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
  • 20
  • 2
  • Tagged with
  • 22
  • 22
  • 17
  • 17
  • 10
  • 9
  • 7
  • 6
  • 6
  • 5
  • 5
  • 5
  • 5
  • 5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文教財團法人績效指標之研究

王韡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採參與式模型,藉由文教財團法人執行長(秘書長)的參與及協助,嘗試建立一套適用國內文教財團人之績效指標。按基金來源別,本研究將文教財團法人分為(1)非官方與非特定企業支持之基金會、(2)特定企業支持之基金會二類,以所建構之續效衡量指標來探討上述二類文教財團法人所重視之指標是否存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執行長(秘書長)與志工對這些指標的重要性看法是否一致。本研究希望所得之結果能作為文教財團法人本身績效衡量、政府機構審查及茉會大眾捐款時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之結果可分三方面彙總扼要說明如下: 一、平均數與標準差 全體受試者認為較重要的前五項績效指標是:(1)舉辦活動內容與成立宗旨相符。(2)完善的督導制度。(3)健全的財務制度(公開化、透明化)。(4)與社會互動的情況。(5)健全的董監事會。 全體受試者認為較不重要的五項績效指標分別是:(1)舉辦活動的次數(含座談會、公聽會)。(2)平均每服務人次成本。(3)專職人員的離職率。(4)參與基金會活動人次的多寡。(5)專職人員與志工的人數。 二、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 Kaiser 洪共萃取出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1)因素一:組織結構與制度因素。(2)因素二:內部作業的管理因素。(3)因素三:與外界關係因素。(4)因素四:與外界關係因素。(5)因素五:服務成果因素。 根據平均數與因素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建構一套兼具適量性、重要性及涵蓋組織各個層面的績效指標,此績效衡量指標分別是:(1)舉辦的活動內容與成立宗旨相符。(2)服務的內容符合民眾的需求。(3)活動目標達成率。(4)完善的督導制度。(5)完善的檔案管理和工作說明書。(6)健全的財務制度(公開化、透明化)。(7)與社會互動的情況。 三、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根據變異數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得知基金來源的不同並不會造成執行長(秘書長)對各績效指標的看法有顯著的差異,而執行長(秘書長)與志工對績效指標的看法有九項產生差異,分別是:(1)指標一:舉辦的活動內容與成立宗指相符。(2)指標四:參與基金會活動人次的多寡。(3)指標七:完善的督導制度。(4)指標十三:定期的專職人員與志工培訓計量。(4)指標十六:基金的數額及孳息的多寡。(6)指標十八:與社會互動的情況。(7)指標十九:社會知名(大眾對貴基金會的了解)程度。(8)指標二十:與主管單位密切聯繫的程度。(9)指標二十一:與相關公益團體密切聯繫的程度。 /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odel. The goal is to set up an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domestic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directors. I divide those organizations into two sub groups based on their fund resources. One is non-official and to specific supporter from enterprise, the other is the foundation which has specific enterprise support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groups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any major difference among those organizations. Furthermore, the sample includes the directors of the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volunteers in order to test the agreements on performance standards. The objectives of thsi research are to establish an general performance vealuation standard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meantime, it acts as the measur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igation and public don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rithmetic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whole interviewees consider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areas follows: (1)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mission statement. (2)A sound supervision system (3)A sound financial system (4)Good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 (5)A sound Board of directors The whole interviewees consider the five less important criteria areas follows: (1)The frequency of activities (2) The average human cost per service (3) The turnover rate of porofessionals (4) The amount of people attends the activities (5)The numbers of professionals and volunteers 2.Factor analysis: This research contents five factors by using Kaiser method. (1) factor 1: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systems (2)factor 2: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3)factor 3: public relationship (4)factor 4: service content (5)factor 5: service performance Accordig to the results of arithmetic mean and factor analysis, I construct the indicators incuding the importance and general guidelines of organizations. They are: (1)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mission statement. (2) Services can meet people's needs (3)The success rate of activities (4) A sound supervision system (5) A sound file management and job description (6) A sound financial system (7) Good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 3. One-Way MANOV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re is litt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und resources and the point of view from director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rectors and volunteers are as the following: (1) Activ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mission statement. (2) The amount of people attends the activities (3) A sound supervision system (4) Regular professional and volunteer training programs (5) The amount of funds and interests (6) Good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 (7) Reputation (8) The degree in association with authorities (9) The degree in association with relative organizations
2

