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8
  • 417
  • 31
  • 1
  • Tagged with
  • 450
  • 450
  • 161
  • 159
  • 146
  • 129
  • 104
  • 104
  • 97
  • 95
  • 80
  • 75
  • 75
  • 74
  • 6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產品市場競爭與經濟成長

張鈞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文獻上對於市場競爭與經濟成長之研究僅侷限在研發市場的競爭,而非產品市場的競爭,本文目的則在於探討產品市場的競爭程度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本文將產品市場結構設定為寡佔市場,並設定技術進步的方式為不完全的創造性毀滅,得到產品市場的競爭對經濟成長的影響,須視市場結構參數的大小而定。本文模型顯示,當廠商的家數增加時,同時會產生兩種方向不同的力量,一方面是廠商利潤的下降及技術的障礙,使得競爭不利於經濟成長;另一方面為廠商的家數增加時,被淘汰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因此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在研發上面,進而促進經濟成長。兩股力量的相對大小決定競爭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82

通訊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行動電話產業為例

吳志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通訊產業是我國十大新興工業之一,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時刻, 通訊產業將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世界各國電信自由化也是在這一段時間, 所以, 台灣若能夠趕上世界潮流, 將可使整體技術再提昇, 而不會只停留在代工的階段。 由於通訊產業的界限是無法界定, 政府也認為應將電信, 資訊及傳播整合成一個通訊產業。本報告比較偏向於電信產業, 但由於只要達到通訊的功能, 都可列為通訊產業的範疇中, 所以, 未來3C整合的趨勢將是不可避免。電信產業的技術相當高, 是台灣電子產業下一步應走的路線。而近一年來, 台灣企業也不斷朝向通訊相關產業發展, 通訊概念股也不斷長紅,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通訊產業是未來台灣的新希望之一。 由於通訊產業產品相當多, 本報告只針對大家熟悉的行動電話產業做一個探討。希望能夠瞭解其競爭優勢何在? 在大霸、明□及致福的成功進入後, 進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手機製造, 是否會造成生產過剩, 或是塑造成手機製造的重要國家? 而台灣如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 建立競爭優勢, 則是國人應重視的議題。 本研究希望從廣泛的資訊, 尋求出手機發展的未來, 及其對通訊產業未來的發展助益有多少? 希望能夠在現有資料中, 藉由相當的管理知識來做為分析架構, 使結論可為做為企業及政府的參考基礎。 研究架構則是藉由Porter(1990)國家優勢競爭之鑽石模型概念來分析我國手機產業的定位, 並藉由五力分析來分析其手機產業的本質及相關支援情形, 以瞭解其實際狀況。再經由相關業者訪談及手機相關資料, 以了解業界的做法及看法, 進而使本研究結果比較能夠合乎實際情形, 以做為相關團體參考用。 目錄 圖表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競爭優勢的觀念……………………………………………… 9 第二節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模型分析模式………………………… 11 第三節 競爭優勢及其來源…………………………………………… 14 第四節 其他相關理論…………………………………………………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4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4 第二節 分析方法及資料來源………………………………………… 3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6 第四章 通訊產業概述……………………………………………………… 38 第一節 世界通訊產業概述…………………………………………… 38 第二節 我國通訊產業概述…………………………………………… 40 第三節 我國通訊產業未來發展……………………………………… 47 第四節 結論…………………………………………………………… 49 第五章 行動電話產業概述………………………………………………… 52 第一節 世界行動電話產業發展沿革………………………………… 52 第二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市場結構………………………………… 59 第三節 行動電話未來發展…………………………………………… 75 第六章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競爭力分析…………………………………… 82 第一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結構分析………………………………… 82 第二節 行動電話產業之鑽石模型分析模式………………………… 80 第三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 85 第四節 我國行動電話產業未來發展策略…………………………… 9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99 圖目錄 圖1-1 通訊產業領域及範圍……………………………………………... 