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4
  • 131
  • 7
  • 3
  • Tagged with
  • 142
  • 142
  • 50
  • 44
  • 41
  • 39
  • 30
  • 29
  • 27
  • 24
  • 24
  • 23
  • 23
  • 23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穩健會計對債權人之效益 / The benefi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or lenders

潘虹華, Pan, Hung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債務契約的角度,調查穩健會計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效益,以及編製者提供穩健會計的經濟誘因。穩健會計的最主要受益者為債權人,選擇債務契約係基於,首先,本研究利用當期公司穩健特性預期次期該公司契約是否違約,研究結果發現穩健會計得以使債權人及時偵知債務人倒帳風險,其次,本研究調查編製者的經濟誘因,實證結果未能發現,其中經濟誘因的變數包括銀行貸款利率、異常應計與盈餘反應係數,本文建議未來研究可繼續探求財報提供者報導穩健之誘因,並進行跨國分析比較。 / Percei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bt con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nefi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or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motivation of financial preparers to provide conservative reporting. I choose this topic because main beneficiaries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re the lenders. First, I use the measure of conservatism in current period to predict the default risk of borrowers in next period. The evidences show that conservatism benefits lenders through the timely signaling of default risk. Second, I try to discover the motivation of borrowers to provide conservatism accounting through the proxies of cost of capital, abnormal accruals and earning response coefficient but fail. One potential avenue for future research is to find the economic motiv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preparers to report conservative accountings and do the 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92

兩稅合一對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暨資金成本影響之研究

周保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後,稅額扣抵比率及未分配保留盈餘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在上市公司不同產業間的實行狀況,以及新稅制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及資金成本的影響,並評估這些結果是否有達成政府實施兩稅合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創造有利於企業的投資環境。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以兩稅合一實施前後,自民國85年至88年共四年度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之股票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稅額扣抵比率方面,由於電子業上市公司相對於非電子業上市公司享有較多的租稅優惠,故其稅額扣抵比率顯著地低於非電子業上市公司。此外,在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方面,民國88年度,我國被加徵未分配盈餘稅的上市公司中,大約有15%的公司民國87年度並無財務所得,但依所得稅法第六十六條之九計算的未分配盈餘卻為正值,顯見現行以課稅所得為基礎計算的未分配盈餘與財務會計的處理結果有很大的差異。至於未分配盈餘加徵的稅額,我國電子業上市公司即約佔38%,且其加徵稅的平均值也遠高於全部樣本之平均值。 在兩稅合一實施前,舉債較高且租稅負擔較低的公司,兩稅合一實施後,因新稅制減少了企業對於融資決策的扭曲,故有助於財務風險較高的公司改善資本結構。此外,公司的稅額扣抵比率愈高,則其舉債比率愈低。再者,在兩稅合一實施前,舉債較少且租稅負擔較高的公司,兩稅合一實施後,資金成本的變動呈現上升趨勢,與本研究預期相反,但本文實證結果仍發現公司的稅額扣抵比率愈高,則其資金成本愈低。因此,兩稅合一對於企業資金成本的降低仍具有效益。
93

從系統風險、企業透明度與權益資金成本關係探究影響企業透明度因素

黃耀慶, Huang, Yao-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透明度高低對投資者與企業都有一定影響,對於透明度高企業,投資者比較不會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遭受損失,且能夠有效監督管理者可能有的自利行為;而企業若是透明度較高,也能夠降低在市場募集資金的成本,因此本研究試圖找出對公司透明度能有一定反映程度的指標,藉此作為評價企業透明度參考依據,進一步對研究企業透明度與資金成本的關係有所助益;此外,以我國市場為研究對象,找出會影響本研究找出透明度衡量指標因素,探討可能影響我國企業透明度因素。 本研究以系統風險和一般股價評估模式推論認為系統風險應該對於企業透明度有一定解釋能力,因此本研究以系統風險做為透明度衡量指標,並探討可能影響其因素,可能影響因素則包括研究發展費用比率、公司規模、外資法人持股比率、營業費用比例以及家族企業等因素;由於過去文獻指出系統風險會受營運槓桿與財務槓桿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其做為控制變數,此外,股權集中度或許會影響股價的波動,進而影響系統風險,因此本研究也將此做為控制變數。 本研究採用迴歸分析方法研究,研究結果指出,研究發展費用比率以及家族企業對系統風險也就是公司透明度會有所影響,與預期相同,而營業費用比率則無相關,至於外資法人持股比率和公司規模則與預期方向相反,綜觀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外資在台灣可能以短線進出為主,而規模較大公司又是外資青睞對象而使此兩個指標與預期相反。
94

