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38
  • 1335
  • 140
  • 103
  • 26
  • 24
  • 1
  • 1
  • Tagged with
  • 1627
  • 565
  • 475
  • 314
  • 293
  • 286
  • 240
  • 217
  • 216
  • 211
  • 210
  • 199
  • 199
  • 194
  • 19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年金保險類型與消費者需求分析 / Annuity type and consumer demand analysis

馮振國, Feng, Chen 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必須考量面臨高齡化所帶來的種種衝擊和影響。台灣目前面臨嚴重的高齡化問題,我國早已於民國82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且於107年進入高齡社會。隨後將於11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的速度逐漸超越日本、美國與歐洲等先進國家。 加上2017年推動的年金改革,廣大軍、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也將於十年內減少15%,面對接踵而來的老年退休安養問題,我們也開始思考除了政府未來會碰到社會福利支出將逐年增加以外,商業年金保險是否可以在這樣的環境變遷之下,提供即時且必要的幫助,進而於本研究中檢視保險年金的商品種類與銷售狀況,並就國內外的年金保險制度進行比較,試著找出國人不喜歡買年金的原因,並探討如果調整商品設計或政府提供怎樣的獎勵措施,會有助於年金保險的推展,進而讓年金保險在這樣的環境變化中扮演其更積極正面角色,凸顯其重要的社會價值。 透過文獻探討、實際數據的分析和比較及深度訪談,不斷地去釐清問題找出原因,並就其原因進行歸納整理,做成研究結論和建議方向。
32

中國大陸封閉型基金轉型機制之研究 / An study for the revolution of closed-end fund in China

鍾美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縱觀世界各國基金發展的歷史,絕大多數最初都是以發展封閉型基金為主,待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逐漸過渡到封閉型基金和開放型基金並重,最終實現開放型基金占主導地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金發展史就是從封閉型基金走向開放型基金的歷史。目前中國大陸基金產業正面臨著這樣的一個轉型問題,尤其是在2007年上半年,不少封閉型基金紛紛到期,「封轉開」程式也紛紛開始啟動,如何在這樣一個時程,以有效的轉型機制成功的帶動起中國大陸基金產業邁入更繁盛的景況?中國大陸是否可以從其他國家的轉型模式吸取經驗,從而應用在其基金市場上?以及,台灣基金產業是否也可以提供相關的經驗分享?本文對這些問題皆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及探討,也希望能從中獲得有益於台灣基金產業發展的不同看法或結論。
33

主要市場之中國股票共同基金績效比較分析 /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hina Equity Mutual Fund in Major Markets.

蔡諭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數據,近年來台灣地區共同基金淨資產總值維持至少新台幣2兆元的水準,2007年底時甚至一度突破新台幣4兆元,由此可知共同基金在台灣地區投資人投資選擇中所佔重要性。另外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大陸金融市場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基金重要的投資訴求。因此本論文將從台灣投資人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藉由各類基金績效評估指標,在以投資大陸股市為號召的各檔主要市場中國股票共同基金中進行選擇。 / 本論文選取了九檔市場交易量大、曾經在台灣熱銷或上市交易的共同基金,範圍包含了國內投信募集基金、境外基金以及ETF。資料期間為2006年元月至2008年十二月、資料頻率為月資料。研究方法所採用之迴歸模型有以下兩者,CAPM單因子迴歸模型、衡量基金經理人擇時選股能力的Treynor & Mazuy模型。所採用之基金績效指標有平均月報酬率、累積報酬率、月報酬率波動度、beta值、Treynor指標、Sharpe指標、Jensen指標及擇時選股能力指標。 / 最後實證結果如下。收益指標:大陸及香港上市的ETF表現最佳,表現最差的則是國內募集基金及台灣上市ETF。風險指標:總風險及beta值最低的是國內募集基金及ETF,最高的則是大陸及香港上市的ETF。風險調整後收益指標:深證100ETF的表現最好,至於國泰大中華基金與寶來台商ETF則是表現最差。擇時選股能力指標: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基金經理人具有擇時選股能力。 /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股票共同基金的募集相信會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但目前台灣地區針對中國股票共同基金的相關研究較少,希望藉由這篇論文的撰寫,可以帶動更多這方面議題的研究與探討。
34

