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企業知識保護策略 / Knowledge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enterprises劉佩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保護是企業維持競賽重要的課題,然過去研究文獻對知識保護少有系統性的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提出知識保護策略性的執行方法,並且建立一有效並可行的架構以供企業參考。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整理,並且進行了三家個案公司的深度訪談,相互參照下,整理出知識保護的兩大執行方向,分別為內部控制以及對外管理。其中企業在對內部進行控制時,可從知識管理系統以及智慧財產權的布局著手,同時短期的做法可利用契約約束員工,長期上透過企業文化建立員工的忠誠度,以執行知識保護策略。至於對外管理面向,企業可從簽訂保密協定開始,並對合作夥伴的挑選以及核心關鍵技術的保留有所掌控。
|
2 |
知識管理與社會資本關係之研究-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為例李璁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是因應組織變革的一種策略,無論公、私部門,誰能夠做好知識管理,誰就能夠掌握嬴的先機,基此,如何應用「知識管理」概念及實務,以改造政府部門組織及績效,是值得關注的一重要課題。從當前國內外學者的文獻探討中,近年探討政府部門推動知識管理的書籍與學術論文,有從電子化政府、公共政策、單一法規、研考部門推動策略、組織學習與績效評估等角度探討政府部門知識管理的推動現況與成效,而甚少從社會資本角度,深入剖析知識管理的議題,基此,本研究試圖從社會資本觀點探究知識管理的議題,以提昇政府部門推動知識管理的成效。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以下三項:
(一) 以「社會資本」的觀點,剖析知識管理的社會面,闡釋在以「信任」為前提的時代,社會資本對組織推動知識管理具有加乘效果。
(二) 藉由個案推動經驗,使政府機關瞭解如何推動「知識管理」,並洞悉有何種限制與如何克服。
(三) 冀透過本研究提出建議,俾使欲推動者能掌握推動「知識管理」成功之鑰,以及與賡續推動者分享經驗及改進之參考。
本文以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個案分析法等質化的方法進行研究,研究發現,知識管理與社會資本有密切關係,資訊科技與知識要能發揮分享與創新的效用,必須依附在知識提供者與需求者所建立的社會關係中,亦即以社會資本作為基礎,達到知識加乘的效果。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的興起,推動知識管理要兼顧科技面與社會面,在利用資訊科技掌握資訊的同時,「人」始終為價值的核心,知識管理需依賴高度的社會互動關係,「關係」於知識分享扮演關鍵因素,推動知識管理必須兼顧科技面與社會面。
|
3 |
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策略-以知識管理觀點鄧維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之上游產業政策係由國科會主導,中游主要如生技中心、藥劑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共有12個執行單位,而這些執行單位常為配合政策而承接、執行上級交付的研究計畫,與民間企業期以市場導向的做法大相逕庭。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之關鍵在於人才、資金、技術與市場等四個層面,台灣在「經濟奇蹟」之後,資金已不成問題,現階段最為迫切的應屬技術引進及下游廠商之人才培訓,以提昇整體產業水準。本研究透過實務訪談及產業分析的方式,期獲致下列四個目的:
一、了解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所面臨的問題。
二、以知識管理觀點,為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作有系統之分析。
三、提供欲進入生物技術產業領域之企業,有關人力資源策略的方向。
四、提供政府對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政策發展方向之建議。
生物技術產業之核心能力在研發與製程放大,就生技產業之價值鏈而言,皆屬於前段之實驗室階段,實驗室的研發非個別成員封閉的自我創造,必須透過團隊的組織學習才能實現;組織學習是一點一滴漸進累積的,亦是企業競爭力的象徵,組織學習活動內容即為知識創造、取得、擴散、儲存的過程。人力(知識載運者)在研發階段知識的產生、擴散、儲存過程中,扮演決定性角色,亦是生技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故第二章文獻探討內容為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智慧資本(知識應用所產生高價值資產)及專業技術人員之人力資源四個部分。
第三章研究架構部分針對生技產業價值鏈(發現、研發、測試/法規、製造、臨床測試/審核)前段發現與研發之知識取得、學習、擴散、儲存等做為探討架構。
第四章研究分析之實務訪談部分,就生物技術產業上、中、下游進行實務訪談,其中上游國科會部分僅將蒐集之資料加以整理;中游部分訪問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研究助理張先生,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化學組陳專員;下游則訪問永信製藥公司研發部田主任及台鹽實業公司通霄精鹽廠研化課劉課長。研究分析部分就生技產業之產品線廣度與特色、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地理涵蓋範圍、競爭武器等六個策略形態與價值鏈展開形成之矩陣,就訪談生技產業現狀予以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部分係將研究結果以第二章之研究目的做一整理,並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就生技產業知識管理未來應加強方向摘述如下:
