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68
  • 156
  • 56
  • 12
  • 11
  • 3
  • Tagged with
  • 238
  • 238
  • 44
  • 41
  • 39
  • 39
  • 38
  • 36
  • 35
  • 32
  • 32
  • 31
  • 29
  • 29
  • 2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獨輪車在幼兒園內的教育意涵 -奎山幼兒園幼童搬運牛奶日常活動的影像分析 / Educational Meaning of Wheelbarrow in Kindergarten -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Children’s Daily Activity of Delivering the Milk in Kui-Shan Preschool

曾舒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解析與詮釋奎山幼兒園幼童使用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影片,來理解「獨輪車」存在於幼兒園的教育意涵。具體而言,即是以幼童透過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經驗為研究對象,探討該經驗如何在幼童的身體知覺、社會互動關係、勞動的身體經驗等面向上帶來學習。研究方法採「影像解讀分析」及「個人經驗訪談」兩個部分進行,前者主要從拍攝的12部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活動影片中選取其中具代表性的3部影片進行影像微觀解析;後者則訪談從奎山幼兒園直升至小學部三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各3名,共計6名,回觀其個人使用「獨輪車」之主觀經驗整。透過爬梳奎山學校歷史及創辦人熊慧英的「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教育理念,以及「獨輪車」在人類生活歷史演化圖像作為本研究之參照背景,以理解奎山幼兒園每日由3名幼童協同用獨輪車,在長達近400公尺的路途中為全班將「牛奶」搬回活動室的複雜任務,對幼童學習與發展的教育意涵。在資料解析與詮釋後,研究結果讓我們認識孩童共同協力推動「獨輪車」中,過程中的「衝突」將可帶來孩童間群性關係的拓展(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及養成觀點取替的能力;而為了能推動笨重難行的獨輪車,用力的同時孩童的身體自然會產生需要達成平衡的知覺;而象徵人類身體勞動經驗的「獨輪車」也在服務他者的搬運中,讓孩童完成以「勞動身體」作為認識自我的途徑,此也是熊慧英推動「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以建構幼童健全人格之教育目標所強調的一環。 / By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documentaries of Kuei-shan Kindergarten which let children use wheelbarrow to transport milk,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wheelbarrow’s existence. Generally speaking, by using the daily practice of transporting milk by wheelbarrow, the study try to examin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children’s perceptio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laboring’s body experience. 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eelbarrow’s cultural history to clarify the symbolization of human laboring. In the second place, by introducing Kuei-shan Kindergarten’s 51 years history and the founder (Miss Xiong Hui-Ying)’s background, to demonstrate how she established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 through experiments.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e transporting milk as an example, to accomplish such difficult work, the three childre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transport the milk back to their classroom daily by nearly 400 meters way. In other words, by making 12 documentaries of how children transport milk by wheelbarrow, I observe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this daily practice. Then I picked 3 documentarie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my observation.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6 Kuei-sh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from the third grade, 3 from the sixth grade) who graduated from Kuei-shan Kindergarten, I review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the practice. To sum up,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Kindergartens should help children construct personality through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cluding perception, challenge, labor and sociability, in order to fulfill modern children’s needs. Key words: Child, Body of labor, Social Interaction,Sociability,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 wheelbarrow
92

創業教育對創業活動之影響-各國比較研究 /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countries

蘇怡欣, Su, I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業活動為現今一國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也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國內的創業績效,因此發展出許多相關政策。而創業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創業家精神、創業機會的認知等相關意識須從小培養,而在各個成長階段又該具備什麼樣的創業相關知識與技能,能透過哪些創業教育類別帶給學童,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環境、人文品種,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下,創業教育也有所改變,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台灣、美國、以色列、芬蘭、西班牙、中國、新加坡、韓國、日本九個具代表性的國家在創業教育上之特別作為,並藉由全球創業觀察數據資料來檢視九大國家的創業教育績效是否呼應其創業教育的實施,以表現較良好的國家作為台灣在創業教育上的借鏡,效法其優點,使台灣日趨進步。
93

台北市就業人口戶外休閒活動之研究

莫國華, Mo,Gu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目標 1.將戶外活動作一適當之分類。 2.找出影響戶外活動參與之因素,及因素間、因素與活動參與間之關係 3.為新引進的戶外活動尋找目標市場並提供行銷建議。 4.對各種戶外活動人口作一描述,並對戶外活動服務業者及政府推廣機構提出行銷上之建議。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結果可從多方面對行銷者帶來幫助,如果行銷者處於休閑產業,則可從人口統計變數、刺激追求、成就動機、兒時生活環境等構面來定位其目標市場,並將這些構面應用於廣告策略上。
94

