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
  • 18
  • 1
  • Tagged with
  • 19
  • 19
  • 7
  • 6
  • 6
  • 6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縣市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運作與影響因素之研究

林信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了解縣市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實際運作與影響因素之情形,透過各縣市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評議委員,對教師申訴制度運作及可能的影響因素提出看法,探討出教師申訴制度更佳的運作組織及模式並除去影響委員會為評議時不好的因素。 本研究資料係為調查問卷之處理,利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 13.0 for Windows,將問卷的資料進行登錄。以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統計,來瞭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對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運作及其影響因素的看法。並以t-test來考驗假設之不同性別、法律背景、參與身分對影響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運作及其影響因素各題項的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假設之不同年齡、申評會年資對影響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運作及其影響因素各題項的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若有差異存在,則以Scheffě 法進行事後比較。茲將研究結論與建議分述如后。 綜上述,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申評會運作現況之分析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對於教師申評會的運作情形之現況最為肯定,其次為任務達成,再其次為組織成員,而以外在環境的影響為最低。 二、教師申評會影響因素之分析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對於教師申評會的影響因素的看法,認為最大的影響因素為組織成員本身,其次為任務達成情形,再者為運作情形,而以外在環境的影響為最低。 三、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申評會運作現況之分析 (一)不同年資申評會委員在申評會運作現況的看法中,在組織成員、運作情形、任務達成與外在環境上,均達顯著差異。 (二)屬於教師身份之申評會委員在申評會運作現況的看法中,在運作情形的看法上,顯著高於非教師身份的申評會委員,而在組織成員、任務達成與外在環境上,則無存在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申評會影響因素之分析 (一)在應納入專業人士及應主動蒐集申訴案件資料的看法上,具有專業法律背景的申評會委員顯著高於無法律背景的申評會委員。 (二)在外在環境對於申訴評議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存在。從事後比較的結果可以發現,35歲以下以及45歲以上的委員顯著高於36到45歲的申評會委員。 (三)在應訂立申訴標準與評議會受到社會對教師要求及觀感上有年資的差異。 (四)屬於非教師身份之申評會委員在申評會影響因素上,在外在環境的看法,顯著高於教師兼任的申評會委員。 關鍵字: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教師申訴制度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ctual oper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s in each cities and counties. The author tries to know the operation of teacher grievance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via grievance committee members, and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dysfunctional factors, and propose a better way and model to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t-test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ith SPSS 13.0 for Windows,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member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o committee. With the assumption verification with t-test and ANOVA,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different committee member groups, such as gender, juridical background and participative identity,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the oper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at 0.5 significant leve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tested by Scheffé method.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the art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s’ operation: Member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mostly endorse “current operation of committee”, secondly and thirdly are “mission completion” and “members of organization,” the lowest i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2. Th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believe that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s are highly affected by “members of organization” and “mission completion”, and slightly affected by “current operation of committe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3. The analysis of attitude to current operation of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1) The committee members, under different period of servic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ll variables including “current operation of committee”, “mission completion”, “members of organiza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2) Comparison between committee members and Non-committee members: Only “current operation of committee”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4. Th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to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1) The scores of the members who have juridical background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non-juridical background members on “extensively adopt opinions from professionals and actively collect appealing cases”. (2) The attitudes of the committee members on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diverse. From the post-comparison result, the author find out the scores of the members whose are below 35 years old and above 45 years ol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mbers whose age are between 36-45 years old. (3) Members who under different year of servic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on “the complaint standard and appraisal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requirement and perspectives on teachers. (4)The committee member who is not a teacher has higher score than the members who serve as teachers on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teacher grievance committee,teacher grievance system
2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之救濟程序改進探討