(一)組織學習部分:1.建立共同願景。2.外部學習。3.團隊學習。4.實驗新方法。5.學習別人經驗。
(二)知識管理部分:1.核心能力。2.知識來源:(1)非正式網路組織。(2)融合。(3)重複。(4)供應商、顧客、競爭者。3.知識擴散:(1)下游建立資料庫。(2)使用電子科技及視訊工具。(3)建立知識分享的文化。4.儲存:(1)建立資料庫。(2)建立維持方式。
本研究在第二章文獻探討提出知識球(Knowledge Ball)的概念,及第四章研究分析提出知識共振(Kowledge Resonance)及跨領域培育(Cross Fertilize)的構想,為本研究過程之心得,尚未加以實務驗證及理論分析,僅供參考。
近年來台灣小生技廠商:如,得聖興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微生物科技研發;由生化教授沈燕士成立之五鼎生技公司以生物感測技術研發血糖儀(主要產品為血糖測試機與血糖試片,將於89年上櫃);和桐與統一集團合作導入美國生化科技公司賽雷拉(Celera)的基因解讀技術;另基因解密工程的工具-生物晶片(亦稱基因晶片),台灣廠商微晶科技、晶宇科技、台灣基因科技公司等亦積極投入研發,小生技廠商以技術起家,亦能在生技產業之高階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使我國生技產業燃起一線生機。
期待10年、20年後,台灣生技產業亦能如目前之電子、資訊產業蓬勃發展,則台灣「經濟奇蹟」將持續下去,永不褪色!
|
4 |
行政機關知識型組織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個案湯皓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企業界中,有不少組織因能妥善地管理、運用組織中的知識,而使得其在組織效能、競爭力上有顯著的提昇,而上述這些能妥善管理、運用組織知識的組織,在學術界與企業界中被稱為知識型組織。有鑑於知識型組織所帶來的優勢,筆者乃興起了研究知識型組織如何規劃的動機,然因吾人就讀於公共行政學系,所以期望能將研究所得,應用於公部門中,以期對行政界有所貢獻。
對於知識型組織的規劃,本研究採取知識管理的觀點,因知識管理的目的即是要使組織中的知識能充份地保存、運用及傳播,而此與知識型組織的本質是相符的,所以本研究認為若組織的知識管理能臻於完善的境界,則此組織即為本研究之「理想的知識型組織」。
在本研究中,吾人首先檢視了國內外與知識型組織、知識管理相關的文獻,並從文獻的檢閱中,歸納出一個好的知識管理計畫應做好下列八項工作:
1.具有完善的教育訓練計畫。
2.能建立一個知識寶庫來保存、分享知識。
3.員工們樂於分享知識。
4.組織必須具有樂於學習的文化。
5.善於利用資訊科技。
6.易於獲得專業知識。
7.設立知識執行長。
8.提供較佳的業務處理模式。
就如第二段所敘述的,凡能做好此八項工作的組織即為「理想的知識型組織」,因此,此八項工作亦為「理想的知識型組織」之指標。
接著,吾人以此八項指標來檢視台北市政府與「理想的知識型組織」之相契程度,結果發現台北市政府在這八個指標的表現並非十分理想,因此,本研究進而提出了改進方案,包括了:
1.台北市政府推動知識管理的總體策略
對於台北市朝向知識型組織發展的總體策略,本研究認為應先設置台北政府的知識執行長(CKO),負責設計、推動台北市政府整體的知識管理計畫。且此計畫必須包含台北市政府的教育訓練規劃、知識寶庫的建立、學習與樂於分享知識文化的塑造、提供較佳的作業處理模式及獲得專業知識的管道等等面向。而在設計與推動此一知識管理計畫時,應時時以資訊科技為輔助工具,以提昇知識保存、傳播、應用及創造等效益。
2.針對上述八項指標個別提出管理實務上的建議。
|
5 |
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北部五縣市為例呂孟真, Lu, Meng-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間的關係。除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班級經營效能的內涵及現況,瞭解教師人口變項及學校背景變項在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得分的差異情形外,亦分析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程度,並探討班級經營知識對班級經營效能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係以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及宜蘭縣五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內含基本資料、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問卷及班級經營效能問卷三部分,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預試有效樣本172位,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積差相關等,考驗預試問卷的信度、效度;正式施測有效樣本614位,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得到以下數項結論:
一、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班級經營知識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高等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程序知識」最高;其次依序為「省思知識」、「策略知識」;最低則是「內容知識」。國民小學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問卷」的總得分上,亦屬於高等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教師教學效能」最高;其次是「班級經營策略」;最低則是「教室領導技巧」。
