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實施之研究李延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2 |
台灣地區營利事業所得稅轉嫁問題之研究王 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本文試圖以實證研究方法,說明民國四十四年至六十年間,台灣地區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課征,就整個經濟體系而言,是否轉嫁及其程度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答案,與所得分配及資本形成的關係,都可能相當密切,政策上具有重大意義。
二、研究方法
根據台灣地區有關總體性經濟資料,利用電腦處理,經逐步迴歸分析法、工具變數法及非線性估計法,設立合理的報酬率方程式,再根據轉嫁行為方程式,說明轉嫁現象。
資料屬次級資料,來源包括:
1.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國民所得」;
2. 財政部統計處「財政統計年報」;
3. 郭婉容教授"台灣經濟結構"原載台灣大學「經濟論文叢刊」,第一輯。
4.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中央銀行年報」。
資料涵蓋期間為民國四十一年至六十年,此一期間台灣經濟於穩定中發展,實際計算則自民國四十四年開始,主要因為該年出口外銷沖退稅開始寶施,可使資料的比較更具意義。
各種計量分析方法是參酌有關計量書籍,經多次演譯而得,最後設計為電腦程式,利用本校 IBM System 3經無數次測試與更正,始克完成。
三、內容
本文共分四章,除第壹章外,其餘分為八節。第壹章就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作一概活性介紹;第貳章將事業所得稅轉嫁理論與實證研究就目前的發展作一介紹;第參章對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實證研究的可行性作一探討,並對適當計量方法的選擇及電腦程式設計作一說明;第肆章根據實際資料以選定的計量方法予以分析,以說明轉嫁現象。最後將傳統最小平方法、工具變數法及非線性估計法的計算說明,與電腦程式分別列為附錄。
基於事業所得(不僅為法人所得或公司所得)相當於利潤這一概念,文中常將事業所得稅與利潤稅互稱這是在這裡應先予陳明的。
四、結論
計量分析的結果顯示,可以根據
Yt=β0+β1lnXBt+β2ΔJt-1+β3Mt+β4ΔEMt+Ut
Sht=Yt-Y't/XAt
兩方程式(式中各符號定義參見第參章第二節及第肆章第二節有關說明),在極限意義不分析轉嫁現象。得到台灣地區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課征,有高度負轉嫁現象存在的結論。顯示民國四十四年至六十年間台灣地區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課征在所得分配方面,亦即平均祝會財富方面的意義頗不明確,而對資本形成方面的意義較大。任何提高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措施,都應針對後者加以深人研究。當然這種推衍,可能因為目前經濟情況的劇烈變化,而有應予修正之處,自不待言。
|
13 |
臺灣地區村里民大會之研究洪清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村里民大會的建立始於民國三十五年。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公布「台灣省各級民意機關成立方案」,該方案第三項規定:「各縣市政府應於三十五年一月底以前,依台灣省各縣市鄉鎮組織暫行條例之規定,將街庄改為鄉鎮,並編組村里,設立村里辦公處,二月底以前成立村里民大會,並選舉村里長及鄉鎮民代表」。至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復又公布「台灣省鄉鎮組織規程」、「台灣省縣轄市組織規程」、及「台灣省各縣市村里民大會開會規則」,各縣市政府乃於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五日陸續召開村里民大會,此為台灣推行村里民大會之開端。