資金因素與資產評價

林鳴琴, Lin Ming-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嘗試探討總體經濟中的金融資金面因素, 對於資產價格之決定, 以及價格波動程度與基本面訊息揭露的影響。 本論文包含三篇文章。 第一篇的主旨在於本論文認為投資人所面對的資金成本差異, 是一項解釋資產價格過度波動現象不可或缺的因素。 文獻研究既已指出短期資金市場, 資金成本價差可以有效預測實質產出, 則股價與短期資金市場變數之間似乎也應有所關連。 投資人由於期初財富水準不同, 資金充裕者可以同時持有風險性資產和無風險資產, 資金短缺者則可以採取融資方式投資風險性資產。 一般而言, 融資利率應高於無風險利率, 即使投資人訊息同質, 但因為資金成本不同, 投資需求亦不相同。 當投資人之資金成本差異擴大, 造成平均資金成本變動, 即使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 資產價格仍然會波動, 並且低於完美市場下的均衡價格。 本篇所建立的部分均衡模型, 可以說明資金成本差異對價格波動性的影響, 以及均衡價格的特性。 第二篇討論加入投資人異質訊息的假設, 投資人在受到資金衝擊之下, 資金借貸限制透過對投資人決策行為的影響, 進而對資產流動性及價格揭露訊息的功能產生何種影響。 本論文嘗試藉由個體結構模式(micro-structure model), 分析市場資金流動性多寡和訊息效率性(information efficiency)的關聯。 體系存在借貸限制是本論文重點之一, 若沒有借貸限制, 資金將無短缺之虞, 資金流動性多寡就不是問題。 資金流動性若不能轉化為信用(credit), 則無法探討投資人面對資金衝擊與借貸限制, 所決定的投資決策如何進一步影響基本面訊息反映的程度。 本篇模型特色在於每位投資人, 不論是否擁有關於期末給付的私人訊息, 都可能遭受流動性衝擊。 研究發現當市場資金相對寬鬆時, 借貸行為的比例增加, 但訊息揭露程度反而降低。 第三篇嘗試探討理性投資人或雜訊投資人受到借貸限制, 亦即不是所有想借貸的投資人都能取得可貸資金時, 資金環境對長期資產價格偏離基本面價值所產生之助漲助跌作用, 以及資產價格何時出現高估、 何時出現低估的情形。 本論文舉出兩個基本面完全不同但卻有共同理論模型的故事背景(scenarios), 用意在顯現我們所觀察到的金融市場價格表現可能來自於兩種不同的市場結構, 單就理論模型來看無法區分究竟是哪一個故事背景之下的結果。 提高融資限制可能妨礙了相關訊息融入, 使得價格更偏離基本面而沒有達到阻卻非理性投機交易的目的。 降低融資限制亦可能是使得非理性投機交易更加猖獗, 而不是刺激基本面相關訊息正確反映。 1 導論 2 資金成本與資產價格波動 2.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2 模型 2.3 資本市場均衡 2.4 政策意涵 2.5 結論與相關文獻比較 3 資金流動性與訊息揭露 3.1 研究動機與目的 3.2 模型 3.3 均衡解模擬分析 3.4 結論 4 融資限制與價格穩定性 4.1 研究動機與目的 4.2 模型 4.3 資產均衡價格特性分析 4.4 結論
95