二、教師人口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中,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在班級經營知識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無顯著差異。
三、教師人口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中,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在班級經營效能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無顯著差異。
四、國小教師知覺班級經營知識問卷之得分,高、中、低三組在整體班級經營效能及班級經營效能各向度上,均有顯著差異;同時,不論在「整體班級經營效能」或「班級經營效能各向度」的得分上,高分組均顯著優於中、低分組;中分組顯著優於低分組。
五、班級經營知識及各向度,與班級經營效能及各向度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亦即國小教師知覺班級經營知識之內容知識、程序知識、策略知識、省思知識的得分愈高,則班級經營效能之教室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教師教學效能也愈高。
六、在探討班級經營知識各向度中,內容知識、程序知識、策略知識與省思知識四個向度均對班級經營效能有很好的聯合預測,其中尤以策略知識最具有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擬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形成結論及建議,並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國民小學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班級經營知識、班級經營效能、內容知識、程序知識、策略知識、省思知識 /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fist were to explore the reality for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Secondary, the researcher also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schools' background variables among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Thirdl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Finally, to explore predictive power of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on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survey method. The subject were 614 teachers randomly sample from 100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Taipei city, Kee-Lung city, Tao-Yuang county and Yi-Lang count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included Frequencies, t-test,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1.There is high perception for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2.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among the age, academics degree, seniority and position for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among the age, academics degree, seniority and position for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among high, middle, and low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5.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6.In regression forecast of teacher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to their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icacy, especially the variable of strategy knowledge has the biggest predictabil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the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y.