周信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公務人員與國家之間在過去一直被強調為特別權力關係,而有別於人民與國家間之一般權力關係,故公務人員權利常受限制,保障亦不受重視。隨著二次大戰結束,興起對基本人權保障的重視,形成一般民主國家憲政思想的主流,在此思潮衝擊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無論在實務上或理論上,均已大幅修正,使得公務人員之保障逐漸為各國所重視,另一方面,普遍體認到唯有在具備程序保障的地方,才會有真正權利的保障。我國因向來囿於傳統特別權力關係鉗制,以往我國行政法院對公務人員在公法上之爭議案件得否爭訟,傳統上均持否定態度,然而自從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一八七號解釋公布,開啟了公務人員退休金案件得予爭訟之先例,變更了因公務人員關係發生爭執不得爭訟之解釋與判例,使公務人員之權益救濟產生質變。不但使我國公務人員與國家的特別權力關係開始改變,也使得有關法律必須修正,以符合大法官解釋憲法的意旨,並促使政府重視公務人員權利保障的問題。 過去在我國著重於行政機關所為之決定或行為是否符合實體法之規定,至於這些決定或行為應依循那些程序或方式作成,卻不是注意重心。然隨著國內政治的解嚴,法治建設努力下,已漸體認到一項行政決定是否合法正確與作成該決定處理程序及方式有密切關係。本文遂以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之救濟程序為分析基礎,探討對現行公務人員權益保障之影響,希望在推動公務人員權益保障法制化之際,亦能重視權利必須透過程序方能實現的潮流,達到保障公務人員權益的理想境界。本論文共八章,撮其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範圍、研究途徑與限制及論文的研究架構加以闡明。 第二章:救濟程序的法理基礎 藉對「人性尊嚴」、「民主國」、「法治國」、「正當法律程序」等實質憲法上基本原則觀念探討,以瞭解救濟程序思想淵源。 第三章:救濟程序與公務人員保障 本章旨在藉對救濟程序功能的探討瞭解其公務人員權益保障的意義,並從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演變,探究對救濟程序影響。最後並介紹美、日、德公務人員救濟制度,以為我國制度改進參考。 第四章: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程序行為的內涵與檢討 本章旨在探討救濟程序中各種程序行為(調查證據、迴避、閱覽卷宗、陳述意見及聽證)對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影響,並以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探討其必要性與現行規定缺失,最後並探討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 第五章: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的現況檢討 我國過去囿於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鉗制,對公務人員權利保障的範圍多所限制,自大法官議決釋字第一八七號解釋後,逐步放寬公務人員權利救濟的範圍,更加上公務人員保障法的施行,使公務人員救濟體系發生根本的改變。本章除探討演進情形外,並檢討現行公務人員權益救濟體系。第一節說明大法官歷次解釋對救濟體系的影響;第二節探討公務人員保障法實行後救濟體系的演變與爭議;第三節檢視保障法中復審、再復審規範程序行為及所面臨問題;第四節檢視保障法申訴再申訴規範程序行為及所面臨問題。 第六章:我國公務人員懲戒管轄權的歸屬 目前我國公務人員懲戒涉及行政權、司法權及監察權三者之間運作,由於管轄的確定,影響後續救濟程序,因此有必要對公務人員懲戒權歸屬作一合理釐清。本章從現行懲戒制度與懲處制度規定(包括憲法、行政法規定及大法官的解釋),探討懲戒權歸屬爭議之所在,並從外國立法例及法理上,推論公務人員懲戒權適當歸屬。 第七章:我國公務人員權益救濟程序的展望 本章第一節從我國現制缺失及外國制度特點的角度,檢視研擬中公務員懲戒法草案、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及新修正訴願法相關條文規定對公務人員保障法的影響。第二節另從行政效率觀點,探討救濟程序如何與行政機關運作效率保持平衡。 第八章:結論 針對前面章節之討論結果,分別就基本觀念及法令規定方面提出本文研究的發現、檢討及提出建議,希望從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合理的改進,有助於落實公務人員權益保障。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頁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頁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頁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頁 第二節 基本概念與研究範圍 ---------------------------------------------3頁 第一項 基本概念 ---------------------------------------------------------------------3頁 第二項 研究範圍 ---------------------------------------------------------------------7頁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限制 -------------------------------------------------8頁 第一項 研究途徑 ---------------------------------------------------------------------8頁 第二項 研究限制 ---------------------------------------------------------------------9頁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頁 第二章 救濟程序的法理基礎 --------------------------------15頁 第一節 人性尊嚴理念 ----------------------------------------------------15頁 第一項 人性尊嚴的意義 -----------------------------------------------------------15頁 第二項 人性尊嚴的功能 -----------------------------------------------------------17頁 第三項 人性尊嚴與救濟程序的關聯性 -----------------------------------------20頁 第四項 人性尊嚴在我國實務上見解 --------------------------------------------21頁 第五項 小結 --------------------------------------------------------------------------22頁 第二節 民主國原則 -------------------------------------------------------23頁 第一項 民主國意義 -----------------------------------------------------------------23頁 第二項 民主國的內涵 --------------------------------------------------------------25頁 第三項 民主國原則與行政救濟的關聯性 --------------------------------------26頁 第四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27頁 第五項 小結 --------------------------------------------------------------------------27頁 第三節 法治國原則 -------------------------------------------------------28頁 第一項 法治國基本概念 -----------------------------------------------------------28頁 第二項 法治國的發展 --------------------------------------------------------------29頁 第三項 法治國的內涵 --------------------------------------------------------------30頁 第四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33頁 第五項 小結 --------------------------------------------------------------------------34頁 第四節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35頁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的濫觴與意義 --------------------------------------------35頁 第二項 正當法律程序的內涵 -----------------------------------------------------38頁 第三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41頁 第四項 小結 --------------------------------------------------------------------------45頁 第三章 救濟程序與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47頁 第一節 救濟程序功能 ---------------------------------------------------47頁 第一項 維護人性尊嚴 --------------------------------------------------------------48頁 第二項 保障合法權益 --------------------------------------------------------------48頁 第三項 增進行政權力品質 --------------------------------------------------------49頁 第四項 實現法治行政目的 --------------------------------------------------------49頁 第五項 提高行政效能 --------------------------------------------------------------50頁 第六項 小結 --------------------------------------------------------------------------51頁 第二節 特別權力關係演進對救濟程序的影響 ---------------------51頁 第一項 傳統「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51頁 第二項 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演變 -----------------------------------------------55頁 第三項 我國特別權力關係之突破與發展 --------------------------------------59頁 第三節 美日德公務人員權益救濟制度 ------------------------------73頁 第一項 美國救濟制度 --------------------------------------------------------------73頁 第二項 日本救濟制度 --------------------------------------------------------------81頁 