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2
  • 97
  • 9
  • 4
  • 1
  • Tagged with
  • 111
  • 111
  • 20
  • 20
  • 19
  • 19
  • 18
  • 17
  • 16
  • 16
  • 16
  • 15
  • 14
  • 14
  • 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敦煌本《搜神記》研究 / Dunhuang Fiction Collection

林秀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敦煌本《搜神記》將現存敦煌文獻《搜神記》寫卷八件綴合為七件,整理後對共得36則故事,再根據學者張涌泉與竇懷編審校訂之《敦煌小說合集》為主要參酌的底本,與八卷本、二十卷本進行比較,將所發現、解決的問題整理成文。敦煌本《搜神記》雖然故事篇則不多,其多數的作品仍是「粗陳梗概」的形式來述異搜奇,但仍有〈田崑崙〉、〈王子珍〉、〈梁元皓〉等篇敘事長達千字以上,其作品融入了細節的增飾和場景的描寫,突破唐前志怪小說的簡古型態,篇幅增加且敘事曲折細緻。作品中運用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民間色彩,與唐前志怪小說刻意追摹史傳筆法有其差異。 敦煌本《搜神記》的內容將區分為三個體系討論,系統間的文字有些許出入、字句有差異,無論系統的文字,都有口語化敘事的形式特徵。本文將先從類型學和情節單元來分析文本內容,再以敘事分析討論其故事模式與特色,同時將八卷本、二十卷本相似、同性質的情節分析比較,以探討故事的核心成分與基礎,呈現說明敦煌本《搜神記》的藝術特色。 由於敦煌本《搜神記》的寫卷是經文人潤飾後所產出的文學作品,與口傳的民間文學有其差異,其形式內容就不同於一般文學的表現手法,除了敘事有差異性外,語言上文白表現也不同。因此,比較討論唐五代講唱的敘事手法上的語言藝術形式的特徵來探討敦煌本《搜神記》的藝術特色,並相較於二十卷與八卷本的不同。 本論文於第一章為「緒論」分為四節,主要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範圍與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中依故事類型主題說明其情節與結構,並與二十卷本、八卷本及它本相似之故事作分析比較。第三章則是以敘事分析的角度來檢視該本的藝術特色,同時比對二十卷本及八卷本相異處,以說明敦煌本《搜神記》是一本介於口頭與書面敘事的文本。再與唐五代講唱作品相似口語形式的表現,已證實是口頭說唱藝術在文本化之後的具體表現,並檢驗與唐代說話藝術間之關係。第四章則是透過文化意蘊的討論,說明敦煌本《搜神記》在敘事背後所潛藏的思想內容和文化意涵,分成三小節討論「孝子故事在志怪敘事傳遞的意涵」、「異類婚戀的文化意涵」及「鬼神怪異故事中的文化意蘊」。最後,第五章「結論」,則是將敦煌本《搜神記》通俗敘事研究的前四章作一整理,並提出相關延伸性的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並供後學者研究參考之。
22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宗教文化理念在漢譯中的再現—以《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文化概念詞iurodstvo和chudo為例 /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ncepts "holy foolishness" and "miracle" in the novel "The Brothers Karamazov" by F. M. Dostoevsky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王世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杜斯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問世已超過一世紀,作家原文擬傳遞的宗教文化理念,對漢譯本讀者仍存在許多迷霧與不解,本論文擬探討杜斯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中突出的人物形象--「聖愚」,以及承載「神蹟」的人事物。「聖愚」作為俄羅斯宗教文化特殊的標誌,近年來廣受學界討論,惟從漢譯作品的角度,從文化翻譯的立場而言,鮮少有人以語言文化人物類型作分析,本論文將透過研究語言文化人物類型,在各式各樣翻譯作品版本的使用情境對比下,尋找出文學翻譯中所再現的俄羅斯文化情境,並嘗試給予各翻譯作品版本作評價。
23

台北都會區不同住宅類型及其面積價差之研究

李泓見, Lee, Hung-J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過去研究房價的文獻中發現,影響房價主要除了地理空間、面積、樓層外,住宅類型也是相當關鍵的一項因素,而過去文獻對此因素欠缺深入討論,因此本文從台北地區常見住宅類型─透天、套房與電梯大廈的角度出發,探討住宅類型對於單價的影響,另外從個別住宅類型下探討面積與住宅單價的關係。 本文在控制各項住宅特徵後,從住宅供需、典型住宅、非線性價格策略的角度觀察住宅類型影響單價的程度,另一方面,從不同住宅類型下檢測面積與單價關係為何?藉由台北縣市新推個案資料,實證研究結果發現:(1)在住宅品質控制下,套房每坪單價高於透天住宅6.76%,更高於電梯大廈10.72%,而透天住宅每坪單價高於電梯大廈3.7%。 (2)在不同住宅類型中,透天與電梯大廈住宅其面積顯著影響房價,且呈現邊際價格遞增的數量溢價現象。 關鍵詞:住宅類型、典型住宅、面積、單價
24

