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0
  • 19
  • 1
  • Tagged with
  • 20
  • 20
  • 9
  • 8
  • 8
  • 7
  • 7
  • 7
  • 7
  • 7
  • 6
  • 6
  • 6
  • 6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美國對中共的人權外交--布希總統之案例

黃伊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

九一一事件後 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

李綺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安全的研究一直是國際關係中重要的課題之一,而「安全」的定義在此研究領域一直是具有爭議性的概念。自從冷戰開始,「安全」便成為各國最關切的重點,此時國家為了維持人民生存與安全,於是軍事力量不可避免的就成為「國家安全」範疇內最重要的議題。安全的定義隨著國際情勢的變遷而擴大,國家為維護生存的安全也必須改變國家安全的政策作出因應。 九一一事件改變了傳統軍事安全定義與傳統強權國家間的互動模式,使得國際社會從冷戰後努力將國際秩序規範在建制下的狀態,重新拉回由軍事武力強者主導國際互動狀態,而欲主導的國家—美國,在因應新環境與新目標的改變時刻,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也須隨之調整。 本論文分為六章二十三節,重點在分析九一一事件對傳統國際典範中安全的內涵帶來的挑戰與影響,焦點集中在軍事力量、軍備部署等範疇內,並且將比較柯林頓政府、小布希政府至九一一事件後國家安全政策的轉變,最後將研究心得與發現條列於結論之中。
3

兩次波斯灣危機布希政府危機處理之比較

黃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1年及2003年,兩任的布希政府均面臨因伊拉克情勢而引起的中東危機,兩位總統也均選擇了以武力因應危機。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兩位布希總統均組成了因應危機的團隊,其成員多來自於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並且有部分成員如錢尼(Dick Cheney)、鮑爾(Colin Powell)等參與了兩次危機的處理過程。本文將分析兩任總統與參與決策成員在兩次危機處理過程中的立場,及所持立場對最終危機處理政策帶來的影響。兩任總統均有強烈的使命感,決策成員也多支持武力的使用,因此對危機處理策略的選定上決定使用武力因應。 本研究將透過危機處理的相關理論,包括國際關係學派、歷史學派及組織與決策理論學派的論點,來檢視兩任布希政府所面臨危機情勢、因應手段的差異。布希政府是被動的因應危機,小布希政府則是主動的挑起危機;布希在動用武力前取得了聯合國的授權,小布希則是單邊行動推翻了海珊,並未得到聯合國的授權;並且小布希總統並不僅僅以制裁海珊政權為最終目標,而是加以推翻並重建伊拉克。 最後本研究亦將對美國未來領導世界的策略提出建言。根據學者奈伊(Joseph Nye)的看法,軟權力(soft power)是美國外交上的重要資源;往後美國如何避免過度的仰賴單邊行動,重新凝聚盟邦,並且善用美國軟權力上的優勢,將是美國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想要領導世界之前,美國必須先學會
4

布希政府對東南亞國協政策之研究 / Bush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ASEAN

王雪虹, Wang, Hsueh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布希政府執政期間(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在國際上正逢冷戰結束、兩德統一、東歐巨變,蘇聯解體等極具轉折性的變化,過去兩極體系之下僵化的外交政策已不能適應新的局勢,再加上美國國內經濟不景氣,輿論對於振興經濟的要求也日益高漲,所以布希政府勢必調整以往過多的海外軍事承諾及經濟實力日益雄厚的東協各國加強經貿關係。   本論文的第一章旨在闡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的範圍、架構、方法,以及研究期間所遭遇的困難及限制;第二章則回顧過去美國針對東協在政治、經濟、安全各方面的政策,其中七○年代的越戰是美國參與東南亞事務的轉折點,在越戰之前,美國全力介入東南亞以圍者共產勢力的擴張,而越戰過後,東南亞地區曾經是美國不願碰觸的傷痛,直到雷根政府時期,美國才又致力與東協發展全面性的關係。   第三章由安全層面探討布希政府的東協政策,國防預算的撙節加上蘇聯威脅的降低,促使美國減少亞太前進部署兵力的時機成熟,加上菲律賓的民族主義高漲,使美國不得不撤出其在菲國的軍事基地。不過,儘管美國逐漸從東南亞地區撤出,但其仍是東協國家企盼留下來維持區域安定的一股力量,美國也不斷強調其身為一個太平洋國家,勢力繼續留在亞太地區的誓言絕不改變。   第四章則由經濟層面切入探討美國的經濟困境會促使布希政府對經貿政策做出何種改革,而這些改革又會給東協國家帶來怎樣的影響。美國強調APEC在亞太地區的作用,而且極力反對東協提倡EAEC將美摒除在外,看來雙方在加強經貿關係的同時,競爭與摩擦也會隨之增加,需要睿智的領導者共同努力化解。   第五章則探討東協未來的角色。東協各國在冷戰結束之後,掙脫兩極體系下的束縛,更能在經貿方面全力衝刺,逐漸發展出一股傲人的實力,也因此更增加了自信心在政治、人權方面選擇自己的判斷標準,美國在面臨這種新的轉變時,必須在舊的互動模式瓦解,新的規則又尚未完全建立之時,努力尋求彼此之間的共識,加強良性的互動。   第六章結論總結了本論文所探討之議題,釐清一條明確的布希政府對東協之政策走勢,並希望藉此能概略地指出柯林頓政府努力的方向。
5

