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137
  • 2922
  • 241
  • 214
  • 107
  • 2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507
  • 909
  • 807
  • 799
  • 766
  • 622
  • 603
  • 578
  • 532
  • 504
  • 494
  • 428
  • 422
  • 400
  • 39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71

警察機關處理聚眾活動之研究-以中正第一分局為例 / How a police institution handles a rally—a case study of Zhongzheng First Police District,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陳華龍, Cheng, Hwa 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總統馬英九先生於98年5月20日上台,完成二次政黨輪替後,立法院針對「集會遊行法」提出修正,朝野立委亦數度對此展開攻防戰術;總統馬英九先生、行政院及朝野立委亦針對「集會遊行法」各提出自己看法。 本次研究希望達成三項目的:一、協助各目的事業主管 機關處理陳情請願活動;二、瞭解處理非法聚眾活動狀況, 作為警察機關預防聚眾活動之具體作為;三、以中正第一分 局處理聚眾活動進行研究以瞭解處理成效。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法、深度訪談法及參與觀察法從多方角度及觀點加以探討,以中正第一分局處理集會遊行活動案例,從訪談中正第一分局警察幹部、社運團體、民意代表及新聞記者為訪談對象。研究發現: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重視集會遊行活動、指揮官修為影響集會成敗、集會遊行活動蒐證人員欠缺蒐證能力、決策欠缺徹底執行力、員警執勤欠缺溝通協調能力、集會遊行修法方向影響政治、經濟、社會甚鉅。在研究建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重視集會遊行活動(以誠意、溝通協調解決問題)、提昇指揮官修為(事前預擬腹案、事中狀況處置、事後承擔責任)、蒐證人員加強蒐證作為(蒐證對時、加強夜間蒐證能力、違法蒐證角度錄影等能力)、決策徹底執行(科層體制由上而下貫徹執行)、加強員警溝通協調能力及集會遊行法儘速修訂,有助減輕社會對立等,都需要警察機關及人員再加強改進,以協助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理集會遊行(或陳情請願)活動,使集會遊行活動能夠和平落幕。 / After President Ma took office on May 20, 2009 for second-time regime change, the Legislative Yuan moved to work on the amendment of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Rallies, Marches & Demonstrations, for which the legislators from both the govern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were taking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block it or make it passed. All involved, including President Ma, the Executive Yuan and the legislators had their own ideas about how this law should be amended For the sake, the study is undertaken to: 1) help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cope with people’s protests; 2) understand how illegal rallies were dealt with as precautions for future handling of similar activities; 3) see what measures were taken by Zhongzheng First Police District against people’s rallies in the past and how effective they were. For the purpose, the study refers to literatures, employs interviews and applies observations of related activities to obtain required answers through various perspectives. In the case of Zhongzheng First Police District, police officers, social groups, city councilmen and journalists were interviewed to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how rallies were exactly hand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played down their responsibilities for policing rallies, the commander’s preparations were key to whether the rallies could b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monitoring staff lacked the ability to collect evidence of illegal activities, the decision-maker failed to enforce the law thoroughly and the policemen on duty didn’t have to the abili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rotestor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mendment of the law will produce grea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upon us, the study advises making the following: ask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 respect rallies & marches (hope they can solve problems with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good will), reinforce the commander’s preparations (work out contingency plans beforehand, deal with in-progress situations positively and bear responsibilities later on), press monitoring staff to do their job better (monitoring standoff, night activities, violence and illegal activities through different cameras), carry out any decisions made to the purpose completely (enforce orders from up to bottom), and improve policemen’s coordinating skills. Once the law was amended as expected, it will help bring down social and political divisions. But, still, both police institutions and police officer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enforce the law so that when there is a rally or protest going on, it will end peacefully.
272