台灣石油工會會員參與工會活動之研究──OLSON集體行動理論之分析應用

王淑慧, WANG,SH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解嚴之前,工會組織形同虛設,工會功能受到各種法規束縛,解嚴之後社會運動發展 權利意識提高,工會在勞工意識抬頭的情形下熱門起來,研究工會運動的學者都從各 種角度來說明工會的產生及性質,其中M.Olson 集體行動的理論,就經濟人自利,理 性的公設演繹組織的形成邏輯,富有啟發性,個人試就其理論觀點,實證探討我國工 會會員參與工會活動的主要因素,從而建議工會組織的運作方式。今天有許多論點, 都認為勞工權利的爭取必須透過工會的狀大,工會軟弱,則勞工權益無從保障。這種 論點似是而非,就理性的個人從事一件活動時,首先考慮的是其投入與產出的問題, 若工會無法提供足夠利得給會員,工會很難動員會員的力量。工會是個經濟性的組織 ,工會與會員之間不是義務或責任關係,而是純粹的利益關係。 二. 研究目的 1.就M.Olson 集體行動的理論申述工會組織的性質 2.個案研究我國工會會員參與工會的主要因素 3.OLSON 理論的檢討 4.建議工會運作的可能方式 三. 研究架構 理性的個人參與工會活動時, 必然是經過一番考慮而做決定. 因此有學者就個人參與 工會活動的決定視為一種決策過程, 其間影響決策的因素歸納為三方面: 個人需要、 社會環境、工會印象。配合Olson 集體行動理論的要旨及我國工會情形,擬出下列分 析架構: 工會的集體財\工會的選擇性誘因\強制規定或方法工會的規模政治企業家工會的印 象工作條件搭便車傾和向\基本資料\工會活動的參與
95

我國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行性之研究

謝明玲, XIE, MING-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介紹可轉換公司債的特質,概述資本結構理論,及與可轉換公司債的關係 。並且,敘述美日發展沿革背景及現況,及就我國債券市場所具功能予以評估,探討 是否有助於可轉換公司債的發行,如有不足之處,應如何配合。最後,並擬以台電公 司發行轉換公司債作個案研究,以瞭解可轉換公司債對企業理財、營運活動之影響。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基本認識;第三章可轉換公 司債與資本結構、資金成本之關係;第四章美日發展可轉換公司債情形及我國債券市 場現況;第五章個案實證研究;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96

假期青年自強活動對大學生政治態度影響之研究

陳忠慶, Chen, Zhong-Q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說明研究的動機在彰顯自強活動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並根據相關的理論型塑研 究架構、界定基本概念,提出各項假設及研究方法,以進行研究。 第二章探討大學生第一次接受問卷調查後所反應出來的政治態度,以描述性的統計方 法分別解析參加及未參加自強活動的大學生的前政治態度。 第三章探討兩組受試學生的後政治態度,以描述性統計解析第二次問卷調查反應出來 的政治態度。 第四章比較兩組受試學生在兩次測驗時所反應出來的態度,在做過橫的及縱的比較之 後,提出幾個方向探討比較的結果。 第五章分析大學生參加自強活動的實際情況,並探討各類別及各項活動內容與政治態 度改變的關係。 第六章為結論,除扼要敘述本研究的分析結果及發現外,並進而討論結果的意涵,提 出建議,以供研究政治社會化者及救國團參考。
97

觀光節慶活動整合行銷傳播與置入性行銷探討:以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為例

楊可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週休二日實施之後,國人休假方式由每週一天半增加為週休二日,休閒時間明顯增加,而民眾對於國內旅遊的意願提升高達八成。以台灣觀光休閒產業發展趨勢及現況來看,為因應地方經濟需求,滿足國人對地方資源的懷舊及偏好,以地方資源特色所建立的觀光發展已儼然成型,而這種整合地方資源、吸引觀光人潮,增加城市能見度,彰顯主政者施政能力的觀光策略,已在地方蔚為風潮。 首次舉辦的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為彰化帶來實質經濟效益,同時這個行銷案也獲得「2004年中華民國行銷傳播卓越金獎」以及「2004年國際行銷傳播卓越銅獎」,評審稱譽是近年來推動地方節慶事件觀光非常成功的行銷企劃。花博團隊是如何選用適切的傳播工具與置入性行銷手法,和消費大眾進行溝通?在選擇及應用上有什麼樣的策略?都是本研究亟欲深究的主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選取「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為研究個案,同時以「參與觀察法」進行為期2年10個月的觀察,並以「深度訪談法」訪問「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的計畫主持人及票務組組長,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同時,輔以次級文件分析,期望對觀光節慶節慶活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及置入性行銷之可行性等做法,有較明確的認知及建議。 研究發現,花博團隊在傳播工具的使用與整合上,包括:(一)傳播工具的有效整合,創造最佳成效(二)品牌忠誠度及關係建立(三)傳播工具的選擇兼顧全國性及區域性(四)執行策略完善,全面性曝光(五)團隊由高層主導,內部公關得宜。而在置入性行銷的溝通內容部分,則包括(一)個人關聯性的結合(二)移情作用(三)資訊的傳遞(四)如臨現場的執行性。在行銷策略的擬定及行銷工具的表現,則包括:(一)市場定位明確,傳播工具及訊息合宜(二)代言人及吉祥物策略選用,增加曝光效應(三)異業結盟擴大觸角,創造行銷新模式(四)營運及宣傳的整合。 就未來各縣市舉辦觀光節慶活動的建議策略,應朝:(一)善用媒體作營運團隊,開創行銷新紀元(二)新聞置入效果佳,但須考量公眾利益(三)經費有限,創意無限(四)永續發展之路等面向經營。
98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