文化產品類型與評價來源對消費者產品態度之影響

蘇芳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針對近年來,民間組織及政府機構無不相當積極扶植且推廣文化產業,但由於文化產品本身具有相當高的複雜性及豐富性,故若皆採取相同之行銷手法,恐怕推廣效果會不如預期,因此本研究欲探討不同來源之第三方背書效果影響消費者在面對不同種類的文化產品時所產生之認知差異與偏好的改變。 綜觀過去文獻,針對通俗文化產品,像是電影的行銷手法研究為數相當多,然而對於精緻文化產品,像是歌劇、古典音樂會等相關研究卻往往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希望結合文化產品類型(通俗文化產品與精緻文化產品)以及評價來源(專家與一般消費者)探究兩者之間是否會對消費者的認知及偏好產生交互作用影響。 研究方法以問卷方式進行,樣本選擇大學生為主要受測對象,並以ANOVA及t檢定來驗證假設。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假設皆受到支持,總合研究結果如下: 1. 評論來源與文化產品類別對於消費者的產品內容理性認知、產品態度以及購買意願皆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影響。 2. 評論來源對於消費者認知的評論可信度有顯著影響,另外,在評論實用度方面,當消費者面對精緻文化產品時,專家評價的實用度會顯著高於一般消費者。 因此,無論民間單位或政府組織在推廣文化產品時,應適當的依照不同文化產品類型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以便更有效率地說服消費者進行購買。
25

快樂與房屋的關聯性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housing

陳聖勳, Chen, Sheng 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華人家庭研究第十五年計畫 (RR2014)的資料,實證模型採用Ordered Probit Model,檢驗全體樣本中個人特性變數、房屋類型變數、房屋特性變數對快樂程度的影響。 全體樣本實證結果顯示,在個人特性變數中,所受教育年數愈長、有伴侶、自認健康狀況良好、對目前生活感到滿意,對快樂程度有顯著正向的影響,而男性、有從事道教活動者對快樂程度有顯著負向的影響。而在房屋類型變數中,居住別墅、透天或居住大樓者相對於居住公寓者在快樂程度上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在房屋特性變數中,花在家具和耐久財設備的金額越多、每人平均坪數越大、住宅有做工廠的用途,對快樂程度有顯著正向的影響,而住宅有做商店用途者對快樂程度有顯著負向的影響。 /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housing on happiness. Using the data of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FSD) based on RR2014, our estim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Ordered Probit Model show tha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housing type, and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appiness. Among these variables, Education, marriage, health status, life satisfaction, residing in villa, residing in townhouse, residing in building, consumption of durables, the average square footage per person, and the house with factory use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happiness. On the other hand, gender, religious, and the house with store use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happiness.
26

キャッシュ・フロー情報を中心とした財務情報に基づく簡潔な企業評価手法の探究

野田, 典秀 25 September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甲第21324号 / 経博第582号 / 新制||経||287(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砂川 伸幸, 教授 澤邉 紀生, 准教授 草野 真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7

汽車行銷的適配組合: 企業品牌個性、代言人類型、廣告類型、消費者生活型態 /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of Marketing in Car Industry: Brand Personalities, Endorser Types, Advertisement Types and Consumer Life Styles