第三項 德國救濟制度 --------------------------------------------------------------87頁 第四項 小結 --------------------------------------------------------------------------95頁 第四章 公務人員保障法程序行為的內涵與檢討 --------98頁 第一節 調查證據 --------------------------------------------------------98頁 第一項 調查證據的內涵 -----------------------------------------------------------98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04頁 第三項 小結 ------------------------------------------------------------------------106頁 第二節 迴避 -------------------------------------------------------------107頁 第一項 迴避的內涵 ---------------------------------------------------------------107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11頁 第三項 小結 ------------------------------------------------------------------------112頁 第三節 閱覽卷宗 -------------------------------------------------------113頁 第一項 閱覽卷宗的內涵 ---------------------------------------------------------113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17頁 第三項 小結 ------------------------------------------------------------------------118頁 第四節 聽證與陳述意見 ----------------------------------------------119頁 第一項 聽證的內涵 ---------------------------------------------------------------120頁 第二項 陳述意見的內涵 ---------------------------------------------------------126頁 第三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檢討 ---------------------------------------129頁 第四項 小結 ------------------------------------------------------------------------132頁 第五節 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 ----------------------------133頁 第五章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的現況檢討 ---135頁 第一節 大法官解釋對救濟體係的影響 ----------------------------135頁 第一項 大法官解釋對公務人員權益救濟之改變 ---------------------------135頁 第二項 對救濟程序的衝擊 ------------------------------------------------------139頁 第三項 小結 ------------------------------------------------------------------------142頁 第二節 保障法實行後的轉變與爭議 -------------------------------144頁 第一項 公務人員保障法之立法緣起 ------------------------------------------144頁 第二項 與其他法律之適用關係 ------------------------------------------------145頁 第三項 保障法適用對象 ---------------------------------------------------------146頁 第四項 保障法實體保障項目 ---------------------------------------------------147頁 第五項 小結 ------------------------------------------------------------------------149頁 第三節 復審、再復審程序之檢討 ----------------------------------151頁 第一項 程序的開始 ---------------------------------------------------------------151頁 第二項 程序的進行 ---------------------------------------------------------------155頁 第三項 程序的結束(決定)----------------------------------------------------158頁 第四項 小結 ------------------------------------------------------------------------162頁 第四節 申訴、再申訴程序之檢討 ----------------------------------163頁 第一項 程序的開始 ---------------------------------------------------------------163頁 第二項 程序的進行 ---------------------------------------------------------------166頁 第三項 程序的結束(決定)----------------------------------------------------166頁 第四項 小結 ------------------------------------------------------------------------168頁 第六章 我國公務人員懲戒管轄權的歸屬 ---------------170頁 第一節 懲戒與懲處的區別 -------------------------------------------170頁 第一項 懲戒制度 ------------------------------------------------------------------170頁 第二項 懲處制度 ------------------------------------------------------------------176頁 第三項 區別關係 ------------------------------------------------------------------179頁 第四項 競合關係 ------------------------------------------------------------------184頁 第五項 小結 ------------------------------------------------------------------------186頁 第二節 法律上的爭議 -------------------------------------------------187頁 第一項 憲法上的爭議 ------------------------------------------------------------187頁 第二項 行政法層次的爭議 ------------------------------------------------------189頁 第三項 小結 ------------------------------------------------------------------------191頁 第三節 懲戒權歸屬的適當性 ----------------------------------------192頁 第一項 分梳彈劾權與懲戒權的關係 ------------------------------------------193頁 第二項 懲戒權完全歸屬行政機關可行性 ------------------------------------194頁 第三項 小結 ------------------------------------------------------------------------195頁 第七章 我國公務人員救濟程序的展望 ------------------197頁 第一節 相關法律草案規定 -------------------------------------------197頁 第一項 公務員懲戒法修正草案 ------------------------------------------------197頁 第二項 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 ---------------------------------------------------199頁 第三項 訴願法修正條文 ---------------------------------------------------------202頁 第四項 小結 ------------------------------------------------------------------------205頁 第二節 救濟程序與行政效率 ----------------------------------------206頁 第一項 衝突觀念成因 ------------------------------------------------------------207頁 第二項 救濟程序與行政效率得取得平衡 ------------------------------------208頁 第三項 小結 ------------------------------------------------------------------------209頁 第八章 結論 ---------------------------------------------------210頁 第一節 發現與檢討 ----------------------------------------------------210頁 第一項 基本關念方面 ------------------------------------------------------------210頁 第二項 法令規定方面 ------------------------------------------------------------213頁 第二節 建議 -------------------------------------------------------------215頁 第一項 基本觀念面 ---------------------------------------------------------------215頁 第二項 法令規定面 ---------------------------------------------------------------217頁 參考書目 --------------------------------------------------------220頁 圖 表 目 次 圖1-1行政程序三部曲 ---------------------------------11頁 圖1-2我國公務人員法規範權益救濟體系 -----------------12頁 圖1-3研究架構 ---------------------------------------14頁 圖5-1大法官解釋救濟途徑 ----------------------------143頁 圖5-2保障法救濟體系 --------------------------------150頁 圖5-3保訓會處理保障案件處理流程 --------------------162頁 表6-1:懲戒制度與懲處制度之區別 ---------------------183頁
3