散步學:旅行的地方論述分析

洪銘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旅行作為一種論述,應視為整片由陳述與畫面構成的場域,一塊可述性與可見性所構成的知識疊層,它必然涉及一整套的觀察、測定、紀錄技術和活動,以實現不同的旅行可能性,據此,我們可以在影音檔案的分配形式中確定一塊論述範圍的形成,同時測量它與鄰近論述的相對位置。旅行的論述應優先歸諸地方而非旅行者的心理學與消費傾向,它首先是地表之間的移動事件,但重點不在地理空間的層面上,而是在論述形成的場域中—地方作為論述對象的操作。由於可旅行的地方只在述說與觀看間浮起,因此我們必須分析的是不同陳述及畫面組合的方式,而非國家或者地區的再現內容;透過特定論述所實現的旅行可能性,我們可以描述其陳述之間的關係,並指出畫面的編輯規則。 在旅行中可以看到什麼?如何說出自己的旅行?這兩個問題圍繞著不同的論述規則與實踐,最終構成幾片相對密集的網絡,指向不同的真實性,但這時我們所談論的旅行真實性並非一種本質,而是旅行中所有可述與可見的總體效果。大致來說,我們有兩種不同的真實性陳述基礎,其一指的是歷史與生態學的、觀光裝置所採用的陳述,屬於考古學式的真實性來源,它往往以代表性的操作進入論述中,要求所有事物都收斂至某一節點;另一種則刻意避開了代表性的神像,轉而捕捉瑣碎平凡的事件與物體。在前者中,真實性是稀少、需要鑑定、考察的東西,它看不見缺少代表性的景物,如果某處是值得觀賞的,其景色必然指向什麼不是它自身的東西;後者則相反地提供了真實性大量散佈的空間,轉而以樸素的眼光移動,捕捉瑣碎平凡的事件與物體。 典型的旅行與遠方相關,是過度延展的離開狀態,相對於此,我用散步學指稱另外一種旅行論述的裝置,其中的光線、陳述、真實性以及旅行者的位置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它透過各種概念、隱喻、陳述規則和實踐的轉換,將日常生活的關係折入自身,以步距重新測量旅行的地方、在與眼睛等高的位置鋪設畫面,於是旅行者既可以在旅行的地方生活,也可以在生活的地方旅行,散步學的論述場域便逐漸於兩者的間隙中悄悄形成。
273

空間與自我重塑: 佛斯特《窗外有藍天》 / Space and reconfigured self in E. M. forster's _a room with a view_