911事件對小布希政府外交政策取向之影響

林志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小布希總統及其外交領導團隊執政後,在外交政策取向上,明顯呈現出單邊主義之傾向。小布希政府不僅全力推動彈道飛彈防禦計畫,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公開反對「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並退出「京都議定書」。自此之後,外界探討美國外交政策時,往往將焦點放在單邊主義。因此,單邊主義之定義為何?小布希政府行使單邊主義之動機?以及單邊主義為小布希政府帶來何種影響,為本論文之研究重點。此外,2001年突發的911事件,帶給美國多面向的重大衝擊。在外交政策方面,911事件之影響甚為廣泛且深遠,小布希政府之單邊主義傾向是否有所轉變?為本論文之研究核心。   為觀察美國外交政策中,有關單邊主義現象與911事件影響,本論文採「系統分析法」為研究途徑,以內外部因素與決策者個人因素為自變項、單邊主義為因變項、911事件為中介變項,逐一探討這些自變項在911事件影響下,小布希政府單邊主義之傾向是否有所改變。此外,本論文亦分析哪些因素對單邊主義有增強或弱化效果?哪項因素則具有關鍵性影響?   從本論文得知:選定之自變項中,屬內部因素之「美國例外論」、「新保守主義」與「官僚政治」具有強烈增強單邊主義之效果;至於「兩黨政治」與「國際體系」則具一般增強效果。另外,屬外部因素之「全球化」與「國際法」對單邊主義具有強烈抑制效果;而「國內民意」則具一般抑制效果。本論文認為影響美國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取向之關鍵因素,為小布希總統個人。   本論文獲致以下研究結果:一、為單邊、多邊與雙邊主義提供定義與優缺點分析。二、提供美國外交政策的單邊主義發展脈絡。三、分析影響小布希政府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取向之來源。四、說明「布希主義」主要內涵。五、證明決策者個人因素對外交決策具關鍵性影響。
6