公設財團法人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適用性探討

周筱姿, Zoe C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非營利組織的性質是界於政府的公部門及營利私部門之間,故有第三部門之稱;所謂財團法人,係指以從事公益為目的,由捐助人捐助一定財產,經主管機關許可,並向法院登記之組織。而「公設財團法人」,首見於財團法人法草案中,公設財團法人之設立背景,主要係政府因國際科技競爭激烈及環境瞬息萬變,為讓政府機關部份之組織運作更靈活、更有彈性應變,並能接受公開監督的原則,故將部份組織改制為公設財團法人。國內非營利組織目前並無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可茲遵循,;在此等情況下,以會計專業的角度而言,亟需一套專門適用於非營利組織單位之會計準則以供依循。因此,本研究以「公設財團法人」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其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適用上所產生之疑慮及可能衍生的問題,並與其他各國對於非營利組織之會計處理方式做一比較,同時深入探討公設財團法人參照政府會計準則時可能存在哪些制度上的缺失,以供政府主管機關從事政策改進時的參考依據。此外,本研究亦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為個案,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希冀藉由本研究之討論,能喚起各界對於公設財團法人之重視,並促使主管機關擬定出一套可茲依循之統一規範。 就會計處理部分,目前國內財團法人除固定資產折舊及受政府輔助之會計處理,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有出具解釋函令予以明確說明外,其餘如投資、代收捐贈之資產移轉、存貨及應收帳款之期末評價、固定資產重估問題、盈餘可否轉列公積或基金及業務收入等問題,皆未有特定之會計處理與報導方式的指引,雖理應適用全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但因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間組織特性迥異,而有適用上窒礙難行之處,故本研究期盼主管機關能對非營利組織甚或公設財團法人制定一套專用的會計制度與財務報導原則,以提供與各該非營利組織攸關之管理當局、參與者、捐贈者及政府等能了解組織的財務狀況。 目前實務上就財務報表表達方面,我國一般財團法人所編製之財務報表包括有:資產負債表(平衡表)、收支餘絀表(收支結餘表)、淨值變動表(非必要)、現金流量表及財務報表之附註與財產目錄等,其中資產負債表、收支餘絀表、現金流量表及財務報表之附註與美國及中國大陸地區所編製出的財務報表幾近相同。美國及中國大陸地區之營運活動表,主要係提供收入、利益、費用、損失及未受限制的、暫時受限的及永久性受限的淨資產變動數,相形之下,我國財團法人所編製之收支餘絀表則較為簡潔扼要,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解相關的業務收入、支出,並知悉其最終的本期餘絀金額。 另,我國財團法人額外編製了淨值變動表,主要為清楚表達出一段期間中創立基金及餘絀之累積變動情形。截至目前為止,關於財團法人之相關會計處理及報表編製部分尚未有一套標準可茲遵循,惟其相關報表之編製與一般營利事業組織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及財務報表之編製」)所規範編製之四大報表無異,僅為報表名稱上之不同,而實質內容所要闡述之資訊是相似的。   最後,本研究認為目前各公設財團法人皆有其特殊設立的目的或配合政府的特定政策所籌設。依其籌設性質,若以政府會計之角度來思考,究竟是「業權型基金」抑或「政事型基金」,亟需由主關機關的認定,以便各該公設財團法人於編製財務報表時能有所依循。另外,行政院院會雖已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但迄今仍未於立法院討論或一讀,而其他各主管機關所發布的監督準則,對於公設財團法人有關規定亦付之闕如,故建議各有關機關應加速相關法令之通過或公布,並冀望在未來所發布之相關法令中能導入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觀念與資訊透明度,以增進財務報表的有用性,滿足各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需求。
3

