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
處分時間長短對不良資產處分價格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 The study of Influences of days on market on non-performing loans prices─ case study in Kaohsiung city江婷, Chiang,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過去數年間金融業者對於授信品質控管的鬆散,產生國內數量及金額龐大的不良債權,資產管理公司也在此時先後成立,不良資產市場亦因而逐漸熱絡,在整體不動產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從過去文獻可得知影響不動產價格之因素數量眾多,但過去較重視實質屬性對於不動產價格之影響,而較忽略非實質因素對於處分價格的影響,其中有關討論時間因素之研究更為稀少;然而由於不良資產同時包含了一般不動產的特徵屬性(如土地、建物面積及區位)與不良資產專有的特徵屬性(如債務人屬性、處分時間),因此進一步研究影響不良資產處分價格之因素便相對重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探討影響不良資產處分時間因素對於不良資產處分價格之影響,以供投資人或公司更重視時間因素對於處分不良資產所產生的成本與效益,作為相關單位評估與處分價格之參考。
因此,本文首先探討影響不良資產處分價格之因素種類,並透過特徵價格法建置不良資產特徵價格模型,並進行實證分析,分析探討時間以及相關因素對於不良資產價格的影響關係與程度。
實證結果顯示處分時間、區位、土地面積、建物面積、利率與債務人屬性對於不良資產處分價格有正向的影響力,唯利率因素雖顯著但與假設不符,本研究認為與投資人之行為與心態有關,或因買方之資金成本隨利率提高而增加。
另特別就處分時間因素而言,實證結果顯示當不良資產處分時間越長,價格越高,因此,應合理延長標的物之市場曝光期,以提高資產的處分價格。雖然延長處分時間,相對機會成本亦增加,但投資人或金融機構應在法務流程上更有彈性,以利不良資產的回收。因此藉由本文之研究成果,希冀提供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公司處分不良資產時,應謹慎考量處分時間與處分價格間的得失權宜,擬定最適處分策略。 / Due to the loosening credit in the past few years, Taiwan’s non-performing loans, both in terms of volume and amount, burgeoned, resulting in rapid growth of establishments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NPLs consequently became one asset class that was highly sought after in the overall real estate market in Taiwan.
From past literatures we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real estate prices. However, most studies focused on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of the underlying real estate, rather than non-physical attributes’ effect on real estate prices. Even more rare are studies that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ime. Since non-performing loans encompass both performing real estates’ attributes (land and building area, and location) and non-performing real estates’ 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s of debtors and days on market), further study on such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al estate prices should be warranted.
This paper is to probe the effects of days on market on non-performing loans’ prices. This paper should help investors (including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regards to its effect on the cost and benefits when disposing NPLs.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ices of NPLs by using Hedonic price method to build models to determine the prices, and then uses real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nd magnitude of time and other factors’ impact on NPLs’ prices.
Empirical data suggests that days on market, location, land area, building area, interest rate, and borrower types all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ices of NPLs. Interest rate, although showed positive relationship, did not fit the hypothesis,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investors’ behavior or mindset or increase in cost of funding as interest rate rises. Specifically for days on market, empirical results manifest that the longer the time on market, the higher the resolution price i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reasonably lengthen the days on market to achieve higher resolution price.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days on market will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cost, inves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be able to enjoy more flexibility in the legal process, thereby resulting in better recovery.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MC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cost/benefit between time on market and resolution prices to achieve optimal resolution strategy.