有關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的論文三篇 / Three Essays on the Conduc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徐千婷, Sarah Chien-ting Hs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篇:貨幣政策對企業資金成本的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個體資料的實證分析 文獻上有關衡量貨幣政策效果的實證研究中,大部份均簡化地利用單一利率水準,如銀行放款利率等,來代表企業的資金成本,而忽略了企業因融資型態、產業別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外部融資貼水 (external finance premium) 的差異。這種簡化的作法,將無法反映貨幣政策效果的全貌。因此,本文特別考慮貨幣政策變動對於外部融資貼水的影響納入考慮,亦即利用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將企業的融資組合、以及各種組合下的外部融資貼水納入貨幣政策效果的分析,以進行貨幣政策傳遞效果的研究。也就是說,在研究方法上,我們採取一個與傳統研究貨幣政策效果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此法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利用個體資料進行分析,亦即利用個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財務資料,計算各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 來進行分析。在建立我國442家上市公司的資金成本資料庫,包括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以及個別資金成本(如銀行借款、普通股權益資金、以及公司債發行成本等)的資料,以及應用panel資料的估計法(包含固定效果法及隨機效果法等)進行分析後,我們的主要實證發現有:(1)貨幣政策仍能有效影響企業的資金成本;(2)貨幣政策對於企業資金成本的影響因景氣狀況而不同;(3)貨幣政策對於各種不同資金成本的影響程度不同;(4)傳統產業與高科技電子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高低存在顯著差異;(5)個別資金成本的高低亦受到產業別的影響;(6)貨幣政策對於企業資金成本的影響效果,將因產業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第二篇:權衡性貨幣回饋法則:以台灣為例 文獻上常見的貨幣政策回饋法則多假設為線性,亦即假設法則中的權數為固定常數,這種假設可能因為過度簡化,而無法捕捉貨幣當局在面臨經濟情況發生重大改變時的權衡性反應模式。因此,本文建立一個允許權數變動的非線性貨幣回饋法則,在這個法則中,貨幣政策目標的權數由一個狀態變數 (state variable) 所主導而呈現隨機變動,此一狀態變數的設定與Hamilton (1989) 的設定相同,亦即狀態間的轉換遵循一階馬可夫鏈 (Markov chain)。利用此一Markov switching貨幣回饋法則,來估計台灣的中央銀行在1986年至1999年間的行為後發現,央行的決策行為的確曾經出現過非線性的情況, Bernanke and Mishkin (1992) 稱這種情況為,貨幣當局具有「危機意識」 (crisis mentality)─當某一貨幣目標有危機時,貨幣當局將提高該目標的重要性,亦即提高回饋法則中的權數。本文得到的兩個估計結果證實了這種現象:第一、物價回饋權數在「低物價」狀態(狀態一)絕對值較小,只有0.12,而在「高物價」狀態(狀態二)絕對值比較大,達15.52。由兩個狀態下物價回饋權數的差異可以得知,在沒有通貨膨脹壓力時,央行對於物價偏離目標時所採取的因應措施比較溫和;反之,當面臨通貨膨脹壓力時,央行會採取比較強烈的緊縮措施。第二、在某些樣本期間,特別是1986年2月至1986年10月、以及1991年8月至1992年5月,當新台幣對美元持續大幅升值期間,央行對於匯率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回饋法則中的匯率回饋權數絕對值由狀態一的0.07,上升為狀態二的36.95。 第三篇:台灣地區貨幣總計數之預測 貨幣總計數在我國中央銀行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貨幣政策效果有時間落後的情況下,如何準確掌握未來的貨幣總計數走勢,並適時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達成貨幣成長目標,對於中央銀行而言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是建立三種貨幣總計數預測模型,即結構模型、季節性ARIMA模型、以及誤差修正模型,並利用198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月資料進行模型的參數估計與樣本外預測,而後並以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E%), root mean squared percentage error (RMSE%) 、以及Theil 等三種指標,來評估各個模型預測能力的良窳。研究結果顯示,本文所建立的三種模型中,在預測 M2 方面,以季節性 ARIMA 的預測誤差最小;而在預測 M1B 方面,則以及誤差修正模型的預測績效最好;至於結構模型,雖然預測誤差為三種模型中最大者,但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因此,本文所建立的三種模型,對於預測我國貨幣總計數的未來走勢,在實務上應具有若干參考價值。 第一篇:貨幣政策對企業資金成本的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個體資料的實證分析 摘 要 ………………………….............……….......... 1 1 前 言 …………………........................ ……… 2 2 我國企業融資型態的演變 …………………………........ 5 3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計算方式說明 ..................... 7 3.1 長期債務成本....................................... 8 3.2 普通股成本 ..................................... 9 3.2.1 固定成長率估價模式 ........................... 10 3.2.2 資本資產訂價模式 .............................. 11 3.2.3 計算權益成本時產生的問題 ..................... 13 3.2.4 另一種普通股權益成本的估算:本息比倒數或本益比倒數 14 3.3 保留盈餘成本 ................................... 15 3.4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計算 ......................... 15 4 我國上市公司WACC之求算 ........................... 16 4.1 銀行借款成本的衡量 .............................. 17 4.2 發行公司債成本 .................................. 18 4.3 普通股權益成本的估計方法 ........................ 18 4.4 保留盈餘(或自有資金)成本 ........................ 19 4.5 WACC中權數的計算 ............................... 19 4.6 WACC的計算 ..................................... 20 5 實證模型的建立與估計 ............................. 21 5.1 模型建立 ........................................ 21 5.2 估計方法 ....................................... 25 5.3 Hausman檢定 .................................... 26 5.4 全部樣本的估計 ................................. 27 5.5 貨幣政策對不同資金成本的影響 ................... 31 5.6 產業別估計結果 ................................. 32 6 結 語 ........................................... 32 附 錄:資料來源說明 ................................ 36 參考文獻 ............................................ 38 第二篇:權衡性貨幣回饋法則:以台灣為例 摘 要 …………………………………….................... 69 1 前 言 .................................... ……….. 70 2 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與目標 …………………………... 74 3 Markov Switching 回饋法則的實證模型……………………. 77 3.1 Markov Switching 模型 ........................... 77 3.2 央行的貨幣回饋法則 .............................. 80 3.3 貨幣政策短期目標的設定........................... 83 3.4 央行的「危機意識」 .............................. 84 4 模型估計 ........................................... 85 5 結 論 ............................................ 92 附 錄:模型估計法 (estimation algorithm) ............. 94 參考文獻 ............................................. 96 第三篇:台灣地區貨幣總計數之預測 摘 要 ……………………........………..........…....... 98 1 前 言 ………………………………...................... 99 2 結構模型的建立與估計 ………………………….......... 101 2.1 貨幣數量的決定 ................................. 101 2.2 模型建立 ....................................... 102 2.3 模型估計........................................ 103 3 季節性ARIMA模型之估計……..…….................... 105 4 共整合與誤差修正模型之建立與估計 ................. 109 4.1 模型建立及單根檢定 ............................. 109 4.2 模型設定(錯誤)檢定 ............................. 110 4.2.1 落後期數的選擇 ............................. 111 4.2.2 ARCH檢定 .................................... 111 4.2.3 常態分配檢定 ............................... 111 4.3 共整合向量的檢定與估計 ........................ 113 4.4 誤差修正模型之估計 ............................ 114 5 模型預測績效之比較 ............................... 116 6 結 論 ........................................... 122 附 錄:資料說明 .................................... 124 參考文獻 ............................................ 125
96