張睿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台灣市佔率前12大汽車品牌中,沒有一個品牌能夠獲得過半的市占,除了TOYOTA占了3成的市占率,其他11家品牌都只分別占了10%左右以及更少的市場份額。這說明了台灣汽車市場屬於高度異質寡占的性質,在此種性質的市場之下,消費者不只一種選擇,也有充足的資訊來比較各品牌間的差異,因此各品牌的行銷策略就變得格外重要。從各品牌市占率分析中也可以發現,台灣消費者對汽車的偏好相當具有多元性,汽車品牌商很難一網打盡,在資源有限之下,為達到最大效益,如何尋求最適合自身品牌特質的廣告、代言人等型行銷手段就成了研究課題。因此,汽車產業的廠商在行銷上,如何將資源做最適的分配,並能吸引目標消費者,便是一件極端重要的事情。 有鑑於汽車行銷策略中針對不同市場做出差異化的重要性,本研究透過聯合分析法,試圖歸納出何種汽車行銷組合最能受到何種類型消費者的偏好。首先選定汽車品牌個性、代言人類型和廣告類型三大構面作為行銷組合的構成要件,並以聯合分析法為主、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人口統計變數為輔分析出不同類型消費者對於不同行銷組合之偏好正負與多寡。最後分析歸結出以下5點: 1. 對「群體社交集群」而言:此集群最偏好「想像的本田」、「名人周杰倫」以及「功能型廣告」三種屬性所組合而成的汽車行銷組合。 2. 對「領導自主集群」而言:此集群和群體社交集群相同,也最偏好「想像的本田」、「名人周杰倫」以及「功能性廣告」所組成的汽車行銷組合。 3. 對「流行時髦集群」而言:此集群最偏好「想像的本田」與「驚奇廣告」的組合,對於代言人類型則較不影響。 4. 對「精打細算集群」而言: 此集群最偏好「專家郭台銘」與「親情廣告」的組合,對於品牌個性則較不影響。 5. 對「重視家庭集群」而言: 此集群只重視家人給予的建議,因此並無偏好任何一組合。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aiwan is very competitive, for the brand having the biggest market share only accounts for 30% of the whole Taiwan market, and the rest of the other top 11 car brands all have about 3%~10% market share. From the market share, we can also tell that the consumers’preferences on cars differentiate a lot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sumers. Therefore, to efficiently use the budget on marketing and maximizing the effect, it is of upmost importance for automotive companies to find the endorsers and adverstisement types that best matches their own brand personalities and also attract their target audiences. In this research,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what kinds of marketing combinations would attract the most attention from certain types of consumers by conjoint analysis. We first choose brand personalities, endorsement types and advertisement types as 3 major variables in the marketing mix. We then use conjoint analysis, ANOVA analysis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to analyze the preferences of consumers with different life styles. We find the best optimal compostions as follows: 1. Social groups: Combination of imaginative Honda, the celebrity Jay Chou and functional advertising. 2. Leadership groups: Same as social groups. 3. Fashion groups: Combination of imaginative Honda and amaze advertising. 4. Scrimp-style groups: C.E.O Mr. Guo and emotional advertising. 5. Family valuing group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on any combination.
28

台灣企業投資類型與投資策略關係之研究

徐福山, XU, FU-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共一冊,預計約五萬字,內容分為五章,茲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係全論文之引言部份,敘述問題背景,研究動機,研究問題,研 究範圍與限制等項。 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章在描述現有文獻中關於投資方面的理論模式與實證研究,進 而引申到投類型與策略方面。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章在說明論文之研究變數、研究假設、研究工具、抽樣設計、 和研究架構等項。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章在探討台灣不同投資類型廠商(積極群、反應群)的 區別分析結果,並比較解釋台灣企業間不同投資類型和投資策略間的關係。
29

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類型對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