國民革命軍北伐經費之研究

黃慧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提 要 研究任何一場軍事行動,都不能忽略經費的問題。國民革命軍北伐能夠成功,除了戰略、戰術運用得宜外,餉彈、軍需的接應不斷也是關鍵因素。過去廣東革命政府受制於實力和財力的不足,所以在從事革命運動的過程中屢遭挫折。民國12年孫中山「聯俄」政策的確立,加速了國民黨的改組及革命基地的統一;復有廣州政府對財政的大力整頓,使得發動北伐的軍事及物質條件逐漸趨於成熟。民國15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浩浩蕩蕩由廣州誓師北伐。 北伐前期,革命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向長江流域推進,湖北繼廣東之後成為國府新的財源之地。此時北伐尚在進行,但國民黨內部糾紛愈演愈烈,民國16年4月,蔣介石在取得江浙財團的經費支援後,以暴力的手段清黨,寧、漢自此分裂。寧由蔣領導,漢則繼續與蘇俄、共黨合作,雙方各自籌措經費,分途北伐。惟蔣占領東南沿海的富庶之區,擁有較佳的財政條件,而漢方實行錯誤的財政政策,使得財政一敗塗地。   北伐後期,分裂的革命陣營,因武漢的分共及蔣介石的辭職引退,再度合一,共同組成中央特別委員會。特委會成立後,黨內糾紛再起,加上共黨趁機暴動,國內局勢危殆。掌管財政的孫科甫上任即面臨北伐與西征在即,江浙財團不願配合出資,經費籌措不及的窘況,末以辭職收場,由宋子文繼之。局勢的動蕩,使擁蔣復職聲起,民國17年1月,蔣在眾人擁護下復職,透過二屆四中全會的召開,重整國民黨。蔣掌軍,宋主財,在閻、馮、桂系的配合下再度發動北伐,為國民革命軍取得最終的勝利。
4

我國縣市文化基金會運作之研究

許綺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透過對北部六縣市(新竹市、桃園縣、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文化基金會之調查訪談,了解縣市文化基金會之運作情形及存在之問題,並提出可能的解決之道。縣市文化基金會原係早期政府為促進地方文化發展而捐資設立,屬公設財團法人,且當初採「無實體-依附運作」之設計,以縣市首長擔任董事長、教育局長(或文化中心主任)擔任執行長,使得縣市文化基金會與政府之間長期存在密切關聯,尤其基金會執行長由局長兼任更使得基金會與政府之間界限模糊,是以官員擔任基金會領導階層對基金會業務推展有何影響?監督機制應如何設計始能發揮監督效用?又時至今日,各縣市已成立文化局此專責文化業務機關,文化基金會扮演之角色、業務內容亦出現不同程度之演化,新舊元素雜陳,其是否有繼續存在之理由?皆是值得探討之問題。 本文之研究方法首先採用文獻回顧方法,以加深對問題之認識並設定研究方向,再以深度訪談之質化研究方法,蒐集多位文化局長、執行長、資深基金會業務承辦人員、文化局業務主管及藝文界專家之寶貴意見,了解目前各縣市文化基金會之發展方向及受訪者對上述問題之看法。經由訪查資料結果分析,發現縣市文化基金會內部管理及業務運作主要集中於董事長及執行長,尤其董事長意志往往主導基金會業務之發展方向,又因董監事會多數成員為縣市政府官員或董事長決定之人選出任,故內部缺乏可制衡之審查機制。加以外部亦無資訊公開之規範,因此營運及財務情形欠缺透明性,基金會主管機關(縣市政府文化局)面對官員組成之董事會,無法發揮監督作用,而縣市議會對基金會亦無質詢之權利。 基於上述,本研究提出以下之政策建議,期使縣市文化基金會之發展符合民主法治之潮流,我國文化法規制度之建立更趨完善: 一、 將公設財團法人納入財團法人法予以規範,並儘速通過立法。 二、 財團法人法應明訂董監事之任免條件及其應盡之注意和忠實義務。 三、 訂定行政法人基準法,以因應新興文化事務之處理,提供多元制度選擇。 四、 財團法人資訊公開制度應儘速建立。 五、 縣市文化基金會業務內容應回歸文化任務本身,不應被當作縣市首長彈性利用之工具。 六、 縣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宜由文化局長兼任,執行長由董事長提名任命。
5

台灣股票市場的政治經濟分析(1962-2000)

