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6
  • 43
  • 3
  • Tagged with
  • 46
  • 46
  • 20
  • 19
  • 16
  • 15
  • 14
  • 13
  • 13
  • 12
  • 12
  • 12
  • 11
  • 11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一般報與財經報如何建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新聞 / The Difference From Constructing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News Between General and Financial Newspapers

賴柏維, Lai, Bo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兩岸兩會復談後,大陸與台灣的經貿關係也因為經濟交流腳步更加緊密,彼此成為非常重要之貿易與投資夥伴,兩岸於2010年簽訂ECFA之後,2013年再簽訂攸關台灣經濟前景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由於社會各界與媒體對於協議利弊有著巨大爭議。至今尚未通過。 本研究為探究台灣報紙如何再現「服貿協議」,以兩份一般性報紙─《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與兩份財經報紙─《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自102年6月21日至103年2月20日,分析探討報紙之消息來源、報導偏向、議題設定以及框架運作模式。 研究發現,一般報紙與財經報紙在消息來源、報導主題與新聞框架與文本特色具有顯著差異,與過往研究結果類似,兩類報紙的消息來源仍然偏向傳統菁英消息來源(政府、政黨與學者專家),只有財經報紙比較注重服務產業的意見;報導主題部分,一般報紙偏向報導「服貿協議」政治層面,財經報紙則維持財經報紙特色,經濟議題比例仍高;新聞框架方面,政府與政黨論述為兩類報紙偏好之框架,唯財經報紙的經濟框架報導比例較一般報紙高。 本研究認為,兩份一般報紙於「服貿協議」事件出現「資源動員」現象,而且報紙各持己見的立場非常鮮明,媒體的角色已不再是溝通與對話,而是包裹具備立場的論述,且《中時》與《自由》兩報的立場截然不同。反觀財經報紙,雖然仍具備支持政府之立場,但是仍能就事論事,從經濟層面剖析「服貿協議」對於台灣經濟之利弊。
22

我國半官方經貿推廣機構組織與職能之研究──中歐貿易促進會案例──

梁益民, LIANG,Y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貿易之快速發展為我國近年經濟得以持續穩定成長之基礎。鑒於我國與世界大多數國 家均無正式外交關係,因而以半官方之民間社團組織型式來推動對外經貿實質關係即 成為一重要之模式。本文之研究目的,即以中歐貿易促進會為研究對象,針對該會之 組織結構與職能運作,以探討我國半官方經貿推廣機構於經貿發展中所扮演之角色與 功能。 全文共分五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本文之題目界說及研究動機、目的、架構及限制。 第二章「中歐貿易促進會之組織結構」:本章就中歐貿易促進會成立之背景、法令依 據及組織現況,探討半官方機構之組織設計與角色地位。 第三章「中歐貿易促進會之職能分析」:本章以靜態及動態兩個層面,就中歐貿易促 進會之職能運作及運作上所可能發生之問題做一探討。 第四章「我國半官方經貿推廣機構之比較」:本章就我國現有之主要半官方經貿推廣 機構之現況做一說明,並就其組織與職能之差異做一比較。 第五章「結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發現,並針對我國半官方經貿推廣機構之現狀做一 檢討並對未來之發展提出建議。
23

從依賴到互賴--就權力結構與談判策略論1985年後之中美經貿談判

吳滄生, WU,CA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美雙邊關系的外交議題,在八○年代前后有重大的變革。兩國關系因長期貿易順差 使外交重心由戰略利益轉向經濟利益,兩國自1985年起的密集貿易談判充分凸顯 出雙邊關系的這種轉變。 中美貿易談判就表面看,是兩國貿易長期順差導致的結果,但就新興工業國家角度看 ( NICS) ,卻微妙的反映出體系中新興勢力的發展趨勢,即新興工業國家經長期發展 后,其經濟實力已浮現為世界貿易市場的重要競爭者,而GATT的經貿體制帶來不穩定 的因素,使得美國經貿失衡的困境更為嚴重難解。 因此,中美經貿談判可說是美國與其它新興國家談判的一環。這些NICS在國際體系中 權力資源及地位都不如美國,故引發本文動機,即「弱國如何在強權社會中生存」。 其假設為:在強與弱的談判中,權力資源屬于弱勢國家,如何藉談判策略來彌補其權 力結構的限制。 就此假設我們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分別以國家有效資源及依賴受損度概念分析國 家權力與談判結果的關聯;及以博奕理論和磋商理論(bargaining theory) 探討不對 稱性談判的策略運用。 在第三章中以臺灣在外交、軍事、經濟上的權力資源,分析臺灣由依賴走向互賴之際 ,權力的增加是否可增加兩國間利益交換的機會。 第四章中的臺灣談判策略分析及第五章的結論都是針對中美在1985∼1990年就個案談 判雙方策略顯現在經貿政策的運用、利益團體的游說,以及結盟奧援等做法的分析。 本文焦點放在以「權力-策略」觀點,分析不對稱談判中弱者如何求生存?以及弱勢 國家如何以策略縮小彼此差距,以打破「權力決定談判結果」的模式,從而為中美經 貿談判的有關研究中,補充這方面的學術空白。
24