|
6 |
業務部門的知識管理活動與其知識管理促動因子之研究 / A 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Enablers of Sales Department林國勝, Lin, Kuo 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久以來,台灣產業多半只在意開發新產品或降低成本,但IBM的調查發現,由於全球化風潮,使得商業競爭加劇,「業務模式創新」已成為企業的最新戰場。過去製造業經營思考重在如何用最快、最低的成本,生產出最大量的產品,少有創意想法;現在,則要以「銷售業務與顧客服務」為導向,強調附加價值變為經營者的主要思考方向,如:IBM、台積電和統一皆強調自己為服務導向的公司。
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於是了解消費者需求、爭取客戶認同與維護客戶的良好關係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必須認知充分的瞭解客戶需求,才能和客戶間建立互動關係,進行有效的行銷動作,創造訂單及利潤,並針對潛在客戶與顧客往來如買賣、銷售和行銷活動等需要而提供相關管理。然而,產業界急於建立客戶關懷機制,卻苦於人力不足、流動率高、訓練成本昂貴、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若能落實知識管理,可望蓄積組織知識,提供業務人員良好知識,以增加競爭力。因此,要如何透過有效的方式提昇組織的價值,「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便成為近來最受組織重視的關鍵性議題。因為知識管理不但可以提昇組織的效率與創造性,重要的是能夠維持組織的競爭優勢。
然而以往有關知識管理的相關研究,大部分是探討知識管理活動部分,很少觸及促動因子部分,但是知識管理活動進行中,常受促動因子的影響,如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2000),簡稱APQC,便指出組織在推動知識管理時需注意兩項重要的關鍵,一為知識管理的流程,另一為知識管理的促動要素,即是「策略與領導」、「組織文化」、「資訊科技」與「績效考評」。因此,除了一般所知的知識管理流程,還必須要有相關促動因子的配套措施,才能順利進行知識管理活動。
因此,本研究結合「知識管理活動」與「知識管理促動因子」建構出研究架構,以多重個案法,探討銷售表現較為良好企業之業務部門,其知識管理活動之作為,以及知識管理促動因子對知識管理活動之影響,以提供有意進行知識管理之企業業務部門參考。
在業務部門知識管理活動的運作情形方面得出以下結論:
(一) 外部知識是業務部門知識吸收的重要來源。
(二) 內隱性知識必須仰賴人員式的知識蓄積方式。
(三) 討論與模擬演練有助於業務部門知識擴散,專案團隊與跨部門合作有助於跨部門知識擴散。
在知識管理促動因子對業務部門的知識管理活動之影響方面得出以下結論:
(一) 公司策略與領導者行動皆有助於知識管理活動的進行。
(二) 組織文化有助於知識管理活動的進行,尤其是合作與分享文化。
(三) 資訊科技是知識管理的有利工具,但非必然成功因子,需其他促動因子配合。
(四) 實質激勵措施並非進行知識管理必備因子,可以其他方式替代,但教育訓練則不可或缺。
關鍵字:知識管理、知識管理促動因子、知識吸收、知識蓄積、知識擴散、知識儲存、知識分享、業務、銷售、行銷
|
7 |
集團企業跨業多角化與知識管理關連之研究 /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company to the new industry: from the 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張凱鈞, Zhang, Kai-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與本業成熟化,我國集團企業的多角化程度高,且跨業的意願也高,但是這些跨業多角化的績效卻不如預期的理想。本研究認為集團跨業多角化時應該發揮 「知識」的範疇經濟,也就是善用集團現有的核心知識,將這些知識帶入新產業內,並使用適當的知識管理模式管理集團內與集團外的知識,進而創造出新的核心知識與競爭優勢,以提升集團跨業多角化的成功績效。
本研究以 「知識理論」為基礎,探討集團跨業多角化中,知識流通、知識蓄積、知識整合與知識創造及產業創新間的關連,並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推導出相關的命題與結論。主要的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知識的特性會影響集團企業跨業多角化的知識流通方式。
本研究將知識分為兩個特性,即專屬性與內隱性,跨業多角化所流通的核心知識中,專屬性高的知識流通來源主要來自集團內,而內隱性高的知識流通媒介主要以人員移轉或引進的方式。
(二)多角化的知識管理模式會影響新核心知識的創造。
本研究認為知識管理模式包括知識流通、知識蓄積與知識整合,得出以下的結論:
1.跨業多角化的知識創造都需要有集團外的知識流通。
2.跨業多角化的知識創造會將專屬性低、內隱性高的知識轉化為專屬性高、內隱性低的知識,也就是將蓄積在個人的知識,外顯化成為蓄積在實體系統的知識。
3.跨業多角化過程中,知識的整合會建構新的核心知識。
4.集團外與集團內知識的整合成功是集團跨業多角化知識創造的主因。
(三)集團多角化企業的知識創造將會影響產業創新。
本研究發現,集團跨業多角化的創新來自於新核心知識的創造,而該企業應用新核心知識的創新將促成該產業的創新。
|
8 |
技術知識商品的交易市場研究∼以SIP(矽智產)產業為例曾瑜玉, Tseng, Yu-Yu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世紀,知識已經從過去形而上、抽象的觀念,逐漸融入下層物質經濟的體系之中,而且知識也開始取代土地、勞力與資本等舊有生產要素,成為經濟體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我們可以從產業價值活動分析中看出,真正能夠為企業帶來高額經濟利益與長久競爭優勢的都是含有豐富知識內涵的部分。Leadbeater在「知識經濟大未來」一書中提到當在消費知識時,我們並未擁有知識,知識的所有權(產權)仍是歸發明者所有,買方購買知識的行為反而像是複製或再生,知識非但不會因為使用而消失,反而是將知識散佈開來。
而在SIP(semiconductor Intellectual Property)產業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同樣的現象,對於SIP的使用者(也就是買者)而言,他所買到的並不是SIP本身,而只是SIP使用的權力,對於買者而言,他們所要的是使用這個知識,而使用並不一定要擁有,而且行使這兩種不同的權利將要付出的代價(價錢)亦是差距極大的,於是,重複的利用這個SIP,不斷的複製及製造產品,對於SIP本身並不會耗損或消失,它將被重複使用到由於知識的折舊以及技術過時等問題發生之後淘汰。
由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看來,知識商品將會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對於此一主題的研究卻尚未受到重視,大部分的研究多探討的是知識資源或是知識管理等議題,對於知識型商品的特性、如何進行交易等問題都尚未有十分明確的回答,於是,本研究以最近最受注目的SIP產業為研究對象,針對知識型商品的交易模式與一般商品之間的差異以及知識的特質是否會對將亦造成影響,知識型的商品是否具有其獨特的操作條件進行研究。
經過研究之後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結論:
1. 知識生產者:企業內部必須配合以良好的知識管理流程,以便將知識商品「package」,進入知識市場買賣。
2. 同時可能是生產者及使用者的廠商:這一類廠商如IC設計公司、IDM公司、EDA公司等,其內部除了必須有良好的知識管理流程之外,還需搭配完善的資訊流通系統及內容完整的資料庫,以便不同的部門之間能夠方便的進行SIP的重複使用;企業文化也應大力提倡SIP的重複使用,鼓勵設計工程師多多使用SIP進行設計工作,讓企業內部真正落實SIP的重複使用。