我國行政機關建立公務人員申訴制度之研究

林進盛, LIN, JI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院俞院長於七十三年六月一日就任後,曾指示人事行政主管機關要以前瞻性的計 畫,開創性的作法與積極有效的行動,力求行政工作之再革新,並且要強化制度、提 高效率、端肅政風,以建立廉能的政府。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為貫徹院長指示,乃於同 年先後兩度召開人事主管會報,設立中心議題,研討如何建立公務人員申訴制度。 筆者忝為人事人員之一份子,不宜藏拙,爰敢不揣愚昧固陋,師法野人獻曝之忱,謹 以我國行政機關如何建立公務人員申訴制度為研究主題,用特提出鄙見,以供主管機 關建制研究之參考。本文共分六章,約廿萬言。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計分三節,分別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 法與過程等逐一說明。 第二章申訴制度之緣起與功能:計分三節,分別就申訴之基本概念;申訴制度之緣起 ;申訴制度之功能略述梗概,俾對此項制度之原理原則及其與實用得一初步的認識。 第三章美國與日本之公務員申訴制度:計分二節,分別介紹美國聯邦公務員和日本國 家公務員申訴制度之沿革、主要內涵及制度特點。 第四章我國公務人員權利救濟現況與檢討:計分四節,首先就特別權力關係之行政爭 訟、現行人事法規之權利救濟以及各機關訂頒之單行申訴規章分別予以剖析,最後則 對現行法制下公務人員權利救濟實況加以檢討。 第五章我國行政機關建立申訴制度之基本構想:計分四節,分別就申訴制度之建制需 要;建制目的;建制原則與內涵;建制程序等提出個人淺見。 第六章結論:探討本項制度之可行性與將來付諸實施後可能遭遇的困難及其應對措施 。
4

英國金融服務公評人制度之研究-兼比較我國金融申訴制度

蔡佳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廣義之金融服務項目,包含保險、證券及銀行等業務,其消費申訴之處理方式大致相同,為因應我國金融服務業整合之目標,統合設立單一之申訴機制有其必要,一方面可加強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另一方面則可避免重複審理申訴案件而造成資源浪費。我國目前的金融服務申訴單位分散於各主管機關,不同金融產業有其消費者申訴機制,處理程序並不一致,常有保障不一之現象產生,應有協調或統合之必要。 英國於2000年6月通過金融服務及市場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 Act 2000,FSMA),為妥善處理金融消費爭議,FSMA特別設置金融服務公評人機構(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簡稱FOS)統一受理所有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與消費者間之爭議。反觀我國制度,並無如英國金融服務公評人之機構,統一受理申訴;尤我國之金融服務申訴單位係分散於各主管機關,各申訴單位不論就設立之宗旨、組織型態之採定、人力及預算來源皆有所不同,甚如連作業流程、處理時程等皆不一致,而在實務運作上不免產生若干疑義。 由於我國現行制度與英國之制度係走在不同之兩端,前者係採取申訴管道之多元方式,給予消費者多種選擇;而後者則採取申訴管道一元化,統一受理與金融服務相關之申訴案件。兩種制度之利弊係吾人關心之重點所在。就此,本文主要針對英國金融服務公評人制度以及我國金融服務申訴制度之運作不同作研究。此外,再就我國目前在申訴管道處於多元化之情況下,所產生的問題做一探討,並提出建議。最後,本文嘗試將英國之制度引進我國,並提出當該制度於我國施行時,相關法律之依據、組織型態、作業流程以及監督機制等該如何制訂,以求該制度於我國運行時不因環境之不同而產生拑格,並供政府監理者做為參考。
5

