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動物的道德地位──論辛格的動物倫理盧懋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2 |
レヴィナスにおける救済の問題根無, 一行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0104号 / 文博第729号 / 新制||文||64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杉村 靖彦, 教授 氣多 雅子, 教授 芦名 定道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13 |
從倫理的觀點探討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李其泓, Lee Chi-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政府職能日益擴增,公務人員已非昔日單純執行政策的技術官僚,而是具有行政裁量權與政策影響力的「第四部門」(the fourth branch of government),然而,個人主義發達的影響、個人角色與價值觀的多元化、組織利益與個人期望不一致,以及行政革新與政府再造的衝擊,使得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層出不窮,導致了公務倫理式微、行政效率低落、專業水準下降、公眾信心不足。
公共服務是一項公共信任的志業。公民期望公務人員公正地為公共利益服務,並且在日常基礎上適當地管理公共資源。公正而可信賴的公共服務可以激發公眾的信任,並創造出一個有利企業的環境,因而可以促進運作良好的市場機制及經濟成長。公務倫理(public ethics)是公共信任的先決條件,以及良好治理的基石。為了增進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提高政府的績效、確保政府施政的合法性與決策過程透明化,如何強化公務人員的倫理要求與責任,減少利益衝突的發生,毋寧是關鍵所在。
規範的主要功能在於節制人的慾望與行為。在公務倫理的分析架構下,本研究採取內外控制雙軌制作為利益衝突的倫理思考架構,以人性本質的假定作為利益衝突規範的人性論,以公民倫理理論作為利益衝突規範的認識論,並分析美國與我國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後,提出建構我國利益衝突規範的四個原則,分別是心理面、管理面、組織面、法制面。唯有以倫理的觀點,作為公務人員利益衝突規範的最高指導原則,才能去除公務人員內在貪瀆的動機,減少利益衝突的發生,建立一個廉能而值得信賴的政府。
|
14 |
試析道德規範的生物性根源 / An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source of morality羅傳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著從生物性的角度,提出倫理學可能的生物性根源。本論文首先以各種自然選擇理論,來分析人類的道德能力,也就是各種生物道德事實,是如何在自然選擇之下發展出來的。其中,第二章是以基因選擇的角度;第三章是以個體選擇的角度;第四章則是討論近親選擇、群體選擇以及如何從遺傳演化過渡到文化演化,也就是文化群體選擇理論的發展,等等,來論證道德事實的生物基礎。
而以上述生物道德事實建立起來的道德理論,便是演化倫理學。以這種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道德只是一種情感需求,為了穩定性而演化出來,就跟人體器官是一樣的。它不具有絕對性、不具有規範性、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為了在這樣的生物道德事實之上,建立起具有規範性的道德理論,就必須在應然範疇重建一套道德原則系統。這種具規範性的道德原則系統,是將道德事實歸納後的模仿,以及仿照自然選擇的運作方式,建立演化未來可能發展出可能道德觀。並以這種將整個演化倫理學分為實然和應然兩個無關但相仿的區域的方式,來試圖避開自然主義謬誤的問題。
|
15 |
我國當前行政倫理法制化發展之研究蔡金火, Tsay, Jin-Huo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央政府自遷台以來,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從反共抗俄的戰時體制,到一黨獨大的威權政體,歷經解嚴、憲改、政黨輪替,逐漸發展成為民主國家,其間的變遷與發展,已經累積出相當豐富可觀的研究內容,特別是從威權政體到民主轉型的變遷發展過程,是一個極為獨特的發展經驗。
本文的研究目的,乃是以政府遷台後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為核心,並以解嚴前後,作為時間的分割點。主要在探究四個問題:其一,解嚴前,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的內涵與風格為何?其二,解嚴後,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的內涵與風格為何?其三,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所面臨的困境為何?其四,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的建構方向為何?大體而言,解嚴前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的發展,其追求的核心價值,乃是以官僚行政理論所倡導的效率、能力、專業、忠誠等價值為主;解嚴後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的發展,其追求的核心價值,則是以民主行政理論所倡導的回應、參與、代表、公開等價值為主。
本研究從方法論的層次而言,乃是採取一種質的研究觀點;在研究途徑的層次上,著重歷史結構的研究途徑;而在研究方法上,是採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在章節的安排上共分為六章。本文從第二章美國行政倫理研究發展與行政倫理的法制發展的文獻分析中,發現影響行政倫理最主要的兩大理論:官僚行政理論與民主行政理論,其因應不同時代環境的需求,而產生不同的行政理論,在不同行政理論的引導下,導致行政倫理不同的價值觀;第三章、第四章則採「事實典範」的觀點,偏重於歷史事實的實質內涵,從文獻與檔案的整理與歸納中,建構解嚴前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的真實面貌,及解嚴後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的真實面貌;第五章則分析當前我國行政倫理法制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再以美國及其他先進國家(特別是OECD)的行政倫理的理論與實務規範為基礎,從制度面、法律面、管理面,三個不同層次的面向,提出政策建議,做為建構我國當前行政倫理法制發展的參考方向。
