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28
  • 989
  • 87
  • 56
  • 38
  • 5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78
  • 1178
  • 455
  • 286
  • 247
  • 191
  • 183
  • 182
  • 168
  • 163
  • 156
  • 152
  • 150
  • 148
  • 13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我國現行稅務行政組織功能之研究

劉實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無論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抑或是正在開發中的國家,甚或甫經獨立的新興國家,無不以競相發展國民經濟為努力的目標。政府在加速發展經濟過程中,主要施政計劃,即在如何適當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有利於經濟發展為前提。在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各國政府既都以經濟發展為施政的重心,為行政活動的主要內容。其配合經濟發展,雖然是從多方面著手,諸如國家的教育政策,加速各種人才的培養,以配合經濟發展的對於人力資源的需要及有效的運用。社會政策推行各種專業訓練,輔導國民充分就業,以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唯財政方面,對經濟發展影響最大而最直接者,厥為政府的賦稅政策。近年來我國為加速經濟發展,無論獎勵儲蓄、獎勵投資、獎勵生產、獎勵外銷等等,皆係直接運用賦稅政策為手段,以促進經濟快束發展為目的之具體措施。爰欲期此諸措施確能為功,則又皆有賴於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稅務行政在整個行政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已日形重要,是即觸發筆者撰寫本論文動機。 政府自遷台以來,在台灣省內實行中央及各項地方稅的統一稽征制度,稅務行政從台灣光復之初的筆路藍褸,到建立完整的組織體系,肩負起建設台灣,發展經濟,厚值國力,待機光復大陸的時代使命。過去二十多年來,稅務行政組織之調整改革已達十餘次之多,筆者幸曾親身參與其事,以往在加強稽征與建立制度方面,確有許多的成就。然而就現代稅務行政組織功能是否已夠靈活,行政效率是否已夠思想,基層組織是否已夠健全,稅務風紀是否已夠清明,稅務機關的團隊精神是否已夠貫澈而言,似仍不無有待改進之處。又以稅務行政直接關係人民權利義務,更應及時澈底研究改進。基於上述理由,筆者乃以「我國現代稅務行政組織功能之研究」為題,作深入探討,研究分析,期能以一行之愚,對於稅政革新,提供參考。 本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結論:說明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範圍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概念:說明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基本觀念、基本精神及其發展的趨勢。第三章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重要性:說明其主要目的,重要作用及其重要影響。第四章稅務行政組織的發展:分期說明其發展的重要過程,其中分為兩大階段,六個時期。即大陸時期的發展階段分為(1) 北伐統一時期(2) 抗戰時期(3) 戡亂時期。台灣時期的發展階段分為(1) 建制時期(2) 實驗改進時期(3) 制度改變時期,並對各時期予以檢討評論。第五章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現況:分別說明中央及地方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的實際情況,並予以綜合檢討評論。第六章稅務行政組織功能模式的構想:這便是本文的核心問題之所在,以抽絲剝繭的方法,經過逐層的深入探討,作客觀的研究分析,俾明其底蘊,探其病源。再以組織模式說明當前稅務行政組織應循的改進之道,並擬訂兩種組織模式,提供抉擇參考。第七章結論:分別說明如何健全稅務行政組織功能,其中又分為三方面論述。(1) 健全決策機關的組織功能。 (2) 健全管理機關的組織功能。(3) 健全執行機關的組織功能。在決策機關方面:應加強領導、注意激勵、決定政策及確定目標等四種功能之健全發展。在管理機關方面:應統一規劃,溝通協調,監督考核,貫澈政策及指示目標等五種功能之健全發展。在執行機關方面:應服從領導、注重技術、執行政策及達成目標等四種功能之健全發展。最後如何發揮稅務行政組織功能:現代稅務行政範圍廣泛,內容複什,其所涉及的各種問題固然很多,可是歸納起來,不外乎是「人」與「事」的兩大因素,即如何使人與事作適當的配合。也就是所謂的使人能盡其才,使事能竟其功能是也。究竟如何使人能事能盡其才:必須從發掘人才、培養人才及運用人才三方面著手。如何使事能竟其功:必須改進稽征技術-作到現代化及科學化。簡化稽征手續-作到化繁為簡,執簡以馭瀪。厲行分層負責逐級授權-必須從管理人的授權與處理事的授權,二者同時並重,此實為提高行政效率的治本之道。 稅務行政為行政專業化以後的產物,因為在社會科學中算是後起之秀,目前國內對此類專業性的著述和文獻,尚不多見,故取材比較困難。理論方面:從大學到研究所,就研究有關行政學,行政組織與管理、財務行政、經濟發展等課程,經融匯貫通之心得,予以發揮申論。實務方面:筆者從大學畢業後,經考試及格分發稅後機關服務,從最基層的實習工作做起,其間從事過基層的稅捐稽征工作,參與研究設計工作,稅務行政改革實驗工作,以及擔任過幕僚長的工作。多年以來均為稅務行政組成份子之一,根據實際從事稅務行政工作的經驗和體認,以實證的方法,研究論述。其中部份資料是取材於重要檔案,與稅務行政改革的實驗報告,另一部份是得自訪問有關稅務行政主管人員時,所提供的改進意見,誠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之慨!本文能撰寫完卷,最主要的,還是受益於師長的諄諄教誨,親切指導和鼓勵。以及得助於長官、同事、同學們的關懷、愛護與督策,隨時提供最新的資料和最主要的參考文獻,使我在這一求不階段,能夠順利的跑完最後旅程。師恩友情,永銘五內。唯以工作繁忙,題材限制,加之時間安排緊促,致構思著筆,均感欠周。舛錯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諸位師長、長官暨稅稅務界先進賢達,不吝珠玉,惠矛教正。
72