我國保險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

莊靜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者保險觀念普及,我國保險業投保率及普及率逐年增加,但保險糾紛案件亦隨之增加。消費者權益之保護已蔚為世界潮流,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亦自民國八十三年一月十一日公佈施行。本研究除了以消費者保護理論及保險理論等為分析基礎,詮釋健全保險爭議處理制度之必要性,並介紹國外保險爭議處理制度之概況,探討我國實施消費者保護法前、後保險爭議處理之概況及對保險爭議處理之影響,最後則探討我國現行保險爭議之處理情形,除向財政部保險司處理申訴案件之申訴人做問卷調查,並就我國現行保險爭議處理管道予以分析,及對較常見之保險申訴案例予以分析。本研究贊成多元化管道,但應如何強化以健全保險爭議處理制度,則為關心之要旨。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現行保險爭議處理管道包括申訴、調解、仲裁及訴訟,經由申訴方式處理解決約53.5%,經由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解決約1.1%,經由民事訴訟處理解決約9.3﹪,未另循他途者約36.1%。我國現行保險爭議處理管道之處理情形,尚無一個處理機關同時具有公正客觀性、迅速性、保險專業性、費用低及法律拘束力等五要素。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 3 第二章 保險爭議處理制度之理論基礎 5 第一節 消費者保護運動之興起 5 第一項 消費者保護運動 5 第二項 我國消費者保護之沿革 9 第三項 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概述 10 第二節 保險契約之特性 14 第三節 提昇保險業形象 15 第四節 疏減訟源 16 第三章 外國保險爭議處理制度之概況 21 第一節 美國 21 第二節 日本 49 第三節 韓國 54 第四節 英國 61 第五節 瑞士 70 第六節 小結 72 第四章 我國實施消費者保護法前保險爭議處理之概況 77 第一節 保險糾紛之根源 77 第二節 保險爭議處理之概況 80 第一項 申訴 80 一、申訴之意義 80 二、一般申訴之管道 80 三、申訴處理之結果 86 第二項 調解 88 一、鄉鎮市區調解制度之意義 88 二、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之組織 88 三、調解之程序 89 四、調解之結果 90 五、鄉鎮市區調解制度之功能 90 第三項 仲裁 91 一、仲裁之意義 91 二、仲裁人的選擇 92 三、仲裁之程序 92 四、仲裁之結果 93 五、仲裁之優點 93 六、仲裁與其他相關制度之比較 94 七、我國保險仲裁之實務 95 第四項 訴訟 97 一、訴訟之意義 97 二、民事訟訟之程序 97 三、法院調解程序 99 第三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我國實施消費者保護法後對保險爭議處理之影響 103 第一節 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相關法令之探討 103 第一項 定型化契約與保險契約 103 一、定型化契約 103 二、保險契約 105 三、我國保險契約條款之監理 106 四、小結 108 第二項 不實廣告消費資訊 109 一、 廣告消費資訊之規範 109 二、 保險業之不實廣告 110 三、 我國保險相關法令規定 111 四、 小結 112 第二節 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有關消費爭議處理之規定 113 第一項 消費爭議之意義及處理程序 113 一、消費爭議之意義 113 二、消費爭議之處理程序 113 第二項 申訴 114 一、第一次申訴 114 二、第二次申訴 118 三、申訴處理之結果????????? ???119 第三項 調解 119 一、消費爭議調解之意義及要件 119 二、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之組織 122 三、調解之程序 125 四、調解之結果 126 第四項 消費訴訟 127 一、消費訴訟之意義 127 二、消費訴訟與一般民事訴訟之差異 127 三、消費訴訟與申訴及調解之關係 129 第三節 對保險爭議處理之影響 129 第一項 申訴方面 129 第二項 調解方面 131 第三項 消費訴訟方面 132 第四節 小結???????? 133 第六章 我國現行保險爭議處理之探討 139 第一節 我國保險爭議處理之問卷調查結果 139 第一項 調查樣本 139 第二項 問卷調查結果 141 第三項 保險爭議類型 151 第二節 我國現行保險爭議處理管道之分析 156 第一項 申訴 156 第二項 調解 171 第三項 仲裁 173 第四項 訴訟 173 第三節 保險申訴案例之分析探討 176 第一項 壽險主約違反告知義務,醫療險附約是否理賠之問題 176 第二項 意外事故的認定問題 179 第三項 契約撤銷權之行使問題 181 第四項 人身保險是否適用複保險之爭議 184 第五項 紅利給付之問題 187 第六項 酒後駕車肇事保險公司是否理賠之問題 190 第四節 小結 19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97 第一節 結論 197 第二節 建議 202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210 參考書目 211 附錄:問卷調查表 216
6

美國勞動仲裁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f american labor arbitration systems

鄭明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資之間自古以來爭議是層出不窮,因此勞資雙方間的爭議解決成為一門很重要的課題,如果爭議遲遲無法解決,勢必也會對社會造成偌大的影響,所以勞資雙方都希望使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勞資糾紛,而美國近年來大力推行之爭議解決之道-仲裁,這種經由勞資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由第三方介入並裁決的方式,成為美國企業中最常使用來解決糾紛的方法之一。而相較於我國,除集體協商領域不發達外,長年來仲裁之使用率也極低,故本研究欲藉由研究美國之背景與現況,縱向與我國之情形作一剖析。   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兩種方式,藉由各方文獻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美國之原始資料,並以敘述性之方式作成歸納分析。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美國集體勞資爭議制度背景下,勞動仲發展之起源與沿革,藉由仲裁前之申訴程序與仲裁之程序,以期了解美國集體協商制度。並在文末以兩國之制度起源、勞資政三方之角色、制度運作、制度功能,作一簡單之比較,透過兩國之制度背景以了解雙方之差異,且於最後提出筆者之建議與看法。
7