國際經貿体系下之政策撘配與依附策略

陳建良, CHEN,JIAN-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科技進步,交通發達,世界各國的產品市場、金融市場整合與日俱增,也使得國 際經濟貿易體系之間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增高。各國任何政策的推行,往往會波及于其 他各國,造成彼此經濟利益的矛盾甚至衝突。于是在各國規劃及制定財經政策上就必 須考慮到此種經濟體系的干擾效果。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結構相互依存性的型式有許多 種:一是結構上的相依,指一國經濟情況的變化會透過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傳遞到另一 國;另一是政策目標制定上的相依,例如兩國家在制定自己的政策目標時同時考慮了 對方的通貨膨脹率與經濟成長的變數,也就是考慮了國對國間政策的互動關系與影響 。 要解釋國際經濟體系間的相互依存性,可以將全世界視為一個封閉的經濟體,體系中 的某些變數有加總的限制式,例如全球各國經常帳的總合必等于零,或各國國際收支 帳的總合必等于各國準備變動的加總。因為這些總合的限制,若一國意圖改變國際收 支,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國際收支的變化。此種政策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以及各國政策目標函數的不一致,就指出了政策協商的必要性。 本文之主要目的即考慮到在結構性不對稱的國際多元經濟體系中,大型經濟體系間如 何協調彼此的經貿政策,而小型開放經濟體系面對不同大型經濟體系的外溢效果下如 何選擇其依附策略。這因為在整個世界的經濟體系中,“大國”畢竟只是少數,大多 數國家都是單方面受大國影響的“小國”。因此,在關心大國之間的政策互動及福利 水準的變化之余,占大多數小國的處境也不容忽略。
25

後金融危機時期日本對東協國家之經貿外交政策

李蕙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在一九九七年的金融風暴以前,日本對於加入東南亞區域整合的過程並不積極,但對日本而言,不論從安全或經濟角度來看,東南亞地區一直是日本非常重視的一塊。從日本對東南亞國家採行的外交政策,更可以看出每個時期日本外交思維的轉變,然而金融風暴以後,中國崛起的因素也勢必將為日本與東協國家的雙邊關係帶來巨大的影響。 第二章 福田主義下日本對東南亞國家之經貿外交政策 一、 東協是在冷戰思維下因應情勢所需成立的組織,其發展可以分為五個時期,而「等距離外交政策」更展現了出色的外交手腕。從政治面及經濟面,東協國家對日本的重要性更不在話下。 二、 觀察日本對東協國家外交政策的變化,依據不同時期可分為四種類型,其中又以「福田主義」為日本外交政策的轉捩點。 三、 日本與東協國家的經貿投資關係一開始起於戰後賠償問題,雙方貿易也因此再次展開。從戰後到八0年代,日本對東協國家的直接投資以及雙邊貿易額不斷上升,ODA更是逐年增加以保障資源來源及擴大海外市場,一九八0年後則加入「分擔責任」的概念。 第三章 金融危機後日本對東協國家之經貿外交政策 一、 一九九七年的金融危機為整個東亞地區帶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造成東協國家經濟重創,也暴露了東協國家長久以來在經濟、政治面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加深了東協國家內部的凝聚力,此外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和其他大國的互動,也改變了東協國家與外部國家的關係。 二、 一九九七年的金融風暴給雙方的經貿關係帶來衝擊,但隨著東協國家景氣的復甦,貿易數量與規模也慢慢恢復至原來的水準。此外由於區域主義的發展,日本更展現了與東協國家積極洽簽FTA的決心。日本對東協國家的直接投資則上升緩慢,相較之下對於中國的直接投資則快速增加。 三、 金融危機中日本積極給予東協國家援助,並提出一連串的計畫,也由於金融風暴的影響,日本給予亞洲的ODA大不知道說幅增加,其中又以給予東協國家的比例最高。今後日本和東協各國將進行更深一層的經濟聯繫,強化區域合作,而日本對東亞的ODA戰略也將遵循這樣的方針。 第四章 日本與東協、東亞高峰會之關係 一、 日本與東協國家的對話機制,包括多邊國際組織與雙邊論壇,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東協—日本論壇」,另一個則是「東協區域論壇」。除此之外,日本也積極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和東協國家進行對話。 二、 中國投入區域合作的契機為一九九七年的金融危機,從此之後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快速發展,而東協長久以來和日本的關係緊密,因此被視為挑戰日本在東亞地區作為領導角色所建立的經濟秩序。 三、 東亞共同體的建構,儘管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但也象徵東亞地區新秩序的形成,更成為日本、中國角逐東亞區域領導者的戰場,此外美國的態度也是關鍵性因素。 第五章 結論 中國的崛起確實給日本與東協帶來影響,但日本對東協國家的影響力是無庸置疑的,這種影響力不論是將來在「日本—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或「東亞共同體」的建構上,都能繼續發揮作用。
26

