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38
  • 1335
  • 140
  • 103
  • 26
  • 24
  • 1
  • 1
  • Tagged with
  • 1627
  • 565
  • 475
  • 314
  • 293
  • 286
  • 240
  • 217
  • 216
  • 211
  • 210
  • 199
  • 199
  • 194
  • 19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金屬手工具製品製造產業發展之預測研究 / Research on the Forecasting of Hand Tool and Cutlery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杜炳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金屬製品製造產業在製造的領域上,其品質已是具有一定的水準,然而在競爭者的成本及價格的經營策略的攻勢下,迫使國內金屬製品的企業將過去製造的優勢延伸至設計及服務管理方面之上,藉由獲利模式的轉移或經營模式的改革,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效。 因此,為能深入瞭解在金屬手工具製品製造業之產業發展的影響,本文透過國內金屬手工具製品之生產值、銷售值、存貨值等數據資料,以及金屬製品製造業之營業狀況等營業額資料,進一步實施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且將研究發現整理如下: 一、 金屬製品之整體的生產值與銷售值是呈現成長的趨勢; 二、 整體的經濟環境會影響金屬手工具製品的產業發展; 三、 金屬手工具製品生產值與金屬製品總生產值的平均占比為8.86%; 四、 去年(民國103年)金屬手工具製品銷售值與金屬製品總銷售值的占比較十年前為低; 五、 權重設定在0.9之金屬手工具製品生產值的預測模型之效果較佳。
92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之研究-政、銀、企之信貸關係

薛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積極加入WTO 之際,其金融體制所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其特殊經濟運行模式轉軌中所衍生的問題,還要面對來自西方衍生性金融商品、各種新興的金融管理制度等外來的衝擊,因此,面對如此競爭的金融環境,中國大陸有必要重新檢視其金融體制改革至今的成效及瓶頸,積極面對其中的難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本論文主要是以開發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金融深化理論為基礎,首先針對中國大陸的金融體制,包括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金融組織結構及金融市場的組成要素做一敘述。其次認為目前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眾多問題,以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間鉅額的不良債權債務問題最為嚴重,也最亟待解決。 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間不良債權債務的四大成因:政策性因素、國有商業銀行自身因素、國有企業自身因素以及結構性因素的分析,提出政府、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三者需齊心協力面對問題,結合自身利益及整體社會利益之考量,對不同資產負債結構、獲利能力、長期潛力的國有企業,採取個別相應之解決措施。 就政府部門而言,以規範其行為權力範圍為最重要,因為對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過多的行政干預是不良債權債務的主因。所以,儘管問題之當事者為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兩方,但規範政府行為是解決不良債權債務問題的基礎。其次,政府必須為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提供合宜的外部環境,如相關法令的立法、加強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力度、健全金融市場的結構等,加速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 就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對內必須在政府相關法令的配合下加快商業化的步伐,建立現代市場之金融制度,並確實推動以內部監控機制和內部經營機制為主軸的內部改革;對外則採取直接面對國有企業的方式,以最低之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收回可能之貸放數額或以其他形式保證不良債權的可收回性。 就國有企業而言,必須以對社會大眾負責的態度積極處理其不斷惡化的信貸關係,著眼於企業之永續經營,朝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93

我國投信公司共同基金型態與操作績效之研究

趙仁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證券信託事業自民國72年,最早開放的四家投信公司,至民國87年底,市場上已有27家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資產總額也從民國72年的736億元,成長到民國87年的7,459億元。目前,台灣由外資設立的投信公司有怡富、友邦二家,未來將再陸續開放彰銀喬治亞、花旗投信成立。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便是以國內外投信公司旗下發行的基金,就其績效做一番評比,以做為投資人的決策參考依據。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1. 研究國內外投信公司的主要共同基金型態? 2. 共同基金績效是否優於市場投資組合? 3. 共同基金績效表現是否具有持續性? 4. 不同績效評估指標,是否導致不同結果? 研究結論如下: 1. 本研究的研究期間共分為兩期:第一期,市場出現多頭行情,多數基金其績效表現優於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第二期,市場出現空頭行情,多數基金其績效表現劣於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 2. 透過Spearman等級分析,並未顯示國內、外投信在不同型態基金間投資績效具有差異性。 3. 基金績效不具持續性。 4. 在兩個不同評估期間、四種不同類型基金和四項不同評估指標所產生的32項評估組合中,國外投信在17項評估組合中,表現優於國內投信公司。其中以封閉式股票和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國外投信表現較優於國內投信,而國際股票型基金的績效表現,國外投信則劣於國內投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共同基金簡介 14 第二節 國外實證文獻 24 第三節 國內實證文獻 4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假說 50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 54 第三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性 5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9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市場模式適切性的檢定 66 第二節 共同基金績效評估 76 第三節 國內外投信基金績效比較 83 第四節 共同基金相關假說檢定 8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4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01 英文部份 103 附錄 附錄一 105 附錄二 107
94