論保險通路法律關係與消費爭議之關聯及實證分析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urance Consumer Disput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李怡潔, Li, Yi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希望透過分析不同保險通路間的法律關係,分析不同通路會因為法律關係的不同而在爭議的產生與處理有所差異,並採用實證分析證明。在銷售通路的部分,主要分析了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與銀行保險等四種通路。就統計分析而言,以實際的評議資料進行簡單的敘述統計分析後,再就招攬爭議與理賠爭議分別以羅吉斯迴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自敘述統計結果觀之,保險經紀人是爭議發生率與評議成功率最高的通路。而迴歸結果顯示,保險經紀人較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更不易在招攬爭議下成立評議,但若以理賠爭議而言,保險經紀人會較其餘通路更易評議成立。評議成立表示評議申請人之主張被評議委員判定為有理由或部分有理由者,本文並以評議成立表示保戶提出之爭議案件確實是有根據與理由的。本文的結果證明因通路間法律關係不同,確實會對保險消費爭議之結果有顯著的影響。
8

政府採購法異議及申訴制度之研究

周瑤敏, Chou, Yao-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行政府採購法之招標、審標、決標爭議(以下合併簡稱「招標爭議」)處理機制,即異議、申訴制度設計,可說是政府採購制度可否健全發展之關鍵。在政府採購法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施行之初,政府採購法所設之申訴制度兼具行政救濟及私法爭端調解機制,在世界立法例上實為罕見,在理論及實際運作上亦產生種種爭議問題。嗣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機制雖曾於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六日整合修正,惟部分條文所涉及的一些問題或困難,是否已完全解決?另依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不良廠商通知之救濟準用政府採購法第六章所定異議及申訴之處理程序,因其與招標爭議法律性質不同,其實務適用過程中又有那些問題?均值研究。而政府採購法修正迄今已有年餘,此時適可予以檢討。 本論文之研究範圍限定於我國政府採購法異議及申訴制度所涉及之程序上問題,此與實務運作情形息息相關,因此本文採取之研究方式係整理國內論述文獻資料、主管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目前已發生的採購爭議實例及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之大會討論資料,以及普通法院及行政法院對相關問題之見解,就政府採購法異議、申訴制度具有重要性之案例及實務上發生之爭議,配合政府採購法之架構進行討論。此外,本論文亦針對與我國同為大陸法系之德國,參考其對政府採購爭議處理之相關的規定,作為後續分析工作之基礎。 本論文第一章「緒論」係介紹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乃針對異議申訴制度之制訂緣起、修正沿革及政府採購行為之法律性質,探討異議申訴制度之特色與設計方向。第三章至第五章,將按目前異議申訴制度所處理之兩大客體「招標爭議」及「不良廠商通知」,分別依現行政府採購法第六章所定爭議處理之內容,逐項剖析廠商得對機關提起異議之事由與期限、廠商申訴之事由與期限、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之設立、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審議程序及其審議判斷效力、後續救濟途徑等等實務上頗具重要性之問題。第六章則係結論與建議,簡要說明前述各章之研究心得,並提出若干修法建議方向,盼廠商與機關間之爭議能合法迅速解決,而爭議處理能邁向更精緻專業,真正解決實務紛擾不已之政府採購爭議。
9

