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體驗行銷於國產休旅車行銷實務之應用廖子蔚, Liao, Abel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休旅車市場逐年擴大,且每年都以高比例成長,其宣傳廣告和行銷活動也日益多元豐富,本研究欲藉著分析個案的行銷實務狀況,依目標市場、顧客價值與體驗行銷方式三個部份來分析個案實務狀況,以探討國產休旅車的行銷活動與體驗行銷的觀念此兩者之相關性。研究目的為瞭解國產休旅車行銷實務及其目標市場特性,並分析體驗行銷應用在國產休旅車的狀況,以作為未來國產休旅車行銷之建議與參考。
本研究選取國產休旅車產業之成功典範,以中華汽車三款國產休旅車:Savrin、Space Gear、Freeca作為個案分析,經筆者實地參與中華汽車內部行銷會議、訪談與中華汽車內部資料蒐集,及其它相關資料之整合,依三款車之目標市場、所提供之顧客價值、策略體驗模組及體驗類型,以質化研究來分析歸納各項之個別資料。
本研究結果指出,Savrin的目標市場特性為小家庭,Space Gear則是三代家庭,Freeca以自營商居多數,其共通特色都是較重視家庭或休閒的消費者。此三款休旅車所提供之顧客價值中最多被提及的為「卓越」價值,也就是產品品質好;第二位常被提及的顧客價值類型為「尊敬」價值,即人們使用休旅車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品味、地位和形象。Savrin的卓越價值主要是轎式操控感和有質感的內裝,尊敬價值則為關心妻兒的好男人;Space Gear的卓越價值在於車室空間大,座椅多變化,尊敬價值為大家庭和諧、溫馨的形象;Freeca的卓越價值在便宜又大空間,尊敬價值為仿SUV外形的休閒、運動、有格調形象。此三個案的體驗行銷活動中以Savrin最多,Space Gear次之,Freeca則較少。Savrin和Space Gear都以情感體驗為主軸,思考體驗為輔,最終希望達到關聯體驗的最高境界;且Savrin和Space Gear都是以娛樂體驗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成功打造了符合品牌形象的美學體驗,使顧客最終感受到教育體驗,便成愛家、重視休閒情趣的人。
整體來說,本研究發現此三款車比其它競爭者更重視情感訴求、成功地經營家庭與休閒這兩大塊議題,特別是Savrin和Space Gear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都很一致且是正面印象。究其成功原因在於中華汽車找到特定目標市場心中未被發現或滿足的顧客價值,並以一系列具吸引力的體驗行銷方式傳達產品訊息。
|
62 |
劇情短片「罪羊人」創作報告 / A Report on the narrative short film work:Teshuvah李政能, Li, Jheng N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罪羊人》是一部獨立集資並用高畫質數位單眼反射相機
(HD-DSLR)所攝製而成的原創劇情短片,從發想編寫到後製完成共歷經了一年多的時間,內容取材自創作者二十多年的生命經驗,將人生中的喜好、痛苦、感動、疑惑給整理融合並壓縮提煉出來,主題是關於罪惡、宗教和寬恕,故事敘述一名因醫療疏失而入獄服刑的救護車司機,出獄後依然擺脫不了罪惡感,進而陷入信仰混亂的洗罪過程,在經過一連串的掙扎,最後仍舊無法逃離循環的枷鎖,人與神似乎都不是罪惡難題的完美解答。
在文獻探討部分,本片因借用義大利西部片的老電影片段來當作情感連結和隱喻,於是回顧了互文理論和電影類型,另一方面本片也觸及了心理學、哲學和宗教儀式的主題,所以在負罪感以及猶太新年贖罪期也有所著墨,並列舉了三部相關電影長片作品來作評析比較,分別是韓國李滄東導演的《密陽》、德國法提阿金導演的《天堂邊緣》和墨西哥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導演的《靈魂的重量》。在作品呈現部分,分別從敘事、類型、選角、場勘、美術、服裝、表演、攝影、燈光、剪輯、配樂、聲音,將每個環節重點敘述和分析一次,包含思維想法、製作過程等等皆會融合納入不同段落,以期忠實呈現創作者的心靈。 / The Teshuvah is an independently-funded original narrative short film, which is shot by HD-DSLR camera. The creator taps into his real-life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more, aggregating and distilling all the love, fondness, pain, affections and confusions, with its theme is set on sin, religions and forgiveness. The story tells an ambulance driver, who serves for his sentence in prison as he was convicted of medical negligence, haunted by his feeling of guilt after he came out of prison. He eventually becomes trapped by a chaos of seeking redemption from religious belief. After all his struggling, he still cannot escape from the shackle of life`s circulation, and it seems that either human or God(s) could provide a perfect answer to the riddle of crime.