楊孟芯, Yang, Meng 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佛斯特(E. M. Forster)在小說《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1908)裡,將義大利描繪為自由、激情、活力的國度,而英國相較而言卻是嚴謹、傳統且充滿囿限。在空間與文化的刺激與啟發下,主角露西(Lucy)的義大利旅行逐步地改變她的人生觀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藉由義大利旅行與城市的互動,以及遇見他者(the other)的經歷,露西慢慢地得以「變成他者」(becoming-other),突破原有的傳統限制變成遊牧旅行者(nomadic traveler)。本論文擬以空間議題來探究露西在旅行經驗下的「空間變成」(spatial becoming),以及她逐步成形的遊牧自我(nomadic self)。 本論文第一章為總論性質的介紹。第二章主要藉助德勒茲(Gilles Deleuze)與瓜達希(Félix Guattari)的「遊牧學」(nomadology)和「變成」(becoming),結合伊斯蘭(Syed Manzurul Islam)從德勒茲理論延伸的旅行理論,來探討義大利與英國的空間如何影響身於其中的主體。本章將英國空間比喻為房間,義大利空間喻為風景,闡述露西如何面對她的文化衝突並發展自我重塑。然而,露西的遊牧轉變不應被視為身分認同議題下的自我追尋,亦非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二元對立,而是邁向「變成旅行者」(becoming-traveler)的轉變。 第三章運用德瑟鐸(Michel de Certeau)城市行走(walking in the city)的概念,來檢視露西藉由街頭行走(street-walking)的經驗以及她和義大利生活文化的相遇,所逐步產生的自我改變。由於單獨的街頭行走,對維多利亞時代(the Victorian)的女性而言是一項禁忌,從掙扎到漫遊,露西在城市中的行走非但沒有被動地接受城市設計者所塑造出的都市形象,甚至能夠主動地從她的觀察來解讀詮釋城市,於是跨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限制疆界,從依賴轉為獨立,進而遇見他者(encounter the other)。她的行走經驗開拓了自身的視野,而與城市的互動更是重燃她對於自由和自主權的渴望,因而開啟了她的「空間變成」(spatial becoming)。 第四章則著重於分析露西回到英國的生活,如何受到義大利旅行經驗影響而產生具體轉變。筆者援引伊斯蘭(Syed Manzurul Islam)的概念,剖析露西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遊牧旅行者(nomadic traveler),而她的未婚夫賽希爾(Cecil)卻是一個單調不變的靜止旅行者(sedentary traveler)。當露西從旅行經驗中發展出遊牧自我,她與傳統保守的英國空間、賽西爾的衝突也勢將不可避免。義大利顯然觸動她不可逆(irreversible)的變成他者與變成旅行者,露西因此轉而前往義大利繼續其無止盡的旅程。 總括言之,在《窗外有藍天》中,露西與義大利空間的互動驅使她跨越疆界,進行自我轉變。然而,義大利只是帶領她離開嚴謹傳統束縛的旅程序曲。她的遊牧轉變並非一個確切定案的結果,而是不停歇的轉變過程。 / E. 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 (1908) delineates Italy as liberal, passionate and invigorating, whereas England is portrayed as rigid, conventional and restrictive. Due to spatial and cultural impact, the protagonist, Lucy, changes her view about life by degrees as soon as she travels in Italy. By means of her interactions with the urban space and her encounters with the other in Italy, Lucy gradually enters her becoming-other and breaks through the Victorian confinement into a nomadic traveler. This thesis employs a spatial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spatial becoming embodied on Lucy during her travel, and the formation of her nomadic self. Chapter One is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to the whole thesis. As for chapter Two, I focus on 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s nomadology and becoming, and Syed Manzurul Islam’s extension in travel theory to explore how Italian and English spatiality influences the contained subjects. By characterizing England as a room and Italy as a view, this chapter explores how Lucy confronts with her conflicts and develops her reconfigured self. Lucy’s nomadic changes, however,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self-searching pursuit in terms of identity politics. Instead, her transformation transcends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heading toward her becoming-traveler. Chapter Three utilizes Michel de Certeau’s concept of walking in the city to examine how street-walking and encounters with Italian life and culture lead to the change in Lucy. Since street-walking alone is a forbidden behavior for Victorian women, Lucy’s street-walking goes through certain struggles. Rather than passively receives the built image from urban designers, Lucy is gradually able to read and interpret the city from her observation of the cityscape. From following others’ guidance to gradual independence, Lucy crosses the boundary of Victorian confinement and gets to encounter the other. Her walking experiences significantly open up her view and initiate her spatial becoming. Her interaction with a lived city rekindles her desire for freedom and autonomy. Chapter Four concentrates on the analysis of Lucy’s changes in England as a result of her Italian travel. I apply Syed Manzurul Islam’s idea to claim Lucy as a transformative nomadic traveler in contrast to her fiancé Cecil as a changeless sedentary traveler. I argue that with her formation of nomadic self, the return to English spatiality only leads to ineluctable conflicts between Lucy, her family and Cecil. Lucy accordingly seeks to leave for Italy and continues her endless travel. Italy triggers her irreversible becoming-other and becoming-traveler. Conclusively speaking, in A Room with a View, Lucy’s interaction with the Italian spatiality inspires her to cross the boundary and makes her transformation possible. Yet, Italy is only a prologue to her journey, bringing her out of the rigid convention. Her nomadic change is not a pinpointed result, but a shifting and ceaseless process.
274