3. 買賣過程:目前市場中買方雙方最大的問題即是「雙方無法對知識的價值產生共識」以及「資訊揭露」與「經驗財」這三個項目。由於「知識」無法試用,因此,在買賣的過程中會產生對價值的質疑,而買賣進行之後,由於賣者要將知識重複販賣,因此,不能夠讓第一位買者有機會將知識洩漏,或是將知識「偷走」的情形發生,因此,「知識的保護」在交易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4. 對買者而言,因為希望在買賣進行之前能夠先確定知識的價值,因此會希望賣方能夠透露部分的資訊給買方試用,雖然賣方不願,但是會透露少許的知識,不過即使如此,對於產品價值及功能的判定幫助仍是有限,因此,對於那些已經被使用過經過價值認證的SIP元件,自然使用起來才會比較安心,但相對而言,這些SIP的價格也會比較高。
5. 資訊揭露:利用中立的第三者,在交易中扮演防止資訊揭露過度的角色,是SIP市場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情形,由於不希望買方得知所有的核心知識,藉由將知識分散的方式進行交易,來確保在交易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之下,賣方仍能保有其SIP的技術知識不被剽竊。
6. 交易模式:本研究提出三種交易的模式,其背後的含意代表著希望藉由不同的交易方式來保護有價知識的適當揭露,以及不同的廠商類型也影響到交易模式的選擇。
|
9 |
企業採用知識管理系統之績效評估 /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Firm Performance馮國卿, feng,kuo-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iven tha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ften debate over the contribution of IT investment to firm performanc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adopting KMS on firm perform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re IT-based systems developed to support and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storage, retrieval,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 Although many firms have implemented KMS, sparse empirical evidence reveals the impacts of KMS on firm performanc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KMS on the firms that had adopted KMS with the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COMPUSTA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firms significantly reduce administrative costs as well as operating expense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adopting KMS. To control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the study also compares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KMS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in a pairwise design. DuPont analysis emphasizes on return on assets (ROA) decomposition, which allows u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n the firm performance between KMS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t only does the adoption of KMS decrease administrative cost, but it also pays off in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ed profi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his study further examines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KMS adop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by matching 103 firms with peer firms that have not adopted KM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nistrative costs, operating expense, return on assets, and return on sales (RO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 a 3-year period for KMS adopters, as compared to non-adopters. Furthermore, pertaining to cost and profit ratio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ise becaus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non-adopters decreases over time while it holds steady for KMS adopters. The findings verify some of our hypothes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associated with KMS adopters, and confirm that KMS adopters indee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non-adopters. By examining the industry effect between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service firms, this dissertation empirically confirms that manufacturing firms obtain a more viable performance than service firms. / Given tha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ften debate over the contribution of IT investment to firm performanc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adopting