兩岸經濟依賴程度之實證研究

劉昶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迅速地成長,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台商赴大陸投資不斷增加,台灣經濟發展是否過度依賴中國大陸,乃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使用1998年第一季至2008年第四季之資料,對兩岸經貿重要議題進行實證分析,範圍包括:台灣對中國的貿易是否影響台灣之經濟成長率、台商赴大陸之大量投資是否造成本地失業率之惡化以及兩岸貿易是否顯著影響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實證結果發現,在樣本期間,台灣對大陸之進出口貿易確實顯著影響台灣之經濟成長率;台商外移至大陸,也使得國內失業人口增加;而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對新台幣匯率的影響則不顯著。因此未來兩岸經貿之互動,將影響台灣經濟之未來發展前景,政府在做兩岸決策時,必須謹慎從事,趨吉避凶,才能消弭社會的疑慮,並促進台灣經濟的健全發展。
27

對外關係的國內根源:兩岸經貿交流中的利益、符號與威脅 / Domestic Roots of Foreign Relations: the Interests, Symbols, and Threats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Exchanges

陳映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兩岸關係既是臺灣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也是支配臺灣內部政黨競爭、統獨認同與利益配置等政治議題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臺灣民眾面對兩岸相關議題,時常面臨理性與感性的抉擇,「理性自利」觀點認為利益極大化是選擇時的衡量準則;「感性認同」觀點則主張情感認同等符號才是決定態度的關鍵。本研究使用2008年、2009年、2012年與2013年的民意調查資料,從「理性自利」、「感性認同」與「威脅認知」三個面向切入,追蹤與探析臺灣民眾如何評估兩岸經貿交流所帶來的利益,以及此經濟利益評估對於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與「統獨立場」的影響,並進一步剖析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交流立場與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的整體與個體利益評估不同,且利益評估確實影響了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與「經貿立場」,認為利益變差者傾向認同臺灣人、臺灣獨立,認為利益變好者傾向認同中國人與都是、維持現狀與統一。此外,臺灣民眾具有以大我為優先的傾向,整體利益的好壞是決定其經貿立場的關鍵,認為有利於整體即支持開放,若有害於整體則支持緊縮。然而,臺灣民眾與中國大陸日益疏離的趨勢並未出現改變,因為政黨認同、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等感性因素,以及威脅感受,對於臺灣民眾的兩岸議題立場抉擇仍具有顯著影響力。因此,本研究認為「理性自利」雖然看似能引導臺灣的兩岸議題民意結構,但「感性認同」與「威脅認知」或許才是左右臺灣民眾態度的真正關鍵,也是造成臺灣民意對中國大陸愈趨「疏離」態勢的根本原因。
28

一九八七年以後台海兩岸民間交流之研究 / A Study 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ince 1987