市場區隔導向集團企業資料庫行銷之研究 / Study on market segmentation-oriented conglomerate enterprise database marketing

白正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行銷的過程緩慢,無法反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需求的隨時改變,藉由資料庫行銷,商品的選擇和銷售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利益以組合出合適的商品行銷計畫。 同時講求效率和效能的資料庫行銷即所謂的精準行銷,意味著在時間價值有限的期間內,提供對客戶有利益和有價值的商品給予有需求而且會購買的特定客戶。 資料庫行銷的核心價值在於結合客戶關係管理,成為客戶關係管理實現在現有客戶價值最大化與企業獲利最大化之間平衡之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資料庫行銷能夠發揮低成本與高效益的特性在於是否確實執行市場行銷三部曲STP,首先是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其次是找出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最後是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透過STP才滿足精準行銷的效率與效能。 STP、資料庫行銷與客戶關係管理三者之間習習相關且密不可分,最重要的原因是三者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共同與共通的運作平台,就是行銷的資料倉儲。行銷資料倉儲是STP、資料庫行銷與客戶關係管理是否能順利發揮精準行銷功效的一致基礎。 大型企業和集團企業如金控公司因本身客戶人數眾多,資源較為充沛,甚至是商品為數不少,最能滿足與最符合推行客戶關係管理與資料庫行銷,實現一種以客戶為中心和客戶服務導向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 STP使行銷不再捉摸不定,資料庫行銷加上行銷資料倉儲使行銷活動步驟化與方法化,行銷活動可以事先規劃與預估,事中可以掌控與追蹤,事後更可以評核與檢討,並且回饋以累積行銷經驗。 STP完整的流程步驟與方法提供大型企業和集團企業參考具以採納為其行銷SOP,對於其行銷策略亦給予深切中肯的建議。
275

同步漲價行為與公平交易法規範關係之研究-以三大乳品公司同步漲價案為例 / A study of relation between concerted action and Fair Trade Law-an example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for concerted increasing price action in tree leading milk products companies case

王攀傑, Wang, Pan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公平交易委員會於2007年8月30日第825次委員會決議,就國內三大乳品公司,即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8月1日同步調漲鮮乳銷售價格一案為例,探討一致性行為與公平交易法規範關係之研究。 本案值得探討之處在於公平會於本案之處分中,係首次依公平交易法第24條、行政罰法第10條,論以被處分人未克盡防止「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顯失公平行為事實發生」義務之行政法上不作為犯。 本文經研析公平會於處分書中所載事證與公平交易法第24條、行政罰法第10條之涵攝及適用情形後,試提出評析意見。另據本案所顯示之事證,本文認為公平會於本案執法上,若採以一致性行為論處似較為妥適,並提出此看法之適用見解。 / The objectiv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ou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certed action and Fair Trade Law by studying administrative action for concerted increasing price action in three leading milk products companies case. This case is wothy studying for it is the very first time for FTC to punish actors’breaching of duty under administrative law for fail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obviously unfair conduct that is able to affect trading order. By analysising the disclosed evidences and the way FTC applying article 24 of Fair Trade Law and article 10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y Act to the case, the auther make a try to present the concerning legal opinions. The study suggests it would be a proper way to deal with the case by applying the concerted action theory. At last, concerning legal opinions are also presented to suppor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276