申訴制度對我國企業內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

謝德輶, Der-You S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勞動法治之逐漸社會化,勞工意識之逐漸覺醒,勞資關係之良窳。乃直接關涉企業生產秩序之維持,而成為勞資雙方能否合作努力以共存共榮之重要關鍵。因之良好之勞資關係,遂成為企業生存發展之必備條件。職是之故,勞資關係之穩定和諧,益發深受企業之重視,並將之視為勞務管理領域中不可或缺之一環。 從社會整體以及動態角度以觀,勞資關係應係合作關係,其合理性乃基於社會經濟之目的--滿足更大社會成員之物質及精神需要。但另一方面勞資之間存有基本之利益衝突,對立抗爭在所難免。據此,所謂之「勞資關係」應著眼於勞資和諧之「經營」,而非勞資衝突之「解決」,以期勞資關係之穩定和諧,並使勞資衝突之可能性減至最低。因此在整體以及動態之勞資關係中,勞資和諧之經營與勞資衝突之解決必須冶於一爐,以期勞資關係之和諧穩定,並使勞資衝突之可能性減至最低。 經參閱現有之勞資關係理論,發現各該理論對應於具體之勞資關係時,常產生「理論」有時而窮,「關係」卻千變萬化之情形。因此似不宜執著拘泥於某一理論,而應將現有之理論引為吾人研究並處理勞資關係之工具,並以宏觀之角度,檢視整體一貫而又變動不居之勞資關係。在實務上,勞資關係應有三種可能之基本走向:(一)共同合作努力以創造共同利基之良性循環(二)衝突爭議不斷逐漸走向雙輸之惡性循環(三)在雇主不思改進,員工莫可奈何之下,暫時維持現狀,但小衝突、小摩擦時有所聞。按模式與模式之間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相對地,理論與理論之間,亦無絕對的對錯之分。特別係各該理論、模式以及制度之建立設計,各有其特殊之歷史背景與政治考量,惟鼓勵與控制似乎乃一體之兩面! 雖然勞資關係之和諧穩定,要非一二制度之移植引進所能奏功,況且我國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勞資關係復屬於「非集體協商型之勞資關係」,加上特有之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生態,令人稱羨的美國之團體協商與日本之終身僱用制,在我國均有實施上之困難。但冀求各項勞資關係制度一旦燦然備至,於目前之客觀環境,無異背離現實亦且求之而不可得。因此,本文根據研究所得,直認勞資關係制度之燦然備至雖尚有相當之困難猶待克服。惟基於勞資一體共存共榮之認知,並假設企業主均以創造利潤作為企業經營之目標為前提。因此企業主為求企業之生存與發展,勢須尋求一兼具事前能有效經營勞資關係與事後能有效解決勞資爭議之統合機制。據此,則申訴制度設立之目的,乃在增進勞資關係,消弭勞資雙方之誤會、促進勞資相互之溝通與瞭解以及有效解決業已發生之誤會或爭議,對我國企業內勞資關係應極具正面效用。 基此,根據本文於第二章第一節「申訴制度之功能」有關文獻之整理,不難發現,處在我國現存主客觀環境下,申訴制度之設立,實係企業主最佳之選擇。惟申訴制度既具備若此之功能,且我國法律復對之定有設立之明文,何以截至今日,我國實施該制度之企業僅占26.5%?同時在業已實施申訴制度之26.5%之企業中,雖有申訴制度但缺乏明文規定者占23%;認為申訴制度應予改進者達20%;認為需要建立申訴制度之企業占37%。而在認為需要建立申訴制度之企業中,普遍均表示對申訴制度與表格之規劃設計以及相關法規等資訊之需求極高。依此,足見已實施申訴制度之企業,其概念層次尚停留於意見箱之設置,且雖有申訴制度之名,卻恐未具申訴制度之實(欠缺明文規定,難謂有制度之實),面對此一尚欠普遍性,喪失制度應有內涵,不被勞資關係行為主體所重視之狀況,吾人如若對之遽下斷言,謂其對我國企業內勞資關係具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縱有若干調查數據引為佐證,仍將不具說服力,而陷入「中詞不週遍」以及「以部份代全體」之困境。但本文在此仍須鄭重指出,設計不良、執行不當之申訴制度,恐將於未蒙其利之先,本身反成為製造勞資糾紛與爭議之根源矣!質言之,申訴制度對我國勞資關係之影響不在申訴制度之有無,亦即不在現今其實施之現況,而在其所扮演之角色以及應有之功能是否業已確實發揮。 職是之故申訴制度亟待政府之確切宣導執行、雇主之重視、勞工之接納始能達成預期效果。其實真正之問題乃在勞資關係所涉及之層面極為廣泛且複雜,必須以宏觀之格局,俯瞰整個勞資關係各該環節,從整體概念出發,再就各該環節中找出某一足以承上啟下,聯繫其他各部分之環節,此即本文一再強調之「勞資關係之整體一貫性」。著眼於社會現實之需要與處理機制之周延性,吾人以為一項擁有實效之申訴處理制度,必須符合個別勞工、工會、企業以及整體社會之利益與需要。惟無論如何,就企業主而言,申訴制度之建立在在均涉及雇主之營運成本。就國家整體經濟而言,實施申訴制度之成本是否大於企業出走或爭議損失?再就對事物抱持合理懷疑之態度言,相關學術文獻是否有以偏概全之嫌?倘能依循前述思維檢視本文,則將有助於客觀討論本文主題:(一)雇主「善意」之不可期待性(二)建立申訴制度之成本及其投資報酬率(三)釐清申訴制度之侷限性。吾人以為處在我國目前之主客觀環境,申訴制度之建立對我國企業內勞資關係極具正面影響,惟其制度之建立必須達到下列六項要求: 一、 確立目的 二、 將「爭議之預防」與「爭議之解決」冶於一爐 三、 申訴處理委員會之委員人數應力求勞資各半 四、 賦予權利事項與「事實行為」之申訴處理結果拘束力 五、 由雇主或經其充分授權之人為資方最終程序之負責人 六、 申訴處理之期間不宜耗時過久 茲參酌前述原則,謹於本文末尾,試擬某某公司「員工申訴處理辦法」乙種,謹供批評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勞資關係問題分析…………………………………………. .2 第三節 本論文結構之說明…………………………………………. 4 第一章註釋……………………………………………… 5 第二章 申訴制度與勞資關係………… ……….6 第一節 申訴制度之概念與功能 …………………… …7 第二節 勞資關係之內涵及其與相關勞動法制之關係 15 第三節 申訴制度與勞資關係 … ………..……22 第二章註釋………………………………… ………………… 28 第三章 美日申訴制度之探討…………………………… ………….30 第一節 美國之申訴制度………………………………… …..…….30 第二節 日本之申訴制度………………………… ……….……49 第三節 美、日申訴制度對我國之啟示……. ……………………… 58 第三章註釋………………………………………… ………………… 63 第四章 我國勞資關係概況及申訴制度實施現況 65 第一節 我國勞資關係概況及申訴制度實施現況.… 66 第二節 我國勞資關係現況與影響勞資關係之變項…….… …………72 第三節 我國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設計與申訴制度目前實施現況… 79 第四章註釋……………………………… ………………………………83 第五章 申訴制度對受訪企業內勞資關係之影響……………… … 86 第一節 員工對申訴制度之認知情形…………………………… …..87 第二節 員工對申訴制度之評價取向………………………… ………93 第三節 勞資雙方對申訴制度之信任取向………………… …………10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3 第六章註釋………………………………………………… ….………119 參考文獻………………………………………………… ….…… 120 附件一………………………………………………… ….…… 126 附件二………………………………………………… ….…… 127 附件三………………………………………………… ….…… 131 附件四………………………………………………… ….…… 135 附件五………………………………………………… ….…… 138 圖表目次 圖 2 – 1 申訴制度與勞動法令之關係…… …19 圖 2-2 申訴制度與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之關係 .. ……………………20 圖 3 – 1 美國申訴處理制度 … ….…………………… 39 表 3 – 2 美國全國總工會之五步驟申訴程序…. .………… 40 表 4 – 1 台灣省勞資爭議案件處理方式與處理結果….… ……80 表 4 – 2 我國勞資爭議之處理方式……… .……..…… ……… …80 表 5-1-1 一般員工曾否聽過申訴制度的情形…………….…………… 87 表 5-1-2 企業主曾否聽過申訴制度的情形訴程序…….…..…..…… 87 表 5-2-1 員工認為申訴之事由應包括哪些項目 ………………… ……88 表 5-2-2 企業主認為申訴之事由應包括哪些項目………………………88 表 5-3-1 員工對申訴制度在功能面之認知………………………………89 表 5-3-2 企業主對申訴制度在功能面之認知……………………………91 表 5-4 員工就申訴事由採取之途徑……………………………………91 表 5-5-1 員工認為申訴制度對勞資關係有無幫助………………………93 表 5-5-2 企業主認為申訴制度對勞資關係有無幫助……………………93 表 5-6 申訴處理之授權情形……………………………………………94 表 5-7 處理權責是否相當………………………………………………95 表 5-8 申訴案件之處理效率……………………………………………96 表 5-9 勞資雙方對申訴『制度』之看法………………………………96 表 5-10 一般員工對申訴制度之觀感及反應……………………………98 表 5-11 各該公司現行申訴制度是否明確完善…………………………99 表 5-12 各該公司現行申訴制度應改進之處………………………… 101 表 5-13 申訴案件之性質及頻率……………………………………… 102 表 5-14 公司實施申訴制度以來對勞資關係之影響………………… 104 表 5-15 員工曾運用或曾考慮運用申訴制度之情形………………… 104
10