企業授信決策之研究

洪春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授信」,用通俗的話表達即為「賒銷」,亦即企業銷售商品或勞務時,允許客戶暫免付現,而于一段時間過後始行支付貸款之意。其交易金額表現于會計上則為企業之“應收帳款”或為“應收票據 ”。幾世紀以來,「授信」一直是經營企業的必要條件之一,其重要性且有日漸增高的趨勢。過去,多數的企業均嚴重忽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視其僅為企業對客戶的一種服務而已,而現在已經演變成企業激起客戶需要,促進銷售的強有力工具。企業不但用它來與同行競爭,爭取客戶,而且也運用它的操作來改善企業的利潤情況。歐美先進國家企業管理當局也改變對其授信部門的觀念,不再視這個部門為一個單純的幕僚部門,而把它看做一個利潤中心。管理當局所關心的不只是“授信對銷售有多大幫助”,他們進一步注意到“授信是否對利潤產生貢獻”。 本論文之研究乃在針對這種企業授信的新形勢,探討企業授信工作之決策方法,在兼顧成本與收入的前提下,如何擬訂一個最適的授信政策(Optimal Credit Policy)以及面對一個賒購客戶時如何作成授信(賒銷)決策等,計分五章敘述。第一章為緒論,在信用的多種功能中,界定企業授信之意義,闡述企業授信之目的,井說明企業授信工作內容之重點,強調這種工作的創造性與建設性,第二章授信政策之擬訂,分析企業現金折扣,信用期限及信用額度等之操作,對市場需要及授信成本可能產生之影響,然後進一步討論如何擬訂最適現金折扣(Optimal Cash Discount),最適信用期限(Optimal Credit-Period Length)及如何設定客戶的信用額度(Line of Credit)最後并說明擬訂最適授信政策之可能性。第三章授信決策之分析,分析企業授信的風險與機會,建立對個別交易授信之決策分析模型,并探討企業投資於授信數額之決策方法。為四章述明對個別客戶授信決策之分析程序,實際應用第三章所建立之模型,并強調站在促進銷售的立場,對於每筆擬拒絕之賒購訂單,應考慮作進一步之信用調查。第五章為結論,扼要誤明本文各章之重點,指出授信政策與授信決策理論方法之前提及其應用於實務上之限制,并就個人對實務的觀察與瞭解提出國內現階段之企業授信工作要在倒帳損失不大前提下,發揮促進銷售功能的輔助之道。 本文之研究,承蒙吾師盛禮約教授悉心提導,并提供寶貴意見,謹在此致最高謝忱。 本文之研究,曾參考國內外各種有關此一問題之著作,并對實務作深入之觀察,惟個人學識、能力與經驗所限,雖全力以赴,仍難免有所疏漏與錯誤,尚祈先進賢達不吝指正。
73