現金增資期間融券行為之研究

羅順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現金增資期間融券行為。現金增資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公司理財工具,其主要原因與法規制度設計有關。我國上市公司依規定,檢具公開說明書向證期會申請核准後,可進行現金增資。現金增資核准生效常常被投資人視為,證期會為公司經營及財務狀況背書,由於現金增資承銷價往往具有低估效果,所以投資人面臨是否參與現金增資投資決策時,往往視認購價與市價之差額大小,而不考慮公司的財務結構、經營狀況及未來遠景。我國現金增資除權日至增資股發放日相隔一段期間,即股東及投資人確定認購股數後仍無法立即處分認購股數,必須待增資股放發日後才能處分,換言之,參與認購的股東及投資人在此一期間將承擔認購額度之股價波動風險。因此,對於辦理現金增資公司前景存疑的老股東或投資人,會出脫手中持股或融券放空來降低持股成本,待增資股放發後進行融券回補。本研究主要目的乃探討現金增資除權日至增資股發放日之間和增資股發放後融券的變化,並進一步探討融券變化的意義。 本研究以民國85至民國89年辦理現金增資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成全部樣本、產業別、平盤以下不得放空實施前後及分年度四種情況,探討其現金增資期間之融券行為。並就民國85年至89年之整體樣本,分別探討其融券變化與累積異常報酬及融券行為與經營績效之關係。 1.現金增資期間之融券行為 全部樣本、產業別、平盤以下不得放空實施前後及分年度四種情況之實證結果,皆顯示融券在增資股發放日之前會明顯增加,在增資股發放日後會明顯減少。 2.融券變化與累積異常報酬之關係 融券變化與累積異常報酬有顯著負向關係。以融券方式鎖定差價主要在於,投資者感受到公司股價的風險性。 3.融券變化與經營績效之關係 融券變化與經營績效之關係並無顯著關係,和本研究預期不同,其主要原因可能為融券行為只是基於短期規避風險或鎖住差價,並非看壞公司前景。此一論點也可從增資股發放日後融券明顯減少的現象得到驗證。 4.平盤以下不得放空實施前後融券行為之比較 平盤以下不得放空實施前後融券行為明顯不同,實施前融券餘額最高點在增資股發放日前20天,實施後融券餘額最高點在增資股發放日前50天。本研究認為這主要與投資者擔心平盤以下不得放空,將造成投資者鎖差價之不確定因素,而使投資者提前融券放空,以規避風險。
277

資料挖掘之導入與影響-以銀行業為例

張妤莉, Chang, Yu-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目前針對資料挖掘之研究,尚處於萌芽時期,相關之研究、期刊與商業文章等,散見於學術論文及報章間,但針對資料挖掘於管理面及企業實際導入層面的研究目前相當匱乏。因此本研究嘗試從管理層面來探討企業如何導入資料挖掘,並藉由深度訪談個案公司的方式,描述我國目前的應用情況。 根據前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故本研究希望能藉由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與對國內銀行業者之實際訪談,來瞭解目前國內實施資料挖掘之作法與影響,以及在此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資料挖掘導入企業,其重點應在於企業領域方面的知識,要結合企業中使用者的語言和分析過程,才能發揮工具的效能與增進企業的智慧,本研究旨在回答下列問題: 1.企業本身資源如何影響導入資料挖掘的決策與實施方式。 2.企業導入資料挖掘時,在組織結構上的變化如何,組織的作業流程產生的變化為何。 3.以台灣企業來說,目前資料挖掘的應用領域為何。 目前我國銀行業在資料挖掘的情況大多在起步階段,有少部分公司在資料倉儲建置之前,已經以土法煉鋼的方式,使用套裝軟體進行小範圍的資料挖掘試驗,大部分仍不敢貿然採用資料挖掘。 由於資料挖掘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新技術也是一種新觀念,因此大部分都會特別成立一個單位,專門負責資料挖掘的工作,除了支援傳統上的行銷單位,例如信用卡行銷單位、行銷企劃單位外,並協助新興的電子商務部門,對網站資料加以分析。 企業會基於資料挖掘的應用範圍與財力的因素,考量是否討入外部顧問,或自行建置。若是資料挖掘專案的範圍小,或僅做為初步的資料分佈的分析,則以自行建置的方式為主,因為這樣成本比較低。
278