保訓會考績再申訴決定撤銷原因之研究 / The Study on Civil Service Protection & Traning Commission’s Revoca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appeal mechanism

阮宜婷, Juan, Y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人員考績議題向來為學術界、實務界所重視,現行公務人員不服考績結果之救濟,實務上均認為因考績評定具有「高度屬人性」,依「判斷餘地」之法理,原則上尊重機關長官考評之判斷,致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結果偏重於程序,少有實質上之細膩審查。 本研究以公務人員不服考績結果提起再申訴案件為主題,類型化分析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做出「撤銷」原考績評定及申訴函復之原因,從中探討我國考績制度在執行面的可能產生之不合法、瑕疵或其他違失,藉此觀察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過程之採行角度,並透過此二研究面向的對話,檢討我國公務人員不服考績案件之救濟制度。 本研究發現保訓會辦理公務人員考績再申訴案件,審議過程多從形式合法性角度進行審查,少由實質合法性角度予以審究,即使實施陳述意見、派員調查,但此與考績審議結果是否撤銷,現階段未有明顯關聯,因此,陳述意見與派員調查擴大實施仍有必要性。換言之,考績評定過程與其救濟程序仍有檢討空間。 因此,本研究建議「需強化實質合法性審查」、「應擴大實施言詞陳述意見及派員調查」、「公開考績再申訴審議為撤銷決定案件之後續辦理情形」,以完善考績救濟程序,並兼顧實益。

Page generated in 0.01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