台商大陸投資的資金來源及財務規劃之探討:以燦坤個案為例 / To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of capital resource and financial planning of Taiwanese firm

史麗茹, Shih, L.R. Son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摘要 台商大陸投資已成為每一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的主要策略,隨著台灣環境的變化,例如勞工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抬頭、土地成本高漲以及大陸有廣大的市場及十二億的人力資源的吸引下,企業問普遍存在著「先行卡住」的觀念,從十年前的傳統產業外移到今天號稱「科技龍頭的台積電」亦宣稱未來將產業重心放在中國大陸。 由過去的大陸投資到現在及未來,台商均扮演十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關係到企業本身的發展,同時在促進大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台灣創造了外匯收入,但卻也有不少的聲音在呼籲企業要「根留台灣」、「戒急用忍」,而不是「錢進大陸、債留台灣」。 企業投資大陸既已是擋不住的風潮,本研究為探討台商大陸投資的資本取得問題,藉由對已經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過去的經驗,瞭解台商企業面臨最多且最大的問題為資金的取得;為了解決資金取得的問題,有必要瞭解大陸、境外及台灣三地的資金供給情形,由瞭解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及外匯市場的現況。探討企業長短期融資及外匯避險的可行性,進而提出對於台商於進行大陸投資前後的財務規劃建議。 本研究亦提出對於大陸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對金融機構可能的影響及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建議台商企業應重視未來大陸市場可能的變化,及早規劃因應之道,以免企業措手不及。 摘要 自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後,同時亦開啟了台商另一個投資的新天地。跨國投資理論,在找尋的為更有利的生產要素及市場,島國的土地成本高、廠房面積不夠大、天然資源缺乏、勞工成本高漲、環保意識升高,市場更小;台商背負著遠離家園、深入不可知的環境獨自奮鬥,為的是有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同時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曾幾何時,在「戒急用忍」的約束下,台商被冠上奸商、商人無祖國等等苛責的言論,在責難之後,回頭想想,如果沒有這些拼命的台商,我們的競爭力在那裡呢? 台商在赴大陸投資,已由早期的傳統產業的去試試看,演變為今日的資本密集及技術密集的產業,試試看的心態亦轉變為「基於生存友競爭力的考量」非去不可;在第二章文獻探討中,了解各國政府對於企業海外投資,稟持共存共榮的原則,扮演的角色是積極的輔導與協助、簡化投資作業流程、教育企業投資前應有的認識,日本企業更是結合金融機構一起赴海外投資,過去我們政府的向南政策亦是以鼓勵為主。企業的不同成長過程所需的資金來自於不同層面,更會因時因地及政策而不同,中國大陸是屬於開發中國家,本身即以「招商引資」方式來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它能提供的是充分的天然資源及其他的生產要素,而非資金。台商對此應有所體認。 大陸地大物博,奉行的是社會主義,企業以國營居多,為了吸引外資,訂定了為數不少的外資獎勵政策及規定,有一般性及特殊適用的;台灣島國地小人稠,奉行的是資本主義及自由民主,對於台商至大陸投資除須遵守對外投資規定外,又有針對大陸投資需要遵守的;台商至大陸投資對於兩岸的規定比至其他地區投資煩瑣、政治風險亦高,為台商投資前應有所瞭解的。 本研究第四章將大陸目前的金融市場運行狀況及政策、台商可以使用的融資方式及可行性、外匯市場的避險方式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在金融、期貨、證券等方面的原則做一整理,期望能提供台商投資前的參考規劃。 本研究同時以問卷調查及個案研究方式,一來證實台商於大陸經商的資金取得確實是有困難的,除了本身可以事前防範的例如聘用專業財務經理人、公司審批內容的注意等,另不可控制的大陸銀行及市場資金供需問題;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及傳承,有經驗的台商已漸能因應。個案探討介紹了燦坤集團當年的孤注一擲,造就了日後資金取得的便利性,證實了高風險高報酬,亦證實經營績效支持財務操作的重要性。驊陞公司的財務黃副總,以多年的大陸經驗告訴我們與金融機構往來的一般情形及輔以境外公司操作財務及避險,使得該公司於大陸經營的資金供需並不困難。 最後,在歷經全球不景氣及歡呼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政府亦體認了要開放大陸投資政策,我們樂於見到政府對台商的支持,我們也期盼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台商於大陸經商得以享受「國民待遇」,但自立自強應是最基本的。 / Abstract The Mainland China Investment already been the major strategy of cost reduction for Taiwanese Enterprise, Owing to the Taiwa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changes, for example like the increase of the labor cost 、 elevation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highly increased cost of the land and the attractive of very large market and one point two billion human resource, “Occupy the position first” is the general concept among enterprises, ten years ago the export business are all classical business but now the “technical head TSMC” also says that the future business center will set up in Mainland China。 Due to the Taiwanese Enterprise act 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of Mainland China Investment, not only related to enterprise exp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Mainland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invest earn mor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for Taiwan, but a lot of voice cried for enterprise have to “leaving root in Taiwan”、“Be patient no hurry”、not“Money forward to Mainland China, Debt stay in Taiwan”。 Th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is an non-stoppable fan for enterprise,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how to fetch the invested capital in Mainland China of Taiwan Enterprise, by learning the past experience of Taiwan Enterprise already invested,understand the major problem that Taiwan Enterprise faced is how to fetch the invested capital;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apital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apital provide condition among Mainland China、offshore and Taiwan three area, by understand the direct financing、indirect financing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ent status, we can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enterprise 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financing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 avoidance, further provide the finance planning suggestion for Th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of Taiwan Enterpris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vestment.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le influe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for banking after the Mainland China join the WTO. And the suggestion for Taiwan Enterpris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ossible change of the future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and do planning ahead the way, in order to avoid be caught unprepared.
97

