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4
  • 82
  • 19
  • 2
  • Tagged with
  • 103
  • 103
  • 34
  • 27
  • 25
  • 24
  • 19
  • 18
  • 16
  • 15
  • 15
  • 15
  • 15
  • 15
  • 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規範與邏輯Hans Kelsen晚期規範理論之研究

王鵬翔, Wang, Peng-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2

公司利益輸送刑事法律規範之研究

陳盈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新聞媒體經常報導台灣社會現象中充斥者「利益輸送」行為,造成社會價值扭曲、社會財富分配不當、社會公義淪喪,特別是企業間藉由各種不合常態之經濟活動方式,來進行各式各樣的利益移轉輸送予特定人之行為。但是,新聞媒體報導使眾人耳熟能詳之利益輸送行為,究竟涵蓋何種法律上之意涵?特別是近年來影響社會重大之上市公司利益輸送行為,在新聞熱潮後進入之刑事司法審判,其結果與社會大眾之認知與期待,究竟發生了怎麼樣的落差?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與法律上之盲點?即有值得吾人關注之處。本文即在探討「利益輸送」之定義與態樣,其對社會大眾之影響、有無刑事立法規範之必要,及觀察曾為社會矚目之實際個案,在刑事審判實務中所呈現之問題與疑義,來加以探討。 在本文之架構上: 第一章 對論文探討之範圍加以界定,並說明論文之取材,以相關上市公司發生之利益輸送案例,在刑事審判實務中,司法機關之見解,為切入點,探討法律適用之問題所在。 第二章 介紹利益輸送之概念,從不同角度探討,無論是口語文意上、媒體報導、學者之定義、實定法上之「利益輸送」,乃至觀察鄰國日本立法例,進而提出本文對利益輸送之看法與定義。並將本文探討之公司利益輸送之態樣,加以歸類界定。 第三章 分析公司利益輸送產生之原因、其目的何在?可能造成之影響,並據以探討公司利益輸送行為有無以刑事法律規範之必要,特別是在刑事政策與比例原則之考量,同時以現行實定法之規範來加以分析法律上之構成要件。 第四章 取材近年來發生曾為社會所矚目之華隆公司與亞洲信託公司利益輸送案件,在我國刑事司法審判實務中所產生之問題,並對案例加以分析。 第五章 結論。對公司利益輸送行為在刑事法律規範所產生之問題,提出看法與建議。 附錄 因一般對司法機關相關起訴書、判決書蒐集不易,特別將本文探討社會矚目之華隆案、亞洲信託案司法機關起訴書、判決書列載在後,對有興趣一窺研究此二件社會矚目之利益輸送典型代表案例全貌之人,或有參考之用。
13

我國不當勞動行為法規範之探討

薛進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當勞動行為法規範作為落實憲法保障勞動基本權的法律體系之一環,對於維持正常集體勞資關係秩序具有極大的功能,是以我國之不當勞動行為法規範之內容及成效,頗值深入探討。 總結本論文之探討,筆者以為現行不當勞動行為法規範的問題,主要還是源自於法律規範的不足以及對法律的錯誤解釋,因此要改正現行制度的缺失,應從修法與重新解釋法律規範著手。 一、重新解釋工會法中有關不當勞動行為之規定 在未修正工會法之前,若法院能妥善地重新理解工會法的相關規定,將能使目前現有的相關規定發揮更有效的功能。 1、擴大雇主的範圍:目前不當勞動行為之責任主體僅限於勞動契約之當事人,使利用偽裝解散、關係企業來達成反工會意圖的脫法行為無法可管。因此本文建議可採用日本學說判例所發展出的「實質的同一性法理」與「法人格否認法理」等理論,適當的擴張「雇主」的範圍。 2、引進「不當勞動行為意思」以作為不當勞動行為之構成要件之一:不當勞動行為事件有別於其他勞動訴訟,主要乃是因為「不當勞動行為意思」之有無。工會法第三十五條等規定,主要的立法意旨即是禁止雇主透過解僱等處分來實現其反工會意圖,雇主若假借其他理由解僱勞工,法院自應努力辯明雇主有無「不當勞動行為意思」,而雙方之攻防重點亦應集中於此。 二、修正不當勞動行為禁止規範之芻議 所謂不當勞動行為禁止規範,係指將不當勞動行為類型化之後,分別明文予以禁止。不當勞動行為之類型並非單獨存在,其類型必與立法政策、法律體系、工會組織型態、勞資關係等息息相關,並非單一條文可以全部涵蓋。雖然美、日係將不當勞動行為統一規定於全國勞資關係法第八條以及工會法第七條中,但這些類型實與其他法律規範相互乎應。因此,修正不當勞動行為之禁止規範,應從整體法律體係來看,方能收保障勞動基本權之效。 三、增定不當勞動行為救濟規範之芻議 不論是現有的行政救濟或司法救濟,受侵害之勞工或工會可以得到救濟實在有限,應儘速建立特殊之行政救濟程序。 1、救濟機關的設立:救濟機關具有調查、審問甚至頒發救濟命令之權限,實已具有準司法機關之性質。因此其設置與組成應著重其獨立性與專業性,使該救濟機關得以在其專業知識與經驗的引導下獨立行使其職權。 2、救濟程序的規畫:對於救濟程序的規畫,應兼顧程序正義與迅速處理兩原則,使受害者之勞工或工會可以早日獲得救濟,而審理程序又不會落於草率。如何在程序正義與迅速處理之間取得平衡,將是修法時一個極大的挑戰。 3、救濟命令的內容及範圍:救濟機關對救濟命令的內容享有高度的裁量權乃是美、日兩國實務上所承認,我國設置特殊行政救濟機關後,亦應賦予該機關廣泛的裁量權。然而在何種情況下應頒發何種內容之救濟命令,還有待實際案例的累積驗證,並非法律所能預先設定或強制規定的。
14