青少年的自私行為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

黃鈺婷, Huang,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瞭解青少年自私行為表現與利社會行為表現的關係,以及青少年自私行為表現與人口變項(年級、性別、出生序、家庭信仰、家庭社經地位)、家庭變項(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類型、父母親管教方式類型)、個人變項(同理心)等背景變項的關係,乃以國中學生491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個人基本資料表、家庭社經地位調查表、自私行為量表、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親子互動關係量表、及同理心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Pearson積差相關、平均數差異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與利社會行為表現間存有負相關的關係。 2.年齡(年級)不同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3.男生比女生顯得較為自私。 4.出生序不同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5.家庭信仰的有無,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6.來自中下家庭社經地位的青少年,自私行為表現顯著多於來自中等以上家庭社經地位者。 7.雙親家庭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顯著少於單親家庭青少年,顯得較不自私。 8.來自親子(父子、母子)互動關係類型為「聚頻心繫」家庭的青少年,自私行為表現顯著少於親子互動關係類型為「聚疏心繫」、或「聚疏心離」者。 9.父親採用管教方式(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忽視冷漠、開明權威)的不同,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10.父母親採用管教方式(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忽視冷漠、開明權威、不一致)的不同,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11.母親採用「專制權威」管教方式,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顯著少於母親採用「寬鬆放任」、或「忽視冷漠」方式者。 12.同理心(包括觀點取替與同情關懷能力)愈高的青少年,表現的自私行為愈少。 13.家庭社經地位及父母親管教方式類型(寬鬆放任、忽視冷漠、開明權威),不會交互影響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 14.家庭結構及父母親管教方式類型(寬鬆放任、忽視冷漠、開明權威), 不會交互影響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 15.家庭結構及親子互動關係類型(聚頻心繫、聚疏心繫、聚頻心離、聚 疏心離),不會交互影響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 16.「性別」、「高同理心」、「聚頻心繫的母子互動關係類型」、「聚頻心繫的父子互動關係類型」、「專制權威的母親管教方式類型」、「雙親家庭」、「社經中上」等七個變項,能有效預測全體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預測力為16.9%。 17.「高同理心」、「有家庭信仰」、「聚頻心繫的母子互動關係類型」等三個變項,能有效預測男性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預測力為7.7%;而「聚頻心繫的母子互動關係類型」、「高同理心」、「雙親家庭」、「專制權威的母親管教方式類型」、「社經中下」等五個變項,能有效預測女性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預測力為15.7%。 18.「性別」、「高同理心」、「聚頻心繫的母子互動關係類型」、 「專制權威的母親管教方式類型」、「聚頻心繫的父子互動關係類型」、「雙親家庭」、「社經中上」等五個變項,能有效預測雙親家庭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預測力為15.4%。「同理心」能有效預測單親家庭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預測力為7.2%。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針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預防青少年自私行為表現方案規劃的參考。
279