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之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關係之比較研究

陳明志, Ming-Chih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對於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管理即為營運資金的管理。其內容包含了現金及有價證券的管理、應收帳款管理、應付帳款管理與存貨管理等。由於營運資金屬於短期概念,而且與營業活動之各項收支息息相關,若是沒處理好公司營運資金管理,小則可能公司獲利下降、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增加被倒帳的風險,大則可能因為短期資金週轉不靈,而留下退票記錄,甚至於倒閉之窘境,對於公司之實際作業或是形象損傷甚大。因此,營運資金管理的工作可說是財務人員的重大工作之一,也是財務人員所必需費心思的地方。   在本論文中,關於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經過問卷訪查後,得到以下結論:   1. 我國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對於營運資金管理均相當的重視,絕大部份都有專門部門與專人來處理營運資金相關事宜。   2. 我國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廠商在現金及有價証券、應收帳款、應付帳款與存貨管理方面均有相當不錯的控管制度,而且也很少有問題發生。但是在現金浮游量的使用的觀念上,有待推廣。   3. 另外發現二個產業不太給予客戶銷貨折扣,而且也較不會爭取在折扣期間提前支付應付帳款,這與二產業的交易習慣有關;而傳統產業廠商在對於國外的應收帳款避險的觀念與方法上較為落後,為傳統產業廠商值得注意的地方。   4. 在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的關係方面,是否編製現金預算、是否利用現金浮游金額、是否給予客戶銷貨折扣、是否實施帳齡分析、是否爭取在折扣期間支付應付帳款與存貨控管是否採取數學模式對於傳統產業的總資產報酬率與稅前淨利均無顯著影響;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高科技產業,唯一的例外是若是提前在折扣期間內付款,對於高科技廠商的稅前淨利為負相關,推測其原因乃為高科技產業的交易習慣大多為信用狀或是貨到付款,沒有銷貨折扣的情形,若是提前付款,反而使公司損失了利息或是其他的獲利機會,因此得到的結果為負相關。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營運資金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國內文獻回顧 26 第三節 國外文獻回顧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名詞定義 39 第三節 資料蒐集 41 第四節 統計方法與研究假說 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47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形 47 第二節 營運資金管理實際現況分析 48 第三節 營運資金管理與績效的關係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訪問問卷 87
98

中共財政管理體制及其財政收支結構之研究 / The 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Revenue and Expenditrue of National Finance in Chinese Mainland