陰律與陽法之間---以玉歷寶鈔為中心 / 無

胡學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清代載有陰律之善書中最為流行的《玉歷寶鈔》為中心,以其所載陰律(簡稱「陰律」)分別與儒、釋、道三教之行為規範(簡稱「三教規範」)、宋代以後的中國傳統法律(簡稱「國法」)相比較,找出陰律與三教規範、國法兩者之關係,並對陰律加以分類,藉此瞭解陰律此一「活法」,增進對中國傳統法文化之認識。 陰律可粗分為:人―宗教關係類、人―非人眾生關係類、人―人關係類,其與三教規範間之關係主要為相類似、相親近、相衝突,其與國法間之關係則為:相親近、相衝突、相補充。基於研究所得,陰律是一套三教混雜、聖俗不分、橫跨三界、古今皆存、抽象具體並立的行為規範,其與三教規範、國法共同組成了一張各主不同階層或團體的法網。
15

社會規範與最適移轉之研究

陳怡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社會規範影響個人的勞動供給以及政府的最適移轉決策。利用效用函數分析個人勞動供給決策而得到以下的結果,在考慮社會規範的情況下,政府移轉造成個人勞動供給減少的幅度較小,所以社會規範具有提升個人勞動供給的誘因。除此之外,給付金額或所得稅稅率的增加,會降低個人的勞動供給。 為了兼顧移轉計畫的公平與效率目標,本文將個人的勞動供給決策放入社會福利函數加以考量,利用極大化社會福利函數以決定政府的最適移轉與所得稅稅率。結果發現,社會規範的強度增強,造成領取給付的人數比例下降,所以在政府移轉支出固定下,每位領取給付者的最適移轉金額提高。另外,考慮工作者有利他動機與道德危機的影響,發現工作者有利他動機時,個人的勞動供給會增加;道德危機增加時,個人的勞動供給隨之減少。政府則可以透過教育改變個人的行為,加以提升社會規範的強度,進而影響個人的勞動供給決策。
16

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者對即時通訊之認知與實際使用狀況

魏碧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即時通訊是近年來大受全球網友歡迎的網際網路應用活動,提供使用者和親友進行線上即時互動,然而針對此種以社會關係溝通為訴求的資訊科技,尚未有學者深入去瞭解使用者的接受程度,網際網路使用者對於此種科技所抱持的態度和定位究竟為何?為了研究使用者對此種以社會關係溝通為訴求的資訊科技使用行為,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研究架構之基礎進行研究,企圖找出影響使用者對即時通訊之認知與使用的關鍵因素,並驗證使用者認知與實際使用間的關係性。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為主,針對台灣地區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發放網路問卷,所有資料經分析後顯示,系統遲延性與系統穩定性並不影響使用者認知,然而系統穩定性會直接影響即時通訊的實際使用,除此之外,即時通訊使用者的行為尚受到使用意願與主觀規範的強力影響。另一方面,在對即時通訊的態度形成上,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認知娛樂性皆具備影響力,其中以認知娛樂性扮演的角色最為重要,影響程度也最高,認知易用性的影響則漸趨薄弱,然而其影響有用性和娛樂性相當大,因此重要性仍不容忽視。
17

ウガンダ北部紛争後の社会的秩序の再構成―アチョリにおける死と暴力をめぐる規範と葛藤― /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 in Post-Conflict Northern Uganda: Complex Application of Norms for Death and Violence among the Acholi

川口, 博子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3299号 / 地博第280号 / 新制||地||107(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アフリカ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山越 言, 教授 平野(野元) 美佐, 准教授 高田 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8

規範化される性愛観念とその変容 : 日本近代文学における男性同性愛表象

黒岩, 裕市, Kuroiwa, Yuichi 21 March 2008 (has links)
博士(学術) / 126p / 一橋大学
19

法実務家的思考-法学方法論の外側-

菊池, 亨輔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0130号 / 法博第195号 / 新制||法||157(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亀本 洋, 教授 服部 高宏, 教授 船越 資晶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0

過失共犯についての規範論的考察

雷, 昊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0140号 / 法博第205号 / 新制||法||15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髙山 佳奈子, 教授 塩見 淳, 教授 安田 拓人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Page generated in 0.0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