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基層行政人員組織信任之研究—以台北市區公所為例張文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2 |
候選人形象研究:以83年與87年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水扁為例吳蕙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分析陳水扁在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在媒介以及選民心目中呈現何種形象,並探討這樣的形象與四年前有何差異。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在報紙報導或選民認知方面,陳水扁的個人形象均與四年前有很大的差異。另外,四年前的陳水扁支持者與四年後的陳水扁支持者,在性別以及教育程度兩項特質的分佈有很大差異。
一、報紙報導方面
在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報導中所佔比例最多的是「議題政見」,其次是陳水扁的「能力」,接著才是陳水扁的「個性、性格與脾氣」。然而在四年前的報紙,最重視的項目卻是陳水扁的「個性、性格與脾氣」,其次是「政黨代表因素」,接著是陳水扁的「議題政見」。這兩次選舉在形象報導的類目比例上達到統計上的差異。簡單的說,83年的報紙較注重陳水扁的個人特質,87年的報紙在個人特質的報導比例減少,議題政見的報導比例增加,因此造成這兩次選舉中報紙對陳水扁的報導重點有顯著的差異。
就評價而言,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雖然只有在「品德」與「個性、性格與脾氣」這兩個項目上為負面評價,然而因為這兩項所佔的報導比例相當重,所以整體而言,87年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為中性評價(評價分數為0.05)。對照四年前的報導,陳水扁在「經驗與經歷」、「政治風格」、「個性、性格與脾氣」、 「政黨代表因素」這四項上均為負面評價,然而報導的比重並不高,因此整體而言,83年的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為正面偏中性(評價分數為0.14)。也就是說,四年後報紙對陳水扁的評價下降了,但仍然維持在接近中性的評價。
二、選民認知方面
在87年當選民想到陳水扁時,第一個會想到的是陳水扁的「領導才能與魄力」,其次是他的「個性、性格與脾氣」,接著才是陳水扁的「能力」。而在四年前,當選民想到陳水扁時第一個想到的卻是「能力」,其次是「政黨代表因素」,接著是陳水扁的「領導才能與魄力」。這兩次選舉選民在認知陳水扁的形象類目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就評價而言,在「品德」、「親和力」、「魄力」、「口才表現」、「能力」這五個項目中,87年的選民對陳水扁評價最高的是「魄力」,其次是「口才表現」,最低的是「品德」。而在83年,選民對陳水扁評價最高的是「口才表現」,其次是「魄力」,最低的也是「品德」。這結果顯示經過四年後選民對陳水扁的「魄力」評價提升,而對於陳水扁的「品德」評價仍低於陳水扁在其他方面的評價。
三、人口學特質方面
在形象認知方面,在87年選舉中,影響選民對陳水扁的形象認知因素包括選民的性別、教育程度、省籍、政黨認同、投票決定等。而83年選舉中發現的影響因素包括選民的省籍、政黨認同與投票決定,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四年後影響陳水扁的形象認知因素增加了選民的性別以及教育程度兩個變項。
就評價而言,在87年影響陳水扁評價因素包括年齡、省籍、政黨傾向,其中年齡越輕,支持民進黨、本省閩南人會對陳水扁有較高評價。而83年影響陳水扁評價的因素也包括年齡、省籍、政黨傾向這三項,其中年齡輕、支持民進黨對陳水扁的評價較高,而支持國民黨與新黨、外省人對陳水扁普遍沒什麼好感。我們可以發現四年前與四年後的影響因素沒有差異。
|
33 |
戰後臺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 /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armed forces military dependent quarters in Taipei City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莊勝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以戰後在臺灣出現的新的聚落型態─軍眷村為主題,以歷史背景與地理空間為主軸,輔以法規、政策、軍事、都市設計等觀點,探討整個軍眷村從形成(生)、發展(長)、改建(死)等變遷歷程。軍眷村在包含後來升格北高兩市之廣義臺灣省境內各縣市皆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各區域中心城市。換言之,軍眷村分布區位以各級城市為核心。城市的發展沿革,是戰後軍眷村形成背景;城市持續的都市化發展,也影響軍眷村建立後的發展變遷。因此,軍眷村發展變遷歷程,受地域在地相關因素與發展,反映出軍眷村的問題,各地實際變遷型態不同。本文選定臺灣首府臺北市為範圍,結合臺北市整體都市發展,探究臺北市的軍眷村發展演變。
軍眷村即俗稱眷村,其最初設置型態如同一般公務眷舍,為提供軍人及其眷屬所居住軍人眷舍。軍人眷舍為軍眷安置制度一環,在戰爭時期,可以同時兼顧動員集結與軍眷照護,在1921年正值第一次國共戰爭期間,已有部隊採取此措施安置軍眷。1945年後的國共內戰,是軍眷村產生的歷史背景,1949年前後,政府單位與軍種部隊陸續撤遷臺灣,也包含軍人眷屬,軍人眷屬以「集中管理,集中居住」為原則,由軍方辦理安置。
軍眷村在臺興建規劃,依興建年代可分為老眷村時期(1945-1956)、新眷村時期(1957-1980)、舊制眷村改建時期(1980-1997)、新制眷村改建時期(1997-迄今)。地域分布上以區域政治中心或中心城市為核心,或是軍眷村的列管軍種。軍眷村列管單位為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聯合後勤司令部、後備司令部、憲兵司令部、軍備局、參謀本部軍事情報局等軍事單位,其單位部署考量單位任務,以及日治時期遺留軍事設施基礎。軍眷村相關的管理制度與組織,法規以1956年發布的《國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理辦法》為依據;相關行政主管,由地方軍事性質的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負責,後來轉移至聯勤總部,1664年改由總政治作戰部統籌,各列管單位執行,聯勤留守業務署協助補給。軍眷村內部設立村內公共事務自治委員會,以及婦聯會、聯勤相關單位派駐。
臺北市從清末成為全臺灣首府,在日治時期銳意規劃經營下,打造近代化都市規模,更強化全臺首府地位。臺北市在日治時期所建立的相關都會區位,在戰後皆被延續。1949年臺北市為動員戡亂時期「臨時首都」所在地,都市建設提升到首都戰略與外交層級。日治時期的發展規模,包含相關軍事設施遺留沿用,戰後的相關國防建設,甚至是臺北市提升為首都之因素,皆影響臺北市軍眷村地域空間分布。軍眷村生活空間,不同時期所興建的軍眷村房舍,每戶生活空間與呈現的生活品質也有所差異;每戶生活空間,也反映出軍中位階尊卑概念。軍眷村村內空間,則是套用營區規劃與部隊管理方式,為因應每戶有限的起居空間,以及水源問題,原有的住宅部份空間轉為公共化設施型態。