|
182 |
智慧財產權擔保──以我國質權人與出質人為中心 / Study on security righ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 focusing on pledgee and pledgor in Taiwan蔡宇迪, Tsai, Yu T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智慧財產權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其所擁有的價值,也越來越來企業所看重,然而,智慧財產權雖具有重要價值,但相對於有形資產而言,在現代社會的擔保交易中,智慧財產權卻鮮少轉換成相當價值來擔保債務,亦即,具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權無法再轉化成資金動能,來幫助企業藉此再投入生產活動,發展更多更佳的智慧財產權。而如何完整建構智慧財產權擔保權的法規,即成為鼓勵社會使用智慧財產權擔保制度的重點之一。
本文先整理外國法擔保制度和登記制度的設計,再與我國法的權利質權制度比較,本文以為有以下可為我國借鏡之處。首先,在現行法制度下,登記須作為對抗第三人的前提,而不是在未登記的情況下,仍可產生物權效力對抗第三人。再者,為對抗第三人要件的例外,其主觀要件應於法規上一致,避免出現歧異;並且應使通常商業過程中的非專屬授權成為例外,使質權人、出質人、非專屬被授權人獲得三贏局面。
在登記所產生的效力上,應採登記對抗或登記生效,本文以為在參考外國施行情況,採二者中的何者均無不可,但必須注意到登記生效制度所需對應的成本,相較於登記對抗制度較為龐大。惟縱使維持現行登記對抗制度,亦須針對智慧財產權作為客體,始能設計一套符合其特性的制度,例如專利權的專利證書返還,不應認為得準用動產質權,而使權利質權消滅。
依據我國現行法所進行的質權交易,本文以為在設定質權前後均有需注意甚至應訂入契約條款的事項。在設定質權之前,質權人應注意智慧財產權所有權移轉應注意的事項,並進行盡職查核,因在變價中,買受人等同於受讓人,將會注意同樣的事項而定智慧財產權之價值,也會連帶影響質權人的債權是否實現。
而在設定質權後的關係上,質權人應注意在契約條款中訂定出質人的管理義務,尤其在商標權設定質權方面,因為商品或服務的品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商標權的價值,若在設定前後,其商品或服務的品質無法保持一致,將會造成商標權價值的減損,進而影響債權實現的可能。再者,是孳息的收取權屬於何人,目前見解尚未一致,然權利金為重要收入來源,雙方當事人應將孳息收取權訂入契約中,避免我國見解不一致所造成的風險。
最後,是民法上關於變更或消滅行為,本文以為,其違反的效果,應以登記與否作為判斷基準,不得一概而論地定其效果。例如專利更正或商標消滅,有登記即可對抗第三人;但未登記,則為可回復,但不得對抗期間內利用的第三人。重複設質,先設定質權人有登記,則可對抗第三人,且得優先清償;若先設定質權人未登記,則不得對抗第三人,故後設定質權人仍有質權,並在清償時需以登記與否作為優先的判斷;變更或消滅行為的同意權,先設定質權人有登記,則後設定質權未得先設定質權人同意應為無效,自無同意權共享的問題;若先設定質權人未登記,則需與後設定質權人共享同意權。在轉讓或授權的情形,質權人若有登記,則可對抗受讓人或被授權人,在未得其同意的情形下,實行質權時得除去其權利;若未登記,則不得對抗受讓人或被授權人,亦不得除去其權利。
|
183 |
創新生技醫療器材經營策略之研究-以L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the Business Strategy for Biotech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TheCase Study of L Company洪一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員工薪資將近二十年一直無法明顯的提升,主因是國內產業大都著重各產業鏈的代工,產業代工毛利不高,因此產品受制於研發設計及通路行銷歐美先進國家,所以台灣產業風險較高,製造相關業者也利潤較不佳,業者必須投資價格高昂的成本如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醫材是少量多樣,國際化,可靠性及精密度高。人口老化,所得提高,因此全球醫療市場逐年成長 ,各國陸續推行醫療改革,帶動醫材市場成長。台灣代工能力很強,醫材產業是協助中小企業技術/品質升級、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最佳途徑。台灣中小企業若能加強投資生技醫材的研發及產業鏈建立,較能改變台灣的產業價值與環境。
因此,本研究是以台灣中小企業如何由製造業加值產品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為研究主軸,探討微創醫材的經營策略模式,並藉由經營策略模式的研究,據以作為投資該產業的依據。因此,本研究根據分析的結果,獲得了以下幾項研究發現且概述如下:
1.核心技術是中小生技醫療器材產業創造高獲利空間的基礎,也是帶動成長的趨動力;
2.人才資產管理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投資,目的是讓人才資產達到最大的效益,創造最大的績效和價值,以完成企業的經營效果效率,並且能達到創造人才最佳的價值與企業永續經營;
3.中小企業透過異業結合,可以將不同領域之創新技術導入醫材產業,開發或創造新的醫療需求已成為目前生技醫療器材的開發重點;
4.中小企業針對市場產品提出改進產品,漸進領導產品市場佔有率,或提出破壞性產品,重新建立市場規則,若能夠持續在市場生存時,必能找到利基市場。
|
184 |
不同評估績效期間之退休基金最適策略 / Optimal Strategy of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Incorporating Distinct Projected Time Horizons田嘉蓉, Tien, Chia-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同評估績效的長短顯著地影響基金的經營策略,相較於強調穩健經營的退休基金而言,此因素是否亦影響退休基金的運作,本研究嘗試應用隨機控制理論,將投資績效的時間因素納入決策考量,以隨機微分方程式描述退休基金資產和應計負債的動態隨機行為,以多期基金規劃的觀點,探討時間因素與最適策略之關連性。本研究應用Brennan、Schwartz與Lagnado(1997)的結果至負債導向的退休基金管理,建構多期資產負債管理模型,退休基金持有資產將分類為風險性的股票投資組合、長期債券和短期票券,並考量投資標的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之隨機性質,將基金提撥與資產配置視為可調節因子,給定風險評估測度,於不設定投資限制下計算各期最適投資比例及基金提撥;本研究並以私人退休金個案進行模擬分析,結果顯示此基金未來10年之最適提撥率介於4.2﹪與5.1﹪,就不同評估期限而言,5年評估期之提撥率於初期高於10年評估期,基金比率η=0.75之提撥率低於η=1;5年評估期之基金交易行為較10年期明顯劇烈,基金比率較低時,其交易變化程度較小,不同評估年限與基金比率將同時影響退休基金之最適提撥與投資策略。 / Distinct time horizons in measuring investment perfomanc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financial planning for the money manager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this issue concerning the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that has focused on the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to meet its future obligations. A stochastic control model is formulated in a continuous-time framework to obtain the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optimal strategy. The time variation in expected returns introduced in Brennan, Schwartz and Lagnado(1997)is adopted in obtaining the optimal strategy using plausible future plan’s normal costs and accrued liabilities under distinct time horizons. Based on the propos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 optimal funding schedule and portfolio selections are determined dynamically without trading restrictions.
A private pension scheme is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numerical illustration. It shows that the optimal contribution rates are between 4.2﹪and 5.1﹪for this specific case. Comparing the funding schedules for distinct time horizons, we fi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s under 5-year period a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10-year period in the beginning. The contribution rates given funding ratio at 75﹪are lower than those given at 100﹪. While the optimal trading behaviors of the pension fund managers for 5-year period are significant volatile than those for 10-year period. Their optimal trading behaviors have exhibited a reduced volatility under the lower funding ratios. The 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distinct time horizon and the funding ratio play crucial roles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
185 |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之資產負債管理彭愛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免疫理論(Immunization Theory)與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來架構退休基金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型,希望在免除利率風險的情況下,極大化退休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本文以退撫基金86年到88年實際投資的實證資料及其對未來給付支出的預測模擬值,在不同考慮年限與提撥率下,建議其最適投資組合,並計算出資產負債管理的成本。最後,再以84年到88年市場平均資料的實證結果,支持並驗證我們以退撫基金內部資料所做的實證結果。研究發現:
1、資產負債管理的成本相當少,因此退撫基金應該儘早進行資產負債管理。若以資產負債管理前後效率前緣下投資報酬率的差異為資產負債管理的成本,以退撫基金內部資料的研究顯示,資產負債管理的平均成本為0.133﹪;以市場平均資料的研究顯示,資產負債管理的平均成本為0.234﹪。
2、在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分析後,退撫基金的薪資提撥率應提高至14.84﹪,才能確保未來的30年內,退撫基金不會因為利率變動而導致基金破產甚至無力清償。
3、要使退撫基金免於利率風險的年限愈長,其投資重心必須從短期票券和債券移到債券與股票或受益憑證上。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for pension fund. We utilize Immunization Theory and Portfolio Theory selection model to immunize the surplus of pension funds against interest-rate fluctuations and to maximize expected return of pension fund simultaneously. In addition, we use the public trading data of the investment market in Taiwan from 1995 to1999 and the data from the Taiwan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TPERS)from1997 to 1999 to demon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model. We calculate the optimal asset allocation and the ALM cost under different time horizon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1、 The ALM cost is very small. Therefore, we suggest TPERS should start to implement ALM as soon as possible. Given 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TPERS, We find the ALM cost is 0.133﹪. Giv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vestment market, the ALM cost is 0.234﹪.
2、 The TPERS must increase its contribution rate to 14.84﹪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at the TPERS will not be insolvent as a result of interest-rate fluctuations in 30 years.