|
16 |
國會倫理對立法院議事運作之分析王幼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之政治文化從早期之臣屬型轉變為參與型,政治體制由威權體制轉型為民主體制,在民主化的過程中,立法院之結構與功能產生極大的變化,從以前「行政院之立法局」,成為今日全國政治運作的中心,復經六次修憲之結果,立法院集所有職權於一身,為民主國家實質的國會。
立法委員係在眾多優秀之候選人之中,經過選舉之洗禮產生,其專業素養、品德修養理應有超於常人之標準。惟揆諸今日之立法院,立法委員之表現似乎違背了多數選民之期待。有鑑於此,立法院於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十二日,三讀通過了國會改革五大法案,之後復經歷次修正,期能改善目前議事效率與品質低落之窘境。
國會議事運作之失調,並非一朝一夕所造成,而是有其歷史性結構的因素。然時至今日,立法院的生態與以前大不相同,民國八十九年的總統大選亦首度出現政黨輪替的情形,惟國會的議事運作並未隨著民主政治的進步而改變過去非體制內之抗爭,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
議事運作的過程中所產生之諸多問題,大多繫於利益之糾葛,近年來雖已陸續通過國會改革五大法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等規範公職人員倫理的法律,惟拘束力並不彰顯。因此,本研究經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立法院議事運作失調之原因,並提出擬提昇立法品質與效率之方式,應從強化立法院內部之自律機制、公權力制衡與社會之監督三個面向,型塑國會倫理,始能為國會改革帶來新契機。同時,亦能建立我國立法問政之優良典範。 /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transformed from feudalism to participation,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from autocracy to democracy.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democrati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egislative Yuan has altered dramatically. It used to be Legislative Bureau under the Executive Yuan, but now, it has become headquarter of national political operation. After the six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Legislative Yuan has been literally the all-in-one congress in a democratic state.
Legislators are elites with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orality, chosen out of a number of brilliant participants.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the incumbent ones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seem to let the voters down. To pull up this declination,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5 major acts on congressional innovation after 3rd reading on January 12th, 1999, and several amendments following that, hoping to improve the inefficiency and low quality.
The malfunction of Legislative Yuan didn’t start from yesterday but with historical background. Till now, the environment in it has been so different from before. The first rotation of ruling party took place in 2000, but this improvement in democracy made the working of congressional agenda have even more conflicts inside the framework.
Most problems derived from the process of agenda processing can find its root in the tangle of benefit. Though the major acts on congressional innovation, the law of official’s property exposure, and the law to prevent official’s benefit conflict, that help regulate the virtues of officials, had been passed respectively, the binding force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obviou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ocument, this research will discuss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malfunction of Legislative Yuan and come up with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resolution, which is strengthen the self-control inside the structure, the balance of public power, and the monitor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bring a new opportunity for revolution in our congress, we have to mold the congressional ethics, and then a terrific well-function Legislative system can be built as well.