3 圖 2-1 競爭優勢的一般性策略………………………………………….. 10 圖 2-2 國家競爭優勢模型………………………………………………... 14 圖 2-3 價值形成的要素…………………………………………………... 15 圖 2-4 五力分析模型……………………………………………………... 23 圖 2-5 價值體系…………………………………………………………... 30 圖 2-6 價值鏈模型………………………………………………………... 30 圖 3-1 研究流程…………………………………………………………... 34 圖 3-2 研究架構…………………………………………………………... 35 圖 4-1 基本通信架構……………………………………………………... 48 圖 4-2 通信科技趨勢……………………………………………………... 48 圖 5-1 全球行動電話市場需求量預測…………………………………... 55 圖 5-2 全球行動電話規模前五大國家/地區…………………………….. 55 圖 5-3 全球行動電話普及率前五大國家/地區………………………….. 56 圖 5-4 行動電話產業結構圖……………………………………………... 60 圖 5-5 GSM網路………………………………………………………….. 63 圖 5-6 明□行動電話產製過程…………………………………………... 65 圖 5-7 FDMA時頻矩陣…………………………………………………... 76 圖 5-8 TDMA時頻矩陣………………………………………………….. 77 圖 5-9 CDMA展頻過程………………………………………………….. 77 圖 5-10 行動通訊標準演進過程(第2代至第3代) ……………………… 78 圖 6-1 行動電話產業之競爭關連圖……………………………………... 83 圖 6-2 我國行動電話整體業者策略群組………………………………... 84 圖 6-3 行動手機製造業者策略群組……………………………………... 84 圖 6-4 我國行動電話五力分析模型圖…………………………………... 88 表目錄 表1-1 我國通訊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2 表1-2 通訊產業產品範疇………………………………………………... 4 表2-1 台灣1996,1997,1998,1999在IMD及WEF競爭排名…………… 11 表2-2 價值形成的要素表………………………………………………... 15 表4-1 1998年全球電話主線數建設比較(地區別)……………………… 38 表4-2 1998年全球通訊設備市場值/產值比較(地區別)……………….. 38 表4-3 全球各洲1996年至2000年電信投資額規模預測………………. 39 表4-4 全球各國1996年至2000年電信投資額規模預測………………. 39 表4-5 新興工業產值發展………………………………………………... 40 表4-6 局用交換機產值分析……………………………………………... 41 表4-7 有線傳輸設備產值分析…………………………………………... 43 表4-8 無線傳輸設備產值分析…………………………………………... 43 表4-9 有線終端設備產值分析…………………………………………... 45 表4-10 無線終端設備產值分析…………………………………………... 47 表4-11 成長及衰退原因彙總……………………………………………... 47 表4-12 我國通訊產業未來展望…………………………………………... 47 表4-13 經濟部工業局87年主導性計劃產品開發完成之公司現況…….. 50 表5-1 第二代行動通訊標準說明………………………………………... 53 表5-2 行動電話手機三大品牌佔有率…………………………………... 63 表5-3 三大品牌手機高中低價位分佈表………………………………... 64 表5-4 行動電話系統結構內容…………………………………………... 67 表5-5 行動電話IC功能說明…………………………………………….. 67 表5-6 電信服務業者經營區域及採用系統狀況………………………... 68 表5-7 我國行動電話經營廠商、原始股東及系統………………………. 69 表5-8 公民營大哥大營運概況表………………………………………... 69 表5-9 行動銀行服務內容………………………………………………... 71 表5-10 STK用戶識別應用發展工具服務內容…………………………... 72 表5-11 三大連鎖門市概況………………………………………………... 74 表5-12 明□訪問內容……………………………………………………... 80 表5-13 摩比家訪問內容…………………………………………………... 81 表7-1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理論與產業發展時期(GSM手機)…………... 95
83

台灣競爭力優劣勢研究 --以Michael E. Porter之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分析之 / The research of Taiwan's Competitiveness-analysis with Michael Porter's National Advantage Theory