美國小布希政府的東亞安全戰略2001-2004

陳克難, Ken Nan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使得美國全球安全環境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中共快速崛起,區域軍力與經濟力的發展愈形失調之際;從北韓核武威脅、台海主權爭議,到區域民族主義、分離主義與恐怖組織的推波助瀾,將原已嚴峻的亞太情勢推向更為複雜的形勢。基於全般世局的變因與發展,誘發吾人從事國際關係研究的動機,除期望取得一般性國際關係理論與實際知識之外,更期望就小布希政府主政前後美國全球、亞太戰略的主要政策內容,去嘗試發現東亞戰略之理論依據與其關聯性,俾利於我國防政策與戰略發展之研究參考。 經研究發現,促成美國戰略轉變的根源係在不同時空的敵情威脅、全球政經安全情勢與美國內部的政治等因素上;故如何審時度勢,厚植實力,睥睨時局,也就成為美國主導戰略發展的關鍵。 研究也發現,美國東亞安全戰略是其全球、亞太戰略與整體外交、安全戰略設計的一環。冷戰結束後,歐洲呈現安全穩定發展,亞洲則因中共國力竄升與北韓核武危機等新的威脅,既影響東亞區域的平衡穩定,且衝擊到美國的國家利益,迫使美國必須對其東亞安全戰略作出因應的調整,以持續維持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九一一事件」後,促使美國戰略做了重大的改變,對其東亞安全戰略的建構,也針對不同的威脅來源與挑戰,做出國家安全戰略與區域安全戰略的調整和強化;而兩岸三邊關係也出現了若干的調整,從歷史之觀點分析,美國之台海政策基本係依戰略環境之需求而變遷,故台灣如何因應美國戰略之轉變,調整戰略思維,落實「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構想,達到「預防戰爭」、「維持台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之國防目的,實為當務之急。 / Due to the end of cold war, the role of the US in global security environment occurred historic changes. The issues of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weapon’s threat, the Taiwan’s sovereignty dispute, regional nationalism, separatism and terrorist groups surged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Asia Pacific region more complicate. Owing to the overall variant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world, I am motivated to study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 expect not only to consume gener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y and genuine knowledge but also to explore the theory’s basis and connections of East Asia strategy from those primary policies of the US global and Asia Pacific strategies before and afte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ssumed his office. This study may useful to the research and reference in our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we discover the fountainheads of promoting the changes of the US strategy are the causes of enemy’s threat, global political & economic security situation and the US domestic politics. So, how to evaluate the world trend, build up immense capability and overwhelm the present posture of affairs becom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US to lead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my study, we also discover the US’s East Asia security strategy is a part of its global, Asia Pacific strategies and strategic designs of overall diplomacy and security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the Europe develops safely and steadily. But in Asia, the unprecedented threats from the arisen PRC national power and North Korea nuclear weapon’s crisis affect the balance and steady of the East Asia, also pose great influence to the US interests. Thus, the US is forced to make certain adjustments on the East Asia security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those aforementioned issues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leading status in the world. Post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 the US made significant changes on its strategies. The US adjusted and strengthened its national and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on East Asia security strategy construction and different threat resources and challenge. Also the US is induced to adjust tr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aiwan and China. The US basic policy toward Taiwan Straits, analyzed from historical viewpoints, is changed by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need. The ultimate work of Taiwan now, is to response the changes of the US strategy, adjust strategic thinking, fulfill the strategic concepts of “effective deterrence, solid defense” to achieve the national defense goals of “prevention of war”, “maintaining stabilization in Taiwan Straits” and “defending homeland”.
7

美國對以色列外交政策--雷根與布希時期 / U.S. Foreign Policy to Israel: Reagan and Bush Eras

呂政耾, Leu, Jenk Hor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以來, 美國和以色列便已建立外交關係,從布魯 門到布希, 先後歷經九位總統, 美以雙方在彼此認定的利益上,建立了錯 縱複雜的雙邊關係。用傳統的權力理論, 並無法解釋美以關係作為分析美 以關係的軸線, 用美以關係的發展為背景, 探討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演變 。除了對杜魯門到卡特時期略作分析之外, 本文特別將重點放在美以關係 最密切的雷根政府時期與最疏遠的布希政府時期。
8

新保守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

林昌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九一一」事件後,新保守主義陣營利用這個歷史的契機趁勢主導美國相關的中東政策,從小布希政府對外政策的主張中也可以發現不少新保守主義理念運作的軌跡,而新保守主義對於美國對外政策的影響也獲得不少學者的討論。一般來說,新保守主義在當代的理念中以外交政策的主張最為突出。而本文主要探討新保守主義與美國外交的關聯性。 美國的新保守主義形成於一九六○年代,主要形成的原因在於對當時美國社會的變遷做出回應,故將中心多放在社會運動及政府制度方面;而後在雷根政府上台後,則開始轉向外交政策方面。在美國已故總統雷根以及現任小布希政府執政期間,分別為新保守主義受到重用的兩個時期,新保守主義的理念由於符合若干政府的對外政策,因此對於許多重大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 本文主旨在討論新保守主義的發展背景與淵源,以及其與美國當代外交政策的關聯性,主要討論的主題有三: 一、 何謂新保守主義?其發展背景及構成內涵為何; 二、新保守主義與美國當代的外交政策; 三、新保守主義在運用在外交層面的獨特性及侷限性。 而本論文即在以上假設的架構下進行研究,希冀對新保守主義與美國當代外交政策的關聯性進行詳盡的探討。 關鍵字:新保守主義、單邊主義、先制攻擊、雷根主義、布希主義
9

小布希政府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以伊拉克戰爭為例 /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Bush’s Administration:analyzing from the Iraq War