張玉琳, Yu-Ling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當企業面臨環境、技術與競爭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產品生命週期日漸縮短時,惟有不斷地創新方能贏得目標顧客的滿意,因而學習能力的強弱便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來源;此外,為了因應變化快速的企業環境,許多經理人與學者們紛紛密切地注意企業如何發展以及維持他們的顧客與市場,所以在近代許多行銷文獻當中一致認為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取與創造優越的顧客價值,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就是發展市場導向。 但是最近的文獻卻指出,市場導向與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在達成優越的企業績效上具有潛在的緊張關係存在,這種情形令行銷者深感不安,因為它可能意味著市場導向將不利於廠商試圖同時具備組織創業精神與追求成功,而由於市場導向將會導致正面企業績效的相關研究陸續出現,因此此現象更值得認真的關注與探討。此外,組織學習類型迄今並沒有較完備且普遍可接受的操作型定義,且組織學習類型與市場導向和組織創業精神兩者之間的關係,亦無直接證據或可供連結的觀念存在,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將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與組織學習之類型(或內涵)之關係作進一步釐清,以瞭解對組織整體績效提升之影響。 綜合上述原因,本研究希望能整合各家對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理論的相關說法與觀點,並以市場知識層級的角度出發,嘗試將三個看似不同但卻頗具關連性的構念加以連結,進一步探討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三者彼此之間,以及此三者與組織績效之間關係的理論架構和研究假設,並透過實證研究來檢定假說,藉以瞭解:1.組織學習類型的內涵並澄清文獻上的定義。2.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類型三個構念彼此之間的關連性。3.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類型三者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及彼此之間所產生的中介效果。4.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對組織績效之影響路徑,以及可能會因組織學習類型之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本研究在理論推導和實證研究上雖力求完整,然而仍舊受時間、人力與財力所限,因此可能會有下列之研究限制:1.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探索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類型三者彼此之間的關係,有關組織績效指標之選取,除參酌學者們之研究外,亦需考慮其代表性以及衡量之困難度,因此將可能無法將所有組織績效指標皆納入考慮。2.本研究探討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以及組織學習類型三者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許多文獻已深入研究並發現,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之間透過中介變數(如創新)之影響亦存在著間接的正相關性,但此類關係並非本研究討論之重點。3.本研究理論乃是透過市場知識層級以及組織學習類型之間的關連性來探索,但市場知識層級之實證研究迄今仍嫌匱乏,因此在理論推導的涵蓋面上應仍有所限制與不足之處。4.本研究理論只是透過市場知識層級來進行構念之間關係之建立,對於市場知識層級之內涵、產生過程以及操作化定義等並未多加著墨,雖透過業界深度訪談來補強,但仍可能會使研究中組織學習類型之區分準則或依據有不甚周延之處。 本研究的變數主要包括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市場導向、組織學習類型與組織績效等四大項。茲分述如下:1.組織創業精神傾向定義為:「組織接受企業家精神的程序、實務以及決策制訂的傾向,並經由組織對創新性、風險承擔以及預應能力的偏好而形成特徵」,以Covin and Slevin(1989)及Matsuno, Mentzer and Ozsomer(2002)的量表為參考依據。2.市場導向定義為:「組織全面性的蒐集目前與未來的市場情報,跨部門間的傳播該情報以及組織上下對該情報給予反應」,以修正後Jaworski and Kohli(1993)以及Matsuno, Mentzer and Ozsomer(2002)的MO量表為參考依據。3.組織學習類型依據Argyris and Schon(1978)及Gordon(1996)的看法區分為單圈學習與雙圈學習,並參酌McGill et al.(1992)、Haeckel and Nolan(1993)、Bennett and O’brien(1994)、O’Neil(1995)等學者對組織學習衡量與比較構面的看法,認為單圈學習與雙圈學習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矯正對象以及矯正深度之不同,且其內涵則會透過文化、結構、行為以及資訊等四個構面來表現,至於問卷設計的方式則以Snow and Hrebiniak(1980)、McDaniel and Kolari(1987)、Dvir, Segev, and Shenhar(1993)、Matsuno and Mentzer(2000)以及Slater and Olson(2001)等學者在其相關研究中所採行之單純自我分類方法(Self-Typing)為參考,並進行業界深度訪談與兩次問卷前測以提高問卷信度與效度;每題組總分十分,並請答卷者於每題組之兩子題目分別給分。4. 組織績效包含相對市場佔有率的改變、投資報酬率、新產品成功等三大項目,其量表則分別參考彙整自Jaworski and Kohli(1993)、Slater and Naver(1995)、Baker and Sinkula(1999)、Matsuno, Mentzer and Ozsomer(2002)等學者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透過SPSS 10.0之徑路分析(層級式多元迴歸)發現:1.當組織創業精神傾向透過市場導向的中介效果後,對組織績效反而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此發現與Matsuno, Mentzer and Ozsomer(2002)的實證結果一致。2.組織創業精神傾向甚至不必透過組織結構之調整(扁平化)便能對市場導向有直接顯著的正面影響,亦即組織創業精神與市場導向兩者之間所存在著一種直接關係。3.不論將樣本資料區分為單圈組織學習或雙圈組織學習,組織學習對組織績效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組織學習類型在市場導向與組織績效之關係中所具備之中介效果,於單圈組織學習的樣本資料中更顯突出。4.在雙圈組織學習類型之修正後理論架構則顯示,市場導向與雙圈組織學習兩者之間具備不顯著但正向之關係。5.組織創業精神傾向會透過雙圈組織學習的中介效果而對組織績效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6.本研究結果支持黃俊英(1999)所提及組織學習在市場導向與組織績效之間扮演完全中介角色之發現。7.不論單雙圈組織學習樣本資料,對組織績效中之調適力子構面都有較顯著之影響。
30

俄漢語詞序對比研究:句法、語言類型與交際功能

陳韻竹, Chen, Yun-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漢語間的詞序差異長久以來一直是學界廣泛討論的問題之一。俄漢語分別是曲折語和孤立語的代表性語言,因此造成了兩者詞序現象的迥異。對於學習者和教學者而言,詞序亦成為一個難以跨越的語言障礙。有鑑於此,本論文選擇「詞序」作為研究的主題。另外,由於詞序是一複雜的語言現象, 往往不是一種理論能充分解釋,因此本論文中將採較宏觀的視角,分別從句法層面(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語言類型層面(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及交際功能(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аспект)層面, 對俄漢詞序進行分析比較,其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對俄漢語詞序所做的對比研究,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提供學界作為參考,進而增加溝通和理解上的準確性,減少因詞序而產生的語言障礙和誤解。

Page generated in 0.01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