游柏峰, Yu, Po-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綱要 本文藉由波特教授之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以及做為參考指標之主要工業國發展過程的研究,歸納出結論,另以總體分析法--運用各種具體指標由上而下加以分析之,亦即在國家的層次上定義國家競爭力,然後找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因素,最後加以綜合分析,促進對於國家綜合的競爭能力表現之了解。第一章緒論探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第二章針對波特教授的菱形鑽石體系與競爭發展四階段理論分析,並以其理論兼論我國發展情勢,第三章為各國產業發展過程的比較研究,重點在於以鑽石體系四要素來檢視發展進程,並論述九十年代以後各國發展情形,最後則綜合歸納政府政策對於各國產業影響。第四、五章為我國競爭力優劣勢研究,主要依照「行政院提昇國家競爭力行動小組」所擬定之項目與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之競爭力排名加以分析,第六章結論探討本文主要發現,政策性意涵與啟示以及未來可能之發展。 / The major theory of dissertation according to Michael Porter's "National Competitive Theory" and the other facts, which would affect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Then, conclude all of facts and make it meaningful. Chapter 1 describes about the motive and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2 aims to the Diamond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advantage, also usethis theory to analyze Taiwan's recent competitive situation.Chapter 3 mainly talking about the industrail developing process of advancedcountry, include USA, Switzerland, Swedwn,Germany,Japan,Italy,UK and Korea,also compare with each other's different apperance after 90's.Chapter 4 and 5 focus on Taiwan's Competitiveness Report by IMD .Chapter 6 is conclusion and major discoveries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
84

從國際競爭論企業結合之法律問題

張升星, Zhang, Sheng-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全球經濟體系漸趨整合,企業為求迎合國際競爭潮流,必須著眼於國際市場的範疇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因此利用企業結合就是最為迅速有效的辦法。同時由於國際貿易障礙逐步去除,傳統產業政策能夠發揮的空間更為侷限,使得競爭政策的擬定與執行,對於各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具有莫大影響,殊值重視。由此觀點出發,探討企業結合法律的詮釋與走向,及其因應具備的國際視野。 本文第一章討論企業結合的國際趨勢與其經濟效益,並且說明競爭法規與經濟分析的關聯性,同時介紹本文所採研究方法。 第二章臚列產業經濟學各種理論與其對於反托拉斯政策的態度,政府進行干預的正當性基礎及其法律成本、效益。其次?釋「效率」作為公平交易法企業結合的重要標準,再者分析傳統結合案例與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產業的結合型態,比較二者之異同,俾能充分掌握當代結合案例特質。 第三章係以美國及歐盟的相關實務案例為主,彰顯各項結合行為反競爭效果的判斷標準,除了法律文義的詮釋之外,另外根據前揭經濟分析模型,檢視各該反競爭效果是否具有經濟學上的合理基礎,此外併同介紹美國司法部及聯邦貿易委員會的結合審查準則,俾能明瞭企業結合與美國行政審查機關所持立場,有助於我國執法準則的擬定。 第四章著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一九九五年所舉辦的「全球高科技市場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公聽會內容,鎖定全球競爭對於競爭法規的衝擊成為思考主軸,探討市場界定、共同研發、創新市場、效率抗辯與垂危廠商等問題,在全球競爭的考慮下應有的調整。 第五章是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觀察,分析國際競爭因素對於企業結合反競爭效果抑制作用,同時歸納各項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匯率、配額、反傾銷稅、補貼)與企業合法律的互動關係。最後比較加拿大與澳洲等不同經濟型態的國家,看看龐大內需市場與倚重對外貿易的經濟型態評估國際競爭的態度有無不同,俾使深為小型開放經濟的台灣,能夠有所參考。 第六章乃是整理我國公平交易法有關企業結合案例與競爭理論的印證,以便了解公平交易委員會再考慮結合效果時,評估國際競爭因素時所採取的立場如何。 第七章則是關於涉外結合的相關問題整理,例如競爭法規的域外效力、域外結合的執行問題及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管轄權與結合主體的判定,相關案例的檢討或可對於跨國結合的審查標準更為釐清。 第八章綜合上述各項結論,提出我國公平交易法企業結合規範面對全球競爭時代,應該借助經濟學理的分析,妥適評估企業結合的法律效果,同時必須競爭的因素,考慮貿易措施對於競爭效果的影響。尤其在執法立場上,審慎拿捏執法尺度,不宜過度預先防衛。此外關於「效率」的衡量,在詮釋企業結合的法律效果時,應該具有較為優勢的地位。 把法學院讀成醫學院,別是一番滋味。本文所以完成,得力於指導教授蔡英文博士對於寫作方向與資料蒐集的指導。嗣於文稿出成,復蒙蔡師費心指正,深表感謝。公平交易委員會楊家駿科長惠予協助,撥冗晤談並且提供實務操作經驗,對於本文寫作諸多裨益,併致謝忱。口試期間,蘇教授永欽就論文形式結構與內容未竟之處所為針砭,羅教授昌發在競爭法與貿易法領域的觀念啟迪,均使本文錯謬之處得以匡正,受益匪淺。此外司法院人事處代處長呂太郎兄、台中地方法院法官林輝煌、陳毓秀、黃文進諸君及摯友高思大、潘正雄律師在本文寫作期間多方鼓勵、提供支援,偶有責難、訕笑加之,惟皆出於提攜之情,盛情可感。擔任公職期間寫作論文,體力付出自屬當然,愛妻蘭珠體恤扶持,疼惜之情不敢或忘。最後,對於父親、母親的辛勞教養,謹表寸心。 學植未深,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惟望本文只是學習過程的進階,藉此得窺堂奧,以策來茲!
85