呂學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安全戰略」是美國國家政策的核心,在冷戰時期,面對蘇聯及其共產集團對美國安全的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態勢是「圍堵加嚇阻」。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家安全進入一個調整的時期。一方面,冷戰在全球層面的終結及其在區域安全引起的反應,動搖著40年來支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美國必須用新的理念來指導其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響及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展也給美國帶來了新的挑戰。 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前,美國國安機構就已開始研究在新環境下的國家安全戰略。從波斯灣戰爭及柯索沃危機,或是北約東擴,在在顯示出美國已將戰略重點放在遏制地區性挑戰及國際體系多極化的形成上。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後,小布希政府重新審視國際環境,強調本土防禦的安全政策。美國調整全球戰略的根本出發點是加強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反恐及安全則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 由於911事件造成美國國內保守主義情緒的上升,促使小布希的安全觀趨向更保守方向發展,並提出以「政權更替」、「先制攻擊」、「單邊主義」及「絕對安全」等戰略為要點的「布希主義」(the Bush Doctrine),而「伊拉克戰爭」正是小布希政府貫徹上述安全戰略的試驗。然而,當美軍於2003年3月以海珊政權構成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為由出兵伊拉克,在歷經徹底搜索上述武器未果後,才發現小布希政府所聲稱之伊拉克威脅似為空穴來風,而伊拉克戰爭之正當性遭受到嚴厲抨擊。 2003年以前,國際各國普遍都還十分信任美國所作所為,然而,就在小布希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甚至盟友的反對,採取預防性戰爭的先制戰略的軍事行動,出兵攻擊伊拉克,美國單邊作為的反恐戰略證明不得人心,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伊拉克的重建過程障礙重重,國際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愈加猖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並未獲得有效抑制,加上美軍虐俘事件曝光等,使得美國國際地位嚴重受損。 本論文主要探討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特別是在美國遭逢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面對國家安全情勢的巨變,安全威脅的增加,以及不確定因素提高而所提出的安全戰略的調整特點,並以伊拉克戰爭作為個案研究,小布希在採取單邊行動、先制攻擊、政權更替等戰略作為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對國際關係及美國在國際體系的領導地位造成之影響。
10

美國對北韓政策之研究(2001-2011年):以行動戰略理論分析 / 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2001-2011): Analysis of Andre Beaufre's Strategy of Action

黃柏愷, Huang, Bo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北韓問題是二十世紀延續至今卻始終未能解決的複雜議題,這是因為牽涉的因素眾多:南北韓、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的考量使「維持現狀」與「模糊」政策成為處理北韓問題可以接受的模式。但事實上,吾人必須認知到在此議題上,最重要的主角仍是北韓與美國,但顯然雙方各有盤算而不能或不願直接解決。因此本文旨在探討2001至2011年美國對北韓之政策,且嘗試在現今相關領域的多數美國立場中,盡可能尋求以相對公允、同理心的角度分析問題,而非美國觀點的一言堂。本文以法國戰略學家薄富爾(André Beaufre)之「行動戰略」(Strategy of Action) 理論作為研究途徑,輔以大量相關數據資料及專著,用意在於平衡地討論美國戰略並批判其中好壞。 本文認為,小布希與歐巴馬政府對北韓政策目標一致,但戰略有所不同。受制於北韓核報復攻擊、中東戰事、經濟與他國因素,美國難以動武直取北韓,因此必須從軍事外的選項著手。筆者從軍事、政治、經濟與外交面向,以政治診斷(political diagnosis)及戰略診斷(strategic diagnosis)探討兩屆政府對北韓之行動方案。小布希和歐巴馬政府在戰略應用上符合薄富爾的觀點,但在架構面上卻有缺失,最終由於無法促使中國相助,以及自身立場的謬誤,導致兩屆政府北韓政策之失誤。 / The North Korea issue remains unresolved, and the only acceptable options for the neighbor countries are the status quo policy and the policy of deliberate ambiguity. However, it has to be acknowledg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oles are North Korea and the U.S., and it is obvious they have different plans in their minds. The main idea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2001-2011), and present unbiased points of view instead of only the U.S. aspect. This thesis uses the Strategy of Action of André Beaufre, a French Strategist,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data and studies to fairly find out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This thesis shows that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share the same goals but different strategies toward North Korea. The U.S. have difficulty in using military action since it tries to avoid North Korea taking nuclear retaliation, and the war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sinking economy also limit the ability of the U.S. governmen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from the aspects of military power, politics, economy and diplomacy, and it uses political diagnosis and strategic diagnosis as the approaches to examine the action plans of both Bush and Obama administra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ctions plans match the point of view of André Beaufre strategically, but the flaws of the plan structure, the failure to have China take a stance against North Korea and the illogicalness of the government position finally led the 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to a frustrated end.

Page generated in 0.029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