KMS on firm perform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re IT-based systems developed to support and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storage, retrieval,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 Although many firms have implemented KMS, sparse empirical evidence reveals the impacts of KMS on firm performanc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KMS on the firms that had adopted KMS with the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COMPUSTA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firms significantly reduce administrative costs as well as operating expense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adopting KMS. To control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the study also compares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KMS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in a pairwise design. DuPont analysis emphasizes on return on assets (ROA) decomposition, which allows u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n the firm performance between KMS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t only does the adoption of KMS decrease administrative cost, but it also pays off in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ed profi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his study further examines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KMS adop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by matching 103 firms with peer firms that have not adopted KM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nistrative costs, operating expense, return on assets, and return on sales (RO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 a 3-year period for KMS adopters, as compared to non-adopters. Furthermore, pertaining to cost and profit ratio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ise becaus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non-adopters decreases over time while it holds steady for KMS adopters. The findings verify some of our hypothes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associated with KMS adopters, and confirm that KMS adopters indee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non-adopters. By examining the industry effect between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service firms, this dissertation empirically confirms that manufacturing firms obtain a more viable performance than service firms.
|
10 |
知識管理與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關係之研究--兩個個案之運作分析張榮發, Chang, Jung-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已成為不可改變的發展大趨勢,同時伴隨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而導致「數位經濟」或「知識經濟」的出現。充斥在我們週遭的”0”與”1”不停地跳動著,資訊的傳、輸、存、送和呈現總在微瞬之間。以有限的資源,穿梭在無限的資訊流中,如何擷取有益的知識,並透過價值認知的學習過程,將之轉化為有用的知識與技術,將是競爭力良窳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此時代洪流中如何體察環境變遷、科技發展脈動以及組織與員工的需求,協助員工與組織共同學習,並運用各種策略、制度或方法,以提昇績效展現其附加價值,已成為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如何透過知識管理理念的引進與落實,提高公務人力素質,更是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最迫切的課題。
吾人知道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對於公、私部門來說早已是不證自明,相關的研究與論證亦是汗牛充棟,但在知識管理與公務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結合方面卻仍無人研究,僅見少數文章之發表,甚為可惜。因此,本研究站在組織變革的角度,認為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肩負起培育高素質公務員的責任並以傳遞知識為主要任務,本身的革新更要走在時代的前端,以身作則來標竿學習最佳管理實務,除了做好知識管理的各項流程活動外,也必須配合知識管理的三大促動因素面向來加以轉型。在經過實地訪談之後,本研究發現到個案雙方在推動知識管理的作法方面都幾乎已符合理論上的要件,算是有了蠻成熟的基礎,惟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尚待克服,所以本研究提出五個面向的建議,以作為公務人力資源發展部門在實踐知識管理時的參考。
關鍵詞:知識、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資本、實務社群、公務人力資源發展
|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