民視行銷策略研究之初探-以戲劇節目為例

唐玉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開放有線電視以來,電視頻道數暴增,無線電視台淹沒於眾多頻道中,以往的獨佔優勢不在,且與其他有線頻道的替代性高,造成電視圈的高度競爭。此時,以往不重視行銷的無線電視台亟需重新檢討行銷策略並重視行銷策略。 在四家無線電視台中,以民視最為特殊,它是民國86年6月11日才開播的新生兒,在各方的不看好聲中,它雖曾面臨過失敗及危機,但是目前它的成長可說是無線,電視台中最迅速的。而戲劇節目的感染力強又容易培養觀眾的收視習慣,是民視切入市場的主力產品,所以研究民視戲劇節目的行銷策略,不僅可瞭解一個新媒體的茁壯之因,亦可從中歸納出未來無線電視台應該努力的方向,供經營者參考。 本論文從行銷策略中的區隔(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arget Audience)及定位(Posiion)切入。分析民視戲劇節目的行銷策略及行銷組合策略。 在區隔策略方面,由於電視台所面對的觀眾不再是「大眾」,而是「分眾」,而且民視加入時,台灣電視頻道數目眾多,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民視比一般電視台具有「區隔」的概念。民視戲劇以 「心理區隔變項」為區隔變數,也就是先以人口金字塔下端,15%習慣以台語為思考的觀眾為主要訴求對象。 在目標市場策略方面,目標市場可以不只一個,要依重要性依序開發,根據區隔變數及公司能力與效益評估後,民視決定朝戲劇發展,因此,民視初期的目標市場觀眾為居住在城鎮、鄉村,做台語思考的婦女觀眾,此時的策略是以台語發音的連續劇吸引該目標觀眾。 第二階段,再將目標觀眾拓展至金字塔中層60%的雙語觀眾,此時的策略為優質的台語戲劇及年輕的國語一線演員。 在定位策略方面,民視的頻道定位為「本土化」,達到此定位的方法包括; 1、政治資本的轉換:民進黨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本土的,而民視的創辦者及部份股東都是民進黨籍人士,所以民視給人的感覺也比較本土。 2、頻道名稱的選擇:中文名稱「民間全民」及英文名稱「Formosa」,都給人本土感覺。 3、節目的呈現方式:民視的節目選擇較貼近本土,如連續劇的取材都是在台灣時空背景下發生的故事、語言都使用台語、背景音樂都使用台灣民謠等等,此為民視節目的定位,民視用的策略乃是以節目的定位來加強頻道的定位。 在行銷組合方面,民視戲劇的產品策略可分為節目本身策略及節目編排策略,節目本身策略主要是確保節目的品質;而節目編排策略則是民視戲劇最具特色的策略,其包括: 1、集中三條戲劇線:採用「帶狀策略」與「區段策略」。 2、以19:30的戲劇現與三台晚間新聞對打:採用「反向策略。 3、增加21:20的戲劇線:採用「反向策略」。 4、延長八點檔連續劇時間:採用「橋樑策略」。 5、重播:參考有線電視策略。 6、週六晚上播出戲劇與三台綜藝對打;測用「反向策略」。 民視戲劇的促銷策略是綜合多種促銷手法,共同推銷產品,如廣告、消費者促銷、公共報導、國內外行銷等等,十分具有創意及彈性。 總結來說,民視極具行銷觀念,且已摸索出一套行銷的模式,使得民視的戲劇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是這兩年來戲劇節目收視率平均第一的電視台,而且它所實施的各種行銷策略及行銷組合策略,都廣為他台所效法,帶領起一股重視行銷的風氣!
280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在賴比瑞亞的維持和平行動(peacekeeping operation),1990-1997 / Ecowas Peacekeeping Operation in Liberia, 1990-1997