中、韓公平交易法之比較研究--兼論中共反不正當競爭法制

朴承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86

東亞十國銀行業競爭型態之分析 / Competitive conditions in East Asian banking systems

謝佩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進行東亞十國競爭程度分析,研究期間為1994年到2008年,除比較各國差異外,也分析東亞各國在歷經亞洲金融風暴洗禮前後的差異。本研究使用非結構法之Panzar & Rosse檢定法為主軸,並採用較新的分量迴歸模型,從而推論在不同分量上的市場競爭型態,再與結構性指標CR4和HHI結果做比較,另外再採用近年來文獻也常提及的Lerner index方法,作為競爭度變數,探討銀行集中度和銀行效率對市場競爭的影響。發現東亞各國銀行業競爭程度為高,且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前後皆為獨占性競爭。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market power in the East Asia banking systems during the years of 1994–2008 using the ‘H-statistic’ by Panzar and Rosse , uses quantile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standardized total revenue and the H-statistic , compares the result with concentration k-bank concentration ratio (CRk) and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 , and presen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bank concentration and bak efficiency on bank competition by using the Lerner index. This paper finds that banks in the East Asia operate 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87

新推個案競爭程度分析 / The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the competition on residential projects

彭竹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市場分析目的在於掌握顧客需求並了解競爭對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住宅市場中,新推個案供給者會參考競爭個案的產品類型,做出「跟隨者」與「區隔者」之選擇。過去市場分析致力於次市場範圍界定,試圖找出具有替代性之競爭個案。然而,針對競爭個案的選取,過去缺少量化分析,多依主觀經驗判斷,況且隨著推案策略之不同,競爭個案之選擇應具有彈性。 因此,本研究就供給者立場,利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新推個案資料,從相似角度切入,針對產品屬性、價格、時間與空間等四個面向,根據ANP專家問卷結果為權重參考,衡量個案間彼此競爭程度,以0到1表示,並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探討市場範圍內推案競爭情況。 若一次市場內兩個案之產品屬性越相似、推案總價越相近、推案時間越接近、推案地點越近,則競爭程度數值越接近1,個案間彼此競爭程度越大。研究結果發現,空間距離為最重要之影響競爭因子,其次為產品屬性。就地區別觀察,台北市推案競爭程度高於台北縣,且郊區推案競爭程度較市中心大,嘗試打破過往以推案數或總銷金額等少數指標定義「一級戰區」之迷思。就個案而言,本研究之量化方法能協助判斷個案間之競爭程度,做為推案分析時競爭個案選取之依據;就市場分析整體而言,進一步了解次市場之推案競爭結構,作為新推個案供給者推案策略或產品定位之參考。 / The aim of this real estate analysis is to know what home owners want and how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ers analyze their housing projects. This market analysis will help housing developers better understand current and future market trends. In residential markets, the housing developers closely follow leading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hen decide to either follow the market trends or take an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past market analysts attempted to define housing submarket trends and then cross-reference these trends with current market developments. However, these developers have been questioned that it is too subjective to choose potentially attractive development projects by relying on what is more likely qualitative market analysis instead of more objective quantitative data. This paper creates a model to analyze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objectively than what was previously available. The paper will follow a comparison study of cross-referencing multiple development projects based on dual parallel models. The research area is based on Northern Taiwan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s of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previously known as Taipei County). The model used will first sample data from four market sensitive developer criteria which include housing attributes, housing prices, listing time and distance between dual project development models. Next, we measure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give then a value between 0 and 1. To establish value, if the housing attributes and the housing price of the two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similar, the listing time is in the same month, and they are located adjacently, the value of competitive degree is closer to 1 and therefore more competitive. From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dist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four criteria and the housing attributes are the second. The research established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 Taipei City is greater than in New Taipei.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if used it will increase a housing developer’s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correctly choosing a competitive project, and therefore better understand the overall market environment. keyword:market analysis、similarity、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88