職業年金課稅問題之研究

楊淑珠, YANG SHU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人口老化速度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快速,加上醫學科技的進步,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如何保障退休者之老年所得來源已成為社會所需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儘管勞基法等相關法令規定雇主有義務設置勞工退休準備,然多數的工作者屆齡退休時仍無法取得退休金。 制度面的缺失係一項因素,因此政府規劃了老年所得之三層架構,除了積極推動國民年金,職業年金制度亦處於研議擬定階段,首重改善現行退休金制度之受益條件、可攜性與保留權,並限制年金的用途,提高給付年齡,強制雇主為其員工提供退休金計畫,目的在於保障退休者能享受與退休前相去不遠的生活水準與提高個人儲蓄。目前規劃中的職業年金制度有行政院勞委會和郭明政提議的兩種版本,均採取個人帳戶制,然前者的目的在於提高儲蓄,後者則強調保障的功能。 現行稅法與相關解釋令規定,保費因雇主或受雇者提撥而適用不同待遇,以致形成雇主責任制的退休金制度;投資收益階段則以強制性與否作為是否享受兔稅的標準,即雇主提撥的內孳息可遞延課稅,受雇者提撥則否,不僅不公平且徒增稅務行政上的複雜性;至於退休金之所得稅課稅問題,我國政府已於87年6月22日於所得稅法增訂「退職所得」規定,修正以往退休金或養老金按身分別課稅的規定,一律改採定額免稅制度,且因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兼領一次退職所得及分期退職所得適用不同的課稅規定。綜觀之,我國受領退休金的數額多低於兔稅水準下,而形成EE方式。 反觀先進國家職業年金多採取EET之消費稅方式,但澳洲與紐西蘭例外。美國401(k)計畫即採取消費稅方式,此舉符合稅法之收入實現原則,亦可提高個人儲蓄;然採取此賦稅方式的前提為受雇者必須擁有立即性的受益權。澳洲與紐西蘭原先亦實行遞延課稅方式,然成效不彰,徒產生巨額的稅收損失,基於可提前獲得稅收並促進所有儲蓄媒介之間的中立性,於是改變租稅政策,分別實施TTT與TTE方式;然此舉已對紐西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至於澳洲雖然採取所得稅方式,仍保留相當的租稅優惠。  基於減少稅式支出、符合收入實現原則、與稅務行政的方便性,筆者建議我國應廢除所得稅法上之「退職所得」規定,以避免形成巨額的稅式支出與避稅管道;未來職業年金制度稅制可採行EET方式,與國民年金一併計算;在方式上可區分為一次給付與分期給付,一次給付額除以退休時平均餘命,扣除薪資特別扣除額後予以分離計算稅賦;分期給付則直接併入退休者之綜合所得中,在扣除免稅額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後,計算其應納稅負。此外,對於未就業之配偶,准予加倍計算綜合所得稅的兔稅額,且為避免稅惠集中於高所得者,雇主提撥與受雇者提撥適用扣除規定應設置醵資上限;另外亦應加強受雇者之受益權、可攜性和保留權,達成工作者退休後之所得來源保障。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貳章 職業年金課稅理論基礎…………………………………5 第一節 職業年金之賦稅問題……………………………………5 第二節 職業年金賦稅方式………………………………………11 第三節 職業年金賦稅方式之分析………………………………21 第四節 職業年金稅惠之經濟效果………………………………30 第參章 各國職業年金賦稅政策…………………………………39 第一節 各國職業年金計畫賦稅措施……………………………39 第二節 美國職業年金賦稅制度…………………………………46 第三節 紐西蘭職業年金賦稅制度………………………………61 第四節 澳洲職業年金賦稅制度…………………………………72 第肆章 我國職業年金所得稅制度之建議………………………85 第一節 我國現行退休金所得稅制度……………………………85 第二節 我國現行退休金課稅措施之檢討………………………99 第三節 我國職業年金賦稅措施之建議…………………………10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結 論……………………………………………………118 第二節 建 議……………………………………………………119 參考文獻 121
35