投資信託之研究

黃秋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重點在說明本研究之目的與方法。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美、日兩國投資信託之體制結構與經營管理實務,並檢討我國現行投資信託制度,藉供經營業者及政府主管當局之參考。本研究兼顧理論與實務,外國實務資料,多數取自該國政府及有關專業機構所發表之次級資料,但在採用時,對其適用性均經審慎考慮。 第二章闡釋投資信託之基本概念,第三章簡介投資信託之發展淵源及現況。目的在建立國人對此新興事業之觀念與認識。 第四章說明美國公司型及日本信託型之體制結構。決定體制結構之因素為法律基礎、組織及管理形態。 第五章分析投資資金之籌集方式。資金之籌集方式,視其組織、管理形態及資本結構而異。 第六章分析投資政策。投資政策以投資目標為基礎,而以囊夾結構及囊夾週轉率為其實質表現。投資目標不同,則其投資管理形態亦異。 第七章討論投資管理績效之衡量方法,並據以衡量比較各類型之管理績效。管理績效為投資信託專業管理功能之考驗,惟因證券投資性質特殊,故其衡量方法亦較復雜。 第八章檢討我國投資信託制度及現行有關法令。甫於本年四月公佈之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規則,乃我國目前經營投資信託業務之唯一依據,其中部份規定,似有待商榷。 第九章結論與建議。對美、日兩國之體制結構、資金籌集方式、投資政策及管理績效,摘要作一結論。並為我國目前投資信託制度之確立與未來之健全發展,提出十項建議,以供參考。 本文撰寫歷時二載,承蒙盛禮約教授指導研究並細心審閱,獲益良多,謹此申謝。筆者才疏學淺,錯漏之處勢所難免,尚祈指正。
74

台灣區國民就業輔導政策及實施之研究

劉廣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就業輔導,導為經濟發展整體中重要之一環,同時亦即一項重要的社會服務工作,台灣近十餘年來,經建計劃逐步推行,工業發展突飛猛進,但以人口增加,青少年需要就業者益多,同時人力需求的技能條件升高,使人力供需調配漸成問題,潛在性異動性,及技術性的失業,又隨工業結構變動日趨嚴重,農村勞力外移,影響農業生產,而企業界需要的技術工人,又供不應求,此等均是急須解決的問題。國民就業輔導工作的實施,必要針對這供需不協調的情形,予以對症下藥,謀求徹底解決,因而使我們經建更成功,社會更繁榮。筆者不敏,學識淺溥,不揣愚味,卻願追求探討我國國民就業輔導政策及實行諸問題。期能在師長剴切指導之下,對國民就業輔導工作,作一概括性與系統性的了解,然後並希將研究所得供諸國家社會,以利我國國民就業輔導之推行。 本文計分七章,綜述我國國民就業輔導之有關工作,探求其原因與實行結果,並扼要地提出檢討與建議,各章內容簡介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的動機與範圍研究態度與方法。第二章國民就業輔導的基本功能。分別探討勞動力供應量與需要量之問題。第三章國民就業輔導之基本工作。由職業資料、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訓練等方面加以研究。第四章我國國民就業輔導之起因。從經濟、社會、教育及政治等因素加以分析。第五章我國國民就業輔導政策。由國父遺教,總統言論所提示的方法,以及執政黨和政府當局釐定推行的政策,加以闡述。第六章台灣地區國民就業輔導的實施。由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資料、職業訓練等實施加以探討。第七章結論。提出綜合檢討與建議,及展望未來。 本文撰寫期間,承張師明誠詳定章節,逐章批閱。張師慶凱、江師炳倫、楊師承彬、鎮師天錫等賜予指導,墾切啟迪,始克有成。師恩情重,沒齒難忘,今後盼能更進一步研究,方不負諸師長諄諄之教誨與期望。 本文資料蒐集工作,蒙張師明誠函介,分別向中央黨部薜副秘書長人仰,及省社會處邱處長創煥,徐主任學陶、高雄區中心金主任培基,台北市國民就業輔導處巫處長鈞連等先進請教,並惠贈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75

策略貿易的公共經濟分析論文集 / Two Essays on Strategic Trade Policies: A Public Economic Perspectives