村里民大會為地方自治的基層集會,村里公民可以直接參與,有似古希臘之公民大會,是直接民權的表現。雖然村里並非自治團體,村里民大會亦非村里之意思機關,但是村里民大會可以議決村里民共同遵守的公約,也可以議決村里的興革事項,村里公民人人可以參與村里之建設,因之村里民大會在地方自治上是具有實現地方自治理想,鍵全地方自治推行和促進地方自治建設的功能。然而村里民大會的主要目的,不似一般民意機構以議事為已足,它更賦有政治上的特殊性質。村里民大會除了促進自治工作外,主要目的在於表達民意、加強政令宣導、訓練人民行使四權以及發揚倫理道德。就如總統所昭示:「村里民大,會就不但是政令宣導的場所、社會教育以及推行環境衛生的場所,而且亦是民生建設的動力,和群眾組織的基礎。」「要使村里民大會與娛樂相結合,與教育相結合,與人民生活相結合,與地方建設相結合,與地方治安相結合……村里民大會的成功,也就是社會基層建設的成功。」所以村里民大會並非僅僅在於「議事」,它是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多方面的一個基層集會。
台灣推行村里民大會迄今已將近三十年,其成效功能究竟如何?近幾年來會到會的都是些婦女兒童老年人。台灣省議會與台北市議會亦曾建議廢止村里民大會。其缺失何在?癥結何在?成效如何?據筆者所悉迄今尚無人對村里民大會做有系統的分析與介紹,所以筆者乃決定就台灣地區村里民大會加以探討分析。
由於村里民大會具有特殊的政治性質,不若一般民意機關。如果只是從制度上做靜態的分析,恐無法瞭解其真象,因之筆者決定研究方向時除了採取傳統的制度研究法外,更採用行為研究法以探索村里民大會之功能及村里民參與村里民大會之行為,所以調查研究法乃為筆者所應用。至資料之蒐集由於專書論著之厥如,惟有從原始資料著手,並實際參觀各縣市村里民大會之開會情形。為了調查訪問亦會深入窮鄉僻壤以探求真跡。為作範圍偏重於制度上的分析、功能上的探討,及村里民參與村里民大會行為之解釋。
本論文內容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與範圍,並就本論文所採用的調查研究法,從問卷設計、抽樣調查到資料統計等過程予以說明。第二章敘述台灣地區之村里組織,村里民大會實為村里組織之一種,且村里民大會之成功與否與村里組織是否健全有密切的關係。為了解村里民大會,對於村里組織之情形應先有所瞭解,本章乃闡述村里組織之現狀並就其得失提出探討。第三章就村里民大會制度做靜態的介紹,從村里民大會之建制、地位與性質、職權、開會等加以分析,使在動態的探討村里民大會之前對於台灣地區村里民大會制度之架構有所了解,可以前後呼應,討論也較為方便。第四章探討村里民參與村里民大會之情形,由於社會結構的不同所表現的參與行為亦有所不同,從本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山胞的出席情形最好,鄉區的出席率又比市區高,以個人而言,則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居住期間與居住地區等之不同所表現於參與村里民大會之行為均有顯著的差異。在本章中也嚐試分析村里民參加或不參加村里民大會之原因。第五章則從民權初步之訓練、政令之宣導、村里公約之訂定、民意之表達四方面來探討村里民大會的功能。我們將發現村里民大會確實可以發揮其表達民意、宣導政令、促進地方自治建設之功能,但是由於客觀環境的變遷及本身條件的限制卻也影響了村里民大會之功能。第六章探討村里民大會所以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之原因,及缺失所在,其所遭遇到的難題不外乎是村里認同感之缺乏,制度上的限制,集會場所的缺乏以及人為因素等。第七章闡述村里民大會之展望,主張村里民大會因具有特殊之功能且為直接民權之實施,不宜廢止,並提出健全村里組織、村里民大會應與襯區發展相結合、提高村里民大會之地位、市區與鄉區應有不同的實施辦法為遠景,即村里民大會為行使創制複決兩權之最佳場所,國父全民政治,直接民權的理想將可藉村里民大會之施行而實現。第八章結論乃為本篇論文研究所得重要處之摘要。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由於專書論著闕如,加以問卷之設計、抽樣調查等均遭遇不少困難,幸蒙陳師逸民懇切指導,迷津一一析解,並幾度審視章節,稿成後更蒙字句斟酌,惠益良多,謹致深切的謝忱。又黃天從先生在問卷設計方面諸多協助;問卷調查訪問期間,更蒙內政部民政司司長居伯均先生、副司長董翔飛先生,台灣省桃園縣、苗栗縣、雲林縣、台南縣、屏東縣、花蓮縣、澎湖縣等縣政府民政局局長、自治課課長等,以及有關鄉鎮市區公所民政課課長與業務承辦人員之協助,使問卷調查得以順利完成;此外台灣省政府民政廳林世珍先生、孫寶熙先生,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林有週先生、黃振超先生與有關縣市政府民政局局長曾不斷提供寶貴的原始資料以供參考;林淑女小姐及內子林美代女士 幫忙整理問卷資料;政大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協助電腦資料處理;終使本論文得以順利撰寫完成,銘感之餘,謹此一併致謝。