金代中葉大定、明昌年間(1161-1196)文士詞研究 / Study of Scholars' Ci-poems in the era of dading and mingchang (1161-1196) in the Middle Jin Dynasty

廖婉茹, LIAO, Wan 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代百年詞壇中,前有開一代詞運之金初「吳蔡體」,後有集大成者的金末元好問,金中葉時期多半被視為連接二者的過渡時期,鮮少作為論者獨立而論的研究對象。然而,不論是在詞人所創作的環境,或詞人自身的心態,處在金中葉大定、明昌盛世時期的文士們都異於金初或金末。元好問以金中葉蔡珪、党懷英、趙秉文三人為「國朝文派」,和前代「借才異代」的文士有所區別,正說明金中葉文士詞作確有值得研究之處。   本論文以唐圭璋《全金元詞》所輯錄近百首金中葉文士詞為底本,作為探討對象。首先從時代背景為開展,釐清金中葉的政治局勢與漢化程度對文士造成的影響,並根據相關資料,考察包含金世宗、金章宗在內的二十餘位詞人之生平、仕進與交遊。金中葉文士詞作中所並存的出世與處世思想,是本論文討論的一大重點,從外在環境的角度切入,試圖探究詞人處在盛世之下所呈現的思考脈絡。金中葉文士詞內容中既有描寫男女之情、風格綺艷的言情之作,亦有抒發文士情志、嚮往隱逸的言志之作,因此本論文爬梳這兩類題材,從中析論言情之作的藝術手法、所描寫的女子形象,以及對閨閣意象的運用。對言志之作的探討,則著重於其對金初吳蔡體的繼承與轉化。   透過這樣的觀察,重新審視此一時期的文士詞作所具有之內容、思想及其所表達的當代精神。並檢視此一時期大幅出現的言情綺艷詞作,從寫作方式與藝術手法觀察其所呈現之美感與特質,從中挖掘出詞體文學之於金中葉,不但是可以言志的文體,同時亦是可兼容詞為言情小道的遊戲體裁,以重新定位金中葉文士詞之於金詞作為北宗詞派、乃至於詞史上的意義。
36

年金保險與企業退休金之探討 / Business retirememt and annuity analysis

王英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勞工退休後的養老問題也與日遽增,而自從勞工退休金制度由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後,勞工退休後的所得替率反而因之而降低;而由於確定提撥制是可攜帶式的帳戶,因此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會有負面的影響。 企業為了留下重要員工,往往需要其他的留才計畫,而近年來年金保險計畫漸漸為企業應用於留才,本論文以XX生物科技公司的案例,探討年金保險用於企業留才和其他留才計畫的比較,並討論如何選擇年金保證期間、員工的所得替代率與可支配所得等議題,以確認留才計畫的可行性;最後討論年金保險保費作帳方式,探討各種作帳方式對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員工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影響,以取得最佳解決方案。
37