蘇柏翰, Su, Bo-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0年代興起的新貿易理論 (New Trade Theory), 或是策略貿易理論 (Strategic Trade Theory) 強調國與國之間的策略互動行為, 並為政府干預貿易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最適出口政策 本文認為政府對於廠商的出口補貼會透過政府的預算限制式對其他部門造成租稅扭曲, 蓋因進行補貼或課稅與否, 均應有適足稅源以挹注之。在檢視了 Cournot 競爭與 Bertrand 競爭的市場結構之後, 發現邊際關稅收入亦是影響出口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倘若邊際關稅收入為正數, 則提高出口部門的稅率有助於提高稅收, 同時可抵減自其他部門所應課徵的租稅, 並減少於該部門造成之租稅扭曲, 故本文結論傾向於提高出口稅率, 故將較 Brander and Spencer (1985) 與 Eaton and Grossman (1986) 原始提議的補貼率低, 甚至反轉出口政策方向為出口課稅; 反之, 若邊際關稅收入為負數, 則傾向於降低出口稅率。此外, 當邊際關稅收入為零時, 本文之結論則與原始模型無異。 二、 最適進口政策 本文檢視在多家外國廠商與多家本國廠商於本國市場進行 Cournot 競爭時, 政府考量進口政策對其他部門造成的租稅扭曲效果, 並求取最適進口政策與關稅稅率訂定問題。提高進口關稅稅率若能增加關稅收入, 便能減輕其他部門的租稅扭曲, 則最適進口關稅應較未考慮外溢至其他部門的租稅扭曲效果時為高; 反之, 若邊際關稅收入低於零, 則此時之最適進口關稅應降低。而當提高稅率對關稅收入無影響時, 本文之結論則與傳統模型無異。 JEL 分類:F12、H21
76

從公司控制者的角度探討現金增資前的股利政策

蔡湛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外很多學者的研究顯示,公司會藉由現金股利的發放來釋放出某些訊息,並藉此吸引投資人購買公司的股票。在這種情況下,經理人為了避免現金增資所造成的稀釋效果,便可以在現金增資前藉由股利的發放來拉抬股價,進而以較便宜的價格在資本市場進行現金增資。 所以本研究所欲探討的,除了檢驗台灣的上市公司在現金增資前的股利政策是否和美國的上市公司不同外,也將探討公司控制者在公司在現金增資前的股利政策所扮演的角色。並期待本研究能發現在現金增資前能使公司股東價值極大化的股利政策。 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一、企業的現金增資行為會影響股利的發放方式,研究結果發現公司遇到資金需求時,會先以內部資金為優先使用的對象。 二、發放現金股利有助於現金增資除權價的提升,根據檢定結果發現發放股利之現金增資公司的股價表現顯著優於沒有發放股利的現增公司。 三、公司控制者的持股率會影響到股利的發放,而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有發放股利的公司其董監事和內部人的持股比率顯著高於未發放股利的公司,但大股東及經理人則無此現象。意味以董監事及內部人為控制人代表的話,其持股率愈高,公司愈有可能發放現金股利。該結果符合Twu (2003)所提出的公司控制者的持股率愈高,所發放的股利愈高的理論模型。
77

針對尼加拉瓜共和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之評估與建議

范虎光, Hugo Noel Valladare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針對尼加拉瓜共和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之評估與建議
78

「九一一」後中共對中亞的外交政策

羅福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亞地區國家,在前蘇聯解體後紛紛獨立,積極對原有的政治體制及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以圖融入國際體系,確保其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中亞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戰略位置重要,是連接歐亞大陸的走廊,被喻為「第二個中東」和「本世紀的能源基地」。 獨立後的中亞國家變為國與國間的關係,互相簽訂了友好條約及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協定。五國亦分別與歐美西方大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給它們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中亞五國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雖然各國的外交重點並不完全一樣,但保持與世界各國友好關係的基本方向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對中共而言,此地區更形重要,就地緣戰略、國家安全戰略、能源戰略與經濟戰略的角度看,都具有正面的意義。然而隨著911事件,美國以反恐怖戰爭為名,將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地區,無異是在中共的後院部署了軍事力量,甚至對「上海合作組織」形成挑戰。不僅如此,世界各強權國家亦因中亞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爭相介入中亞地區事務及經濟援助,期能獲得利益,因而對中共的中亞政策形成衝擊。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在911後,因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國家,另外世界和主要大國將勢力也伸入中亞地區,對中共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戰,在此一挑戰下,中共採取對中亞國家的外交政策為何? / Th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region became independent one by one after Soviet Union crumbled. They tried hard to reform their origi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s, seeking to integrate into international systems to ensure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s. Central Asia region is an area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for connecting Euro-Asian continents, which has been so called as " the second Middle East: and Energy Base of the Century". As independent states, the five Central Asian nations signed treaty of friendship and economic and culture cooperation agreements with each other. They also established friendly foreign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leading powers, bidding to bring about tremendou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for their ow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y all pursued comprehensive foreign policy. Although the keynotes of their foregin policy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maintaining amicable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nations is their common goal. This region is vital for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in view of its geographical, energy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Nevertheless, in the aftermath of 911, the U.S. stepped in Central Asia region with its military force via initiating war against terrorism. China regarded America's act as deploying troops in its backyard, which even caused a threat to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Moreover, the other big powers all over the world strived to intervene in Central Asian region affairs and offer their economic aids to gain profits from abundant petroleum resource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ese situations affected China's policy toward Central Asian. This thesis aims at discussing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entral Asian nations after 911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made by Americans military force and other big power's intervention
79