筆者不敏,學驗疏淺,又係初次嚐試論文之寫作,雖盡力為之疏誤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各位師長惠賜教正,俾作改進,則感幸焉。
|
14 |
台灣地區電話事業經營管理之研究劉繼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電話事業與國家文化。經濟發展,二者是互有影響的。本省由於經濟不斷的發展,今後電話需求必隨之愈來愈增高,電話事業的成長將來必定走到組織愈來愈龐大的地步。同樣的,具備充分的電話設備亦是推動一國經濟。文化發展所需之原動力。不論是,如何管理愈來愈龐大的組織或如何使電話設備足以提供推動一國經濟、文化發展所需之原動力而不使其產生瓶頸的現象,都涉及吾人計劃、管理良窳的問題。
因此本文研究之目的有二:
(一)對本省電話事業的現況加以分析,並尋求使本省電話問題日趨嚴重的原因。
(二)討論如何消除使電話問題日趨嚴重的原因及將來發展應循之道。
二、研究方法:
(一)確定研究題目。
(二)搜集有關資料:本文以採次級資料為主,資料來源有下列四種:
1.交通部統計處出版之刊物。
2.電信總局出版之統計要覽及其他統計刊物。
3.行政院經合會出版之調查統計資料。
4.實地調查、抽樣所獲得之資料。
(三)本文係採取探測研究法(Exploratory studies)。首先搜集並研讀有關論著,發現疑難問題再請教對電話事業有研究且有豐富經營經驗的人士,再以實際資料做深入研究。
三、內容: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由於電話服務近代已成為一個國家最主要通信工具,故先介紹電話事業所具有之特性,在經濟社會上的功能及台灣地區電話業務的概況與將來發展的展望。
第二章電話市場分析。決定影響市揚之變數原因,試圖導出對電話服務需求之預測,因任何商品服務皆然,第一步工作即對該商品,服務之需求而場及其變化必須有所瞭解。筆者該章之重心放在電話服務需求的預測上,蓋因預測之正確與否對進行投資的決策有決定性的影響,尤以資本設備重的電話服務業為然。對該電話需求模式之建立筆者將以計量經濟的方法及趨勢方程推傳法分別來試求其模式。
第三章話務人員需求模式。話務工作人員的問題所最重要者有二,其一為話務人員之工作水準問題,此問題涉及工作人員知識程度與電信局所施行之職前訓練或在職訓練問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本文所擬討論者為其二,即工作人員在某一技術水準下如何決定其標準員額的模式。在本章中筆者將先討論各種不同電話之話務特質。然後用等候線理論(Queuing Theory)、計量經濟(Econometrics),分別對各種不同電話的話務工作人員做樑準員額模式。
第四章討論對電話服務業最重要的收入項目—電話資費制度試圖從學理上尋找訂定合理電話資費的方法及將來資費制度應循之道。
第五章結論對筆者上述的討論給予檢討。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之詳細結論與建議,詳述於各章之中。今僅略述其大意如下:
(一)在電話市場方面:以往本省由於投資不足使得電話市場仍處於未全面開發的地步,尤其在比較我國之電話密度與經濟發展情況後更顯示我國電話事業在管理方面急待改進。應從事積極性的投資以供需求,不應採消極性的限制裝機等辦法。另外關於各縣市電信趨勢方程的推估,筆者因見電話總數預測對投資分配毫無益助,且各縣市有關經濟方面的統計資料又非常匱乏,故不得不棄計量經濟的方法而採趨勢方程的推估法。此法在世界各國已廣泛被採用。因此筆者嘗試以此法對各縣市之電話業務做預測,發覺各地增長之趨勢亦為指數曲線(Exponential Curve)。而歷年來之實際資料未顯示此現象之原因,乃為電話門號之擴充未能完全配合社會之需要所致。
(二)在話務人員需求模式方面:
為一種嘗試性的研究,所幸電信局方面給予極大的方便—提供筆者所需之資料。惜有許多紀錄資料由於電信局未做確實統計或統計的期間太短,故筆者仍無法由其中得到一些確定的數據,以資應用。
(三)在電話資費制度的分析方面:
由於電話事業資金的最主要來源,除最初興辦時由政府或人民投資或發行公債以資供應外,均需仰賴電話費率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同時電話業務之能否發展、擴張,電話費率之合理與否,很顯然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吾人每論及電話費率之制定或調整時,必然會考慮服務價值。電話成本、負擔能力、競爭情形、合理報酬及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對各項因素的如何權衡取捨、斟酌輕重,則必須本一避免任何偏廢或武斷的態度來處理,如何使電話費率趨於合理。在電話費率制定的基本方針上採合理報酬主義,因其合乎財政學上之公平合理原則,故為一般公用事業經濟學者專家所樂道,更為世界各國公共事業普遍使用。而今日我國所採取的課稅主義似有商榷的必要。
一般而言,我國電話資費加諸國民的負擔較之歐美各先進國為重,因此裝置費或月租費均應酌予降低,以促進電話的普及。其中尤以裝置費更應大大降低。至於電話費率結構問題,現行之費率結構似嫌過繁,應予簡化。
總之,近年來我國電話事業雖在快速的進步中,但較諸歐美及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仍落後甚遠,因此如何促進電話事業的發展及改善電話事業的管理,使電話與全面的經濟發展密切配合實為當務之急。
|
15 |
臺灣地區消費者對外國產品態度之研究詹炳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分十章,各章主要內容摘述如下:
第一章:本章是本研究的導論,敘述進行本研究之動機、目的和研究範圍及整個研究的基本模型。本研究進行的主要在描繪台灣地區消費者對外國產品態度之差異,給各國產品在台灣市場上做一個定位的工作,並進而從職業、教育程度、年齡等基礎來比較消費者對外國產品之態度。本研究所稱之外國產品僅限於德、法、美、日等四國所生產製造之消費品。抽樣的對象是台灣地區工商企業界從業人員、軍公教人員和學生,共有280份樣本。本研究嘗試從整個消費行為中抽離出對外國產品態度,並看重在在此種態度結構的分析上,至於此種態度對消費行為所可能產生影響,本研究僅做概括性說明。
第二章:本章是方法論,本研究室採取Osgoos等人所研創,後來又經過Mindak氏修正過的語意差別法來測驗消費者對美、日、德、法、中等國產品的態度,並以一個「購買意向測驗」和兩個「國家與產品聯想測驗」來作為補充。樣本280份可用問卷251份。資料蒐集的方式是以結構性問卷派員訪問,但由被訪問者自行填寫。問卷格式見附錄。
第三章:本章分析消費者態度之資本特性及其對購買行為之影響,首先說明消費者態度的五種層面:(1)產品價格與品質;(2)產品計數與服務;(3)品牌印象與製造商聲譽;(4)產品包裝及設計;(5)消費者的產品印象。第二節則敘述消費者態度的功能,亦即消費者態度如何影響到購買行為?對這個問題本研究引用D. Katz教授的立論,從(1)調節的功能;(2)自我保護的功能;(3)價值表達的功能;(4)知識的功能等四方面來做一個分析。第三節則是在闡述消費者態度的種種特質,以為後各章之分析基礎。
第四章:本章闡述影響消費者對外國產品態度的主要因素,分成(1)個人的因素(2)外在因素(3)文化因素等三大因素,分別一一於以詳細說明,並舉出各種實例及前人做過的個案研究來驗證。
第五章:本章分析台灣地區消費者對德國貨之態度,首先綜合分析消費者對德國貨的態度,大致上說來,消費者認為德國貨昂貴,相當耐用,品質甚佳,相當可靠,非常精密,是一種大量生產的產品,極富創造性,服務尚佳,比較新奇, 大部份是高級品,外型美觀,顏色尚可,重實用而不重外觀,用法簡便,偏向於必需品,男人及成人用居多,以工業用品較有名等等。此外又分別從職業、年齡、學歷三種基礎比較消費者對德國貨的態度,在比較各組差異時,本研究係用D值來分析。其結果請參閱本章第二、三、四各節。
第六章:本章分析台灣區消費者對法國貨之態度。首先綜合分析消費者對法國貨的態度,大致上消費者認偽法國貨價格昂貴,尚稱耐用,品質尚可,還算可靠,相當精密,大量生產,有創造性,服務尚可,相當新奇,以世界性品牌居多,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表徵,高級品,外型及顏色均甚佳,相當重外觀,用法尚簡便,奢侈品,女人及成年人用品居多,以消費用品見稱等印象。此外,亦分別從職業、年齡、學歷三種基礎比較消費者對法國貨的態度,比較標準亦以D值表為主,其結果請參閱本章第二、三、四各節。
第七章:本章分析台灣地區消費者對美國產品之態度。仍沿前兩章之次序,先從消費者對美國貨態度的綜合分祈開始,大致言之,消費者對美國貨具有價格稍貴,相當耐用,品質甚佳,相當可靠,相當精密,大量生產的印象甚強,極富創造性,服務尚佳,相當新奇,以世界性品牌居多,擁有這極產品極能提高社會地位,大都是高級品,外型及顏色均屬上乘,比較重外觀,用法極為簡便,稍偏向於奢侈品,男人用及兒童用產品居多,以工業品見稱等印象。至於有關各種不同職業、年齡、經歷的比較,則分述於本章第二、三、四各節,所使用的比較方法及基礎均同前章。