廖桂敏, Liao Kuei-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六○年代中期起台灣面臨國族認同和政治權力的對峙、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地方傳統文化流逝及傳承的焦慮等相互糾結之危機,政府首先於文化政策角度回應,「社區總體營造」即是政府自民國八十三年起大力推動的因應政策,此一政策之重要核心為「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之操作,為地方提供積極支持「社區總體營造」的經濟誘因,相關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亦陸續推出;近年來,台灣面臨資本全球化更劇烈的社會轉型壓力,政府更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民國九十一年自行政院游錫堃內閣就任後,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施政主軸,其中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列為重點之一,並加重以地方文化結合產業發展面向切入社區營造工作,彰顯出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為我國政府現階段為地方文化再發展、振興地方經濟,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點工作。 在此一政策發展下,值得探究地方文化產業為一種以地方文化為基底之產業發展形態,然經濟成長之一元化慣性追求一直是台灣過去發展軌跡的主要思維模式,因此疑慮這樣之思維下,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是否會本末倒置以經濟效益為最主要、甚至為單一之指標及考量,或以觀光客人數為發展鑑定指標,而致使在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同時會犧牲其環境生態、生活品質,甚或戕害地方原有文化資產,而不利文化主體性之落實。而各別地域之間因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環境條件,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內涵也必然因地域而異,而有多元而複雜的呈現。據此,本文研究目的乃嘗試對單一地域-美濃鎮之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現況做一清楚的描述、記錄及建構其走向,分析此一發展下是否呼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的衝擊為何,以及挖掘所面臨之阻力及困境,據以提出值得批判與檢討的策略及定位,期能對個案地方文化產業之推動產生影響力及應用性,並為台灣地方永續發展提供可能的方向與借鏡。 在章節安排上,本文共分為六章,茲將其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獻檢閱、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作為後續各章節研究導引之基礎。 第二章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念與脈絡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理論面,以及政策面興起與開展之歷史脈絡。第一節析論地方文化產業之意涵並釐清其推動之價值,以利本文後續個案實踐情形之解讀;第二節闡釋我國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政策在如何之歷史時勢下興起與開展;第三節彙整歸納行政體系就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所提出之相關政策之歷史回顧及現況,以有助了解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在整體政府施政所處的位置。 第三章 個案分析(一)-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背景與歷史時勢 論述個案在地方文化產業上之發展背景與發展之歷史機緣與因素。第一節就美濃鎮歷史地理及產業發展背景作一交代,以期對美濃鎮有一基本之認識,並明瞭近年來在產業發展上所面臨之問題;第二節闡述文化認同乃支撐地方文化產業永續發展之基底,美濃鎮至今一甲子菸葉種作所蘊含之集體記憶,以及經歷長達七、八年之反水庫運動,地方文化質素被提煉出而建構再生具有集體性象徵與文化認同符號之脈絡;第三節闡述美濃鎮觀光發展之優勢,以及地方基於延續與提升此一既有優勢而納入反水庫運動之訴求中,建構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願景之此一發展脈絡。 第四章 個案分析(二)-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文化經濟分析 論述地方文化產業之理念在美濃鎮是否啟動與啟動後之實踐情形。由第一至三節分別就美濃鎮發展文化觀光、舉辦文化活動、經營傳統及特色產業之發展脈絡、呈現之樣貌做一描述與記錄,以及探析此一發展下對地方經濟及文化層面上之衝擊。此外,地方整體景觀風貌的營造、相關措施,以及產業體系之良性互動與整合下,方能強化整體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第四節就此加以闡述,以明美濃鎮整體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條件及面臨之侷限性。 第五章 個案分析(三)-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分析 美濃鎮未來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未必能循著第四章所建構之軌跡邁進,因美濃鎮各主要權力集團人際網絡之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之運用,決定了美濃鎮為何、如何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基本策略與樣貌。據此,本文第五章就美濃鎮公所、農會,以及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人際網絡互動關係及既有資源運用情形做一探討,以明美濃鎮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主體,方有助於釐清未來美濃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可能走向。 第六章 結論 就前述各章節之論述總其成歸納結論。第一節歸納出研究發現;第二節就研究發現提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策略與定位,並可作為後續研究之面向。
99