As for Literature Review, Intertextuality and movie genres are covered since the film has borrowed from old spaghetti-western movie clips to function as a metaphor of affections bound, while other topics like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religious rituals are also referred to; hence, the feeling of guilt and Jewish Ten Days of Penitence are also depicted. Three other relevant feature films are listed herein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y are Secret Sunshine by South Korean director Lee Chang-Tung, The Edge of Heaven by German director Fatih Akin, and 21 Grams by Mexican director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In the respect of presentations of film works, this thesis goes through every essential phase, outlines and provides analysis on narration, genres, casting, location hunting, arts, costumes, acting, shooting, lighting, editting, original music, and sounds. It also indicates that mindset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o on are also incorporated into different chapters of a film to faithfully represent its creators mind.
|
63 |
企業併購相關爭議-以所得稅為中心 / A study on the issue: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t-focus on income tax林佩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併購法經由政府全力推動下,民國91年初立法通過,同時修訂公平交易法及證券交易法,掀起我國企業併購熱潮。然而,快速立法之後果即缺乏相關法令間互相配合,企業併購法與公司法、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機構合併法相關法規有重疊之處,財政部亦陸續發布相關解釋函令,於實務上因併購產生之相關稅務爭訟,以企業併購交易以所得稅之課徵引發較多爭議。
企業併購係企業追求利潤的手段之一,最終的目的係為追求經濟的提升,故我國歷經多次修法,以求減低企業併購所可能發生之障礙。但在企業併購實務中,法律風險並非併購雙方唯一之考量,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及稅務風險亦為併購時均應納入之考量。本研究為求企業併購之順利,以稅務爭議所帶來之風險為中心,探討目前稽徵實務上常出現的爭議,以法律割裂適用、虧損扣抵之繼受、租稅優惠之繼受、商譽認定及攤銷,以及視為股利此五個爭點為研究中心,蒐集相關文獻、期刊雜誌及法律規範開始研究,並從司法案例做個案討論,就企業併購實務提出研究結果及建議,使在企業併購過程中能妥善對風險有所控制,提高企業併購的成功率,減少企業併購失敗所來的社會成本耗損,以提高社會資源之利用。 / With the effort to legislation by governmen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t was enacted in early 2002. In the meanwhile, the Fair Trade Act and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were amended. However, the consequences of rapid legislation lead to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 overlap in Company Ac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Law,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also been released many tax regulations of income tax levied on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hich lead to much controversy.
In the practi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legal risk is not only the consideration, but also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risk and tax risk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complet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moothly, this essay 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ax dispute, studying the division of laws, succession to loss carry forwards, succession to tax incentives, the recognition and amortization of goodwill, and constructive dividend income. According to these five disput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journals and laws are included in this essay. Consequ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judicial cases are provided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actice so that the risks can be properly controlled to some extent,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ducing the social cos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improving the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
64 |
売買における買主の追完請求権の基礎づけと内容確定田中, 洋 25 January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法学) / 乙第13382号 / 論法博第202号 / 新制||法||170(附属図書館) / (主査)教授 山本 敬三, 教授 潮見 佳男, 教授 橋本 佳幸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65 |
中国農村部の福祉改革と住民の福祉意識徐, 堯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2925号 / 文博第871号 / 新制||文||70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落合 恵美子, 教授 松田 素二, 教授 太郎丸 博, 准教授 丸山 里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66 |
ロシア語の主語と主体をめぐる諸問題中野, 悠希 24 November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4957号 / 文博第927号 / 新制||文||73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中村 唯史, 教授 家入 葉子, 准教授 堀口 大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67 |
個と集団の相互交渉のなかで経営展開する青年農業者鈴木, 淳 25 March 202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25354号 / 農博第2620号 / 新制||農||1109(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R6||N5526 / DGAM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秋津 元輝, 教授 辻村 英之, 教授 松下 秀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68 |
國小師生領導類型、師生關係與班級適應之調查研究張慧文, ZHANG, HU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領導行為在班級社會體系中的研究 日益增多,由各研究已肯定教師在教育中
居於領導地位,所以,教育學目標能否實現,實有賴於教師是否能發揮其角色功能。
因此,為了提高師資素質,增進教學效果,本研究乃進行有關之之實徵調查研究,借
以了解教師的性別、領導類型以及師生雙方領導類型是否一致,三者對學生班級適應
及師生關係的影響,期欲助於教師對班級教學工作的推展,促使兒童皆能接受最適當
的教育,而發展為適應良好的個體。
本論文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分三節,主要敘述作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
文獻探討,分四節,乃就領導類型、班級適應、師生關係三方面,探討其理論及有關
研究,以為本研究之理論根據。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分四節,在於說明本文之研究設
計與實施。第四章為研究結果,乃就所得資料之統計結果,加以分析敘述。第五章為
結論與建議,在於根據理論基礎與實證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茲將本研
究結論。扼要敘述於下:
一、師生關係與班級適應皆因教師領導類型不同而有差異。
二、師生關係確因教師性別不同而有差異,班級適應則不然。
三、班級適應則因師生雙方領導類型是否一致而有差異,師生關係則不然。
|
69 |
理性選擇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政經關係類型分析王嘉州, Chia-chou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建構中央與地方關係類型之模式,所要解答的問題有五:第一,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可區分為哪幾種類型?第二,不同的關係類型與地方的經濟行為有何關連?第三,不同的關係類型,將使中央政府有何得失?第四,中央偏好的改變對中央與地方關係類型有何影響?第五,在制度變遷過程裡中央與地方如何互動?