黃宗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股票市場的表現,常是台灣民眾關心的焦點,由其產值之高和參與人數之多可見一斑。經由股價指數演變和經濟指標衡量可發現,台灣的股市是一「交易熱」、「價位高」、「結構脆」和「波動大」的場域,呈現出高風險、高投機、不穩定的特徵。如此的股市現象可解讀成是市場中充斥著高額交易成本的結果。 欲探究此種現象的成因,本文運用新制度主義的研究架構,以「交易成本」概念為分析的脈絡,檢視了七組和股票市場運作相關的制度安排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制度創設的初衷是為了降低場域中的交易成本,但分析的結果卻發現,七組制度安排中只有一組對交易成本的降低有正面貢獻,有三組則是負面的影響,而有三組則功能不確定。正是由於制度安排的功能沒有發揮,無怪乎股市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呈現出高風險、高投機、不穩定的現象特徵。 而為何這些制度安排的功能無法發揮,則要深入台灣更根本的政治經濟制度環境中尋找原因。台灣的制度環境是由三個關鍵行動者-國家、國民黨、財團間的制度性關係所構成。從1980年代以後,由於政治民主化及經濟自由化的影響,使得國民黨從黨國體系中分離出來,並和逐漸興起的財團聯盟向國家展開競租,運用國家內部的「政治領導」和「立法部門」來牽制「行政官僚」的作為,使國家有效治理的角色無法發揮,進一步也扭曲了台灣政治經濟場域中的資訊配置和誘因結構,這也就是股市現象的根本成因。 200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已打破現今制度環境中的均衡,此一制度環境的變動會對台灣股市的制度安排和股市現象產生如何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觀察。
6

醫療財團法人財務績效及社區公益活動之研究 /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community benefit services of not-for-profit hospital

李欣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醫療財團法人在台灣醫療界的實力日漸茁壯,已不容我們所輕忽,此外國內外對非營利醫院的董事會結構組成之探討文獻相當缺乏,有鑑於此,本文的目的即是在對此領域作研究以對有關政府單位和未來的學者提供參考借鏡。 本文以台灣醫療財團法人為研究對象,主要分兩部分探討:第一部分主要探討醫療財團法人之董事會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關聯。第二部分主要探討醫療財團法人文化背景差異對公益支出是否有影響。 而實證結果顯示:第一部分中我們發現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結構組成中,院長或執行長身兼董事、外部董事比例越高、設置常務董事皆與醫務利益率有正面關聯,而醫事背景董事比例越高和設置監察人皆與醫務利益率呈負面關聯。第二部分中我們發現宗教和企業團體創設背景的醫療財團法人對公益支出都有顯著的影響力。研究教育支出與慈善醫療支出分配方面卻值得我們注意,尤其企業財團背景在研究支出的迴歸結果極為顯著。
7