資金移動管制之研究

朱慧容, ZHU, HU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8

中國基金市場發展與資訊策略之研究-以某基金公司為案例探討

李炳旺, Lee,Ping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最近十幾年,共同基金在世界各國迅速發展,在美國與歐洲已經成為一般大眾的主要理財工具,全世界共同基金規模於2003年第3季達到12.8兆美元。中國在1998年設立第一家基金公司以來,基金業仍屬產業之初期,隨著經濟持續高速成長,國民平均所得逐漸提高,未來經濟發展潛力可觀。基金投資,漸成趨勢,基金市場整體發展,潛力無限。 本研究著重於中國基金市場發展與資訊策略運用之探討,分析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經由對中國基金產業發展與個案公司的研究,探討分析基金業在國際上之發展過程,可否推展到中國,並且分析資訊策略與資訊系統在產業快速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及發現如下: 一、在本研究中綜合歸納出基金公司可著重的主要經營策略,其中以投資管理能力為最重要核心能力。 二、與全球共同基金大本營美國相比,中國共同基金業仍在起步階段。在法令逐漸放寬,新基金公司紛紛設立,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可以預見這個產業將會更為蓬勃發展。 三、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43位正式會員後,根據入世承諾對外資開放基金業股權限制,目前外資已可投資基金公司股權33%,中國國內基金公司已面臨來自國際大型專業投資機構激烈競爭。 四、中國基金市場的整體市場滲透率還很低,未來隨著中國整體經濟成長,投資人財富增加,市場規模將可快速成長,投資人數也會呈幾何倍數成長。面對商機與挑戰,中國基金業應做好長遠規劃,迎接商機來臨,未來中國有很大潛力出現世界級的大型基金公司。 五、在業務方面,貨幣型基金及全權委託投資業務,在中國仍在起步階段,可以大力發展。同時,應掌握電子商務發展的契機,積極推展網路交易。 六、中國人口眾多,在龐大的潛在客戶群背後,需要高效能的後台電腦系統支援,其中以註冊登記系統與網路交易系統最為重要。基金公司可預先做好準備,迎接未來業務高速成長的時刻。 七、在面對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應擬定完善資訊發展策略,將資訊技術充份運用於開發新產品,創新服務,取得競爭優勢,充分把握後發先至的契機。 八、中國基金公司的發展過程,企業經營策略與資訊策略尤其重要,在大市場經營,必須要有大格局,各項基礎建設,必須在早期規劃清楚,才可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穩固基石。 / In the past decade,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 developed very fast. It has already become a very popular investment tool in U.S.A. and Europ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3, the global total asset under this industry’s management was US$12.8 trillion. China set up the first fund company in 1998.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is industry, accompanying with the fast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the strength of its economy, mutual funds will gain popularity in China.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hina mutual fund market development and IT strategies. From th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it not only analyzed whether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markets can be applied in China but also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IT systems and IT strategies to the Chinese mutual fund industry. The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Several core competence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2. Compared to the U.S.A. mutual fund industry, China’s market is smaller. However, after regulations are more open about setting up new fund companies, many new fund companies were set up. We can foresee that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 in China will commence an era of rapid growth. 3. After China becoming a member of WTO, foreig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allowed to set up joint venture. Now local fund companies are encountering global competition from joint venture fund companies. 4. In China, with the low market penetration rate,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ing individual personal income, the market will grow very fast in the future. Facing this busines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ll fund companies should prepare for long-term strategic planning. 5. Money market funds and discretionary account business are at an emerging stage. All fund companies in China should input more resources to develop this market. 6.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so the potential customer database will be huge in order to cater for the future business growth. Fund compan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ea, especially to the Transfer Agency system and EC system. 7. To be competitive, China’s fund companies must set up IT strategies and adopt IT technologies for designing new products and new services to pave the way for future business growth. 8. In a kind of market with such huge potential, business vision and IT strateg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a company’s future success. The infrastructure must be ready before the market is booming.
39

社會保險的世代公平 /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of Social Insurance

李宜儒, Li , Yi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與平均壽命延長,老年年金給付逐漸形成政府財政隱憂,社會保險將入不敷出、面臨破產。對於改革方案,社會認為沒有解決人口老化財務問題、職業別退休保障不平等、世代負擔不公平的爭議,這些方式只是延後破產年限,最後仍是年輕人承擔後果,現在的年輕人與未來世代的負擔沉重,存在世代不公。本文選擇有年金給付的國民年金、勞工保險年年金給付和軍公教人員退撫制度月退休金做為討論對象,了解在現制下的世代差異,以及根據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分成折現率、月投保薪資、年金給付率、計算倍數和費率五項。結果發現,現制設計確實存在世代不公的現象,老年世代在國民年金、勞保年金、退撫制度領取總金額占繳交總金額是3倍、3倍和5倍,而年輕世代只有1.5倍、1.5倍、2.5倍,社會平均補貼每人60萬元、60萬元、977萬元。並且社會保險對於高所得者補貼高於低所得者,使高所得者老年世代和低所得年輕世代存在雙重世代差距。變數調整結果發現,折現率和年資給付率效果較顯著,而月投保金額、倍數和費率則效果不顯著或是只有年輕世代顯著,加深世代差距。
40