壹、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可區分為哪幾種類型?
本論文採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兩個變數,以建構出中央與地方之四種關係類型:分別是第一象限的開放且分權型、第二象限的封閉而分權型、第三象限的封閉且集權型,以及第四象限的開放而集權型。本研究發現:從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到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的政經關係均屬於封閉而分權型,亦即地方所佔政治利益少於中央,但經濟利益多於中央。不過各省與中央之關係類型就較多變化,總體而言,各省與中央關係類型之變化,具有四項特徵:第一,各省與中央之關係以封閉而分權型最眾,年平均有14.25個省;其次為封閉且集權型,年平均有10.5個省;再者為開放且分權型,年平均有4個省;最後則為開放而集權型,年平均有1.25個省。第二,各省分佈在此四種類型中的數量排序,均未曾改變。第三,四種關係類型的變化趨勢,除封閉且集權型呈現下降外,其他三種類型都為上升。第四,綜合前述兩點可知,各省與中央之關係類型呈現緩慢變化,主要是由封閉且集權型轉變為其他三種類型。
貳、不同的關係類型與地方的經濟行為有何關連?
本文修正並合併五種地方政府行為方式成為三種,並分別賦予具體衡量指標如下:第一,以「各地區基本建設投資額佔全國之比例」代表「與中央討價還價爭取更優惠的政策」的情形,因為中央政府以審批方式嚴加控制此類投資,故其比例越高,代表爭取到的政策越優惠。第二,以「各地區非國有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比例」代表「發展新的投資領域」的情形,比例越高,代表發展新投資領域越成功。第三,以「各地區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國的比例」代表「國際化」的程度,比例越高,國際化程度越高。本研究發現:若地方佔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的比例越高,則其在上述三項指標之數值越高;反之則越低。換言之,在三種經濟行為的指標中,均為開放且分權型居冠,封閉而分權型居次,開放而集權型第三,封閉且集權型居末。
參、不同的關係類型,將使中央政府有何得失?
本論文將四種中央地方關係類型的優缺點歸納如下:第一,開放且分權型的優點是可促進地方自治與經濟發展,缺點是是造成地方主義與地區差距的擴大。第二,封閉而分權型的優點是有利於國家政治上的統一與經濟上的發展,缺點為高壓統治與地區差距的擴大。第三封閉且集權型的優點是國家的統一與地區差距縮小,缺點為高壓統治與經濟衰退。第四,開放而集權型的優點為促進地方自治與地區差距縮小,缺點為造成地方主義與經濟衰退。本研究發現,自1982年「十二大」至2002年「十六大」,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均為封閉而分權型,其優缺點之意涵如下:在國家統一上,表現為中央規劃的省委書記與省長均能在換屆選舉中順利當選,且中央可透過頻繁的調動來掌控省委書記與省長。在高壓統治上,表現為以高壓手段處理「八六學潮」、「八九民運」、「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及法輪功事件。在經濟發展上,雖然有起有伏,但各時期都能將年均成長維持在7.8﹪以上。在地區差距上,有些時期僅是絕對差距的擴大,有些時期則伴隨相對差距的擴大。
肆、中央偏好的改變對中央與地方關係類型有何影響?