3、 To prolong the period over which the TPERS can immunize its surplus against interest-rate fluctuation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investment asset should be allocate from commercial paper and bond to bond and stock.
|
186 |
資金因素與資產評價林鳴琴, Lin Ming-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嘗試探討總體經濟中的金融資金面因素,
對於資產價格之決定,
以及價格波動程度與基本面訊息揭露的影響。
本論文包含三篇文章。
第一篇的主旨在於本論文認為投資人所面對的資金成本差異,
是一項解釋資產價格過度波動現象不可或缺的因素。
文獻研究既已指出短期資金市場,
資金成本價差可以有效預測實質產出,
則股價與短期資金市場變數之間似乎也應有所關連。
投資人由於期初財富水準不同,
資金充裕者可以同時持有風險性資產和無風險資產,
資金短缺者則可以採取融資方式投資風險性資產。
一般而言,
融資利率應高於無風險利率,
即使投資人訊息同質,
但因為資金成本不同,
投資需求亦不相同。
當投資人之資金成本差異擴大,
造成平均資金成本變動,
即使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
資產價格仍然會波動,
並且低於完美市場下的均衡價格。
本篇所建立的部分均衡模型,
可以說明資金成本差異對價格波動性的影響,
以及均衡價格的特性。
第二篇討論加入投資人異質訊息的假設,
投資人在受到資金衝擊之下,
資金借貸限制透過對投資人決策行為的影響,
進而對資產流動性及價格揭露訊息的功能產生何種影響。
本論文嘗試藉由個體結構模式(micro-structure model),
分析市場資金流動性多寡和訊息效率性(information efficiency)的關聯。
體系存在借貸限制是本論文重點之一,
若沒有借貸限制,
資金將無短缺之虞,
資金流動性多寡就不是問題。
資金流動性若不能轉化為信用(credit),
則無法探討投資人面對資金衝擊與借貸限制,
所決定的投資決策如何進一步影響基本面訊息反映的程度。
本篇模型特色在於每位投資人,
不論是否擁有關於期末給付的私人訊息,
都可能遭受流動性衝擊。
研究發現當市場資金相對寬鬆時,
借貸行為的比例增加,
但訊息揭露程度反而降低。
第三篇嘗試探討理性投資人或雜訊投資人受到借貸限制,
亦即不是所有想借貸的投資人都能取得可貸資金時,
資金環境對長期資產價格偏離基本面價值所產生之助漲助跌作用,
以及資產價格何時出現高估、
何時出現低估的情形。
本論文舉出兩個基本面完全不同但卻有共同理論模型的故事背景(scenarios),
用意在顯現我們所觀察到的金融市場價格表現可能來自於兩種不同的市場結構,
單就理論模型來看無法區分究竟是哪一個故事背景之下的結果。
提高融資限制可能妨礙了相關訊息融入,
使得價格更偏離基本面而沒有達到阻卻非理性投機交易的目的。
降低融資限制亦可能是使得非理性投機交易更加猖獗,
而不是刺激基本面相關訊息正確反映。
1 導論
2 資金成本與資產價格波動
2.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2 模型
2.3 資本市場均衡
2.4 政策意涵
2.5 結論與相關文獻比較
3 資金流動性與訊息揭露
3.1 研究動機與目的
3.2 模型
3.3 均衡解模擬分析
3.4 結論
4 融資限制與價格穩定性
4.1 研究動機與目的
4.2 模型
4.3 資產均衡價格特性分析
4.4 結論
|
187 |
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之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關係之比較研究陳明志, Ming-Chih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對於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管理即為營運資金的管理。其內容包含了現金及有價證券的管理、應收帳款管理、應付帳款管理與存貨管理等。由於營運資金屬於短期概念,而且與營業活動之各項收支息息相關,若是沒處理好公司營運資金管理,小則可能公司獲利下降、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增加被倒帳的風險,大則可能因為短期資金週轉不靈,而留下退票記錄,甚至於倒閉之窘境,對於公司之實際作業或是形象損傷甚大。因此,營運資金管理的工作可說是財務人員的重大工作之一,也是財務人員所必需費心思的地方。
在本論文中,關於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經過問卷訪查後,得到以下結論:
1. 我國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對於營運資金管理均相當的重視,絕大部份都有專門部門與專人來處理營運資金相關事宜。
2. 我國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廠商在現金及有價証券、應收帳款、應付帳款與存貨管理方面均有相當不錯的控管制度,而且也很少有問題發生。但是在現金浮游量的使用的觀念上,有待推廣。
3. 另外發現二個產業不太給予客戶銷貨折扣,而且也較不會爭取在折扣期間提前支付應付帳款,這與二產業的交易習慣有關;而傳統產業廠商在對於國外的應收帳款避險的觀念與方法上較為落後,為傳統產業廠商值得注意的地方。
