringement. In such proposal, the result of willful infringement may not be a substantial additional risk but only a cost of doing business, because the litigation cost and damages award are not so high, and there is no attorney fee award or criminal penalty in Taiwanese patent regulation system. Hence, reconsideration of retaining punitive damages is suggested.

Page generated in 0.23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