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
  • 18
  • 2
  • Tagged with
  • 20
  • 20
  • 20
  • 20
  • 10
  • 8
  • 7
  • 7
  • 6
  • 6
  • 5
  • 5
  • 5
  • 5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大陸、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分析

吳巨盟, Chu-Meng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展開「世紀之旅」後,一九九五年下半年中共一連串的軍事演習、對台實施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到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這一段期間內中共對台政策特別的強硬,有別於中共一再重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政策,引起了國內對於國家安全的討論與關切,也引發筆者對於探討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興趣。 在國際關係中,「安全」(security)是一個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個基本的價值。隨著國際政治學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核子武器的出現與冷戰的爆發,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許多學者開始將安全問題從國際政治研究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次領域(sub-field)做專門研究,這就是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y) 。此階段,安全研究的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即國家軍事力量的穩定,因此國家安全就是防務或國防的代名詞,保障國家安全是遂成為國家最重要的職責。 冷戰結束後,「安全」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不再局限於軍事領域,而是逐步延伸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境領域,所以學者將其稱為「綜合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對於安全之研究雖然有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區域安全(Regional Security)、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全球安全(Global Security)、共同安全(Common Security)、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等若干不同的層次,但一般的安全研究仍是以國家為中心,探討國家面臨威脅時,以國家層次的安全,整合各層次的安全關係,了解威脅安全的因素,並謀求解除威脅之道。 據此,國家安全的定義為:「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我國國情特殊,長久以來在中共的敵對威脅下生存、發展,雖然沒有形之於正式文書的「國家安全政策」,但是我國憑藉「反共」與「發展」的策略,以堅定的意志,不僅確保了國家安全,也維持了經濟穩定的成長,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蹟。冷戰時期的來臨,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將影響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兩岸互動關係日益密切,在表象上敵對意識漸次模糊,而又無法保證中共不以武力進犯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整體的國家安全政策,實為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值得重視。無疑地,以現階段而言,中共可能以武力侵犯台澎金馬的行動,是「危害我們國家生存最直接、最嚴重之威脅。」 。換言之,「確保台澎金馬及諸外島安全,與爭取國人生存發展的國際空間」 就成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為的首要目標。 不可諱言的,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的變遷必將影響我國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面對中共武力的威脅,我國對於國家安全的問題應該投入更多的關心和努力。本研究之目的即針對後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作一評析,將從我國國家安全之環境因素、我國安全威脅對國家安全之衝擊與影響,及主要的政策與作為加以研究,以作為我國修訂國家安全政策的參考與依據,並希望能進一步尋求我國長治久安之道,此為本文的最大目的所在。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國家安全概論 第一節 國家安全研究與國家安全的意義…………………7 第二節 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與來源……………………..11 第三節 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15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議題…………………………..18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環境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國際安全環境……………………….23 第二節 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31 第三節 後冷戰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43 第四節 後冷戰時期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61 第四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來源 第一節 中共武力犯台……………………………………..67 第二節 國土分裂:台灣獨立………………………………77 第三節 區域衝突:南海主權衝突…………………………85 第四節 我國安全威脅的評估……………………………..106 第五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國際保障 第一節 聯合國對中華民國安全的保障……..…………..137 第二節 美國對台海的安全保障.……..…………………154 第三節 美日安保條約與台海安全………………………172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國際保障的評估…………..185 第六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政策 第一節 大陸政策…………………………………………187 第二節 外交政策…………………………………………200 第三節 國防政策…………………………………………211 第四節 經濟政策…………………………………………223 第七章 本文結論………………………………………..235 參考書目…………………………………………………..239
12

全球化下台灣與南韓國家角色轉變之比較研究 /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s of state role -- South Korea and Taiwan compared

郭瑀筑, Kuo, Yu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取歷史制度主義作為研究途徑,分析相關研究文獻,以台灣的經建會與南韓的經濟企劃院為例,探討身處全球化浪潮下,台韓兩國國家角色轉變之過程。在全球化的脈絡下,本論文以台韓兩國隨著民主化與自由化的發展,歷經威權體制轉型時期、亞洲金融危機發生階段與危機結束後,政府中制定與推動經濟政策者,即台灣的經建會與南韓的經濟企畫院,對於經濟政策之作為,分析兩國國家角色的轉變、原因及所產生的影響。 自90年代開始全球化的影響力遽增,台韓兩國歷經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使國家角色由過去威權體制時期的政府領導且高度介入的地位,因自由市場體制所致而失去領導能力之模式,至歷經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兩國政府為因應危機引發經濟成長減緩等問題,使國家角色領導能力更為減弱,至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後2000年,台灣面臨首次政黨輪替以及南韓經濟開始復甦的情況下,兩國國家角色對於經濟政策的領導能力,再次產生轉變,台灣的情況因朝野對立而引發政治失序,使經濟政策窒礙難行,國家角色主導經濟發展程度更為減弱,南韓則由於全球化與自由化的影響,財閥完全主導經濟發展的方向,使政府退位為管理者的角色。 /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approaches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provi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tate role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an attempt to shed a light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state role. Focusing on 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government,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s of state role in South Korean and Taiwan since the two countries embarked upo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he 1990s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s of state role upon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o-economic development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South Korea’s and Taiwan’s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are similar. However, different politico-economic institutions impact upon 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government in the two countries, hence the state role. It is nonetheless observed that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state role of South Korea and Taiwan should superv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weather the global financial storm.
13