4. 在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的關係方面,是否編製現金預算、是否利用現金浮游金額、是否給予客戶銷貨折扣、是否實施帳齡分析、是否爭取在折扣期間支付應付帳款與存貨控管是否採取數學模式對於傳統產業的總資產報酬率與稅前淨利均無顯著影響;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高科技產業,唯一的例外是若是提前在折扣期間內付款,對於高科技廠商的稅前淨利為負相關,推測其原因乃為高科技產業的交易習慣大多為信用狀或是貨到付款,沒有銷貨折扣的情形,若是提前付款,反而使公司損失了利息或是其他的獲利機會,因此得到的結果為負相關。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營運資金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國內文獻回顧 26
第三節 國外文獻回顧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名詞定義 39
第三節 資料蒐集 41
第四節 統計方法與研究假說 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47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形 47
第二節 營運資金管理實際現況分析 48
第三節 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的關係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訪問問卷 87
|
188 |
報社組織知識儲存與分享之研究張文強, Chang Wen-ch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討論報社知識管理問題,將報業管理焦點從傳統的有形資產管理,轉移到知識資產管理。知識是一種重組織資產,可做為報社長期競爭優勢來源,並提升新聞品質。而報社組織知識是以個別新聞工作者平日累積知識為基礎,知識管理工作則在轉換與整合這些個人知識,使其超越個人層次,讓報社其他成員使用。不過由於知識具有本質與型式上的差異,因此,本研究將知識區分為外顯程序性知識,與默識兩種,分別討論其管理方式,前者包含外顯程序性知識、路線情境知識、報社組織情境知識,後者則包含默識程序性知識與後設認知知識。
經由以三家個案觀察報社,一家雜誌社為主,共二十六位新聞工作者深度訪談,以及相關內部資料蒐集分析後,本研究發現,現今報社並沒有建立制度化的外顯知識儲存機制,只有部份外顯知識被零散藏放在編採手冊、社刊、新聞剪報資料室,與報社相關書籍刊物之中。相對地,報社也缺乏系統化的默識分享機制,報社沒有建立師徒制,雖然若干管理作為具有知識分享功能,例如新聞改稿、比報工作、小組團隊劃分,但它們現今主要還是被當成報紙產製流程控管工具,未能充份發揮知識管理功能。
綜合以上討論,本研究進一步發現,現今台灣報業並未建立知識資本與知識管理觀念,仍以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間接處理知識問題,同時因為缺乏制度化的知識儲存與分享機制,所以與知識管理相關工作成效,往往因主管人格特質而異,新聞工作者不是主動、計劃性的進行知識學習,而是跟隨偶發新聞事件,進行事後學習。造成現狀原因除了新聞工作特性、傳統知識觀與報業結構性因素影響有關。
|
189 |
資產負債管理--平均存續期間在壽險監理運用上之研究 / The assest - liability management on the regulation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y賴幸瑜, Lai, Shi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二十年以來,美國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不斷遭遇挑戰,許多同業或相關行業紛紛發生財務危機甚至破產,其間不乏一些知名大公司,探究原因發現利率是大元凶,因在一九七O年代末至一九八O年代利率產生劇烈變化,面對利率如此驟變,對其業務與利率有息息相關的金融保險機構而言,無疑是極大考驗,為此各種金融創新的商品亦陸續出籠,但亦產生新風WP在未尋求避險工具下暴露出金融機構對於利率風險的管理仍有所欠缺。且在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施政方針之下,利率自由化及金融商品創新之陸續推展,利率顯得較具變動性,主管機關為維持保險公司之清償能力,對此一風險勢必應加以注意,以免保險業因利率風險變動造成巨額虧損影響保戶權益甚或影響其清償能力。
而資產負債管理係維持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量相等Cash Flow Matching,避免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再投資風險;資產負債管理有別於傳統財務管理方法,其具有下列特色:□重視資產負債表資產與負債二方面的關連性;□在達成可接受的投資報酬之際,同時兼顧利率風險;□促使資產管理人員(投資部門)及保險商品管理人員(精算及行銷部門)的連繫協調,進而使投資策略及商品策略之運作能相互配合;□有益於新產品開發及管理;□最終可促使獲利能力提昇,進而穩定獲利模式並促使公司穩定成長。