經濟事務財團法人官派董事功能之研究:非營利組織觀點 / O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ppointed Board Members of Economic Affairs Related GONGO: From a Perspectiv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張嫦娥, Jang, Chang-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二十一世紀科技競爭戰,各財團法人如何搶得先機並掌握致勝關鍵,組織的核心決策-董事會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致力於傳統產業轉型之趨使下所輔導成立之財團法人,其董事會中之官派董事當負有一定政策任務。爰為探究及健全經濟事務財團法人官派董事功能,本研究從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自法制及管理面就財團法人捐助章程、董事會議紀錄及政府與法院主管法規等資料予以分析,實務面則將影響官派董事功能因素歸類為十二大項,以官派董事、非官派董事、主管機關、負責董事會業務同仁等四個面向的觀點作深度訪談,並輔以研究者在經濟事務財團法人長達十三年之業務監督經驗,最後提出檢證及分析組織內外在環境及董事會成員之SWOT。 本研究個案研究結果,對官派董事職責如同一般董事,惟官派董事負有政策使命,其角色功能並不如一般民間法人單純,就訪談議題與官派董事在實際執行其職責有關資料分析,歸納官派董事對非營利組織應具有以下功能: 一、政策制定與政策規劃之參與,並引導執行政策。 二、透過專業服務可以彌補政府職能不足。 三、監督並落實政府法令的執行。 四、擔任政府與產業溝通、協調之橋樑。 五、提供組織間互相學習與經驗分享。 六、透過資源整合,建立服務平台,提升公共服務管道,使組織達成綜效 目的。 七、開拓前瞻性與創新性業務領域,服務邁向多元與多樣化。 八、組織結構較少層級節制,可增進效率,提升競爭力。 整體而言,本研究對財團法人官派董事功能持正面看法,惟制度下尚有若干缺失值得檢討改進者。茲將本研究所衍生有關之問題分為研究發現、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等三個部分,摘述如下: 壹、研究發現 一、從整體政策運作層面研析 (一)法人組織定位與運作功能,因時勢變遷已與設立目的相悖。 (二)業務舊瓶新裝,難脫組織文化包袱,政府淪為財團法人保護傘。 (三)董事席次仍受捐助人掌控,與財團法人制度立法意旨不符。 (四)官派董事對政策任務推動不遺餘力,但法人整體運作仍受捐助人相 當程度掌控。 (五)法人自律不足、影響自主性。 二、從法制規範運作層面研析 (一)未建立官派董事統一監管機制,造成法人會務負擔。 (二)捐助章程淪為形式規範,未能發揮實質功效。 (三)政府閉門造車,各部會各自為政,規範過多。 三、從董事會實務運作層面研析 (一)董事人數多寡與組織規模大小無關。 (二)會議召開次數有限,董事功能難發揮。 (三)董事年齡較長者,對法人實質運作助益較大。 (四)官派董事淪為法人凝聚政治實力工具。 (五)政策任務之達成首重使命感之培養。 (六)公權力過度介入,阻礙法人自治與治理。 (七)人治色彩影響官派董事功能。 貳、研究建議 一、體制面: (一)由政府統一制定財團法人專法。 (二)由政府統一訂定接受政府委辦(或補助)經費之處理原則。 二、執行面: (一)由法人制訂「董事會職責及服務指導作業手冊」。 (二)建立法人會務運作實務指南。 三、策略面: (一)與政府及企業間應為夥伴關係並應建構對話機制 (二)政府應對官派董事建立「志工服務資源平台」 參、後續研究方向 一、政府賦予官派董事所背負之政策任務形成過程之研究。 二、政府政策任務動力與延續性之探討。 三、政府政策使命與社會需求期望差異之研究。 四、階段性任務與永續經營策略之研究。 五、主管機關與官派董事信任關係之研究。 六、捐助人與財團法人關係影響會務運作之研究。 七、董事間信任與合作關係之研究。 八、官派董事與董事會權力分配型態關係之研究。 綜上,為澈底探討官派董事產生弊端之源頭,以落實官派董事功能與修正並建立官派機制,除了制定統一規範避免各自為政外,政府機關應解開以往管理枷鎖,以正面、積極與彈性的服務與行動方式,健全法人發展,才能契合社會與人民之需。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經濟事務財團法人、官派董事
8

我國財團法人醫院債務融資與效率關聯性之探討

簡瑜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團法人醫院在台灣醫療服務市場是相當重要的醫療提供者,占國內醫療服務重大比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實施後,由於健保制度免除民眾部分必要負擔費用,誘使醫療服務需求的快速成長,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健保局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成長,推行了一系列供給面成本分擔支付制度的醫療改革,醫院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競爭壓力不斷升高,「效率」變成醫院經營管理的目標。 醫院間有非價格競爭的行為,醫武競賽造成醫院成本上升,若醫院選擇以負債融通資金,會增加醫院的財務風險,提高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但傳統財務理論指出公司增加負債額度可提高經營績效。 本研究採財務比率當作財團法人醫院的效率指標,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財團法人醫院債務融資與效率間的關聯是否適用傳統財務理論,也就是財團法人醫院負債比率與效率是否為正向關係。利用民國91、92、93年財團法人醫院財務報表與醫療機構現況及醫療服務量統計資料,採用30家財團法人醫院的綜合年度資料為樣本,共82個觀察值,進行實證迴歸分析。 實證迴歸結果顯示:(1)財團法人醫院負債比率與營運效率、資本投資效率皆顯著負相關,財團法人醫院選擇以負債融通資金無法提升醫院績效,但財團法人醫院負債比率與員工效率顯著正相關。(2)財團法人醫院社區公益活動支出變數與營運效率顯著負相關,財團法人醫院實踐公益目標的同時勢必面臨效率降低的情況。
9