勞動派遣業的核心能力之探討 - 以Adecco為例 / A case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affing industry- Adecco Group

賴明媚, Lai, M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企業發展的全球化與多元性,利用派遣方式的彈性人力運用,已漸漸成為企業倚賴的人力資源運用的一部分。非典型之人力雇用已由補充性的人力資源策略,變成為企業發展所仰賴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政策。一般派遣,多是將非核心職務外包給派遣公司,企業可將更多心力放在重點營運目標上。所以派遣公司將派遣員工透過三方以勞動關係、工作關係、合約關係送到要派企業(用人單位)工作。派遣業務看似簡單,表面上只是派遣公司將員工提供給企業,企業負責監督指揮員工執行業務工作,而派遣公司則是負責派遣員工的發薪等行政業務。正因為被認知的派遣業是進入門檻低的行業,一般企業對派遣公司多採用低價格成本預算。 這幾年來因為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勞工意識抬頭,勞資爭議迭起,加上法律一直對派遣規範不清以致派遣糾紛不斷,導致社會大眾對派遣多所誤解,不認同派遣甚至反對派遣!也因此派遣業者面臨多所挑戰。所以派遣業者不能只是用傳統的方式經營而應該思索如何鞏固本身的核心能力,進一步創造及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增加獲利、另一方面則是要繼續維持其審慎的經營成本管控。對於派遣員工不僅要合理保障他們的權益更要幫助其發展未來的生涯規劃及創造美好的生活。 本研究先了解歐美高度成熟的派遣市場的現況與發展並且和台灣的發展狀況做比較分析,並進一步就政治法令、經濟、社會、市場及內部經營成本結構面探討派遣業的產業特性。因此勞動派遣產業要發展競爭優勢,公司策略重點應以發展及利用核心能力以解決派遣業本身所面對的生存競爭以及一直以來的低價預算的挑戰。如此一來企業不僅可以維護及擴展目前的企業領域,更可以延伸至新的相關企業核心領域,因此找出派遣業核心競爭能力模式才能立於長遠不敗之地。 本研究的個案分析,以全球最大之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 Adecco 為樣本,透過個案的深度訪談及內部資料,引導出個案公司的核心價值、經營策略及經營哲學,探討個案公司如何以自有的核心能力創造出的競爭優勢,以面對高度複雜的經營環境的挑戰來開創未來的展望!
89

越南水產業競爭策略與品牌演進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branding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f Aquacultural industry in Vietnam.