試析制度建設與市場經濟秩序

康從之 January 2003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14

「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國力輿外交政策」之研究

胡克難, Hu, Ke-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華民國反攻復國的進程中,卅年歲月悠悠已過。卅年來,我全國軍民生聚教訓, 攜手同心,始終堅守原則,無懼橫逆,并迄已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力,朝著復國 建國的總目標邁進。 一般的國際關係理論皆謂, 國家利益指導外交政策, 而外交政策的執行輿國家利益的 達成, 胥賴國力之有效運用。在卅年的時光□, 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 表現出高度的 連貫性輿一致性。本研究將試就其國家利益、國力輿外交政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作一描述及說明, 並就研究所得作成檢討輿建議, 茲簡述研究綱要於後: 第一章緒論 (本部分將就研究目的、主題、架構輿研究方法作一說明) 。 第二章國家利益輿國力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輿國力 第四章中華民國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要素。 (將提出諸如政治文化、政治結構等國內 因素輿國際體系等國外因素分別論述。) 第五章國家利益、國力輿一九六0年代的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先鋒案」為例。 第六章國家利益、國力輿一九七0年代的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對外經濟政策」為 例。 第七章國家利益、國力輿未來之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核子政策」為例。 第八章結論 (將就本文研究所得, 作成檢討輿建議) 本論文全文共約七萬字。
15

理性的預期和總體經濟模型之探討─台灣之實證分析

包佈訓, Bao, Bu-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的目的與動機。第三節:本文結構。 第二章:對先前文獻的介紹與評述。第一節:理性預期與自然失業率的關係。第二節 :在近代文獻上–理性預斯的總體模型介紹。第三節:對各種有關模型的評述。 第三章:在理性預期下,總體計量經濟模型的研究。第一節:傳統總體計量經濟方法 的困難。第二節:縮寫式的理性預期模型。第三節:鄒至莊教授的計量經濟模型。第 四節:在理性預期下,經濟政策的評估與最適計劃的爭論。 第四章:在理性預期下,台灣總體經濟模型的設立:第一節:模型的架構與假定。第 二節:估計的方法。第三節:估計的結果與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全文共分為五立,共約三萬五千字左右,利用理性預期的假設,印證台灣總體模型, 是否只有非預期的貨幣或財政變數才能影響實質經濟變數。
16

考慮進口投入的經濟政策之研究

周滌平, Zhou, D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目的乃在於探討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型開放經濟,其政府政策工具對維持經濟 安定和經濟成長的相對有效性。 我們採用「非貿易財模型」來建立基本模型架構,且為了簡化起見,政府的經濟政策 僅包括政府支出,貨幣供給量,貨物稅和進口原料的進口稅;得到和一般不考慮進口 資源的小型開放經濟之政策效果之探討不同的結論,不但採浮動匯率無法隔絕輸入性 通貨膨漲,各項政策的有效性亦得視貿易財部門和非貿易財部門其進口資源的投入產 出比率而定。 本論文所指的進口資源, 主要是指石油進口國所進口的大量不可替代的石油而言, 鑑 於對石油的依賴性短期內不可能改善, 故將此一特性放入模型中探討在不可或缺的石 油進口要求下, 小型開放經濟的政策的政策有效性。 全文共分四章, 除前言, 結論外, 主要架構和模型演申均放在第二和第三章, 共約四 萬伍仟字。
17

小型開放經濟政策工具的配對與穩定性─台灣實證分析

吳明翰, Wu, Ming-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模型建立 第三章 固定匯率 第四章 浮動匯率 第五章 最適政策配對 第六章 台灣實證分析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本文分為兩大部分––理論與實證部分,從第一章至第五章探討理論上的架構,所使 用的工具是比較靜態與動態兩種方法。第六章則是實證部分,使用計量上的一段、二 段、三段式的迥歸估計方法,並加以比較三種方法的結果,選擇最適當的估計值,以 作為第七章評估最政策配對與穩定性的基礎,從而提出最適政策分配。
18

市場化過程中的政府行為選擇 : 從物業管理的發展看政府角色轉換 / 從物業管理的發展看政府角色轉換

翁國強 January 2003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

俄國內戰(1918-1921)與蘇維埃政權之鞏固

田文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國內戰包含了許多面向,其過程不是官方紀錄所登載的表象,蘇維埃政權的因應之道是依循既定步驟計畫,抑或是只是蘇維埃政權順應時勢且戰且走的結果,對日後蘇維埃國家的產生有何種催化作用是本文的研究動機。本文的中心旨在探究俄國革命初成在奪權成功後,內戰對蘇維埃政權鞏固的挑戰,戰爭期間俄國社會經歷的變遷,以及因應戰爭的進行蘇維埃政權的回應之道。 / Unlike the single-dimensioned description by the Soviet government, the Russian civil war includes many dimensions.What is the response of the Soviet government to the civil war and how it enables the cre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s the motive of the dissertation.The main purpose of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how the soviet regime faces the challenges of power consolidation, the social changes during the war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soviet government after the Bolshevik party seizes the power.
20

外匯市場操作之研究

鄭秀芬, Zheng, Xi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七一年Bretton Woods System崩潰以來,各國分分採行浮動匯率或管理浮動之 匯率政策,故本文之研究動機為在現實複雜之世界中,什麼樣的匯率政策才是最適的 ,而各國央行在外匯市場中干預、操作之技巧與有效性如何。 一、匯率管理之重要性。 二、外匯市場干預─干預之政策目標與利失、操作之技巧,與國內貨幣政策間之關係 、和總體經濟政策之配合。 三、各國匯率政策之經驗與外匯市場干預之成效─分歐洲、亞洲、美國、中南美洲加 以討論。 四、台灣匯率政策與外匯操作之沿革比較及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