國際反恐政策與作為之研究

許榮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其不僅威脅國際社會大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造成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更使一些國家引發嚴重外交糾紛,造成區域長期動盪不安,直接威脅各國、各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安全與穩定。「911事件」促使全球體認恐怖主義已成為人類和平與安全重大威脅。國際社會對國家安全威脅的防範日益迫切,而加強建立國際合作以防制恐怖主義。 國際恐怖主義活動近來顯現:恐怖活動呈現全球化;恐怖組織呈現跨地區、組織間連結與合作;組織活動更為隱蔽及更難追踪;恐怖份子的經濟實力更強,活動目的更明確;活動手段日趨多樣化;攻擊目標以「軟性對象」為主;攻擊方式以自殺炸彈及汽車炸彈較常見;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等現象之趨勢。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威脅整體表現在,恐怖活動國際化、多樣化、廣泛化、隱形化、殘酷化、網絡化等態勢。 美國反恐怖主義政策,「911事件」後係以「全球為中心」。反恐政策思維三階段為,先確立「反恐畫線」的外交政策、 再以「邪惡軸心」論為標誌;後提出「先發制人戰略理論。反恐現為美國維護國家安全之最高戰略目標,指導反恐戰略的四項長期政策原則係:不對恐怖主義份子作任何妥協,交換任何條件;恐怖主義份子將為犯下的罪行被繩之以法;孤立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並對其施加壓力,迫使其改弦易轍;幫助同美國合作的國家,提高其反恐怖主義的能力。 國際上目前進行國際合作反恐,雖多數國家的反恐作為有所不同,但原則已漸趨一致。反恐行動之目標,概歸為四個重點,即第一、終結國家對恐怖主義之支持;第二、建立與維持一種打擊恐怖主義之負責任的國際標準,以確認地方性之努力、提供行為之評估基礎、擴大資訊交流及持續追尋互惠政策;第三、強化與維持打擊恐怖主義之國際努力,第四、制止與破壞對恐怖主義之物質的支援等,特別是關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飛彈擴散等方面。 台灣雖未受國際恐怖主義及其活動之荼毒,但不能忽視當前國際恐怖主義所可能產生之「暗示性」、「示範性」、「傳染性」作用。證諸台灣社會陸續發生仿效性之恐怖主義暴力行為事件,雖不能歸屬於恐怖份子,但其類似引起恐慌之手法,殊值國人關切重視。審視後911事件時期台灣的國家安全處境,政府針對國際合作反恐最新情勢發展,應在參與國際關係、及國土安全反恐作為方面,採取必要應對之政策措施,以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
80

如何形塑良好之政策論證--以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為個案

黃莉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可分為二大範疇,其一為「政策論證」之理論建構部分,另者,則為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之個案部份。   在「政策論證」方面,欲探討下列問題:1.政策論證之內容及其類型為何?又其獨特之分析功能亦為何?2.是否可透過政策論證的途徑來評估各項政策的正當性與合理性?3.如果可以,其所根據的指標或理念究指為何?而透過政策論證分析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助於重新找尋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地位?   在「兵役替代役」之個案部分,本文將以政策論證之途徑來觀察該項政策中有關官方論述如何作成,及其自規劃過程乃至具體政策內容公布時,其間之論證變化;進而深度探討當時政策成形之環境為何?所背負之政策功能又為何?同時,在此政策規劃中,公民和政府之間是否已營造健全的政治對話關係,又其論證內容,是否亦兼具情感、邏輯、倫理、系絡等四項論證策略之要求。

Page generated in 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