李鳳美, Li, Feng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峽兩岸長期對立的關係有著急遽的變化,不但民間各項交流日益頻繁, 經貿關係更是熱絡,臺灣與大陸的貿易關係也日形擴大,國內學者對大陸 的研究亦成顯學,但大部分著重在政治、經濟、產業及稅務方面,較少探 討中共的財政管理體制及財政收支結構問題。但中共財政管理機構的體制 為何?其財政管理的基本理念為何?中央與地方預算體系如何分配經濟資 源,各項財政收入的來源及其演變情況為何?財政支出的結構及其成長為 何?以及未來將面臨那些問題?斯為本研究之動機。 本文之撰寫,擬 達成下列目的:一、藉由中共經濟改革理念的演變,了解中共財政職能的 調整。二、隨著經濟改革理念的變革,政府財政職能的調整,中共國家與 國營企業的利潤分配制度、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制度作了何種調整?現 行制度又有那些問題?未來應如何改革。三、在瞭解中共國營企業利潤分 配、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制度後,再以統計資料分析、研究中共財政收入 的結構健全與否?是否如現代國家般以租稅做為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租稅 結構的發展是否與經濟發展相配合?中共利用這些財政收入又提供了那些 財貨?未來財政收支將面臨那些問題?經過研究、分析,發現目前中共的 財政管理體制及財政收支結構有幾點現象及問題,其內容詳見本文。
99

隴海鐵路的興築及其營運(1903-1945) / The Construction and Business of Lung-Hai Railway, 1903-1945

吳宗禮, Wu, Tzong-Li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輩學者對於鐵路史的研究,討論重點大多放在中原以及東北地區的鐵路 上,對於西北及西南這兩個廣大地區的鐵路史研究,則尚付諸闕如。所以 ,探討這條橫亙中原與西北之間的隴海鐵路,遂成為筆者研究目的之所在 。隴海鐵路的興築,耗費了鉅大的經費,這筆龐大的資金,究竟從何而來 ?它的興築,耗時甚久,其間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究竟為何?另外,它的 營運成績表現,是優?是劣?這些均為本文所要試圖解答的問題,也是筆 者研究這一題目的最大動機。本文內容除第一章〈緒論〉、第六章〈結論 〉以外,共分為四章:第二章〈清末民初的財政狀況〉,我國的鐵路建設 ,大多起始於清末民初時期,而從事這項極具現代化的交通建設,需要投 住一筆很大的資金。然此一時期的中國財政,受限於先天條件上的貧乏, 以及面臨外患賠款、內亂軍費支出、鴉片流毒等種種艱困的情境,當時的 中國財政確實是頗感拮据。第三章〈隴海鐵路的資金來源〉,沿續第二章 的論述,探討主政者如何竭心費力,在經濟困頓、財政拮据的難難情境下 ,籌得龐大資金,以充交通建設之用。當時中國正在修築的各鐵路,十之 八九均須借用外債以充修築之資金,而隴海鐵路尤為顯著。於是,這些籌 措經費的過程,乃成為歷史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第四章〈築路經過與歸 併過程〉,筆者針對有關隴海鐵路興築的各種問題,作了詳細的探討。包 括自一八九九年倡議修築隴海鐵路的言論首度出現,旋於一九0三年開始 動工,至一九四五年築路到天水段止,全線漫長的修築過程;以及修築期 間所遇到的各項工程困難等等,均是本章探討的重點。第五章〈隴海路營 運狀況分析〉,鐵路在交通上的價值,由營運成績的表現,最能看出其貢 獻程度。本章透過各種統計數據的資料,試圖對隴海鐵路在營運方面的表 現,分析其優劣狀況。另外,對隴海鐵路運價演變的情形,亦稍為述及。 鐵路運價對於貨物價格之高低、輸出入貿易之盛哀、以及工商業之發展等 ,均有密切之關係。因此,有關於運價之沿革,乃為研究鐵路重要之一環 。
100

中國2008年企業所得稅改革對上市公司權益資金成本與融資決策之影響 / The influences of Chin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reform in 2008 on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financing policy

黃盈綺, Huang,Ying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中國2008年企業所得稅改革對上市企業權益資金成本與融資政策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從權益資金成本來看,此項稅改不僅降低上市公司的權益資金成本,且其降低幅度與其有效稅率為正相關。就融資決策的影響而言,雖然所得稅改革降低企業的負債比率,但是這個現象則與企業的有效稅率無關。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Chin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reform in 2008 influences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financing polic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cost of capital, the reform declines the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the degree of declin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effective tax rate. For the financing policy, although the reform declines the listed companies’ debt ratio, this condition is unrelated with their effective tax rate.

Page generated in 0.0177 seconds