第八章:本章分析台灣地區消費者對日本產品之態度第一節仍沿前例先行就消費者對日貨之態度做一個綜合分析;大致上消費認為日本貨價格比較趨於中性,既不算貴亦不算便宜,還算耐用,品質尚可,可靠度比美德法等國要低,相當精密,偏向大量生產,模仿性相當強,服務相當不錯,新奇,以世界性品牌居多,是一種地位的表徵,偏向於高級品,外型及顏色甚佳,比較重外觀,用法相當簡便,稍偏向奢侈品,女人及成人產品居多,以工業產品見稱,但印象未若德美兩國之強。除了綜合分析外,本章亦以D值來比較不同職業、年齡、學歷之消費者對日本貨態度之差異,詳細資料請參閱本章二、三、四各節。
第九章:本章係在補充語意差別法之不足,說明消費者對國家與產品之聯想及其購買意向;第一節是使用非提示性回憶問題來測驗消費者對國家與產品間的聯想,結果發現在消費者印象中,各國的代表性產品如下:(1)德國:汽車、一般器具、藥品。(2)法國:化□品、煙酒、紡織品及成衣。(3)美國:汽車、電器用品、一股器具。(4)日本:電器用品、汽車、照相機。(5)中國:紡織品、電器用品、手工藝品、食品。第二節是測驗消費者的購買意向,發現在產品價格、品質、樣式均無差異的情況下,大部份的消費者仍然願意購買我國產品。
第十章:本章是結論與建議;結論部份指出本研究所欲追求的幾個目的之達成情況。建議部份則指出本研究結果對國內敵商或進口商的意義以及建議國內廠商應該如何設法改變消費者對國貨之態度,以應付國外進口競爭品之競爭。
|
16 |
中型建築投資興建公司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簡伯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建築業被稱為火車頭工業,但面臨長達十餘年景氣低迷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加上產業內本身的競爭進而造成目前內外夾擊的情境。所以如何讓自己在競爭的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且為邁入新世紀整裝待發,正是每位建築投資興建業者亟需思考的地方。本研究動機為研究建築投資興建公司應該以何種經營策略才能在外在環境改變且面對同業的激烈競爭時,仍有獲利、成長的空間。
本研究的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架構分為四個階段:一、首先進行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擁有的優劣勢。二、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三、擬定數個可行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擬定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然後依照適當的準則予以評估予選擇。
經過本研究分析後發現國內建築投資興建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良好的土地開發能力、財務結構健全、良好的施工品質與客製化服務、建立專業的品牌形象進而建議個案公司未來適合短期採行市場滲透策略,長期採行產品擴張策略,並且以集中差異化作為競爭策略,以發揮個案公司的核心能力,並能繼續累積未來的競爭武器。
本研究對其他中型業者的建議為必須採取檢討自己優劣勢,採取差異化集中路線,集中在某地理涵蓋範圍及某類產品上,建立自己特色,吸引特定目標族群顧客,才能有生存空間。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為可同時研究多家中型業者,以作出對中型業者更一般化的歸納原則,以及研究大型及小型業者的環境與策略的配適度作一比較,以確定環境策略配適度較佳公司是否績效較佳,並了解國外建築投資公司公司的環境策略配適度作比較,以了解各國業者者的經營績效。
|
17 |
南宋的家族與賑濟:以建寧地區為中心的考察蔡惠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歷史上的社會結構到宋代產生了諸多變化,魏晉以來門第貴冑漸被新興士人階層所取代,人口與識字率都有成長,工商業、農業等方面都呈現繁榮。但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社會亦面對各類問題,就民生來說,災荒救濟與農村信貸尤其亟待解決,中央因而積極制訂濟貧扶弱的各種救濟政策。而在此同時,南宋的救濟事業也呈現地方的主動性,民間自辦的社會救濟甚多。這種情形究竟是中央將權力下放,抑或民間力量的擴張?在濟助事業的推動過程中,中央與地方是如何互動?