整體軍眷村改建問題,1970年代已浮現,包含房舍老舊,聚落環境不堪與公共安全問題,以及軍眷村週遭環境變遷,都市擴張發展,軍眷村所在地不再是創建初期邊陲地區,成為都市精華地帶,軍眷村高建蔽率與低容積率成為都市發展負擔。1978年國防部擬訂《國軍老舊眷村重建試辦要點》,為第一階段的軍眷村改建。改建方式以「與地方政府合建國宅」為主,以及軍眷住宅合作社自辦重建、婦聯會改建職務眷舍、辦理遷村、就地整建等。軍眷村改建推動,也是軍眷村區域整合集體改建時刻,臺北市各區開始整併老舊軍眷村,配合國宅政策,原軍眷村區域轉變為高容積率的國宅區。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通過,軍眷村改建有了法源依據,第二階段軍眷村改建政策開始推行,以建大村、遷小村,先建後拆、全面改建辦理等原則。至此,舊有軍眷村不再興建,原有型態也因改建,逐漸走入歷史。
|
34 |
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新北市議會機關改制為例 / Studies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New Taipei City Council as a Case.周麗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環境快速變動的壓力下,組織必須持續採取不同的類型的措施,以提升組織的競爭力,而調整組織結構與人力配置是必要手段之一,2009年行政院核定通過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高雄縣市之改制計畫,連同現有之臺北市,其目標是希望能帶動周邊區域的均衡發展與提高國家競爭力,因此臺北縣於2010年正式升格為直轄市,並定名為「新北市」。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新北市議會組織改制後,其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所產生的影響,並以新北市議會所有員工為對象,透過問卷普查方式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提出研究假設,並以「組織變革認知量表」、「組織承諾量表」二部份作為測量工具,以探討新北市議會員工對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的程度。
本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皮爾森積差相關、迴歸分析,檢測各變項間是否具顯著差異、相關與影響,並將其研究結果提供新北市議會相關單位作為提升組織承諾的參考,其研究發現如下:
1.不同性別、職位層級、教育程度、任職官等的員工在組織變革認知有顯著差異。
2.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教育程度在組織承諾有顯著差異。
3.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有顯著正向相關。
4.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有顯著正向影響。 / Under the pressure of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 organizations need to take different types of measures constantly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Adjust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s deployment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means. In 2009, Executive Yuan approved the reforming plans of Taipei County, Taichung, Tainan and Kaohsiung to upgrade them to the same level as Taipei City. The goal is to driv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around these regions and promot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us Taipei County was officially restructured into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10 and renamed as “New Taipei Cit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fter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of New Taipei City Council. Therefore, this study selected all staff of New Taipei City Council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handed out surveys to collect related data. The structure and hypotheses were present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included “The Scale of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nd “The Scal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n, the degree on the New Taipei City Council staff toward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as explored.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rrelation and effect among variable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offered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in New Taipei City Council as a refer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staff. The following ar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1.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mong staff of different genders, official hierarchy, educational levels and official ranks.