李孟勳, Li, Meng 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政府開放一般民眾赴大陸探親, 阻絕將近四十 的 台海兩岸人民打破以往的限制, 開始展開正式的交往, 兩岸關係邁入民間 交流的階段。但是, 由於台海兩岸處於長期的分裂狀態, 加上彼此的歷史 恩怨和意識型態上的差異, 雙方在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也朝不同的方向 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 民間交流是消弭雙方認知差距、形成共識的首要工 作, 更是岸邁向未來統一的必經階段; 易言之, 在目前兩岸官方仍處於敵 對的狀態, 民間所展開的經貿、文教各項交流如果能產生良好的互動情 形, 將形未來兩岸政治統合的助力, 亦就是西方學者所說的「擴散」( spill-over效果。本論文即是在探討近五年來民間所展開之各項交流是否 已產生上述之「擴散」功用, 亦就是說, 民間交流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 何種程度的響。並且加以檢討民間交流之各項問題與限制, 藉以了解兩岸 民間在交流中所扮演之角色、地位, 及其所能發揮之空間。因此, 本論文 將透過近五年來兩岸民間之經貿、社會文教各項交流之際概況及官方所制 定之相關政策與措施之歸納整理, 以便對於上述問題有所了解。本論文共 分為五章十六節及結論, 共十餘萬字。第一章為緒論, 主要是就研究動機 、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疇及研究資料做一描述。第二章: 分別從國際 外環境、台海兩岸政治態度與立場的轉變、民間方面的衝擊等三方面去探 討促成兩岸民間交流之背景因素。第三章: 主要是歸納整理近五年來兩岸 經貿交流之相關政策、措施及實際交流情形, 並探討其相關問題及限制。 第四章: 主要是歸納整理近五年來兩岸社會文教交流之相關政策、措施及 實際交流情形, 並探討其相關問題。第五章: 將近五年來之民間交流正負 面問題做一省思, 並探討其和兩岸關係發展之互動情形。結論: 將本論文 之研究所得做一歸納整理, 並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提出建議與展望。
29

普欽時期俄羅斯對中國經濟戰略之研究 / A Study of Russia's Economic Strategy toward China during Putin Era

王奕超, Wang, Yi C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探討的「對外經濟戰略」是政府在國家發展層次、以國家發展作為全盤考量的對外政策準則,是從對外交涉層面的經濟取向,對其政策形成之分析與研究。對外經濟戰略作為國家對外事務交涉的準則,影響國家的外交與對外經貿發展,因此從對外經濟戰略的研究,將有助於理解國家外交的思維,並可成為預測國家對外經貿合作方向的參考。俄羅斯在普欽總統強勢作為的領導之下,使得其國家從經濟蕭條、政局不穩定與外交發展受侷限等問題中,得以蛻變成為重新崛起的大國。而中國是俄羅斯重要的鄰國之一,從經濟面向的分析觀察,中國更是國際上重要的新興市場,從政治面向觀察,中國亦是國際上逐漸擴展影響力的大國;因此筆者研究俄羅斯的對外經濟戰略,是以普欽總統時期作為分析的時間範疇,而以中國作為分析的目標國。 俄羅斯對於與中國進行的政經合作,是以其國家利益為考量,而其國家利益是以國內經濟發展為原則,並擴展國家在亞太地區的勢力,以實現普欽的東西方平衡外交策略;而俄羅斯對中國的經貿發展事務上,是有著多重因素考量,筆者從俄羅斯亞太政策、全球化影響、俄羅斯能源優勢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等戰略思維,歸納成系統性政策思維的整理與論述,並將以上綜合陳述,作為解讀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戰略。 /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iscuses the “foreign economic strategy”, which tells the principles of foreign strategy that a government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in state development. It focuses on the aspect of economy in diplomatic level, analyzing how the policy is formed. Being the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foreign economic strategy e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us, this study helps to comprehend the context of state diplomacy and anticipates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Putin, Russia, originally a hybrid of economic depression, political unrest and diplomatic plight, turns into a great power. China, an important neighbor of Russia, is not only a rising marke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t a grea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us this thesis researches Russia’s economic strategy, and focus on China’s aspect during Putin’s era. Russia, takes its national interests into consideration, cooperate with China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Its national interests mainly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largement of its influence in Asia-Pacific region, realizing Putin’s diplomatic strategy to balance the east and west. Therefore, there are multiple factors in Russo-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ussia’s Asia-Pacific strategy,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Russia’s energy superiority and Russia’s Far-ea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summarizing Russia’s economic strategy. Therefore, this study shows Russia’s strategic thought toward China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30