新版高中英文教科書文化內涵分析及探討 / A Cultural Content Evaluation o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向玉珍, Hsiang, Y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及探討遠東及龍騰出版社2006年9月所出版之高中英文教科書(第一冊至第三冊)的文化內涵,所使用的評量依據有二個。一為Moran的cultural knowings framework,其中評量的項目包含了文化內容、文化活動及文化學習結果。除此之外,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2004年8月31日頒布)中的文化涵養與世界觀之基本能力和進階能力亦為另一評量依據。 本研究的結果總結如下: (1)這兩套教科書所提到的文化以英美文化居多,此種偏向某特定地區文化(culture-specific)的教學,並不符合當今外語教學界所盛行的culture-general教學或 transcultural教學。(2)這兩套教科書中,大部份的文化教學只是「事實呈現」(facts-only) ,幾乎沒有觸及文化觀點及自我文化覺醒。(3)在這兩套教科書中,只有不到12%的活動與文化學習有關。此外,大部份的文化活動目的為收集資料及發展某些文化技能,幾乎沒有論及到發現原因和自我文化覺醒。(4)根據前三項結果,推論出只研讀這兩套教科書的學生可能並沒有成功的文化學習經驗。(5) 這二套英文教科書達到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之大部份文化指標。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英文教師、師資培育機構、教科書編輯及出版社提出數點建議。 /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cultural load of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volume 1 to volume 3) based on Moran’s (2001) cultural knowings framework—content,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addition, each lesson in both sets is examined with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in English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issued in 2004 to see if each lesson in both sets achieves all of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foreign cultures mentioned in both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textbooks focus on American and British cultures. This kind of culture-specific information does not follow the current trend of culture-general understanding or the transcultural approach in the world. (2) Most of the cultural content in both sets is just “facts-only” information, hardly touching the concepts of cultural practices,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self-awareness. (3) Less than 12% of the activities in both sets are related to cultural instruction. Additionally,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center on gathering information and developing skills, rarely on discovering explanations and self-reflection. (4)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ults, it seems that students solely using the two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are not likely to have a successful 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 (5) New Far East and Lungteng sets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volume 1 to volume 3) achieve most of the cultural objectives in English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100

縮小股價升降單位對實現波動率之影響 / Tick Size Reduction and Realized Volatility on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張皓雯, Chang, Hao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日內資料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於2005年3月1日實施股價升降單位新制後,市場交易因子與股價報酬波動率的變化;延伸討論市場參與者對新訊息之反應,進而評估實施股價升降單位新制之成效。本文首先比較四種常用來衡量報酬波動率的方法,並從中挑選出最穩健的測度方式;接著藉此分析股價日報酬波動率與市場交易因子之間的關係;最後,由於日內股價報酬波動的軌跡呈現U型曲線,為突顯波動較劇烈之時段股價報酬波動率是否亦隨股價升降單位縮小而趨緩,故著眼交易日開盤後一小時及收盤前一小時,再次檢驗上述關係。實證結果支持股價升降單位縮小使實現波動率大幅降低且交易筆數密切影響股價報酬波動率,且不論在日資料與日內資料都呈現相似結論;並發現愈接近開、收盤的時間點,股價報酬波動率降低比例亦愈大,顯示升降單位新制達成政策目的。 / In this study, we address the impact of the tick size reduction on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on March 1, 2005. We propos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of trading activities and return volatility, discuss investors' behaviors to the new information and evaluate the tick size reduction by analyzing intraday data. First, we select the most robust volatility measure for our study from four commonly used ones. Second,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return volatility and trading activities. Eventually, due to the commonly observed U-shaped pattern of intraday return volatility, we re-examine the intraday relation between return volatility and trading activities. Our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robust realized volatility confirm that both daily and intraday return volatility decline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ick size reduction, and number of trades is a prominent trading factor in explaining realized volatility. More interestingly, we observe that the percentage decrease in realized volatility is most pronounced for trading sessions near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ing of each trading day. Overall, our empirical findings support the arguments for tick size reduction intended by policymakers.

Page generated in 0.41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