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金融監理制度之研究

陳盈達, Chen, Yin T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各國金融機構為提昇競爭力,多採異業併購方式拓展其經營領域,再加上電子資訊技術不斷創新,金融集團推出銀行、證券、保險等綜合產品已蔚為風潮,美日等國為配合業者金融現代化發展動向,皆已容許其金融機構採行控股公司模式經營。而我國金融跨業經營型態,除各金融機構本身內部設立部門兼營其他金融業務外,並得依各業別法或其授權規定以轉投資子公司型態經營,因此金控法實施前實際上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中二種專業以上之金融集團已有二十家,政府為利金融業因應當前環境的轉變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競爭壓力,期使金融機構透過經濟規模之提高,發揮經營綜效,協助業者因應國際經營潮流,乃立法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並自九十年十一月一日起實施。   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實施,雖然協助金融機構透過經濟規模的提高,發揮經營綜效,以因應國際經營潮流,但金控公司並非是金融業經營之唯一選擇,也不是所有金融業都適合轉型為金控公司,資產規模不夠大、市場佔有率有限或是不具互補性之異業結盟而成立金控公司,只是疊床架屋,讓經營效率更加低落罷了。另一方面,金控公司之成立並無法改善目前我國各金融機構嚴重之呆帳問題,金融體系高達1.2兆的逾期放款,更不會在財政部從寬核發金控公司執照後憑空消失。   近年來,國內陸續爆發多起金融弊案,反應出金融監理效率不彰之事實,再加上國內及國際經濟景氣之衰退,隨時都有引發金融危機與風暴之可能,因此,如何強化金融監理效能,建立金融市場之安定與秩序,實為當前金融革新之重要工作。尤其隨著金融環境之迅速變遷,金融集團之迅速興起以及金融商品日漸複雜之際,如何調整金融監理架構及強化監理效能,實為當前政府所面臨之極大挑戰。目前財政部積極規劃合併監理制度,逐步走向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目標。整體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包括對於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業之聯合監督管理。規劃將於行政院下設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讓委員會合併現行財政部金融局、保險司、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中央銀行金檢處及中央存保公司檢查處之金檢權,為一具備獨立金融、保險、證券及期貨之監督管理組織。   雖然金融監理委員會的成立確實解決了部分現行監理制度之缺失,然而,依照本文研究,新的制度仍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例如,仍未順應潮流採行功能性監理、監理政策與監理法規可能發生整而未合之情形、金控公司系統風險難以量化、監理難度不斷升高以及專業人才培育不易等諸多問題。因此,本文對我國未來監理制度提出下列建言:   1.貫徹金融監理一元化之理想。   2.金融監理技術之提升。   3.監理政策及監理法規應整合。   4.果斷整頓問題金融機構。   5.強化金融業者自律功能。   6.金融監理應秉持重要性原則。   7.建立金融機構資料申報中心。   8.建立金融機構強制退出市場機制。   9.落實資訊揭露制度,加強市場制裁與監督功能。   10.紓困救急也要整頓改革。   11.專業獨立之金融管理。   12.培育優秀監理人才。   13.金控法匆促立法,尚待隨時補充規範。   14.審慎處理基層金融問題。   15.金控法實施後,存保公司風險大增,卻角色定位未明。   在金融體系快速自由化的過程中,我們深信,唯有堅持強化監理能力的原則與果斷執法的決心,才能真正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