俄羅斯政經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之影響(1992-2000)

古鳳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1992-2000年期間俄羅斯政經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之影響。台灣與俄羅斯的貿易自1992年開始,貿易量雖有起伏,但大體來說仍可謂是正成長。然而,當俄羅斯開始走向市場經濟路線、施行震盪療法,經濟轉型不如預期中的順利,再加上金融風暴的發生,導致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到1998年時,由於受到盧布大幅貶值,造成我國部分業者無法收到貨款或訂單被取消,使得業者暫停對俄貿易而改採觀望的態度,台俄貿易量也為之遽減。由此我們發現,俄羅斯政經狀況對台俄經貿關係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論文認為俄羅斯的政治環境與經濟情勢是影響台俄經貿之主因;而由於當前俄羅斯的政經情勢逐漸轉好,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的台俄經貿情況將會漸至佳境。此一假設命題可再引申為下列邏輯相關的子命題: (一)俄羅斯的政治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有正、負兩方面 1. 俄羅斯的國內政治環境與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正相關 2. 中俄關係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負相關 (二)俄羅斯的經濟情勢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正相關 1. 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正相關 2. 俄羅斯的經濟體質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正相關 3. 俄羅斯的銀行體系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為正相關 (三)根據H-O定理,台俄經貿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加上普欽執政後,俄羅斯政經情勢逐漸改善,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的台俄經貿情況必然會漸至佳境。 上述的三個子命題,構成本論文的核心論點;而對應此三個論點,本論文將分六章探討。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文獻述評與研究方法、假設命題與研究架構。第二章:台俄經貿之開展及商品結構。此章分為兩節:分別為台俄經貿之開始與推展及台俄貿易之商品結構。第三章:俄羅斯之政治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此章分為三節:分別為俄羅斯國內政治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中俄關係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及小結。第四章:俄羅斯之經濟情勢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本章將先說明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再從俄羅斯的經濟體質及銀行體系兩方面,探討俄羅斯之經濟環境對台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第五章:台俄經貿的未來走向。本章將依據三、四章之討論結果,對台俄經貿的未來走向做預測。本章分為三節:普欽執政後的政治環境、普欽執政後的經濟情勢及小結。第六章:結論。總結整個論文之重點及研究之結果。 /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Russi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o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2-2000. Taiwan-Russia trade has started since 1992. Roughly speaking, the amount of the trade was growing. However, when Russia started to change their economic strategy, and carried out the shock therapy, the route of economic reform was not as smooth as expected. The outbreak of financial crisis leaded to the crash of Russia economy. In 1998, some Taiwanese businessmen couldn’t receive payment of goods or the orders were canceled because of the evaluation of ruble. It has made those businessmen change their attitude and stop trading with their Russian counterparts. The amount of Taiwan-Russia trade became decreasing. According to this reason, we found that Russi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have great impact upon Taiwan-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hip. This dissertation is taking the position that Russian political environments and Russia economic situations are the main reason which influent the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Russia’s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Russia. The present Russi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so we can forecast that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situation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future. This hypothesis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logically intertwined propositions: (一) The impact of Russian political environments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1. The impact of Russian domestic political environments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2. The impact of China-Russia relation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 (二) The impact of Russian economic situation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1. The impact of Russian economic reform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2. The impact of Russian economic construction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3. The impact of Russian banking system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三) According to H-O therapy, the economy and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Russia still have large potential. After Putin took power, the Russi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gets better. Therefore, we can forecast that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situation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future. These three interwoven propositions above constitute the core points of this the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oints, this thesis will be discussed in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it will explain the motivation, purpose, method, hypothesis and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Chapter 2:The start and goods structure of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This chapter has two sections, they are the start of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and the structure of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Chapter 3:The impact of Russian political environment to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 This chapter has three section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Russian domestic political environment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the impact of China-Russia relation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and the initial conclusion. Chapter 4:The impact of Russian economic situation upon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n this chapter, first we explain the Russian economic reform. Then we discuss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 through the aspects of Russia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Russian banking system. Chapter 5:The trend of Taiwan-Russi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chapter will make a forecast to the trend of Taiwan-Russia economy and trade relation. This chapter has three sections,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fter Putin took power,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fter Putin took power, and the initial conclusion. Chapter 6:Conclusion.

Page generated in 0.01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