雖然關於中國災荒與社會救濟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我們對南宋救濟事業的瞭解,多半集中於制度層面或單一濟助機構,對於社會救濟的動機、運作過程、實際效果仍瞭解有限,對道學人物、家族、官府等在濟助過程的角色等探討亦有限。近來學界已逐漸注意到這個主題的重要性,以家族史的研究而言,學者對於家族發展策略的問題關注頗多。一般認為,宋代的部分家族,例如四明地區的一些家族,不僅注意家族內部的經營,也重視對外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以塑造個人與家族發展的有利條件。黃寬重對於四明地區樓氏家族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士人、家族間的交誼可能增強了鄉里意識,而更重要的是,鄉里意識得以透過士人、家族間的網絡而實踐。換言之,個人間的人際網絡成為一個鄉里「社會」活動的現實基礎。 當地諸多濟貧組織的出現及與官方濟助活動的運營,學術群體與家族間的人際網絡便是當中重要的關鍵,這也是宋代濟貧事業官營、民營性質難以區分的原因。要瞭解家族人際關係的發展,學術群體的互動乃至地方意識的塑造,都需要做細部的考察。因此選擇一個地區,藉由當地災荒成因與解決之策,以及人際關係在當中的互動,以觀察與瞭解宋代救濟事業的運營,當具學術意義。而本文選取建寧地區作為考察對象,原因在於福建在宋代之前一直被視為落後地區,地方官多不喜赴任。建寧地區位居閩北山區,發展又較為遲緩。宋代之後,福建經濟日益發達,中央統治也逐漸深入福建,另方面,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於建寧地區提倡文教及書院教育,這些改變逐漸打破了建寧地區的封閉性,官方與民間互動漸頻。 考察一個在宋代時期地方文化逐漸與官方文化合流的地區,以瞭解宋代救濟事業中官方與民間力量的互動,應具有歷史意義。此外,宋代之前,中央力量難以鞭及建寧地區,而幾次移民者遷入當地的動機又緣於避難,促使當地家族凝聚力甚強,並形成以土豪大族為領導核心的社會結構。 原本便十分重視及標榜家族的建寧地區,在宋代儒學重視宗法、強調敬宗收族觀念的影響下,家族在當地仍相當重要,家族型態逐漸轉變。而業儒家族與學術群體的增加,對於當地的濟助事業,則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研究當地社會結構、家族意義的轉變,進而探討道學網絡與人際關係對濟助事業的影響,亦可對宋代家族的社會活動參與與人際關係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這也是選取建寧地區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之一。
基於前文所提的研究動機及方向,本文在章節結構上除緒論及結論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將以建寧地區的農業及經濟發展變化為背景,探討災荒之際其所面對的問題及臨時性的解決之策。一方面用以瞭解建寧地區各項長期性社會救濟制度產生的原因,一方面希望能窺見南宋商業與市場經濟所出現的變化。
第二章則延續前一章災荒問題與解決之策的主題,從建寧地區具體救濟機構:倉儲、安養、拯疾、撫嬰、代掩屍骨等機構的運營,觀察中央荒政在建寧地區的落實情形,以及描繪當地官方與民間在籌辦荒政措施的過程。
在對於建寧地區災荒問題的形成、臨時性權宜措施以及長期性救濟制度有所瞭解後,第三章將以家族的角度切入,針對濟助工作背後參與救濟者的濟助理念以及人事運作作深入的探討。當中,建寧地區家族型態的改變、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宋代理學於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探討的重點。
|
18 |
自有住宅與生育決策─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 / The Influence of Home-Ownership on Fertility in Taiwan吳閔鈺, Wu, Mi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地區自有住宅與生育決策之間的關連性,利用1994年至2005年台灣地區23個縣市之自有住宅率與一般生育率作為實證研究的資料,欲說明一個家庭在面對預算限制式之下,自有住宅對於生育行為的影響,究竟兩者之間存在互補關係抑或競爭關係。本文參考簡單生育理論模型建立迴歸模型,再利用Panel Data實證模型,分析自有住宅與生育決策之間的關係。
根據台灣地區之官方資料所得出的實證結果,得出以下結論:當生育率遞延一期之時,住宅的持有對於生育行為存在負向關係,顯示出自有住宅於購買初期會延後生育決策的形成,兩者之間存在資源排擠效果;而當生育率遞延兩期時,兩者之間的資源排擠效果更為強大。此外,女性受教程度越高,隱含在工作中所獲得的報酬越高,養育子女的機會成本也就越高,與生育率為負向關係。家戶所得亦等同理論預期,與生育率為正向關係。其他變數,如:代表景氣循環的失業率與反應國情文化的龍虎年效應均與原先預期一致,生育行為有著順景氣循環的特性;台灣生育決策與龍虎年息息相關。 / The thesis pres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ownership and the birth of children in Taiwan. Housing factor might affects childbirth in complement or replacement way with limited budget in a family. In this study, general fertility rate represents decision of childbirth and homeownership rate means housing factor. This research uses 1994-2005 panel data from the statistic institutions in Taiwan to examin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decision of having children, especially housing factor.