阿敏, Ibrahim Muhammad A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維持和平、強制和平、調停、以及強制外交:概念與定義 這一章分成兩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討論維護和平(peacekeeping)、強制和平執行(peace-enforcement)以及調和(peacemaking)的概念和定義;此外,這些概念和定義,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在賴比瑞亞發起的維持和平行動(peace keeping operation)之間的關連性。第二節首先解釋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的模式,並且探討ECOWAS在賴比瑞亞進行維持和平行動時,雖然並非有意或故意地應用此模式,但是,根據作者的分析,ECOWAS在賴比瑞亞的行動,卻可明確地解釋為強制外交策略的運用。  第二章 ECOWAS與賴比瑞亞危機 第二章著眼於賴比瑞亞內戰時,ECOWAS的危機處理。ECOWAS成立於1975年5月,是一個促進西非經濟發展的組織。十五年來,該組織均未悖離其成立宗旨。不過到了1990年,當這個次區域性組織決定介入賴比瑞亞內戰後,它的傳統有了改變。這一章區分成四個主要部分:第一節一窺ECOWAS的目標與發展。第二節重溯賴比瑞亞危機的源頭。第三節,從政治的角度切入,討論ECOWAS介入賴比瑞亞內戰的必要性及合法性。最後一節討論的是在這個次地域當中,存在於英語系國家(the Anglophones)和法語系國家(the Francophones)之間,對政治主導性永無休止的爭鬥,以及他們對維護賴比瑞亞和平的傷害。 第三章 賴比瑞亞境內的維持和平(peacekeeping),1990-1997:強制外交模式的解釋 本章嘗試重塑出ECOWAS在致力於維護賴比瑞亞和平的七年期間的危機處理,即是以「強制外交」的模式,進行其維持和平的努力。關於強制外交的普遍性認知,是恫嚇敵方一旦不服從就會受到處罰,而藉以達到支持某方對敵方行使命令權的目的,其威脅的程度大到足以說服敵方順從此命令。因此,強制外交的理論,是假設行使強制權一方和反動者兩者的完全理性。此研究中,作者採用強制外交一詞,來表示此策略的『防禦性』(defensive)意義,即盡力說服反動者停止並且╱或是取消已著手進行的行動。在賴比瑞亞和平維持行動的案例中,奈吉利亞,此一西非的『霸權』(hegemony);是公認的『強制性威權』(coercive power)。而身為賴比瑞亞國家愛國陣線(NPFL)的領導人,查爾斯•泰勒則是被視作強制性行動的『反動者』(opponent)。這一章分為四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著眼於奈吉利亞的強制性威權;第二節討論賴比瑞亞國家統一臨時政府(IGNU)的組成;第三節在討論賴比瑞亞國會議員以及賴比瑞亞國家過渡政府(LNTG)的組成;最後一節檢視自阿布查一世協定(Abuja I Accord)和阿布查二世協定(Abuja II Accord)之後,在賴比瑞亞的危機處理方面,賴國國會議員以及ECOWAS間的互動。 第四章 賴比瑞亞衝突的最終解決之道 成功的調停是是一種含容、誘導和修正的混合。調停者必須能夠阻止衝突的迫近或升高,並將衝突的雙方自敵對的觀念和行動中分開,並且有能力把他們引入一個較和諧的關係當中。調停者事實上也是個參與、運用強制性霸權的角色,能夠迫使頑強的一方妥協,並同意原先不願接受的解決方案。最好的情況下,調停者必須有足以威嚇衝突雙方的力量與權威,而使他們瞭解倘若解決之道沒有被採用的話,他們將面對無止盡的衝突;且即使解決之道獲得採用,也必須確實執行。這一章在探討賴比瑞亞內戰的最終解決之道。在這場維持和平的戲碼中,ECOWAS和聯合國駐賴比瑞亞觀察團(UNOMIL)是不可或缺的要角。這一章分成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節討論在阿布查二世協定後,停戰以及終止動員的過程。作者對於停戰的定義是,在限期之內,鼓勵各個傾軋的派系交出武器的政治過程。而終止動員則是一種透過提供經濟誘因,使得原武裝士兵重新融入平民的過程。第二節探討在部分停戰以及停止徵用各式國民軍後,政治黨派的形成及隨之而來的歷史性選舉。最後一節則審視查爾斯•泰勒的崛起,而成為賴比瑞亞內戰後的民選總統。 第五章 ECOWAS與聯合國的合作 第五章探討由聯合國和ECOWAS所發起的合作行動,目的在為受戰爭蹂躪的賴比瑞亞謀求和平。這是聯合國破天荒第一遭可以和另一個組織—在此個案中,是一個次區域性組織—共同採取維持和平的行動。賴比瑞亞的個案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實證性基礎,去評估聯合國和區域性機構之間,彼此分工合作的觀念,亦即與非官方組織(NGO)的合作能夠符合「聯合國憲章」第三十三條的精神。這一章分為三節,試圖評估在賴比瑞亞的衝突時,ECOWAS和聯合國合作所採取的回應行動的成效如何。第一節探討合作的原因。第二節則是合作的本質。最後一節提出造成合作失敗的原因。

Page generated in 0.02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