第十八號公報對上市公司退休金提撥率之影響

史正宜, Shih, Che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十八號的實施,將企業退休金費用之認列與退休基金之提撥分別處理,企業應依精算退休金成本認列退休金費用,不以退休金之提撥為基準,故企業之退休金提撥決策受退休金費用認列之影響較以往大幅降低。在第十八號公報實施之後,若企業持續不足額提撥退休基金,則原先提撥率偏低且以提撥額認列退休金費用的企業會面臨退休金費用及退休金負債鉅額上升的情況。改善此窘境的方法之一,便是增加退休基金的提撥水準,以降低退休金負債及未來的退休金費用。由於國內普遍存在退休金提撥偏低的情況,故本研究試圖探究第十八號公報的實施,是否會造成上市公司退休金提撥率因而變動,並探究在現況之下,退休金提撥率與財務因素之間的關係。 經實證結果,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第十八號公報的實施,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正相關,顯示上市公司會因第十八號公報的實施,而提高其退休金提撥率。 二、第十八號公報實施之後,企業的退休金提撥率與財務因素之間的關係如下: 1. 以(提撥金額/已付薪資總額)衡量退休金提撥率時: (1)流動比率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正相關,顯示當企業資金較充裕時,會增加其退休金提撥率。 (2)總資產報酬率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負相關,顯示當企業本身之總資產報酬率較高時,會減少其退休金提撥率。 (3)長期負債比率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負相關,顯示企業會藉由減少對退休基金的提撥,以內部負債融通資金,而減少對外舉債。 2. 以(提撥金額/淨退休金成本)衡量退休金提撥率時: (1)總資產報酬率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負相關,顯示當企業本身之總資產報酬率較高時,會減少其退休金提撥率。 (2)長期負債比率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負相關,顯示企業會藉由減少對退休基金的提撥,以內部負債融通資金,而減少對外負債。 (3)退休金提撥不足程度與退休金提撥率成顯著負相關,顯示以往提撥不足的企業,其退休金提撥率仍然較低,並未藉由增加對退休金的提撥改善其提撥不足的狀況。
95

現階段我國亞太金融中心金融創新可行發展方向AHP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

曾維州, Tseng, Sha-Qill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亞太金融中心是我國亞太營運中心計劃之一,金融中心所應具備之條件包含有許多方面,例如基處條件或是國內之相關法令規定之嚴格與否等,其中金融創新之能立亦使各國成立亞太金融中心一個必須具備之條件。本研究為亞太金融中心計劃之縮小範圍,乃針對金融創新以分析層級程序法分析出亞太金融中心中之金融創新透過許多專家學者之建議發展出針對此一議題所應涵概之範為與架構.再根據所發展出之問卷發展出專家問卷以此一專家問卷發給各實務單位或是學術界之專家針對此一議題分析出亞太金融中心金融創新所應包括之項目及其優先順序。在針對發展之項目分別評估各基礎建設所應該配合之優先順序。
96

中國大陸金融制度改革對其內部流動資金形成之影響 / Mainland China Finacial Institution Reform and Effect Accumulation of Domestic Variable Capital

張弘遠, Chang, Hung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之後,展開了一連串的經濟改革,而金融改革則是其中的主要重點。   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企圖透過組織結構上的改良,來強化其集資之能力,以解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經濟發展需要以穩定的資金作為支持,中國大陸的資金困境不是其資金量的不足,而是資金調撥效率的低落,使得無法在即時、適時的條件下,將資金移交至需求者的手上,而此即是金融體制的問題。金融體制改革的結果使得大陸已經產生了金融深化,而金融深化將導致資金問題的獲得解決,也緩和了經濟發展中資金不足的現象。
97

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之研究 / REASEARCH OF PRIVATE PENSION SYSTEM IN TAIWAN

呂理民, LU,LI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綜觀世界各國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都有著非常悠久之歷史,尤其是愈先 進之國家,其制度愈是更加之完善,而我國雖正由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 國家之林,然而卻在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上遲遲無法發展,而從我國目前之 人口、經濟及社會變動情形,可獲知我國對此制度正迫切需要。因此本論 文,乃著手探討如何去建立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以期作為主政者在未 來實施此制度之參考。全文共分六章十六節,其略述如下:第一章 緒論 。係就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內容做一概述。第二章 企業退休 年金制度之基本理論。針對理論概念、內容及制度之建立做一探討。第三 章 美、中、日三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之發展與現況。乃對美、日、中三 國之制度狀況加以介紹,以作為我國未來建制之參考。第四章 我國企業 退休年金業務開辦之可行性分析。其內容包括退休一次金、退休年金、課 稅環境分析及退休基金業務之檢討分析。第五章 我國企業退休年金制度 未來之具體作法。乃對我國未來制度之努力方向、策略方向及具體作法, 提出個人之淺見,以茲作為主政者之參考。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8