2.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staff of different genders, work years and educational levels.
3.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4.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a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t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35 |
臺北市政府倫理管理之研究李明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界相信所謂「好的倫理為經營之道」(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因而認同「倫理管理」的重要性;對公部門而言,倫理一直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而且公務人員扮演著執行公共政策與落實公共利益的角色,因此,有關公部門「倫理管理」的議題也就顯得格外地重要。本文由行政倫理的概念出發,探討公部門組織結構中的倫理管理,並且參考Sheldon S. Steinberg及David T. Austern(1990)的論點,認為除了以法規來獲致與規範公務人員的倫理行為之外,在管理機制上還有四個重要的基本要素:「訓練」(Training)、「管理稽核」(Audit of Management)、「調查」(Investigation)以及「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據此,本文以這四個要素檢視臺北市政府的倫理管理機制及運作情形,透過對臺北市政府政風處、人事處、主計處以及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等相關單位的深度訪談,分析其倫理管理的缺失,並提出建議與改進之道。
|
36 |
報紙呈現候選人形象變化研究-以1998與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馬英九為例胡馨云, Hu,Hsin-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針對1998年與2002年兩次台北市長選舉中,報紙所呈現候選人馬英九的形象變化,以及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所呈現候選人馬英九的形象有何不同,進行探討與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998年當馬英九為挑戰者時,報紙多報導其「與政治無關的形象」;2002年當馬英九為現任者時,報紙多報導其「與政治有關的形象」,而統計結果顯示,兩年的形象特質報導比例有顯著差異。顯見候選人因角色(現任者/挑戰者)的不同,在報紙上所呈現的形象的確有所變化。
而1998年與2002年報紙所投射馬英九的形象評價,多傾向正面,僅2002年在「能力」、「領導才能與魄力」、「品德」、「個性」四項上轉為略微負面。整體而言,1998年與2002年報紙所投射馬英九的評價,皆傾向正面,顯見馬英九實為「媒體寵兒」。不過,2002年的評價相較於1998年而言,有下滑的趨勢。
另外,在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所報導馬英九形象特質與評價方面。1998年聯合、中時、自由三家報紙報導馬英九形象特質的整體比例,聯合報與自由以「與政治有關的形象」最多;中時以「與政治無關的形象」最多。但統計結果顯示,僅在聯合與自由的比較中,有顯著的差異。2002年三家報紙報導馬英九形象特質的整體比例,皆以「與政治有關的形象」最多,但統計結果顯示,僅在聯合與中時、中時與自由的比較中,有顯著的差異。
而在評價方面,三家不同政治光譜的報紙所投射馬英九的形象評價,整體而言皆傾向正面,只是相較於1998年而言,評價分數互有消長。
|
37 |
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其運用之研究張雅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規劃及運用學習區的理念、分析學習區空間及器材設備規劃的現況、瞭解教師對學習區的運用情形、研究教師在學習區的規劃及運用上的問題及建議,最後並做出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運用的建議事項。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對同意接受問卷之121所公立幼稚園教師進行普查(有效樣本428人),並隨機抽取臺北市6選舉區中的各1所幼稚園,請園長推薦該園的1位教師及其規劃的學習區為參觀訪問對象,觀察紀錄6班(園)學習區規劃及師生活動情形,並針對學習區理念、規劃及運用方式等,與該班教師教師進行訪談。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問卷、觀察表、訪談表、照相機等,在資料分析上,觀察與訪談主要以描述性的方式記錄,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以次數百分比統計與Cochran Q考驗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教師規劃及運用學習區的理念