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f the decisions of childbirth are lagged a year and two years, they both suffer negative effects from home-ownership.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latter is larger that that of the former. This finding shows that the cost of home-ownership might compete with that of having children.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education and the birth of children. Household income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decision of childbirth. Bot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theory. Concerning the procyclical behavior of fertility,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generates a decrease in fertility. In addition, having childre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cultural factors.
|
19 |
影響銀行併購溢價之原因探討-以亞洲地區為例 / Determinants of Premiums Paid in Asia Bank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鄧伊婷, Deng,Yi-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許多學者以美國或歐洲地區國家銀行併購資料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影響併購溢價之因素,而本文則選取亞洲地區國家銀行併購資料作為樣本,探討其購併溢價的情形及影響購併溢價的可能因素。本研究同時選取了主併者與被併者的財務變數及其他可能影響合併溢價的因素,如併購溢價支付方式、被併銀行所處國家之金融發展程度等,來探討其對溢價的影響。
實證結果發現:主併與被併銀行的某些財務變數與併購溢價間確實存在顯著關係。換言之,具有某些特性的被併銀行對於主併者來說較具吸引力,因此,會讓主併方願意支付較高的溢價;而主併銀行本身的管理能力與財務狀況也會影響其支付併購溢價的能力與意願,即某些主併銀行的財務特性對併購溢價有顯著的影響。舉例來說,由本研究的實證結果中發現被併銀行的自有資本率、資產規模與資產成長性等對併購溢價有正向的影響,而主併銀行的自有資本率、非利息收入比及資產規模也與併購溢價存在正向關係。
此外由本研究的實證結果也發現以股權交換的方式進行購併之合併溢價普遍而言高於現金交易購併案之併購溢價,且當被併銀行所處國家之金融發展程度越高,則併購溢價越低。
|
20 |
清代華南地區土客衝突之研究 / An Inquiry into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Local Pop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and Foreign Settlers in Ch'ing王偲宇, Wang, Sz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清代華南地區土客衝突之研究」一文所要探討的主題與內容除了頭尾的緒論、結論外,主要以中間的四個章節來貫穿全文,首先將清朝政府處理邊疆少數民族的態度與政策作一背景說明,並將焦點集中在本論文主要討論的區域-華南地區。其次,再來說明清代為何出現人口流動現象,而人口流動現象又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以及所流動遷徙的地區又與華南地區有何關係。接著,再來探討由於前面所述的清代邊疆少數民族政策與社會上出現的人口壓迫、流動遷徙的情形,相互影響下所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衝突案件,並分性質以及區域來逐一討論,例如不同族群間所爆發的臺灣番漢衝突、海南黎漢衝突和雲貴苗漢衝突,以及同一族群卻因先來後到的差異而引起的臺灣分類械鬥、兩廣土客械鬥和江西棚民問題。最後,再針對不同區域所產生的各種案件史例來探討清朝政府的公權力和社會控制能力的介入情形,例如《大清律例》或者一些特殊習慣法令的制定、以及能否有效處理華南地區所出現的不同性質的衝突事件。以上所談就是本論文所要呈現清代華南地區土客衝突現象之間的幾個相關聯主題的摘要說明。
|
Page generated in 0.04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