本論文將中央偏好的改變對中央與地方關係類型的影響區分為四類,第一類是趨中心化的變動;第二類是趨角落化的變動;第三類是順時針的變化;第四類是逆時針的變化。本研究發現,本研究發現,中國大陸1982年到1997年的變化,猶如順時針變化中的C2,中央的偏好明顯是為求經濟發展。1997∼2002的變化,猶如趨中心化的A2,顯示中央的偏好是以經濟發展與國家統一為前提,增加地方的政治參與及均衡地區發展。換言之,國家統一與經濟發展乃中共中央一貫的偏好,自1982年至2001年均未曾改變。中共中央用以保障國家統一的制度有三:第一,堅持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制度,尤其是「四個服從」原則;第二。在決策機制,以「中央委員會」為名義上最高領導機關,但實質上,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才是真正的權力機關。;第三,在選舉制度上,採行多層次的選舉,使其預先指定的人選成為「選舉人」與「被選舉人」。在經濟發展上,乃透過財政體制改革為動力。1980年的財政體制改革,即透過權力下放,承認地方財政收入的方式,希望達到加速經濟增長的目標,而1985年起的三次財政體制改革,其方向也都是財政分權,已形成收入集權、支出分權的局面,故能使大陸繼續維持經濟的高成長。因此,中央與地方之關係一直維持在封閉而分權型。預估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前仍將維持在此一類型中,之後則可能往開放且分權型轉變
伍、在制度變遷過程裡中央與地方如何互動?
本文將中央與地方策略互動的過程,區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中央提出政策,要求地方實行。第二步是地方判斷此中央政策對其究竟有利或不利,以決定其所採行的對策,地方所能採取的對策有三,包括「先鋒」、「扈從」及「抗拒」。第三步則為中央根據地方所採行的對策而提出對應之道。中央的對應方式可概分為「調和」與「懲罰」兩種。經過此三個步驟,則有六種可能的結果:積極合作、消極合作、完全妥協、部分妥協、溫和衝突、激烈衝突。本論文以廣東省為例,分析在財政體制變遷過程中與中央的策略互動。研究發現:中央與廣東三次互動,結果都不同。在「定額上解」時期,互動結果為「完全妥協」。中央與廣東可說是各有所得,不分勝負。「上解額遞增包乾」時期的互動結果則為「消極合作」,中央與廣東可說仍是各有所得,不分勝負,不過中央對此結果的偏好程度高過廣東。「分稅制」時期的互動結果則為「部分妥協」,中央與廣東仍是各有所得,不過廣東之所得比中央還多,可說是廣東略勝一籌,且廣東對此結果的偏好高過中央。 / This paper conceives of two major indicators: the “Total Sum of Political Interest” and the “Total Sum of Economic 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central-local distribution, thes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relationship typologies: 1.”Open and Decentralized”, 2. “Closed and Decentralized”, 3. “Closed and Centralized” and 4. “Open and Centralized”.
|
70 |
拍賣網站購物決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產品類型、出價次數、與訊息來源為例陳嘉琪, Chen,Chia-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的拍賣網站在近年來成為新興的購物通路,它的優點是不需出門就可以找到便宜、多樣化的商品,還可以享受競標購物的樂趣,因此吸引眾多消費者上網尋寶。
過去國內對於拍賣網站的研究多限於競標機制、交易安全、交易成本等面向,縱使有關於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大多將重點放在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者使用拍賣網站的意願。然而當消費者開始使用拍賣網站後,究竟是如何處理眾多的資訊?又如何做成購物決策呢?本研究從消費者心理的角度,試圖瞭解什麼樣的訊息設計能夠吸引買方,進而促進交易的達成。
本研究採取實驗法,採用2×2×2之多因子設計,操弄之自變項包括產品類型(搜尋品╲經驗品)、出價次數(低╲高)、和訊息來源(賣家╲買家),依變項為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主要在探討產品類型、出價次數、和訊息來源是否分別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產生影響?又產品類型和出價次數、產品類型和訊息來源之間是否產生交互作用?
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發現:(1)產品類型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搜尋品之購買意願較高;(2)訊息來源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買家訊息來源較佳;(3)訊息來源和產品類型具有交互效果,當產品類型為搜尋品時,訊息來源對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沒有顯著影響,但當產品類型為經驗品時,買家訊息來源之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顯著高於賣家訊息來源;(4)出價次數之假設未獲支持,推測主要原因是出價次數可能同時具有正反兩個方向的影響力,這可以由「從眾」和「反從眾」的理論來解釋。
綜合上述發現,提出幾點實務建議,期望能供拍賣網站經營者強化網站功能、以及賣家設計商品訊息時之參考:(1)在拍賣網站上銷售搜尋性產品較為有利;(2)在商品訊息中引用舊顧客之正面意見,可以提升銷售;(3)對於經驗性產品而言,舊顧客的口碑更加重要。
|
Page generated in 0.07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