(一) 教師規劃學習區的目的以達成個別化學習為主。
(二) 教師在學習區配合單元及主題的實施意願上,較為消極。
二、 學習區空間及器材設備規劃的現況
(一) 學習區的規劃多能兼顧「柔和—冷硬」「開放—封閉」、 「簡單—複雜」、「高活動量—低活動量」的向度。
(二) 學習區的規劃多能符合「教育」、「開放」、「舒適」、「安全」的原則。
(三) 教師對器材設備的選購原則多重視「安全」、「實用」、「多功能」及「可移動」。
(四) 最常見的學習區類型為美勞區、益智區、積木區、圖書區及娃娃家;最容易布置及管理維護的學習區為積木區;幼兒最喜歡的學習區為娃娃家。
(五) 男童最喜歡的學習區是積木區,女童最喜歡的學習區是娃娃家。
(六) 教師對一般國小教室大小的空間內,實際所規劃的室內學習區數量多於理想上的數量。
三、 教師對學習區的運用情形
(一) 在個別化學習的落實性上,主要視教師所安排的活動及扮演角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 教師對學習區統整性的落實方法並不明確。
(三) 教師對學習區活動評量的落實可再加強。
(四) 學習區的管理維護賴於師生的共同努力,整體維護管理情形良好。
四、 教師在學習區的規劃及運用上的問題
(一) 「空間限制」是影響教師規劃學習區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在規劃上的最大問題。
(二) 「器材設備」在種類及數量的豐富性及實用性不足。
(三) 在規劃或運用學習區上的「人力不足」。
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未來幼稚園的活動室(教室)設計,應為專為幼兒打造的空間。
(二) 應減輕教師行政工作的負擔。
(三) 落實幼教輔導單位的功能,尤其在設備器材、人力資源等流通及諮詢的服務上。
二、對於學校的建議
(一) 應適時支持、支援教師的需求。
(二) 鼓勵教師參加研習。
三、對於教師的建議
(一) 應積極充實自己的專業。
(二) 應善用各種社會資源。
(三) 在學習區的規劃方面
1.在「隱退」及「個人」空間方面的設計可再加強。
2.在「參與」原則上可再加強。
3.可以考慮以積木區、圖書區、娃娃家、美勞區、及益智區為優先的選擇。
4.選購並善用安全、實用、多功能並可移動的器材。
5.注意各學習區類型中兩性的均衡。
6.應多利用走廊甚至戶外空間來設置多樣化的學習區。
(四) 在學習區的運用方面
1.學習區的活動設計應以落實個別化、統整學習為主。
2.應重視並落實學習區的評量。
四、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在研究方法方面
1.可將學習區依不同的空間形式、類型或其他的標準分類,選取各類型學校中的少數幾所,作個案觀察研究。
2.可以錄影的方式,彌補現場觀察記錄的不足。
(二) 在研究內容方面
可探討在教室空間有限的情形下,如何依照各類型學習區的特色及要點,更合理地規劃及運用學習區。
|
38 |
台北市立醫院醫療器材採購及管理之研究張德仁, Zhang, De-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其章節內容如下列所述: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對象與範圍,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限
制,第四節研究架構,第五節研究概述。
第二章:採購理論之探討第一節採購之意義與特性,第二節採購基本原則,第三則採
購方式之分類,第四節採購制度,第五節採購的主要條件。
第三章:醫療器材之採購作業分析第一節醫療器材之界說、特性及分類,第二節現有
採購以法令之限制,第三節招標作業之分析,第四節佣金及勾結舞弊問題之探討,第
五節目前採購績效之評語,第六節經濟訂購量及聯合採購之探討。
第四章:醫療器材之驗收,倉儲及呆廢料處理第一節醫療器材分類與編號,第二節重
點管理與ABC 分析,第三節存貨管制制度,第四節醫療器材驗收之分析,第五節倉儲
與領配作業之分析,第六節呆廢料處理作業之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第二節建議。
|
39 |
台北市觀光巴士商業企劃 / Taipei Hop-on Hop-off sightseeing tour貝彤寧, Barragan, Daniel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0 |
臺北市住宅區位分化之研究阮偉芳, RUAN, WEI-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03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