|
17 |
地方派系與公務倫理價值的衝突—以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為例張建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隨著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和社會多元化的快速變遷,政府所要處理的事務,愈趨複雜化、分殊化與專業化。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以價值為基礎,如果政治被界定為社會性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那麼公共政策代表配置及分配那些價值的手段。分配價值的主事者即為行政機關,而行政機關所分配的依歸必須合乎公務倫理,再者價值分配的過程中必定與利害關係人有極密切的互動,其中之一即為地方派系,地方派系影響地方政治甚鉅台灣地方派系在戒嚴時期威權統治及開放自由走向民主化的轉型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關鍵性的角色。它,操控著地方選舉,影響了地方政治,甚至與黑金結合,藉以要求政府政策。
本研究主要透過台南市海安路個案中,運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四者連環關係行動者作表示,主要架構是建立在利害關係人的理論上,透過文獻歸納的政策三要素,以及地方派系在地方政策系統的作用下,使擁有公權力的行政人員如何在各種連鎖利益的夾擊衝突下因應,已達多方面的兼顧與自身地位與利益的保全。
|
18 |
德行倫理學觀點下的儒家倫理研究:以Michael Slote與孟子為主沈睦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Michael Slote情感論德行倫理學的觀點詮釋孟子倫理學,旨在提供理解孟子倫理學的另一種可能。第二章到第四章為正論,將分別介紹Slote的情感論倫理學,情感論德行倫理學與孟子倫理學的比較詮釋,以及檢討今日中文學界主流的康德式詮釋進路。第二章〈情感論倫理學〉以介紹Slote情感論為主,包括了情感論的後設層次與規範層次等主要內容,由於Slote首以同理心建立其道德理論,容易引起許多誤解或質疑,於是有獨立成章與先行說明的必要。第三章〈情感論德行倫理學與孟子〉則是以構成Slote情感論德行倫理學的三個主要部分(同理心、關懷倫理、德行倫理)逐一與孟子比較,指出雙方的相似之處。第四章〈康德倫理學與孟子〉則從消極方面,企圖申辯迄今主流的康德式詮釋為何不適於孟子倫理學,從而指出情感論德行倫理學與孟子的接近之處。最後,本文認為情感論式詮釋可以在我們理解孟子倫理學時提供另一種選擇,此亦不必與康德式詮釋處於對立立場,而是可以相容的。
|
19 |
アルド・レオポルドの土地倫理 : 知的過程と感情的過程の融合としての自然保護思想 / THE LAND ETHIC OF ALDO LEOPOLD: CONSERVATION IDEA AS FUSION OF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ROCESSES岩﨑, 茜, IWASAKI, Akane 23 March 2012 (has links)
博士(社会学) / 甲第686号 / 206p / 一橋大学
|
20 |
權力與倫理--韋伯政治思想研究黃瑞祥, HUANG, RUI-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政治事務中,權力與倫理應當有著什麼樣的區別與關聯?乃是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
。德思想家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對政治事務的思考,亦特別著
重於此。他的基本觀點是:人對人的權力宰制無法取消,亦即整個社會徹底地倫理化
乃是不可能的,在此限制之下,政治行動及制度的唯一倫理可能性在於責任;而政治
事務要不淪為純然的權力徵逐而墮入虛無,亦唯有憑藉責任倫理來提昇。於是責任倫
理不僅是唯一可能的政治倫理,亦是必要的政治倫理。此即為本文的主要論題之所在
。為突顯韋伯上述觀點,本文將韋伯置於左抗馬克思,右拒尼采的立場來考察;馬克
思可視為從「倫理」的立場對「權力」的最猛烈批判,而尼采則可看做從「權力」的
度對「倫理」的最徹底顛覆,他們共同構成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最嚴重威脅。韋伯處此
左右夾擊之中,則要求西方現代人做一個政治上成熟的人,採取責任倫理的實踐立場
,並以此為唯一必要且可能的生存之道。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指出研究目的與範圍,並對主題所在的脈絡及論述架構
做一說明。第二章討論兩個先決問題:其一,韋伯與政治思想的關係、其二,韋伯與
馬克思及尼采的關係,以做為下一章論述的準備。第三章以「馬克思-韋伯-尼采」
這一對比為基本架構,從個體的人格、行動及群體的制度三個層次,來正面舖陳韋伯
的基本觀點。第四章從「學術與政治的關係」這一角度對韋伯的基本觀點加以評估與
辯護。第五章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
Page generated in 0.01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