劉宜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水產產業在天然資源日漸枯竭的大環境下,以海洋牧場形式轉型以做為未來重要的人類優良蛋白質來源之重要地位已然確立。全球水產漁獲總量水產養殖比例更已超越天然捕撈,正持續加速促成這種轉變。 越南水產品出口產值2011年達50億美元,是越南出口創匯重要產業。水產產業價值鏈也逐步完整建立,從種苗、養殖、飼料、到水產品加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地理位置與天然環境更是促成水產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吸引本地與跨國企業進入越南發展,產業內競爭激烈。 本論文以案例公司發展為軸線,分析比較主力競爭廠商行為,以綜觀越南水產飼料產業競爭策略演變與發展歷史,以及探討越南境內主要競爭廠商行銷競爭的策略選擇。分析價格競爭策略與品質競爭策略差異與效益以及消費者選擇和市場影響。以及市場新進入廠商與既有廠商的各自行銷選擇和市場競爭消長變化。越南的水產飼料市場競爭變化說明了辨認與選擇真正的客戶,並以超越客戶期待的產品價值,或者設計結構性產品以進入市場,不管何時都是行銷競爭的關鍵課題。 最後並分析案例公司面臨的未來挑戰與機會,思考可能的競爭者策略以及因應選項。並初步思考有關品牌策略的未來展望。 / Aquaculture industry changing into ocean farming in order to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rotein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in the future has been surely admitted whil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facing natural resources depletion problem. Meanwhile the amount of aquaculture seafood has already surpassed the natural fishing amount in global total fishing scope. This resulted in speeding up the changing. Vietnam seafood export with total value over 5 billion US dolla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xport item in year 2011.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has become a complete seafood integration value chain by starting from hatchery to culture, feed industry, and to seafood processing. Vietnam’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which attracts many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o penetrate into this market. As a result, severe competition is unavoidable.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ase company as an axis. Analysis and compare the competitor behavior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strategies and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aquaculture industry of Vietnam. Also will discuss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among the main players, which also indicates the differences and effectiveness of price strategy VS quality strategy and its result in consumer selection and market influence which eventually facilitate the growth and decline situation between the new comer market attackers and exist market defenders in Vietnam. The changes of competition situation within Vietnam’s aquaculture feed market also indicates that either to identify and select the correct customer to offer the product value or to develop a niche product which are above customers’ expectation shall be a top issue in all the times. In the end,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and the chances for the case company and the competitor strategies will be discussed. And for the worldwide scale, Branding issue will als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briefly as a future topic of the case company.
90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以要素稟賦觀點分析

薛至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際化、自由化腳步的加速進行,台灣的產業結構面臨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政府為了振興經濟,使得產業結構能夠順利升級,於1995年設置「台南科學園區」,在政府耗費龐大經費開發科技園區的同時,如果能夠找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不僅可以促使科學園區的開發,更符合實際產業發展的方向,亦可提高科學園區用地的開發效率,進而加速經濟成長。而此,本研究將從「要素稟賦」的觀點,來探討台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並且找出何者較具有產業競爭優勢,以做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課題分析;第三部分:模型建立與實證結果分析,係利用Solow「幾何指數法」經濟成長模型,建立線性迴歸方程式,以「要素稟賦」的觀點,來實證製造業產業結構轉變的情況,在實證測試過程則是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是利用製造業民國50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將製造業劃分為1961-1969、1970-1979、1980-1988、1989-1997年等四個期間,進行實證測試;第二則是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其中包括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等,以民國69年至民國86年的資料來進行實證測試;第四部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主要在探討台灣各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之競爭優勢分析與台灣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 經由本文實證結果,結論茲說明如下: 一、如以「要素稟賦」觀點來觀察的話,本研究發現:政府在扶植重點式產業發展效果,有明顯時間落差(Ting Lag)的存在,在前一期經濟發展階段所扶植的重點式產業的政策效果,均顯現在下一期的經濟發展階段中。 二、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若就1961-1997年期間整體來看的話,以「勞力」與「生產技術」及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來觀察的話,則可以得知,1970-1979年期間的「勞力」、「資本」、「生產技術」乃是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較具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若以1989-1997年與1970-1979年兩期間加以比較的話,則可以發現:隨著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斷的成長,台灣要素稟賦的競爭優勢,表現在1989-1997年期間「勞力」與「生產技術」的競爭優勢又高於1970-1979年期間,而「資本」比起前反較不具競爭優勢。 三、若以1980-1997年期間,將製造業劃分為四個業別來觀察的話,則本研究實證發現:1980-1997年階段前期,「勞力」乃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賦,但由製造業各業別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消長可以看出,在1980-1997年階段後期,「生產技術」與「資本」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地提昇之中,而「勞力」的競爭優勢則在不斷的消退中。

Page generated in 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