資產負債管理方法,包括獲利力分析(Profitability Analysis)、利率分析(Rate / Volume Analysis)、期間分析(Duration Analysis)、Gap Analysis 等,其中較廣為使用者為:□平均存續期間(Duration) ;□利率期貨(Interest RateFutures);□股價指數期貨(Stock Index Futures);□息票內化法(Internal Coupon Stripping);□利率交換( Interest Rate Swaps );□資產負債的區隔(Segmentation of Assets/Liabilities);□現金流量情境分析(Cash Flow Projection under Multiple Economic Scenarios)。以監理立場考量,選擇採用的資產負債管理方□k除須顧及壽險公司之利率風險外,尚須考慮其流動性及收益性,在我國正漸漸鬆綁金融政策及邁進國際化之際,不宜對壽險公司之監理政策採取過於嚴謹手段,而平均存續期間之方法除可包融其他資產負債管理方法並可加以綜合運用,故便針對平均存續期間方法詳加介紹。
經上述之分析討論後,若要此資產負債管理分析落實及在不對壽險公司予以過多限制下,在壽險監理上應如何規範呢?歸納結果如下:□對於模擬之利率設定,採用一綜合式規定,每期依市場狀況指定2至3種利率,其餘數種由各公司視情況選用;□避免壽險公司過多困擾及考量我國目前尚無採用市價會計之實力下,仍以法定會計原則作為衡量標準,惟對於預期交易量將日益增多之衍生性金融商品,應要求於財務報表中揭露交易活動之質與量,且當實際結果有損失部分應於報表內表達;□要求壽險公司作區隔化,便於作預測及現金流量管理,且因應我國未來人口結構老齡化之年金。
商品開始販售之年金保險,其性質不同於一般之壽險商品區隔化更有其必要。有關免疫化的分析報告於利率環境變動不大時,每季提出並須經由會計師、精算師複核簽證及每月提出資產變動情況報告;若利率產生遽烈變動(如3%)時應於一個月內再作調整及編製免疫化分析報告,以避免影響壽險公司之穩定性;□對於壽險公司平均存續期間差距情況作一評等,列入經營風險評估及稽核抽檢之考量;有關平均存續期間之分析報告採不對外公開形式。
|
190 |
報酬分配不確定與國際資產選擇 /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with knightian uncertainty林曉伶, Lin, Hsiao-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0年代起, 就有財務經濟學家注意到一現象的存在: 一國的投資者所持有的外國資產占其所擁有的財富的比例, 與理論上所得的比例相較之下, 小了許多. 也就是, 投資者所持有的資產仍集中於國內資產. 這一現象稱為"本國偏向".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為 "本國偏向" 的現象,提出理論上的可能解釋. 我們藉由在模型中導入Knightian 不確定性下, 投資者對報酬分配不確定厭惡, 探討投資者國際資產選擇行為. 我們得到了在Knightian 不確定性下, 投資者所持有的外國風險性資產的比例確有偏低的傾向.又若國際資本市場的訊息不對稱, 而造成投資者對於本國資本市場的報酬分配不確定程度, 異於對外國資本市場的報酬分配不確定程度時, 投資者會因對外國資本市場的報酬分配不確定程度較高, 而再降低外國風險性資產的持有比例.由所得結果, 可以發現投資者在估計風險性資產的可能報酬的機率分配時, 所產生的不確定性, 很有可能是迼成投資在做國際資產選擇時, 仍將大部份的財富集中於國內的資本市場的原因之一. 這提供了在未來探討 "本國偏向" 現象時, 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ome bias" puzzle. With homw bias,
domestic investors hold a substantially larger proportion of thier wealth portfolios in domestic assets than standard portfolio theory. In the absence of th home bias, investors would optimally diversify away domestic output risk.
We suggest that decision-makers do not have full knowledge of the probabilities of the state fo nature. Using a partial equilibrium representiative agent model, we show how the agent allocates his wealth by the presence of Knightian uncertainty.
Under some conditions, we derive and simulate the patterns of diversification for agent who maximizes expected utility and simultaneously minimizes uncertainty of probability, attaching less weight to foreign risky assets. Consequently, we argue that the presence of Knightian uncertainty should be added to the explanatory factors that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diversification patterns.
|
Page generated in 0.03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