金融業跨業合併探討

周士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在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法令逐漸開放之下,金融業透過購併進行跨業經營已成為一個趨勢,也使得金融產業的結構大大的改變。金融業跨業經營的模式包括以美國及我國為例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德國的綜合銀行模式、英國轉投資的方式,然而各種的經營模式下各有其優缺點,且各有其形成的背景及理由。   本研究以美國的商業銀行Chase Manhattan和投資銀行JP Morgan的跨業合併案,進行個案分析,以瞭解其背後合併的動機、組織調整方式、合併經營後的績效以及合併過程中所遭遇到人事、文化整合的問題。   此外,本研究利用國內銀行、證券、產險、壽險業過去十年的會計資料,分析各金融業的獲利情形、風險程度。並以模擬合併的方式探討國內金融業跨業合併是否存在風險分散的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以國內的金融業而言,只有在證券業和產險、壽險業結合時有較顯著的風險分散效果。另一方面,透過個案分析,瞭解到透過金控公司方式跨業經營,可以達到部分的cross-selling的效果,然而風險的控管也更加重要,且各子公司之間在進行跨公司的緊密配合。而文化、人事的整合部分也是影響合併成功與否的重要因子,因此對於任何想要進行跨業合併的金融機構,更要謹慎的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99

海外投資廠商對財務調度有利與否之決定因素 / The impa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financial flexibility in Taiw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郭雅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發展,國內外環境變遷,台灣廠商紛紛外移至海外投資,然而廠商在快速擴展海外據點之餘,容易忽略對外投資最常面對之難題-財務調度問題,在不瞭解地主國金融環境下便貿然前往投資,恐面臨籌資不易之窘境,一旦財務調度失靈,不僅影響子公司之經營,甚至可能危及母公司之營運。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將針對我國製造業廠商對外投資行為進行研究,藉由經濟部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對外投資廠商在公司規模、海外事業組織型態、行業分類、國際化程度、最主要投資地區、投資地區數、多角化程度、子公司獲利情形及投資動機等不同情況下,從事對外投資活動後對財務調度之影響,再利用Probit Model進行模型推估,試圖找出影響對外投資廠商財務調度有利與否之關鍵因素,依據實證結果發現:當對外投資廠商規模越大、投資地區數越多、子公司為獲利、投資動機為利用當地最惠國待遇及優惠關稅、或最主要投資地區為已開發國家時,從事對外投資活動後對其財務調度傾向有正面之影響。
100

次貸金融危機對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績效之研究 / Researching in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exchange traded fund.

張晋嘉, Chang, Jin Ja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探討美國次級房貸金融風暴對於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績效之影響。以金融風暴中最受矚目的雷曼兄弟破產日2008年9月15日為事件日,且以國內最早發行的6檔指數股票型基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以事件分析法進行研究。本論文的目的為助於了解次貸金融風暴,對我國股市整體性之影響,以及投資人在金融環境以及經濟前景不明之時代,是否能藉由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達到財富的相對保全。而由於樣本中6檔指數股票型基金各具特色,也可比較其績效,以作為投資策略設計之參考。 不同於傳統的開放型基金或封閉型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的特色在於不主動調整投資組合,且具有市場買賣交易容易、基金管理費用較低、稅與交易成本較低、基金的投資組合公開且透明、基金的報價迅速且與股票市場同步化,以及可融資融券的設計等便於一般人投資的優點。 研究樣本: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TTT)、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TMT)、富邦台灣科技指數基金(FTT)、寶來台灣電子科技基金(PTE)、寶來台商收成基金(PCP)及寶來台灣金融基金(PTF)等6種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 研究期間:以2008年9月15日作為事件發生日,探討事件發生前29天到事件日當天,與事件日發生後一天到事件日發生後30天,兩個區間做為討論。 報酬率的衡量: 一、異常報酬率(AR)的計算。 二、累積異常報酬率(CAR)的計算。 三、平均異常報酬率(AAR)的計算。 四、累積平均異常報酬率(CAAR)的計算。 異常報酬的統計推論: 一、t統計量檢定法。 二、橫剖面法。 實證分析及結果:從累積異常報酬實證可以看出,次貸金融危機對於寶來金融影響最大,台灣50影響最小。

Page generated in 0.028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