醫療財團法人社區公益活動、捐贈收入與其財務指標的關聯性 / The relation of charity,donation,and financial index in the non-profit hospitals

王詩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醫療財團法人財務指標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及捐贈收入之間的關聯性。醫療財團法人彌補政府失靈的功能,以從事慈善公益活動為主要目標,協助政府醫療供給的不足。行政院衛生署在醫療財團法人慈善公益活動上,規範需提撥年度醫療收入結餘百分之十,辦理醫療社會服務與教育研究發展事項,並成立醫策會進行全國醫院評鑑工作。 本研究採用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的醫療財團法人為樣本,探討民國95年至97年經會計師簽證查核的財務報表。財務指標以財務報表所附之財務比率為選擇,採用負債比率、流動比率、應收帳款收款期間、總資產週轉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占醫療收入結餘比率、醫務利益率及槓桿度衡量;非財務指標部分以醫療財團法人是否為醫學中心層級及不同創辦者型態,探討對醫療財團法人社服支出及捐贈收入面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財務比率對醫療社會服務及捐贈收入影響之變動方向相似;醫院為醫學中心層級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及捐贈收入皆為顯著正向關係;宗教型態創辦醫院的財務績效較其他創辦型態為佳,且醫務利益率與捐贈收入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發現醫院的評鑑制度對於醫療財團法人的慈善公益活動與捐贈影響,成效顯著;此外,相較於非宗教型態醫院,捐贈者較願意捐款予宗教型態且為醫學中心層級之醫院。
10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績效管理個案研究

陳宜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目的在於以國藝會為個案,對於公設財團法人績效管理之現況進行探索性的研究,由構成組織績效管理之策略規劃、策略執行與績效評估三個面向以深入了解國藝會績效管理運作現況與挑戰。透過文獻檢閱以及深度訪談法,以十一位國藝會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之訪談紀錄,作為分析國藝會績效管理現況之基礎。 個案在策略規劃、策略執行、績效評估以及績效管理運作現況與挑戰如下: 策略規劃面,個案對於現有內外部環境檢視構面不足,缺乏未來組織定位之思考、在策略績效目標與組織具體策略績效指標連結性亦待提升,策略規劃架構與策略尚未統整,尚需強化組織未來策略與年度績效目標之連結。 策略執行面在策略執行組織架構上,由於組織架構扁平,溝通協調容易。唯不同任期董事在藝文補助與發展的專業性,影響組織執行效能。而組織人員獎酬機制效益不彰,未能與組織整體績效連結,激勵效果甚低。同時與藝文團體利害關係人欠缺良性互動,給予外界官僚形象。主管機關監督與管理能力不足,也造成組織人員無所適從的現象。 績效評估面則由於策略績效評估架構尚未制度化,是以現有績效評估架構運作上的問題尚未能透過績效稽核會議改善現有評估架構,而績效評估資訊回饋不足,也形成績效評估無法與員工激勵制度結合。 個案績效管理制度之實施,已使個案內部組織文化產生轉變,使得人員重視組織績效與組織整體策略,亦能對於組織使命產生認同,唯現有主管機關對於公設財團法人實施績效管理所採取的監督態度,亦決定績效管理實施之成效。 本文建議,個案在進行績效管理時,策略規劃面需重新檢視內外部環境、定位組織本身未來方向,應提高組織策略、目標與方案以及與個人業務之連結,績效指標內涵宜具前瞻性,減少例行性事務成果報告;在策略執行面上強化董事會之專業能力,董事會的專業程度將影響組織策略執行之效能。調整現有組織內部人員獎酬機制,藉由績效管理制度設計連結個人目標,提升組織員工激勵;績效評估面則需對於績效評估架構進行稽核,解決整體績效評估架構在運作上所面臨的問題,以透過績效評估提升組織績效。同時需制度化績效資訊回饋應用之機制,藉由定期檢視績效資訊並加以應用,方能透過績效評估資訊對於組織績效進行改善,透過評估資訊之公開,使社會大眾能監督並了解個案執行業務之成效。欲提升公設財團法人實施績效管理制度運作效能,需提升主管機關監督公設財團法人所應具有之經營管理能力,也需加強績效管理制度在公設財團法人時組織人員執行績效管理制度之策略性思考能力。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